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帮帮主乔峰(黄日华 饰)英雄盖世、义薄云天,与燕王后裔慕容复(张国强饰)并称“北乔峰,南慕容”。时值江湖上突发多起命案,乔峰在帮助慕容复洗刷嫌疑的同时,却不想被丐帮的阴谋党揭发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更因此被逐出丐帮。乔峰在追寻江湖命案和自己身世之谜时,与慕容复的婢女阿朱(刘锦玲饰)患难见真情,结下共度一生的盟约,却最终因为两人误解阿朱的生父就是乔峰一直要寻找的“带头大哥”,而酿下不可挽回的悲剧…… 另一方面,大理镇南王世子段誉(陈浩民 饰)外出游玩,阴差阳错掉下悬崖进入琅嬛福地,段誉在洞中偶得“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两部武功秘笈,也对洞中一幅画像中的“神仙姐姐”一见钟情。其后他闯入曼陀山庄,发现慕容复的表妹王语嫣(李若彤饰)长相与“神仙姐姐”一模一样,无奈王语嫣一直钟情于表哥慕容复。在步步跟随王语嫣和慕容复的同时,段誉不慎发现了慕容复的阴谋,而王语嫣...
现在越来越流行把金武当做爱情指南,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唯独天龙这本书是个例外,天龙不是教你怎么谈恋爱,恰恰相反,而是劝你最好不爱,最近翻出了以前写的一点东西,又加上了这两天的读书心得,凑合成一篇,大家将就看看。 引子 段誉在天龙中是个奇特的人物,当这世上所有人不是耽于高深武学,就是囿于家仇国恨,甚至还有慕容一家,为了一个兴复大梦,搭上了满门香火,就是在这样一个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光怪世界里,段誉却自顾自地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谈情说爱。 天龙是武侠不是言情,谈情说爱大概不是主旨,主旨说的是众生皆苦,说的是世人都困居其中苦不得出,而尚不自知,所以金庸写段誉,恐怕写的是男人们的普遍困境。 段誉其人,在“珍珑棋局”一章里说的很清楚,症结是“爱心太重,不肯有所弃”,所以才会有开篇逢人便爱,遇王语嫣后一见误终生,苦求不得,既得患失,失而复得,得非所求的人生际遇。 写段誉,写的不单单是一种人生,一种际遇,金庸的毒辣之处在于,段誉无论选择如何,福缘如何,左支右闪,都躲不过一个苦字,“痴”毒不去,苦海无涯,所以天龙中不仅仅只有一个段誉,也不仅仅只是段誉一个人的困境。 仔细分辨,逢人便爱不过段正淳,苦求不得还有游坦之,既得患失映照钟万仇,得非所求恐怕无崖子,甚至赵钱孙、萧峰、阿紫、虚竹子的命运都暗含其中,当真是我相人相,具为一相,我命人命,实为一命,佛经太拗口,用现在的话说,恐怕就是男人们的普遍困境了。 一、段正淳 大理镇南王段正淳是个神奇的人,走到哪儿似乎都能遇到旧时旧爱,以至于可怜的段誉走到哪儿遇到的都是他的各路表妹,而且段正淳的情人们,都称的上脾气古怪,随随便便一个马夫人康敏,就害的萧峰身败名裂,一生凄苦,而段正淳偏偏又有本事,让所有女人们都念他不忘,甚至彼此遇到,都能头仇敌恺,互相见怜。 举个例子,最后曼陀山庄一节,除了康敏所有人都悉数到齐,本来打算杀光段正淳的这些旧相好们的王夫人,见到诸女是什么反应? 王夫人目不转瞬的凝视刀白凤、甘宝宝、秦红棉、阮星竹等四个女子,只觉各有各的妩媚,各有各的俏丽,虽不自惭形秽,但若以“骚狐狸”、“贱女人”相称,心中也觉不妥,一股“我见犹怜,何况老奴”之意,不禁油然而生。 王夫人是什么人,曼陀山庄主人,动不动就要抓来负心男子,剁成肉酱,用作花泥,绝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犹有如此感触,段正淳的过人之处,可见一斑。 所谓大被同眠,齐人之福,恐怕也算是男人的终极梦想之一,看天龙一书,对着段正淳羡慕嫉妒恨的恐怕为数不少,不过不要急,金庸既然讲的是世人皆苦,那么如此美梦,马上就会被轻轻碾碎。 佛法讲世人受苦,是由“贪嗔痴”三毒而起,书中主角,萧峰冲动易怒,落得一个“嗔”字,段誉情根深种,自然是要分到一个“痴”字。 但是“痴”,又有不一样的痴法,段正淳不是简简单单的逢人便爱,风流薄情,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对每个女子,都是真心所致,皆是一片痴情,按金庸的说法是“段正淳虽然秉性风流,用情不专,但当和每一个女子热恋之际,却也是一片至诚,恨不得将自己的心掏出来,将肉割下来给了对方。” 《天龙八部》正文之前有个《释名篇》,里面讲到天众虽然福报深远,但也难逃一死,天人死前即有五衰,其中一衰称作“玉女离散”,天人五衰是天众最大的痛苦所在。 所以段正淳最后的结局,是亲眼见到所爱诸女一个一个死在慕容复剑下,其中痛苦,可想而知,摘原话录下: 眼看四个女子尸横就地,王夫人的头搁在秦红棉的腿上,甘宝宝的身子横架在阮星竹的小腹,四个女子生前个个曾为自己尝尽相思之苦,心伤肠断,欢少忧多,到头来又为自己而死于非命。当阮星竹为慕容复所杀之时,段正淳已决心殉情,此刻更无他念。 段正淳其人,逢人便爱,这也算了,苦在个个都是真心,个个真心本可尽收府中,然而苦在元配夫人抵死不许,抵死不许也就算了,偏偏她心中不甘,生下唯一的宝贝儿子段誉却是延庆太子的,这样她对他不起,也就算了,偏偏自尽之前,吐露真言,哭道:“淳哥,淳哥,你便有一千个,一万个女人,我也是一般爱你。我有时心中想不开,生你的气,可是……那是从前的事了……那也正是为了爱你……” 然而,金庸又怎会让他闻言含笑而去呢,是以“段正淳这一剑对准了自己心脏刺入,剑到气绝,已听不见她的话了。” 又回到段誉,金庸写书旨在说明世人皆苦,苦由三毒起,小说家想说一个人物苦自然容易,情节里面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是了,但是如果有人辩解,段誉之苦非由“痴毒”起,而是由王语嫣起,那又如何回答? 回答就是段正淳,即便不遇上王语嫣,段誉恐怕会是另一个段正淳。 开篇段誉初遇钟灵,“见她站在自己身前,相距不过尺许,吹气如兰,越看越美,一时舍不得离开”,之后为她脱鞋,更是“俯身去除她鞋子,左手拿住她足裸,只觉入手纤细,不盈一握,心中微微一荡,抬起头来,和钟灵相对一笑,段誉在火光之下,见到她脸颊上亮晶晶地兀自挂着几滴泪珠,目光中蕴满笑意,不由看得看得痴了”。 再过了不到几天,段誉又在无量山中遇到了神仙姊姊的雕像,“走到玉像前,痴痴的呆看,瞧着她那有若冰雪的肌肤,说甚么也不敢伸出一根小指头去轻轻抚摸一下,心中着魔,鼻端竟似隐隐闻到兰麝般馥郁馨香,由爱生敬,由敬成痴”。 这还不算完,又过了不到几天,他因缘巧合之下,又遇到了木婉清,“(段誉)走到离她背后约莫两尺之处,忽然闻到一阵香气,似兰非兰,似麝非麝,气息虽不甚浓,但幽幽沉沉,甜甜腻腻,闻着不由心中一荡”。 短短几天,段誉心中几荡几痴,而且这一切都是在自己中断肠草之毒,七日之后性命不保,而钟灵又被神农帮所制,也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发生的,恐怕深有乃父之风,即便日后足不出大理,不遇上王语嫣,段正淳之苦,也在所难免。 之后屡生变故,钟灵、木婉清都成了自己妹妹,段誉更是北上江南,遇到了一误终生的王语嫣,如此波折几番后,再次相遇钟、木二人已经是全书最后几章了。 这次相遇有一段戏剧性的对白: 段誉纵马驰到木婉清身旁,伸手往她肩上搭去,柔声道:“妹子,这些日子来你在哪里?我可想得你好苦!”木婉清一缩肩,避开他手,转过头来,冷冷的道:“你想我?你为什么想我?你当真想我了?”段誉一呆,她这三句问话,自己可一句也答不上来。 要知道这个时候,王语嫣就在段誉身边,而段誉分离之后,到底有没有想起木婉清,我们不得而知,至少书中,却是几乎一字未提。 也难怪木婉清要冷哼一声,似嗔似怨地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木婉清道:“哼,我瞧你和爹爹也没什么两样,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只不过你没爹爹这么好福气。”她叹了口气,说道:“像我妈,背后说起爹爹来,恨得什么似的,可是一见了面,却又眉开眼笑,什么都原谅了。现下的年轻姑娘哪,可再没我妈这么好了。” 姑娘啊,姑娘,这番话说的,可是你自己? 说完木婉清,又说回钟灵,前面木婉清叹过一声“现下的年轻姑娘哪,可再没我妈这么好了。”这话恐怕是错了,木婉清自己对段誉如何,读者心知肚明,钟灵姑娘的表现,可真算得上气度天龙第一,可与阿朱同列。 少林寺一节,段誉被鸠摩智所伤后被萧峰安顿在山中小屋,恰好遇上了苦苦从大理孤身一人寻他至此的钟灵,几天悉心照料之后,忽然有人在段誉面前提起了王语嫣,段誉这货自然是神为之牵,钟灵看在眼里,金庸写道: 见了他如此情急模样,不用他再说什么话,钟灵自也知道在他心目之中,那个王姑娘比之自己不知是紧多少倍。她性子爽朗,先前心中一阵难过,到这时已淡了许多。倘若王语嫣和她易地耐而处,得知自己意中人移情别恋,自必凄然欲绝;木婉清多半是立即一箭向段誉射去;阿紫则是设法去将王语嫣害死。钟灵却道:“别起身,小心伤口破裂,又会流血。” 这叫什么,这叫大妇之风,这就叫正室范儿,“钟灵却道”四个字,真是为之绝倒。 