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开始出现异常部队了,《魔海寻踪》重新演绎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跟类型片抡了起来。然而,3D格局下的初登场,却带着一副清丽典雅的面孔,让人找回了对于美术片的怀念。
对于国产动画片有点偏爱。作为东方动画的鼻祖,我国独特的美术文化注定了,国产动画风格上与舶来品有质的不同。遗憾的是,中国的动画产业经历了比文革还长的枯死期,二维动画时代就已经鲜有优质的现代题材。中国人是不可能子子孙孙一直靠水墨小青蛙和雪人兔子的故事来填补二次元渴望的,《喜洋洋》和《芭芭拉小魔仙》从故事上重新获取了观众群,进入CG时代后,《魁拔》、《侠岚》、、《昆塔之盒子总动员》都让笔者爱不释手,从过往的作品来看,国产动画中,剧情、人物、画风、情感、趣味、主题上,均已出现及格甚至优良的作品。3D来了,《魔海寻踪》划开了第一桨,带着种种不成熟,爬上了大制作的平台。
作为中国第一部3D CG海战动画长片,用一句话概括:这明显是个场面恢弘的大家伙,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从屏幕上甩开阵势,明朝的木结构战船是汉民族海军的骄傲,真的画出来放在3D屏幕上,那个画面做到了让基本上是个中国人心里都美滋滋的——广角构图回归《清明上河图》式的众生相风格,一幅透视良好的流动浮世绘;船的质感做的靠谱,看到画面,能听见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桅杆敦实的木头声。动画的基底是绘画,电影的基底是摄影,二者隔着梁子,意蕴差别深远。首次看到手工画作的明朝舰队,印象非常难忘。
这部作品无法同中国美术脱开关系,比起近两年的大部分动画,本片保留了中国美术片特有的笔间韵味,并未堕入国外以中国美术片为基础加以改良的动漫之流。郑和用过的笔洗从一只大海葵的肚子里仙逸地飘起来,明清花皎白的胚子润润蓝釉,预揭开陈年的故事。海水里两个中国小孩儿做背景,守着这口出处考究的瓷器,整个片子一下从过往的观影体验中脱引而出——在西方人的动画片里,很难找到一处这样惊艳的表达,不光是造型问题,更重要的是寓意。只有中国画匠,才有那份情怀,懂得以何样的物,传达何样的气节。本土历史文化的力量透过古典美术造诣准确地传达出来。
反过来,比起古风浓烈的静物刻画,本片的人物造型更具当代美术特征。如果你有点当代美术的口爱,尤其对于建国以来,当代中国美术的流派和演变有些认识,看到正和的形象时,不免会联想到央美某教授搁在全国各类博物馆的经典方化雕塑造型。人物线条被简化,男性人物(屏蔽那俩穿越的小孩儿)汉服造型简洁肃穆,身形给人感觉就俩字儿,高,厚。人物面部轮廓突出饱满的颧骨,眉眼细长,典雅庄重,这也正是汉人审美中俊美的象征。惊喜的是,这种简洁而立体感十足的画风,并没有让人物的表情动态失去味道,相反,有些写意的神韵。做到这一步的意义远大于电影追求的大场面与真3D,这是中国动画开始迈向新时代的信号,古典与现代融合,美术片的情怀没有因为快餐文化而湮灭。
第四个亮点是脚本有了成人故事。开篇讲过,本片足足地打了一把类型牌,这个版本的郑和下西洋除了保留正和时代的历史兴亡感之外,大明公主的爱情和异国公主的人生遭遇跳出了大时代脉路,单成一线。从人物造型判断,显然这两条叙事线是留给18岁以上的观众来追味的,一位端庄贵气,一位性感热辣,完全区别于儿童的q版造型。虽然影片篇幅有限,但唯美的古装爱情和海盗身世奇谈的片段,还是拨动了成年人的心弦。一个想嫁将军却为国远赴他乡,一个一心报仇却错杀了亲生父亲,世事多变的成人世界降落在两个穿越的现代儿童的视角里,让这部片摆脱了哄孩子的层面,也从古板的历史题材进化出一些人文关怀。
从成片来看,《魔海寻踪》明显因为跨界电影,不得不考虑到各层观众对于动漫剧场版的要求,众口难调,多种类型的融合,增加了影片完成功课的难度。事实上,在看到上述呈现的时候,观影前对《魔海寻踪》的期待已经满足,甚至有些意外。对于国产动画,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一点点情怀上的不同,技术是一条可以不断摸索的路,然而中国美术片的情怀却很难找回。
