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人生七年1

    记录片英国1964

    主演:Douglas Keay  Wilfrid Thomas  

    导演:保罗·阿尔蒙德

    猜你喜欢

     剧照

    人生七年1 剧照 NO.1人生七年1 剧照 NO.2人生七年1 剧照 NO.3人生七年1 剧照 NO.4人生七年1 剧照 NO.5人生七年1 剧照 NO.6人生七年1 剧照 NO.13人生七年1 剧照 NO.14人生七年1 剧照 NO.15人生七年1 剧照 NO.16人生七年1 剧照 NO.17人生七年1 剧照 NO.18人生七年1 剧照 NO.19人生七年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20:39

    详细剧情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十四个七岁的孩子真实生活开始,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对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首拍此纪录片时,还是只是个助手。此后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成为知名导演。

     长篇影评

     1 ) 一个孩子的异化,发生了几十亿次

    终于开始看这部7*7。

    今天看了第一集,7岁看老。

    一个人是理性,感性,信息,资源,社交,情感,人格等等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直在演化。

    对于社会资本、社会支持比较熟悉的人,对这个片子不会陌生,在圣保罗中学、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学做工等等书里已经从各个角度讲了太多。比如私立寄宿制那三个小孩子,确实有两个上了他们口中的剑桥,圣三一。而有个孩子问,什么是大学。

    这部片子的拍法真是经典。中国过去几十年没多拍这个真是可惜,也是因为jie级在中国太敏感。

    除去jie级,更多的看到一个个萌萌的孩子。不是蝇王说的那么不堪。而是萌萌的懵懂蒙童。

    还是弗洛姆之问,为什么孩子都充满灵气和活力,十年后就消沉抑郁,怎样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解释。

    北野武“灾难不是死了两万人,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同样的,历史和jie级不是几十亿孩子的异化,而是一个孩子的异化这件事发生了几十亿次。

    那些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留守儿童,都怎么样了?没人过问。我们连全球媒体关注的铁lian都不过问。闭嘴就是一种异化。

    穷人们都怎么样了?都沉默,消亡,绝户了。很多文明也消失了,只剩下剩下博物馆里的残片。

    当然,整体的历史、技术和文明,一直在进步。一个索马里人,也可以、也应该享受整个文明。

     2 ) 人生七年观后感

    里面大部分的人生是:7岁萌14岁丑21欠揍28岁有家庭35岁离婚42岁再婚49岁宽容乐呵56岁坦然。平和谦虚知足感恩的人都夫妻和谐永葆chemistry。虎父无犬子,寒门难再出贵子。 14个小孩,7个从一而终,5个经历离婚,1个终生未娶,1个没有后文,哪有百分之九十都离婚那么夸张!由成功预言了经济危机的Tony压轴,还为伦敦奥运做宣传,很是满意! 人生七年:1.原生家庭是影响人生命运的绝对因素 2.教育是改变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 3.高知都结婚较晚,孩子较少,婚姻更稳定,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 4.At last but not least,一个女孩,一定不要把婚姻当作人生理想 这节目其实很残酷,但意义非凡。普通人的一生才是大多数人的,几个人的一生我用4天甚至几张照片就看过去了。到了晚年,各种回味,尝尽甘苦,冷暖自知。不公平是天然的,寒门确实难再出贵子。对我而言,我想学会珍惜,珍惜亲情和时间,然后,及时努力,莫负年华。人生苦短,这系列将值得我一生回味。 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不论何种无奈、抱负、运气,最终都归于平静。35岁那一集尤其震撼,prime age,事业家庭或一贫如洗,但都脱去了稚气。有些人一生对自己的初心无悔,有人妥协;愿我至少不变成少年的我所痛恨的人。我想像Tony一样,说开始就开始,try everything。 乐观与自律,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所在阶级带来的不利,提高生活品质,俗气点说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导演,老爷子一定要长寿,多拍几个UP。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还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里算哪里,随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来乏味无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却有游刃的空间,而表面上自由随心却带来后续的混乱,最终是否能拥有自由和惬意却是未知。所以这个让我们深思,我们羡慕的不仅仅是精英阶级表面上所拥有的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或者更要研究他们能拥有并保持传承这种实力的潜在的那种特质。 从42岁的时候开始,他们的生活基本已经没有了什么变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孩子们已经长大再教育已经来不及,而自己年华老去追求事业和爱情都已经力不从心,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剑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变成了今日平静祥和的头发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经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为现在淡淡评阅自己人生的中年娴静妇女。在这个年纪,人生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回首过去,他们都很惊讶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他们仿佛都基本满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满意又能如何?他们不会对着镜头后悔的。虽然,电影中,那是在英国的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那些人生活还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现在这样的保障体系下,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知道了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否更充满信心还是会觉得沮丧? 三、 关于另一半 首先,觉得你是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因此面对问题能有一些解决的思路和方向,不管我俩多好,独处你还是要学会的,当然还有孤独寂寞; 其次,我们走到一起,我想更多的是有很多目标的一致,因为爱。我也喜欢”生活搭档 “这个词, 我们是平等,互相尊重的,要考虑彼此的感受,其他的问题,我们需要多沟通,多包容; 最后,你我是陪伴彼此最长时间的人。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孝敬他们,但是他们终将比我们先去,感谢孩子们带给我们欢乐,童趣,可是他们终将会长大,他们也要离开我们的家,去建造他们的小家,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

