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从今以后

    奇幻片美国2010

    主演:马特·达蒙  西西·迪·法兰丝  弗兰基·麦克拉伦  乔治·麦克拉伦  蒂埃里·钮维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猜你喜欢

     剧照

    从今以后 剧照 NO.1从今以后 剧照 NO.2从今以后 剧照 NO.3从今以后 剧照 NO.4从今以后 剧照 NO.5从今以后 剧照 NO.6从今以后 剧照 NO.13从今以后 剧照 NO.14从今以后 剧照 NO.15从今以后 剧照 NO.16从今以后 剧照 NO.17从今以后 剧照 NO.18从今以后 剧照 NO.19从今以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2 16:41

    详细剧情

    《从今以后》被选为2010年年纽约国际电影节的闭幕电影。故事的地点分别发生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美国,蓝领乔治可以和死人说话。他的超能力,一度让他成为全美宠儿。精明的哥哥准备把他打造为全方位娱乐红人。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在建筑工地上工作。法国,记者玛丽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的生还者。那次经历之后,她似乎拥有了通灵能力。英国,学生马库斯刚失去了双胞胎兄弟杰森,他正在绝望地想要寻找答案。与死亡擦肩的神秘、对未知世界的迷茫、痛失至亲的悲伤、寻找答案的迫切,在冥冥中将这三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人连在了一起,进而颠覆了他们未来的一切……

     长篇影评

     1 ) 骇浪•暗涌•寂灭--《往生以后》(Hereafter)

    Hereafter的常见释义虽然是“从今以后”,但作为本片片名,应翻译为它的另一个意思:“往生以后”。


    它讨论死亡。三个背景、年龄、经历截然不同的人物,都接触了死亡:一个曾濒临死亡,一个痛失亲人,另一个有通灵的异能。片子细腻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让观众不能不思考那个终极问题:人死后去了哪里,死亡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部片有点长。最大特点是叙事从容。Eastwood以老年人讲古式的耐心,细细交代这些人从哪里来,做什么,想什么,为什么那么做那么想。片子放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三个主人公还各不相干,一个在旧金山,一个在伦敦,一个在法国。我不停自问:这故事要怎样结尾?


    最后,编导还是不得不借助巧合。虽然是个妥帖的结局,前面也有足够的铺垫,但巧合毕竟是巧合,相对于惊涛骇浪的开头,收梢显得波澜不惊。


    片子开头极好,猝不及防,一下子将观众卷入故事的旋涡,画面的呈现成熟流畅,华丽得不着痕迹。整部片的镜头和画面都是如此,大气但不炫耀,细部纤毫毕露。Matt Damon的角色总是处于暗冷色调,面部特写也常常半明半暗,暗示他阴阳两界通行;Cécile De France的角色是法国上层人士,色彩雅丽考究;伦敦的小男孩则全是底层的草根气息。


    不过开篇以后,故事的展开就不再有大惊吓,而是充满局部的小冲突小高潮,称得上悲欢离合,世事难料。生活也是如此,平静的表面下到处是暗涌,偶尔有起落掀起滔天巨浪,但更多的是无声无息的寂灭。而悲伤对众生平等。


    Matt Damon没有演戏的痕迹,这个角色对他挑战不是很大,他的功夫也做足了;Cécile是典型的法国知性美女,让人爱怜;初上大银幕的Frankie/George McLaren兄弟,演了那么乖那么好的一对双胞胎。其他的角色也都非常称职精彩。Bryce Dallas Howard演一个Matt喜欢的女孩,出场不多,有些时候觉得演得过火,但最后一场被Matt道破心事之后的表演,实在很经典,几乎是教科书范式。你就看她那双大大的碧绿的眼睛吧。


    似乎编剧Peter Morgan并不信死后有什么,Eastwood好像也不信。不过就像片中一位医生说的:“作为科学家和无神论者,我不相信死后的世界,但是作为一个行医 25年的医生,看过这么多生死,我认为那么多人的濒死经历值得研究。”(大意)这大概就是本片被写出来拍出来的动机之一了。另外,死亡命题虽然不受欢迎,却是无比重要的概念,我们不应该回避它。想要思考讨论死亡的人不应该被边缘化。生命的目的是死亡,而不是升官发财、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建设国家。这一点要想清楚。我们的一生是为死亡做准备。


