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安·克鲁格、艾瑞克·巴纳加盟间谍金惊悚片[女特工](The Operative,暂译)。影片由尤瓦尔·阿德勒([伯利恒])执导,根据以色列畅销小说《英语教师》改编。故事讲述一个女性(克鲁格饰)被摩萨德招募成为间谍并潜伏到德黑兰执行任务,而她更要处理自己和上司(巴纳饰),目标人物的错乱关系。
类似《007》、《谍影重重》这样的片子有一些,《谍影重重》很精彩、过瘾,《007》越来越像警匪片,已失去过去的韵味,特别有冷战背景。
而《女特工》,与《谎言之躯》,才像是真实的特工。有勇、有谋、有情…更有人性的弱点。这两部片子,都以中东为叙事主体。前者,应该是以摩萨德、伊朗为背景,后者完全以中东激进的恐怖分子为背景。希望能多点这类接地气的谍战片。
看完了黛安克鲁格和马丁弗瑞曼演的这部谍战片:《女特工》,还可以,所有女特工电影都逃不过女性色诱目标人物的魔咒,不过有个问题你怎么知道色诱的对象就一定是好女色的呢,哈哈哈哈! 电影平铺直叙,结尾bug太明显,剧情也很套路,女特工爱上色诱对象,不甘心做一颗棋子,为爱反水,亡命天涯!给五星吧,多一星给马丁弗瑞曼的演技,多一星给电影中老美意识到自己和以色列对伊朗制裁的过程中对平民犯下的过错! 任何人在组织和集体面前,不过是一颗棋子,可以随时丢弃,可偏偏有人就是不甘心做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向往自由,追求幸福,坚守内心深处的纯真和自我,以一己之力对抗世界,力挽狂澜!
叛逆特工为自己而战——《女特工》
今天聊聊电影《女特工》。
片名The Operative / Die Agentin (2019),别名双面特务(台)。
《女特工》根据以色列畅销小说《英语教师》改编,讲述一名名叫瑞秋Rachel的女特工故事。
瑞秋被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招募成为女特工后,被安排前往伊朗德黑兰。瑞秋的个人条件十分符合特工标准,父母双亡孑然一身,没有亲密朋友,没有感情羁绊,简直是从事间谍的不二人选。
瑞秋本身也很讨厌原生家庭,迫切渴望远走高飞离开原家庭。瑞秋以英语教师作为身份掩护,从事各项间谍任务。
面对摩萨德伸出的橄榄枝,瑞秋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并且瑞秋用自己的天赋和实力,证明自己有成为优秀特工的潜质。
就这样,瑞秋打怪升级般的一步步接到各项艰巨任务。
如果观众对近代史有印象的话,应该还会记得西方国家刺杀伊朗核物理学家等事件。在这类大事件中,瑞秋都有所参与,并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观众们应该记得瑞秋的叛逆出身。瑞秋加入摩萨德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的叛逆,而不是对间谍行业或者对这个情报机关有多么忠诚的感情。一旦这个组织让瑞秋产生类似原生家庭的厌恶,瑞秋自然会想办法逃离。
很不幸或者很幸运的是,摩萨德这种情报组织根本没有把特工当做人来看待,而是把特工当作可抛弃资产使用。
在执行任务时,摩萨德一次次伤害瑞秋的感情,瑞秋逐渐对这个组织产生了厌倦情绪。
同时,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瑞秋和目标人物法哈德Farhad产生了感情。她主动选择中止任务,挽救爱人。
原本特工应该是木有感情的冷血动物,有了感情后自然不能胜任任务。偏偏从小就叛逆的瑞秋并不是科班出身,顶多算是半路出家,自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激情,产生感情也就在情理之中。
就这样,对组织的厌恶情绪加上对目标人物的感情升温,瑞秋选择和摩萨德决裂……
《女特工》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角色造型很符合从事特工职业的间谍们。
多年来,观众们被《007》《霹雳娇娃》等系列谍战电影灌输了一个并不正确的概念,似乎那些从事间谍职业的人都是英俊潇洒美艳无双的人儿,恨不得走在路上回头率能达到200%。