     3 ) 7岁孩子的世界

    给我一个孩子到七岁的一段 ,我将还你一个成人, 这会是英国未来的一个缩影。

    纪录片中一个让我惊讶的事,1964年英国7岁的男孩女孩就有男女朋友了!纵使在2014年的天朝也是匪夷所思。还有就是孩子们对于婚姻的看法如此成熟。

     
    他们对未来孩子的想法很大部分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看法。

    比如有一个女孩子希望未来生一个男孩
    “我的妈妈有五个女儿 而倒霉七年,而她七年倒霉的原因是她有五个女儿”

    还有一个孩子希望她未来有两个孩子,希望由保姆照顾而不是自己照顾


    还有一个贫富阶级导致孩子们的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对未来规划的差距

    一个富人的孩子在看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回家练钢琴,睡觉前阅读,他们知道的更多

    而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乡下玩闹,没有玩伴与动物为伴

    对于未来

    富人的孩子:离开学校 会去宫廷学院 之后想去剑桥和圣三一堂 圣彼得法院 查尔斯之家 牛津

    穷人的孩子:15岁会离开学校去工作 还不知道大学是什么 但可贵的的事他们更向往自由,更希望帮助别人,更希望奉献社会。

    这些想法和所处环境无疑会影响他们的未来。虽然我知道未来他们也许会贫富分化,富者愈富,穷者俞穷,社会阶层固化。但我希望未来的结果不会太残酷!

     4 ) `

    1 杰基:杰奎琳 在伦敦市公租房区居住
    2 尼古拉斯: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乡村居住
    3 尼尔·休斯:住在利物浦郊区 父母都是教师 不喜欢打架
    4 托尼:在伦敦的最东边居住 15叫其”猴子“
    5 彼得:3的同学
    6 约翰:在伦敦市中心肯辛顿区的一个早教学校上学
    7 查尔斯:6的同学
    8 安德鲁:6的同学 读金融时报
    9 保罗:在一所由慈善团体赞助的儿童之家里上学和住宿
    10 西蒙:9的同学 黑人
    11 霍顿·布鲁斯:在伦敦西南萨里郡的一所私立寄宿学校上学 父亲远在六千英里以外的地方(津巴布韦)工作 梦想是当一个传教士 把自己的钱分给穷人
    12 苏西:在一所女子时尚学校上学
    13 苏珊:1的同学
    14 林西·珍妮特:1的同学
    15 米歇尔:4的同学 女朋友
    16 法默:11班级的班长 11夸赞其有威严 能够维护班级纪律