    也因此,讨论死亡,是为生命服务。目的比较清楚,行动才不会偏向。故此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关于死亡的思考和作品,都是为了安慰/启发/触动。。。生者。这一部也不例外。片子对“人死后去了哪里”这个问题没有提供答案,主人公最后都稍稍获得平静,生活还要继续。


    说过了,片子比较长,尽管故事细腻,还是有些细节显得冗余,细腻和冗余是不同的。比如某些开车的远景,飞机的远景,某些重复的对话,烹饪课上的调情,都可以更精炼些。剪掉15分钟会更好。


    个人喜欢的细节则有:Matt睡前要听迪更斯的有声书才能入睡,崇拜有声书的朗读者,对迪更斯了如指掌。都是我很有共鸣的事情。小兄弟两个照顾吸毒的妈妈那一段,非常感人。至于开头,啊,开头实在是非常强大。


    《往生以后》是很认真的电影,严格讲不算文艺片,它的制作相当商业化,不过我们不要拿文艺片或商业片来分类吧,我比较喜欢把片子分成好片和不太好的片。这部是质量很不错的好片。


    想一想死亡吧,它跟每个人都有关。真的,其实升官发财跟多数人是无关的,但死亡是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没有之一。

     2 ) 像一个历尽人间事的老灵魂

    很神奇,我是个常看电影,却不常写影评的人,但Eastwood老爷子的电影总让我想写几句。

    他以前的电影躲在故事性极佳的剧本里悄悄讲生死,而在hereafter里,他索性将“可看性”放到一边,像一个历尽人间事的老灵魂,平铺直叙地娓娓道来,既无意让你哭也无意让你笑。

    如果人死后真的会看见自己的一生像电影画面一样在眼前跑过,大概也会像这部电影一样,不需要添油加醋,也不需要煽情和高潮。

    Vol.1

    电影用极佳的耐心,铺陈出三个独立的故事,大段的时间被毫不吝惜地用来描述三位主人公的生活片段。

    玛丽是一名法国记者,经历印度洋海啸,从死亡边缘生还后,她开始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画面,这项能力却干扰了她原本看似美满的生活,她失去了工作和男友,原本追在她屁股后面的出版商也对她想要写的东西不屑一顾。

    美国,乔治原本是个可以靠通灵能力走上人生巅峰的人,但他现在宁愿窝在工厂搬砖,也不愿接待捧着钱上门的客人。哥哥认为他应该善用自己的才能,他却视其为诅咒。

    英国,马库斯和双胞胎哥哥使出浑身解数,躲避儿童保护组织的监管,希望能留在吸毒的亲生母亲身边,当母亲终于有心想要戒毒的那天,哥哥却出车祸死了,马库斯被送到寄宿家庭,开始每天逃学去找各种通灵者,期望从神棍里找到一个人帮助他和哥哥交流。

    三条故事线直到最后半小时,才在英国一个书展交汇在一起。乔治对来宣传新书的玛丽一见钟情,马库斯认出了乔治,追着他给自己通灵。

    Vol.2

    这并不是一部靠人物冲突快速推动故事发展的“好看”的剧情片,有人甚至觉得前五分钟的海啸特效是唯一值得看的部分,而中间的铺陈冗长无味,最后的happy ending更是个毫无新意的败笔。

    现实中的这种反应,很有趣地呼应了剧中玛丽的遭遇,当她向出版社提议,用讲述濒死体验的书稿,替换某个政客的丑闻故事时,出版社说,大众只会为了夺人眼球的标题付钱,没人想要看一本讲述生命的书。

    玛丽说: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身临其境地体验了死后的世界,即使只有几秒钟,但这无与伦比的体验,是你,你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难道这对你来说不重要吗?你不想知道吗?

