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只恨不能丫给负分~~另外,对于中国烂片来说,本片其实是正常水准~~很多没有公映的烂片,其稀烂之水准,绝对震撼你~~
《气喘吁吁》已经上映很长时间了,我因为最近工作很忙所以一直没看,昨天终于有时间,抽空去电影院瞻仰了一下。
(说明一下,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我要做一个影评节目,所以即使我知道它很糟糕,我也得亲自看一下它有多糟糕,而且是为什么糟糕。这样才是负责的批评。只是我没有想到,这个片儿已经糟糕到超越了批评的程度,因为它根本不配严肃的批评。)
说实话,我去看之前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的。鉴于《气喘吁吁》的口碑是如此牛屄(豆瓣恶评率77%,前所未有啊),我认为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去迎接一场88分钟的考验。但是,作为2009年度奇葩界的一匹黑马,《气喘吁吁》还是震撼到了我。
下面想哪儿说哪儿的文字都不算是“影评”,因为影评的对象是电影,而《气喘吁吁》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部电影。
基本上,这片儿在每年那200多部没有公映的国产烂片中其实还算是正常水准,唯一的区别在于《气喘吁吁》在院线大规模公映了,所以让更多的观众见识了一下烂片界的一次正常发挥。
以我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看,这片儿其实严格说来都不能算是一个烂片,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能够被拍完,完全是以一堆七零八落的拍摄素材拼凑出来的一个残次品,根本算不上是一部完整的电影。按照常规,如果一部电影被拍成这个样子,要么换人重拍,要么干脆就认栽,直接扔仓库里。但现在它却被拼成一部所谓的“电影”发行了,那背后的故事实在是深了,如果有一天能有人挖掘出真相,估计也够拍部电影了。
而这部残次品能够在暑期档的院线作大规模发行,可以说本年度排名第二的商业阴谋了。考虑到本片的票房居然已经有4000万左右,这完全是各种利益方为了挽回损失而不顾观众的基本利益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商业欺诈行为,而且观众也只能忍气吞声。(光我就听说了最少两起观众集体退场的事件,但我没听说有哪家电影院遇到观众要求退票的事情)
如果按照本片在宣传时的说法,它的成本有三千万那么多,那么一定有人在其中黑钱了。这堆素材拼凑出来的残次品,到最后也才凑够88分钟,可以想象它最后完成拍摄的素材是多么地贫乏。
贯穿全片始终的旁白,也证明本片在后期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拼凑,以至于不得不用旁白来解释剧情和缝合故事。但是就完成拍摄的部分来看,其中也有诸多元素都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印象。如它的台词。考虑到它的导演曾是编剧,它的许多台词实在是太牛屄了──基本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水词儿,完全是为了凑时间。
这片儿因为有葛优,所以被包装成了一部所谓的“喜剧片”,这也应该算是一个商业阴谋了──谁他妈说这是喜剧片,就让丫看十遍。这种欺诈性的宣传,完全够资格说是商业欺诈了,鉴于它的票房有4000万左右,如果以平均票价30元来计算,换成观影人次就差不多是140万了,其规模之大完全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
因为这片儿完全是个残次品,所以我也不想把它归为任何类型。有人说这是一个cult片,我建议丫回家自己cut掉自己的鸡鸡。
葛优在片中的表现完全只能用“茫然”来形容,我觉得这就是他本人在拍摄时的真实状态。很明显,葛优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
至于说其他演员,我也不觉得他们能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整体来说,本片只有一个演员,那就是导演本人。如果还要找,那就是片头那一排排的制片人。
我曾经说《机器侠》是“年度烂片的有力争夺者,目前还没看到有谁能和它竞争”。
但是,在俺们这片儿神奇的土地上,奇迹每天都在上演,黑马每天都在出现,奇葩每天都在绽放。
《气喘吁吁》现在替代了《机器侠》,荣升年度烂片候选人第一位。
在豆瓣上,《气喘吁吁》目前打分3.7分(含一星和两星在内的恶评率目前77%左右),曾经以3.6分的牛屄成绩一度超越了《寻找成龙》的3.7分(一星率44%),打破了一项国产片新纪录。
参考资料:
2008年的年度烂片获得者是《北京等待》,豆瓣打分3.7,一星率54.4%。
“烂片界的一朵奇葩”《精舞门》豆瓣打分4.7,一星率20.4%。
蝉联“烂片之王”称号多年的《明明》,豆瓣打分4.7,一星率22.5%。
2 ) 气泡屋
这部影片讲述了负重而行的不同群体。妻子怀疑丈夫有外遇而自暴自弃,总是喋喋不休的疑神疑鬼;从美国回来的儿子除了奔跑的愤怒、歌声中的地狱与死亡之外,一个字都不说;老总的秘书在强颜欢笑中唱着听不清的歌……要么太聒噪,要么太沉默,每个人都在扭曲中气喘吁吁的活着,但喘的每一个气泡,都是为了将气泡变成亲人或爱人的安稳之所。
3 ) 每个人活得都很焦虑
无论是葛优饰演的,陷入三角债的老板李强,还是那个来中国寻找投资商拯救自己濒临破产企业的Frank,还有他们身边的那些人,包括债主,子女,秘书,老婆···每个人活得都很焦虑。
这是个多么焦灼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赶,不知道在赶什么,大家都忙得气喘吁吁,还不快乐,只因迷失了自我?
