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档聚焦中国式生活美学的纪实类节目。节目中痛仰乐队、五条人乐队、九连真人、康姆士乐队、低苦艾乐队、张尕怂、李敬进、小河、陆晨、钟立风、莫西子诗、蛙池乐队等独立音乐人、乐队及创作者将系数出镜,每期邀请一支乐队或一位音乐人,以及他们的好友,以“音乐+旅行”的形式,以中国人的世俗生活为线索,发现中国式生活美学,从而歌唱平凡的人间。
凤羽这集,一切都很美。低苦艾乐队都是社牛嘛?热情又健谈,能感觉到他们是认真做音乐,认真在生活着。白族老奶奶,美!赤子之心的法国音乐人,又真挚又美好!
到这里一切都高级了。结果来了位封老爷。
对不起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哈,我们这里没有老爷少爷!
导演你把这位老爷放在法国音乐人后面是存心的嘛?是为了告诉我们,不是每个搞文化的人都是文化人对嘛?文化人和文化人之间也有云泥之别!
三句话不离钱,发财,真是尴尬。赚钱不丢人,又想赚钱又立文化牌坊才丢人!
吐槽上过新某刊封面的艺术家不给你投资?搞笑呢,杂志是你家的?主编不也是杂志社高级打工的嘛?上过封面就要给你投资啊?
诗人芒克就诗人芒克,还非要来一句,封老爷的朋友诗人芒克。我的天哪。真是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低苦艾乐队你们是收了演出费被绑架了嘛?唱歌就唱歌,还非要加一句,这首歌献给封老爷。
我的天哪,多大的脸啊,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那里做了多少扶贫工作呢。
说的是哪位封老爷?就是那位说中国人应该为yiqing向全世界道歉的封老爷啊!
第一集:建水,生活之城。
但我说在前面,很多小城都是这样子的,没有过多的娱乐,也只能是生活。但他还保留着千年的建筑,这比广东很多小城都多了一些历史的痕迹。但我也喜欢广东,哪怕没有太多的历史,但也是我的家。
这集出现了诗人(于坚),修电器的艺术家,插花师还有个建筑师。说实话,我对诗人比较有印象吧,其他两个就感触比较一般。他呢,我其实对他所传达的观点不是很认同吧,人活在这世上,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存,我是承认的。但我感觉他在说这个生活是说的很自由、很潇洒,甚至是有些过度的。
在他的脖子带着有敲打痕迹的银片,左手带着串串,我就感觉他和大多数有钱人一样,都是有些诉求的(我也有串串),或者是渴望通过这些载体去达到消灾祈福的效果,都是求心安罢了。在里面,他有时候会做出很潇洒,随歌而动,随乐起舞,我会觉得有些做作,再加上其他两个歌手的配合,就是在镜头前面给我们演了一场蹩脚的戏。我相信在镜头外,他们会有这样的场景的,但我想说的是,当时的气氛我觉得没有达到那种程度,或者是剪辑的原因。让我觉得很怪异。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可能是我的理解有误吧,但目前我还这么看的。
莫西子诗之前我听过他的歌,觉得挺熟悉的,但另外一个是真的没听过。钟立风和莫西子诗都是赤子心,很朴实,唱的歌都很朴实,有乡土气息,生活的气息。
我能感觉到,在镜头里面,钟立风吧,我能感觉到他在大多数情况是在迎合、或者是讨好于坚吧(但于就是那种爱答不理,或者是无动于衷,有偶尔的互动的啦,只是不怎么的热切)。相对的,于坚好像更喜欢莫西子诗,在对话聊天的时候,眼神都是看向莫西子诗的。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是因为也有这样的经历。我也曾经试过这样子获得别人的目光,但是没什么用,而是偶尔让别人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有这短暂的停留罢了,而且这些人也只是在我生活里留下了轻描淡写的涂鸦。我当时在乎的是,被人忽视的不好受。我现在也还是这样子的人咯,就像之前去郴州玩,朋友的朋友就是这样子的例子。但我老是这样子通过别人来否认自己,我觉得很卑微,也很讨厌。这个毛病我也在慢慢改,不断给自己做心理暗示。
郑立风,我在看到最后访谈前,我觉得他就是沉默寡言,但想在镜头里表达自己,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色彩,让别人记住自己的那种人。就是想突破自己的性格,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当然,我能感觉到他的努力,但是做的也不是很好,他做与不做,和莫西子诗好像也不分伯仲。整体下来,我还是更喜欢莫西子诗多一些吧。
他最后面的访谈,我觉得很真诚、真挚,虽然我不记得他讲了什么。大概就是对于母亲的表述?从这些语言,他讲出了一部份心声,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他的态度。
其他人我就不说了,没什么感想。
这些也是我一时瞎编的,有感而发。如果有人看的话,看看就过了吧,散!
