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剧评——《实习医生格雷》
《实习医生格蕾》的缺点:
①与内容无关的缺点:a.网上资源太少,在线看的480P已是最高清晰度,还要一直卡,影响视觉效果。
b.很难找到英文字幕,并且由于是美剧,中文字幕竟然不可以调节快慢,第一季有一集愣是字幕滞后2句话(一说到专业医疗词汇时,整个世界都黑压压的,我只好暂停,灰溜溜地凭借听出的单词去问度娘)
c.第一季里出现的唯一中国人操着一口标准广东话,别说美国人,我也听了晕乎乎的,后来还是在贴吧找到的翻译,恩,没错,还是高难度翻译
(目前是这么多)
②与内容相关的缺点:a.一夜情开头—和老板成为情侣—老板原来有妻子还没有离婚,妻子杀回来—格蕾在心理斗争后选择和老板在一起(我还没看到,只是猜的,求看过的私戳我普及),一句话说,情节有些老套
b.每一集都有很多病例,并且实习生往往分为三波,基本所有病人只会出现在一集,因为已经到了11季,主页妞担心编剧江郎才尽,同时不希望出现相似病例。(感觉像个优点)
(其实缺点也是我拼命挑出来的,都是可以原谅的)
《实习医生格蕾》的优点:
首先,整个剧的最重要的着眼点不在颜值,不在俗套的爱情故事,基本可以说是以外科室为背景环境,讲述作为一个外科实习医生的各种不易,偶尔出现格蕾家、酒吧是为了表现外科实习医生的生活节奏快以及他们也会有自己的麻烦,是为了丰富内容服务的。但是说到《长大》,我现在开始觉得对它的定义也许可以是:围绕着医院医生题材的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爱情故事。
第二点是和《长大》相比,剧中几个细节差别值得思考。在《长大》中对医生施加道德舆论压力,社会责任的除了拍出来的医生的自责,各种各样的的暗示(例如特别交代因为某件事,,某人——通常是高层,跑到院长那里批评医院)表明这种压力来自于叶春萌的表妹——《江城晚报》的记者,所以是不是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角色的存在,去给在医院发生的这些事情(比如白晓菁私自收养弃婴这类有违医生守则)施加来自社会的压力,这些事情就可以被忽视,而不是成为某一集甚至某几集的主要内容呢?《实习医生格蕾》这点做得很好,好在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实习生内部的谈话,看似随便,但是我认为是涵盖了一个医生的自省素质的,不用全社会把焦点放在医院,医生内部就能解决岂不是更好?主动地反思胜过无路选择时的应付。
细节二是在《长大》中有一集刘志光为了救老师抽了自己的血,虽然剧中是作为一个实习医生不遵守规定的情节,但不可否认,设置这个情节的目的,与其说是教育观众群里的潜在实习医生不要这样做,不如说是为了低调而肯定地刘志光的奉献、感恩精神。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原则性的东西更重要,还是说制度在人情面前是可以退让的呢?放得更广一点,法治社会VS人情社会,哪个是我们想要的?这个人物的刻画就有些越界了。但是回到《实习医生格蕾》,每个医生都很喜欢那个酒吧老板,但是给他做的静态手术花费是几十万美元,老板说他付不起,他不能卖掉酒吧。结果其他医生联合做高难度手术,乔治三天两头跑去主任那里用各种方式为酒吧老板求情,注意,虽然是各种方式,甚至最后类似于愤懑了,他始终都是希望主任能够签文件,而不是说我先给他怎么样的优惠,作为医生,这种意识难道不应该比违反规定获得的人格魅力重要吗?
