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圆桌派第六季

    综艺大陆2022

    主演:窦文涛  周轶君  李光复  濮存昕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2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3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4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5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6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3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4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5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6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7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8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9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04:38

    详细剧情

      《圆桌派》,一档无剧本文化类聊天节目。发起人窦文涛每期邀请三位老友嘉宾,还原真实生活里的聊天场景,话题内容包罗万象、放眼世界,一言一语中洞察人生百态,共享多维观点,启发无限思考。

     长篇影评

     1 ) 惯例的边看边记

    ep01 人艺(上)

    之前刚看完人艺60周年纪录片《人民的艺术》,

    于是对于第六季的开篇特别感兴趣。

    1950年代,因为学习前苏联的戏剧形式,所以那时候的演员学到的是斯坦尼体系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然而随着我国戏剧的发展,作为先驱,人艺的演员在实践中悟到的是:演员的戏剧创作,来源于体验生活+对于细节的思考+些许的创作和想象。好的表演是反复思考和打磨后的结果,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每一次的表演都不一样,这正是戏剧和剧场的魅力,是只属于演员和当场观众之间的独特沟通。

    听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于是之、焦菊隐、林连昆、蓝天野,斯人已去,留下无数经典作品,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李光复老师说,好的戏剧是让观众走出剧场时带着思考,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思考命运。当今社会,太多人借着“生活压力太大需要娱乐不想严肃思考”的态度消极对待生活。其实并不如此,私以为,我们应该始终抱有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不能让无脑的娱乐毁了我们,人类是因为思考而进步。

    ep02 人艺(下)

    光复老师说得好: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务/悟百种业。主要还是要有生活有体验才有感悟才能表达,是经历和阅历的区别。可惜的是,现在这样的演员越来越少,就算有也是绿叶配角居多。

    电视剧是一锤子买卖,戏剧是在一次次修正中更加精进的艺术。北京人艺真牛!

    文学方面的欠缺影响了中国戏剧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缺少贴近生活的作者,才会缺失文学上的创新作品。现在不管是文学界艺术界电影届还是商界,人们都习惯了往西看,跟着发达社会的脚步,其实来自于人民的才能被人民所接受。我们真的需要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

    ep03 天文

    这集太学术了,看完了但是没有懂,只觉得宇宙太浩瀚广阔了。

    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人类所知的其实只是非常小非常小的部分,人类真的渺小,但却自大到觉得什么都能行。

    ep04 审美

    美要宽容,要懂得欣赏各种各样的美;

    特定时代稳定的有公共性的审美,美是一种体验,其实对美的感受和评价很私人。

    美就是重新看世界,艺术家和工匠们只是帮我们寻找/提供给我们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

    ep05 睡梦

    这次很玄学,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梦是没办法分享的,文字或者语言描述都是苍白的。

    写作是一种能力,阅读是一种能力,专注是一种能力,睡眠也是一种能力。不知道为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能力增强了,有些能力会变弱。总结来说就是,普通人是一种奢侈品。

    睡眠和安全感,心理咨询其实没有答案,只有自己知道,梦是没办法分享的。所谓的解梦,也只是一种解读。

    ep06 脱口秀

    脱口秀,还是要有道德标准;其实细想一下,每一种艺术都是需要道德标准的,除了娱乐之外,艺术还需要承担传导教育的功能。

    主动去做一些事情会更有激情热情;

    周老板说得好,观众很少有心智上的成人,所谓成人,指的是能承认不同观念不同想法的存在。不止脱口秀行业,其实很多行业都是如此。求同是本能,求异是修行;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其实对于脱口秀产业并不感兴趣,总觉得是快餐类的娱乐,文化艺术含量不高;看完这期节目之后觉得,和脱口秀演员的三观、内涵也是有关系的吧,只可惜有内容的脱口秀可能不多。

    ep07 考古

    一万三千年出洞,九千年上路,六千年提速,五千年文明,四千年跨步,两千年鼎新;所以其实我们当今生活的时代在历史长河中真的很渺小,一点点的喜怒哀乐不足挂齿,一个个小小的习以为常可能是积累千百年的约定俗成。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必须要有句子要表达意思;有内容、表达思想,才是文字的意义。

    对于文物来说,比保护更重要的是记录;

    考古是门大科学,关于生物、人文、历史,这一期实在是精彩,可以排进本季最佳的前三! ep08 挑战

    对于孩子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对于成人是最好的社交;

    ep09 量子

    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的标志物都是物理学,第一次-热力学(蒸汽机),第二次-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第三次-量子力学,工业4.0-叠加前三次的工业革命成果;