    但人们太忙于活着了,只能捕捉转瞬即逝的东西,而无法关注永恒。

    电视台很快换了主播,广告牌很快换了代言人,男朋友很快出柜新欢。只有电影镜头愿意陪伴玛丽逆流而行,让人生的节奏慢下来。

    Vol.3

    乔治喜欢狄更斯,每天他都听着朗读狄更斯的有声读物睡觉。

    他说:人们无法停止诉说莎士比亚,他当然很棒,但狄更斯……他耸了下肩,一副you get it,我已无需多言的表情。

    狄更斯是他孤独寂寞的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他甚至在见到有声读物的录制者的时候,开心地手足无措。

    电影反复出现他一个人坐在狭窄的厨房里进食,煤气罩坏了他也没有修理。在被工厂裁员、喜欢的女生再次被通灵能力搅黄,又不愿被哥哥打造成网红之后,他飞去英国,狄更斯的故乡。

    可怜兮兮的乔治终于在英国找到真爱,正如狄更斯的小说,细而又细地描绘大众的苦难,但在结尾处,总是留下一个美好的种子。

    Vol.4

    通灵的能力是诅咒吗?他几次三番跟哥哥说,他绝对不会再给人通灵了。

    他说,我感觉像个怪物。

    我喜欢他哥哥的回答:不管是不是怪物,那就是你,你不能一辈子逃避你自己。

    乔治大概忘了他的偶像狄更斯说过:当我们误用生命的时候,生命毫无价值。

    有些路是为你准备好的,没有为什么,生命超出人可计较的范畴。有时候你以为的果其实是因。比如乔治坚信自己对亲密关系求而不得是通灵的果,但最终这恰恰成为他能收获真爱的因。

    Vol.5

    乔治最后打破自己的承诺,给马库斯做了通灵。

    电影借哥哥的口描述了死后体验:你可以在同一时间成为所有东西,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做所有事。

    马库斯最后问他:那他去了哪里?

    乔治说:我也不知道。

    但你能跟他说话。

    抱歉,我还是不知道。

    Vol.6

    后人本主义、超验心理学、东方宗教和哲学,都有相似的结论:所谓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终极体验,只能体验,而无法言说,因为超越语言的二元对立与人类意识能力的局限。

    人类研究真的有一天能够理解死后的世界吗?

    不知道。

    因为“知道”本身就是阻碍。

    Vol.7

    神父在马库斯哥哥的葬礼上,对马库斯说:死亡不是结束,是开始。

    这个神父说得漫不经心,只想送走马库斯后赶赴下一场葬礼主持。

    但谁知道呢,这种老生常谈,没准是真的。

    此篇相关:新年谈论死亡,会不会不吉利?上篇:成为数字游民的这一年,我竟然全无焦虑

     3 ) 你死后会发生什么?

    你死后会发生什么?

                                             一
    “What happens when you die?”(你死后会发生什么?)
    这是《从今以后》(Hereafter),10岁的男孩在自己的双胞胎兄弟死后,在Google搜索中打入的问题。
    Google给出的回答很多。输入百度,第一个回答是:人死后会,水分蒸发干枯。
    而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是非科学的物质性回应。

                          二
    2004年圣诞节后印度洋上的海啸在大屏幕上铺天盖地的席卷了海滩、宾馆、度假的人们…一条街道上的棕榈树中了魔法般依次倒下,法国经济女主播被海浪卷入海水中。
    衣裙在水中飘曳宛若水草,而沉浸水中的投影,和排山倒海的海啸对比,唯美的好像梦境。完美的电脑动画技术,让伊斯特伍德(Eastwood)导演的《从今以后》开篇气势恢宏,紧扣人心。
    视觉的震惊之后,情节才开始慢慢舒展。
    巴黎,死后余生的女主播Marie Lelay(塞丝•弗郎斯饰),因为眼前总是出现她在失去知觉时看到的一幕画面,开始写一本关于死后的书。
    伦敦,一个单亲的吸毒妈妈疏于照顾自己的双胞胎儿子,Jason死于车祸,Marcus则每天沉湎于思考人死去会怎样。为此,他到处寻找可以通灵的人。
    旧金山,灵媒George Lonegan(马特•戴蒙饰)宁愿放弃高收入和名气在一家工厂里做工人,只为了得到普通人的平静。他反复说,这种能力不是天赐礼物,是赌咒。
    三个生活在不同背景、不同地点的人似乎都因为一个题目“人死后”而有了某种联系。因为这是电影,编辑和导演会戏剧化创造巧合,他们--注定会相遇。
    George说能够传递别人死去的至亲的消息不是天赐的礼物,因为这带给他巨大孤独。他每天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他狄更斯的小说朗读声中入睡。他的特异功能来自于幼年时的复杂脑部手术,可以说,他死去过一回之后,才获得这样的禀赋。但他却失去了正常人的快乐,因为一接触别人的手,就接触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尤其聆听到他们死去的亲人的信息。
    而Marie曾经拥有令人瞩目的主播工作,但脑海中一副有透明光线、人影排练晃动、平和而静谧的图画反复出现,她想要了解的是,在她晕眩之后发生了什么。她专程去拜访瑞士的一个科学家。科学家说,很多人在昏迷之后再回到清醒,看到的都是同样的画面。是的,她已经死过了一回。

