1 ) 爱情是圆舞吗
周末刚刚看过的电影,很喜欢。
讲述一个美国人在被外派至印度训练自己的接班人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观念,习惯,生活,爱情。
其实culture shock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第一批留洋的学子们应该是深有感触的。只是在globalization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下,文化冲击才被国人所关注。看的时候不禁想起在以前的那些日子。。。
世界是平的,爱情呢?爱情是圆舞吗?当他们相隔了半个地球,爱情也会随着他们绕圈圈,直至画成一个圆吗?片尾的那个电话,让我对爱情,也多了一些希望。
2 ) I'll Never Do It Again
荷丽节好棒!原来印度的外包文化远远早于中国,不过确实现在很多国内的业务也会外包给印度。只能说,种花家发展得太快了~ ——2019-10-28
文化碰撞
影片前半段差不多就是体现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笑果。
比如,在印度,搭乘火车是要用跳的。比如,下火车后,你以为你坐的是计程车,实际上可能是黄包车。比如,在印度吃饭是要用右手的,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脏的,原因嘛,还是自己去看吧,哈哈。比如,在印度发言是举一根手指。比如,在印度没有麦当劳,只有麦当佬。
影片后期则是介绍印度的文化。比如信奉破灭女神,他们相信破坏了才会有新的轮回。比如他们相信一双眼睛看不到的东西,第三只眼是可以看到的。比如很多婚嫁的人在结婚当天才会见到彼此。
一旦放下身段,感觉会好点
陶德在麦当劳听进去了比自己更早来到印度也比自己更早融入印度的外国人的劝告。转变是从荷丽节开始的。他不再将自己视为不同于印度的美国人,而是用心去感受印度。
于是他发现,原来偷他手机的小男孩是为了给他贴上代表当地文化的贴纸。原来普洛在自己脸色不好的时候准备了有助于肠胃消化的食物。原来生活不止是工作,家人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商管理
当陶德感受印度文化的同时,他也逐渐融入了新的团队。其一,他擅于听下属的建议,从而使得下属们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工作,效率从而也得到了提升。其二,他擅于管理团队,使用奖励机制,提高了下属们工作的激情;并且时常夸赞下属,提高下属们的信心「Asha can do anything」。其三,他擅于发现人才,看出了亚莎的管理才能;并且通过一次街头做客记住了邻居的电工技能,并成功在后面领导莅临的时候将客服平均时间降回 6min 内。
闲聊
果然歌舞才是印度影片的灵魂。
这部电影,车速有点跟不上。
所以,影片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意思呢?亚莎要来美国了吗?
3 ) 第三只眼睛是用来看我们双眼看不到的东西
世界在变,人在流动。这种环境中,各个地就像个容器,人是否能做到融进去,那就看此人是否能跟液体一样让自己适应新的容器,摆出一个新的形状。
一个来自美国的男人,第一次踏上印度土地上时,带着惊讶,甚至是惊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文化碰撞是难免的。乡愁之际,给前女友打电话,本想只要点安慰,却得到的是冷漠。被自行车撞倒之后,看到报纸上的汉堡包广告,疯狂地打车去孟买,想要去“相对接近文明”的城市感受久违的家乡快餐,最终却只买到味道不正宗的素汉堡。在快餐店里,一位美国前辈的提醒之下,如梦初醒:既然自己改变不了这个跟“西方文明”出入很大的、有着5000文明的亚洲古国,为何不尝试让自己适应呢??
彩色斑斓的颜料节中,街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别人拿颜料袭击的目标,这间接说明了印度社会的包容性。Tod 从躲避,到愕然,再到欢乐地回击,那就是他对印度社会对自己包容的回应。在圣河水里洗澡,那就是从肉体到精神的一次洗礼。衣服是脏了、湿了,但是心灵干净了。因为世界是平的。在puru的帮助下,换衣服去工作,穿的竟然是宽宽松松的印度传统服装。虽然不及西装正式,但是穿着身体会舒服。允许员工任意装饰自己的办公桌,允许神像在办公室出现,不再反感公司周围悠闲散步的牛。自己也多一份包容,心里也舒服。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特点就如同汉堡包,重上的是简单快捷。人与人之间不会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家人间联系也甚少,男女关系也相对比较随便。一个人就能吃的完的汉堡,更多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默默吃完。看似独立潇洒,但是孤独。而以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就如同米饭,可以跟不同的配料搭配。不管是房东家里吃的精致餐具里盛放的,配有咖喱和汤的“豪华”米饭,还是在贫民窟居住的“电路顾问”大叔家门口吃的,仅配了鸡蛋和煎饼的米饭;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分享者,带来不同的感受。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化解很多没必要的误解。对于同样一件事,大家表达感情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样。就像tod 以为被偷的手机,被那个大叔家的正太(tod 送了笔和颜料的小男孩)花心思画了花纹并慎重地还回去一样,没有thanks a million, 但是有一家人的真诚感激。语言不通并不是怠慢的理由。世界上的每一颗爱心,都需要被真诚地爱回去。
不经意间的小小的鼓励造就了个优秀员工。对文化的充分尊重和一些阴错阳差的缘分让这个优秀的员工成了tod 的软肋。可能看过同名电视剧的朋友会有点失望本片里的asha 不如电视剧里的漂亮迷人。但是,这个asha在我看来毫无逊色,甚至比电视剧里的asha更有魅力。因为这个asha更有职场女人的坚韧范儿和最重要的东西:“第三只眼睛”。
人是没有第三只眼睛的,但是如果能有它,就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那么什么才是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呢?是爱情?还是未知的未来?还是每一个决定的得失?
