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全部由航拍完成,拍摄的省市自治区为河北省、吉林省、山东省、山西省、安徽省、湖南省、天津市、云南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摄制组选取这十个省市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历史、人文和发展四个方面的景观,以各自不同的主题构思为线索,用宏观鸟瞰自然发展与微观关注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全新影像语言,向海内外观众展现这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最美风貌。
我去过云南,但是看了《航拍中国》的云南篇,我觉得自己去的是个假云南。 换句话说,我只见过云南一面,却不曾识得她的多姿。 云南景观多样,姿态万千,去一次两次哪里能够! 第一集的惊艳绽放,与云南省地理景观优势密不可分。 让云南第一个出场绝对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云南在第三季众多省份(河北省、吉林省、山东省、山西省、安徽省、湖南省、天津市、云南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中,是唯一一个兼具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省份,也是纬度最低的省份,当然还是民族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 云南的低纬度配上地势高低落差悬殊的特点,让其拥有极为丰富的垂直地带性分异。 从热闹的原始森林,到静默的冰川,中间阔叶林、落叶林、针叶林、灌丛、草甸依次展开......恐怕除了沙漠景观,云南已经齐了。 板块消亡边界的位置,让其形成巨大褶皱山系,造就高山冰川地貌,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和火山地貌。 西北高东南低起伏大势,让大江大河穿插其中深切高山,形成山高谷深、激流勇进的峡谷地貌。 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水汽,冲着山体喷涌爬升,成云致雨,这是团绕在山间的云与灌溉雨林的雨。 江河汇流暂且歇脚形成湖泊,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湖,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洁净的湖面产生镜面反射,佐以洁净空气和不断变化的太阳高度角,再配上云雾产生的丁达尔效应,每一刻都幻化出不同的奇观。 低纬的热量、光照、降水,催生美而多样的花朵。 珍贵的“坝子”,是被山地分割的宜居的地形小单元,少有的平地被高地割裂,相对独立发展,从而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总之,云南美景惊艳绽放,这第三季的开篇,我很喜欢。
从一个地理老师的角度,我说一下我喜欢的原因。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和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
《航拍中国》展示中国大地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蕴含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情怀,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生动的素材。
这一集肉眼可见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案有趣、有心
我觉得,优秀的地理科普必须要有优美的表达。 哪怕只有文字,也依然有美和理性的闪光蕴含其中,催生出读者的想象力。 举个例子,当我读到《科瓦奇讲天文与地理》中“古老的森林从普照的阳光吸收了能量和热度,阳光的一部分的能量与热度被‘封印’在煤炭之内,当我们点燃煤炭时,就解开了这种黑色石头身上古老的咒语,释放出阳光的温暖”这段文字时,眼前突然一亮,燃烧煤炭这种看上去并不美的事情,仔细想想居然有这样穿越时空神奇的效果,简直媲美《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 道理我们都懂,但是表达方式上悉心雕琢,可以锦上添花,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地理景观本身是美的,作为纪录片要用画面表达美的同时,也应该配以美的文字,给人以享受。 比如以下几个地方的文案给我印象深刻:
“线条绘就,只待四季轮转,春天,梯田里很热闹,犁田,插秧,希望被栽入水中,等待秋季,金黄满野。”
“云南的云,不光飘在天上,也漂在水里。”
“(泼水节)弹药补给,来自锅碗瓢盆的民间配送,和官方的洒水车。”
2.兼具人文关怀
优秀的地理科普也应该是有人文关怀的。 展示景观美的同时,还应该有人性之美,不是强行灌毒鸡汤,而是一种人的向上的真实再现。 我喜欢西电东送这个场景的安排。 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这是一场没有观众的高空表演,检修人员脚下踩着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网,它能将中国西部充沛的剩余电力,远距离输送到用电量更大的东部地区。短短五天的停电检修时间里,工人们必须抓紧时间,走完116公里的空中缆索,云上漫步,需要小心翼翼,更需要速度和胆量。 我们书本上学的西电东送似乎只让学生掌握线路,或者是对东西部的影响,但这些冷冰冰的东西却难以给学生以触动或震撼。 西电东送具体怎么送,少不了这些工人付出的汗水乃至生命的代价,他们平凡但却伟大。 每一项我们享受到福利的大工程,可能觉得稀松平常甚至天经地义,但背后劳动者的辛劳,我们真的缺乏想象。但纪录片能将其具象化,让我们了解、震撼或感动,可以说是一件善举。 还有一些地方发人深思。 比如大象排队过马路的片段。 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后面排队过马路车辆纷纷礼让的温馨画面,而是一开始大象试探踏上马路的踟躇和惶恐——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在面对人造物时的不安。 道路方便了人类的沟通,但也割裂了野生动物生活环境,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方法来保护动物?比如设置野生动物通道等。
3.扑捉不同时间地理事物的状态
地理学科强调事物的空间差异与联系,但也关注事物随时间的变化展现出来的差异。从今年年全国卷可以看出端倪,如全国一卷37题山脉隆起导致里海环境变化和里海盐度变化,再如全国三卷考美国内陆某高山河流的水文变化,都强调了时空综合。 令我惊喜的是,这次《航拍中国》摄制组非常用心,展现了某一地区不同时间的不同特征,注重地理事物随时间铺陈开来而产生的改变,通过场景转换的蒙太奇手段进行呈现,给观众带来惊喜。 如日照金鼎的过程 如雨旱两季的公路(如图) 雨旱两季的篮球架(如图) 4.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
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能让人会心一笑。 如落水的牦牛 失败的孔明灯 大地的表情包 和大地的青春痘 作为一名高三地理老师,随着离高考越来越近,最近也很少逛知乎,很多天都未答题了,但这个题目我一定得回答。 我和《航拍中国》是有缘分的,一定要挤出点时间先看一集,然后写点什么才行。 我从第一季开始,就搜集纪录片中的地理知识,整理考点撰写文章。所有文章都在我的专栏里。 《航拍中国》后来出了官方配套的科普读物《给少年的地理书》。这套书的赠品——一份地理试卷,也是我编写的。 现在第三季来了,我的作业也来了,我还是会和以往一样,继续梳理每一集的地理考点。 现在工作太忙,整理知识点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还有四十多天就高考了,愿我的所有学生都能考个好成绩! 愿所有喜欢地理的孩子都能考好地理! 给你们放个孔明灯!
之前对吉林一直无感,曾经粗略阅读过中国各个省市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也曾断续走过大半个中国,但每次一想到吉林,就觉得索然,对吉林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汽大众和长白山天池。
早上手机补看了这集,在退役机车那又忍不住热泪盈眶啊,BGM也真是够了,每次“风”“雅”结束,女声一起,立即升华为“颂”,搜不鸟搜不鸟。
曾经以为山海关以北无文明,除却公差顺便,几乎从不踏足东三省。今天看来,吉林的历史与齐鲁、吴越、荆楚文化比起来,虽说不上久远,近现代人文倒真是可圈可点。
人参浆果红润可爱,查干湖冬捕寒冷神秘,向日葵田热烈美好,黑颈鹤、大雁群、小狐狸那里有一种BBC式幽默,沼泽湿地怪异荒诞如外星球表面,吉林大学某校区前身竟是未完成的伪满洲大皇宫……其他如寒冬的天池、飞流的雪瀑、城市平流雾、草原打捆机、高山消防队、中东铁路断桥等,拍出了平凡中的不凡,甚至晚霞里的退役机车、雪村中的家文化等元素,不仅拍出了美丽,也表现了哀愁。
文案档次高,摄影惊艳,BGM或幽默或催人泪下恰到好处,吉林拍得好!