电影里有许多黑色幽默,揭露了现实生活中荒诞的一面。
有句台词印象很深。李强问Frank: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愤怒?Frank回答:因为他们年轻。
那我要问:为什么现在的人会这么焦灼不安?
自问自答:只因为他们活在当下?
葛优演得很好,看得出是演技派,只是不知道他的长发是真的,还是戴了假发套?我看,有点象真的。原先,我还一直以为他是秃子呢。
4 )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这部电影风评很差,在豆瓣网上也是打分超低。我带着看坏电影的心境看了它,却发现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电影的结构和影像的混乱并没有影响我的理解,整部电影的气场都在“喘息”中徘徊。故事很简单,就是欠钱骗钱不还钱。葛大爷的演出依然精彩,活脱脱一个生活找不到方向的虚空人物。他的儿子也是一个生活找不到方向的虚空人物,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合作伙伴也是,欠他钱和他欠别人钱的人也是,所以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弊病。单个的人物缺乏更鲜明的个性。唯一与这些人不同的就是黑人英语老师和道哥,道哥目标明确,就是去美国。片中的美国商人很可爱,而片中的植入广告则太明显,这也破坏了看电影时的心情。总之这部电影并不是真的那么不堪入目,也可能是我比较能忍耐吧,我觉得它还好。电影的结尾有点突然,而且意图明显,空虚和找不到方向不是没病就能解决的。
end
5 ) 第一次看到观众集体退场的壮观场面...
葛大爷驾到。一句话就把我吸引进了电影院。之前的非诚勿扰,让我对葛大爷的电影颇有信心,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估计都是冲着演员阵容去的。我满怀希望的坐等着一通大笑,脸上的肌肉早已活动开了,可是...笑点在哪里?左等右等,等的我一脸疑惑。电影到底想表达个啥?凌乱的剪切,灰色的幽默,不懂的英语,嘶哑的喧闹,呆漠的眼神定格,无法让人理解导演的用意。是否时代已变不能读懂新兴导演的猩猩想法了?
电影过半,一群小孩坐不住跑开了,大人都还稳起,有些左顾右盼。再过了一半,大人也坐不住了,只听一位大叔狠狠的骂了句:妈x,什么乱七八糟的,继而愤然离去。其他的观众先是一愣,继而相视一笑,接而接连退场...囧...余下的怕是那些仍留有幻想的,可惜,他们看到的只是几个生硬的logo...
以后,不能迷信演员了,还是得看导演。
以后,不能直接去影院了,还是得上豆瓣。
6 ) 对这个时代进行反思的尝试
实话说,在进电影院之前,对这部电影没有任何预期。就是正好昨天晚上想看电影了,又正好只有这么一部没看过的非少年儿童片,所以就去了。虽然导演没听说过,可好歹上面挂着葛优呢,图个乐呗!
