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随便抒情两句,没有卵用
不知道说什么,看完觉得很心痛,同样是复仇的电影,却比《亲切的金子》让人难受,满眼无字幕勉强看了下来,却丝毫没有减退一腔玻璃心受伤。剧情确实如其他人短评的那样'一波三折',也确实如bilibili的弹幕所说'她失去了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由其在失去她爱的人的瞬间,一个半分钟固定全景镜头就将所有的不安暴露出来,甚至都如此吝啬近景镜头,只能让你远远的看着悲剧的发生,却无可奈何。
金子的复仇畅快淋漓,她承受着所有的冤屈,隐忍着,在监狱里做牛做马,为了出狱的一切默默准备着,当她手刃仇人的时候,每个观众都爽爆了。
但是缇丽的复仇,呵呵,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开始她试着去洗刷自己的冤屈,去给村里的婆娘们做红地毯礼服,收拾自己的疯娘,寻找自己被叫做杀人犯的真相。但是她失败了,但有一个人男人始终站在她身旁,她觉得,输了世界,赢了你,就是值了,当下自己的仇恨,当下自己被驱逐近三十年的委屈,好了,我就找这个男人过了。结果……
收拾自己的疯妈,一步一步处理好母女关系,当她的疯妈已经清醒,却又迎来了另一场悲剧。自此,这个世界上,一个真心泯灭,所爱的人都已经失去,这个村的存在与我又何干?心灰意冷,重燃复仇的斗志,到最后,'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也知道,这片大地也再长不出花了。
最后的一走了之固然潇洒,却让人更加寒心,如果说,回来之前,她还是一个冬日早晨的火炉的话,走之后,这个火炉已经冰冷了
2 ) 恶
不久前看到过这么一个观点,王路在他的文章里面讨论武大郎提到过。在我眼中看来,相似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主和武大是同一类人,因为他们都认为他们不配。
女主回到镇上之后大家都很疑惑,其中重叠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回来?为什么要回来?就连她亲妈也问过几次,准男友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认为她在外面可以有更好的出路,更好的施展才华。可是女主非常清楚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cursed,是的,一个受诅咒的人。
我不赞同这是一部讲述复仇的电影,也不认为女主是一心想要复仇才回到镇上。根据电影里面的交代,女主是失忆了一般的。她不记得事情的具体情况,她只知道她是一个murderer. 她妈妈呢?从电影后面剧情发展来看,她妈妈因为她是一个杀人犯的原因,镇上的人对她都非常的不好。当然,她妈妈本身也有故事,她在镇上有一个名号,slut ,whore .当然,这是电影另外的一个故事。总之她妈妈在失去她以后的生活就像大街上的乞丐,只不过这个乞丐有个房子而已。其实,回过头来认真想想,其实没有人,对的,没有一个人清楚的了解这件事情的始末。
因为这件所谓的杀人事件发生在她还是很小的时候。这正是认为这部电影是讲述复仇的人忽略了的地方。人在面临巨大地压力或者危险的时候,大脑有时候是会选择性失忆的。我还记得在某个节目里面讨论过甘肃某地一个地方的小女孩因为在超市偷拿了东西后被发现,妈妈在旁边也训斥,结果就在大人们的争执中,小女孩悄悄跳楼自杀了。之所以提这个故事是因为小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首先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引导,耐心的教育,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他们享有这样的权利。而不是第一时间把所有责任让小孩子背负。因为种种原因,女主小时候就被送离了家乡,离开了妈妈。