今年是郑和诞辰642年,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的608年纪念,郑和出海日和中国航海日为7月11日,而影片上映于2013年11月29日。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毫无历史意义和特殊性的年份和时点上,一部关于郑和出海下西洋的动画影片《魔海寻踪》上映了。
影片的名称从“郑和1405”改为了“魔海寻踪”,从讲述郑和的故事,到讲述两个海洋学校的学生在一片魔海上寻找到郑和的踪迹,继而进行穿越的故事。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不伦不类。两个学生并不可爱,而且他们两个人只身航海、随便往海里丢易拉罐等行为,也不值得提倡;更不用提他俩掺杂在郑和的故事中,到底想表现什么是极不明确的这点了。或许,编剧和导演觉得这种设定很有趣,但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看,我只能觉得这种设定让人一头雾水。
1405年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这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我个人认为,既然要描写下西洋,就必须要描写出海,因为出海是一次航海旅行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事。一艘巨大的宝船、一个包含60多艘战船的强大舰队,带着民族骄傲与国家使命的出行,同时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凶险的勇敢担当出行,这是一件多么有震撼力的事情。然而影片似乎根本没有意愿对这样有标志性的事件进行刻画,虽然它用了郑和下西洋的题材,但它缺乏对这一题材深度的挖掘和基本的尊重。
无论是扫灭匪寇,还是贸易和亲,亦或是各种外交,都必须建立在一次隆重的仪式性的出海之上才能在价值和情感上被确立。换句话说,航海路上的一切险阻都是出海时就考虑到的,但是明知有这么多险阻还要出海的理由,就是宣誓中华大国的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的勇敢精神。所谓“魔海寻踪”,真正要寻的不是郑和的那艘船,而是郑和出海的精神。
作为一部非低幼向的动画电影来说,影片内容却相当幼稚。郑和是怎么机智地剿灭了匪寇的,难道就是看透对方毒酒这一点点小伎俩,然后再加一点点分兵两路的所谓战略战术么?郑和是怎么通过智慧和诚意,让一路上的国家不仅因强大的舰队武力而屈服,更是因天朝崇高的德行而臣服的?难道就是退后两海里这么简单么?郑和是怎样在民族大义和自身小义之间做取舍的,影片有没有给他设置一个终极的两难困境,然后通过他的最终抉择来体现其人性光辉?全部都没有!
影片刻意刻画的郑和与公主之间的感情,不仅不给影片增光添彩,反倒让人感到别扭。不是因为郑和是太监,而是因为他是个第三者。他不是不能有感情,而是影片没有给出他夹在朝贡国王子与和亲公主之间一个符合普适道德标准的解释。
应该肯定的是,影片对大海的技术塑造还是很成功的。无论是材质还是泡沫的渲染,无论是从海上还是从海底看,大海都的构建都非常成功。但是,影片对出海的缺失,实际是对出海精神的缺失,让人物缺乏一个对自己的交待,在剧情上影片虽在尽力讲一个故事,但却是在用各种不合理、不合逻辑、不可能来构建这个拼凑起来的故事。总之,这难称一部合格的动画电影。
陈祖义,明朝人,祖籍广州潮州。洪武年间,因犯罪,全家迁逃至南洋,后在马六甲为海盗头目将近10年。陈祖义经营了一个庞大的海盗集团,人数众多,在鼎盛之时可达万人。其全家沿海岛岸边而住,部下众人皆在临近海岸处搭建海上木屋居住,专门抢劫来往的船只。陈祖义海盗集团的战斗力强大,不仅娴熟海上的情况,而且有上百艘战船,雄霸于印度洋、南海等海面。后来被郑成功抓获,并带回中国,当众斩首。