究音乐的起源,《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睦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最初的音乐是与生产劳动密切相联的,音乐的实践产生于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者的音乐,特别容易打动人。
乡村舞台
看这部影片之前,刚好刷完了《披荆斩棘的哥哥》,虽然不是同类电视节目,但从音乐和舞台来说,《披哥》像华丽的鸡尾酒,各种混搭,杯口冒火,怎么炫怎么来就对了。而《中国这么美》给人的感觉就像第一集政和篇里农民大姐做的老红酒煮蛋,朴实无华,温暖饱足。
节目组把歌唱的舞台搭在连绵的梯田中,满眼的绿水青山,夕阳的柔光,闪回的旅行片段,扑面而来的清新。最让我感动的是乐手们在老乡家里喝到兴头上唱的几句,老乡拿着筷子跟着敲碗,虽然有点跟不上节奏,但效果十分可乐。想到前面节目介绍了他的人生,如果当初进城读书的是他,生活又会怎么样呢?又想到思索这些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是他无论什么境遇都能和歌而唱。
看到短评中有些朋友批评,认为影片中音乐和乡村的结合不足。我想可能是需要更多这样专业乐手和劳动者一起歌唱的画面。
传播中国
节目宣传期看到一些拍摄花絮,说新节目叫《中国这么美》。当时我感觉题目起得这么大,是不是叙事很宏大?摄制组要怎么拍?会不会是又一个“厉害了”系列?音乐节目叫《给你唱首歌》不好吗?当看到第一集,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小人物,小切口,从普通的人生看世界,是当下诉说中国最一个明智的视角。
正好最近某D品牌“阴阳”照片事件、漫威拍摄中国英雄故事等,引发了大量讨论,加上接触了外宣方面的工作,我开始更多地思考我们要怎么向世界表达中国的自信,要展现什么样的中国人形象,要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这部纪录片就很合适。它折射出一个真实又美好的中国乡村:曾经或许日子是苦的,但这群人一直默默努力地生活着快乐着;中国乡村爱情是朴实无华的,且能相濡以沫互相支持的;农村妇女不是谁的母亲谁的夫人,她们有自己的名字,被娘家乡亲款待;农业生产是科学严谨、可持续的,“大数据”“基因库”从不落后。影片也不回避中国乡村遇到的问题——乡村的老龄化、空心化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但我们对此绝不悲观消极,因为孩子们能考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全村的骄傲,有年轻人愿意回来发展乡村就有希望……就连“初心”概念的传达,都没有说教的成分,是用具体的人与事来表现的。
镜头中,两夫妻褶皱的笑脸是写实的,书法家粗糙带伤口的手是写实的,乐手把草药、抹茶涂抹在脸上也是写实的。节目介绍中所写的“中国式生活美学”,或许就来自这些简单的细节。
如果这部纪录片有机会推向世界,我相信是它描绘的中国是舒适的,诗意的,童真的,和李子柒的海外传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饭好菜
和另一位点评的网友一样,我评一部影片之前习惯先翻翻团队“底细”。摄制团队其实是做纪录专题片出身,早年做过很多行脚类节目,前几年随着真人秀的兴起尝试了真人秀的形式,最后又专注于纪录片创作。在《中国这么美》中,有很多往期节目形式的影子,是团队多年积累和再创造的必然结果。
一集节目的模式很简单,开场一个乡村舞台,乐手去一处旅行(做客),认识乡民了解他们的故事,用另一首歌总结,开启下一段旅行,如此往复。不过多地盘逻辑,在“安排”的相遇下,让乐手和当地人自然而然地产生碰撞。其实每个段落就类似于一集《早餐中国》,可以拆开看。
像一首散文诗,像音乐版的《文学的日常》。
所以又纠结什么剪辑和逻辑呢?这不是正好做一道“下饭菜”吗?
