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里玛丽遭遇了土耳其大使猝死的悲剧后和管家的一番对话一直萦绕不去,她说:人生有时真是不公,是吧?前一秒还笙歌鼎沸,下一秒就曲终人散了。你有没有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悄然逝去,而自己却无力回天。奇怪的是,我却是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幸福。可我却注定无法拥有。
什么是幸福呢?我们都有权利获得幸福。但因为我们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也不尽相同吧。
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又突然想起了那部充满了莺歌燕舞,华美衣裳的电影《玛丽皇后》,在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彼时的她还不知道这些精美于斯的到头来都是浮云。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国王问玛丽皇后,你喜欢这条林荫大道是吗?玛丽皇后说,我只是在向它道别。
细数自己看过的英国电影,在我所看过的所有电影中,只占据这一小部分,但是它们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里面寄托着一个梦想,一个对所有逝去的、美好的事物的追忆与幻想。像是最经典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繁花落寞的《故园风雨后》,体会人情冷暖的《美丽曲线》,表现作家的《王尔德的情人》《闪亮的星》。里面所有的英国人都是那样优雅与从容,如果,你认为英国现在也许不再是这样了,那就看看他们表现校园生活的电影吧,《如果》《同窗之爱》,关于伊顿公学的哀伤往事,就会知道为什么英国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人,一旦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就很难再改变了吧。所以现代的傲慢与偏见《BJ单身日记》里的达西先生还是要让他未来的孩子去伊顿公学。看着电影里那些美好的东西走向毁灭,就会明白为什么波兰斯基说,“我喜欢电影里的阴影,但现实中不是。”因为现实中的痛苦是难以承受的。面对无论怎样的痛苦,看着里面的英国人,他们好像都是波澜不惊的,不会为所有的事情大惊小怪,凡事要合乎礼节体统,喜怒哀乐都要克制。举手投足不经意的细节,眉眼之间传递的秘密,都埋藏着一些或者是暧昧、或者是假象、或者是仇恨、或者是怨艾。而他们又是等级分明的,所有把上流社会区别于下层社会的标志都是那样滴水不漏,一丝不苟,一个鼻烟壶或者一对袖扣,都能彰显他们的品味和地位。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危机的今天,在所有的规则早已经被打破,这样一部传统的电视剧会这样吸引住我们目光的原因吧。我们哪个人没有对往日生活的追忆,对逝去美好的缅怀呢?我们谁不怀念那样一个把我们紧密相连的纽带,把我们的生命彼此紧紧缠绕的年代呢?也许里面关于上流社会的浮华,下流社会的卑贱带给我们更多的关于平等自由的思考,但我们是否有一个瞬间,就感到自己成为了那样一个不真实的暗流涌动庄园的主人,一个乌托邦、一个太阳城。是否有一个瞬间,我们感到即使我们不能控制所有的事情,却也真切的参与着他们的生活,体会着他们的感情,发现着他们的秘密呢?
无论这个世界有多大,这个庄园有多大,人心也许比它们都大,但那里面总有一个角落,用来盛放着我们的爱。所以所有的故事最终都是关于爱的,只是有些爱的深情,有些爱的绝望。最近在看一部美国家庭肥皂剧《兄弟姐妹》,这个家庭也充满了秘密、矛盾、纷争、纠葛,但是只有死亡能把这个家庭分开,因为维系他们的是爱,是骨肉相连、血脉相承的爱。
看完了唐顿庄园。虽然结尾并不完满,但知道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所以还是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期待着这个故事最终会像简奥斯汀笔下的那些故事一切最终都会变好吧。我们也是,生活改变你,也改变了我。虽然不知道这些改变带给了我们什么。
我们也曾经为一张白纸,等待着开始人生崭新的一页。可是慢慢,这张纸已经发黄老旧,上面刻满了光阴的痕迹。这时才发现,这张纸已经不能再写上一个字了。人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白驹过隙,很多事情都未完成。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阶层都会经历过漫长的自我思考,然后自我认同,最终才实现自我价值的吧。我想身为一个同志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不知为什么,我又想起了唐顿庄园里的一些细节。比如,当马修向庄园主罗伯特提出他并不需要一个贴身男仆时,罗伯特说这对仆人也是一种不公平,因为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还有第二男仆威廉对玛丽说他的母亲希望他出人头地,玛丽不屑的说,成为一个男仆吗?威廉说他的的理想是成为第一男仆。还有不甘心做女仆的葛文对三小姐说,我和你们不一样,看看我吧,我只能一辈子做一个女仆,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我妄想找到一份工作,可是谁会要我呢?还有休斯太太,她终于有机会得到幸福,嫁给曾经的青梅竹马,但最终她放弃了。她觉得她的一生已经献给了唐顿。这些人卑微的愿望在很多英国古典电影电视里从未被提起,但是在这部剧里,我看到了原来每一个都在追寻自己的理想,或卑微,或远大。他们都听从着自己内心的声音生活着。
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渴望着爱与理解。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境遇好坏。为什么我们会祈祷,也许就是因为当上帝与我们同在,我们就不再是孤单一人。有一个人在那里,听着你的倾诉,分享着你的快乐和痛苦。他知道你是怎样走来的,也知道你是怎样走去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吧。只是这个世界太大,而我们太渺小。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上帝能不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呢?