二、一误终生 严格说起来,金庸书中的男女爱情,是有些大男子主义倾向的,书中女子总是莫名其妙地就爱上男主角,但是天龙是一本要把“情”严肃探讨一番的作品,自然不会这么草率。 对于钟灵、木婉清对段誉,王语嫣对慕容复,阿紫对萧峰为什么会有如此心事,萧大侠有过一段精彩之极的评论,按理说萧大侠应该不懂女人,但是金庸却懂,故此借萧峰之口,说了这么一段话: 萧峰瞧着阿紫的背影,心想:“这游坦之对她钟情之深,当真古今少有。只因阿紫情窦初开之时,恰和我朝夕相处,她重伤之际,我又不避男女之嫌,尽心照料,以致惹得她对我生出一片满是孩子气的痴心。我务须叫她回到游君身边,人家如此待她,她如背弃这双眼已盲之人,老天爷也是不容。” “孩子气的痴心”这六个字,用的真是冷酷之极,又正确之极,恐怕也是金庸对自己前几本书中爱情的一个自我总结,自天龙之后,无论侠客行、笑傲还是鹿鼎记,都鲜少这种无缘无故,“孩子气的痴心”了。 诸位看官,想想自己的初恋,想想同桌的你,又有多少事落在了这六个字之中呢? 所以,全书中,大多数的爱情都是有缘有故,情理之中的,下面拿天龙中的第一爱情,萧峰与阿朱一段来举例。 如果没看过原著,但凭电视剧的印象,恐怕有人会得出萧峰和阿朱一见钟情的印象,这恐怕不太对。 阿朱潜入少林寺盗易筋经,后被玄慈误伤,萧峰一路不惜真气相救阿朱的原因有三,一是阿朱为他所累,心中惭愧,二是阿朱是慕容家丫环,萧峰与慕容复算是神交,三是阿朱柔弱女子,萧峰有些不忍,但算来算去,其中恐怕是没有一个情字的,而后二人在客栈中有一段对话: 阿朱安慰他道:“乔大爷,他们说你是契丹人,我看定是诬蔑造谣。别说你慷慨仁义,四海闻名,单是你对我如此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丫环,也这般尽心看顾,契丹人残毒如虎狼一般,跟你是天上地下,如何能够相比?” 乔峰道:“阿朱,倘若我真是契丹人呢,你还受不受我看顾?” 其时中土汉人,对契丹切齿痛恨,视作毒蛇猛兽一般,阿朱一怔,说道:“你别胡思乱想,那决计不会。契丹族中要是能出如你这样的好人,咱们大家也不会痛恨契丹人了。” 乔峰嘿然不语,心道:“如果我真是契丹人,连阿朱这样的小丫环也不会理我了。”霎时之间,只觉天地虽大,竟无自己容身之处, 我们看,这一段中,阿朱对萧大侠固然只是感恩之情,还没有上升到日后不计种族身份的爱恋之情,而萧峰眼里,阿朱却也只是“连阿朱这样的小丫环”,你要硬说俩人此刻一见钟情,恐怕不妥。 再往后看,萧峰为阿朱闯聚贤庄,与中原群雄厮杀之下,屡遭危险,他是这么想的: 他干冒奇险将阿朱送到聚贤庄,若未得薛神医出手医治,便任由她真气衷竭而死,实在太也可惜,可是这时候以内力续她真气,那便是用自己性命来换她性命。阿朱只不过是道上邂逅相逢的一个小丫头,跟她说不上有什么交情,出力相救,还是寻常的侠义之行,但要以自己性命去换她一命,可说不过去了,“她既非我的亲人,又不是有恩于我,须当报答。我尽力而为到了这步田地,也已仁至义尽,对得她住。我立时便走,薛神医能不能救她,只好瞧她的运气了。” 当下拾起地下两面圆盾,双手连续使出“大鹏展翅”的招数,两圈白光滚滚向外翻动,径向厅口冲出。 “仁至义尽”四个字,各位可是有所领悟? 再之后,萧峰为萧远山所救,伤势养好之后,又想起阿朱: 心下寻思:“阿朱落入他们手中,要死便早已死了,倘若能活,也不用我再去管她。眼前第一件要紧事,是要查明我到底是何等样人。爹娘师父,于一日之间逝世,我的身世之谜更是难明,须得到雁门关外,却瞧瞧那石壁上的遗文。” 看到这里,如果还有些念想,那我只好举出下面一段,我都不忍心看下去的描述了。 这里讲的是阿朱苦苦找寻萧峰,在雁门关外等了五天五夜,终于等到了萧峰,然而他却因为疑心阿朱乔装他来杀人,逼问阿朱的情节,摘录几段如下: 乔峰道:“我师父给人击伤,他一见我之后,便说是我下的毒手,难道还不是你么?”他说到这里,右掌微微抬起,脸上布满了杀气,只要她对答稍有不善,这一掌落将下去,便有十个阿朱,也登时毙了。 阿朱见他满脸杀气,目光中尽是怒火,心中十分害怕,不自禁的退了两步。只要再退两步,那便是万丈深渊。 乔峰厉声道:“站着,别动!” 阿朱吓得泪水点点从颊边滚下,颤声道:“我没……杀你父母,没……没杀你师父。你师父这么大……大的本事,我怎能杀得了他?” 再往后,萧峰巧合之下救了一群契丹难民,见到了契丹人胸口的狼头刺青,终于确认了自己是契丹人的身份: 阿朱和所有汉人一般,本来也是痛恨契丹人入骨,但乔峰在她心中,乃是天神一般的人物,别说他只是契丹人,便是魔鬼猛兽,她也不愿离之而去,心想:“他这时心中难受,须得对他好好劝解慰。”柔声道:“汉人中有好人坏人,契丹人中,自然也有好人坏人。乔大爷,你别把这种事放在心上。阿朱的性命是你救的,你是汉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对我全无分别。” 乔峰冷冷的道:“我不用你可怜,你心中瞧不起我,也不必假惺惺的说什么好话。我救你性命,非出本心,只不过一时逞强好胜。此事一笔勾销,你快快去吧。” 我都要为阿朱感到不值了。 前面说过,“贪嗔痴”三毒为苦,段誉取个“痴”字,萧峰取个“嗔”字,想想萧峰本有回头路,但是聚贤庄中一怒之下连杀中原群雄,昔日朋友,这里雁门关下,又一怒之间逼问阿朱,对她冷言冷语,日后更是受马夫人所误,一怒之下亲手打死了乔装段正淳的阿朱,萧峰一生之苦,恐怕不在际遇,而在他自己说过的那句话: “我生平最受不得给人冤枉。” 想想当初给阿朱讲的故事,萧峰小时候,只因受了父母冤枉,就盛怒之下捅死了累他受冤的医生,一生悲剧,恐怕在此已经若隐若现。 何况更苦的是,报冤以直,也就算了,可是说来说去,竟然没有人,是真的“冤枉”了萧峰。 实在是苦不堪言。 好像扯远了,回到正题。 举了这么长一个例子,我想要说明的,是天龙一书中没有无缘无故的钟情,否则恐怕会是一段错爱。 我们来看看段誉初见王语嫣是什么反应的,王语嫣是典型的人虽未至,声已先到的出场方式: (段誉躲在茶花丛中听阿朱阿碧说话)便在此时,只听得一个女子的声音轻轻一声叹息.霎时之间,段誉不由得全身一震,一颗心砰砰跳动,心想:“这一声叹息如此好听,世上怎能有这样的声音?” 看上去很像那么一回事,但是与之前初遇钟灵,初遇木婉清之时,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 重点来了,下面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段誉一见那女子的形貌,忍不住“啊”的一声惊噫,张口结舌,便如身在梦境。 有些夸张,不是么? 但是—— 不好意思,拿错剧本了,这是段誉初见王语嫣她母亲,王夫人时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原文里说的很明白,是因为王夫人与无量山洞中的雕像,有有几分相似。 下面才是真正的段誉初见王语嫣: 他一见到那位小姐,耳朵中“嗡”的一声响,但觉眼前昏昏沉沉,双膝一软,不由自主跪倒在地,若不强自撑住,几乎便要磕下头去,口中却终于叫了出来:“神仙姊姊,我……我想得你好苦!弟子段誉拜见师父。” 眼前这少女的相貌,便和无量山石洞中的玉像全然的一般无异。那王夫人已然和玉像颇为相似了,毕竟年纪不同,容貌也不及玉像美艳,但眼前这少女除了服饰相异之外,脸型、眼睛、鼻子、嘴唇、耳朵、肤色、身材、手足,竟然没一处不像,宛然便是那玉像复活。他在梦魂之中,已不知几千百遍的思念那玉像,此刻眼前亲见,真不知身在何处,是人间还是天上? 段誉此时看到了什么,眼中所见自然是王语嫣,而心中所见,恐怕却是无量山洞中的神仙姊姊,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段誉初见雕像的情景: (段誉)走到玉像前,痴痴的呆看,瞧着她那有若冰雪的肌肤,说甚么也不敢伸出一根小指头去轻轻抚摸一下,心中着魔,鼻端竟似隐隐闻到兰麝般馥郁馨香,由爱生敬,由敬成痴。过了良久,禁不住大声说道:“神仙姊姊,你若能活过来跟我说一句话,我便为你死一千遍,一万遍,也如身登极乐,欢喜无限。”突然双膝跪倒,拜了下去。 看到这里,我们就已经明白,段誉真真切切爱上的,恐怕不是眼前活色生香的王语嫣,而是无量山洞中的神仙姊姊。 不过,有些看官就要辩解了,段誉因为王语嫣容貌极似神仙姊姊雕像,而生爱恋之心,至多只能说他是个以貌取人之人,要说他这份爱恋不真不切,恐怕有些过苛了。 的确,如果世上只有一个王语嫣,段誉这份痴恋,也是恰得其所,然而这世上恐怕不止一个王语嫣。 准确的说,世上不止一个人,有着王语嫣的容貌。 王夫人几分相似,自不必说,洞中雕像是无崖子照着李秋水所刻,李秋水自然是这样的容貌,而后李秋水要告诉我们,无崖子当时所刻并非是她,而是她的小妹,那么就要加上李秋水的小妹,而虚竹子那个终日戴着面纱的西夏公主,恐怕也大为可疑。 原文交代,李秋水为西夏皇太妃,当日天山童姥躲在皇宫冰窖之中,为破虚竹色戒,就去抓了西夏公主来到冰窖之中。 这里有个疑点说不太通,破虚竹色戒,自然是随随便便一个宫女就行了,为什么非得是西夏公主,重伤尚且未愈的天山童姥,难道不知道公主身旁戒备森严,极容易被发现么? 除非这个西夏公主,跟李秋水有莫大联系,童姥复仇心切,以她的脾气秉性,自然不会放过。 然后,便是段誉在西夏公主书房中,看到的那副画了: 段誉对墙上字画一幅幅瞧将过去,突然见到一幅古装仕女的舞剑图,不由得大吃一惊,“咦”的一声。图中美女竟与王语嫣的容貌一模一样,只衣饰全然不同,倒有点像无量山石洞中那个神仙姊姊。图中美女右手持剑,左手捏了剑诀,正在湖畔山边舞剑,神态飞逸,明艳娇媚,莫可名状。