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爱在天地苍茫时
屋顶上的轻骑兵》是一部法国电影的名字,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爱在天地苍茫时》。
也许,在瘟疫横行的念头,彷徨才是真正的主题歌。
人们忙乱地各奔东西,谁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谁都不知道是否还能看到明天的太阳,而爱情,似乎成了无关紧要的事。
也许正是这样,在乱世里的爱情才更能成为旷世的传奇。
19世纪中叶的欧洲大陆,大革命风暴来临的前夕,意大利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下,年轻的安哲罗因为策谋暴动的计划败露而流亡到法国艾城(艾克斯),由于儿时朋友的出卖,依旧脱逃不了被奥地利政府派人追杀的命运,为了躲避追杀,他无意中陷入了一个瘟疫横行的地区,霍乱的肆虐使人们陷入狂乱,安哲罗被混乱的群众误认为是投毒者,成了被追捕绞杀的对象。
他逃到了高高的屋顶上,俯瞰着脚下发生的一切,尊严与良知在死亡的威胁下已经泯灭,猜疑与自相残杀成就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
安哲罗,那个意大利国骑兵上校。一个举止得体的男人,一个听从母亲教诲的革命战士,穿着干净的白棉布衬衫,黑色的马靴,眼睛如天空一般深邃,他逃亡在霍乱横行的村庄,轻轻地踩着钝角形的屋顶,阳光把生命和死亡在镜头里进行了完美的分割,村庄里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乌鸦拍着那它们黑色的翅膀,贪婪地啄食着那些尸骨。那是一副可怕的景象,而安哲罗在屋顶上行走着,却如同这死亡的布景里跳出的亮色,耀眼而平静。在一场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安哲罗失足跌进了一间阁楼里,他浑身湿透,狼狈不堪。这时候,宝琳娜款款而来,穿着一身典雅华贵的白衣裙,一手托着一个熠熠生辉的烛台,烛火映衬着她那张精致的脸庞,如同仙子一般清新脱俗。
他许诺可以帮助她越过封锁回到北方寻找她的丈夫。就这样,他护送着他,一路结伴而行,他们骑着马在广袤的草原上奔驰,冲过重重关卡,越过层层阻碍。
霍乱是可怕的,它的可怕不仅仅在于死亡本身,还在于它所传递出的恐慌。
这似乎注定了是安哲罗与宝琳娜的故事,发生在澎湃的革命浪潮之下,发生在霍乱爆发的年代。从安哲罗偶然从屋顶天窗上跌落开始,一直到最后,生命与爱情就如同两滴水,融入这时代的滔滔洪流之中。
在她将要找到自己的丈夫时,故事也已经快要结束。天空布满了阴霾,外面大雨如注。他与她闯进了一幢死寂的城堡,为了取暖,他们找出烈酒,点燃炉火,矜持而忧郁的宝琳娜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迷人,她似乎醉了,她告诉安哲罗:她的丈夫罗伦侯爵是六十多岁的人,她是在河边发现胸部中弹的罗伦,作为一个贫穷医生的女儿、心地善良的她,将罗伦带到家中医治,夜以继日地护理直至康复,于是就成了他的妻子,那年她才十七岁……安哲罗听完她的故事,却只是说了一句:你已经安全了,我该回意大利去了……安哲罗克制的爱情深深刺痛她的心,此刻她忍不住大声哭泣,蕴藏在心里的情感併发而出:“你不爱我……”。
万念俱灰的她,慢慢地着向楼上的卧房移去……而后,她倒下了,潜伏在她体内的霍乱病毒伺机侵袭她的身体。
安哲罗为了救活她,撕裂了她的衣服,将烈酒倾在她的身体上,用双手拼命地搓着,用尽了一晚上的时间,他终于保住了她的生命。可是,就算是这样,他依旧牵着车将她送到了她的城堡她的家……
我喜欢这样波澜不兴的爱情,在《屋顶上的轻骑兵》里,所有的死亡都因此而变得软弱无力,也许村庄可以烧毁,乌鸦可能迁徙,尸体会腐烂,但是爱情却不会随着这些而消失退色,它只是慢慢地萌发,拱破土壤,轻柔地绽放出美丽的芬芳,然后,这芬芳随风飘散,永远若离若既,永远如歌似泣。这是一种坚忍的爱情,不必厮守,却总可以选择遥遥相望,在曾经拥有后,把美好的记忆珍藏于心,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在苍白的岁月里我们才能找到一丝火光。这样的爱情是遗憾的,而遗憾中亦夹杂着等待的美感。哪怕是在影片的最后,安哲罗和他的骏马消失了,宝琳娜的背影也显得与阿尔卑斯山一样的瘦削与憔悴,但是爱情已经成为了他与她生命里可以共同欣赏的风景。
在最后。