去岁上映的英国ITV的新古典剧《唐顿庄园》在没上映之前就因其阵容强大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期待,作为一直只跟三四部美剧并辅以部分以大结局的日剧为消闲,本不想在今年开新剧观摩的观众来说,我终于也没有抵抗住诱惑,在上一季结束之际补看了整季并在今年开始跟第二季,实在是因为这个剧演员阵容强大不说,更是有荣获奥斯卡的金牌编剧Julian Fellowes打造,这位先生的拿手绝活就是写群戏,当年的一部《高斯华德庄园》,借一桩谋杀案,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电影里,写进一座贵族庄园里从主人到仆人几十号人的众生相,让我叹为观止,大呼不够过瘾,如今竟然受邀开写长篇连续剧,怎能错过?而且像这样反应地道的西方老贵族的生活的剧集估计现在也只有英国人能够拍得出来了。连刚刚新婚的威廉王子和王妃都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告诉记者自己在看这部电视剧,可见其火爆程度,难怪有人说它是英国版的红楼梦。
如果单从剧情来说,这部《唐顿庄园》并不是我看过的把故事讲起伏跌宕的剧集,在这方面,很多美剧和日剧都做得更出色,但是这部《唐顿庄园》最大的魅力却是其他任何国家的电视剧集无法复制的,那就是它那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那种历史的底蕴和翩翩贵族气质,英国出贵族,出绅士,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但是这部电视剧则用当今最通俗的传播方式,给大家讲贵族到底是什么。这在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斥着暴发户的国家里,无疑是可以教育大多数人,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了钱就是贵族了,甚至这里的媒体也成天把贵族这两个字挂在嘴边,广告成天打出的标语也是贵族的标签,但是这部戏却可以让很多人汗颜,因为真正的贵族不仅仅是有大房子,银行里的存款数字或者多少仆人鞍前马后,真正的贵族还必须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细节和教养,相比之下,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中国,只有有钱人,而没有什么贵族。
一方面精美的服饰物品,考究的妆容,细致的生活细节,对那个时代生活的最大化还原让我们对编剧的历史知识和积累深为佩服,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必须得承认,住在唐顿庄园里的Granthan伯爵一家是被剧作家理想化了的贵族家族,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了解到当年贵族生活的一些有趣的人与人之间相处并非我们见天所想象,比如贵族家庭里的仆人也是分等级的,老爷有老爷的贴身男仆,小姐,夫人都有各自的女侍这不能混淆,大家族的管理就像管理一个公司一样严格,男女管家的管理才能不亚于今天的职业经理人,忠诚是人们之间最大的美德,这忠诚不仅仅在于由下至上的仆人对主人,也来自于由上到下的主人到仆人,只要进了这个家门,为这个家做出了贡献,那么仆人即使和这个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也一样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主人就有义务照顾好为自己服务了一辈子的仆人,所以当厨娘得白内障的时候,主人会掏钱为她治病,并分派人手专门去照顾她,等家族里的老仆人退休之后,还有退休的年金可拿(看到这里我就在想,这不就是我们的国企嘛,他们全家都是事业编)。从另一方面来讲,真正的尊重也必须是相互的,虽然在一个封建世袭制度的时代里,人生下来就有三六九等的阶级属性,但是在这个阶级属性之外,还有一种尊重,是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忠诚睿智的仆人可以因为他的人品得到认可,专业的精神和良好的技能也可以得到主人们的尊重,仆人的劳动,人格也必须得到尊重,主人既然雇佣了仆人,就同样有义务接受他们为自己服务,因为这是他人的工作,仆人对自己的工作也一样有尊严。勤劳是仆人的美德,很多仆人,即便是主人不在之时,也会主动承担劳动,周济退伍军人之类。当主人误解,犯错的时候也一样要像仆人道歉,做了份外的事,也要道谢。什么爵爷,未来的继承人,战争来了和平民家的孩子一样要上战场,到了战场上当然军衔更高,但一样要出生入死,率领着自己的士兵冲锋在前。这是西方贵族从冷兵器时代就遗留下来的传统,在冷兵器时代的电影里,国王和贵族冲在最前面的桥段也比比皆是。骑士精神可不是只为女人开开门,拉开凳子。虽然说我们也很怀疑是否每个贵族都可以做到这样,但是至少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有教养是一种什么样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一种传统,在后来的漫长的岁月变迁里,虽然贵族已经没落,但是却演化成了英国人骨子里的东西,让英国出绅士和淑女这个传说一直久闻于世。我们不能把这部戏里所塑造的人物都当成现实来看待,但就像我们可以从美剧中看到美剧的主流价值观一样,我们也可以从这部剧中看到英国人所试图树立的榜样,和向世界输出的价值观。它至少是让人们能够觉得温暖,舒服,接受并且内心踏实的一种价值观。可以塑造出有这么一座豪宅还不让人憎恶的一家子。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媒体,影视题材竭尽所能塑造的所谓“贵族”形象,所谓成功精英的社会榜样,住什么样的豪宅,开什么样的跑车,泡什么样的妞。我们只能说,大家对贵族两个字的理解和追求可真是大大的不一样。我们的贵族是昂贵的贵,英国人的贵族,先是高贵,然后才是昂贵。所以没落的贵族也还是贵族,有钱的暴发户恨不得把身上刷金漆也得不到人们更多的敬重。你怎么能怪老百姓仇富?