其实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的,外貌条件出众的人反而不能成为特工,只有相貌平平的人才能大隐隐于市,成为隐秘战线的风雨人物。长得太好看的人容易吸人们的目光,根本没时间去搞情报嘛。
我认为翻译成《女特工》失去了原有韵味,还是翻译成《双面特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瑞秋原本是间谍组织的中坚力量,在一系列事件催化后,她将选择不为摩萨德效力,为了自己而战。
选择做有感情的人还是做没有感情的机器,瑞秋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
恰到好处的留白会产生美感,绘画摄影包括拍摄电影,都是如此。
但又有一个过犹不及的概念,留白留的太多,就会产生空白。把所有东西留给观众自行发掘,那还看个什么劲儿呢。
《女特工》在瑞秋和摩萨德决裂后,戛然而止。片尾一众摩萨德杀手准备对瑞秋下手,瑞秋将自己消失在茫茫人群后,字幕出现。仿佛故事才开了一个头就结束了,并不过瘾。
叛逆特工为自己而战,
暖场完毕后戛然而止。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看多了 [007]、[碟中谍]这样的动作大片总以为 ——
特工和间谍就得像邦德和亨特那样,飞天遁地的执行绝命任务还能毫发无伤的全身而退…
真实特工的人生远没有电影精彩…
缺少主角光环附身的他们更像四处躲藏的流亡者。
取他人首级时,也出卖了自己的性命!
为了防止被商业谍战片洗脑…
今年有部写实的谍战片讲述了真实的特工人生 ——
女 特 工
The Operative
一提起“女特工”脑海里肯定会出现如下形象 ——
漫威宇宙中的寡姐强悍而性感…
或是安吉丽娜·朱莉在[特工绍特]中饰演的双面间谍…
又如大表姐在[红雀]中的色诱美人计…
以及美剧经典[妮基塔]中的Maggie Q的神秘感…
以往影视剧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
但凡女特工角色往往都逃不脱性感美艳、强悍能打、足智多谋、来去无影的超完美人设。
但这都明显都是一种想象!
电影[女特工]便抛掉了这类商业片的固有人设。
首先在造型上就入乡随俗 ——土
影片改编自以色列畅销小说 [英文教师],表现了真实的摩萨德女特工在中东地区的间谍任务…
就算是唯一的大女主也得用纱巾包头。
进入传说中的时尚禁区!
主角女特工瑞秋以英语老师的身份进入伊朗德黑兰。
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暗中行动…
作为来自以色列的著名间谍组织“摩萨德”的女性特工,她负责情报收集,刺杀任务,炸弹袭击!
说起摩萨德(Mossad)那可鼎鼎大名。
摩萨德全称是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的情报机构…
它在上世纪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英国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
摩萨德以大胆、激进、诡秘的做派称著!
秉持“敌若欲杀你,你应先杀敌”的信条,摩萨德无孔不入且无处不在,胜利不可宣扬,失败不容解释…
论搜集情报…
他们掌握克林顿和莱文斯基30小时调情电话录音。
论刺杀行动…
他们对巴勒斯坦“黑九月”恐怖组织定下11名复仇名单,一场复仇用了几十年时间全数击杀!
这些任务都在她的列表中…
一场刺杀都已就位,就算有路人闯入也不能受影响,搭上无辜者性命也得干净利落的完成任务。
窃取情报被保安目击,不留后患,她要斩草除根。
是人都有七情六欲,情难自已也是有的…
不过就算瑞秋再怎么zqsg的谈情做爱,在任务面前,还是要无奈的出卖仅有爱情!
或者说,女特工无权拥有爱情。
是不是觉得瑞秋不像女特工?
和以往对特工的认知相比,她的行动既不惊心动魄,也没有百变造型,甚至连技术都显得笨拙…
如此的写实让全片弥漫“压抑惊悚”的氛围!
真实的摩萨德组织里也有位这样的美女特工 ——
美女特工帕特丽西娅·罗克斯伯鲁是瑞秋的原型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初她在以色列当英语教师。
被摩萨德相中后接受训练并成为女特工,年轻貌美的帕特丽西娅曾以美人计俘获了英国记者…
因此采访到中东政要,刺探了不少高级机密!