永远无法忘怀安哲罗的宝琳娜一直给安哲罗写信,可是每一封新都如同石沉大海。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候一封来自意大利的信被送到她的手上。宝琳娜走过冰冷的大地,她的丈夫从窗帘被后看着她的背影,影片的画外音传来。“他比宝琳娜更早知道她无法忘记安哲罗,却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她纵要离去他也不能留的。”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两个人热烈的相爱,然后分开,既充满了命运的仓促与,又满是无限的欲言又止的期待。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
2 ) 爱在天地茫茫时
个人觉得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
美之极处不多评
我看这部电影是02年的一个夜里 正直中国“非典”
这部片子 像一张旧了的底片 记录了一些发了黄的记忆
3 ) 非典型评论
昨夜被窗前的雷声惊醒。睡意全无,索性和衣坐起。在雨夜里,窗外的那盏街灯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光晕之中,象是渴睡人的眼。那些清脆的、沉闷的雷声此起彼伏。一道闪亮的电光划破黑暗,在我的心里照出一个人的影子来。
那个在同样的雨夜里坐在屋顶上的轻骑兵。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说不出理由的事情,当它们发生的时候,仿佛是生命中的注定——就象这部电影。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相信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而无论时间、空间、国家或者语言上的差异。
电影中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世事的无常。鲜花一样的女教师,转日就成为一具为群鸦所争食的尸体。繁华的普罗旺斯,一夜便成为哀鸿遍野的地狱。追杀别人的密探,却被疯狂的人们杀死在异乡的街头……现在的白云,转头便成苍狗;今天的沧海,明天或许就是桑田。在乱云纷渡的世上,两个人由相遇而爱慕,岂是一个“缘”字便可尽说的?岁月如流,这样的婉转低回的时光,叫人如何不去珍惜?
对于电影中的两个人,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乱了他们正常的生活。一个流亡的革命者,突然遭到了密探、霍乱以及狂乱的居民的追杀。一个伯爵夫人,突然在霍乱横行的地方与丈夫失散。也同样是这场瘟疫,让两个人在那个雨夜相遇。
湿淋淋的骑兵从屋顶上面下来躲雨,一段乱世情缘从天而降。那男子在极度落魄的情况下也要保持着绅士的风度。在进屋子之前一定要正式地穿上靴子;趁着伯爵夫人转身的当口,梳理自己的头发才是要务。面对雨夜闯进家门的陌生男子,单身女主人竟然大方地用热茶和面包来迎接他。而藏在餐巾下面的,却是一只子弹上膛的手枪。两个不平常的人,注定要延续这段情缘的传说。
年轻的上校有着超乎年纪的镇定和冷静,拯救铁蹄下的祖国是他的心之所系。美丽的伯爵夫人固执而矜持,负气离开丈夫却又一直惦记着他的安危。然而造化偏生要把两个人自己原有的生活统统打碎,再重新把它们捏合成为一个。对于波琳娜的关心,终于超过了安吉罗心中的祖国和使命。他因为她而改变了自己的行程;他因为她动用了革命所需要的资金;他因为她自愿进入危险的隔离区……那个开始为了一句“真年轻啊”就要负气出走的少年,在爱的面前完完全全地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于是就会有了接下来一路的相濡以沫、同舟共济。
再好的梦也终究要有醒来的时候。罗兰伯爵夫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领地,她很快就要看到她自己的丈夫,回到自己的家。轻骑兵知道,是离开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战士,他不能给她安定的生活;作为一个绅士,他不能与别人的妻子在一起;尽管,他深深地爱着她。因为她的幸福大于他的幸福,所以他才要选择离开。因为爱她,所以把她留在她爱且爱她的人身边,留在他触摸不到的地方自由自在地生活。
但是命运再一次开了一个玩笑:在他要离开的时候,波琳娜也病倒了。安吉罗终于失去了所有的镇定和冷静,当他从死神手中把自己所爱的人夺回来之后,他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她的丈夫。
拉普诺设计了一个很西方式的结局:轻骑兵带着爱和使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伯爵夫人同伯爵生活在一起,但是还时刻记挂着他。望断无数的归鸿之后,她终于等到了他的回信……这是尘世中所能想到的最美好的结局。