看完电影之后,我不禁在想,什么是恶?比如女主小时候的那个女教师,她真的十恶不赦。她对孩子无情的打骂和羞辱,仅此就算了,可能说明她不适合当老师没有所谓国内倡导的师德。但是她还做假证,在判定女主小时候杀人的关键证词上说假话。在商店女儿大婚的婚礼上,女主无助的对着警官求他相信自己,女教师作了假证。警官(好想称他精灵王)无奈地说出了电影里面我觉得比较点睛的话,既不是他不愿意相信女主,而是他只是个取证的人,关键的是他相不相信根本不重要,是镇上的人大家都这么看。
电影里面最大的转折莫过于男主。首先是他锲而不舍地爱一直试图挽回女主对生活以及对自己的悲观态度。(有没有谁看过原著来科普一下男主家。为什么住车棚?)男主借助可能是小脑有问题的弟弟(我认为只是像余秀华一样,不是真正的智障)所说的话帮助女主成功地回忆了小时候那个所谓的杀人事件的详细经过。回忆完以后就马上啪啪啪,我觉得也合理,因为解脱了啊!所谓心若关起,关心无用。心若打开,开心自来。可是男主却也意外去世了。这是剧情上的大转折。女主处理好自己与自己了,接下来就是自己与小镇了。
也就是恶。人性的恶。
电影里有男主妈妈与女主的对手戏,虽然少,却很重要。首先男主的妈妈很克制,她完全可以咒骂她,怀疑她这个已经冠有杀人犯名号的人。可是她没有,她和这个他儿子深爱着的女人一起给自己的儿子擦洗身体,入土为安。不久之后,男主一家离开了小镇。
恶是什么?恶是人多势众。如果说这是一部女权的电影的话,我觉得还是窄化了这部电影的意义。虽然我不懂女权。什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大家是一家。汉族作为超级大族还是非常排外的,这样说可能不公平,因为汉族是强势的一方。可是随着普通话随着时代发展,少数民族早已经被同化了。作为土家族的一员,有时候也跟着从小的环境看不惯苗族的同胞,特别是他们讲述他们的语言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称他们是苗子(土包子的意思). 当然这种人多势众不同于女主生活环境下的人多势众。女主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电影只用了一个片段来展示女主小时候与母亲。当妈妈离开店铺?的时候,还是小女孩的女主被硬拽着胳膊听着猥琐大叔说自己的妈妈是个荡妇,自己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恶当然还有来自于校园的霸凌。男孩因为行为举止有点女性化(骂人的话娘炮)被霸凌最终导致自杀,这样的新闻少吗?说到底,这不是一部讨喜娱乐大众的电影。如今,社会边缘人承受的痛苦和磨难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的教育以及国家,永远在给我们灌输集体大于个人的观念,所以当我们在讨论一个关于人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有一个模糊的东西隔着我们。比如我恶意地揣度下,有多少人会猜忌上面那个自杀的行为女性化男孩性取向是同性恋?拜托,难道要罔顾他被霸凌的事实吗?更何论性取向是一件个人的事情。
恶包括商店女小葛的漠视。如果小葛只是选择不闻不问的处理态度也就罢了,可就不是。这样的人不同于电影里面的女教师,也不同于那个抓住自己胳膊说自己妈妈是荡妇的大叔,小葛这样的人占据社会的绝大部分。他们就像带着一张冷漠的面具一样,不哭不笑,他们甚至没有表情。他们归根结底是恶的土壤,恶的空气。因为他们,恶得以额外地滋长。
为了和恶作最后的交锋,女主的善良的受骗的人们口中毁誉名声的母亲,在女主回家之后生活刚有起色便去世了。作为电影中造成许多人的不幸的万恶之源举起了报纸,视而不见。这点的恶可能与贾宝玉口中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之后的剧情电影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也不必多说什么。总之很潇洒。也很决绝。
最后。
人性。对人性有一个很好的见解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就是是警官,时隔多年,当雷同的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的时候,毅然决然,不做后悔的决定。也是男主,那样的不顾一切,追寻自己内心的感受,用心去爱一个人。更是这部电影里面女主的妈妈,在女儿走向警车拿包裹的瞬间,妈妈脑中闪过的记忆碎片,死死拽住女儿的手不放开。正是这些明亮的为数不多的点点星光,照耀着深不见底的人性黑洞。当然可能也很微弱,就像女主不在家的那些年,有一位老奶奶悄悄地担心受怕地时不时地照顾一下妈妈。