真实的帕特丽西娅和影片中瑞秋外貌相似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帕特丽西娅在一次暗杀行动中误杀无辜者而被逮捕,被判处5年半徒刑的她身份也随之曝光。
女特工的生涯也随之草草结束…
特工们都生存在一种微妙的状态里。
就像电影[女特工]里细腻描绘了瑞秋在德黑兰的生活,她暗地里要执行任务,明面上又得掩人耳目…
两种身份并存对个体来说更像 —— 人格的撕裂
片中有个非常隐晦的小细节 ——
瑞秋在教伊朗的孩子“IS”和“ARE”的用法…
此时孩子们疑惑“Everyone”明明是指很多人,为什么却要用“IS”这样的单数人称。
间谍组织从下至上听从命令,唯命是从。
就是多而化一的存在!
可是组织又由个体构成…
每个人都难免冒出自己的欲望、思考、选择。
这是“IS”和“ARE”的差别!
也是瑞秋被“生活”渐渐策反的人生轨迹 ——
戴安·克鲁格饰演的瑞秋在片中最美的镜头就是德黑兰的生活集锦,驻足问路,微笑交谈,沿路观光…
那画面就像是德黑兰的旅游宣传片!
真是岁月静好。
下个镜头她却要和接线人交接资料…
美好生活瞬间破碎!
和邻居家的母女成为朋友,时常喝茶拜访。
可当警车在楼下集结时…
她又会慌张的躲在邻居家,即便只是虚惊一场。
最终能让女特工失败的,还是爱情!
看着身边的男人、腹中的孩子、幸福的婚礼聚会…
再平凡不过的生活于她却是奢望。
这让我想起当年看[色戒]时曾开玩笑…
“女人总会败给钻石”
可是王佳芝哪是被钻石迷了眼,不过是败给了和易先生于情于欲的纠葛,人世间之常情罢了。
现实中摩萨德女特工帕特丽西娅刑满后回到了家乡。
恢复真实身份的她和丈夫生活在一起…
直到2005年,67岁的帕特丽西娅癌症逝世,而摩萨德的前同事们为她举办了英雄式的葬礼。
电影[女特工]中瑞秋的命运不如现实完美…
变节之后的她没入人群,身后摩萨德杀手尾随而至!
影片至此戛然而止。
按照我们对谍战类型片的观影经验,留好后路的她应该能逃脱追杀,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
可偏偏[女特工]的写实让人不敢幻想完美结局!
毕竟她们成为特工时命运就已注定。
渺小个体的生死被当作赌注,交托给了所谓的使命…
身或心必有一死!
摩萨德十分冷酷,感觉是为了任务可以灭绝人性。电梯里那一幕看得人心发颤,特工杀人真是眼都不眨;主角为了任务和生存也可以杀死无辜的人,那个保安。电影镜头的运用也是让人心始终悬着,背面和侧面镜头用得比较多,似乎始终有人在边上盯着,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虽然整部戏让人紧张压抑心里发赛,弗瑞曼最后的拯救让人心里一暖,床戏很美好,感情戏也是一抹暖色。
在美国暗杀圣城旅旅长,伊朗袭击美驻伊拉克军事基地,伊朗误击乌克兰客机,美国英国鼓动伊朗人闹事的背景下,这部电影特别应景。破坏伊朗核能力、入侵其核心网络系统、杀人不眨眼的女特务,被女主演得楚楚动人,我杀你是你的荣幸。这就是战争,这不是像战争,在战争中天真的人会死。组织也不会白养一个特工,因为女人的隐蔽性,恐怖分子用女人做奖品,用女人做人体炸弹。摩萨德用女人开车从土耳其向伊朗运送爆炸装置,大家都半斤八两,彼此彼此。一朝天子一朝臣,“照常营业”行动更换领导后,新的领导改变了工作思路。在运送炸药过程中,女主被伊朗方面接头人揩油,而后又出了意外。好在遇到了雷锋一般的伊朗出租车司机,把她送到了医院。女主瑞秋在医院的电视里看到了炸弹爆炸的后果。当别人让你做一件事,而且告诉你不会有事的时候,一定会有事。 女主和他利用的伊朗人产生了男女之情,对发展她入行的男特工产生了依赖心理、兄妹甚至父女之情。这在成人世界都是非常危险的,何况在你死我活的隐蔽战线。女主本来已经脱离了组织,还想去把自己的伊朗男友捞出来,独自和摩萨德战斗,结果可想而知。结局戛然而止,给人无限遐想。多数人希望女主逃离,但能逃到哪里去?成都、望京、铁岭、白银、大理还是去厦门卖手表。劳荣枝都被逮住了。 总之,这故事编的不错,让观众有代入感,为女主捏了一把汗。这就是好电影。人物也设置的好,托马斯宁可不要自己的前程,甚至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女主,现实中估计不会有这样的摩萨德特工,其他单位也不会有这样的特工。但是,他演的让你觉得真的有,有情有义有担当,如同黑暗中的萤火虫,给人希望。这就是主旋律正能量,外国人其实比我们更在行。