段誉霎时之间神魂飞荡,一时似乎到了王语嫣身边,一时又似到了无量山的石洞之中,出神良久,突然叫道:“二哥,你来瞧。” 段誉本对武功毫无兴趣,但就算兴趣极浓,他也必先看王语嫣的肖像而不看武功秘谱,当即放回图画,又去观看那幅“湖畔舞剑图”。他对王语嫣的身形容貌,再细微之处也是瞧得清清楚楚,牢记在心,再细看那图时,便辨出画中人与王语嫣之间的差异来。画中人身形较为丰满,眉目间徊带英爽之气,不似王语嫣那么温文婉娈,年纪显然也比王语嫣大了三四岁,说是无量山石沿中那位神仙姊姊,倒似了个十足十。 这幅画自然是无崖子在无量山洞为李秋水画的画像,然而金庸为什么要在这里,特别提一句呢,而且这幅画又是和诸多名家书画放在一起,并为西夏公主的收藏。 再加上虚竹之后几次三番地对段誉道歉,说“真是对不住了”,虚竹当然清楚段誉原本就无迎娶西夏公主之意,何以如此满怀歉意? 好好的西夏公主,为什么要戴上面纱,谁也不让见?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恐怕西夏公主,也有着和王语嫣一模一样的容貌。 不禁感叹,李秋水家的基因,未免也太神奇了。 世上当然是没有神奇的基因,金庸写出了这么一个四人一面的桥段,恐怕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 实相非相。 换句话说,段誉先见的是王语嫣,便以此爱上了王语嫣,倘若他先见的是西夏公主,又或者早生几十年,遇见了李秋水,更甚至,将来王语嫣又生了一模一样的女儿,他又如何自处? 色相既然相同,段誉又如何来区分呢? 《吸血鬼日记》的编剧显然也想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才会安排了这么一个神乎其神的“二重身”,显然,剧里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既然色相相同,所异就在于心。 问题是,段誉真的关心过王语嫣除了那张肖似神仙姊姊的面容之外的任何东西么? 问题回到王语嫣。 王语嫣究竟有没有动人之处? 这个问题,恐怕见仁见智,天龙诸女,喜欢阿朱的人自然最多,木婉清、钟灵甚至阿紫,所拥者怕也不少,只是喜欢王语嫣的,似乎不多。 王语嫣真正打动我的,是杏子林中,中了悲酥清风之毒,被段誉救出后,两人在马杯上的一段对话: 段誉问道:“王姑娘,你怎么啦?”王语嫣道:“我中了毒,身上一点力气也没了。”段誉听道:“中毒”,吓了一跳,忙问;“要不要紧?怎生找解药才好?”王语嫣道:“我不知道啊。你催马快跑,到了平安的所在再说。”段誉道:“什么所在才平安?”王语嫣道:“我也不知道啊。”段誉心道:“我曾答允保护她平安周全,怎地反而要她指点,那成什么话?”无法可施之下,只得任由坐骑乱走。 两个“不知道啊”,娇憨之态,倒真是让我心中一荡。 纵观全文,段誉对王语嫣的一颦一笑,都是神为之牵,独独这一节,书中为数不多的,王语嫣不是以“人形复读机”和“对表哥一片痴情”的形象出现时,他却毫无感触。 所谓一见钟情,便误终生。 段誉一见钟情的,怕不是王语嫣,而是无量山洞中的那座白玉雕像。 段誉一误终生的,倒真的是鬼使神差,遇上了与神仙姊姊一般面容的王语嫣。 在一处,就为无崖子的故事,为得非所求之苦,隐隐埋下了伏笔。 回到两人初见前,段誉为能不能再见到王语嫣,占了两卦: 一想到祸福,便拔了一把草,心下默祷:“且看我几时能见到那位姑娘的面。”将这把草右手交左手,左手交右手的卜算,一卜之下,得了个艮上艮下的“艮”卦,心道:“‘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这卦可灵得很哪,虽然不见,终究无咎。” 再卜一次,得了个兑上坎下的“困”卦,暗暗叫苦:“‘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三年都见不到,真乃困之极矣。”转念又想:“三年见不到,第四年便见到了。来日方长,何困之有?” 咎者,灾祸也,不见其人,则是无咎。 困于株木,入于幽谷,恐怕却不是曼陀山庄,而是无量山洞,王语嫣转瞬复见,那又是谁三岁不觌? 三、游坦之 游坦之、阿紫、萧峰这组三角关系非常有趣,不知道众位看官读书时有没有连想到段誉、王语嫣、慕容复,你看你看,连名字都如此参差对仗。 这两组,在金庸的巧笔安排下,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让我们看到造化弄人,只要差之一厘半厘,命运就截然不同。 先说游坦之和段誉。 游坦之是什么样的人,聚贤庄游氏双雄的儿子,武学世家,却天资不高,不会半分武功。 段誉却是武学世家,天资虽高,不喜学武,也不会半分武功。 游坦之的父亲伯父被萧峰所逼,慨然自尽。 段誉的“父亲”先在少林寺外挨了慕容复一击夜叉探海,而后曼陀山庄中,慕容复举剑杀尽甘宝宝等四女,段正淳殉情自杀。 游坦之练武,只是偶然间吸了昆仑冰蚕毒,巧合之下练成易筋经,全然不是本意。 段誉练武,同样是偶然间吸了朱蛤毒,又巧合之下练成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同样非出本心。 游坦之见了阿紫嫣然一笑,从此一误终生。 段誉遇见王语嫣伤心垂泪,神为之牵。 看到这里,众位看官想必有所悟了。 游坦之便是福缘浅薄的段誉,是远没有那么幸运的段誉。 金庸写游坦之这个故事的重点,恐怕意在“铁面具”,这个桥段大概是化用自法国路易十四期间的铁头人故事,不过只用了其形,所以不必深究典故。 “铁面具”事实上是一个象征,象征的意义在于“失却本来面目”。 游坦之在背戴上铁面具之前,是来做什么的? 他千里辗转,终于找到了萧峰,冒死扔出一包石灰粉,虽然是下三滥的伎俩,但对于一个全无武功的少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总而言之,此刻的游坦之,人生的意义在于复仇。 然后遇到阿紫,被阿紫戴上铁面具之后,可曾再想过复仇,之后数章,直到最后游坦之随阿紫身死,虽然依然仇恨萧峰,但那恐怕是出于嫉妒,而非仇恨,从此之后,他心中,再也没有之前那个“游坦之”的身影,只剩阿紫策马回转的嫣然一笑,倚卧之时的纤纤玉足。 头上的铁面具虽然之后被摘下,然而游坦之已经面目全非,心头的铁面具,恐怕此后一生,都没来得及摘下。 游坦之是一个迷失本相的残酷无比的具象化象征。 金庸似乎对段誉要好一点点,既没有铁面具,也没有毁容变貌,然而杏子林一节有一段轻轻点过,却是寓意深远,那是阿朱在为段誉乔装成慕容复之前说过的一段话: 阿朱微笑道:“乔帮主是位伟丈夫,我要扮他反而容易。我家公子跟你身材差不多、年纪也大不了太多,大家都是公子哥儿、读书相公,要你舍却段公子的本来面目,变成一位慕容公子,那实在甚难。” 要你舍却段公子的本来面目,变成一位慕容公子,那实在甚难。 如果读完全书再回头看这句话,会不会有所领悟? 段誉在开篇,遇钟灵,遇木婉清,在万劫谷中,在天龙寺中,是什么模样? 而在全书最后,段誉虽携美而归,却又变成了什么模样? 慕容复一生所念,不过是武功盖世,身登大宝。 最后却是一场虚妄。 而段誉最后,却真真正正是武功盖世,即为为大理国君,恍惚间有了一个身份的异位。 然而各位看官恐怕忘了,初时的段誉,生平最厌恶的便是两件事: 习武,为君。 要你舍却段公子的本来面目,变成一位慕容公子,那实在甚难。 回到游坦之,金庸写游坦之和段誉初次相遇的一段(事实上是游坦之躲在角落中听段誉说话),也意寓深远,不妨摘出来看看: 段誉寻不着王语嫣,早已百无聊赖,聋哑老人这两个使者若有性命危,他必定奋勇上前相救,此刻即已死了,也就不想多惹事端,叹了口气,说道:“单是聋哑,那也不够,须得当初便眼睛瞎了,鼻子闻不到香气,心中不能转念头,那才能解脱烦恼。” 他说的是,既然见到了王语嫣。她的声音笑貌、一举一动,便即深印在心,纵然又聋又哑,相思之念也已不可断绝。不料对面那人哈哈大笑,鼓掌叫道:“对,对!你说得有理,该当去戳瞎了他的眼睛,割了他的鼻子,再打得他心中连念头也不会转才是。” 段誉叹道:“外力摧残,那是没有用的。须得自己修行,‘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可是若能‘离一切相’,那已是大菩萨了。我辈凡夫俗子,如何能有此修为?‘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此人生大苦也。” 游坦之伏在岩石后的草丛之中。 回到正题,同样是一段三角关系,为什么游坦之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段誉却能够携美而归? 恐怕问题的症结还要在王语嫣和慕容复,阿紫和萧峰身上。 王语嫣和阿紫对各自心上人最耿耿于怀的一点,莫过于无论是慕容复,还是萧峰,都不过是把她们当做小孩子。 比如阿紫: 萧峰听她的话确也是实情,无言可答,只嘿嘿一笑,道:“姊夫是大人,没兴致陪你孩子玩,你找些年轻女伴来你说笑解闷吧!”阿紫气忿忿道:“孩子,孩子……我才不是孩子呢。你没兴致陪我玩,却又干什么来了?” 比如王语嫣: 慕容复冷笑道:“你骗得了这等不识世务的无知姑娘,可骗不了我。” 段誉奇道:“我骗你甚么?” 不过客观的说,两位估计自己是不会认同了,但是在读者眼中,王语嫣和阿紫的确都是小孩子。 小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心中没有对错善恶,只有爱憎亲疏。 自小在星宿海长大,一天到晚想着毒死这个,毒死那个的阿紫自然不必说,但是王语嫣恐怕也是如此。 