我想这才是这部剧集真正让人看得欲罢不能之处吧,虽然很多人觉得第二季的剧情有些不如第一季,但是我个人想看得重点其实是,看看人家是怎么处理一些问题的,怎样对待下属,怎样对待上司,无论你是上至伯爵,下至一个普通的女仆,他们是怎样在不同等级制度中,即保护自己的尊严也尊重他人,每个人在压力之下如何保持风度,不大吼大叫,依然气度不凡,令人信服。我觉得这是英国人一种特有的风度和本领,这当然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要不然怎么叫做高贵呢。可是贵族到底贵在哪?至少这部电视剧还真可以告诉你一些答案。
我等学识浅薄之辈一般写不出高深博赞的技术分析贴,也无能耐引经据典地追溯剧中男女的前世今生,于是只能在观影后梳理出自己所感所想。《Downton Abbey》在豆瓣上的得分长久以来都高达9.2左右,使得偏爱当代英剧的我长久以来怀着好奇之心想要一饱风采。初看第一集时,没觉得有十分吸引人的地方,无非是老套的话题,原遗产继承人不幸在事故中身亡,公爵膝下唯有千金三位,身后家产只能由远房某不知由来的“乡野”小律师继承。女眷们希望想到办法夺回家产,家仆们在私底下议论纷纷。但是看到第二集Thomas断袖之癖遭弃时开始有些感触,到了第三集Mr Pamuk半夜暴毙后剧情似乎瞬间剑拔弩张扣人心弦,于是一直看下去看完了七集,虽然之后也没有再多惊悚离奇的剧情发生,却在一些点点滴滴的零碎片段中透露出温馨、险恶与现实。
我喜欢在看书观影的过程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迪,于是把这些令我动容的片段简单地进行了整理分类,以做观影记录。阶级、爱情、政治、时代、友情,《唐顿庄园》一剧在剧情之上融合的众多元素令我深为喜爱,而我相信还有许多更为细微巧妙的情节没品评出来。
{1.主仆之间的感情}
也许受中国古装片影响,我原本以为在英国贵族的家庭中,主仆关系也应该是尊卑有别有礼有节的,仆人只需接受主人的命令并执行,除此之外便不该有再多的深入。于是Downton Abbey里面的有些情节让我有些诧异,他们的主仆关系,更可以用不卑不亢来形容。Downton的主人们更加关心下人的生活,在他们遇难时会慷慨相助,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完成愿望,下人们也有言论的自由,只有在说话太过分时才会受到指责。下面这些条目,就是让我觉得主仆之间友好感情的片段。
1、Mathew不习惯贴身男仆伺候的生活,对Lord Grantham说想要解雇管家,公爵就说,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何苦要再多一个人失业呢。Mathew想想挺有道理的,某天自己穿衣服时看到杵在一边的男仆,转念一想便说,这个袖子有点难扣,你来帮我吧,男仆受宠若惊地赶忙前去帮忙,而Mathew嘴角也撇过一丝浅笑。一个人的举手之劳,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天大的恩惠。
2、管家Cason因为受到旧友的威胁而偷偷拿庄园的东西出去变卖犯了错,公爵得知后并没有解雇他也没有接受他的请辞,而是毅然留下他,并且自己掏了钱威严赶走了那个背叛Cason的坏朋友。对老伙计的感情不会因为偶尔的犯错而全然推翻,一如既往地信任才是真正的情谊。
3、迫于众人的压力,公爵决定还是解雇Mr Bates,但是当Bates走的那天清晨,公爵看着远去的马车,想起他们一起并肩在军中的时光,想起Bates拖着瘸腿离开Downton后可能真的不会有什么谋生的出路,于是拼命地追上马车,让Bates留下了。而Bates为了能够治好瘸腿更好地行使贴身男仆的职责而去找了偏方,沉重的矫正器弄的他腿上鲜血淋漓,疼痛得脸色苍白却不愿意告诉公爵让他为自己担心,最后还是在Mrs Hughes的执意要求下才说出了真相。
4、Mathew的妈妈在第一集出场时对待从天而降家产的表现令我对她产生偏见,让我以为她只是一个爱财的老妇人,但是后来却又改观。除了她去Downton不卑不亢地礼数让我对其有些敬意,让我对她印象完全扭转的是医院那场戏,院长由于害怕承担手术的风险而要放弃对病人的治疗,而她坚持要用新治疗方式救助那个垂死的病人,面对老妇人的刁难也毫不畏惧,在她眼里,挽救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后,她对家里男仆受伤的手也很关心,冲破护士的阻拦自取药品对其进行治疗,虽然医术有限治错了病,但是她的善良之心可见一斑。
5、女仆Gwen想要摆脱现在的生活,她怀着成为一名打字员的梦想偷偷练习,主人们知道以后不但不训斥她不务正业,反而都很支持她实现自己的梦想。尤其是三小姐Sybil,她帮Gwen写推荐信,Gwen求职失败后还不断鼓励她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仅如此,Sybil还帮她应征职位,借给她面试的衣服,赶着马车送她去面试,即使回来的路上马车遇到故障摔了一身泥水也毫无怨言。遇到来家里装电话的人也不忘打听关于招聘秘书的事情,最终帮助Gwen实现了梦想。公爵本人也不反对Gwen另谋出路,有意思的一幕是当Sybil拦住他去书房时说Gwen在面试时,他戏谑地说,我现在不能用我的书房,因为我家的一名女仆在找另一份工作?
6、厨娘每天对小女仆Daisy骂骂咧咧,公爵夫人看到后悄悄对Mrs Hughes说,do look after her. 而厨娘得了白内障以后,公爵一家并没有辞退她,而是派Anna陪她去伦敦治疗,还安排她们住在自己姐姐家。有一些好人刀子嘴豆腐心,有另一些更好的人却能够包容这些人的刀子嘴,将心比心。
7、Mary与土耳其大使Mr Pamuk偷欢,而大使半夜暴毙在自己床上时,她第一个去找的是自己的贴身女仆Anna来帮忙处理现场,这样的信任难能可贵。
8、花展比赛,虽然Molesley爸爸的玫瑰花最漂亮,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一定是让老夫人蝉联夺冠,老夫人逞强不肯承认自己是由于权位才夺冠。当她看到获奖名单上写着自己的名字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宣布得奖者为Molesley的爸爸。公爵夫妇俩对她说,妈妈,你做得很好。那一刻,我觉得很温情。
9、Willam妈妈病了,Mary帮他请假让他回家看妈妈,说,她应该和自己爱的人多呆一会儿。
{2.仆人之间的感情}
这部戏里,不仅是主仆之间的感情最令我难得,仆人们之间的友情和信任也让我觉得十分感动。
1、Gwen为了成为打字员而攒钱买了一架打字机,为了不让大家知道便偷偷摸摸地练习打字,却被Anna无意中发现。可她并没有告发Gwen,而是替她保守秘密,也在众人对Gwen产生质疑时挺身而出为她辩解。
2、Anna生病卧床,Mr Bates悄悄来到女仆住宿区(男仆禁止入内)给她端来吃的,这段友情也随剧情发展逐渐演变为爱情。
3、Mrs Hughes告诉Carson过去的恋人来找自己,希望她跟他回去结婚,这样她就要离开Downton了。她感慨说故人依旧而自己变了, Carson劝她说,如果人一成不变的话,那么生活有什么意思呢?