一个开放式结局。外包服务被调到上海,印度的这一切都结束了。回到了西雅图的tod给自己泡了杯跟印度的一样放了很多糖的茶,并在美国国父之一的富兰克林额头上也贴了个“第三只眼睛”。此时此刻,印度正太给他的装饰的手机来电,想起的是asha给他设置的宝莱坞音乐。他会心一笑,影片结束了。不知道 tod 和 asha 的第三只眼睛会看到什么。
4 ) 像喜剧一样简单,也不仅仅是喜剧一样简单
如果电影的名字用直译的,并不次于其中文名“世界是平的”。虽然不如这个有哲学意境,但倒是多了幽默感,似乎更切合喜剧的主题。
哪里仅仅是喜剧这么简单。
美国人很灵活,或许这与民族成长历程有关,这是他们的绝对优势。从钢筋混凝世界,繁华海岸城市,科技超前,安逸舒适的地方突然到一个原生态的民族中生活,真的有点难。跳火车、坐蹦蹦、走牛羊挡道的马路、吃刨冰、吃米饭、跳印度舞、听宝莱坞音乐、过荷丽节、认识破坏神伽梨……一个典型性美国人的生活就这么郁闷的变了。学美国人的口音、穿制服上班、见识“奶酪帽子”、“烤香肠机”,印度人的生活也变了。这就是Outsourced的影响。当然,至于“果亚假期”,就不是任何一个人都那么幸运。
只是需要把心打开,荷丽节会很美丽,员工们很开心,任务能很快完成,得到印度人的款待和帮助,还有美丽的印度姑娘的爱慕。回过头来发现,当时的生活充满乐趣,受到当地人的感染,得益非浅。世界是平的,就需要这样的态度。
导演很聪明的利用了“Outsourced”----时下主流商业运作趋势,利用了Thomas L.Friedman著作《The World Is Flat》,以此为典,做为故事的中心思路,让这样一部简单喜剧拥有一个话题性内涵,不空洞。又借用美印两个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为故事添加轻松的情节,甚至印度的性爱宝典都用上来保证故事的完美。
故事简单明了,人物不多,关系不复杂,但是情节发展节奏把握的很好。看商业片太空洞,看偶像片太腻,看上呈电影又太累。一直都想找到这么一部电影,不会在看的时候睡着,不会在看的时候走神,不会看到很疲惫,陷入其中,结束的时候发现时间过的很快,但是头脑格外轻松。《Outsourced》就是这样的一部,像喜剧一样简单,也不仅仅是喜剧一样简单。
这部电影话题性的价值也很大,看完以后发现思维延伸到了很多方面。电影拍在印度,出自美国,映射的背景可是全世界。想想中国正是Outsourced的主角。经济价值讨论不了,自己能了解到的很肤浅,不过会去看Thomas L.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
5 ) 只是写不下了
在京沪高铁上看的重感冒患者,经历了堵车到家,现在在被窝里。沪宁高速今天可怕。电影是高商听的作业,印度文化,outsourced了解了一些,还有小清新的爱情。结尾不错。外包到中国,现在恐怕是越南吧哈哈。主人公最后就像那个汉堡店遇到的老头一样,爱上了印度,或者说了解了印度。汉堡🍔的梗也是适应当地文化的体现。和跨国公司学的很像。我也是在高铁上完成作业的好孩子。
6 ) 这就是印度!