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少林寺外,王语嫣为慕容复打伤段正淳喝彩一段: 王语嫣见表哥出指中敌,拍手喝采:“表哥,好一阵“夜叉探海!”本来要点中对方膻中气海,才算是“夜叉探海”,但她对意中人自不免要宽打几分,他这一指虽差了一寸六分,却也马马虎虎的称之为“夜叉探海”了。 其实我窃以为这段还算不上太过分,毕竟当时情景之下,无可厚非。 真正过分的是这一段: 王语嫣大喜,知道表哥原谅了自己,投身入怀,将头靠在他肩上,低声道:“表哥,你生我的气,尽管打我骂我,可千万别藏在心中不说出来。”慕容复抱着她温软的身子,听得她低声软语的央求,不由得心神荡漾,伸手轻抚她头发,柔声道:“我怎舍得打你骂你?以前生你的气,现下也不生气了。”王语嫣道:“表哥,你不去做显现驸马了罢?” 这一段投怀送抱,是发生在慕容复一掌把段誉推入枯井中,王语嫣以为段誉身死之后。无论怎么说,段誉也是为了成全王语嫣和慕容复,才决心来游说慕容复,方遭此祸,这姑娘倒好,一个转眼就投入了人家怀中,也亏得段誉凄凉宽大,换了一般人大概是要吐血三升,没死也死过去了。 到这里我都要怀疑王语嫣和阿紫是不是王夫人所生,一母同胞,而通情达理的阿朱,倒应该是阮星竹的亲生女儿了。 不过,同为小孩,较之阿紫,王语嫣毕竟还是心地善良,至少是绝对想不出拿段誉放人鹞子、喂狮子、拿来练毒掌这样的桥段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段誉实在是比游坦之幸运的多。 说到这里,我就不禁对王语嫣的性格安排有些疑惑,想来她这辈子之前都没有踏出过曼陀山庄一步,终日相处的是一个动不动拿人做花肥的老妈,和一干诸如平婆婆之类的恶仆,陪伴最多的是一个气量狭窄的慕容表格,她善良平易的性情,又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 最后讲讲慕容复。 我一直觉得慕容复是被金庸写坏了的一个人物,就好像世外高人公孙谷主,写成了老色鬼公孙老贼。 对慕容复的铺垫,几乎在开篇几章就开始了,“北乔峰、南慕容”这个称号一直被不停提起,而萧峰在书中的人品、威望,多少人为之倾倒,是以在“珍珑棋局”慕容复真正出场前(假扮西夏武士一节不算真正出场),慕容复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倒也很高大。 然而这是一个高开低走的典型人物,于全书中段出场后,形象每况日下,珍珑棋局不过显得气量狭小,围攻天山童姥一节也只是心机颇深,少林寺下一段算是形象扫地,西夏求亲一回更是彻底变成了凉薄小人。 金庸这么写,虽然出人意表,但也不算牵强,但是直到曼陀山庄一节,慕容复真真正正变成了“智商有硬伤”的形象,这恐怕就是为了强行收尾,草草填了慕容复这个坑,金庸处理不当了。 (这一节又出现了身份异位这一点,慕容复苦苦想认段延庆为父而不得,段誉却真是段延庆的亲生儿子,却无论如何不愿意承认。) 至少我是无论如何看不出来,一向以心机深沉形象示人的慕容复,在有一千种方法要挟段正淳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傻乎乎地一个一个杀死段正淳的女人们。 最后再收回来,看完了段誉、王语嫣、慕容复三人与游坦之、阿紫、萧峰一组的对比之后,结局不同,也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虽然同样是迷失了本相,虽然同样是恋上了一个只顾亲疏,不辨善恶的女子,但阿紫恶而王语嫣善,萧峰磊落豪杰而慕容复凉薄小人,是以王语嫣可能别恋,而阿紫却绝无可能回头,段誉和游坦之,自然是两种下场。 终局之际,金庸给这两组又安排了一个对应,那就是“坠落”。 段誉、王语嫣、慕容复这三人,与西夏枯井外一番纠缠后,段誉被慕容复推入井底,继而王语嫣心死自尽,慕容复为鸠摩智所伤而坠,最终在井底完成了王语嫣的回心转意(这里我要吐槽一下,刚刚还深情款款的王语嫣,转瞬就倒向了段誉,完全说不通,只能说是应了萧峰那句“孩子气的痴情”了)。 而游坦之一组的顺序却刚好相反。 萧峰自尽身死,而后阿紫抱着萧峰坠崖,之后游坦之绝望殉死。 “坠落”是一个比喻,让我们想起高不可攀的仙子落入凡尘。 对于段誉,王语嫣自然高不可攀,而对于阿紫,萧峰又何尝不是? 雁门关外,萧峰看着与阿朱当日相会时的那棵树: 萧峰热泪盈眶,走到树旁,伸手摩挲树干,见那树比之当日与阿朱相会时已高了不少。一时间伤心欲绝,浑忘了身外之事。 记得阿紫是为什么爱上萧峰的么,除了萧峰那句冷酷的“孩子气的痴情”外,却是她自白的那句:看到你打死了我姐姐后,哭的那样伤心,我便喜欢上了你。 因男人对另一个女人的深情,而爱上他,恐怕是世上最糟糕的事了。 于是,萧峰自尽后,阿紫也已然生无可恋,于是: 阿紫凝视着萧峰的尸体,怔怔的瞧了半晌,柔声说道:“姊夫,这些都是坏人,你别理睬他们,只有阿紫,才真正的待你好。”说着俯身下去,将萧峰的尸休抱了过来。萧峰身子长大,上半身被她抱着,两脚仍是垂在地下。阿紫又道:“姊夫,你现下才真的乖了,我抱着你,你也不推开我。是啊,要这样才好。” 是啊,要这样才好。 三、枯井底与万劫谷 西夏公主酒罢问君有三语,段誉回答的是一生最幸福快活的地方,是枯井底,污泥处。 然而,“枯井底”一节,却是我看的最不是滋味的一段。 至此,段誉已经饱尝了魂牵梦萦之苦,求而不得之苦,然而真正与王语嫣终成眷属后,经历的却是既得患失之苦。 王语嫣向段誉表明心意后,俩人提及慕容复,有这么一段: 段誉一颗心几乎要从口中跳将出来,问道:“那你表哥怎么样?你一直......一直喜欢慕容公子的。”王语嫣道:“他却从来没将我放在心上。我直至此刻方才知道,这世界上谁是真的爱我、怜我,是谁把我看得比他自己性命还重。”段誉颤声道:“你是说我?” 王语嫣垂泪说道:“对啦!我表哥一生之中,便是梦想要做大燕皇帝。本来呢,这也难怪,他慕容氏世世代代,做的便是这个梦。他祖宗几十代做下来的梦,传到他身上,怎又能盼望他醒觉?我表哥原不是坏人,只不过为了想做大燕皇帝,别的甚么事都搁在一旁了。” 段誉听她言语之中,大有为慕容复开脱分辨之意,心中又焦急起来,道:“王姑娘,倘若你表哥一旦悔悟,忽然又对你好了,那你......你......怎么样?” 王语嫣叹道:“段郎,我虽是个愚蠢女子,却决不是丧德败行之人,今日我和你定下三生之约,若再三心两意,岂不有亏名节?又如何对得起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段誉心花怒放,抱着她身子一跃而起,“啊哈”一声,拍的一声响,重又落入污泥之中,伸嘴过去,便要吻她樱唇。王语嫣宛转相就,四唇正欲相接,突然间头顶呼呼风响,甚么东西落将下来。 此间的段誉,却让你想起了什么? 至少,我想起了万劫谷里的钟万仇,摘段誉入谷求钟夫人救钟灵一节: 钟夫人又羞又怒,呸的一声,说道:“你胡说八道什么?一会儿疑心他是我情郎,一会儿又疑心他是我儿子。老实跟你说,他是我的老子,是你的泰山老丈人。”说着不禁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钟万仇一怔,随即明白妻子是说笑,当即捧腹狂笑。这一大笑,伤口中鲜血更似泉涌。 钟夫人流泪道:“怎……怎么是好?”钟万仇大喜,伸手拦住她腰,道:“阿宝,你为我这么担心,我便是立时死去,也不枉了。”钟夫人晕生双颊,轻轻推开了他,道:“段公子在这儿,你也这么疯疯颠颠的。”钟万仇呵呵而笑,甚是欢悦,笑几声,咳几下。 天龙第一卷里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描述,金庸笔力深湛,把“患得患失”四个字刻画的入骨三分。 前面说了诸多类比,比如段誉和段正淳,段誉和游坦之,都是似是而非,是非而是,其实是同一个因在不同命运颠沛中结下的不同后果,自然,这里,段誉也不会是完完全全的钟万仇。 深究钟万仇和段誉的不同之处,实在是太多,我取个巧,只说两人的相同之处,看官们可能会想起诸如都得了个如花似玉的美眷、都有个挥之不去的情敌,但这些在我眼里,同样都有些似是而非。 段誉和钟万仇真正的相似之处,就在当初万劫谷中段誉替钟万仇下的那个论断,“他自知形貌与夫人绝不相配”,换言之,段誉和钟万仇心中恐怕都有些隐隐的自卑,也正因如此,才会有这么一个“既得患失”之苦。 天龙书中,诸多譬喻,这里的“枯井底”和“万劫谷”,也同样是一个譬喻,象征的意义在于“困不得出”。 “困不得出”是个很有意思的意向,段誉从出场到全书结尾,困于无量山,困于神农帮,困于万劫谷,困于曼陀山庄,到了最后困于枯井,全部遭遇,恐怕都含在一个“困不得出”里了,其实不仅是段誉,推及至萧峰、虚竹、慕容乃至林林总总,世间众人,都落在了一个“困不得出”之中,就算是逍遥一派,虽然名为“逍遥”,但是看天山童姥,李秋水,无崖子,乃至丁春秋,苏星河,又有谁是真正“逍遥”的呢? 天龙讲的苦,林林总总,都是自苦,所以天龙将困,也都是自困。 当西夏公主酒罢问君三语后,段誉回答的一生中最逍遥快乐的地方,便是这枯井底,污泥处,段誉之困,非是囿于高墙,而在于人。 其实金老爷子已经写的明明白白了,所以我也不再多说,语摘三段全当本篇结尾: 只见她眼光更向右转,和他的眼光相接,段誉向前踏了一步,想说:“王姑娘,你有什么话说?”但王语嫣的眼光缓缓移了开去,向着远处凝望了一会,又转向慕容复。段誉一颗心更向下低沉,说不尽的苦涩:“她不是不瞧我,可比不瞧我更差上十倍。她眼光对住了我,然而是视而不见。