4、厨娘Mrs Patmore要去伦敦治疗眼疾,Mrs Birds临时替代她担任答出一任,她生怕自己被永久取代就叮嘱Daisy往Birds做好的饭菜里加点“料”,让公爵一家不喜欢Birds的厨艺。小Daisy傻乎乎地就照办了,往汤里加了肥皂水,还打算往烩牛肉里加无花果露,真是忠心耿耿。(可惜Mrs Birds知道Daisy可能做手脚,故意告诉她那个是给主人吃的)
{3.仆人之间与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如果只是主仆情深和仆仆情深的话,整部剧也不会那么精彩,情节的多重冲突才能引人入胜。Thomas和Miss O’Brien狼狈为奸一心想要赶走Mr Bates,于是总是使绊儿较劲;二小姐嫉妒大小姐得宠,于是总是与她拆台对着干,甚至不惜亲手毁掉亲姐姐的名声。仆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主人公之间的暗决也都成为本剧的看点。
1、Thomas顺手牵羊被Bates看到,但是Bates并不告发他,而Thomas却与Miss O’Brien合计着偷来公爵的鼻烟壶放到Bates房间故意栽赃陷害他,幸亏聪明的Anna提醒他去自己房间搜搜看,说找到了以后要么扔到Thomas房间,要么给她扔到Miss O’Brien房里。后来,Thomas自己偷酒被Bates看到,于是反咬Bates,明了真相的Bates并没有戳穿他,也始终没有揭发Thomas的种种罪行,冒着自己被解雇的危险也不想让任何人因为自己而离职,Miss O’Brien还写信给Bates前雇主的女仆捅出了他以前因为偷窃坐牢的记录。幸亏Anna在伦敦了解到了Bates过去的一些事情向公爵报告才得以为他平反。
2、William默默地喜欢Daisy,这个傻姑娘却一心迷恋Thomas。Thomas就利用这一点与William作梗,好显示出自己的魅力。夜游会之前,William想要邀请Daisy一同前往,就在他张口之前Thomas故意抢先,Daisy心花怒放地答应了他,Thomas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即使是他不想要的,他也不让别人得到。
3、Edith总是嫉妒Mary身为大姐得到的一切优待,她曾爱上的人要娶的是Mary而不是她,在有合适的夫婿人选时公爵夫妇总是想到Mary,把她却定义为养老送终的角色。于是她企图勾引Mathew,可惜帅哥根本对Mary情有独钟;她从Daisy口中套出了美男子之死的真相,并不惜毁坏亲姐姐的名声告密到大使馆;她对Mary不屑一顾的老公爵大献殷勤,胜利在望时暗自得意,可惜Mary知道告密的真相小小地使了个计报复她最终还是被弃没个好下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爱情}
爱情似乎是影视剧里永恒的话题,任何鸿篇巨制里多缺不了的调味品,Downton里真真假假的新情旧爱比比皆是。
1、Mary 和Mathew
当Mathew从一开始就喜欢上Mary的时候,我说,她配不上他。他清贫低调朴实磊落,而她清高孤傲自视甚高。可是慢慢对Mary的印象有所好转,她的真性情和不造作令我钦佩,只是有些时候还是会有小女人的虚荣。比如说,就在Mary和Mathew关系有好转的时候,某个晚宴上,Mary为了在妹妹面前证明自己的魅力,故意迎合某位公爵而冷落了Mathew,Lord Grantham说,Mary太幼稚了,以为所有人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我还算比较喜欢Mathew,身为自食其力的中产阶级,勤勉而不慕权贵。在他和Mary挑明的那个晚上,我的心中浮起了久违的酸楚,是一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欢欣。只是造化弄人,偏偏给了他们那样一个考验,而考验的时间那样短,偏偏在Mary做出正确选择之前结束,无论她再怎样做,也无法证明清楚自己究竟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家产才答应和Mathew在一起。如果我是Mathew,也会不甘心将错就错地爱下去,机缘巧合,就这样错失了彼此。
2、Lord和夫人
Robert Grantham和Cora真是一对可爱的夫妻,没有贵族的架子,对待仆人和平民都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他们不会不择手段地谋夺财产,也不会尊卑鲜明地颐指气使。在焦虑面前,他们有对自己的争取,更多地却是顺其自然。
3、William和Daisy
他为她弹琴为她唱歌,为她欢喜为她忧,可她却毫无所知,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直到最后,才辨清楚。
4、Bates和Anna
他们互相喜欢,却从来没有清楚的表白过,彼此的倾慕之情都在行动与比拟中表达。Bates给卧病的Anna送去点心,Anna用别人的爱情故事试探Bates,问说主人公为何没有表达爱慕,Bates说也许he is not a free man,由此暗指自己不是自由身。但是Bates接着说,虽然他没有说过,但是也许在他心中,对她的感情很深。同样的暗指在Bates与Mr Molesley 向他打听Anna时的对话中体现,是的,她有了心中的爱人,而那个人,也爱她很深。
{5.时代的烙印}
1、 发明与创造