如果是一个中国传统式的结局,波琳娜会在安吉罗的怀中死去。安吉罗回国后复国成功,多年后,当他再次回到普罗旺斯旧地重游的时候,一定会有人面桃花的感慨。这是崔护式结局,伤感而美好。
而如果我是导演的话,也许结局会是这样。安吉罗终于从死神那里挽回了波琳娜的生命,但是代价却是自己的生命。波琳娜最终回到了丈夫的身边,恢复了自己从前的生活。安吉罗会成为她晚年时一个美好的回忆,如同天边晚霞的一抹。就如同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说:“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这样的结局,便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
4 ) Manosque
在去玛瑙斯克(Manosque)的路途上,突然,十几年的前尘往事静静涌上起来,在车窗后怔怔眺望风景的我,蓦地湿了眼眶。想到了什么呢,那是十数年前初学法语的情怀,末梢神经都还是敏感的豪情万丈的自己。
十多年前,初进大学的法语系,外教是家在高地普罗旺斯Digne的阿兰。土生土长的普罗旺斯农民子弟,却不知道那里来的灵感,选择了去爱克斯大学学中文,又来了中国,在领事馆教育处谋得了这样一个为期两年的临时教席。
第一次听到普罗旺斯和玛瑙斯克是他给我们看的电影,屋顶上的轻骑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尚听不懂多少的我们,面对那些色彩和壮阔风景,已经震撼掉了。Giono勾画的世界除去普罗旺斯本身的诗意,还有着司汤达式的英雄主义和骑士情怀,于是在霍乱瘟疫的黑色阴影里,普罗旺斯明亮的光影下,安杰鲁和波林娜策马轻骑的身影永远刻成了我不可磨灭的法语记忆,一起留下的还有这些字正腔圆的地名,玛瑙斯克,埃克斯。
阿兰一直为自己的故乡骄傲,后来给我们看的电影是普罗旺斯作家马赛尔.巴尼奥尔的回忆录,母亲的城堡,父亲的骄傲,如今被网上煽情地翻译成再见艳阳天。那是小马赛尔在普罗旺斯渡过的暑假记忆和童年场景。另两部巴尼奥尔是Jean de Florette, Manon des sources。讲述普罗旺斯小村里的罪恶,伊夫蒙当最后的谢幕演出,还有因此而红遍法国的艾玛纽爱尔 .贝阿。
于是,我们就是这样被感染成热爱普罗旺斯的,那时节,还没有薰衣草旅行,没有彼得梅尔,更没有穷要奶奶的一帘破梦。阿兰带来的画册上是粗犷和厚重的风景,乱石垒就的小屋,西北山风中呼啸的枯枝,斑驳各色窗棂下剥落的藤花。 等到阿兰的教席到期,来接替他的却是在巴黎十六区长大的安舟,从举止到口音都是迥然两个世界的人。不过他一直记得我们,哪怕是回去法国以后,大学四年,每年圣诞前后我们都会收到他寄自Digne的邮包,里面永远有巧克力,有在二手书市给我们淘来的程度适合的小书,画报。其实后来我才知道,他那时候已经失业,一边领点救济,一边在打零工。
等到我来法国的时候,和他偶偶通过几次电话,都兰和普罗旺斯路途谣言,更没有直接的火车,于是也就没有见过了,再后来,收到他的邮件,得知他终于摆脱了失业噩梦,再去远东,在京都大学谋得教职。而后,我们就失散了,断了音讯。我一直想要去的玛瑙斯克,竟然要用去这么长长十多年的时间。
心心念念的盼望终于实现时刻,现实和梦想的巨大落差总会君临,玛瑙斯克一样逃不开这样的规则。当我穿过它巨大的城门,我才发现,这早已不是Giono笔下安杰鲁在喷泉屋顶出没的旧城 (虽然我早就查过,J.P Rappeneau拍摄轻骑兵电影的场景其实根本不在此地,而是在卢贝隆名为Cucuron的小村,天那多么滑稽的名字)。 如今的玛瑙斯克到处是北非摩尔移民的小铺子,小街上飘荡着Kebab的羊肉味,带头巾裹面纱的穆斯林不时出没。只有时不时街头出现南方式样的府邸和色调还能唤醒一些旧日的意味,可就是在这样荣光的建筑下,到处是垃圾和污垢,风里是暧昧和不洁的气味。Giono出生的老屋如今是家药房(我联想到的是都兰的大药房,原来是巴尔扎克的故居), 出旧城唯一能让我不至于万分沮丧的是由他童年旧居改建的小博物馆,穿过各色海报的走廊,深色木纹的落地窗外有一格小小的花园。
5 ) 浅,淡,却沁入我心
这是一本让人能够一个人安静的看的片子。。没有情色和重口味,显得是如此的单纯。
这也许是我钟爱法国小众片的原因,没有过多特效的镜头,却总会直击你心。
这是一本让我看完后彻夜回味的片子,却有着淡淡的结尾。
一个是家族显赫的年轻才俊,一个是出生平庸嫁与豪门的女人。
他们之间有情,却注定不能在一起,只有她攥着信件跑至山巅遥望远方的结局。因为在那时,他们的结合只会带来无尽的灾难。这样浅浅的思念才是最好的结局。
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感染霍乱,男主角脱光她的衣服,整夜替她搓身,防止抽经而死。没有一丝的歪念,有的就是期盼奇迹发生的冲动!!