她眼中见到了我,我的影子却没进入她的心中。她只是在凝思她表哥的事,哪里有半分将我段誉放在心上。唉,不如走了罢,不如走了罢! 一路之上,他也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跟了这里路后,万万不可再跟。段誉啊段誉,你自误误人,陷溺不能自拔,当真是枉读诗书了。须知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务须挥慧剑斩断情丝,否则这一生可就白白断送了。佛经有云:‘当观色无常,则生厌离,喜贪尽,则心解脱。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厌于色,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 他越看越是神伤,但见王语嫣的眼光,始终没须臾离开过慕容复。段誉心中只说:“我走了罢,我走了罢!再耽下去,只有多历苦楚,说不定当场便要吐血。”但要他自行离开王语嫣,却又如何能够? 万劫谷虽险,枯井底虽深,若是执意要走,又如何能困,但要段誉自行离去,却又如何能够? 这也正应了禅宗之理,世事纷华,然而只要一悟,即能脱离苦海,然而要让人自行顿悟,千难万难,又如何能够? 四、 得非所求无崖子 前面说了逍遥派,名为逍遥,然而自无崖子至虚竹子,又有谁真是逍遥? 下面讲讲无崖子。 前面说了几组男女的故事,段正淳一组,游坦之一组,钟万仇一组,皆是与段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下面讲的无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一组,亦复如是。 起先种种,不再多说,我们从无崖子和李秋水隐居在无量山洞中讲起,无量山洞,既是隐秘,又是奇险,隐隐约约,又是一个“困不得出”的格局,不过正如段誉觉得井底逍遥,钟万仇觉得谷中快活,无崖子在无量山洞中,李秋水身畔,一样是觉得“实乃人间至乐”,到了这里,也不过是个雷同的故事,然而转折出现在一尊雕像上。 正是段誉神为之牵的神仙姊姊雕像。 下面引一段李秋水的话: 那一天,他在山中找到了一块巨大的美玉,便照着我的模样雕刻一座人像,雕成之后,他整日价只是望着玉像出神,从此便不大理睬我了。我跟他说话,他往往答非所问,甚至是听而不闻,整个人的心思都贯注在玉像身上。你师父的手艺巧极,那玉像也雕刻得真美,可是玉像终究是死的,何况玉像依照我的模样雕成,而我明明就在他身边,他为什么不理我,只是痴痴瞧着玉像。目光中流露出爱恋不胜的神色?那为什么?那为什么? 这个故事大概是化用了皮革马利翁的故事,然而又有微微的不同,皮革马利翁讲的是心中无所爱,然后爱上了自己所作雕像,而无崖子却是相反,他心中有所爱,而后有了这座雕像。 看官从李秋水空中已经明白了,无崖子所爱的,是李秋水的小妹。 但是这位小妹全书仅在此处提到,羚羊挂角,无所踪迹,也就没把法深究。 这里有一个疑问,究竟无崖子是什么时候察觉到自己所爱的是李秋水小妹,而非李秋水本人的? 我的结论,恐怕是直到这座雕像完工之后,他才真正明白。 如果无崖子心中一直驻留的,却是李秋水的小妹,那么李秋水恐怕只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替代品,然而我们跟着段誉视角,在无量山洞之中走了一周,各种题词布置,不难看出无崖子当时心中恐怕真的只有李秋水一人,困于无量山洞之中,恐怕也和段誉困于枯井底一般,真真正正,是当得上他自己所言的那句“实为人间至乐”的。 可是偏偏让他雕出了那座雕像。 我想,起初无崖子可能当真是照着李秋水雕刻,然而一来二去,思绪所致,不知不觉间,却雕出了李秋水小妹的模样来,是以,才会有“整日价只是望着玉像出神”。 前面说了,王语嫣,或者李秋水小妹这副容貌,四人一面,说的是一个色相是空的道理,无崖子到了此刻才真正顿悟了自己原来却是找错了人,爱错了人,不可谓不苦。 然而无崖子终究是逍遥派掌门,深得“逍遥”两字真髓,虽然与李秋水已有一女,却借着一场误会,拂袖而去,从此老死不再相交。 恐怕段誉是万万做不到的。 金庸写人,花开并蒂,互相参照,这里实写的是无崖子,暗指的,恐怕是段誉。 试想,段誉一番千辛万苦,终于得偿所愿,携美而归,自然是心中无限欢喜。 然而从头到尾,他心中却只有长在王语嫣脸上,那副神仙姊姊的容貌。 王语嫣其实远非天仙,而只是个懵懂的小孩,而她的可爱之处,也正是在“娇憨”而字,倘若段誉心存念之的,正是这两点,正是杏子林外的那两句“我不知道啊”,那么这段姻缘,虽然阴差阳错,但也美满。 然而偏偏不是。 不知道多少年后,段誉携着王语嫣回到无量山洞中,看到神仙姊姊容貌,会不会也如无崖子那样呆呆出神,似有所悟,苦不堪言。 所以,当我看到篇末,段誉携着王语嫣回归故里,看上去喜乐无限时,心中却是怅然若失。 然而金庸偏偏如此毒辣,在这个时候,还要让段誉自己亲口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段誉见到阿碧的神情,怜惜之念大起,只盼招呼她和慕容复回去大理,妥为安顿,却见她瞧着慕容复的眼色中柔情无限,而慕容复也是一副志得意满之态,心中登时一凛:“各有各的缘法,慕容兄与阿碧如此,我觉得他们可怜,其实他们心中,焉知不是心满意足?我又何必多事?”轻轻拉了拉王语嫣的衣袖,做个手势。 你拉了拉王语嫣的衣袖时,可曾想到自己也已入了如此苦局,困不得出? 五、是我宿作 行文至此,段誉的故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题目是男人们的普遍困境,然而到了今天,这些何尝又不是女生们的普遍困境呢? 我们回头看看,段誉所尝之苦。 开篇逢人便爱,得必有失,有失是苦。 而后一误终生,苦求不得,不得则苦。 就算求之得之,然而还是逃不过患得患失之苦。 就算因缘际会,最后携美而归,却忽然发觉得非所求,原来只是误会一场,实在是苦不堪言。 金庸借段誉的故事,讲了一个相的故事,前面四种,化作两相。 迷失本相是苦,误于色相是苦。 两相又归于一毒,所谓痴毒不去,所苦不止。 到了最后的最后,恐怕还是要落在虚竹感慨的那两句佛经之上: 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诉。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 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今虽无犯,是我宿作。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天龙八部一直都是金庸那么多作品里面不可被忽视的一部。我喜欢天龙八部,因为里面的关系很乱,乱到让人理清之后觉得满满都是戏。不过,这里要是的TVB经典剧决定是经典中的经典。不管是黄日华的乔峰,陈浩民的段誉,樊少皇的虚竹,刘玉翠的阿紫,李若彤的王语嫣……一切都浑然天成。
不要总是说什么是因为童年的回忆才过分执念。拜托,难道人家拍的好我还能昧着良心说它多差吗?被嫌弃的多是说TVB当时的粗陋悲剧,千篇一律的服装。这些硬件的东西一直都是TVB的通病。而且,麻烦您看看年份,结合一下香港具体情况。那个时候的电视可以这样认真拍真的是很好了。而且香港就那么大,要真正拍出金老书中的各地风光真的有点为难别人了。
当然这版最被人们提及的当然还是演技了。或许你不认同,可是对于我而言就是了。每一个演员满满的都是戏,就连一个龙套都那样的投入在剧集里面。虽然我也喜欢剧中的三个男主,但是不得不承认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玉翠的阿紫了。刘玉翠的外貌在与同剧的女演员而言并不怎么出彩,然而那又怎么样?人家演技分分钟秒杀。阿紫这个角色并不是特别的讨喜。要不然倪匡也不会因为不喜而把她写瞎嘛!不过,刘玉翠的演技却让人无话可说。纵然在王语嫣,木婉清,钟灵,阿朱这些被给予了无限美好的女性旁,也让人无法忽视掉阿紫。无法忘却在乔峰死去之后,她抱住姐夫的尸体那执拗的模样。只能说那个时候的人们在意演员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演技这个东西。而那个时候的演员也自我定位在演员上而不是明星。
TVB的那些演员很奇怪,对于他们而言演戏似乎只是一种职业,褪去外衣之后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着,而做好这份工作的最重要的武器便是演技。不过,我喜欢他们这样的奇怪。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演员在戏里面互飙演技,而不是看着面无表情加抠图的明星们抱怨着自己怎么怎么认真敬业了。毕竟,最后的戏出来的效果可以让别人知道你究竟有没有敬业。
港剧的限制让人们开始很少的接触到那些经典的港剧了。可是,很幸运我的童年还是有TVB的陪伴的。我不能说TVB的戏有都好,我只能说至少TVB给我的童年留下的记忆是很好的。
打五星是因为这部剧确实拍的很好,值得你去看一遍。其实我特别讨厌别人说喜欢港剧的人就是港奴,我招谁惹谁了,就因为我喜欢看港剧我就成港奴了?神经。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都是正常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强制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的想法。我始终认为弱者才会去污蔑别人。