3 ) 人性不荒诞
当男主出现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一部爱情救赎的片子;当丹尼那个傻子出现的时候,我以为一切能沉冤得雪。后来,电影告诉了我一个更真实的现象,毕竟大团圆结局才是电影。
人性可以坏到什么地步?也许人人都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坏,我们没有直接去攻击谁,我们只不过是加了几句话。但通常正正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残害了一个个人。很多影评都提到那一句:流言害死人。所有人都不知道真相,但却都认为自己是真相的掌握者,敢当流言传播者比流言本身更为可恶。突然想到很多网络暴力,也是这么恶心的是事情。男主像是一个反抗者,但最终却死于一种荒诞的方式。小镇一把火全烧了,庸医死在沼泽,一切都好似很荒诞,但却荒诞不过人性。
你见过真正的垃圾吗?女主离开的那一刻,发自真心的爽。她不再为了无谓的真相屈服了。这里根本没有真相可言,想要去感化谁,却依然被反过来诬陷。在这里,只有被利用的价值。一旦利益过后,人们便只记得旧账。
人是一种记忆力超强的生物,同时也是记忆力最差的。因此有那么多忘恩负义。可笑吧,我们总是选择性记忆。
我觉得片子总是有一种魅力,既不在爱情消逝、亲人别离过分渲染,不会让电影沦为一般情感消费。可惜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结局还是不够大快人心。
4 ) 人性之恶谈何原谅,就该一把火烧个精光
《裁缝》这个片名一听像个时尚大片,事实上也的确是。
凯特饰演的裁缝蒂莉,把自己拾掇得像巴黎的名媛。
她穿着一袭红裙出场,惊艳了众人。
随后换上的黑色礼服,气场更是强大,连女人都挪不开眼。
随后,蒂莉便在这个小镇掀起了时尚风潮,镇上的每一个女人都裹上了华服,活像一辑辑时尚大片。
华服毫无疑问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但黑暗的主题才是电影的牛逼所在。
《裁缝》其实说的是另一个“狗镇”的故事,蒂莉执意回归的当塔镇,对她来说不是什么温暖的故乡,而是梦魇。
当塔镇里人烟稀少,周围是一片荒原,闭塞的环境养育了一群愚蠢、丑恶、冷酷无情的居民。
和年轻小伙子调情的已婚杂货店老板娘、不愿给生病的妻子吃药的药剂师、嫌贫爱富的好色郡长,他们互相包容各自的龌龊,却容不下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
蒂莉的妈妈未婚生下的她,她从小就活在众人的偏见和厌恶中。
小学老师当众打她。
药剂师侮辱她和她的妈妈。
镇里的孩子辱骂她、欺负她。
后来她被指控杀害了小恶霸,被驱逐出镇。年幼的她记不清那年那桩案件的细节,她长大以后回到镇上,就是为了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杀人犯。
她在外闯荡那么多年,从墨尔本到巴黎,最终还是回到了当塔镇。这里是种下她内心伤痕的地方,她想在这里重生。
她一边寻找真相,一边用自己的设计天赋满足当塔镇里的女人们的虚荣心,妄求获得她们的接纳。
但当她接近真相的时候发现,那个男孩是死于自己的残酷游戏,杀人犯的罪名根本子虚乌有,是小学老师与郡长狼狈为奸,胡乱编造的证词。
真相是什么根本不重要,在居民的逻辑里,众人都讨厌的蒂莉活该背负这样的罪名。
当蒂莉的爱人意外身亡,蒂莉又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此之前,她们看似接纳了她,是因为对她有利可图。一旦她无法满足她们的要求,就立马翻脸。
穿着再前卫时尚的礼服,她们依旧是粗鄙、愚蠢的小镇居民。鲜亮的外表也掩饰不了她们腐朽的内里,令人作呕。
蒂莉不是被诅咒了,只不过是被丑陋的人性祸害了而已。
她离开的时候像回来时一样悄无声息。但她留下了一把火,烧光了整个小镇。
我喜欢这样的复仇,干脆利落。
会蚕食善意与爱的丑恶人性,改变不了,只能毁掉。
这部片没有《狗镇》深刻,但里面的喜剧元素还有酣畅淋漓的结局还是让我很享受。
