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
  • 驱逐

    恐怖片英国2020

    主演: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西恩·哈里斯  约翰·林奇  杰森·索普  亚当·赫吉尔  约翰·赫夫南  安雅·麦肯纳-布鲁斯  詹姆斯·斯旺顿  柯基·法尔考  西姆斯·奥尼尔  Danny Shayler  Amy Trigg  Nigel Travis  Jean St. Clair  Matthew Clarke  

    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

    猜你喜欢

     剧照

    驱逐 剧照 NO.1驱逐 剧照 NO.2驱逐 剧照 NO.3驱逐 剧照 NO.4驱逐 剧照 NO.5驱逐 剧照 NO.6驱逐 剧照 NO.13驱逐 剧照 NO.14驱逐 剧照 NO.15驱逐 剧照 NO.16驱逐 剧照 NO.17驱逐 剧照 NO.18驱逐 剧照 NO.19驱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4:10

    详细剧情

      改编自1930年代英国真实事件,一位牧师莱纳斯(约翰·赫夫南 饰)被教会任命为代理牧师,他带着妻子玛丽安(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饰)与女儿小爱搬进一座神秘庄园。
      但在他们入住这间屋子不久后,奇怪事情接二连三发生,除了在半夜会听见呢喃声,还会看见陌生的修道士身影,女儿小爱的行为也越来越陌生,随着被骚扰的次数越来越多,莱纳斯和玛丽安不得不寻求著名的捉鬼专家哈利(西恩·哈里斯 饰)帮忙。
      他们必须一起揭开真相,找出这栋房子的超自然力量还有它可怕且惊人的过去……

     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生命里,竟配不上一个老

    要说最喜欢的美国导演,已经去世的罗伯特奥尔特曼之外,就要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是个很老的老人了。
    喜欢他,但竟然没看过他作为万人迷帅哥时期的任何作品——据说他应该是西部片时代的汤姆克鲁斯+汤姆汉克斯+布拉德皮特的超级巨星,但我没有任何意愿想去看,因为从起初喜欢他时,他就是个准老头,那是十几年前的《廊桥遗梦》,这么说我也算见证了巨星从准老头到资深老头的全过程。
    《老爷车》里的沃尔特,就是个资深的倔老头。

    在我的观念里,好的导演应该是个好的提问者,并且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供大家思考问题,而不是贩卖答案。《老爷车》里的倔老头沃尔特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带给我们一连串在匆忙生活中来不及也苦于思考的问题,比如生与死,比如新时代与旧观念,比如改变与坚守,比如爱与放弃,比如宽容与斗争,等等。
    这一次,我是沉醉在他故事中呈现出的有关“老”的问题而不能自已。
    一座与妻子一生一世的老房子,一部30多年前的老爷车,一条叫黛西的老狗,一枚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老勋章,一堆有关种族的老偏见、一张口就喷薄而出的老脏话、一个每三周要去一次的老理发馆和一位吵了几十年的老理发师........
    在我生活的世界里,老与新总是被替代的关系,我的老磁带被新CD替代没多久,MP3就已经被淘汰了;我上学时研究过的报业典范在我工作后的第五年就被卖给互联网公司;从我搬到这座楼的三年里,楼下那家店经历了从最初的理发馆到水果店到饭店到性保健品店再到如今房屋中介的几次蜕变,“新”已然是一个不赶趟的形容词了,何况“老”?
    可是在看电影时,就真的沉醉在“老”里了。倔老头是活在1950年代的21世纪老人,一生也没能愈合战争留下的老伤口,可是他坚守的部分中有我们这个新时代里最需要的解药,那些我们回不去也找不到的观念恰好能对付今天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是否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而无论老观念与新时代有多大的差异,人性的天使与魔鬼总没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沃尔特最后的成全与耶稣当年的取义有何区别?而那帮流氓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潜伏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角落,或多或少、或浅或深地潜伏着。