PS陈浩民的第一部戏,我要承认当年的段誉真正帅我一脸血,真真给人一种陌上公子颜如玉的感觉。我就不说乔帮主了,毕竟大家都喜欢嘛!不差我一个。还有,经常逛b站,每每有剪辑到天龙八部人们多会调侃主题曲,“这么多年过去了,降龙十八掌我都学会了,还没有学会难念的经。”哈哈不知道这算不算对这首歌经典性的认同呢!哈哈哈,致我喜爱的天龙,致在意演技的那个美好时代。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 舍不得璀璨俗世 啊 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 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 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这么难唱的经都学会了可见多喜欢
《天龙八部》 可谓是金庸老先生的最成功之作, 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入木三分。 无论是段誉,虚竹,萧峰三兄弟,还是慕容复 慕容博大恶贼,甚至连不起眼的阿碧都显得 个性鲜明, 让人记忆深刻, 一提到名字便在脑海里浮现出人物的形象来, 实在是武侠之中的 巅峰。 抛开所有的纠缠不谈,天龙八部带给我们的思考便是一个“佛”字。 天龙八部是佛家的八 个菩萨, 在书中便代表了八种人生 , 我们就来看看其中佛家的要义。 所谓佛家七苦, 即:生、 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所谓求而不得,也合佛家我执,执则入相,相由心生,不破则难以解脱。慕容复了, 为了复兴大燕国,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可谓我执,背叛爱情、友情、亲情。到最后了,一无 所有,只能自己欺骗自己。所谓宏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戏。鸠摩智,一心向武,妄 图学遍天下绝技,可谓痴。然而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最后了,枯井里,一身武艺空空如 也。好在最后大彻大悟,终成一代高僧。陈世骧先生,对《天龙八部》评价是无人不怨,有 情皆孽,确实很是精到, 此八字足以。我们发现每一个人物都有解不开的悲苦, 每一段感情都是孽情, 却只有虚竹那段不真实的虚幻的感情得以圆满, 人们挣扎于命运与 人性编织的网中,最终以一场场幻灭来结束自己的痛苦。大千世界,众生皆苦,俗世种种, 尽是虚无。
乔峰 萧峰,曾用名乔峰,契丹人。见于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是书中当之无愧的第一男主角。其武功师从少林和丐帮,在江湖上难逢敌手,曾与姑苏慕容复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成为江湖中年轻高手中的双峰。但其真实实力远超慕容复。 为人豪迈洒脱,正直不阿。曾任江湖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武学为丐帮镇帮之宝“降龙十八掌”(后金庸在新编版里改为降龙二十八掌,既然是丐帮帮主就应该会打狗棒法,可惜,小说里正经没见他用过),擒拿手“擒拿手”、“擒龙功”(传自少林),太祖长拳等。 身世离奇,本为契丹人(辽国人),父萧远山,曾师从汉人学武,萧姓为契丹后族(太后萧氏一族),所以萧氏父子很可能是契丹贵族。萧远山是属珊军团德的总教习,一生致力于宋辽和平。在萧峰还是婴儿时,父母在雁门关外被中原群雄伏击,母亲身死,父萧远山伤心之余留书坠崖。尚在襁褓中的萧峰被主持这场伏击的少林方丈玄慈带回中原,交于居于少室山的山民乔三槐夫妇收养,改名乔峰。玄慈从萧远山留书中得知自己杀错了人,为表示愧疚,在乔峰少年时派师弟玄苦传授其武功,后又介绍他拜在丐帮帮主汪剑通(也参与了雁门关伏击)门下,最后成就了乔峰的威名。 乔峰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世间的,而这原罪是中国自古以来孔老先生所设下的紧箍咒,箍的乔峰悲苦一生。 如果乔峰生在唐朝,他会活得自由自在;如果乔峰生在元朝他可以叱吒风云;可是,他生在宋朝,一个讲究儒家礼法的年代。在他出生时,孔夫子就已诅咒他悲苦的一生,只因乔峰是孔夫子口中的「夷狄」之邦的人士。千百年来的中原人就拿着这只鸡毛当令箭,乔峰不过是这个传统观念下的千万牺牲者之一。 不像其他主角的奇遇,乔峰是靠着自己的苦修实练而在武学上有所造诣。他之所以能就任丐帮帮主也是靠着履建奇功,在众人一致认同下而当上的。他的英姿风发,豪气万丈,更是令读者心神往之。他不像慕容复一样被营造出神秘的气氛在千呼万唤下才出场,他是很平实的一个江湖大汉。可是,上天弄人,他甫出场即遭叛变,乱虽平,而祸根已种,他的幸福生活此成空。 七岁时,乔峰就曾显露修罗嗜杀的本性。在受委屈无处可申时,他选择了自力救济,狙杀了视利的大夫,以平息其心中的怒火。随着武艺的进展,武德的观念使他不会滥杀无辜,可是那是因为尚未触及他生命中的最痛,当他再度受委屈时,他心中的修罗又苏醒了。双亲遭弑,恩师被害,他都忍下来了。聚贤庄上,他也还本不欲伤人。然而朋友的背叛,他人言语的中伤,当玄难玄寂两位「高僧」和乔峰误杀了祈六,而两位「高僧」当场不敢承认自己的过错而将杀人之罪完全推加於乔峰身上时,他终於爆发了。他杀,他杀红了眼,他杀的失去了理智。嗔念已完全笼住了他的心,报仇成了他唯一的心愿。杀啊!修罗!复仇啊!乔峰! 同样是学佛人,相对於少林高僧的空口佛理,天台山的智光大师就显得是有道之人。智光的先知神通与祥和的神态先已使乔峰所慑服,而八句偈语的相赠与出离世间的自在,更一时感化了乔峰的心。虽然乔峰一介武人,不知佛法境界的高妙,误以为智光为服毒自尽,但仍不减智光大师的自在潇。 遗憾的是,智光的涅盘离世只换得乔峰一时的感动,其心中的无明仍未破除。若非乔峰的嗔心蒙智,以乔峰的见识阅历,怎可能轻易受马妻康敏之欺骗摆布?阿朱的死才真正的唤回了乔峰的理智与清明。阿朱以自己的性命,告诉了乔峰:复仇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代价是比仇人的死还更惨痛的。乔峰是懂了,可也来不及了,呜呼!阿朱!若人间真有地藏王菩萨,阿朱就是了,她救离了乔峰出离地狱火. 至此,乔峰的人生已无任何的意义。杀父之仇是不共戴天,可是他为了报仇,仇未报,挚爱已先逝。要报仇,得昧去所有情感去杀掉以往的好友,试问,情何以堪?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乔峰自最早的拒绝相信自己是契丹人,到血债血还的报仇而转变成自我放逐的逃避现实。他躲到关外,想要过着打猎放牧的生活。然而英雄毕竟是英雄,他这块宝玉纵使不放光芒,亦自会有识货者来发掘,英雄是永不会寂寞的。 这也是英雄的悲哀,英雄常是身不由己的,他毕竟比修道人的自神光差上一级,他的光芒只要不收慑就一定会是英雄,就一定要成为身不由己的英雄人是渺小的,在势的冲激之下,在国家命运众生共业下,孤臣无力可回天。即使英雄如萧峰,立下大功而为南院大王的萧峰,在两国利益的冲击下,也是无法永远苟安的。他想逃避江湖纷争,却卷入了更大的国家之争。心流契丹血,身受南朝养育恩,一生我,一育我,萧峰永远处在两难选择的夹缝中,每一个人都在逼他做选择。英雄不好为,好汉不好当。不干寂寞的人会想当英雄,创一番功业,可是英雄是多少血泪所堆积出来的啊。在命运的洪流里,在大势的摆布下,英雄岂能尽心如意?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 攻宋则不义,不攻则不忠。古来忠孝难两全,而今乔峰忠义难兼顾。绑架辽主退雄兵,全了宋义损辽忠。乔峰啊乔峰,做人竟是如此的困难,他遂跳下了断崖——三十多年前他本该丧命的地方。他——一死愍恩仇,生死两不欠。也还清了他所杀的人命,也还清了两国的养之恩。他的死当然无法左右两国的命运,但毕竟将战乱阻上了一阻。他,堪称金庸小说中的圣人。 若在那个时代有武林盟主之位,不消说,定是萧远山父子二人世袭了。雁门关外的恶战,萧远山一人独斗二十一位江湖一等一的高手,没人奈何的了他,若非其选择跳崖自尽,二十一人定是尽死无疑。聚贤庄的一场恶战,萧峰一人独斗三百馀人(见天龙八部第二册p825:*.大厅上聚着三百馀人,倘若一拥而上*..)这等战斗力体力真不是平常人所能有的,堪称天下第一高手。特别的主角,特别高的武功。不过说来奇怪,从头至尾从未见过萧峰使动打狗棒法,大概是因为打狗棒法是仗着棒法精妙,难以显出萧峰之能。 最有意思的是,30年代文坛有所谓“京派”与“海派”之争。知堂老人(鲁迅的二弟,周作人)是“京派”的灵魂人物,鲁迅先生则是“海派”的班头魁首,模仿金庸句式,可说是“南鲁迅,北知堂”,兄弟二人生生分割了文坛。老三建人也非庸碌之辈,只是他两位哥哥太过出色,他就不免黯然失色了,绝对没有《天龙》中乔峰的豪气干云,光芒万丈。 然而,但是,周建人字“寿松”,又字“乔峰”。 