后面莫西子诗的节目我的期待值更高一些,看过后再追评。
作 者| 健 崔|▼
2020年的12月,北京的冬天击溃了广东妈妈给孩子们准备的羽绒服,她们不知道那寒风打击范围最大的是脸庞,而非身体。蛙池乐队在北京西城的百花深处胡同录音,前一天还因为人生第一次看到下雪而激动的鼓手浩仔,此时却在大风中蜷缩成了一团。这是化雪的寒。
蛙池录制的歌曲《小唐》,在结尾处,主唱依依持续在黑白琴键上弹奏着两个单独的音,不断重复,高低起伏,左右交替,有些任性。她告诉录音师,这感觉就像是海浪中上下晃动的一艘船,经历过风雨后,慢慢期待海水重归平静。1832年,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被迫离开了莫斯科大学,逃去了圣彼得堡,他在动荡的生活中写下了短诗——《帆》。
在大海深蓝色的迷雾里
一只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在寻找什么在那遥远的彼岸它抛下了什么在自己的家乡
蛙池在《小唐》的结尾通过器乐演奏塑造的,正是这只在海浪中难以安顿的帆船,多年之后,生活之帆依旧要面对不停的风浪。歌曲《小唐》的主人公正是依依的小学同学,青春期的小唐开始闯荡江湖,他信奉「商业社会,嘉奖强人」,但社会的浪花却总在阻拦着他的梦想。
带着录好音的《小唐》,整个2021年,蛙池在路上把它唱歌不同城市的人。杭州、成都、重庆、北京、上海、盐城、广州、太原、厦门……就这样一直来到了泉州。
2021年秋天,蛙池在泉州拍摄纪录片《中国这么美》。开机前的一天,导演王圣志在海边找到了一处绝美场景,长约两公里的沙道一路延伸至大海中心,水天一色,风平浪静。导演说,就在这里演唱《河流》吧,航拍。第二天中午,在拍摄前一个小时,浪来了。架子鼓、麦克风、音箱、功放,倒在了海滩上,海浪卷动着泥沙,冲垮了剧组搭好的舞台,海水浸泡着电子管,发电机也在一旁停止了喘息。这可怎么演?
海浪,毁掉的设备,仿佛一瞬间回到了2016年初。
那个春天,当时还未组建蛙池的三丰和浩仔,在老家东莞虎门镇找到了一处废弃的别墅楼。房子已被白蚁侵蚀,唯一一个还算坚实的房间被他们整理出来,搬进乐器,开始排练。学美术的浩仔在房子的墙上画下了临摹壁画——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因为房子周围都已经废弃了,没有居民,于是二人便在这里通宵排练。美景不长,不到半年,老别墅被卖了,他们也不得不搬了出来。2016年6月20日,一夜之间,老别墅被新的主人拆掉,画在墙上的海浪也散落在了瓦砾之中。
别墅楼的门前有一洼水塘,浩仔说以后要是组个乐队,就叫蛙池吧。半年之后,蛙池乐队成立了,他们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歌,由迪生和浩仔创作,名为《扎辫》。这首歌里描述的正是当年被拆掉的那墙「海浪」。
还要怎样呢
你们要的我都没有啊
被海水腐蚀的在墙上描绘着
不需要再解释了
我只是个扎辫的少年啊
无所作为地死守着这一片空地啊
我只剩下这一头长发
难道你也要把它夺走吗
「怕什么,搞起来。」把散落在沙滩上鼓重新架起来,没有电也可以弹,工作组找来了一台小小的蓝牙音箱,连上手机,播放《河流》的音乐。伴着沙粒敲打鼓皮,听不到也要扫动琴弦,依依握着麦克风,迎风唱起了这首曾经在舞台上表演过无数次的歌。「真的好像是在拍MV哦。」众人开始大笑,这声听上去很苦,尴尬又无奈。次日清晨,剧组连夜找到了新的设备,大家来到了泉州机场附近的古镇广场上,重新唱响了这首歌。
我不拒绝踏进这条河流
我应该做的全都做了
很温柔你问我
这水温还OK么?