    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时代变化快。这句改革开放后的流行语如今只能在回顾改革的纪录片中作为史料而播出,而爱与宽容这样的普世价值观却永远值得的传播,尤其是每当变幻时。不是我们发展快,而是我们的生命里,真的竟配不上一个老。
    我想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并不是没有答案,只是不习惯说教罢了,在他的审美与价值观里,不会出现扁平化的故事与道理,他更不会塑造一个扁平化的倔老头,否则那不就成石光荣了?我们会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就会忘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位老帅哥,而是会真真正正地开始厌恶起沃尔特这个顽冥不化的倔老头,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倔老头的坚持和人性的光芒便开始照进心灵,普世价值便一点一滴地启蒙,发芽。
    即便在娱乐至死的王国,即便在物质至上的年头,好莱坞仍有这样的审美与坚守,这就是好莱坞的光荣与梦想。

     2 ) 出死入生

    影片以葬礼开始,年轻的牧师抛出人类永恒的疑惑:什么是生命?生活的艰辛让人感到的痛苦就是生命?什么又是死亡?上帝的救赎就是生命的终结么?

    Kowalski就如那台Gran Torino与众不同,而又于现实的社会格格不入,与周围的苗族人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谈到“生”,他只能想到他有了家庭和孩子。可是,他的那些孩子们却和他没有任何共同点,甚至在母亲的葬礼上还嘲笑Walt"过时"。谈到“死”,Walt Kowalski却深有感触。他虽不说,但你可以嗅到战争残酷的味道。Kowalski对“死”的感悟远远超出对生的理解。

    随着年轻牧师坚持不懈的拜访,影片对“死亡”的讨论更加深入。是的,是“杀戮”让灵魂不得安宁。有的人用“被动的执行命令”向别人解释,向自己麻痹,向神赎罪。但是,真正让人夜不能寐的是那些“主动”的杀戮。这些感受,Walt已经不认为有人可以理解了吧。

    在善良的Sue的邀请下,Walt破例的到苗族人家里烧烤。苗族的巫师毫不留情面的叙述出他的“死”着的状态:没有人尊重他这个Gran Torino,没有人了解他。他生活在对过去的痛苦中,心灵不得安宁。影片在这里对“死”的叙述使影片达到第一个高潮。

    Walt慌张而又惊喜的发现,这些亚洲来的苗族人竟然比他的孩子们了解他。善良的Sue,朴实的Tao,仿佛有他年轻的影子。教Tao做个男人的过程,指导Tao的过程交女朋友的过程,让这台Gran Torino有了生机,第一次可以开了。可黑帮的存在,让这些年轻的灵魂得不到安宁。Walt不禁再一次自问,什么是死?什么是生?Walt知道,杀戮是可耻的,更可耻的是因为杀戮而得到一枚勋章。杀死的不只是别人,自己的灵魂也死去了。而他,怎能让年轻的Tao失去灵魂呢?他要让Tao,让Gran Torino有灵魂的生活下去。勋章以非杀戮的方式得到,才是勋章。

    电影以葬礼开始,却没有以葬礼结束。年轻的牧师说:“我学到了生死”。他学到了什么呢?影片结尾处,Tao开着他这台拒绝改变的Gran Torino重新上路,消失在海天一色的人生旅途。而Walt灵魂终于得以平静,得以重生。当诗一般的片尾曲慢慢流淌的时候,我不禁自问,什么是生死?

     3 ) 《老爷车》影评:“过时”但正派

    一位波兰裔美国老人沃特,韩战老兵,曾一辈子致力于福特汽车工厂,用五十年积攒了满满一车库的维修工具,憎恨儿子竟以推销日本车为业。老伴去世后,他与满堂儿孙辈话不投机半句多,又眼见着小区里住进了不少亚裔,做法粗鲁,既不爱护草坪,还光天化日砍鸡头祈福,在他眼里就是野蛮人(barbarian)。沃特爱喝酒,拒绝上教堂,嘲笑牧师根本不懂生死。他一辈子没做过忏悔(confession),开起口来,除了黑鬼(nigger)、中国佬(chink),越南佬(gook),还有各种跟男女身体器官有关的脏话。在白左眼里,这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蓝领版特朗普、反社会人士、种族和谐的敌人、政治正确的当之无愧的诛杀对象么?
            但最后他的苗族邻居穿上了最正式的民族服装,去基督教堂参加他的葬礼,为什么?