时至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的鼎盛时期,电话和电灯的出现也显得十分应景。第一集里,老太太到Downton感叹电灯太刺眼,后几集庄园里也装上了电话好方便“与伦敦那边联系”,大家都围着当它是个新鲜玩意儿。Mathew的办公室里,老太太被旋转椅吓了一跳,此后感叹时代的变化令人应接不暇,而年轻人们却总能处变不惊。
2、 政治与女权
Sybal小姐是剧中最具有时代精神的一位,第一,她关心政治与局势,勇敢地参加演说投票等集会现场;第二,她支持女性独立,帮助女仆Gwen实现自己的理想;第三,她新做的衣服与那个时代女子应有的装束大不相同,裤子取代了束腰的蓬蓬裙。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或一本好的著作,当能令人有感所发或感同身受,深受启发或回味不尽,这一直是我个人用作评判其优良中差的标准。
昨天看完了《唐顿庄园》,华丽秀美的庄园,温文尔雅的绅士,精致的生活,繁复的礼仪,有修养的言词举止,有太多喜欢它的原因。
先罗列各个角色的分析:
mathew和mary,很登对的一双璧人。mary的美是一种很特别的美。很多次她在转过脸后哭泣,但在别人面前从来不会,我给这个的解释是,她的自重让她获得的每一分别人的喜爱都货真价实。mary和她的两个妹妹,资质上的优势在于个高、有学识、坦诚、自信、善于辞令。mary对自己的过错和自己的尴尬从来不掩饰,她也有自信应付这些带给她的困难。mathew会在舞会后对她说,她不需要他的原谅,因为你不给mary的,她不会要,有些东西是她的谁也拿不走。说起这种性格,我倒是想到了万贝蕾,一个对自己的优秀有足够自信的人,是不会放下自己的身段去要求些什么的。
开始觉得,mathew是一个上进的绅士,做着律师,学习管理庄园,而他本不必这么做。后来战争之后剧中没有再说他还在做律师之类,但是有些品格我想不会消失,这一点让他更可爱。mathew和mary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有自信可以应付、也愿承担,自己所为的带给自己的困难。mathew因为cora怀孕有可能失去继承权之后,mary对他的求婚犹豫后,mathew果断放弃了mary,爱与不爱没有灰色地带是一种自重。对拉维尼娅的责任感,也让这个绅士更值得尊敬。就像《纯真年代》里,艾伦对纽伦说,我就是因为你的忠贞爱上你,我怎么忍心毁掉它呢。
这两个有着共同的一些特质,有着各自的魅力,外表又很登对,他们在舞会后定情的时候,自然让我们这些观众感动。
robert和cora这对夫妇也是很配的一对,他们都懂得家族容易的重要性,但是也为自己的女儿们变通了很多,对于sybil和branson的婚事也是家族的荣誉让步于女儿的幸福。robert也鼓励mary不必为了一时的名声搭上一辈子的幸福,他们的缺点之一就是对于edith太不关心了。编剧对于维护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不是很感兴趣。robert的出轨行为,cora为女儿百般算计的自私,一个有点缺点的优秀人物会更可爱。
sybil和branson的爱情,是一个关于勇敢与矜持的故事,这样的公主下嫁平民小伙子的故事,我们赞叹branson的勇敢,在这份爱情前途未明的时候愿意等,愿意付出,证明他对branson的是真爱,sybil没有为了爱不顾一切,因为她对家庭有责任,她对于branson的感情保持了克制。私奔这个情节是编剧玩的一个游戏,俗套要给观众过把瘾,但我等怎可落入俗套。branson和sybil回到庄园,将此事面对面的解决,光明正大地去爱尔兰。这种处事方式才是贵族的光明与磊落。
原谅表编剧对于edith的忽略吧,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也有一个饱满的形象。edith经过一场战争,确实如sybil所说,变得可爱多了,不像以前那样看起来像总是受了委屈的小公主。edith对于士兵的关爱,对于帕特里克和安东尼爵士的关心,更让我觉得她是一个太好太善良的人。一个人如果在一些方面不如意,总有其他方面可以补回来,这部剧里,编剧的好心和明智大多用在了edith这里。
说说两位老妇人吧,violet和isbole,不得不说两个人都有老人的优点,明事理。开始,很不喜欢violet,觉得她势力、迂腐、有点刻薄。后来在她对mary说,不要等到cora的孩子出生再答复mathew,觉得她很明事理;后来战争期间又很支持医院的事业;开导daisy,告诉她其实她爱william;对于罗斯孟德太太的婚事,她的判断也很正确。尤其是她到mathew房间里告诉mathew mary还爱着他,我当时真觉得那不像是他这种老贵族该做的事情,不过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还是觉得violet是一个很慈爱的长辈。
isbole相比较violet的戏份更轻,她是一个中产阶级出身的职业女性,认为工作是一件必要的事,这是她与crawley家族一开始最大的不同。不过随着战争的爆发,他影响了cora、edith、sybil甚至violet这些crawley家族的众多女性。对于isbole和mathew之间的母子情,剧里表现的并不多,可能因为这两母子中产阶级出身,都是性格独立的人,彼此之间的影响有限。她在圣诞特辑中对于mathew的劝导,还是和violet去mathew房间一样都是很值得敬佩的行为。
说完了贵族们,我们来说说仆人吧。