谁曾想,看的过程中一点儿都不乐,还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儿。首先,噪音无处不在。John Savage扮演的Frank一下飞机就遭到某娱乐频道主持人的恶堵。没辙,人就“随机性”地认定了他就是第88888个到北京的外国人。于是乎,化妆师、灯光、摄影、群众……一拥而上,直吵得他严重耳鸣。大清早,天安门广场一帮晨练的人,大喇叭高声放着革命歌曲;公园儿里一群穿红戴绿的大妈手拿红艳艳的扇子载歌载舞;葛优演的那个老板李强,在豪华的办公室里高声打着电话,背景音乐里传来楼上当当咚咚的装修声……
不止这些噪音让我想起了大家天天生活于其中的北京,乃至整个中国。更有眼睛直勾勾地盯着Frank手中的矿泉水瓶子的收瓶子大妈,逼得Frank把水一饮而尽。还有教室里那群跟着黑人大龙学黑人英语的老白及其他老少爷们儿们。看他们学那英语,摆架势多于学语言,仿佛摆出某个黑人手势,见人就嚷嚷:“Hey, man!”就让自己变成美国人了。而真正出去“镀过金”的李强的儿子,回国后却一副“打死我也不开口”的废人模样。更精彩的段子还有两个。一是老白他妈——一个虔诚信佛、极具乡土气息的山西老太太,一个在洋人面前假装爱吃Cheese,一转身就吐的传统中国人,在出国梦破灭、老白被抓之后,仍然高声呼唤着:“Go to America!” 另一个更精彩的是李强他媳妇。在上山下乡的年代与李强恋爱、结婚,那时的她,是当地最漂亮的姑娘。而现在,却因为嫉妒老公的“小蜜(秘)”,患上了饥饿+肥胖症,最后在看过心理医生后终于决定要去整容医院做抽脂减肥手术。
瞧,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喧闹的、沸腾的、人人都紧张的、长幼男女全民参与,无一人幸免的时代。在电影里看到自己天天经历着的让人紧张的这些个人和事儿,你说你能轻松得了吗?你能高兴得起来吗?
可是,总得有人出来说说我们这段时光,总得有人尝试着理解和讲述这段独特的历史。不然,我们岂不都成了一群消失在噪音和狂飙突进中的“哑人”?
所以,虽然不愉快,我还是得说,与高唱主旋律的那些个主流导演的主流电影相比,《气喘吁吁》是试图严肃地再现和反思中国现实的第一部本土作品。若没有这个开始,中国人还要一边沉浸在以人数取胜之诸大型庆典的狂欢中,一边做着各种光怪陆离的美国梦,自欺欺人地混混度日。
当然,这部电影的可取之处还不仅仅局限于对本土问题的思考,还有对所谓的“全球化”时期的某些整体现象的思考。比如Frank的父亲,虽然会做真正好的奶酪,但终于因不善经营而自杀;Frank也没能改变这些奶酪的命运,只能靠欺骗度日。而麦当劳、星巴克却日益壮大,全球的人民似乎都相信,这些品牌生产的廉价奶酪,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奶酪。
上面提到,这部电影只是一个开始,因此影片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叙事线头太多、拉得太散,剪辑有些地方非常生硬,蒙太奇的过分使用,导致这部电影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和一个流畅、完整的故事。不过,这部分也是由于当今中国的现状所导致。但结局温情脉脉的处理确实是一个本可弥补的败笔。
太好了 麻痹院线总算有中国观众因为看不懂说烂的片了 因为葛优出现而变成了一部冯氏喜剧?不过相比傻逼非诚勿扰这个不是好看多了吗
难怪会有个一尺多长的剧情简介,因为看过后还是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只能让观众看剧透来了解剧情。导演就像是个8岁的小孩看到身边任何事情都觉得新鲜有趣一样寻找笑点。
看的我睡着的电影
我操,这是嘛呀!
太烂了。。。
看得气喘吁吁
这要是部西片就是狗屎,国片至少及格。反驳烂片的基本手段:“楼主你拍一个我看看”,这话搁这儿比搁别的片子更合适。操,我tm当然看懂了。李菁!李菁!太刺激啦
恩~借用这句“看不懂不等于烂。。。”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完了,看完以后就我觉得好
看得真累……不过绝不是烂片……
太费解了,我真的没看懂。囧
坐在我旁边的大叔愤怒了,电影结束时大喊:“这是什么J8玩意儿!” 不过这片子挺黑色的,贪官大款中年整容大妈富二代...各种中国病人都高分贝亮相,搞得这位老外很聋很头晕。总之,觉得这片子挺逗的
名字起坏了。。。真气喘啊 ,不流畅
开场半小时就领悟为何葛爷们强调看完字幕再走。并非字幕后有埋伏,而是想中途离场的人太多。
一声叹息...
结构凌乱。生活沉重如斯——
1、广电总局为什么允许一个广告里插播电影?!2、电影质量不合格能不能向消协投诉?! 3、葛优最近是不是投资什么失败,很缺钱花?!
我就积点口德吧~~各位小心,别说我没提醒过~~
发自内心的,不装13的,我觉得是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