            中国主体部分并非种族混居国家,在东部和南部的诸多所谓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外形、语言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区别不大,所以对美国这样的种族混居的国家的复杂面貌常有简单的想象。事实上,在21世纪的今日,白人当然不见得就是趾高气昂的压迫者,有色人种也不乏恶棍。讨厌其他人种的亦不仅是白人,而是互相歧视、厌恶甚至伤害着(可以参见奥斯卡影片《碰撞Crash》)。但人类终有善恶的判断,坏人也许会按种族划分帮派,而好人是可以跨种族地理解和融合的。这就像是中国的地域歧视的升级版。除了自带道德光环者,谁心底里不对某些省份有偏爱或偏见呢,但这也不影响我们在真实生活中憎恶偏爱省份的具体的人,并与偏见省份的人正常做朋友。

            在这部片子中,战场上杀死过多名亚洲人的沃特曾经厌恶地看了隔壁搬来的苗族老太太一眼,并朝地下吐唾沫。当然苗族老太也不是好惹的,她吐了一口更大的痰,并抱怨“这家白佬为啥还没搬出社区”。这些苗族人当年作为越南少数民族,选择和美军一起对抗越共,西贡沦陷后,逃亡新大陆,也算是见闻广远了。不久之后,苗族少年陶深夜试图盗窃沃特钟爱的老爷车,沃特把他赶跑了,但自己狠狠地摔了一跤。这些人真讨厌啊。
            不过相比之下,沃特更厌恶流氓。陶有一名表哥是当地的亚洲流氓团队的小头目,他曾经阻止了当地的黑人流氓团伙对陶的骚扰,便以此自居为功臣,对陶一直半骚扰半拉拢。在流氓们和陶家的一次冲突中,沃特端着步枪吓走了歹人。苗族人盛情送来了礼物,沃特表示自己只是憎恨那些人践踏自家的草坪而已。
            不久,陶的姐姐苏和白人男同学散步时被三名黑人流氓阻截,男同学想勉强跟黑人套磁,却被压在铁丝网上,自身难保。危急之际,沃特开车经过,看了一会,决定干预。黑人虽然满口脏话,但慑于沃特手中的枪,而由他解救了苏。当然,沃特并不是由于对苗族人有什么好感,因为他接下来就问苏为什么不待在自己国家里。他只是憎恶流氓对这个社区的破坏。
            这件事情是一个转折点,苏是个开朗外向的女孩。她热情地邀请老邻居参加自家的派对。孤苦的老头可能是由于对丰盛酒食的兴趣,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善心渐渐融化了坚冰,他居然接受了邀请,见到了更多的苗族老幼,品尝了他们的餐饮。苗族的巫医对他相面,说了一番模棱的套语判断,让单纯的老工人感到了深深的共鸣。
            苏说,苗族女孩在美国融合得较好,男孩则较为困难。她家就是这样的例子。苏富于沟通的积极性,她和母亲把陶带到沃特家,说务必要让陶为老人干活,以洗刷曾试图偷车的耻辱。沃特还是不太想跟他们打交道,但苏说拒绝会是一种侮辱。
            沃特勉强接受,但开始只是让“擅长算术的亚洲人”数树上的鸟打发时间。然而,当沃特灵光一闪,让陶开始为其他邻居修葺房屋时,后者的工作潜能开始被挖掘,老少跨种族的友谊开始发展。沃特会主动叫陶帮忙干活,把旧冰箱便宜卖给他,介绍陶去建筑公司干活,带他买工具,教他如何“像男人一样说话”、融入当地的老社区。把老爷车借给陶去带女孩兜风,以免他显得娘。沃特可能错过了教育儿子的岁月,而陶的父亲大概早已死在越南战场,现在他们成了一组互补。
            但流氓还在活动。发现陶被亚洲流氓团欺侮、工具也被毁弃后,沃特择机把一个落单的流氓揍了一顿,拿枪警告他不得再骚扰陶。
            可流氓没有被吓住,他们在夜晚用机枪扫射了陶家的屋子,并凌辱了外出的苏。沃特愤怒了,因为苗族少男少女已经渐渐成了他所珍爱的事物。沃特用手猛砸柜子玻璃,血流斑驳。他前所未有地在家里抽烟、去理发店剃胡子、去定制西服、去教堂忏悔、他想干什么?
            沃特把愤怒的陶约来见面,但把他关在地下室,告诉他杀人不会得到安宁,年轻人不要沾上鲜血。于是老头出门了,他打算像七十岁版的史泰龙、施瓦辛格一样干倒好几个壮年的亚洲流氓么?
            老头走到了流氓团伙的家门口,一阵对质后,流氓们纷纷露面,紧张地掏出了枪,沃特也毫不示弱地伸手入怀。
            枪响连连,不久之前曾对流氓们三度掏枪的沃特这次掏出的不是枪,他被流氓在街上乱枪打死。作为一个并非携带武器的人,在众人目击下被枪杀。
           这不是十九世纪的西部片,是21世纪,家门口悬挂国旗的沃特用自己的衰老之躯做了祭品,把流氓留给了法律的制裁。这是他能做出的最好的进攻。
           我们唯一能祈祷的是,尽管奥巴马执政,白左横行,这部片子也被奥斯卡弃之门外,这仍然是一个 white live matters(白人的命也算数)的岁月。尽管是有色人种打死了白人,法律还是会过问的。这个小镇还不至于像英国曼彻斯特的Rochdale一样,警察为了避免被指责种族歧视,对巴基斯坦裔的穆斯林流氓团伙奸污多名白人少女的罪案不敢过问。
            沃特在遗嘱中把房子捐给了教会,把老爷车给了陶,而让自己的漂亮孙女一脸失落。不过赠车条件是不要把车改装成墨西哥佬、同性恋的那种讨厌风格,陶欣然接受。虽然沃特也是一驾与光鲜的、看似和谐其实最不宽容的新时代格格不入的老爷车,不过还是会有正直的年轻人喜欢他的。