乔峰或萧峰,都是一个人,习惯了称呼为乔峰,所以这里就称乔峰。 在原著《天龙八部》中,段誉、乔峰和虚竹各自有一个专章来写,最后有来了个大汇合——这很象是《水浒传》的写法。港版的旧版也是按照这个格局,到了港版的新版,就把乔峰提到前面来,而其地位也超然段誉和虚竹之上了——这样的改动自然也有他的好处,显得集中一些。至于大陆版,则改编得很过分,本来乔峰的身世、慕容复的出身在原著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大秘密,但张纪中却都把他们提前了,故事毫无悬念可言,更无精彩所在。 关于这三版的《天龙八部》,我个人以为,在人物造型上,三个版本中三个主角的表演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从整体造型看,却以港版旧版的为最佳。配角中以段正淳为例,风流段二也就谢贤这样的人才演得象;其后两个版本中出演段二的两个人,早年都“风流过”,但越老越“正经”,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再以慕容复为例,港版旧版是由石修出演的,完全是一个英气勃发的慕容公子;而港版新版的慕容复不但明显的老态,而且十足的窝囊;至于大陆版中修庆演绎的版本,和他先前演绎的欧阳克一样,都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花花公子。另外如星宿老仙,既然是逍遥派的传人,必然是相貌堂堂的了,港版旧版中的形象初看去飘飘若仙,再看去,就看出几分狡诈、几分凶狠来,确实很符合原著;而另外两个版本中的星宿老仙完全是一个糟老头,实在令人大倒胃口。 至于对原著的修改,三个版本都很过分。这里也不想赘述了。 三个版本的乔峰,梁家仁版的突出了乔峰的悲剧色彩——港版旧版中,乔峰出现的哪个专章就叫做《英雄泪》;黄日华版的突出了乔峰的豪杰本性,一句“我乔峰要走,谁敢拦我”至今还看见有人用作签名的;胡军的版本与其说是突出悲,到不如说是突出闷,胡乔峰出现的镜头,很少有畅快淋漓的,特别是他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十分的闷,十分的压抑。我个人最喜欢黄日华版的乔峰,其他两个版本的乔峰只是可怜,黄日华却演绎出了可敬可佩。 金庸写乔峰,是因为思考民族大义的问题。尽管在显意识里,金庸想告诉读者,汉辽都是一样的人;但在潜意识里,还是把辽人看作野蛮人的。在客栈里,重伤的阿朱要乔峰讲故事,乔峰就叙述了童年时代杀人的往事,结果阿朱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小孩怎么这样凶残,竟像是契丹人。”乔峰听后也大惊失色,马上冲动起来。另外如萧远山在受伏击后狂性大发以及乔峰在聚贤庄忍无可忍大打出手的情节设置,固然可以说是事所必然,但也是在夸张契丹人的野蛮。 因而,金庸笔下的乔峰很多时候就好比是由人养大的野狼。汪老帮主一方面把培植为接班人,一方面也留下了限制乔峰的遗书——而这遗书正好成了康敏陷害乔峰的工具。乔峰身世大白天下后,江湖上一连串的血案,都被算在了乔峰的名下,原因很简单,因为乔峰是契丹人。尽管作为知情人的读者明白乔峰是冤枉的,但那些不知情的人,即使慈悲宽容如玄苦大师,也难免抱有怀疑。 乔峰固然胸襟广阔,侠肝义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忍耐力,只要自己觉得委屈,很容易做出过激的事情来。童年时代的杀人是如此,聚贤庄的杀人也是如此。虽然傍人看来,他确实很委屈,值得同情。但当事人又如何,比如说游坦之。 乔蜂又是幸福的,因为他碰上了两个人,一个是段誉,一个是阿朱。 段誉这个人,非常的幸运,同样幸运的还有虚竹,他们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善良、比如固执……因为段誉,才会有少林寺大战前的三结义,才有了接下来的合力抗敌,这段情节精彩之极,无论是文字还是电视我都想反复的看,其光辉毫不逊色于“桃园三结义”和“三英战吕布”,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记得高中课外阅读中就选编了这一段,结果有人评论说什么《天龙八部》体现的民族之仇,汉辽之争,这一段能显示出来吗?看后不禁莞尔,心想是谁告诉你《天龙八部》写那些了。我想,乔峰与短誉、虚竹临阵结拜的时候,一定很欣慰——因为,他确实交对了人,多了两个好兄弟。 同是结拜,乔峰与耶律洪基之间就多了一层君臣关系。耶律洪基算得一世枭雄,但同时又是一国之君,因而与乔峰的交往就很难坦诚相对,而要借用恩威并施的权术了。看到乔峰自杀,耶律洪基马上回马冲去,但不几步又勒住缰绳。这个细节很好了刻画了耶律洪基的枭雄本色,虽然文字不多,却非常到位。 至于阿朱,根本上就是跟乔峰一样的人。杏子林中,乔峰代人受过,匕首加身之时,阿朱已经为之心折。到后来谭公谭婆赵钱孙出现,阿朱忽然变声,模仿他们打情骂俏,其目的一定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甘愿找打,完全是出于义愤而维护乔峰的身名,同时也是故意引起乔峰的注意。正因为这个事件,乔峰才有可能在后来一下子就认出那就是慕容复的侍婢阿朱。之后,阿朱拿出偷来的《易筋经》要给乔峰,乔峰推辞说应该交给慕容复才合理,但阿朱说:“书是我偷的,我爱给谁给谁!”可见,阿朱与乔峰都是那样的孤傲。 下面分析一下阿朱和乔峰的死。很多人觉得金庸太残忍,怎么让这两个人死了?事实上,这两个人是不得不死的。 先说阿朱。一生无依无靠,好容易遇到了一个乔峰,当然死心塌地的为他做一切。但当发现乔峰的仇人段正淳正是自己的生父时,其内心的矛盾怎能承受?她不能去与段二相认,因为一旦相认,乔峰的意图就很可能败露;她也不能告诉乔峰说段二是他的生父,虽然这样,乔峰有可能放弃报仇,但乔峰势必一辈子不快活;更重要的是,她不能让乔峰杀段二,一方面是因为段二是他的父亲,另一方面是不想乔峰树立强敌——段二是大理国的储君,杀段二无疑是和整个大理国为敌!尽管事实是,段二并非乔峰的仇人,这只是大阴谋中的一环,但在当时,不明真相的阿朱只能选择死。 在处理阿朱的死的那段情节上,港版的新旧两个版本处理的都很好;因为新版的时候已经预知的情节,所以没有很大的震惊;大陆版处理的很糟糕,阿朱被击中后,从桥上渐渐飘落,面具也被风吹散了——如果这一段独立出来,作为艺术片欣赏,绝对是相当不错的。但事实是它不是独立的艺术片,而是《天龙八部》里的一个情节,这样设置后,美是美了,但悲剧色彩被冲淡了。我想张纪中有一种非典型审美观,很难理解他为什么要让梅超风和李莫愁那么美。近闻《鹿鼎记》主角敲定为黄晓明,理由是“我将塑造一个最漂亮的韦小宝”,这显然又是他的非典型审美观在作祟。在我看来,韦小宝漂不漂亮无关大碍,关键是要有那么一点无赖气,那么一点流氓气…… 至于乔峰,大战之后,他必然再不容于契丹,同时又何尝能容于汉人?他死后,耶律洪基马上明白了乔峰的心意,懊悔不已;但汉人之中的议论纷纷,却说明他们根本不理解乔峰,如果乔峰不死,他们依旧不会接受乔峰。 噫~英雄泪! 郭靖 侠之大者——郭靖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主角 在武侠小说中,自称为侠客与互相吹捧为侠客者,多如过江之鲫,但能真正担当起侠客之名的,则寥寥可数,而真正可担当起为国为民顶天立地的大侠者,放眼整个武林,也只有郭靖一人而已。 什么是侠?金庸在《神雕侠侣》借郭靖之口,向杨过阐述了侠的含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郭靖本人,则确实是遵照他的人生理想,用尽的一生的力量,来行使他心目中的侠道——真正的侠之道。当我们在武侠世界与现实人生中看了那么多满口仁义道德侠义为先却满肚子男盗女娼自私自利的伪君子时,难道不应该钦佩郭靖的赤子之心吗?当我们看到那么多明明心地善良明明武功盖世完全有能力抵御外敌保家卫国锄强扶弱最终却选择隐居林泉的侠客,难道更不应该钦佩最终在襄阳城战中带着全家以身殉国的郭靖吗? 侠之大者,当为郭靖。 童年时代的郭靖,便显示了他非同寻常的侠气,当时他在蒙古,一位普通人家的孩子,面对术赤的皮鞭与恐吓,他舍命相救神箭手哲别,这种事情莫说是小孩子,就是武功高强的大男人,也不一定敢做的,而郭靖做到了,可知他在小小的年纪,便已是不畏强权之人。 之后他又在豹口之中,舍命救出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如果没有与生俱来的赤子之心与善良勇敢,谁敢在豹口中救人?在那一刻,郭靖没有想到自己已是处于极度危险之中,而是只想别人安危,为了别人,他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 就连他的武功基础,也是因为他不畏艰险得来的:江南七怪会找到他,是因为他与桑昆打架;他会练就全真教纯正内功,也是因为他敢去爬百丈高崖(这不是一个普通男孩子能做到的事情。) 少年时代,当汗血宝马在草原中乱蹦乱跳不可一世时,一大堆观望者,只有郭靖一人敢去征服它——这就是郭靖,一个真正的男儿!汗血宝马的出现是个机遇,草原中那么多人,无人敢去招惹它,而郭靖敢,就因为他非常勇敢。 当铁木真受着重重包围之时,也是郭靖拼命相救,方才化险为夷——当时铁木真是郭靖心目的恩人与英雄,他自然而然尊重他。 