                              三
    曾撰写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女王》(The Queen)剧本的皮特•摩根(Peter Morgan)并不相信死后的存在,但是他却在这部电影中巧妙的以很受西方人关注的死后的问题为题眼。关于死后复生的人看见过的平和画面,也是西方研究者调查过很多病危后又奇迹般复活的人们的亲述经历。
    死亡和孤独对好莱坞的老牛仔伊斯特伍德来说,也并不陌生,他多少次在影片中饰演那个提着单枪和生命,面对黄沙夕阳的独行客。今年他已经整整80岁了,“死亡”应该是他思考过很多次的问题。这部影片并非给你答案,只是在寻找在提问方式,他似乎在讲这样的故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要面对死亡,不论是你的亲人还是天灾人祸。
    他让三个故事的主角在伦敦图书会上相见,George拒绝了重做灵媒的机会,专门去伦敦寻找狄更斯的旧址。而Marie在图书会上朗读她的新书《从今以后》。Marcus则到书会上去探望监护人的孩子。
    George碰了Marie的手,读到她落入海啸之后的溺水的瞬间。他终于在影片结束之前,在伦敦地铁站那样典型的小广场上约到了Marie在。影片暖色调的咖啡店、石地板,鲜花和书报亭的背景中,他看到了他们相拥亲吻的画面。
    你知道,让一个读够死后心灵的灵媒那里,看见温暖的画面,是奇迹。毕竟是要两个经历过死亡的人,才突然有这样的默契。
    这部电影,得益于编剧和导演的巧妙。对于马特•戴蒙这样的演技派演员来说,这样的表演不带有挑战。
                               四
    我大学刚毕业,在公司实习的那个夏天,这个世界最疼爱人--我的姥爷去世了。父母为了让我完成实习的工作,直到他出殡的那一天才通知我。而我和他隔了整整一个太平洋的飞行距离。
    哭过整整一个星期之后的一个早晨,阳光特别的灿烂。我似乎看见一团白色光温暖的抚在我的脸上,听见姥爷对我低声说话的声音。那一刻我坚信,他走了很远的路,最后来和我道别。
    如果你问很多人,相信不相信有死后的灵魂,他们会说不敢肯定。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愿意相信,他们的爱人和亲人不会因为死亡而永远的离开。
    这,我想,就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
    要经历了一生之沉积,一个导演才可以把死亡的意义表达的简洁而轻盈;死后,除去生命,你依然会被牵挂。
    被爱人和亲人。

     4 ) 要是没有我的虚幻 你如何理解你的现实

    自从连续在多伦多电影节上看了俩个礼拜的电影之后,我就出现了严重的审美/丑疲劳,再看什么都兴奋不起来,还屡屡的在电影院里睡着,话说看stone这大闷片睡着了还情有可原,但看the town这种满屏幕poker face的居然都能睡的美美我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看完Hereafter后,必须说好片,值票价!破片儿看完后你可能会记得他的种种龌龊,好片儿你却往往说不出来什么,因为你已经丢在里面了。其实小ben同学在the town里面也算用心良苦,但最怕的就是这种面面俱到最后却什么也没到。诚然我们花钱就是来被骗的,但也别认定我们就很傻很天真了,套一句刚在校内上看见的话就是“对于我这个年纪的小龙女,谁当杨过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当尹志平”。生活如此,电影也如是We do live a life, but we die for those moments。

    -------------------------------------------------------我素分割线-------------------------------------------------------

    言归正传,首先要说的是hereafter是一个非常不Clint eastwood的Clint movie…这是一部关于死与生的故事,但这里面却没有老牛仔最喜欢也最擅长的那些爱恨情仇 纠结不清,更像是轻轻地给我们讲生活中三个我们都认识的人和他们的三个平铺直叙的故事。
    作为一个心地邪恶的人 我就去掉前戏和过程 直奔高潮了