     4 ) 伊斯特伍德和我的爷爷

      看了这部电影 我首先想到的人必然是我爷爷
      
      我爷爷有张英俊消瘦的脸 一头沧桑却干练的银发 虽然他以前经常不服老地把头发染黑 伊斯特伍德和我爷爷长的很像 英气十足
      
      我爷爷和片中的伊斯特伍德都参加过朝鲜战争 当然 一个在北 一个在南
      
      我爷爷是个医务员 救助伤员 当然 也肯定看过无数人死去 伊斯特伍德是个士兵 冲锋陷阵 手刃敌人 也看着战友一个个死去 他们都是那么了解生和死
      
      我爷爷心脏不是很好 伊斯特伍德在片中经常咳血
      
      我爷爷爱吃完饭后出去溜达溜达 散散步 伊斯特伍德爱拿起割草机 在自己的小草坪上割割草
      
      我爷爷不信宗教 经常说我奶奶迷信 伊斯特伍德也是 可以很直接地讽刺神父
      
      我爷爷脾气很大 爱抱怨 喜欢发牢骚 伊斯特伍德也是暴脾气
      
      我爷爷爱钻进老人堆里搓搓麻将 伊斯特伍德爱钻进酒吧和几个小老头喝喝酒聊聊天
      
      我爷爷喜欢飚点脏话 至少每当他生气时 总会不经意间来几句 伊斯特伍德认为男人间的对话就应该脏话 片中他与理发师的对话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我爷爷有个无与伦比的妻子---我奶奶 我必须承认我奶奶是我看过性格最温顺最慈祥最友善的老太太 我爷爷很爱她 虽然他经常抱怨她菜不好吃什么的 但总让人觉得是老小孩之间的斗嘴 伊斯特伍德也有个很好的妻子 至少在片中貌似没有人喜欢他 而他的太太却能用她的一生陪伴
      