当不该有思想的人产生了思想系列。
第二天性看这两卡司就知道显然不像是爽片脱离之际引擎盖一幕,女性行动内心得多强大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展映。比较套路的惊悚间谍片,观赏性不错,戛纳影后黛安·克鲁格+潮爷这样的配置还是可以看脸看表演的。没什么期待也没什么惊喜。
不好看,文艺片,都是对话。。。。无聊。
黛安克鲁格演技在线,节奏感一直不错,直到最后有点戛然而止。PS.话说特工机构居然都不做人员背景调查的吗??居然写什么信什么…也是迷
当特工的基本功是没有人性。哪个国家的都一样。
这部片表面波澜不惊,实际上却将特工的那种非常人的生活如实的描述出来,没有激烈的枪战,有的是无声的暗杀和变态扭曲的生活,而当你疲惫不堪的想要退出时,等待你的可能是一颗不知从哪射来的子弹。
本来一切都不错,戛然而止的结尾是败笔,不负责任的态度
《女特工》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形态的极度落后,它保留了上世纪商业间谍片惯用的个体与组织的角力,又加入艺术片中女性角色游离在正邪之间的纠结。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早已成为过去式。当在当今视野,影片呈现一位非常羸弱的女性形象,这几种体现在几场谍战戏中。“美人计”向来是女性特工电影的重场戏,其中可以刻画出关于个体意识,社会伦理,以及家国责任的多重思考,而这却也成为本片缺点的集中体现。
公司没监控?特工不守地铁站?额。。。浪费女主的颜值啊。
【以色列】傻白甜“猎物”,智商偶尔掉线的搭档以及动机缺乏逻辑的女主角。除去Diane稳扎稳打的表演,在层出不穷贡献灵感的伊斯兰世界谍战故事中,没有任何建树。最大的问题在后半段,很拖沓,导致把前面营造的紧张感与还算有节奏的故事,荡得一干二净。
国土安全版色戒
2019.09.28即便故意把时间线搅得乱七八糟,情节也是很不吸引人的,主旨更是味同嚼蜡。另外,摩萨德也太大意了吧,找这么个来路不明,意志有那么不坚定的人做那么重要的碟报工作?
冷峻精確的文藝式特務片,戲味慢慢滲出來。若果結局處理得「圓滿」一些,可值更高分。
终于快高潮了,然后就泄了
大概是Freeman最好的戲,差一點點就四個星,故事的敘述有缺陷,剪輯有漏洞,攝影很規矩。總體是十分值得一看的電影,有很多細節都很處理的很細膩,但基本上大部分歸功於Kruger的表演和原小說。看情況應該可以回本。
儿女情长???最后这故事就完了???
好于《安娜》,作为特工主题电影来对比的话,极少的枪战和血腥场面,女特工主角甚至不会用枪,但杀人动作和心理刻画很精准,每次她的出现都伴随着情节动机的推波助澜,几个场景甚至有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还是对比《安娜》的话,缺点当然是不可避免 无聊
太可怕了,土耳其伊朗边界运炸弹那段看得紧张得喘不过气,最后才发现当你是一个特工,走在欧洲大地上也和走在语言不通黄沙连天的中东国家一样可怕。(今年2月9日,离开伦敦的前一晚当我看完Dumb Waiter去SD等Martin出来,不记得过了多久,工作人员出来说那些等Mr Freeman的你们别等了he's gone.我💔第二天才知道潮爷是赶去柏林电影节首映去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所以也要记住这个片子。)
这是什么?她干了什么?她是特工?他们是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