    “物理定律应该具有数学美”,数学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艺术;数学不应该只是公式,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是真的能锻炼思维逻辑的。

    ep10 证美

    艺术修养和科学成就之间的关系,艺术家也是在证伪做实验,艺术和科学一样都是灵感+努力,自古艺术家都是工匠;哪有那么多的灵感喷发,更多的是兢兢业业的劳作。

    科学的保守主义(不轻易推翻前人的理论),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不公正的,但是对于真理来说是有意义的;

    证伪的意义在于找出错误点,推进科学理论的前进;不存在永恒的艺术品,只是我们看到艺术品的眼光不一样了,比如附着的信息;这个观点值得细品。

    古典艺术是很霸道的,单向地定义了美;相对的,把人整懵的当代艺术作品不是好的艺术;作为观众,要自信!

    ep11 远征

    人艺的新版话剧日出,原来陈白露的创作灵感来自阮玲玉,但剧本做到了升华,是值得一看的戏,几个版本各有特色。

    演员是需要既感性又理性的,做演员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是思考钻研的能力。各行各业其实都是如此,到最后拼的就是个人特质,决定我们与别人不一样的是离开学校之间我们是否还有学习的精神,所谓脑子不动是会生锈的。

    后半段,冯院长和德国梅尔辛教授的故事很感人,是一个关于沉淀和传承的故事。冯院长的表述很动情。

    ep12 哲学

    古希腊悲剧渲染的是命运,向上引申出了哲学,芸芸众生下沉走向了喜剧,悲剧最后导致了哲学和喜剧的分道扬镳。

    尼采说,上帝死了,人类的中心地位原本被一个更高的权威所决定,现在转向了自身,由崇高的变为了卑劣的真实。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by黑格尔,智慧/哲学总是在一种文明的黄昏落幕时达到高峰,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生命的凋零。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哲学关注的是形而上,不可以在经验中/实验中进行验证,所以每个人的思考是不一样的

     2 ) 用心打卡第六季

    1.人艺

    3.天文 邓李才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金属铱为主要成分的16km的小行星的撞击,白垩纪。 射电望远镜和黑洞。恒星和白矮星。光速与可观测宇宙。引力波。平行宇宙与多维空间。 5.雅与俗 美是一种韵律和平衡。 美也与复杂性有关。藏民的衣服上有红色还有更深的几种红,而不是各种不同的颜色。 6.脱口秀 情绪是生产力。线上表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情绪。“炸裂”。 脱口秀生动诠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每个人有自己的“最佳激励水平”,这决定了与人交往/独处是对自身的消耗还是补充。 7.考古 13000年出洞,9000年上路(贾湖骨笛),6000年提速(仰韶文化),5000年文明(社会分层、权力中心),4000年跨步(文字),2000年鼎新(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 生土&文化层 科技发展:用气相色谱热普仪对出土文物做热裂解,未来尝试从出土文物中提取古人的dna 9.量子力学 半导体不是导体,是做了变性手术的绝缘体。 10.证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是科学艺术作品。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研究(光学、几何学、天文学)应用于绘画。 科学家对自己理论的维护,“科学保守主义”,有利于科学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更加扎实。 古典艺术是很霸道的,蒙娜丽莎就是美的。 11.远征 冯远征与德国女教授:师道 传承 12.哲学 密捏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才起飞。 古希腊罗马对裸体体育竞技的热爱,从而产生了雕塑、几何、绘画、艺术、赞美诗,进而产生了悲剧和喜剧。

     3 ) 关于派6的随手记

    关于派6的随手记:有感而发随手记录,可能不是聊天重点,甚至完全无关。

    最后,上一季没见到梁道长和马家辉,这一季连许子东都没见到了,马爷和周轶君也是匆匆露脸。很怀念以前那种熟人局,很放松很享受,这两季很多新嘉宾,聊了很多新东西,但还是缺少老友之间的化学反应,不过还好,还有旧节目可以刷。