5 ) 每个方面都差那么一点
说实话有点失望,虽然不是烂片但看的不过瘾,感觉是电影拍到一半导演突然改风格了,之后又改过来了。并且拍的不细致,teddy的死,警察的替罪,肥温爸爸被杀,人们的议论责备,肥温的转变等等都可以拍的更精彩,改变的剧情也不巧妙,复仇的手法也不犀利,。肥温人物感觉始终不太统一,感觉好像变了好多演法。整个戏都比较乱。最后烧村子的桥段还是挺过瘾的,但结尾又有点生硬。衣服是好看,锤弟是帅,肥温不笑不哭的时候是美,故事是好,但也救不了一个乱的电影。豆瓣评分7.8感觉给高了1分。可以感觉到是个很好的小说,要是找个好编剧和导演,一定会拍的很精彩。另外说一句音乐也不好听。
6 ) 又一个小镇
年轻的裁缝缇莉重回小镇,找到了自己疯颠的妈妈,想开始新的生活。她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比如给畏畏缩缩的女孩朱迪做出惊艳的礼服。缇莉想融入小镇还有个原因,她10岁时因为被控谋杀一个小男孩被强制送走,因为当时剧烈的刺激,她对这段故事失去了记忆,她想找回真相。
缇莉寻找真相的经历并不顺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跟随镜头认识了小镇上的人。驼背的家暴男,喜扮女装的警察,满口胡说的小疯子,阴沉的镇长和他洁癖的妻子,以及浑身散发着霉味的女老师。这些怪异的镇民当年判定是缇莉杀了镇长的儿子,以至缇莉和母亲长久分离;也是这些人,在缇莉回来后窃窃私语,想要孤立她们。
尽管在小时候玩伴泰迪的帮助下,缇莉弄清楚了当年的事实:她不仅没有杀人,反而是镇长儿子恶行下的受害者,但是没人相信她。没人相信是镇长儿子欺负小缇莉,导致自己撞断了脖子;就像没人相信是镇长对缇莉母亲始乱终弃一样。在他们的版本里,缇莉的母亲就是荡妇,缇莉就是杀人凶手。在这个由多数人的默契构成的道德网络中,无论多荒谬的流言都能被认定为事实。
《裁缝》是一部欲抑先扬的电影。它给了人很多希望,比如泰迪对缇莉的爱、比如小镇女人的友谊、比如母亲的逐渐康复……但又摧毁了它们。泰迪离奇死去,母亲告别人世,就连因缇莉的帮助而获得新生的朱迪,也开始对着缇莉装腔作势了。在小镇上,所有令人稍感安慰的,都转瞬即逝。
除了爱人和母亲,片中还让人觉得有些温情的是小镇的易装癖警察。其饰演者雨果维文在这部片子里不但贡献了精湛的演技,而且还给故事增添了不少笑料,成为电影中的一大亮点。这位警察有一颗女士的心,他疯狂热爱有亮片的布料,欣赏缇莉的作品。虽然多年前因为镇长的威胁伤害了缇莉,但是他后来也在尽可能地帮助她。尤其最后他站出来为缇莉顶罪、穿着心爱的闪亮礼服摆出POSE的样子,那股浑然天成的劲儿真是让人目瞪口呆。
当最后一个心存善念的警察也离开了小镇后,电影走向了令人窒息的黑暗面。
与《裁缝》相似主题的电影其实还有不少,喜剧元素更多的比如《热血警探》,更加冷血的比如《狗镇》。这些故事都发生在看似明媚纯朴的乡村,在鸡犬相闻、一派和谐的乌托邦式生活背后,隐藏着残酷的真象。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小镇故事?
小镇是个几乎没有隐私的人情社会。这种生活意味着个人自由将被迫作出度让。在人情社会,非常容易滋生出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的舆论。它不但能杀人,甚至还会演变成群众的集体无意识狂欢。
这种残忍在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最简单的,我们回想一下学生时代,哪个班没有一个被欺负的同学呢。他们可能也并没做过什么坏事,但是在某些人的带头下,欺负他就渐渐演变成了“多数人的正义”,大家在抱团取暖的过程中消除了道德上的罪恶感,变得理所当然甚至变本加厉,却都觉得自己不该对此负责。而成年人的生活就没有“小镇”了吗?历史的种种尤在近前,回想起来总是不寒而栗。
故事以缇莉最后向镇民的复仇结束。她永远离开了小镇,离开了肮脏,留下的只有烈焰和残骸。然而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结局,它只会发生在故事里。现实里小镇的故事还在继续,更多的缇莉还在挣扎中没有出路。
微信公众号:燃烧的远征(tbc1096)
要是我的话,我会连人一起烧掉,然后看着他们满身都是火焰和吼叫....