看之前对于贵州并没有太大的期待,印象里只有黄果树瀑布。然而看完后脑海里冒出两个字:惊艳。贵州真的是一个被低估的省份。不同于云南的柔美,它是自然壮美,又有点孤傲。 开篇遗世独立的梵净山,水墨画一样的兴义万峰林都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迎来冲破云霄重见光明的喜悦。 官方航拍风景片最怕枯燥无趣,但是旁白加上穿插的故事让它严肃而不失活泼。 最让我惊叹的非贵安樱花园莫属。美而不自知啊!!甚至让人怀疑真是真实存在的吗! 贵州有自然风光的馈赠,也有高新技术的加成,大概就是低调腾飞吧。 一部好的纪录片大抵如此,能够打破大众的认知盲区,以更开放客观的眼光看待一切。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 《航拍中国》
很喜欢《航拍中国》的这段开篇语。
连续三天去全家一起看,先后看了4部了,记录下来:
1. 山东,齐鲁大地,15年全家旅行去过青岛,先生去过泰山,曲阜(孔子的故乡)
2. 山西 我的故乡,发现对自己的故乡了解的并深入,去过平遥古城、王家大院、绵山等地。
3. 浙江 第二故乡,目前除了温州和衢州,其他市都有去过。 南北朝爱旅行的谢灵运被提到了多次。
4. 云南 彩云之南,20年旅行去过的地方(昆明、大理、丽江、苍山洱海),先生去过西双版纳和昆明。
5.四川 从成都盆地开始,去过4次的城市,不愧是天府之国,宽窄巷子、人民公园,都曾走过数次。唐诗之路里提到杜甫草堂未曾踏足。去过四川太多次,很多熟悉的记忆。犹记得16年暑假辞职后独自一人的川西之行,若尔盖,黄河第一湾,黄龙,九寨沟,在海报4000多米时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高反。 先生去过的青城山、峨眉山、乐山,还有这个暑假父子俩一起去的稻城亚丁,从航拍的角度,让我们重新看看曾经走过的大好河山。
第一集讲的是云南,众所周知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它的西北部是中国最长、最宽南北向山系横断山脉,东部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贵高原。
整的很好,把云南较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很好地呈现了出来,但因为只是航拍,所以影片中一些人文元素较少,和其他的以真人身临其境拍摄的纪录片有所不同,文字描述还可以,比较贴切,整个片子看着还是不错的,闲暇时间可以看看,也可以更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作为河北人,对河北的感情最深,也深深知道河北要拍好《航拍中国》的难度。自然风光不占优势,人文历史默默无闻,现代化城市文明更没啥好说的。只有一个千年大计,目前还在襁褓中。
本集农村篇幅太多,既然是航拍中国,当然可以表现农村,但拍河北农村,很容易一拍就翻车,更需要多一些智慧,选择更好的角度。
如果河北的旱梯田确实不具备拍得好看的客观条件,四季都不如南方水梯田好看,可以扬长避短,不必非要等在冬天拍一堆黑线条。
山海关夏秋是很美的,偏偏选择初冬拍,长城显得更加肃杀荒凉,为躲避雾霾吗?然鹅也避开了丰富色彩。
唐山的工业本可以拍得美轮美奂,却感觉煤炭开采与运输颓废萧条,毫无生气。曹妃甸港对比度太高,并没有拍出气势和雄浑,这些本可以在摄影前期就好好琢磨如何处理,很可惜摄影师着急完成任务,没有更好地创新把握。
雄安新区更别提了,文案唱颂,未来画大饼完全靠观众的想象,一片黑乎乎。
承德竟然拍了个大型歌舞表演凑数,也是醉了。
农村啊,21世纪拍出了上世纪农村的感觉,明明是“扶贫”主题却让人看不到希望。
避暑山庄和燕山俯瞰以及塞罕坝有一些镜头确实惊艳,宣化漏斗葡萄架比较有趣,除此以外没有亮点。
我爱我的家乡,很想发掘出更多更好的家乡风物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河北其实更美更博大,秦皇岛颜值何其美哉,唐山工业何其壮哉,并不是航拍中国拍出的这个样子。
想不明白中国的大好河山有什么比不过其他国家的。ps:人生一辈子一定要和一个女孩去云南!!!