      我爷爷在我小时候喜欢给我讲水浒三国的故事 教我怎么成为一个男人 伊斯特伍德也爱给那个苗族小伙讲讲关于成为男人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 我爷爷却比伊斯特伍德幸福 在伊斯特伍德最后和神父告解时说1968年他亲了另一个女人 一直闷在心里 而我爷爷有一次在我奶奶面前很自然地和我和我表姐聊他在朝鲜时认识的初恋 当然遭到我奶奶开玩笑式的鄙视 伊斯特伍德说他和他的儿子关系一直不是很亲很好 我爷爷却有五个至少我认为很孝顺的女儿和儿子
      
      伊斯特伍德有个很崇拜他的男孩 那个苗族男孩 我爷爷也有个很崇拜他的男孩 他的孙子我
      
      当然 我爷爷没有像伊斯特伍德一样在最后如此英勇 当然 我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也不需要他为我做什么 我只希望他能自自在在地和我奶奶一起开开心心地养老 长命百岁 看我结婚生子 这比伊斯特伍德替苗族男孩挨枪子更我让感激
      
      伊斯特伍德是那台华丽的老爷车 外表锐利 功能强大 至少在我心中 我爷爷也是 千金不换的老爷车

     5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傲骨

    我惊叹于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还能拍出一部让我钟意的电影,它像是一段弥留之际的颂歌,悠远而又绵长。年近八旬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重新披甲上阵,身体早已经僵硬到近似木桩,眼神中的那股戾气却从未有缓和的迹象,这便是一个迟暮老人的铮铮傲骨,即使腰盘再沉重也不选择佝偻,即使双臂再无力也不选择罢手,即使身心再疲累也要坚持战斗。《老爷车》又是一首精神的颂歌,岁月可以打败他的躯体,却永远斩不断折不弯那份属于牛仔的热血之魂。 《老爷车》像极了一部谢幕电影,甚至连谢幕的方式都选择了死亡,这也许暗示着作为演员的伊斯特伍德已经死去,不过作为导演的生命还要再继续。对他来说拿枪和拿摄影机都是一种战斗的方式,不管这两种方式会有多么不同,灵动二字早已对他说再见了,《不可饶恕》里见证了前者的苍老,《老爷车》述说的便是后者的沧桑。晚年的伊斯特伍德追求自由的创作模式,只是太过随意和散漫,才有了类似《换子疑云》这样的败笔,反倒是《老爷车》深深的打上了生活的烙印,才最终能够脱俗而不伤。 想到《老爷车》是在重塑生命,我也明白了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在那么一个偏远小镇,那里没有电子景象的喧嚣,甚至没有手机信号,只有一种荒凉和孤寂映带左右。遥远的西部荒原是伊斯特伍德演员生涯的开端,那还是在赛尔乔·莱昂内的电影中,到如今相隔了半个多世纪,一切都已经物去人非。年迈的牛仔已经无法麻利的拔出腰间的手枪,面对户外小流氓的挑衅,他也只能那手指做枪来比划,那是已经沧桑而去的心境,一份化作了淡然,一份仍然是凝聚在双眼周围的威严。 那还是一种能喷射火焰的威严,它让你知道什么是牛仔的血性,什么是南韩战场归来者的狠烈,影片里的人物一次次诉说着太平洋战场的杀戮——那与其说是战斗者的荣耀,不如说是一种先辈的高傲。影片前半段一直挣扎在这种个人与环境的互斗之中,太缓又过于嘈杂,事实上还是伊斯特伍德的节奏有问题,创作上的随意与制作上的严谨相抵触,便往往有了这种问题的产生,影片后段则是充满了转折,剧情转向了伊斯特伍德熟悉的戏路——牛仔的心理斗争与杀伐。