第三点,现场感很强,不废话,就提《实习医生格蕾》第二季里面从家暴男肠子里拿出11个芭比娃娃的头的场景,简直惊悚+恶心
第四点,节奏快,情感不过分渲染。寒假看《长大》时我就在想,这个叶春萌一天到晚就是闯祸-生气-生气-生气-释怀,一生气就开始跑步忧郁什么的,确定和开始特意描述的外科实习医生喝口水都没时间的生活不矛盾?而且往往是一个人生气都能惊动院长啦、主任啦,这些人都是因为在医院闲得没事干才把精力都放在一个实习生上的?再有就是实习生与主任的爱情故事一直是主导,直接影响是一个实习生天天往主任办公室跑,天天和主任怄气、和好。但是《实习医生格蕾》里面格蕾和Shepherd以及Crisitina和Burke都有爱情故事,也有涉及工作场合的对话,但是没有说一个小实习医生气了就不干活,就闹别扭,就和全世界作对,情感重要,但作为医生理智应该更重要,这样角色的医生身份更加凸显。
同样是情感方面,还有主治医和实习生之间的师生情。《实习医生格蕾》第一季中两个女实习医为了弄清楚一个弄清一个不受女儿喜欢的父亲真正死亡的原因,偷偷地跑去验尸,结果发现死者有心脏疾病并且这种病是遗传的。她们的老师,那个萌萌哒短发黑人女医生,非常愤怒地跑去太平间,知道两个学生的发现之后就没有怒气了,但违背死者家属意愿验尸肯定是违法的,老师帮助她们的方式是陪着她们见家属。在生气的家属面前,她把大部分解释的机会给了两个学生,从医学专业和危害方面由她们阐述,最后她只是作为一个权威的象征,告诉家属她们两说的都是对的。老师帮助学生的方式是带着学生上前线,不逃避,理性解决,不仅可以考察她们的医学知识(尤其是要把它变得对于常人通俗易懂的能力),而且也传授了她们潜在的医患矛盾该怎样解决,以后她们的医生生涯一定是会遇到的。但是在《长大》里,多少次叶春萌闯祸,她自己跑去跑步啦,郁闷啦,周明(她的老师)自己跑去和病人理论,自己委曲求全只要把事情平息,保住自己的学生就好,一场医患矛盾愈演愈烈,最后老师惨烈牺牲,那么以后谁来保护叶春萌呢?好在到时候编剧可以让此剧戛然而止。这两件事对比,也反映了为什么国内的医患矛盾这么突兀。
最后是《实习医生格蕾》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我觉得这应该是它能走到11季并且仍然受欢迎的原因。就我看到的,已经出现了涉及社会很多方面的病例。比如有为了取悦母亲同时保住学业,选择做不合法小手术减肥的女孩;有喜欢伤疤,热爱自残最后死于伤口感染的嬉皮;有对妻子家庭暴力但是妻子仍然爱他、导致儿子心理产生阴影的父亲;有偷渡到美国,打工时被机器砸伤却因为没有绿卡不敢进医院看病的中国女孩;有因为害怕手术后失去读心术和超能力的男人……第一个故事母亲意识到了自己的变态严苛;第二个对追求伤痕艺术的人发出警示;第三个男孩在医生劝诱下心理疾病渐渐好转;第四个不会说英语但有绿卡的母亲焦急地领着医生去外面为女儿包扎;第五个实习医生因为病人说出了她小时候和妈妈特有的外号“蚂蚱”而想起母亲,给她一直不愿面对的,没能给她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的母亲打了电话……还有很多类似的,每个故事都不是说简单的生个病,在平淡的案例中其实是映射着整个社会的,并且它们的教育意义非常大。另外,正如剧中所说“医生是自己最差的病人”,剧中并没有把医生塑造成神人,医生们常常也需要他人医治。再说到《长大》,病例局限于有钱人生病、穷人生病、车祸急救、实习医生家属生病、弃婴生病——光看这些病例就知道中国社会的分界线了:有钱与没钱;有人情没人情(或者说有权没权),这些都成为电视剧特别强调的点了,为了迎合这个社会,《长大》编剧也是蛮拼的。
2 )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
四星献给S11E17的结尾,以及陪伴GA一路成长的岁月。
“世间予我千万种满心欢喜,沿途逐枝怒放,全部遗漏都不要紧,得你一枝佩我胸襟就好。”——张嘉佳
居然真的就这么一路追到了第十一季,与其说是被剧情所吸引,不如说是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在经过了这么十季风里来雨里去的摧残,我这颗观影的心早已经波澜不惊了,可还是真切地感觉到了——在即使知道“这也许只是穷途末路的编剧黔驴技穷的招数”的前提下——来自心底的,那一点叫做感动的波澜。
——“I can't live without you. I don't want to live without you. And I'm gonna do everything in my power to prove it.”
——“I can live without you,but I don't want to. I don't ever want to.”
愿就此停留,白头偕老。
3 ) 行到水穷处
S1102。格蕾一次又一次还原给你生活最真实的样子,而这一集着实敲打在心尖上。
生活就是那样。它是pierce满心期待寻找自己的姐姐却一直被冷眼相对,是踌躇满志开始新工作但却总也不能fit新的地方,是家人送来温馨的祝福却刚好出现在最让你尴尬的moment。是欣喜期盼以为这次能拿A的paper却得了有史以来最低的B-,是只做不说被别人误解却因为倔强只能委屈的自己流眼泪,是打定决心艰辛上路却碰巧知道旧人早以在没有你的世界里过的如鱼得水,甚至更好。是everything messed up.
