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集《郑成功》 讲述了历史人物郑成功起兵抗清的生平事迹。内容不乏你死我活的战阵锋,难分难解的儿女私事。
1 福建古建老宅作为拍摄场地 比复原搭建的更具有文化质感。
2 薛良在仙霞关处用琵琶大曲《十面埋伏》来提醒郑成功李卫已经设下了鸿门宴。
3 清军凝视万人折时,郑夫人扔掉兵器把万人折拿回来而数位清兵并没阻拦击杀。
4 明朝遗民在金门军士与荷兰船队遭遇战中受伤时救治伤兵的气概和炮台下停放的十数个棺材(这是我看电影多年第一次见这样的细节,如果制作方在大手一些 更好的表现军民同仇敌忾的骨气会更完美)
5 应该是受限于成本,所以战争场面都不会太久,但是最后攻入荷兰城堡时的战斗放在国内外都可以算是上作,尤其是登墙战的场面。
6 冲锋船上的大铁钉,这种在三国演义中就出现过的东西在国内的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中依然罕见。
7 薛良在何斌回福建时候被扣押在水牢里,足见剧本是比较扎实的,不然对反派的刻画必然如同抗日神剧里一般平面化,低智化。
8 郑成功的蟒服有做旧处理吧?最后和荷兰人签协议的时候蟒服看起来有半旧的质感,给人感觉是好好保存了十几年的衣服。
9 盖大印的一个仰拍镜头,应该是盖在玻璃上拍摄的吧?视觉冲击挺大的。
10 导演安排了爱新觉罗玄烨在郑成功出兵的时候和群臣讨论的镜头。
11 钱谦益此人只闻名不见面,他投降了代表晚明士族的落败和明王朝武力虽然尚存但是精神上早已屈服于满清。
综述,我认为《英雄郑成功》算得上是制作精良剧本扎实的作品,如果手脚大一点,再多花点工夫去拍一下明民亡国后的情感还有荷兰鬼子在台湾的所为,已经对郑成功的刻画不要太过刻意的话,那段历史如果还能再次成片,真的就是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片了。
收复台湾,泽被后世啊,直接导致外敌入侵延缓了两百多年。有几点要说说,一是那个台湾民主国的蓝底老虎旗帜,历史上确实是那样的,电影基本还原了历史。二是关于那个万民请命表,清军就那么看着那个女的一把夺走了,太轻松了吧,想不明白导演怎么搞的。三是如果想了解我们不太熟悉的台湾,可以顺序看,纪录片《过台湾》描写1945年之前的台湾历史,然后纪录片《台湾1945》这个时间刚好接上过台湾的,电影《英雄郑成功》,电影《赛德克巴莱》,电影《台湾1895》,最后买一套原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写的《台湾通史》。这样下来,台湾历史过往就基本清楚了,起码不会人云亦云了。最后说一句,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我们叫它台湾省!
2018/4/27/22.41 小时候就觉得这片子很好看,但那时候并不知道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所以那时候也并不觉得这个女演员有什么不同。 这段歌曲哪里寻得 琵琶传信 小时候只是看热闹,完全不知这其中的家国情怀啊。今天朝韩首脑举行历史性会见。 赵文卓红袍中袖这件衣服十几年了,画面还记得很清楚 郑成功带兵打台湾时睡着了
对郑成功这个名字印象是很深刻的,清楚的记得小学时候老师讲到郑成功时说,可以称之为英雄的人物历史上有许多,然而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民族英雄却没有多少,而郑成功毫无疑问的是民族英雄,驱除外侮,收复失地,对每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来说,他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这段话似乎并没有特意去记,可是却永远那么清晰的留在了记忆里。关于郑成功的影视作品并不多,最近无聊时看到了这部电影,勾起了回忆。只是弹幕的一些话却让我有些伤心,对今天的许多人来说好像郑成功也成了一个品头论足的名字,心里有些愤愤难平。我们总在埋怨现在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太少了,总在吐槽,我突然想,是不是我们的心在变得冷漠僵硬,更难感动了呢。
1 郑芝龙的台词中“荷兰弹丸小城如何连破葡萄牙西班牙变成一个强国?全靠大力发展海运,我们也要这么做”
2 薛良在仙霞关处用琵琶大曲《十面埋伏》来提醒郑成功李卫已经设下了鸿门宴。