泉州街头书店,断了弦的木吉他变成了浩仔手中抓来的「鼓」;南音小院,一个方才还坐在身下木板凳忽然被敲打起了节奏;制鞋的工厂,用在广场舞的手拉大大喇叭也能用来放大吉他声;走在任何地方,想唱歌的时候,就唱吧。从东莞出发泉州之前,乐队的每个人都在想——要不要多带一些乐器,要不要再加一下设备;可到了这里,他们却发现其实人来了,就足够了。音乐的想法会从墙壁的缝隙中冒出来,也可以从每个人期盼的眼神中行走出来。
依依说:「每次我们的歌,在一个不是Livehouse,或者不是音乐节的场合表演,都会给我情绪上很强烈的体验。你会感觉你在唱的时候,有环境声,你的观众变了,他们在用很期待的眼神看着你,等着你演出。那种注视是你很受不了的。」
在泉州的制鞋厂和几位工人交谈的时候,蛙池发现流水线上的同龄人,喜欢一边戴着耳机听音乐,一边处理着手上的胶粘工艺,而他们带的有线耳机会比较影响操作。离开泉州之后,乐队说他们应该戴无线耳机,保障安全生产。不久之后,工厂的小伙伴们收到了几部Beats无线耳机,乐队写了下祝福「希望生活中有更多音乐陪伴。」
这就是海浪的故事。
大型户外音乐纪实节目《中国这么美》每周四晚21:00在海峡卫视、东南卫视、腾讯视频同步播出。Figure联合制作,完整版音乐人物故事,请关注节目。
每集都看了,最喜欢的两集是:<陆晨/小河x上海>和<五条人x大南坡>。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喜欢<陆晨/小河x上海>是基于个人经历,对大城市更有共鸣,体会不了小镇/田园的内里。但昨晚看了<五条人x大南坡>,却被“乡建”的人和事深深触动。
其实每一集的模式大致相同:从乐队的角度进入被拍摄地,进而展示当地的人和事。但为什么只有这两集打动了我?
后来想想,应该是因为在这两集中,乐队不再单纯是作为旁观者的存在,而是融入其中,成为了风情画的一部分。其他几集也不错,但就像最后一集里张天师说的,“拍得太美了”;仿佛开了滤镜,虽美,却少了几份烟火气。
最后感叹一下,镜头好爱仁科啊(感受到了导演对他的爱bushi
《中国这么美》其实是一个探索未知、收获惊喜的过程,它也许能帮助你学会理解世俗的琐碎,学会欣赏简单的快乐,继而发现真正的生活之美。像卡夫卡说的:谁能保持发现美的能力,谁就不会变老。
我不认为这部片子是音乐片,也不认为它是纪录片,更不认为它是真人秀,乐队不是主角。
片子用了并不算新颖的方式做了一种全新的叙述表达,歌手去到一个城市,拜访到的所有人都非常有特色,但这些人很普通,他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平常到或许与你擦肩,你都不会为他驻足。但是这些人,通过他们平凡的选择,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不完美,但这是自己想要的。这个时代对我们最大恩惠,莫过于我们可以做自己的选择,你可以过朝九晚五的日子,也可以为梦想选择蛰伏,也可以世界这么大,我要去走走看看……选择需要勇气,而故事里所有人的经历恰恰都是从一个选择开始。
片子里的音乐人不是主角!但正是他们的出现,我们才会对拜访的人物产生关注,他们用歌声用音乐对有感而发表达情感,歌颂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梦想,也或许,他们的歌声里就是他们之间碰撞之后的一种突发奇想或者是小情绪……
高级了!
