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伪纪录片音效
作为一部伪纪录片,不能加音乐,不能有第三方镜头。能拍成这样是不错了。如果仅仅为了看恐怖惊悚,这片子估计不对胃口。毕竟不是变形金刚级别的投资。
作为一名游戏音乐,音效师,觉得片子的声音部分处理已经很到位啦。撕拉撕拉的无线电声,空洞的太空舱内声等等,这些声音的处理基本已经代替了原本音乐应该起到的作用。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带着头盔时录制的内部通讯声音不应该随着从太空进入舱内而发生混响上的改变应该算是常识。但为了凸显前苏联太空舱内狭小的金属幽闭空间,声音上特意做了如上述的处理。作为试听效果而言。确实还是可圈可点的。但这也是让那些各种沉浸此片是真实事件的同学们清醒的最好例证。
2 ) 评论写的很好
评论写的很好,的确,那些录像带最后是怎么被人们得知的?完全没有讲,好像是自己从月球飞回来的,丝毫不讲道理。
不过,我在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被吓住了,可能是我那时比较害怕蜘蛛的原因吧~
当你第一次看类似的题材的时候,你总会被它貌似真实的场景吓住的啊,没有被吓住才是不可思议的吧!
3 ) Freak The Shit Out Of Me。
說實話這種偽紀實噠手法眞噠挺嚇人噠。
讓人不得不去疑它噠眞實性。
月球本來就是個充滿神秘噠地方。
因為它永遠用一個面兒沖著地球。
換句話說無論哪個國家祗要有實力都想知道月球噠陰暗面兒到底藏著些甚麼。
其實人類挺傻噠。
總想探索未知。
但有些未知眞不是妳能駕馭噠暸噠。
就拿外星人來說吧。
妳看它長那樣兒就不是甚麼善茬兒。
還非得去招惹...
自尋死路啊。
另外此片影射出美國政治噠黑暗。
和中國政治有所不同噠是中國實行愚民政策。
而美國鼓勵民眾探索科學探索未知。
但關鍵時刻才不管妳死活。
各有利弊吧。
主演是《Alphas》裏面噠小卡同學。
還是很有看頭噠。
4 ) 看得头晕的忽悠片
因为是打着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很兴奋得弄到了片子开始欣赏。开头看了20多分钟都没进入状态,然后开始快进 = =
题材其实很好,但整个剧情太拖沓。大部分时候就靠两演员的大段台词撑场面,但2人没有tom hanks那样的实力,加上台词又很没代入感,所以觉得就像在看很无聊的教学片。
恐怖的卖点其实也不是多大的卖点,所以不没办法很早就让观众知道。可是由于这个包袱拖得太久了,久到观众都没心情关心了只想快点结束。
总之是个失败的惊悚片。适合催眠的时候看。
5 ) 政治恐怖
非常讨厌的伪纪录片手法,镜头一个劲儿地晃,画面一顿一顿的,又是丢帧又是做旧,试图做成六七十年代监控录像独家揭秘的范,结果一个多小时下来只看得头晕眼花。这部电影试图告诉我们,在死气沉沉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其实潜藏着无数个活蹦乱跳的石头螃蟹——这些无机生命可以适应脱水无氧,忍受乏善可陈,它们也许已经孤独地在月球上生存了亿万年,但它们的生存却并非没有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在一个无法预期的时刻钻到那些来自地球的宇航员的身体里捣乱,顺便让花费数万亿美元的先进科技大败而归,自此以后四十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我们对未知虚空原始洪荒的恐惧,多多少少都有自己吓唬自己的成分。
两个美国宇航员发现第三者脚印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精密而单纯的科研任务而已。在那个空旷而封闭的陌生环境里,他们对外界的敌意也在密室中被无限放大。看着红色五星LOGO和CCCP的符文,冷战思维设定的假想敌是苏联。那个偷偷地把导弹部署在古巴的邪恶帝国,肯定不是来发善心的,如此这么不远万里来到月球,也许可能大概一定是为了来砸美国太空梭的玻璃;后来,随着时间流逝,看着面罩被击碎的苏联宇航盔,政府阴谋论又将大能而无形的美利坚国家机器寄托成新的邪恶:主角提及尼克松被发现的的阴谋诡计,而又有多少阴谋诡计是没被发现的呢,主角们面对看不见的监控镜头,自由的美国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只是个试验品。最后,当宇航员终于面对那些无法理解的生命形态,并在弱势的环境里崩溃灭亡的时候,影片塑造的政治恐怖终于被推向顶点:《旧约·创世纪》一章二十八节里,神给予人的特权是“遍满地面,治理这地;管理各样活物”。这几乎是各样思潮都预先默认的政治正确,也是人类文明开端处即已确定的既成事实。《孢子》一厢情愿地设想出完全和平主义的太空文明模式,我以为这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牛排、培根、大闸蟹,乐于把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低级动物开膛破肚。说到我们所知的物种之间的普世价值,这里没有平等,只有谁吃谁的关系。倘使真有一日人类得以冲出大气走向无限见识了别种生命,“我们为和平而来”只是场面话,背地里首先要考虑的一定是开膛破肚的问题。比如是否对其开膛破肚,以及如何防止被开膛破肚。
6 ) 以科学的名义,中止你的怀疑!