    George - It’s not a GIFT, it’s a CURSE:
    乔治同学是一个神棍来的,每当他碰到别人就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被触摸人身边死去的人,也能听见死者想对生者想说的话。乔治同学一度作为职业神棍made a fortune, 但后来却洗手不干,变成了一个普通蓝领工人。每每有人再去找他的时候,他都告诉别人,it’s not a gift, it’s a curse。当神棍乔同学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和他在厨师班上碰见互有好感的小妞儿一样是即好奇又嗤之以鼻的,小妞儿一边撒娇一边逼着乔帮主给read,结果看见了自己死去的父亲asking for forgiveness for “what he had done to her when she was a child” (18禁情节可以自己想象)。小姑娘颤抖的逃跑,在楼梯间里面痛哭不已,也从此在没有出现在神棍乔的生活过。
    我们一直说俩个人在一起要彼此坦诚,但太多的时候却恰恰是无法坦诚相对。知根知底,对彼此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就像freddie 唱得
    You are headed for disasters
    Cos you never read the signs
    Too much love will kill you Every time~

    Marcus - Good Nite Jason:
    这是一个tear jerking story….一对双胞胎jacob & Marcus和一个酗酒的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俩个孩子在照顾自己的同时还要照顾妈妈,应对social worker,因为绝望生活的本身所以反而充满着各种希望。这样的生活一直这样延续着,即使再不如意,每天晚上俩个孩子也可以对彼此说一声晚安。直到有一天哥哥被车撞死,妈妈被带去了戒酒中心,marcus也被迫被别人领养,从此他便戴上了哥哥的帽子,四处的找寻能再次和哥哥说话的方法。到了晚上,他依然会着空气说一声,good nite Jason,仿佛一切都没变。
    这个瞬间我想起了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里面Ben和Daisy终于在合适的年龄相遇: Daisy对Ben说我要你记住我们样子,深情对望后俩人互道晚安入眠的一刻。即使我知道从这个瞬间后你就不在这里了,我还依然原意骗着自己,在每天睡前对你说一声晚安,我相信你能得听到。U know "there are always two kinds of people in this world: one to tell u to have a good time, one to tell u to be safe." If I can only choose one, I rather be the later one…
     
    结局:
    之前Tiff完了就一直有人跟我说 这片子结局不好 特狗血 特好莱坞,可是看完后这恰恰是我今年看过片子里面其实最最喜欢的结局 没有之一。在看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以老头这么多年西部片的经验来说,不管前面的故事线怎样去平行交错,最后总是为了那决斗时掏枪的一刻。可像乔神棍这样一位谁都不能碰的主儿,得给他安排怎么一口子啊。。。于是老先生就把一开始曾经在洪水中死过一次看到过afterworld的美女记者发给神棍儿了,第一次相见时,神棍乔坐在那里看着她在人群中四处的找寻。神棍恍惚间就开始了YY,想象中俩人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世界中心就仿佛只有他们俩人,四目相接后 紧紧地拥吻在一起。YY过后,神棍淡定的起身,俩人握手say hi,这次神棍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和别人接触了。
    我不是一个相信一见钟情的人,但却绝对相信眼缘。有些人你看见第一眼,你就明白he/she is soooo special to u and it’s only for u。即使中间隔了再多的阻力,再多的人群,你也会有冲动的跑过去告诉他/她,嘿!你是不一样的!当然更多的时候,眼缘也许并不是第一眼的,浮生左右中那个心有灵犀的转瞬,终会成为我们不能忘记的甜蜜。原来你就在这儿阿!当每个人都背负了太多的过往的时候,这样的邂逅也许是老头能想出来最好的答案了吧 :)

    We all know that sometimes we are spoiled by things too good to be true
    And life may not like lyrics or movies….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ose and thorns
    We have to get our feet on the ground
    But it’s these kind of sweet things, these kind of sparkling moments to remind us we r still alive

    这一看表都快5点了,赶紧倒下吧。。。希望你也能听见我对你说的这声 晚安 :)

     5 ) 如果可以,请让我从容地死去

           在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死亡尤其可怕。

        我不相信上帝。我不相信神灵。我不相信大胡子马。我不相信外星人。我也不再相信前门毛。我不相信政治。我也不相信道德。我相信金钱,却转过身就咒骂它是“婊子养的”,所以,你看,我一点也不虔诚。Jodie Foster在Contact里的一句台词一直记到现在:我希望有外星人存在,因为那样,我们在宇宙中就不再是孤独的。