节目组没有想好音乐和美丽中国如何融合,最终呈现有点不搭嘎,想欣赏音乐的没有等到惊喜,想看中国的没有感受到诚意,互相失望。
看了一集泉州,失望。乐队与城市、音乐与山河是两层皮,看不到太多好奇与挖掘。感觉还不如让乐队自己去随便玩。南音那段,意外的没有任何火花。
收回之前的话 蛙池这期真好
好喜欢乐队下乡的综艺,有文化有音乐
夕阳下演奏不要太美。跟《奇遇人生》之类的差距蛮大,其实就是一堆素材和歌曲的交叉堆叠,不和谐,没主题,不深入,最后期待一下小河和莫西子诗吧。
火速下单一罐麦乳精……
中国这么美,爬树做滑板车的宋增福这么美,用木槿花炒蛋的杨联花这么美,热爱写字用麻将刻印章的陈木金这么美,识得山上千把种草药的何连梅这么美,留在家乡和孩子们玩一二三木头人的叶相美这么美,如数家珍介绍自己茶叶数据库的杨丰这么美,歌唱着这一切的痛仰这么美……最美的是,这一切都在平凡的生活里,在这里,单纯热爱着玩儿,热爱读书写字,愿意舍弃自己的拥有支持爱的人去做一件无人理解也不一定有回报的事,愿意为了自己的不舍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坚持……什么是值得,也许就是最淳朴的爱本身。愿爱无忧。感谢团队,中国,政和,这么美。
导演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拍什么,有一些触碰真的挺尬的,九连那个整体还行,还挺自然的。最佳片段是蛙池在工厂里唱歌。
第二期的建水诗人于坚对催促流程的导演开口就怼:“戴眼镜的胖子,你不要着急” ,于是在节目后面于坚带嘉宾拜访自己朋友的时候,导演逮着机会就回怼:“你的朋友里看起来没有成功人士嘛”。于坚大笑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到“白丁”的时候还刻意瞥一眼导演。这段恩仇录戏码有被笑到
怎么五条人还没出现啊!思路是对的,多挖掘一些小众乡村的自然美啊民俗啊饮食啊,看了前几集都挺无聊的,建水诗人越看越讨人厌哈哈哈哈哈。
不错,如果能把痛仰那期删了就更好了
中国是很美,音乐也美,但这节目有点糟。第一集痛仰乐队的歌曲和景色、居民有什么联系呢?福建政和这地方用五条人、九连真人明显情感链接就会好一些,痛仰比较适合公路、大西北之类的。希望后面有所改善吧,毕竟这节目创意还是可以的。
乐队的冬天
看了张尕怂,九连,蛙池,都很不错。尕怂是个好娃娃,看得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沉默。每个小城镇都有饱满的文化和生活琐碎的感觉真好。ps.让大家带你走访家乡会更好而不是去旅游
每集水准不一,最怕卖人脉的地头蛇假装文艺,焚琴煮鹤而不自知
带着音乐去旅行多美好的事情,怎么就1+1<2呢。
来自朋友的推荐,说第四集拍摄地是我们泉州,于是就找来观看下:第1集 福建政和:痛仰乐队的深山音乐会;第4集 福建泉州:蛙池乐队体验泉州独特的城市魅力→此前刚好听过蛙池乐队的歌,然后,南音段落勾起童年时期短暂学过南音的回忆;第5集 江西景德镇:康姆士寻访千年瓷都文化;第7集 广东连平:九连真人追忆少年“叛逆时光”;第9集 河南大南坡:五条人“最野”乡村音乐会。
真是可惜!这么好的乐队,这么好的地方。这个节目真的做好播出的准备了吗……完全断裂的剪辑……完全不搭的音乐和画面……还不如就做成痛仰户外演唱会呢……硬要往《中国好乡村》里塞进摇滚乐。
只看了小河和陆晨游上海(因为喜欢他俩),我几乎所有的上海话都是跟顶马学的,小河的蹩脚上海话hhhh
第二集全面改观,莫西钟立风 建水的云 阳光风景太打动人了。但无论怎么说,导演设计还是有一点问题的tm拍乡村就一派静好 太浮了,节目组展示了什么呢,拍mv呢?乡村跟音乐有鸡毛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