    —哲学—

    大轴聊哲学,越聊越high,可惜在情绪的高点就这样戛然而止,文涛就吊着下一季的肉在我眼前晃啊晃。

    这两年越来越能感受到生活被大数据的枷锁越锢越紧,越累越频繁的新闻推送实在是懒得点开,特别是写作业的时候,屏幕一闪一闪的真的很烦,最后发现关掉wifi和流量没有推送打扰的世界真清净真美好。信息获取渠道开始变宽的时候,一条消息都不想错过,每条都想点开来看,信息逐渐爆炸,发现自己的精力不足以处理所有的信息,也陷入过漏掉消息的焦虑,焦虑着焦虑着也就看开了,反正也看不完,那就随缘吧,只看新闻联播和本地消息就好了,好像又回到了电视➕报纸的时代,虽然获取信息的载体变了,但是获取渠道又变回去了,没有了算法的推荐,反而能了解到更多方面的信息。不看新闻不看八卦,生活依然正常进行,所以只看想看的。

    接触哲学,并不是想成为不再追着骨头跑的狗,能够明白自己追的是哪块骨头就够了。

    —远征—

    本季开篇是人艺老一代,文科理科不断横跳之后,人艺新院长带着新一代来压轴。

    这期更像是远征老师和文涛两个人回顾早年经历的闲聊。远征老师聊的有尺有度的同时也聊的足够真诚,现在的网络环境下,很少有公众人物愿意这样详细的分享个人经历。 远征老师分享的信息量太大,另外两个演员在最后成片变成了聊天局的吉祥物。

    —证美—

    天文听爽了,量子听爽了,这一期的主题听晕了,文理不断切换之后,想搞一期文理综合的聊天局挺好的,但好像没聊好。 第一次知道了学术界的歧视是这个样子的。

    —量子—

    作为曾经的理科生,这一期听的还蛮有意思的。通过这期节目,第一次从现实中理解了为什么说顶尖的科学家都是强迫症。曹教授不断整理书的摆放的小动作,或是总挂在嘴边的“不对,不是这样”,都是追求完美 理想的表现。这样的教授只适合在知识金字塔的上层搞研究,带的学生也需要是在专业领域钻研学习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的,在专业知识方面交流起来更容易理解。所以对专业知识很较真儿的曹教授会把专业知识本就为0的观众越讲越晕。郝景芳就恰恰相反,她能够把专业知识用简单的比喻讲述出来,更适合做专业知识的科普。 最后,其实曹教授的强迫症还蛮可爱的。

    —挑战—

    非常正能量的一期,没有深厚的道理,不涉及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满满都是鼓励积极向上正能量。感触我最大的部分,就是邓亚萍老师讲的,“把训练当作比赛,比赛自然就不紧张了”,因为这句话,终于明白了为啥上学时候一到考试就歇菜,“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练习”,自始至终,我只做到了一半。无论是“把训练当比赛”或是“把练习当考试”,都是在说“适度的压力下才是最高效的状态”,这一点又和绩效管理的理论知识不谋而合,但是话说回来,比赛成绩或考试成绩,也是另一种绩效管理啊。

    —考古—

    刚感觉除了周轶君没什么老朋友,马爷就来了,虽然马爷又饿又困也没聊上几句,但是终于见面了。唐老师在专业上真的是很自信的一个人,而且自信于拿出来显摆,敬佩专业度但是真的不太喜欢这样的聊法,说到什么总是要提一句我怎么怎么样,不是针对唐老师,是这样的人都不大喜欢。不过,能听到一些专业领域的趣谈也蛮有意思的。

    —脱口秀—

    在《脱口秀大会5》开播的档口请来了这样的嘉宾,对我这种不咋看脱口秀的也算是个科普,呼兰和周奇墨聊的都很真诚,聊的也很轻松。史航虽然只是陪聊,但是一句“求同是本能,存异是修行”真的深得我心,也是因为这句话,忽然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贴都在讨论这个不好那个不配,他的态度是要求同,而我的观点是我尊重你认为我觉得好的东西不好,这是存异,实在无需和只在求同的人多费口舌,应该多和存异的人交流思考,世界才会五彩缤纷。

    年轻的或者说来自年轻行业的主聊确实不一样,更能说出当下年轻人的一些现状。本季节目进程过半,没有马家辉没有梁文道没有许子东没有马未都,唉…

    —睡梦—

    普通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情,身体健康,有好睡眠…拥有全部公认为普通人应该有的,是少数人,普通人成了奢侈品。

    从睡梦是情绪的补偿开始,文涛开始陷入沉思,怀疑自己。

    刻在基因里的应激反应: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条消息一个推送一句话一个语气都会让我们思绪万千,睡前接受这些消息,使得我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影响睡眠。这好像应了这两年不断被提及的钝感力,从主观上放慢我们本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把自己从时刻接受刺激的状态下解脱出来。