        如果相信,在死亡的背后,还有一个世界存在,也许,我们就不会活得如此地慌张,如此地贪婪,如此地不择手段。

        也许,我们就能从容地死去。

        克林•伊斯特伍德静静地将这种可能性,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来。

        从这只老牛仔还是只不太老的牛仔的时候起,我就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表达对他的不屑。他成为我的观影史上为数不多的,懒得抬起眉毛打量的人。在以各种形式,各种情境,各种缘由展示过各种杀人不眨眼的技巧之后,老牛仔终于放下了枪,转过身来。我惊叹于这个转身是如此优雅,如此静默,没有任何迹象,如此不着痕迹。一个惯于拿枪挥拳的前演员,现导演,前一刻还是喧嚣,后一刻已如尘土般宁静,恰如生与死。

        如果说《从今以后》是在探讨生与死,我想是有些言重了。显然,这部电影还没有能量达到如此的微言大义。但是,老牛仔通过流畅的影像,表达了一种对死亡的情绪,一种不舍,一种悲哀——一种如秋叶坠落般地,优雅的悲哀。

        我在脑海里一遍遍地回放女主掉落在海中的镜头,那般优美。痛苦已经远离。她仰面飘浮在海中,背朝着现世的黑暗,面向着不可知的光芒。毫无疑问地,他在用镜头粉饰着死亡。如果说,他想藉此告诉大家,死亡背后还有一个世界,勿宁说,他只是想让自己相信。

        我不知道,老牛仔这些年中遭遇了什么。或许,年事已高,那个世界的问题便会如冰凉的洪水一般,拦腰漫涌上来。

        没有雄辩,没有论证,没有歇斯底里地执著。整部片子看下来,你甚至会觉得这部片子的意图相当地模糊。他想说什么?他想让人相信什么?三个独立的故事究竟代表着什么?当剪辑在三段故事之间毫无痕迹地游走,如阳光洒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一般,自由地跳跃,我知道这三段故事会在最后同时流淌过同一块溪石,但当三段故事的主人公相遇,当男主和女主的手握在一起时,又说明了什么?

        我没有费心去解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相信,老牛仔也未必清楚。这是一部用心,用直觉拍就的电影。大脑和理性,在死后的那个世界中显然是最不重要的。克林•伊斯特伍德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能性,一种关怀。而除此之外,整部电影都淹没在了一种不受控制的情绪之中,用坚硬的镜头去触摸,去感知彼岸,和已在彼岸的人。那种感觉,可能象稍有暖意的风抚过皮肤。

        我更愿意把这整部电影做为一个告解,也许克林•伊斯特伍德便是如此。让我们相信,死亡不是一个坚硬而冰冷的结束,它只是一扇门,通往另一个开始。用这样一种善意来宽慰自己,宽慰所有的人,有的人会说,这是善良;有的人会说,这是愚昧。

        也许,我们可以参透生,但我们永远不能参透死,至少现世的我们,永远不能。但是,相信有个彼岸,至少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不是那么地荒凉,我们也可以,从容地死去。

     6 ) 《从今以后》:不到黄泉不流泪

    刘强爱电影第一百零六集之《从今以后》:不到黄泉不流泪


    L:“从今以后”这个译名有问题。
    Q:怎讲?
    L:万能地百度了一下,hereafter除了“从今以后”,还有“死后”、“来世”、“未来”三个含义,我倾向于选择“死后”——第一个部分是巴黎女探寻死后的世界;第二个部分是杰森死后,弟弟马克思追寻哥哥的灵魂;第三个部分是亲人死后不久,许多人来找通灵者乔治,寻求跟亲人的联系。看,都跟“死后”有关系,从什么今,以什么后,这个译名纯属扯淡。