伪纪录片多半是恐怖片,这是影片题材和表现手法相辅相成的一种绝佳联姻。刻意被模糊、粗粝、晃动和不时打断的画面,使观众发自内心相信那些令人战栗的事物与自己仅隔一层薄薄的镜头,自己与身临险境的主角共享同一套身体官能,从而产生一种模拟游戏般的现场效果,没有什么比恐怖故事更适合用这种手法来演绎的。脱去这层伪纪录片的外衣,《死亡录像》不过是拾罗曼诺牙慧的低成本封闭空间丧尸片,《苜蓿地》和《追击巨怪》远没有《哥斯拉》或《侏罗纪公园》的一半吸引力,《女巫布莱尔》大概要堆砌《鬼玩人》那么多的血腥特效才能让人有点兴趣,而大卖特卖的《灵动:鬼影实录》系列只能沦为一套模仿80年代家庭惊悚片的灵异小制作,其最可能的去处是录像带市场。
但纯纪录镜头的运用也会带来问题,最显著的是对观众“中止怀疑”心理的挑战。试问,你要如何给出充分理由证明,一群人被灵异现象吓得手足无措、被怪兽和僵尸追的夺命狂奔、被住家鬼夜夜骚扰愈演愈烈时,还能时时不忘拿着摄像机出生入死?这台机器的重要性完全超越了许多冒险片中作为人类伴侣的狗狗们,几乎上升到“机在人在,机亡人亡”的护身符地位。对于一部以引导观众相信其真实存在为最大卖点的电影,也未免太荒诞离奇了,观众稍微一思索,就要出戏,整个精心营造的恐怖气氛荡然无存。
电影创作者们致力于解决这个麻烦,《死亡录像》中拿着DV逃命的小伙子是为了“让外界知道真相”,而《女巫布莱尔》、《苜蓿地》和《追击巨怪》各自花篇幅交代了冒险者要忠实记录整个事件的决心,至于《灵动:鬼影实录》虽然大部分画面取自家庭监控录像,但一旦那些好奇心强烈的主角拿着摄影机踏足险境,这种强烈的不协调感比前几部片更甚。所以一切努力并不足以解释摄影机为何无处不在,既要让观众代入被平民化的主角视角,又要将主角设计成临死不弃DV的坚毅英雄,本身就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但在《阿波罗18号》中,这个恼人的问题终于不复存在。影片描述一次不被官方承认的登月探险中发生的离奇事件,其影像的载体被设置为大部分来自:宇航员家庭录像、登月前的访谈、登月舱和绕月飞船的录影装置,这四者的存在都自然到无可挑剔,通过交替剪辑完全可以讲明白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能引起争议的是片中宇航员手持录像机自拍的那一小部分镜头,但请注意,宇航员们有着与上述影片的主角们完全不同的充分理由这么做:他们是在进行一次无人之境的高科技探险,而且还面对无法预计后果的奇异惊悚事件,作为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科学家,最合理的做法当然是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作为返航后研究的宝贵素材。何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持摄影只用来表现那些平静的舱内画面,是在情况并没有失控到混乱时才会采用的,激烈的追逐和九死一生的搏斗都取景自登月舱的监控视屏,或是宇航服自带的录像装置。
从娱乐性来看,《阿波罗18号》充其量只是一部水准合格的惊悚片,大致相当于《异形》讲到一半直接跳到结尾,草草收尾颇有点后劲不足,不过迎合其阴谋论主题倒也无可厚非。它最大的功劳,莫过于贡献了一个可以近乎完美的以伪纪录片手法呈现的故事环境,以科学探索的名义将观众牢牢固定在座位上,说服他们相信这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件,虽然故事漏洞一点不比其他同类电影少(美国人可以轻松操纵苏联登月舱?),但身临其境时,谁还会计较那么多呢。
文/方聿南
预告片吓死老子了。真他妈难看。
胶片的质感闪烁在荒凉的月球上,极端条件下营造出压抑的气氛,瑕不掩瑜,一部优秀的片子。
预告片已经把所有事都说明白了,剩下的就只看表现力,结果还比较疲软,没有科洛夫档案的亮点
不太恐怖,完全跟风伪记录风格
看评论比这电影有趣多了
还以为是大片,结果好无聊。。。
电影的最后:石头送给了各国领导人。各位领导人均被石头感染,现在的人类世界被月球上的石头生物统治着,它们预备2012年12月全面侵略地球!
活命原则:1,领导的话有时候要听有时候别听,但是关键时刻一定要听! 2.永远不要相信表面是敌人的俩个人,其实他们暗地里都是基友...摊手...
NASA的通信好差,想起了在太空中的杨利伟在电视里清晰明亮的声音。不知道是谁在坑爹。
竟然还蛮有趣的
这是电影的另一种视角,且不论真假,也无需评判真假。
两星;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来拍恐怖片是为了给观众带来真实感,而电影又把场地挪到了月球,于是真实感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很多不合理和有悖逻辑,导演这样花着大价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在可笑。
也算有点新意的伪记录了
月球版【 疯狂的石头】
最痛恨伪纪录片,镜头晃啊晃,啥也没看清
这部片子其实拍得还成,作为一部恐怖片,该有的恐怖要素也都有了,而人物的表演也勉强能够接受.但最大的问题是,你导演吃饱了撑的阿?一定要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来拍摄!!且不说故意做旧的镜头让人昏昏欲睡,逻辑上就说不通:既然人类都挂了,那这些恐怖的录像带记录还怎么传回地球的?冲这点就要减颗星。
这个阴谋论的故事如果不是包裹了伪纪录片的外衣的话,就是一个平庸和简单到不行的片子,基本没有出现任何让人意外的情节。而且,伪纪录片拍月球探险,其实一点真实感都没有增加到,因为无论用什么手段拍摄,都会觉得那是假的。
节奏太慢了......我都觉得过了4个小时.....
不管你信不信 我反正信了
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