十八岁时,他为救两只小雕,一箭双雕,引起轰动,射雕英雄之名由此而来。 面对一位如此纯朴如此勇敢的真正男儿,看人奇准的铁木真,不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郭靖,难道许配给别人不成? 能成大事业者,必有其过人之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的郭靖,虽然尚算懵懵懂懂,但仍以他的纯朴顽强善良勇敢真诚而获得大家的尊重,为他以后成为一代名侠奠定了基础。 有人说,郭靖很幸运,像他这种资质鲁钝之人,会有此成就,全是由于他命好。事实是这样子吗? 大家想想吧,为什么精灵古怪、聪明绝顶、美若天仙的黄蓉,不会爱上别的风流倜傥武功绝顶的男人,反而爱上了被瑛姑称为“蠢笨如猪”的郭靖?想当年郭黄二人初遇,黄蓉假扮成为乞丐,没人理会她,而郭靖却视她如亲人,甚至当黄蓉无意说要他的汗血宝马时,郭靖也一口答应。这是汗血宝马呵!汉武帝可是为了它而去侵略西域,从而牺牲成千上万条生命的才能得到的宝马。而郭靖没有半点犹豫,就将它送给一位萍水相逢的小乞丐。当别人为了宝物而斗得你死我活之时,郭靖却大方地将自己最喜欢的宝物送给别人,问世上,又有几人可以做得到?黄蓉怎能不受感动?谁能不受感动? 为什么洪七公肯教他“降龙十八掌”?如果不是洪七公看出郭靖是位罕见的有着赤子之心的侠道中人,难道像他这类嫉恶如仇之人,仅仅会为了黄蓉的几个好菜,而将自己的绝学传授于人?——后来不也证明这点吗?郭黄两人被杨康诬陷杀死洪七公,丐帮弟子欲将他们杀死,在自己的生死关头,郭靖犹不想杀害丐帮弟子的性命。 为什么郭靖能学会周伯通的空明拳并在周的善意谎言中熟背《九阴真经》?如果不是因为他不顾自己性命,替被毒蛇咬中的周伯通吸出毒血,他能与周结为兄弟并获得绝学吗?如果不是因为有一颗没有杂念的赤子之心,又怎能在极短时间学会周的“双手互搏”,空明拳? 我们可以说,每次机遇都是郭靖自己争取来的,跟旁人无关,他先向别人付出了真诚付出了一切,才得到别人认同。他的“金刀驸马”之名是由他自己用命拼来的,他的爱情与绝世武功也是他自己争取来的——当然他是无意的,唯其无意,来显出他性格的浑然天成,淳朴真诚。我想,在当今世上,恐怕无人可以做到像郭靖那样勇敢、无私、大方、正直,他只能出现在武侠世界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靖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郭靖的一生,除了获得美满爱情与绝世武功之外,他还做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反金、抗元。 郭靖会反金不足为奇,因为他本为宋朝子弟,金朝六王爷完颜洪烈又是他的杀父仇人,国仇家恨,一齐迸发,自然而然他成为金朝的敌人。 但由简单的家仇引发到对社稷百姓的关心,真正他引发到人生质的飞跃的事情,当为他在铁掌峰读了岳飞的《满江红》,岳飞对郭靖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他一生都是以岳飞为榜样,因为岳飞,少年时代的郭靖种下了颗深沉的爱国爱民之心。 这也为他后来抗元奠定了基础。 郭靖反金理所当然,但抗元,则需要挣扎。毕竟,他在蒙古长大,成吉思汗对他有长者之恩,拖雷对他有兄弟之义,这对于重情重义的郭靖,不能不说有很大的影响——身负杀父之仇的郭靖和杨康都长在当时的“异国”,也都深受“异国”之恩,但后来选择绝不相同,就是因为两人的人生观不同。 郭靖后来成为真正的大侠,真正的英雄,一个人成为英雄,必然要经历非常痛苦的挣扎。就是纯朴如郭靖,也不例外。 少年时代的郭靖,曾助成吉思汗不少,成吉思汗东征瓦模子国时,郭靖是主帅,当时他还是一名只知报恩的纯朴少年,浑然不知他已成为侵略者的帮凶,所以一旦城破,当他无力阻止成吉思汗屠城,当他看到无数生命死于蒙古兵的刀下时,内心所受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从那个时候,他就明白了侵略者的可怕,有了要与侵略者对抗的决心。 之后,少年郭靖曾有一度陷入了精神的危机,他终于学会了思考,一位懵懂无知的纯朴少年学会思考,证明他已开始走向成熟。 但促使郭靖真正走向反对成吉思汗的道路,除了他目睹屠城之惨之外,还因为他母亲李萍的死。 成吉思汗给郭靖锦囊,要郭靖侵略自己的祖国——南宋,并给部下发秘令,郭靖若从,封王封爵;若不从,杀无赦。李萍挑开锦囊,得知真相,母子欲出逃时,成吉思汗却先从华筝那里得知真相,抓住李萍来威胁郭靖就范,为了儿子能抗心无旁骛抗元,李萍选择自杀。在死前对郭靖说不可像杨康那样,沦为罪人。 李萍是伟大的,由此可知,英雄儿子也是英雄母亲培养出来的! 自此,郭靖与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帝国决绝。以岳飞为榜样,成为一名最坚决的抗元者。 郭靖会抗元,不仅仅是为了母亲,更不是为了扶持南宋这个腐败的小朝廷,而是为了社稷百姓,他曾经亲眼目睹过元军屠城的残暴,他不忍心南宋土地陷入元军的铁蹄之中,更不忍心南宋百姓在残暴不仁的元军中,过着亡国奴的悲惨生活,所以他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来实践他一生的理想。 郭靖思想之伟大,绝非普通侠客所能比。 什么是侠,这才是侠,真正的侠! 侠之大者是什么,是保家卫国,抵御侵略。 由此可知,郭靖实际上就是武侠世界中的民族英雄,他是金庸小说中唯一写出一生的人,《射雕》是少年时代的郭靖,《神雕》为中年郭靖,而到了《倚天》,通过百年后人之口,我们知道郭靖一家,除了郭襄之外,其余人在襄阳城破之日,都以身殉国——所以说在金大侠小说中,真正自杀者不止乔峰,还有郭靖,他们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死的,浩然正气,直贯长虹,他们才是武侠世界中真正的英雄。当然论起侠气而言,乔峰则比不上郭靖。郭靖的浑然天成的侠道思想,乔峰不如。 这就是郭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也是大侠的一生! 侠之大者,当为郭靖! 历史上的确有郭靖这个人。据《宋史·忠义传四·郭靖》记载:郭靖是四川嘉陵江地区一个地方土豪的护卫队首领。1207年,当地宋朝官员吴曦投降了金国,郭靖和当地百姓却不愿降金,于是舍弃田地房屋,带着老人和孩子,顺着嘉陵江迁徙。吴曦派出军队阻拦,想把这些百姓赶回家。郭靖对此悲愤异常,他对弟弟郭端说:“我们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从金人入侵我边界,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报国,反而避难入关。现在又被吴曦驱赶回去,我不想舍弃汉人的衣冠。我宁愿死在这里,做赵氏王朝的鬼。”于是投江自杀。 郭靖大义凛然的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倒是如出一辙,只是这个侠义人物死得太早,在他死后十几年,成吉思汗才率军西征。因此,真的郭靖并不像金庸笔下的郭靖那样风光八面,在蒙古大军西征中立下的汗马功劳更是子虚乌有。至于黄蓉则完全是虚构的,是金庸为了演绎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塑造的一个鲜活人物。
最佳版本的天龙八部。
李若彤才是我心中的神仙姐姐,陈浩民才是我心中的段誉,鄙视央视版!!!!
哪哪都好,童年男神,不可超越
超爱
最喜欢这版的天龙八部了,可谓是一代武侠经典了,黄日华的萧峰,满满的英雄气概,陈浩民的段誉,是我最喜欢他的一个角色了,真的是贵气的翩翩公子,李若彤的王语嫣,非常之惊艳,一代佳人,绝世大美人来形容了,此外剧中的其它女性角色也是个个清新脱俗,美艳,俏皮,灵动。
看过的最棒的一版天龙八部了...
看了不知道几百遍,在红遍天下的还珠格格播出那年,12岁的我人生第二次去了江西,第一次是2岁我早已不记得,那年我偷偷爬上房顶,站在漆黑一片中,为了安心的偷看邻居家的天龙八部,我就那样爬在墙头一个暑假,我不知道城中的家里,我的同学都在看还珠格格。那时天龙八部对我而言,太有吸引力
这才是最经典的天龙八部,黄日华、陈浩民、樊少皇,这三兄弟诠释的绝对是最好的版本,尤其是乔峰,让人热血沸腾,太经典了,无法超越。
主题曲荡气回肠
我看过的最好版本的乔峰.
拿到小龙女执照则可以扮王语嫣
经典的经典,百看不厌,黄的萧峰,李的王语嫣啊。好看。
李若彤真是美爆
角色的气质,主题曲的豪气,最经典的版本(帮主,自带BGM的男人!)
周华健的主题曲唱得好!
一直不太喜欢萧峰,但黄日华演的萧峰不能不喜欢,主题曲周华健的《难念的经》印象深刻
最经典的不容撼动版
这个时期的陈浩民真的好帅,还有人龙传说里面的扮相,奶油小生更适合他,这个版本是我唯一一个看了好几次的,其他的版本都只看了一半,可能我比较怀旧吧,表白所有演员
金庸小说里最喜欢第一部,所有版本里最喜欢的一版,是真的很精彩,演技也很好,武侠剧除了射雕就是这部看的最完整,小的时候就觉得段誉这个角色超级好玩儿,剧情很跌宕起伏,再加上乔峰和虚竹,故事太丰富了
很喜欢,爱华健的《难念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