其实,陈祖义这个通缉犯在明朝时期就很出名。早在明太祖时,就曾以50万两赏银悬赏抓捕陈祖义。永乐年间,陈祖义当渤林邦国的大将之时,作为使者进贡,一路上抢掠财物进贡明朝,并且连明朝的船只也不放过。后来,陈祖义自立为海盗,率众海盗攻打沿海几十座城镇。永乐帝以750万两悬赏抓捕 陈祖义,赏金数额超过明朝一年财政收入之半。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通缉犯抓捕赏金,陈祖义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贵的通缉犯。
由于大量的抢掠过往船只,得手后又杀掉男子,烧掉船只,导致很多商船都不敢远洋运货,这严重危害到了周边国家的贸易通商。甚至,周边有很多弱小的国家都畏惧陈祖义海盗集团的势力而纷纷向其纳贡。由于周边众国的示弱及陈祖义以其集团的人数和实力为优势,更是猖獗,几乎过往的船只无一幸免被抢。很多人都控诉陈祖义的残暴。
郑成功此时正奉命携金银宝物下南洋,浩浩荡荡的船队在海上行驶。在航行之时,发现前面的海面上火光一片,遂下令全速前进。船靠近着火地时,才知道是陈祖义抢劫商船后烧杀船上的人,在航行时,郑和已在多国听闻陈祖义的劣迹,愤怒不已,下令攻打陈祖义的营地。
陈祖义得知,郑和船队载有各种奇珍异宝,又没有强悍军队护送,遂起了抢劫郑和船队心。再加上之前他偷袭了郑和船队的几艘船,尝到了很大的甜头,又闻知郑和是一个太监,十分轻视郑和。陈祖义完全不听部下让其撤离的劝告,认为明朝船队虽多,但并不善战,且不熟悉地形,又多年未战,战斗力低,所以必败。
郑和率军以火炮攻击,陈祖义海盗集团死伤惨重,郑和借机招降陈祖义。陈祖义诈降,想借机除掉郑和。不料,郑和对其早有提防,陈祖义的军师知道陈祖义必败,为谋生路,将陈祖义诈降一事告知郑和,郑和提前做好准备,指挥战船包围了陈祖义的船队,用火攻,并烧毁,杀死海盗5000多人,生擒陈祖义。郑和将陈祖义抓回京城,朱棣万分欣喜,当众斩杀陈祖义。
陈祖义死后,东南亚海域恢复了一定的平静,但手下的海盗四处流窜,烧杀抢掠,给中国的沿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所以也导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的诞生,让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旧港之战
旧港之战,完全是郑和主动出击。正史上描述的陈祖义诈降等,实际上是在为郑和的主动攻击寻找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
陈祖义被擒,实在有些蹊跷。
陈祖义是广东潮州人,根据郑和的助手马欢在其回忆录《瀛涯胜览》中的记载,陈祖义全家在洪武年间“逃于此处(三佛齐)”。在只关注王侯将相的中国历史中,陈祖义作为一位小人物,并没能留下为何“逃于此处”的记载。根据推测,最大的可能就是他违反了明太祖朱元璋所订立的海禁措施,这也是当时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最容易触犯的“罪行”,也是终明一代中国“海盗”被逼上波涛的主要原因。马欢记录说,三佛齐“国人多是广东、漳、泉州人,逃居此地” 。
三佛齐不仅地理位置好,物产也很丰富。“地土甚肥,谚云‘一季种谷,三季收稻’,正此地也”,因此,“人甚富饶”。此处“水多地少,头目之家都在岸地造屋而居,其余民庶皆在木筏上盖屋居之,用桩缆拴系在岸,水长则筏浮,不能淹没。或欲于别处居者,则起桩连屋移去,不劳搬徙” 。(《瀛涯胜览》)
出逃到异国他乡之后,陈祖义似乎发展得不错。语焉不详的中国正史,多称他在海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武装团体。有一些难以考证的野史,甚至说他还不时带兵骚扰东南沿海,因此,明太祖朱元璋曾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他,而明成祖朱棣又将赏格提升到了750万两的高价,如果这一数额属实,绝对可称是倾国倾城的价码了。