    山雨欲来之前是一种难得的平静,泡澡、理发、整装,把那个意欲复仇的孩子关进了牢笼,把自己心爱的狗儿托付给邻居。世界是这般的扩大,牛仔却只能孤独的选择行走,那种坚毅和决绝在燃烧的时候,苗族巫师的咒语和基督牧师的经文也无法阻拦。看透生死的老爷子来到教堂做了最后一次告解,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他自己——复仇的形式是另类的,不是疯狂的杀人饮血,而是用自己的血去控诉旁观者的罪恶。这是一种高级的复仇方式,他在不断向对手挑衅中安然死去,子弹像噼里啪啦的鞭炮为他而哀鸣,更把自己的主人拖送到无限制的牢狱之灾中去。 我不知该如何描述伊斯特伍德的这种决绝,也许它就深藏在牛仔那折不断的铁骨之中,那又是一股怨气,可以吓走草坪上闹事的小混混,亦可以逼退街边调戏女生的小流氓,狠的时候可以拿枪指着别人的头颅、或者给予对方铁拳来饱餐。到了慷慨赴死的那一刻,决绝又化为从容了,老爷子连死也要死得那么惊艳,像《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兄弟》里的北野武,在子弹横飞的那一刻飘然般的倒地,孤傲的本性刹那间如流星般闪过,那无疑是光亮的,仿佛在是为死者招魂。 看《老爷车》也许只是为了挽回对伊斯特伍德的印象,到头来竟然有些不可自拔的喜欢上这部电影,片子仍然是他一贯的特色:风格古典、手法简练、运镜随意、制作严谨,悠扬的爵士乐若隐若现,灼烧着那种缓缓无声的伤痛。或者说《老爷车》是一次精神重归的旅程,它总结过往并述说当下,带出了作为导演的伊斯特伍德的那一条傲骨。年近八旬的老爷子仍然是个战士,他和山田洋次、阿兰·雷奈、奥利维拉等高寿的导演一样,时至今日都战斗在自己的影海生涯之中,从未废离过。

     6 ) 亚裔社区的门神

    奇连伊士活(clint eastwood)应该是最近十年我目力所见,唯一还敢在电影里用尼格的影人。他最近这几部电影的共同主题都是对战前一代人的歌咏,对正在逝去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尽力挽留,甚至固执的坚持,同时以一个老人的眼光充满义愤的看着越来越“进步”的当今美国社会。在《骡子》里,他演一个因为坚持不用电子商务生意失败而穷途末路的白人老人走向贩毒之路,他一路上都有惊无险,虽然世风日下,但白人和老人这两个身份仍让他避过了许多麻烦,在荒无人烟的跨境高速上他遇到一对儿坏车的黑人精英夫妇,正在焦急的寻找手机讯号,他停车帮他们换了备胎,嘴里嘟囔着你们这些尼格啊。。。

    和《骡子》相比,《Gran Torino》对亚裔的“歧视”可谓集政治不正确之大成了。明里暗里俯拾即是,随便拉出一条都能被进步人士批判个五千字的。但这些批判的进步人士大部分是一群只懂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傻逼而根本不懂艺术。无论是《骡子》还是《经典老爷车》这些所谓“歧视”的话语都是艺术的真实,曾经互相开这种玩笑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老头儿走进理发室就开始种族歧视犹太人,而理发店老板也不甘示弱骂回对他波兰裔的鄙视,这种生活方式持续了很久,直到有某个族群表示自己受伤了,真的受伤了。

    而且《Gran Tarino》里也一直恶心天主教,上过战场的老人看不惯布道者。“你不过是个只上过神学院的二十出头的小处男,你懂什么生死,懂什么救赎?“,神父一直追着他要求他忏悔,因为这是他老伴儿--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要求的。他一直都是恶语相向,出言讥讽。但最后老头儿决定去死之前还是立好遗嘱,把房子捐给了教会(逝去老伴儿的意思),还去忏悔了,他一共忏悔了三件事:公司酒会上吻了女同事(不是工作之吻,心里有想法了),卖设备时收了900块现金块回扣且没交税,和子女关系不好,不懂怎么关心孩子。神父听了很震惊:就这?他说就这,我为此烦恼了半生。