    Q:从死了的今,以死了的后。
    L:那还不是“死后”,清楚明白。

    Q:片子呢,觉得怎么样?
    L:很一般的电影,还是剧本的问题。影片的三个部分,单说,都还挺不错的,可是交叉到一起,问题就出现了。在影片的前四分之三,就是三个部分还没有交际的时候,看得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要同时表现这三个故事?是,面对死亡,他们三个可以说分别是初一初二和初三,马克思没见过死后世界,只是一个寻找哥哥灵魂的普通人,当然是初一,巴黎女亲眼见过死后世界,但也只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了看而已,算是个有过濒死体验的普通人,属于初二,通灵人乔治就牛逼了,他有特异功能,能够跟死人沟通,这当然是初三的水平了。好,我告诉你,你看,我们学校有初一,初二和初三。嗯,然后呢,so what?我们得不出这个学校很大,或者这个学校人很多,这个学校教学质量高,这样的结论,因为你只是陈述了这么一个情况。影片的前四分之三给我的苦恼就在这里,找不到影片的方向,就是表现三个人物的状态而已。还是要强调,这不是三个部分的问题,而是三个部分各自为战,影片进行到四分之三了,还搞不清出分着三路军是要去打谁,准备用什么战术?

    Q:最后四分之一不是合在一起了吗?
    L:是啊,我忍了一个多小时,就等着这三部分人最后能出个什么化学反应,可结果呢?巴黎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写出了书,借图书博览会,还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乔治;乔治呢,在狄更斯故居看到那幅《狄更斯的梦》,终于学会跟那些“幻象”和平共处,最后通过帮助马克思也找到了他的真爱巴黎女;马克思就更简单了,找到乔治,跟哥哥取得了联系,在哥哥和乔治共同的鼓励下,决心自强不息,开始独立面对生活……哇,鼓掌,真是皆大欢喜,好啊!这个片子告诉我们,告诉我们什么,你说!

    Q:好人有好报。(笑)
    L:你看,你自己都笑。我的观感是,人的命,天注定——三路人,最后机缘巧合,严丝合缝地碰到了一起,就像俄罗斯方块,完美地组成了工整的一层,接着,哗,消掉,只给我留下了“无尽的虚无”……

    Q: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L:主创自己昏昏然,写出的东西岂能昭昭然?能看得出的是,主创想说明以下三点,一,死后的世界确实存在,濒死体验是真实的,这不是一个借鬼写人的片子,找个专家出来说半天,为的就是把这一点夯实,二,我们亏欠死人,死人同样也亏欠我们,互谅互让才对,三,我们要学会了生死,向前看。可这三点最多只能算是材料,并不是一部电影的主心骨,所谓主心骨,是一部电影所表现出的某种观念,形而上形而下倒无所谓,关键是要能看到这个观念,这个观念让主创感到不写这个故事、不拍这个片子就不行!《巴别塔》,世界是广泛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涟漪效应;《降灵》,好人不做坏事的唯一原因是没有找到一个理由;《灵异第六感》,感情就是我之于他人和他人之于我的意义……反正我是找不到一句话来总结《从今以后》的主心骨,我相信,本片主创也找不到。

    Q:那他们为什么会拍呢?
    L:“这回咱们拍个欧洲文艺片吧”,也许哪个主创这么说。(笑)其实,优秀的欧洲文艺片也是有主心骨的,只是没有其它国家的电影那么清晰、显眼罢了。形散(的话)神(千万)不(能)散,不仅是散文,也是其它所有艺术形式应该遵守的创作规律。

    Q:亮点呢?
    L:那个演马克思的小孩子真不错,尤其是跟马特·达蒙在酒店房间的那场对手戏,小孩子发挥得真是情真意切,显得马特·达蒙倒有些做作。(笑)对了,再补充两粒老鼠屎,虽然整锅汤不咋地。一个是马克思在知道哥哥被车撞身亡以后的表现,有点儿不合常理,他通过电话,听到了那帮小痞子抢哥哥的手机,导致哥哥逃到马路上丧命,那么爱哥哥,他为什么没有去找那帮痞子算账,无论报仇成功与否,都应该表现一下,这才是人之常情,与其有逆常情,还不如直接设计成哥哥打电话时被车撞了,简洁明了;第二个老鼠屎就是那个学菜女的死鬼老爸,你女儿好不容易喜欢上了这个通灵师乔治,你为什么要把最私密的事情告诉乔治,活活拆散了这对情侣,以前对不起女儿也就算了,现在更是对不起,难道人死了就成神经病了吗?说到这儿,一不做二不休,我就谈谈最厌恶这个片子什么地方,就是为了让剧情合理,随便定规矩,比如人死了不久会在亲人身边,过一阵子就离开了;比如,鬼魂可以把活人的帽子摘了;比如,鬼魂不能预知死亡。定这三条规矩就是为了能让杰森的鬼魂救马克思这出戏合理化:试想,如果鬼魂能预知死亡,能一直呆在亲人身边,好嘛,灾难将至,咱各自救各自的亲戚,那辆被炸的地铁估计就是空车了;如果鬼魂不能摘马克思的帽子,那马克思也就死了,电影就演不下去了。这种情境设置,人为感太强,很明显是为了让影片能运转下去的无奈之举。作为一门线性发展的艺术,电影就像是一枚台球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槽道自由下滚,写剧本就是设计这条槽道,让台球能滚得好看、滚得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滚得惊心动魄又不至于冲出槽道。不及格的编剧,设计不出好的槽道,逼急了就大手一伸,把台球拨一拨,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这片子里的各种规矩、马克思不找仇人算账、最后那个十足多余为了“明确”告知观众乔治喜欢巴黎女的想象画面,等等等等,都能看到编剧的那双大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短评