但是,虽然格蕾不会给你人人期盼的大团圆,它会一次又一次的告诉你,keep holding on, 伤痕会随时间平复,你要勇敢的面对好这一切才能变得更强大,更快速的成长。生活是这么不如意,但是面对如此的不如意,你要自己站起来,为自己去拼去抢去争取。而后,虽然一切仍不能尽随你愿,至少你也能收获一颗平静的心,坐看云起时。
4 ) He is a good doctor, he deserves a good doctor.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 #Grey's Anatomy# 【8/10】
很喜欢这一季里塑造的女性群象,本来可以打满分的。
但是,我真的不能接受这个结局,不是说不能接受Derek死亡,是不能接受他以这样的方式死亡。
他死于太过巧合的命运,死于过分自信的傲慢,死于自始至终的爱与善良。一代名医死于无名医院的庸医自大,神经外科的巅峰死于没能及时诊断的脑出血。他意识清醒地预见并宣告了自己的死亡,他在那一刻就明白了自己已经到了尽头,哪怕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幸福,终于认清了想要的生活,哪怕在这天上午还温柔满怀爱意地说"wait for me"而自己再也见不到妻子儿女。
他活过了枪击,活过了住院医主刀的心脏手术,活过了飞机失事,却死在了自己亲手处理过无数次的一个小小的脑外伤。他救过那么多人的命,却只能眼睁睁地死掉,没有任何办法自救。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吗?
He is a good doctor, he deserves a good doctor.
是啊,无数路人甲的死亡成为了医生成长的教训,男主的死亡为什么不能作为路人甲医生成长的教训?谁的命不是人命?凭什么男主的命就要贵一点,硬一点?别人命贱,男主凭什么就要比别人特别?
所以他死了,如蝼蚁如草芥,被轻轻碾死被随意拔起,在一个无名的角落。甚至不在季末,甚至连爱人整年的哀恸也只被浓缩到短短一集。他是被这部剧开膛破肚作为了祭品的羔羊。他的死亡从发丝到脚趾都被充分地利用,用对角色来说最惨烈最讽刺最羞辱的方式,保证了这部剧终极的煽情和升华。
纸片人没人权,观众也没有。编剧用狗血manipulate你们的人生悲欢生离死别,也以此manipulate观众的眼泪。“你给我哭,这是OOC,这是flag,这是伏笔铺垫,这是所有1-11季的男女主闪回,你给我哭啊!”
你骂也骂了气也气了。然而你除了哭,还能怎么办,你除了继续追剧,还能怎么办。
虽然明知道编剧永远不可能做人,但你除了球球编剧做个人,还能怎么办。
人事来去,聚散有时。
老人死的死,走的走,然而任何人离开了太阳都会继续升起。就像新的一茬实习生永远会源源不断加入。
再见Derek。你也是我的McDreamy。
5 ) 当你把它当成一种习惯,突如其来的意外只会让你自赏耳光
怀着一颗少女心从第三季还是第四季开始追格蕾,陪着我恋爱,陪着我失恋,陪着我再恋爱,陪着我再失恋,陪着我上大学,陪着我找工作,陪着我开心,陪着我落寞,这真心是我追过最长时间的一部剧啊,长到我觉得我在用尽我的青春去追它。
一开始只觉得在看一部高级偶像剧,慢慢地觉得在看职业剧,再后面觉得在看一部生活剧,旁白里的台词和那些隐藏在剧中的更多人生真相好过多少心灵鸡汤!!!
当你把它养成一种习惯,突如其来的意外只会让你自赏耳光!!!!