这部剧因为有了仆人的戏份,所以我认为是一部很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剧。一般情况,我们对于那些戏中小角色没有足够重视,他们有着和主角一样,包含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世界,但在文艺作品中他们往往被牺牲掉了自己额世界,被主角的世界所吞噬。感谢唐顿庄园的编剧,这部剧之所以我愿意费这么多口舌,就是因为它塑造了太多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而且不离谱。
仆人之中我先说bates夫妇吧,安娜是服侍三位小姐的,她在帕努克先生之死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就像我们宫廷剧中某一个妃子的识大体明事理的心腹丫鬟。不过这部剧中的人物没有国产剧和港台剧中人物做贼心虚,贵族贵在哪里,从这里或许可见一斑。安娜看起来就是聪明利落的样子,做事情也很大气,她将richard让她报告mary行踪的事情告诉了carson;让罗斯孟德夫人去捉奸;以及第一季里我记不太清楚的众多细节,安娜真的是一个善良、有能力、让人信任的人。
bates做了很多忍辱负重的事情,是一个让人敬佩同情的角色。一开始thomas、O'Brien排挤他的时候,他忍气吞声,看起来很可怜,和安娜的爱情开始萌发。后来bates因为腿脚不方便,carson认为bates不能胜任老爷贴身女仆的重任,向robert建议将bates辞退,最后robert良心发现,在bates上车后将bates追回来。第二季里,又因为bates太太的威胁,离开唐顿,保全唐顿的荣誉。回来后又含冤入狱,总之bates幸亏有与安娜的爱情,要不然真是这部剧里的可怜虫了。
再说daisy和william,两个人的家庭都挺不幸的,daisy没有亲人,william的母亲早逝,两个人都看起来傻傻的,但是很可爱,两个人很相像。开始daisy喜欢thomas,但是后来发现thomas人品不好后,对thomas敬而远之。william开始因为daisy对他的不理不睬,以及thomas的欺负而让人揪心,幸好在Hughes和帕特莫太太还有安娜的鼓励下,重拾信心,对于william的死,只能说该死的战争。预计这部戏后面daisy的戏份会增加,daisy处事开始变成熟了,这些缘于daisy去拜访william父亲,还有violet告诉daisy其实她爱william,两位老人对于daisy的帮助让人觉得剧很温暖。而且就像william父亲和daisy的对话一样。I've never been special to anyone. Except William. I were only ever special to William.I never thought of it like that before.Now,you are special to me.这是一部充分尊重每个角色成长的一部剧。
Hughes和carson,两位明事理的管家,有他们在,唐顿才能卓然有序,他两就像一个家里的中流砥柱,不可或缺,他们也步入老年,也对年轻人充满关爱,如hughes对于那个怀孕的女仆,carson对于mary,这部片里的老人们真的是很温暖的存在。
thomas和O'Brien,这部剧里的不和谐因素,但也不是反派,这部剧里没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反派。thomas是一个迷失了自己灵魂的人,偷窃、战时自伤、刻薄、恃强凛弱、残忍、投机。他除了在william的死这件事情上没有刻薄之外,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让人讨厌。O'Brien自从她故意让cora跌倒在浴室失去孩子后,她渐渐变得有点人情味,不是那么讨厌了,不过我猜测在后面的剧里面他和thomas之间应该有点爱情吧。
可怜的帕特莫太太,这个片子里感觉她一直是一个心理强大的人。她的侄子逃兵被处决,hughes太太安慰她;她有眼疾的时候,robert让安娜陪她去伦敦看病,唐顿负责医疗费。好像她享受什么亲情,daisy是最像她亲人的人了。
把剧里每一个任务说了一遍之后,发现唐顿真的是一个太神奇的地方,这么多角色的形象如此饱满,编剧真的太厉害。
来说说剧情之外的东西。
英剧是高端冷艳货,如果是资深追剧迷又有点文艺范,这个实在是一个装逼的好工具,但你对它的欣赏如果止步于精彩,就太可惜了。
勿容置疑,英剧最大的优势是制作精良,从演员到编剧,从布景到摄影,各方面的技术活都让电视剧观众难以挑剔。英剧有自己的摄影风格,不是科班也说不了什么,在豆瓣上看到过一个分析《sherlock》摄影构图的帖子(
http://www.douban.com/note/197653132/),隐约觉得很牛逼。《唐顿庄园》大都是内景,也更显功力,个人觉得这个摄影风格华丽丽的,节奏很快。
《唐顿庄园》单集成本是100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980万人民币,这个成本在中国够拍一部中小成本电影了,但如果没出意外,比一集《唐顿庄园》难看多了。人家好就好在,钱花对了地方,考究的服装器物,美丽的庄园风景,演技不错的演员。如果内地视频网站多买买英剧的播放权,那肯定是双赢的。
这部剧是生活剧,如果有人称之为肥皂剧,我也不反对,即便是肥皂剧,这个肥皂泡泡也太漂亮了。人的生活大部分情况下是在不痛不痒中度过的,像我这样喜欢抱怨生活的平庸的人居然对这部生活剧这么喜欢,自己都很意外。剧情并没有多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的戏剧冲突很少,就是那样平凡而有张力的生活让人翘首期盼。生活就是难以像剧里平凡的那么优雅,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粗糙了。