三佛齐从公元7世纪开始向中国进贡。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三佛齐便正式向明帝国朝贡。1376年(洪武九年),新国王麻那者巫里向明帝国请求诏封,朱元璋下旨封其为三佛齐国王。没想到,这却点燃了当地的烽火。
点火的是三佛齐的邻国爪哇。当时三佛齐已经被爪哇“役属之”,纳入了它的势力范围,“闻天朝封其国(三佛齐)为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爪哇“大怒”,将三佛齐国王诱杀,改其地名为旧港。但是,爪哇势力毕竟有限,“不能尽有其地”,“于是华人流寓者,往往起而居之。遂有广东人梁道明、陈祖义,先后自称头目”。在明成祖朱棣夺位四年后,“旧港头目陈祖义遣子士良,道明遣子观政,并来朝” 。(《明通鉴》)
陈祖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旧港的一名华人领袖。梁启超的《郑和传》中称他为“三佛齐王”,虽不确切,但也贴切。正史记载说,陈祖义“虽朝贡而为盗海上,贡使往来者苦之”(《明史》),“邀截往来贡使”(《明通鉴》)。这些记载确立了陈祖义在正史上的“海盗”形象,郑和剿灭陈祖义的行动,因此被赋予了正义的光芒。
根据正史,陈祖义的被歼完全是咎由自取。据说,海盗习气不改的陈祖义,竟然打起了郑和舰队的主意,阴谋夺取满载宝物的郑和宝船。因此,他向郑和“诈降,而潜谋邀劫”,此时,多亏另一“爱国华侨”、广东人施进卿举报。于是,郑和将计就计,设伏“大败其众”。(《明史》、《明成祖实录》等)
然而,根据郑和助手马欢的记载,陈祖义“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辄便刼夺财物”,却并没有丧心病狂到劫掠郑和宝船的任何记录;施进卿的确举报了陈祖义,罪名却不是什么“诈降”,而只是“来报陈祖义凶横”(《瀛涯胜览》)。如果马欢之说属实,则旧港之战,完全是郑和主动出击。正史上描述的陈祖义诈降等,实际上是在为郑和的主动攻击寻找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马欢作为郑和的助手,绝无必要为陈祖义粉饰开脱,因此,在彼此矛盾的史料中,马欢的记载应该更为可靠。
其实,按常理推测,陈祖义能够在异国他乡成为“甚是豪横”的枭雄,智商与情商应该至少在中人以上,审时度势是其生存的本能,绝不可能疯狂到以卵击石的地步。根据正史,郑和的舰队足有27000多人,舰船高大,装备精良,绝对堪称当时的“无敌大舰队”。陈祖义虽然是一方枭雄,无非也只是被“千余家”当地华人所认可和追随而已,面对郑和,陈祖义就仿佛小舢板面对航母舰队一般,过于渺小。
战斗是相当残酷的,结局也是完全一边倒。郑和舰队“杀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获其七艘,及铜伪印二颗,生擒陈祖等三人”(《明实录》)。史料没有记载郑和舰队的伤亡。这就是郑和下西洋时赫赫有名的“旧港之战”,也是七下西洋过程中仅有的三次战斗的第一场,对手则是自己的海外同胞。
先说句不客气的,我对国产动画片从来没抱过希望,国民级的《喜羊羊》每年看剧场版,只是当做山寨的《猫和老鼠》,看在眼里是狼和羊,心里只当做猫和鼠,或者兔八哥与猎人。之所以对《魔海寻踪》网开一面,主要是相中了状似严肃的历史题材,这意味着它基本和过时的网络流行语、拿捏不准的恶意卖萌和自以为低调奢华的冷笑话不在一条船上,而这三样正是国产动画最令我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的东西。每次去亲戚家串门,只要他家孩子在看国产动画,我当天晚饭的胃口就不会太好。好吧,我还得承认,预告片里那个粉臀沐浴的镜头也起了一定作用,不过别想歪了,我的意思是,拍得如此香艳露骨,该和幼稚的低龄货拉开点距离吧。