    《骡子》里破坏老头平静生活的是电子商务和网络时代,而《经典老爷车》里是移民,美国是个移民国家,除了印第安人,所有人都是移民,这种冲突没那么尖锐,外在表现就是生活方式的冲突,老头看着邻居华裔(字幕说是苗族,老挝人)在家搞各种法事,活活砍掉鸡头,不打理草坪导致前院杂草丛生。越来越多的苗族迁入,把这个原本的白人社区变成了一个下沉的亚裔社区,黑帮横行(还是亚裔自己的黑帮)其它的亚裔忍气吞声,自扫门前雪。而他们的反面,老头儿有积攒了五十年整齐排列的各种工具,有长枪短枪,每周推着割草机把草坪修整的一丝不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传统美式生活方式一种是亚洲生活方式。

    当然,生活方式是有高下之分的。后来在老头的帮助下,他的邻居的小伙走上正途,去做了建筑工地而没有沦入黑帮--那几乎是他们不可更改的命运,男的沦入黑帮,女的如果有能力读书离开这社区可以远走高飞,如果不行也会跟着沉沦。只是非常简单的一瓶啤酒的破冰,两类人对彼此的认识都加深了,当人和人真正互相了解时想不成为朋友都难。每个人的行为方式说话方式都是他的过去铸就的,很难更改了,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柔软的一面,战场的经历让老头儿无法放低自己硬汉的身段,从地下室搬运冰箱时他坚持要在后面推,邻居小伙让他在前面拉,更轻松一些,他发脾气不愿意,小伙说你要不去前面我就不帮你了。这就是逐渐摸索出的交流方式,虽然有点儿奇葩,但二人彼此心里都清楚对方的友善。如果小伙内心充满了被种族歧视的仇恨,就不可能和他有进一步的交往,他们也不会成为朋友,后面的事都不会发生。

    《骡子》里关于新与旧的线索没有这部多,《老爷车》从一开始的葬礼上,老头气愤的盯着打鼻环穿露脐装的孙女,这名毫不顾忌着装礼仪的大学新生,新时代的青年,在葬礼上刷手机,他的长孙在奶奶葬礼上,对遗体告别时说宗教的玩笑,在老头眼里,这是废物的一代,我作为观众可以原谅年轻人的玩世不恭,但不能理解在葬礼上还要刷手机说下流笑话,更不能理解孙女直接向爷爷开口要东西。这代人真的废了,除了”进步“,什么也没有。

    说到此处,以前我看电影没有种族和政治正确的意识,不会特别留意到这些,被进步人士教育几次后不自觉的开始多了这个视角,其实这个视角挺扯淡的,但总也挥之不去,《老爷车》本来就是一部拍的非常好的电影,但加上种族和政治正确的视角就是政治不正确之集大成,同时也多了寓意:一个白人老头儿的死拯救了一个无望的亚裔社区。老人第一次解救邻居于黑帮侵犯后,天真的神父质问他:你为啥不报警?可是,报警要是有用这些黑帮还能如此横行吗?这件事之后,老头成了这个下沉的亚裔社区的”门神“,他们默默的把食物鲜花放在老人门前,赶也赶不走。

    也许怀念旧时代是老去的标志,但抛开这些制造出来的种族议题,政治正确议题不谈,老头儿本质上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大到人有义务上战场保卫国家和国家的价值观,维护社区平安,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小到有一整套工具可以修水管,修房顶,悉心打理草坪。当他冲口而出你们这些尼格,你们这些小鱼头,你们这些野蛮人时和他拔枪救出邻居女孩儿,帮男孩儿介绍工作,慷慨的借他工具时,他是同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有时我禁不住想,许多的仇恨都源自自卑,奇连伊士活表达的这些生活方式没有多么高尚,但这种生活是真诚的,真实的,给人真实的喜悦欢欣,真实的罪疚失落。现代的美国人过不了这样的生活了,在浮躁虚伪的大环境下,对一种明知道它是好的但过不上的生活,有些人选择回望,而有些人选择激烈的批判以掩盖自卑--这其实和中国五六十年代发起的运动非常相似了。

     短评

    最后一个真正的牛仔。如果白右都能像伊斯特伍德老爷子一样,这个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这烂俗的故事,居然有点感人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我的草坪是你不能僭越的领土,我的爱车是你不可亵渎的珍馐。我的双眼是看破你虚伪的镜子,我的手指是射穿你傲慢的利器。沾染过鲜血的双手无法洗净,背叛过良知的灵魂永远肮脏。我要告解那次出轨,那场逃税,上帝惩罚我永无自由。那天我用打火机挡过仇恨的子弹,终结了病魔,获得了胜利,也重获了自由。

    12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 【B+】看完后感觉就像听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讲了个故事,不急不缓却引人入胜,平静沉稳但又饱含力度,如一杯陈年老酒般醇厚。东木老爷子一定要长寿啊,这样才能看到您更多的好电影。(PS.镜头只要一拍人物特写就是大片的明暗对比,算是他的个人风格吗?)