如果中国拍一部这样的古装剧,可以是深宅大院,也可以是宫廷,想必没那么精彩,成本大多是演员的片酬,取景肯定是在横店这样的影视基地和丽江这样的旅游地,器物都是劣质货色。我们更不会给仆人们多少戏份,人文主义的精神在这篇土地上太缺乏了。而且这部《唐顿庄园》不是改编名著,是人家原创,恐怕中国有人文主义的古代背景小说就《红楼梦》了,现做一部很有难度,而且按照我国人民的心理标准,丫鬟们那值得那么多戏份。
mathew和mary都足够美,如果有人非要说高帅富和白富美,我也保持沉默,只是觉得这三字词语用在这里只能证明用这词的人很弱智,贵族不是贵在外表财富,而是举止的优雅、言词的得当、精神的富足,我怕这三个东西中的任何一个都够中国的富二代、官二代学几个世纪的。《唐顿庄园》的台词很讲究,用词古典流畅,将这些人塑造的贵族范十足。我相信《唐顿庄园》不是完全还原那个时代的生活,我觉得那个时代的贵族肯定没有剧中crawley家族的人开明,他们演的是近代贵族。
一部好剧总是会有一些经典台词可供传播,这部剧的经典台词我精力所限就不列举了,想必网上各处会有很多。
这是一部平淡而美好的剧。
EP1的开头,Robert和狗狗一起下楼的,而O'Brain则是把早餐端进了Cora的房间,让我误会伯爵夫妇貌合神离。直到片尾Robert戳穿蹩脚基佬公爵的嘴脸,那场卧室的戏两人虽然台词不多,却交代了个十足——Robert也是为了钱娶身为heirness的Cora,令人庆幸的是两个人居然相爱了。
OMG,我觉得他们可以拍个前传。玉树临风的英国贵族如何漂洋过海,抱着拯救家业的使命感在美国东岸猎艳。少不更事的女继承人如何被一心觊觎贵族头衔的暴发户父母推波助澜,于是芳心暗许,来到大西洋的这头才发现满不是这么回事,被年老成精的老公公逼迫签下婚前协议,被倒驴不倒架的婆婆挑剔刁难,丈夫冷眼旁观并不相助。不知道什么时候两个年轻人才放下芥蒂坦诚相爱,即便三十年来生不出儿子的诅咒也没有让两人分开……
真是太荡气回肠了……
想起此前研究过的八卦,翻出第九代马尔巴勒公爵夫人康苏爱罗•范德比尔特(Consuelo Vanderbilt, 1877-1964),她是第三代铁路大王威廉•范德比尔特的独生女,父亲的财富在当时的美国首屈一指,母亲Alva来自以蓄奴发迹的南部贵族家庭。
本来康苏爱罗在美国肯定也可以嫁得不差,并且有证据证明她是有过爱人的。但偏偏她老妈野心勃勃,自己从南部土佬变成东岸上等人还不足,又看上了欧洲的贵族头衔。
美国人的文化自卑病至今其实都没好,看伍迪·艾伦还拍出《午夜巴塞罗那》来了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崇拜更是如此,马克·吐温称为“镀金时代”,伊迪丝·华顿写《纯真年代》里纽兰·阿契尔到欧洲去度蜜月——尽管那个时候他们的经济已经大大领先欧洲了,但暴发户买成箱书籍装点门面的心理依然明显。所以,欧洲穷得只剩下头衔的所谓贵族,和新大陆上得瑟的富豪们一拍即合,说媒拉纤是热门产业。
于是就有人上门了,推荐的对象是马尔巴勒公爵。马尔巴勒公爵是全英贵族排名前十的爵位,论其正统与高贵程度,这个爵位比《纯真年代》中艾伦所嫁的奥兰斯卡伯爵之流的确权威得多了。
第一代马尔巴勒公爵约翰•丘吉尔是安妮女王的重臣,在西班牙王位战争中打败过当时不可一世的路易十四,公爵夫人是女王的宠臣、王室大管家萨拉·丘吉尔。战争胜利后,安妮女王在牛津边上赐给夫妇俩一块土地,两人花了十多年营建了著名的布伦海姆宫。大名鼎鼎的温斯顿·丘吉尔也是他家的后代,是第七代公爵的孙子。
但当时这个传了九代的爵位正奄奄一息,袭爵三年的查尔斯•丘吉尔(1871-1934)是温斯顿·丘吉尔的堂兄,他即位时布伦海姆宫的珠宝收藏已经被败得差不多空了,绝望之下,他孤注一掷来到美国,看看有没有什么待宰的羊祜……
撞进来的是范德比尔特家族。没有人关心18岁的康苏爱罗的态度,这段婚姻更像是一个谈判,公爵为自己即将出让的“公爵夫人”头衔要了个好价钱——康苏爱罗的陪嫁是市值两百五十万美金的五万股铁路公司股本,外带保证至少百分之四年利的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分红。除此之外,公爵夫妇二人终生每年再各得十万美金的生活费用。
1895年11月6日,第九代马尔巴勒公爵查尔斯•丘吉尔迎娶美国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的爱女康苏爱罗的婚礼在纽约城中的圣托马斯教堂举行。尽管坊间议论纷纷,但婚礼依然冠盖云集,盛况空前。作为那个年代居心明显的交换婚姻的登峰造极之作,两人的婚礼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网上还能找到那时候的《纽约时报》对婚礼的专门报道。
在浪漫小说中,一对被外力凑在一起的男女,未必不能产生爱情。而且这两个年轻人品貌、趣味相差都并不大,他们满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但对英国人的骄傲来说,这种卖头衔的事实在太过屈辱,而康苏爱罗是逃跑又被母亲抓回来锁到婚礼上去的,两个人都极端BS对方。不过还是公爵比较不HD,毕竟你已经得偿所愿,有钱了嘛。但据说婚礼结束离开教堂时,他在婚车里当面对康苏爱罗说他另有所爱,而他也绝对不会再踏上美国的土地,因为他“瞧不起任何不是不列颠的一切。”
但他一边瞧不起一边拿着老丈人的钱大肆折腾他的祖产——修缮布伦海姆宫。他逐步赎回当初变卖的珠宝、挂毯、家具和绘画,将西翼会客厅中的木雕按照凡尔赛宫的风格重新鎏金,实现了当初第一代公爵企图匹敌路易十四皇宫的梦想。