《魔海寻踪》不是哄小孩子的,这点我料对了。我没有料到的是,观赏过程竟成了一场“找印象”的游戏,和我同去的MM也是个资历不浅的影迷,看着看着,我们之间有了一场较量。海战一开打,她惊呼,哟,《加勒比海盗2》的章鱼怎么跑这里来了,这该叫飞翔的菲律宾人吧。我不甘示弱,指着桅杆上那一场过招说,这分明是《卧虎藏龙》李慕白的剑招,嘿嘿记不得了吧。她又眼睛一亮,瞧那鞭子使的,跟《波斯王子》大反派异曲同工哟。我随即接上,你看这大明战船,尤其是船头雕刻,和《龙门飞甲》如出一辙,后面船坞的俯瞰镜头一出,我更得意,连连称像。她自然而然拿《狄仁杰神都龙王》来压我,除舰队遇险外,郑和与陈祖义在渔网过招那段,简直是《龙王》悬崖对决的翻版。看到热闹的街市,海盗女屋檐飞奔,伺机行刺,我脱口而出,《刺客信条》!临到结局,MM又扳回一城,看那熔岩滚滚,山石俱裂,飞来鸟儿救援,怎能不想起《指环王》,《霍比特人》呢。
但其实,我发扬了绅士风度,藏着最后一张王牌未出。那是《辛巴达七海航行》。这也是影片给我的综合印象,怪兽,风暴,魔法,精灵(虽然被汉化成了皮休),海盗,炮船,岛屿,冷兵器,女刺客,异国情调——明明是借着明朝那些事儿的外壳,说了个阿拉伯神话风味的冒险故事,看的时候,我真怕那红地毯会突然飞起来。影片尤其和2003版的辛巴达动画有大量赏味重叠,且不说公主王子的恩仇录,三宝船队误入海市蜃楼,一片世外桃源的旷美绝伦,是整部影片差强人意的图形技术中成就拔尖的一段,而当年那部坚守二维传统的《辛巴达》里,也只有幻境历险一段大量使用三维技术,效果出类拔萃。
光看开头,可能误认为这是部穿越片,但既然广电总局限制穿越题材,片商自然不会顶风作案。两孩子在六百年前全程当了旁观者,那句海市蜃楼究竟是否穿透时空,由得你去猜。但助他们荒岛逃生的,明明是上古魔力,手臂上的牙齿印,又表明并非南柯一梦,这擦边球打得甚是高明,就跟希区柯克当年突破海斯法典拍吻戏一样,可狡猾的紧。那男的熊孩子真的惊到我了,先玩跑酷,展示标准的猩猩跳和猫扑上墙,之后又秀街舞,都是我喜欢的运动,实在料不到一部古装动画片里看到这些。其实这海尔兄妹的线还是有些低龄动画抛不掉的脑残,如果只讲郑和的历险,故事足够充分完整,主创安排孩子,估计还是希望能吸引小观众的。平心论,抛开各种不靠谱的历史复原,反角夸张过火的奸猾表演,这剧本不用大改就能拍真人剧,郑和有几句文言台词相当严谨出彩,出色的配音阵容助阵,放在真人片里也不会逊色。这当然不是部合格的历史片,但激发少年人的历史兴趣绰绰有余。可惜散场的时候留意了一下,来的全是大人,其中甚至还有一对老人,却没有孩子,这样用心的剧本却不及喜羊羊十分之一的人气,总是令人伤感的事情。(文/方聿南)
逻辑在哪里
其实可以不止一颗星...
鼓励一下
还是那句话,先把2D做好再想3D的事!故事可以,动画是渣渣!
不是赤裸裸地坑爹,而是“赤裸裸”地坑小朋友。
插曲不错
多了一星是为剧中中国武士的设计,很国土,值得发扬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碉堡了!记忆中最刺激的观影经历!!
这电影名字取得真荷里活。
有点光头强要乱入的即视感
我操。
纠集了海尔兄妹,大航海时代,波斯王子与希腊史诗于一锅的动画,还是坐得住,除了每个元素间生硬的节奏。元明清氏的扁凸鼻梁人设,点缀莫名其妙的不知火舞胸泳造型,抛开策划有陈国富,颇多狄仁杰氏族画风,属大明城郭全景与多场海难战船纸片CG最得其精髓。很多应邀影评摆历史拿段子,只字未提上译配音
我觉得拍的还不错
画面可以给8分(国产3DA中没见过更好的),做得很认真。剧情只能给5分。主要人物有现代的千浪与燕子,明代的郑和、加利国王与王子,陈海儿,陈祖义,明朝公主,朱棣。陈海儿浓墨重彩。郑和与公主之前的情愫令人吐血。片里的男人个个五大三粗膘肥体壮。郑和在片中的称呼是“三宝总帅”……20140224观。
除了人脸画的太过分之外,整体画风和效果比某羊好百倍,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不深究剧情的基础上。。。
。而网友提到的《郑和之魔海寻踪》,小编也特意去网上查看了一下预告片,制作精良,尤其是震撼的海洋场景,让人心生向往。
万万没想到啊,这么高大上的名字居然是个动画片,其实中国能做出这个水平的动画已经很不错了,要什么自行车
脑残剧无误~沐浴戏加一星~
鼓励中国动画,加油!
还真就不错 很有诚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