     5 ) 阅读人生,总让人唏嘘不已

    在微信上看到朋友转发的《56Up》评论文章,从搜狐视频找了看了看。

    这部纪录片是从英国各阶层选取14个7岁的小孩,每隔7年拍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想法,包括7,14, 21, 28, 35, 42, 49, 56 这些节点年龄。
    不用说,如果作为严格可信的统计或者分析归纳。从人群的样本数到拍摄的方法以及间隔时间之长,这种拍摄方法有各种缺点和不准确,甚至对被观察者造成了无心的伤害。
    但无论如何,看到一个人从7岁的纯真童年到56岁垂暮的过程,能听到他和她思想历程的只言片语,能感受到命运的种种变化对人的影响和痕迹。 仅仅是展示人生这一点,这部片子天生就具备了无比动人的力量。

    阅读人生,总让人唏嘘不已。

    到底什么是幸福
    据说拍摄者的起因是比较不同阶层的孩子的成长命运是否完全由阶层左右。如果真的,我觉得至少在过去的56年,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用中国的糙话说就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尽管英国作为发达的高福利国家,某种程度上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都不算太差,为这个结论找了不错的遮羞布。但现实依然残酷。这还真不仅仅是社会不公的问题。
    某处程度上,富有和贫穷都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

    教育的力量
    受到良好教育,或者说有机会接受教育,或者说没有浪费机会接受了教育。貌似结果都比少受教育好。
    - 在学生时代,尽量力争接受好的教育,是父母的力量或者努力。也是孩子的个人意志提现

    家庭
    - 英国人对家庭和孩子的重视和珍视程度,某种程度不亚于东方。

    没有人会真正承认失败和后悔
    - 即使是在电视节目中,真正的loser也很难真正承认自己的失败,完全否定自我。

    被观察被比较的小白鼠的苦恼
    - 有意思的是,富有和幸运者的拍摄似乎往往比较收敛和低调,少谈和展示他们的物质。
    - 好几个人都提到,拍摄出的不是真正的自我,至少不是完整和深刻的自我。节目的局限性
    - 每隔7年被放到失焦放大镜下让全国观众品头论足,这滋味真的很难受。现代人焦虑很大程度来源于和同类的比较,当这种比较如此显性和放大,确实很残酷。

    如果有,互联网时代的Up系列会是什么样,自我量化 + 大数据 会凸显什么?
    影片开拍的1964年还没有网络,人类刚进入电视时代。我不禁想,如果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孩子,由于互联网和SNS的普及,完全可以炮制互联网时代的Up系列,那真是实时,全方位,多角度,量化的。
    也更加残酷。


    IMDB 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2147134/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Up_Series

    From Seven to 56 Up: the story so far
    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culturepicturegalleries/9259901/From-Seven-to-56-Up-the-story-so-far.html?frame=2216805

    Channel 4's "50 Greatest Documentaries"
    http://www.imdb.com/list/Pixb1R4U0t4/?start=1&view=detail&sort=release_date_us:desc&defaults=1&scb=0.38776980759575963

     6 ) 记不住谁是谁,标注下。

    <图片4>伦敦市公租房区
    <图片13><图片14><图片12>约克郡,上的是一个只有一个房间的乡村学校,距离家有4英里。
    Neil
    利物浦郊区,认为打架太可怕了。
    Tony
    Charles+ Andrew+ John
    <图片9>
    Bruce
    萨里的私立寄宿学校,想做一个传教士。
    <图片7><图片11>

     短评

    我靠,这不是最早的儿童行为观察电影嘛。牛逼。这创意,太屌了。必须好好研究。孩子们远比大人以为的聪明多了。偏见、暴力、观念、未来人生方向,7岁已基本见分晓。五星。

    9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力荐
  • 其实是个恐怖片。想到我小时候总有大段难以消化的空白时间,没有书看,也没有兴趣班去上,被扔在随便的亲戚家自娱自乐。多讽刺,成长之后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除了学习好一无所成。

    10分钟前
  • 鲸落
  • 推荐
  •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相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15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 拍了7部,也就是近50年。片头就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献礼千禧年。之后绝对是要虐惨的。创意太牛逼太有意义有意思,和少年时代撞上。大家看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系列纪录片。关于梦想还有对事物看法小孩们都挺可爱的感觉看到了自己。太喜欢这个感觉。/6.9/

    1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 七岁的白人小孩周六带上异性朋友去电影院。导演与他们探讨如何看待打架、异性、生育、大学、金钱、纪律以及有色人种等等话题。

    21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 CCTV9看的,很棒的一部纪录片

    23分钟前
  • 巴斯特德
  • 力荐
  • 英国那时候的校服真是气哭中国学生了!!