这路数太诡异了,而且荒诞得……不那么恰到好处啊……
本来看到凯特睡帅哥我就心满意足觉得该结束了吧,谁知道剧情才刚开始
本以为剧情是属于老套的女主回家乡通过手艺洗白自己并与乡民同归于好并抱得忠犬的故事,没想到故事走向无法预测的局面忠犬死去警察背黑锅父亲是贱人母亲撒手在看似喜剧的成分下掩盖着类似狗镇的残酷人本恶现实。最后她烧了整个小镇昂头阔步地离开其实都是一种对小镇绝望后的放弃,穷山恶水出刁民从未错
本以为狗镇似的悲剧就已尽可能的展现了穷山恶水出恶人的真理,不曾想裁缝的喜剧化更是将悲剧撕裂的痛彻心扉。本以为亲切的金子那种血淋淋的女性化复仇就已足够颠覆,肥温的温柔杀戮更是无以为继。所以,我突然明白,想要得到东方的鱼肚白,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向西方的落日红。
我当然会记仇,不记仇哪来的力气报恩。
太有风格了,像舞台剧,华丽又漂亮,各种黑色幽默,讽刺而又直击要害。
“恋弟狂魔”肥温这次美炸了,烈焰红唇杀气腾腾,一身服装惊为天人啊!故事过于诡谲复杂,要定格在肥温和锤弟滚床单那儿就好了。 可以当猎奇电影看看,顺便欣赏澳洲内陆的风情画。雨果·维文饰演的易装癖实在太好笑啦~
就想说凯特真是演什么像什么,一口澳大利亚口音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之前The Reader里的德国口语也是,太有天赋了!能不能教我练英音TUT 电影本身有些昆汀的色彩,是潜力股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颜值可以随着衣着美妆而提升一个层次。
发现年纪越大越喜欢这种“一个都不原谅”。又回到了那个主题,小镇姑娘的出走,说到底都是对乡村社会的厌恶和弃绝。 回不去的故乡的背后,从来没有世外桃源。
她来了,像魔法,把整个镇子都变美;她走了,像魔法,把整个镇子都变没。
惊喜之作,本以为一部名叫“裁缝”的片子能拍出什么花样来,没想到这么耐看,一部上世纪时装片,每个人物都设计的个性鲜明,并且还插入了悬疑元素和一点黑色幽默,雨过·维文的女装癖是在致敬《丹麦女孩》吗哈哈,还有肥温,今年没凭这部提名奥斯卡真是太可惜了,演什么像什么啊
有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只是这地方不见得荒芜却也多这样自私凉薄的人们,何尝不是人性本恶的一种体现?小镇里的人利聚而来,不无目的断不会摒弃前嫌,更何况多数人跟女主并无直接的利害关系,却个个待之如仇敌一般。好在女主本身清醒,最后了无牵挂的一把大火实在大快人心,弃之远之,无需留恋!
生活会在给你布满荆棘的路上还涂满毒药。真正能够战胜这些的只有自己不断反抗和奋起的行动和决心。而爱情和亲情有时候都会在最关键时候离你而去,但是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激励着我们勇敢活出最精彩,因为恶人自有天收,抬头看苍天,从不饶过谁。
看温丝莱特近些年的表演,是一种享受,《杀戮》,《史蒂夫.乔布斯》到此片,温丝莱特浑身散发着对演技自信而透出来的光芒,性感无比。在表演水准上,已甩她当年的大轮船男搭档大概五条街。
澳洲轻喜剧版的《狗镇》,温斯莱特在里面霸气又漂亮!小镇子的恶归根结底是传统和父辈们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人性权势之恶。不把传统一把火烧掉,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试图缓慢改变传统,终归是要失败的。
#裁缝# 的剧本不错,有一幕令我特别惊艳,在荒凉穷得掉渣的小镇上所有的女人都穿着特别名媛的衣服,真是吊诡。最后的复仇真是痛快。
土澳本土产还好找的是凯特主演各方面比狗镇都强太多。疯妈妈也演的很好。锤哥就这么钻进老鼠窝出不出来了。雨果警长也算当了回替罪羊。最后是因果报应了那些垃圾烧的真好。还是人靠衣装啊巴黎学过设计的就是不一样了。
看完以后当场在mall里买了三个套装和一个项链。莎士比亚嗦:当然了,我的衣装确实改变了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