若干年以来我心中最爱的男主MC.dreamy被写死了,友人告诉我这一真相我还不能相信,直到自己去刷了这集,一个人哭到醉。
演员要走就要写死么,不能不续订就在这一季剧终么,制造电视就一定为了赚收视赚钱么,就不能像毛尖老师说的来到这人世多看看太阳嘛,我恨你们,弃剧!!!!躲被窝大哭中。
怀着纠结的心打了三星。
不知为何,突如其来,
有一种青春死去的错觉
6 ) 就该结束了
又听到Into the fire 。没想到自己会对剧中的人物的突然离开有这么大的反应,毕竟他只是一个虚拟的人物而已。然而,于我而言 ,于每个GA粉而言,他是一个触不可及却又那么真实的Mcdreamy 。
十年前,他只是a guy in the bar ,她也只是a girl in the bar 。匆忙的自我介绍,把还是菜鸟实习医生的Meredith 和已是神外大神的Derek 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了Merder 。也是从那一天起,五小强成了不可分割的团体。接下来的几年,是没日没夜地,夜以继日的工作,看尽了人间百态,体会了各种心酸滋味。George的离去震惊了所有人,你们却只是在葬礼上大笑,笑这命运的不公。Izzie 挺过了癌症,却还是抛下Alex义无反顾的离开。后来又有一个疯子拿着枪闯进了医院,Mere还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再后来又经历了空难,Lexie和Mark终于可以在天堂在一起,Arizona 被截肢,Derek 差点做不了手术。这十年经历了太多苦难,但总有Derek陪着Mere。
除去这些苦难,我们仍然记得告示板上的underwear ,草坪上由蜡烛组成的Dream house,电梯里的求婚,在更衣室的post it 婚礼,记得墙上那个spine tumor 。太多太多让人难以忘记的画面,只因为是Merder 。
话说回来,为什么Derek的突然死去会对我有这么大的影响?看了这么久的GA,已成了一种习惯。GA让我第一次开始对医生有了新的理解,开始明白人为什么会会执着于一个目标,开始体会到梦想的力量,开始直面伤疤,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GA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有些扭曲阴暗,有的冷酷无情,有的甚至有些混蛋,但他们敢爱敢恨,他们从未停止过对梦想的追求,他们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条生命,他们对自己的梦想毫不马虎。GA的每一个人似乎在生活中都有缩影。有时会觉得,他们是活生生的榜样。
GA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真实,每一个人都见证了这十年的悲欢离合,十年的挫折磨炼。人来人往,有过失去,有过收获,十年或许让自己变成了当初唾弃的人,也是在这十年看清了自己。Derek走了,Mere又成了一个人。最后Mere说你走吧,我可以,因为Derek Mere变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坚强。(与Derek中枪时不同,Mere没有放声哭号,看到这一刻内心无比心酸。)
十年美好爱情,终抵不过生离死别,生活其实就是这样,毫不留情夺走你最珍视的东西。Mere失去了Derek,却没有失去自己,希望Mere在医学上成就自己。GA十来年了,该结束了,一个梦做得太长就醒不过来了。
中间Amelia手术那几集好棒,看得人热血沸腾。本来可以全5星的,但是——!!!!!Derek死了劳资不能接受!把男一号都写没了你还编个蛋啊!可以集体领便当了!
唉,第一季的人只留下了两个。
讲真Shonda Rhimes这种人一手遮天随手杀演员角色也真是混到女皇级别了
放不下了。Meredith成长了,当然也付出了成长的代价
本来说yang走了就不看了,现在连Mr dreamy都挂了,我还是擦掉眼泪继续看
质量下降但我就是一死忠粉
我真的太不满意编剧把derek写死这件事了,可是当我看到mer在人间蒸发之后回归,重新戴上derek的手术帽的时候,还是感动的一塌糊涂。这部剧在频繁的人事变动之外要传达的成熟力量始终令人着迷。伤情缅怀不等于止步不前而是传承精神。Farewell Derek and you will always be with us.
2014-10-18 to 2015-8-29 || 如果出12季,我还是会追,至少Meredith和Alex还在~
即使意兴阑珊,但只要有下一季我还会追的,原因之一是喜爱剧中所有精彩的女性角色,看她们如何热情投入于事业,带着梦想和使命感去努力,同时也挣扎、困惑,处理着感情、家庭、人际、自我的各种冲突,而后变得越来越坚强开阔。我觉得它提供了一幅很好的职业女性群像。
大妈请你告诉我两个人如何才能白头偕老,为什么总是要把角色写死。内牛满面的两个moment:一是开头Alex对Mere说只剩我们两个了;二是结尾关于Derek的回忆杀。感谢这些年格蕾教会我的一切。聚散终有时,我没办法陪到最后了。R.I.P McDreamy
此季沦为我最不想回顾的一季,前半段Meredith和Derek的矛盾和冲突让我恍惚前几季的恩爱是不是真实的。这一季的眼泪为Derek Shepherd而流。
我实在太喜欢这部剧传达出来的成人的成熟度。太向往那种能够坚定决定,努力推动,坦诚表达内心感受,专注解决问题,等各种成熟。这些就是我想成为的人啊
第一感叹大家都老了 虽然嘴贱的Yang走了 也没和Burke在一起 也才更新一集 但那句对Alex说的You are my person 还是有了个泪点。又从第一季开始看第二遍了 看到George就忍不住T-T
derek is dead. mere变成一个新的样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黑暗和孤独,而是给别人带来阳光。季终,泪目,感慨多多。
最新的十一季明显可以感到mer老了,突然节奏有点不对
追到现在看得最糟心的一季,心好累
本季第13集是史上最差一集,Derek妹妹在医学大会上的演讲台词简直空洞到令人翻白眼。第22集各种回忆的剪辑简直太神了。
弃剧
Derek死了我都给五星,我对Meredith是真爱啊。
能看到现在我真是蛮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