3 清军凝视万人折时,郑夫人扔掉兵器把万人折拿回来而数位清兵并没阻拦击杀。
4 明朝遗民在金门军士与荷兰船队遭遇战中受伤时救治伤兵的气概和炮台下停放的十数个棺材(这是我看电影多年第一次见这样的细节,如果制作方在大手一些 更好的表现军民同仇敌忾的骨气会更完美)
5 应该是受限于成本,所以战争场面都不会太久,但是最后攻入荷兰城堡时的战斗放在国内外都可以算是上作,尤其是登墙战的场面。
6 冲锋船上的大铁钉,这种在三国演义中就出现过的东西在国内的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中依然罕见。
7 薛良在何斌回福建时候被扣押在水牢里,足见剧本是比较扎实的,不然对反派的刻画必然如同抗日神剧里一般平面化,低智化。
8 郑成功的蟒服有做旧处理吧?最后和荷兰人签协议的时候蟒服看起来有半旧的质感,给人感觉是好好保存了十几年的衣服。
9 盖大印的一个仰拍镜头,应该是盖在玻璃上拍摄的吧?视觉冲击挺大的。
10 导演安排了爱新觉罗玄烨在郑成功出兵的时候和群臣讨论的镜头。
11 钱谦益此人只闻名不见面,他投降了代表晚明士族的落败和明王朝武力虽然尚存但是精神上早已屈服于满清。
12 荷兰人在最后出现的战船有点复原海上马车夫的特色船型的感觉。
综述,我认为《英雄郑成功》算得上是制作精良剧本扎实的作品,如果手脚大一点,再多花点工夫去拍一下明民亡国后的情感还有荷兰鬼子在台湾的所为,已经对郑成功的刻画不要太过刻意的话,那段历史如果还能再次成片,真的就是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片了。
CCTV-6放的,顺便看了看,画面不像2000年的,到像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充斥着臆想出的精致但浪费时间的古装画面。演的太干涩勉强,剧情既程式化,又有种生拉硬扯的感觉
清朝招降郑芝龙也不过是看中掌握南明军队,投降过去没了军队,还能有什么价值,只有死路一条。可惜薛良一心想重归台湾生活,却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当年你还在遥想千禧年的到来,如今已过15年之久,电影艺术也随之改变,就像在讲述一个很老离我们很远的故事
吴子牛的东西啊,难怪。赵文卓太弱
看着那大鼻孔想了半天,原来是赵文卓。打戏还不错吧,比现在商业电影的一些好多了-_-||或者是我觉得把对方抽死的打架才是真的打
电影里清朝皇帝说什么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我大清收复台湾,还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赏赐,实际上这完全是意淫出来的,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只有华夷之辨。历史上的满清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不仅没帮什么忙,甚至第二年还勾结荷兰人打下了厦门和金门。
质量上乘的片子,曾获第七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蒋勤勤也凭借其饰演的薛良一角荣获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提名。说句题外话,但凡跟赵文卓合作,蒋勤勤总是逃不过狗带的命运。
所谓的主旋律影片,意外地感动到我。卓叔扮演的一代儒将,风神如玉,出手不凡,感人至深。
2020年3月18日,看过电影《英雄郑成功》。所不能接受的——女性(薛良)最终还是成为了牺牲品。
死太早了 否则估计小朝廷就成了
其实赵文卓就是我心中在再难寻的民族英雄形象,整体历史风味不错,但许多处尤其女性角色处理上严肃不够。战争场面更是一塌糊涂,可惜了这么大阵仗碰上吴子牛这种蹩脚导演。可惜了只有97分钟的国姓爷。
继续小成本......
蒋勤勤演的很卖力,还有一段沐浴戏,赵文卓造型很适合郑成功
当时对赵的印象是为什么这个男的嘴这么大……
吴子牛…主旋律,台词教科书…
当蒋勤勤从城墙上跳下去的时候,没由来的觉得头皮发麻····
电影频道的时光= =
这部电影是看了赵文卓的戚继光之后,重温了一次他的郑成功,很喜欢其宏大的战争场面,夏天作战时也都穿得很清凉,不像有些战争片一年四季都一样,看的时候竟然没发现,赵云的演员也在里面
大英雄,国姓爷,赵文卓蒋勤勤。好似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