    24分钟前
  • 力荐
  • 这个节目的重点当然在于比较,对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残忍,一生都被展示给所有人看。7岁时能看到一条基准线,有人排在前面有人落后些,但若跑起来或退着走,这条线就会淡一点。

    26分钟前
  • Aria
  • 力荐
  • 七岁的英国小孩想的是打架、恋爱、结婚、女孩、理想,七岁的我们想的也是这些,不过只敢在外面谈改良版的最后一个

    29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 英国纪录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二十个7岁孩子,每隔7年拍一部记录他们现状的片子,从1964年拍到2012年。记录下其成长历程乃至英国社会的缩影。这是第一部,由对孩子们的访谈和生活场景构成。孩子们童言无忌,畅谈男女,工作,金钱…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他们14,21乃至56岁时的情况

    31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 每代人滴人生变迁都有属于自己滴阵痛,都会有第一次放弃,取舍……但人生就是个学会做减法滴过程,你孤独滴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孤独滴离去……不过是中途你会有这样那样滴可能,但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只是令你更有存在感……做个纯粹滴随心所欲滴比做个懂得取舍滴要简单滴多……

    33分钟前
  • robin & cabin
  • 推荐
  • A comment on Youtube: What happened to kids like this? a 6 year old reading the Financial Times...all you get out of a 6 year old now is BLAAAAARWWAAA

    37分钟前
  • Ying
  • 推荐
  • 所有人的颜值巅峰

    41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 1—8 P4 一旦运转起来,我会做的很好,但是动因很难获得。P8 人生必须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一种,总体而言,没有做出太多妥协的感觉。7岁到14岁,从天真灵动,到困惑羞涩。从21岁之后,大多数人,无论贫穷富有,平凡出色;无论是被别人安排还是随遇而安,似乎都过上了一种向前望去缺少惊喜的生活。Neil是最特别的一个。

    44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 youtube上各种全啊 -- - - 非常值得再看几遍。

    49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 “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充满了美好人生的各种憧憬。且看N年以后。8.6

    5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 十四个孩子,代表不了整体。富家子弟最大特点,家长传授的事物和底层家庭不一样

    51分钟前
  • 绿萝热
  • 力荐
  • 我们老是自欺欺人地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出身和家庭环境决定我们掌握的资源,进而影响所受的教育和眼界。7岁就看financial times并对自己的未来清晰规划到剑桥三一学院的孩子,跟一个连universit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大概已经可以预见

    52分钟前
  • headradio
  • 力荐
  • 这个纪录片创意太好了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7年一部拍了8部纪录片啊 看了这第一部之后立刻想看后边想知道小盆友们最终的情况啊 人数太多 就对几个小盆友印象比较深 就记得那个未来要当传教士的小盆友说我们应该把all。。some。。most of the money给上帝的时候笑尿了 这可比夏洛克牛逼多了 人家7年才出一集

    53分钟前
  • lexie
  • 力荐
  • 修了法西斯主義以後,看這部紀錄片感覺毛骨悚然。。。天壤之別,似乎早已註定。導演像是用孩子進行養成實驗似的。儘管確實可以做出一個巨製的人種志實驗,不過一個人生活的前因後果被完全公佈,這種感覺就像裸體示眾。問的問題倒是太深刻,從對打架的看法,從而激發對制度及紀律的思考;從對班長的態度,拷問他們對民主與專製的意見;從課外活動窺探性別觀念,從家庭時間表反推家教模式,成員地位。他們談種族觀念,貧富觀念,但奇妙的是,對於弱者的看法,沒有顯示出太大階級差異。他們享有的資源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對於未來學業規劃頭頭是道時,農村放牛的男孩在問什麼是大學,他們覺得職業道路不需要學術。女孩想要回歸家庭,也沒有想太多讀書。貌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很早就有了雛形。

    55分钟前
  • primejoyce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