    14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 十年后才看上。虽有于情于法都有现实不通之处,但唯有东木立在那又一切都合理了。掏出火机,打出灵魂的子弹,实在动人。

    16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 希望人生中也能碰到一位古道侠肠的老爷车,帮助我成长...我也能帮他得到救赎...

    21分钟前
  • Mars
  • 力荐
  • 老牛仔的主演谢幕作,英雄迟暮感与背负的罪疚同[不可饶恕],与少年的情谊似[完美的世界]。除了生死问题与言传身教,还涉及代际隔膜与种族问题,结局彰显着救赎之味。| 手指手枪 | 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三样工具:大力钳、强力胶带与WD40。(9.0/10)

    2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 如果不是其他演员的表演生涩,我会打五星了。

    28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 伊斯特伍德最后一部主演的片子,牛仔强大的气场愣是把片子变成了西部片。总体感觉很苍凉,老爷子自编自唱的片尾曲也非常好听。为这个男人中的男人干一杯,forever~

    33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我看后的感受,我只想说的是:我爱这部电影,我爱老东木,这个永不妥协的老家伙。

    3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 他解救了陶和苏,也解救了自己,更令人们懂得或者渐次懂得生死的意义。悲凉无比,如果这就是人生。

    42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 ☆性格老人,其实这样的长辈是一个男人成长中不能缺少的船长,一个可以分享快乐并时刻警醒自己的人。敬畏,尊重,不妨碍。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和一个完美的谢幕。

    45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 伊斯特伍德细水长流的创作,坚定不浮躁,把一众自嘲自勉的过气明星完爆了。如果最后无视法律,对痞子扫射一把,这就是一部典型的夕阳红自慰片。可是没有。他认命而不羁,活得无奈,就求死个痛快。他不在期待中苟活,他投身当下;他不追逐虚无的希望,就这样在无望中悠然放荡。

    4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 4.5 车、枪、种族,叙事精炼如海明威。其实十年之前的美国电影,是完全可以超越种族问题,去探讨更深层次(或者说回归到更古典)的善恶问题的,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咯。当然,就算是在那个年代,东木这部电影肯定也是太不正确了。电影需要宽容,也反映宽容。老头看似不信教,但牺牲同时也是救赎自己,最终甚至完全是一个基督弥赛亚的形象。苗族家庭巡礼一段实在太逗了,东木简直就是脏口版伍迪·艾伦,可爱程度更胜一筹。平时开的那辆,难道就是骡子里被淘汰的那辆?

    50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 简简单单的剧情却很感人

    54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力荐
  • 鉴于两位亚洲小盆友拙劣的演出,让我扣了分。无论是表演还是价值观都太美式,真受不了俩亚洲娃既要充当东方异族的文化标签,又浑身ABC的劲儿,不过有点老年版”完美世界“的意味,我终于明白了车对于男人而言,真是more than a car…

    57分钟前
  • 37°2
  • 还行
  • 影片的开头结尾两场葬礼相互辉映,开头躺在棺木里的是妻子,他愁容不展;结尾躺在棺木里的是自己,他却一脸安详,有力的解释了生与死之间微妙的关系。他解救了苏和TAO,也解救了自己,标志性的伊斯特伍德式长镜头结尾真是意蕴悠长

    5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 他给了陶一辆车和一段新的人生

    1小时前
  • 战国客
  • 推荐
  • 片尾曲太销魂了

    1小时前
  • 张老师
  • 力荐
  • 如此温暖,如此悲壮,如此有力量。

    1小时前
  • 麦兜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