作为一个已经在印度待了4个月,并且还将继续待一个多月的人,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印度,相当真实客观!它在我们同事中间流传的速度相当的快!大家看完都在感叹:哈哈,这就是印度!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说,印度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的神秘国家,虽然由于历史文化或者生活态度的问题,很多亚洲人、欧洲人都在说:印度太脏、印度太落后、印度人太懒,但这些理由并不足以将印度一棍子打死,就如同电影中所反映的,当你真正的融入了这个国家的生活,那么它美好的一面也就浮现了出来。
我在凌晨到达印度德里机场时,就像陶德第一天到达孟买一样:机场外喧闹的街道、蜂拥而上的出租车和突突车司机、黑不溜秋的印度人。。。但当我第二次、第三次走出德里机场时,我逐渐发现,嘿,这个机场并不是那么糟糕,虽然人很多、但不用担心小偷和抢劫的;虽然司机包围着你问你要去哪里,但其实出租车都是预付费的,不用担心被司机宰;混乱的交通和喧闹的街道,却很少看到严重的车祸和伤亡(当然,印度人开车确实比较快,所以他们的车屁股上基本都有小的刮擦伤痕,但却不会朝着人猛撞)。。。
影片中的洒红节(“holy节”),在每年的3月或4月份,很遗憾我没有赶上,但同事告诉我,那天真的不要穿干净昂贵的衣服出门,因为你是躲不掉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给你洒上各种颜色的粉末,小孩子在楼顶朝下面扔带有颜料的水袋,然后你就回办公室哭去吧,呵呵。
至于印度的饮食,卫生环境确实比较差,我也拉过肚子,但其实印餐还是有很多好吃的东西的,正规餐厅的卫生状况也并不令人恐惧,既然我们是到了另一个国家,那么为什么不能去学着适应这个国家呢?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所要着力表达的一个重点。
当然,影片中也反映出了印度人自负的一面,同时也给了印度人很大的面子。例如女主角听到陶德说美国人不希望发现“call center”是外包的时,她说那是因为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也就是说“外包这个词是被中国制造毁掉的,而不是我们这些印度人”;后来老板将call center搬到上海,理由竟然是中国上海的成本更低,而且印度人还成为的新的call center经理,这几个细节,我想大家都不会认同吧?
不过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这部电影还是忠实的还原了印度的生活和文化,让我们这些身在印度的人十分“感同身受”,如果大家想了解真实的印度,那就看看这部电影吧!
虽然情节有点俗套 但有不同地域文化做为故事背景 显得还算自然 只是这类轻喜剧没有什么高潮或戏剧性结尾 让人有点不过瘾 不知道同名美剧会不会产生一些让人笑中带泪的情节~
除了女主角长得像忍者神龟,这是部不错的爱情轻喜剧,当然不止爱情而已,否则就太无聊了。“外包给中国了”“一份工资可以请二十个人”
除了女主不太好看以外……其他还算靠谱了。令我想起另外一部美国人在中国的片子……
小故事,感动却不小,幽默更加不小。。。美国人在印度。。呃。。
O,M,lady gaga...!!!!!!! can't believe it!!!!! China gotta to be the next India!!!!! 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no way!! definitely!!!
India=I'll never do it again
我知道拥有名声大噪的同名经济学巨著,所以我怀着似乎不那么看好的心态来看的,因为那本巨著对我来说太枯燥,但是,看着看着,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导演的平易视角和演员的到位演义,让我感到经济学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非常值得一看!
放下身段,尝试融入。很能体会打的去孟买吃M记的心情,还有即便回国也会找寻昔日食物饮品的尝试。呐,还真是想去印度呐。去小城市神马的最惬意了。
男主角很帅,女主角实在实在太丑了!!!!!!!!!!!!!!!!!!!!!!!!!!!!!!!!!!!!!!!!!!!!!!!!!!!!!!!!!!!!!!!!!!!!!!!!!!!!!!!!!!!!
前半段的写实很棒,文化冲突确实很有看点。后半段搞好莱坞狗血了反而就平直了。最后的水淹的高潮蛮好地。“你要买美国货吗?有的。只不过要贵212块”那意思是,除了电影和文化,别的东西中国都能造。
因为时长的关系,文化冲突的笑点没有电视剧来的多,里面人物也没电视剧那样鲜明。电视剧版的人物都挺好看的。这里的结局算是圆满。
专业英语课的时候让我们看,一个美国人来到印度做监工,从开始一切都很不一样很奇怪,到熟悉并理解了他们的文化,还爱上了一个聪明的印度女人~当然,这个女的我怎么看怎么像芝麻街里的某个生物...其实虽然电影是有些夸张,但是一旦对某个地方有了感情之后,也就没有了所谓文化差异和地域的区别。
剧情很不错 男主角还挺帅气的说`` 四星半 不过女主角实在是符合不了审美··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46/46258.shtml
歪嘴胖女印度人。吐啊吐啊。
女主确实丑。什么叫“中国是下一个印度”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一開始的彩蛋? 在機場等人的牌子上寫的名字都是電影director和producer的!!!! 當然最後對於上海人來說也是彩蛋- "u r going to shanghai! China is the new INDIA!!!!"
too naive too simple
come on,touch and feel india
an interesting small-budget film sample. & very helpful for any guy who faces the culture conflict though a special entertaining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