浅,淡,却沁入我心,。
6 ) 轻骑兵☞爱情观
《屋顶上的轻骑兵》真的是一部值得耐心观看的好电影。不管是怀缅骑士精神,还是追忆警醒那段骇人的无情瘟疫,亦或是感叹骑士和侯爵夫人之间千锤百炼,历经磨难的相爱相随之漫漫苍茫路。总之,这部电影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其实从古看今,促使我静下心来思考,准备写点什么的,是那一代人身上的精神烙印,不知是否前无古人,但是,至少从目前来看,已是后无来者。
精神烙印,在此不赘述令人钦佩和向往的骑士精神,此种坦荡荡,此种大胸怀,济世救人,问心无愧的个人和群体精神,真的是人类文明中的珍珠桂冠。除此,我更想细说的是他们的爱情观,他们在爱情里的精神。
什么是爱情我也不清楚,但是从电影中,我看到了19世纪霍乱中骑士和侯爵夫人的爱情。
你说,我不害怕在霍乱肆虐的城,我不怕来清城的士兵,我不怕从屋顶闯进来的陌生人。但是你别走,陪我待一会儿。
你说,我不想和那群人一起走了,因为不认识,也不喜欢。
你说,你总像一个军官一样,但是我不想服从你的命令。
你说,我要去找我的丈夫,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
你说,我愿意当你的士兵,无条件信任你,听你的命令。
你说,你明天就要走了,难道没有什么要和我说的吗?
你说,我只知道你住在教堂的后面,我一直在寻找,我觉得我一定会找到那个房子。
而他,轻骑兵在瘟疫区尝试救那么多人。只有你,他把你救活了。
他说,我是个绅士,请不要害怕。
他说,跟我走吧,顺着这条河流,我可以把你带出去。
他说,你以为我会丢下你不管吗?
他说,我们今晚就出发,逃离这里。
他说,我去帮你烘干衣服。
他最后什么都没说,把你救活之后,他走了。
这种爱情我不够资格评价。只是觉得,爱上一个人,会因为一见钟情爱上他的气质,赏心悦目的外貌,得体的举止,良好的教养。或者是日久生情,爱上他守护者的身份,爱上他不离不弃,爱上他敬你彬彬。
这种爱情会美好地像沙漠中开出黄花结出红果的仙人掌,是绝望中的希望,是淤泥中播种,黑暗中成长的并蒂莲花。这种爱情是有灵魂的,因为相爱的两人就有圣洁的魂。
同样,电影的最后几分钟,侯爵夫人简单几句话道出了她和侯爵的爱情。电影的最后旁白也让我佩服,那是侯爵的内心独白,如果有一天,她要去找她的骑士,他会为渊驱鱼。
这种随时准备放手的爱情,这种为了爱人的灵魂自由和幸福做成全的人,这种心宽容似海的男人,得相伴一生或相识一场,夫复何求。
卑微的我在他们面前就像一个无知的小丑,相比之下,我的爱情是多么幼稚,多么狭隘。
他们是我夜晚抬头敬仰的天空,是夜里照亮世间的月亮,是不灭的星星。不谈丰功伟绩,单表为人,他们都是巨人,是人性值得骄傲的,是灵魂存在的证据。
在苟且的人生中,遇到一批批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目光短浅,心怀叵测,变态霸道,唯我独尊,良心泯灭,混淆善恶是非的蝇营狗苟之辈。在污浊令人作呕的环境中,多有幸上天怜悯我这个无知的俗人,把这些人性和爱情中的美好展示给人看。告诉我,你看,你心目中憧憬的这些人,他们存在的,你不要放弃,不要慌乱,路有很多条,你跟着他们走吧,问心无愧。
对你爱的人,求不能多,倾尽心力去护她安好,护她周全,让她幸福。
爱一个有灵魂的人,爱一个让你骄傲的人,爱一个值得为他赴汤蹈火的人。
同样地,要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两个人热烈的相爱,然后分开,既充满了命运的仓促与无奈,又满是欲言又止的期待。” 我也喜欢这样的故事。