    最后,把睡前短视频换成睡前阅读真的对睡眠有正面作用,纸质与kindle均可。

    —审美—

    聊到了最近经常会陷入纠结的问题,随着阅读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某一瞬间突然get到了以前没get过的美,或者再拿起曾经很喜欢的东西时却变得无感。这样的情况很多,以音乐为例,五六年级还是初中的时候,就听过陶喆的专辑,记得当时在一堆歌里面只觉得爱很简单和飞机场的十点半很合口味,其他的就再没听过,直到本科毕业前后,再一次尝试陶喆,和上次几乎无感完全不同,真的是瞬间爱上,怎么循环都听不腻的爱上。

    听着听着就会想,为什么以前不喜欢的现在喜欢了?为什么以前喜欢的现在没那么喜欢了?是时间改变了我的审美口味?还是知识和经历扩大了我的审美范围?爱上了曾经不喜欢的,是否相当于对以前那个自己的背叛? 这当然没有答案,正如本期“何为美?何为俗?”的结果,没有答案,这本身就是很主观的问题,至于弹幕里那些嫌弃嘉宾没聊好没水平的,我尊重他对嘉宾的嫌弃,也保留我对他无法欣赏不同观点的可悲。

    —天文—

    这期想看的有意思还是需要一点门槛儿的,纯文科思维看起来会很头大,能理解微观理论的话,听起来会比较轻松,至于弹幕嫌弃老师讲的不好的,说对普通人讲不明白的就是不好的,真的也是大可不必,这样级别的科研人员平时交流的都是在相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更不需要给普通大众科普天文知识,所以很多专业的东西说出来怕大家听不懂,简单基础的东西又不能严谨的解释所探讨的问题,两位老师可能聊的也蛮郁闷。

    这一期能让大家理解到现有的理论成果和未知相比过于渺小,现有的认知随时可能因为研究的突破被推翻,专家和专家还打架呢,凡事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就OK了。最后,这期如果让梁道长代替小君君会更好。

    —人艺 上&下—

    以前一直觉得表演艺术载体的发展是越来越低智的,从戏剧到舞台剧电影到电视剧再到如今短视频当道,观众观赏表演过程需要动脑的部分越来越少,表演的载体越来越无脑化,并且为这种低智趋势感到一丝悲哀。

    现在依然是这样觉得的。可是,当窦文涛说到观看话剧需要一些文化素养的时候,突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这个趋势:表演艺术的受众范围随着文学素养由高向低圈层的扩散,并且为了更好的扩散,不断地调整表演的载体形式以适应观众所在圈层,观众的文学素养不断累积的过程中会主动寻求文学素养门槛更高的表演载体形式。“戏剧、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的过程是表演艺术由小众向大众扩散的发展需要。

     4 ) 这一季选题/嘉宾太炸了!

    经历了上一季前半季的混沌,这一季直冲云霄,集集绝绝子(除了脱口秀那集,可能嘉宾换成李诞就不一样了),唯一的缺点就是集数太少啦!!希望可以像锵锵一样一周五集,至少也像第一季圆桌那样,一周三集,一直播!

    一直期待可以看到武志红/李玫瑾/梁文道可以一起做一集——谈谈人性!希望文涛可以看到粉丝的诉求🤭

     5 ) 真的要有第六季了吗

    昨天在看理想上看有人说,圆桌派要更新了,回家激动地去优酷上找,结果啥都没找到。

    是真的要更新了吗?

    希望这季能多些道长、马家辉、许子东、马爷的参与。

    以前总是在吃饭的时候看圆桌派,心里有一种真实的幸福感。

    希望能一直做下去,也算少有的能称得上精神粮食的节目了吧。

    最近在看十三邀,感觉还是做作了点,没有窦文涛的节目自然紧凑。

    窦哥,勤快点儿吧!