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是央视的管理层在一夕之间开了窍,给予纪录片制作团队充足的发挥空间,在摄制层面尤其文案叙事上得到了极宽广又含蓄的舒展力道,美感与价值在表达者与观察者之间流畅地传递。《风味人间 第二季》如此,《航拍中国 第三季》也如此。有自我约束的制作为上乘,有外界约束的制作为下乘,嘛,外界约束不再自顾不凡、指手画脚,画面与表意就一下子打开了。当然还要吐槽一句,地图飞行的串联形式依然太过僵化,生硬地割裂开每集的内容。
我觉得第一季成功的原因就是紧扣航拍这一点,不适合航拍的不要,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第二季失败的原因则想讲中国,于是走马观花啥都想拍。第三季不仅没学到第一季的优点,反而放大了第二季的缺点,有点失望。
河北篇的彈幕真是人間真實⋯⋯這一季政宣太多⋯⋯
镜头构图,滤镜,,解说词都更好了!第一集就是云南!好美
从镜头来说 已经有些接近BBC的水准
最喜欢宁夏一集,没想到有那么多湖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文案和拍摄水平都比换了导演的第二季好很多,可见余乐导演的水平。评论弹幕还好多diss山东的,不爱看您关了呀,每个省份都有它的特色,山东就是“土”,但我爱它的“土”,它没有那么多名山大川,却有些最发达的农林牧业,它没有秀丽壮观的山水,却有无比广阔、便利的平原丘陵。山东基本没有什么贫困山区。
拍城市很无聊,大同小异,一拍到古建筑、自然风光,中国就是最美的,这季最佳镜头是超震撼的天池
拍得最好的是云南和贵州,明显创作团队是带着感情去做的,水平也在线,最差的是湖南和山东,像是创作团队没分配到自己喜欢的地方,随便潦草应付的结果,我个人非常不满意,太潦草对不起这两个省份。其他均属于第二梯队
山西这集拍得太好了,太美,天气、光线、角度、季节完美结合,文案解说词也非常棒,目前第三季最佳
每一季看下来,“基建”占比越来越多的,这本身没有对错,毕竟人文,基建,自然风光都属于航拍中国的选材范畴。但是50分钟的时长太过有限,基建增加,自然风光就会缩减,在风光大省云南、贵州中的剪辑必然会很碎,比走马观花还要赶落人。节目组的内容预想与节目时长产生了矛盾,这样一个好的项目内容容易流于表面。
两年更新一季。。这是要拍五季,十年。。
山东这集有点皮——“趵突泉今天趵突了吗”900多年前,李清照曾在附近划船,“误入藕花深处”后来就装上了围栏对文化荒漠威海只字不提,剧组有眼光!!!
刚才播了第一集云南,这季稳了!云南的航拍摄人心魄,泸沽湖那几个镜头旁白写得超美!“云南的云不一定来自天上,也漂在湖里”TAT,这文案!走心!还有澜沧江边放孔明灯那几个镜头也真的跪了!央视纪录片确实是大神级!
想家了
惊喜可能会迟到,但终不会缺席。第一集云南,不慎落水的牦牛,特高压输电线上行走的工人,头戴塑料盆泼水的大哥,升起孔明灯后幸福拥抱的情侣…拍的不仅是风景,还有人情冷暖。
说是京津冀一体化,其实我河北就是接大哥二哥不要的东西的小弟。河北这一集都是什么啊?根本没看出来我河北的特色,一切都是为了衬托大哥。
“一分钟,等云开雾散,日照金山。一季秋,待河谷飘香,大雁南飞。一百年,平地高楼,从执子之手,到万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