爱情,有时候要到分开后才能意识到。
the woman is a herogood breast
蛮不错的,霍乱时期一路奔逃的爱情,缺点就是法片共有的,细腻漫长太过。相遇之前的追杀、逃难路上的跌撞都描述得太琐碎。如果不是我这么急躁的人会看得更享受。风景很美,猪脚很帅,瘟疫很恐怖。结局很好,很克制,帅哥离开了重伴老夫的少妻,留下女人满腔忆念。这样很好,比团圆戏更真实。
重看。这样古典的人物和奥德赛式的故事,残酷的优雅,内敛沉静的电影语言,都像骑士精神一样,或许已经逝去再不可追了。死亡被呈现得真切恐怖而华美,如同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法。非常喜欢的细腻一笔:离旅程终点不远,侯爵夫人踏进荒废庄园避雨之时,鬼使神差地抬头看向门柱上的雕塑,地狱冥犬Cerberus,一个小小的命运伏笔。
也许是对故事的背景不是很了解,看得我这么忙叨人呢!尤其是男主,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忙叨了40分钟后,朱丽叶•比诺什才出现,我一度怀疑到底有没有女主角。爱在霍乱蔓延时。
和预期的不太一样。整个历史背景其实是一层可有可无的布景,负责为爱情戏提供遥远的革命和近在咫尺的霍乱。只可惜爱情戏似乎还欠缺些说服力。而看到男女主角不惜靠纵火逃避隔离时,我顿时条件反射般地就产生了好些道德上的疑虑。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多少少,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确实已经被新冠病毒永远地改变了。
难得把霍乱时期的爱情拍得如此不卑不亢.Binoche的真实.
很久远的绅士与骑士精神了,以至于让人怀疑,这种精神是否真的存在过。
这什么结局啊,真讨厌!。。他怎么能如此冷静,直到他给她搓热身体的那一刻情感才爆发出来。。。ps:看《不忠》的时候觉得这男的就是一花瓶,看完这片觉得还不错,特利落。
凋敝的村庄,恐慌的城市,独守空房的贵妇人,遇上破窗而入的逃亡者,携手穿越封锁的疫区,一路上共度生死,相守以礼,却愈到别时情愈浓。这是骑士精神的浪漫,这才是霍乱时期的爱情。比诺什处于颜值巅峰期
巨大的灾难只是一个背景,喜欢的只是激情中的那一分节制。女主角的转变很自然,上哪里去找这样一位年轻的绅士?
屋顶上的轻骑兵,流逝在那段岁月的,骨子里的浪漫。
这么说吧,什么《屋顶上的轻骑兵》什么《爱在天地苍茫时》,这部片子是标题党。朱丽叶比诺什的电影林林总总也看过很多部了,喜欢的不多。
虽然发生在十八世纪,主角又是革命者,但依然改变不了骑士传奇的本质,拥有忠诚信念和绅士风度的骑士,仪态高雅坚贞不渝的贵妇人,他们的爱情只能在霍乱时期拥有一瞬。但不管怎样,在恐惧侵袭人心的时刻,安慰彼此的力量即便不能叫做真爱,也足以令人感动一生。结尾的忧伤气氛让人想起《雪地里的情人》
1. 疫情后看这个太催泪 2. 那时一切通信靠书信 一切都很慢 紧急时刻常常不知道人在何处 寄到哪 焦急的等待和浓浓的爱让一切又伤心又浪漫 3. 这是一个疫情时期奶凶总裁救美回家的故事
生与死,爱与欲,英气的女主,吓人的瘟疫,唯美的“床戏”。
比诺什也拍过史诗片啊,中段还是太拖拉了,看的昏昏欲睡。全片最大的看点可能就是比诺什的各种“制服诱惑”吧。
有些安静的感觉,是一定要用DVD才能感受的....中学的下午
黑死病那段很经典,他们的爱情咋就这么纯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