     6 ) 关于美

    对于智识如此贫乏的我,前30分钟很难觉得有趣,但又不舍得不看,可是接下来的内容可以说是久饿之人的饕餮大餐,看完全集决定要从头再看一遍,每段对话都可以延展出很多知识,老六可真是铁三角之又一角,话题延展后又收放自如,与窦文涛极有默契,让人看的舒服。

    “木头是木头 石头是石头 砖头是砖头

    让木头做成其他木头做不成的样子 就感受到了美”

    所谓做不成的样子就集合了工艺和巧思 科学和艺术

     短评

    不要再请演员了求求

    7分钟前
  • vvva
  • 推荐
  • 只能说这种不痛不痒的话题了

    10分钟前
  • 鲁镇周可儿
  • 还行
  • 圆桌派终于开了,世界又重新开始运转。(文涛就像一只在地球核心努力跑圈的小白鼠,满头大汗的维持地球转圈,没有你饭都不香。)

    15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 语言文化类节目近乎绝迹,且看且珍惜。

    18分钟前
  • 无人应答
  • 推荐
  • 从广告一窥节目现状:四特东方韵-长安福特-海天酱油-喜临门床垫…

    23分钟前
  • 什么啊
  • 还行
  • 第一期不苟同,濮存昕叨叨半天也没出来个观点,没踩到点子上,李光复也就老了,像个老年痴呆,缅怀着那金色北京余味,像一根风干透的北京腊肉,过誉了这俩人。 呼兰,冯远征这两期给的触动最好,邱志杰谈美,谈审美那两期最差,最后一期的哲学,被点到了好多东西。

    28分钟前
  • 蛋炒面条
  • 推荐
  • 少了社会话题和普世价值, 有点失望。

    31分钟前
  • 阿蚪可以燎原
  • 推荐
  • 我明确的认为自己看到了窦文涛老态和心不在焉。当年那个神采飞扬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窦文涛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我应该对此感到愤怒还是释然呢?

    33分钟前
  • 盗火线
  • 推荐
  • 就推广聊天文化而言——文涛,这播客盛世如你所愿

    34分钟前
  • llao
  • 力荐
  • 过年了,朋友们。

    35分钟前
  • 言之命至
  • 力荐
  • 人艺的演员,如果继续停留在目前这个状态,对老演员顶礼膜拜,对同行一团和气,对小辈吹吹捧捧的状态。恕我看不到它的未来

    37分钟前
  • 苏维
  • 还行
  • 第一集我虽然不太有共鸣,但是我仍在期待我有共鸣的那集。因为那一定有收获。

    42分钟前
  • Mona
  • 力荐
  • 我知道它不是锵锵,我知道不是他们不想聊别的话题。可我依然觉得有一股没有方向的愤怒在我胸口横冲直撞。我只能换个思路想,还能和文涛见面,多一次都是好的。想念那些不再出现的嘉宾,爱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对了,生日快乐,文涛和许老师。

    47分钟前
  • 烦了🌈
  • 力荐
  • 第一集就极度舒适,光复老师很可爱,濮老师讲的很深刻受益匪浅,开头还有些拘谨后期越聊越舒服了,这才是演员的素养,演员真的是一个有门槛的职业,不是谁都可以演的,宁可要质不要量!

    49分钟前
  • 北方有个少年
  • 力荐
  • 任何艺术都是即兴的,可惜这一季没有铁三角了。

    51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推荐
  • 就一句:人艺牛逼

    53分钟前
  • Yann
  • 力荐
  • 「节目能够生存 就可以了」,窦文涛对着两位正当红的脱口秀演员发出这般的感慨,短短几个字道尽了节目制作者的心酸。做到第六季,主题越聊越专且精,内容越失去锐气。这是当下文化类节目逃不脱的宿命。

    58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还行
  • 第一集的质量就如此之高!濮老师、李老师对话剧与表演的理解与造诣不可谓之不深!《茶馆》里的台词桥段脱口而出、角色神态信手拈来。相比较现在的流量明星,可能连《茶馆》是什么都没听说过吧?

    1小时前
  • I am legend
  • 力荐
  • 人艺的两期一般。濮存昕端着副“望之俨然”的知识分子领导架子特没劲,还不如让李开复一个人侃点可乐的。焦菊隐的时代已经是文革以前了,可能不必快五十年了咀嚼着昨日光辉来自夸。 天文这期挺有意思,咱们面对外星生命还是有点小市民心态了。 文涛现在除了每年一季《圆桌派》还有没有其他产出呢?难得一见啊。

    1小时前
  • 旁骛
  • 推荐
  • 濮存昕说体验生活那段太好了。现在好多演员(相对用心点的)会为了演某类角色去观察这个职业的人,名曰体验生活。然而现实是,即便是同一种职业身份,也不是千人一面的。所以所谓的体验生活最看重的还是理解力和想象力。完整copy是塑造不出属于自己的角色的!//这季也没文道和家辉

    1小时前
  • 多喜养福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