    题材我还蛮喜欢的,达蒙也很帅,小孩演的还不错,就是剧情没讲好

    7分钟前
  • 乔植
  • 还行
  • 还可以,打发时间看的

    11分钟前
  • 黑基兔
  • 还行
  • 为了最后不到30分钟的相遇,全片3/4的篇幅都用来铺垫了,真是冗长繁杂,而且三条线之间也几乎没给什么关于人物间关系的线索和暗示,让人看的确实很是抑郁,还是怀念当初那个扎扎实实讲故事的东木头;不过像他这样功成名就不再为名声所累的老家伙在自己的暮年偶尔鼓捣点别的对影迷而言也是种乐事

    1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 与死亡擦肩的神秘、对未知世界的迷茫、痛失至亲的悲伤、寻找答案的迫切,在冥冥中将这三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人连在了一起,进而颠覆了他们未来的一切……

    1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 剧情挺有深意 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23分钟前
  • 不侠与
  • 推荐
  • 视觉效果震撼 但有点将剧情削弱

    26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 老牛仔的电影总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无需任何花销的包装,只用简单的手法、朴素的技巧和平淡的故事就能轻而易举的打动人心。尽管影片结尾的爱情戏份让人诟病,但对于这个一个时刻透露着绝望气息的故事,Happy Ending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完美的。★★★★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还可以

    30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还行
  • 开头太震撼了

    32分钟前
  • Cokbye
  • 还行
  • 剧情有点冗长

    35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还行
  • 本来可以对hereafter有更深的理解,但止步于流水般的叙述。

    40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 爱这种影片 很喜欢

    45分钟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 不愧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ps昨天晚上刚看完这个,今天日本就真的海啸了。。。

    49分钟前
  • lolica
  • 力荐
  • 刚坐下十分钟就流泪了,二十分钟后眼泪又下来了,不过依然挡不住这是个烂片,挺好一题材,故事却很扯。唯一喜欢双胞胎兄弟那条线。

    50分钟前
  • 畸零人
  • 较差
  • 这大概是最不具伊斯特伍德风格的伊式电影了,对情感的把握竟出奇的收敛,虽然叙事上稍嫌不够精炼,但很意外老爷子竟然越拍越从容了。

    5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 整体故事不错,就是情节叙述稍显薄弱。里面那个小孩好眼熟

    53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 开场的灾难场面终于解释通了本片为什么会提名奥斯卡的视觉效果,确实很震撼。三条线并没有构成神奇的化学效应,反而对剧情和情感有削弱。已年过八十的东木头,在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讲人性与情感,倒不如说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种探讨。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 开头引人入胜,过程平平淡淡,结尾则高潮迭起,很棒的故事,于人已思考,反省

    1小时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 东木爷爷讲故事越来越慢,这次更是三条发展缓慢的平行故事线,观众等了两小时的故事高潮竟如此乏味甚至可笑,唯有小男孩的眼泪能触动观众。倒是影片第一部分非常给力,灾难戏惊心动魄却不喧宾夺主,悲伤孤独情绪的烘托更是出色,可惜随着剧情发展情感越来越淡,到结局时已所剩无几。只怪剧本差强人意。

    1小时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 这个故事宣扬了门当户对的观念:神汉一定要找个神婆

    1小时前
  • 胡子(胡续冬)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