而康苏爱罗在英国生活的十多年间为公爵生了两个儿子,在社交界更是成绩斐然。毕竟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婚姻是没什么自主权的(看看Mary的惨状),她打起精神来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住在布伦海姆宫期间,她主动为周围饥饿的农民分发食物,后来更发展为针对失去经济来源的妇女和儿童的慈善事业。牛津的学生们都为之倾倒,一位牛津生就曾经深情描绘,“她的脖颈细致优雅,她的睫毛宛如流苏,连她微笑时无意露出的小小贝齿都那么有趣……”,《彼得•潘》的作者詹姆士•巴瑞甚至痴痴写道:“我会整夜守候在雨中,看着康苏爱罗•马尔巴勒公爵夫人如何踏上她的香车。”
公爵夫妇于1921年离婚,康苏爱罗后来长期生活在法国,1964年病逝于纽约,身后仍然归葬布伦海姆宫后的教堂墓地。
另外一个是丘吉尔的老妈了,珍妮·杰罗姆(Jennie Jerome ,1854-1921),她是那个时代的华尔街之王、股神伦纳德·杰罗姆的三女儿。她在婚前就以美貌著称,由于她嫁的伦道夫·丘吉尔是第七代马尔巴勒公爵的次子,没有继承权,所以这段婚姻的不和谐因素还没有他们的侄子那么多,只是伦道夫1895年就去世了。
不过这位股神的女儿可比康苏爱罗要风生水起,她不但生了个影响世界进程的儿子,后两次婚姻的结婚对象还都和儿子年纪相仿甚至是比儿子小。奇特的是,两次再婚满城风雨,当时还不是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却始终站在母亲的一边。
希望编剧不要给C和R制造什么转折,限定继承本就够残忍的了。虽然Cora很明显更关心女儿,而Robert则还得关心他的庄园。
Downton Abbey,也很有布伦海姆宫的味道。子孙们为了保住它,还要放弃自己的灵魂。这真是典型的“心为形役”。
附一小段布伦海姆宫的资料:
布伦海姆宫之所以也叫丘吉尔庄园,布伦海姆宫是因为它背景显赫。英国著名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便诞生于此。而花园说起来,是安妮女王为了表彰和嘉奖丘吉尔的祖上马尔巴勒公爵一世在1704年布伦海姆战役中所建的丰功伟绩而赐的。
布伦海姆宫所坐落的绿地面积达2100英亩。环顾四周,广袤的草坪和英式经典园林错落有致。有人偏爱这里蕴含着英式正统园林精致和幽静的白水台和玫瑰园;有人艳羡树木园的自然魅力。要知道,温斯顿·丘吉尔曾经在这里的狄安娜神庙向克莱门蒂娜·霍兹尔小姐求婚。庄园内林间的小瀑布亦是英格兰最独具魅力的瀑布。
布伦海姆宫所到之处中最佳的景观非布伦海姆湖莫属。范布勒大桥横跨,美景叹为观止。温斯顿·丘吉尔的母亲,美籍的鲁道夫·丘吉尔夫人(RandolphChurchill)在首次来到布伦海姆宫时不得不惊叹:“这是整个英格兰最美妙绝伦的风光!”因为布伦海姆宫的主人马尔巴勒公爵家族历来对法国风格的设计师赞不绝口,因此整个布伦海姆宫也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浓郁的法国烙印。设计者一心要把布伦海姆宫造成英国的凡尔赛宫。
布伦海姆宫要走巴洛克风,雕塑在这里自然随处可见。立在住宅高处鸟瞰,花园布局工整有序,植物、通道和装饰物尽收眼底。散落在各个角落的雕像是一种标志和暗示,隐隐在表白:马尔巴勒公爵家族战功显赫。布伦海姆宫的西侧的花园则像一道水果拼盘,远处是英格兰自然的花园,湖边展开一片意大利梯田式花园,同时又体现出法国式几何图形的园林风格。杂而不乱,竟然将各种风格揉捏得天衣无缝。
布伦海姆宫修建在台阶上的水景园给园林平添了许多动感。水景园的中间和四个角落各有一座喷泉,黄杨、雕像和装饰墙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水景园之中。13个喷水池组成小型的阶梯式瀑布,流入水景园的中间,水柱激起层层浪花。错落有致的黄杨取代了花卉,宛如彩色沙地上的浮雕。水池周围用白色石头砌成边框,将黄杨的轮廓勾勒得格外分明。
真是好看到让人词穷啊!
超好看,一口气看完第一季,“傲慢与偏见”的豪华加长版。演员选的好极,大小姐确是三个女儿里最出挑的,骑马装真艳,英气逼人。唯一不足是为了戏剧效果,正反派搞的太过明显,贝兹先生也不必圣人到这种地步吧...希望第二季某些角色能有点突破,更立体就完美了。
拜托大家,这是ITV的剧不是BBC的,别往标签里加BBC了~
选角实在太棒了,无一背景角色,每个脸上都跳动着形形式式的人性。至于每一套美丽的衣裳,这完全不用多说啊,这可是记录上个世纪初期的贵族生活,满目尽是优雅。另,我最喜欢的是Robert爵士,气度不凡,充满人格魅力。
无论从时代背景、故事架构、服装造型到台词演技都精致无比。主仆双线交错的叙事内容堪称剧本典范,完全可以收录作为电影学院戏文专业教材。这部厚重感十足的古典精品,是我今年看到的最棒的剧集,期待第二季。
论女性角色:最美的是夫人,最欣赏的是安娜,最喜欢的是大小姐,最悲哀的是二小姐,最理想的是三小姐,最可爱的是老太太;论男性角色:最完美的是老爷,最坑爹的是托马斯,最想调戏的是马修;论动物角色:这条狗不错……
为什么一直觉得Mr Darcy多年之后就是Lord Robert Crawley那样。「2017年2月28日二刷」
那个时代,什么都能是一首矫情而又闲散精致的抒情诗,而我们偏偏好这口。
气势宏大,人物线索众多,情感层次丰富,布景精美,表演可圈可点,颇有红楼之风。
CP前景如下:大小姐和马修一对,二小姐和某某老爵士一对,三小姐和车夫一对,贝茨叔和安娜一对,威廉和黛西一对,托马斯和……章鱼婶一对……
有想英式肥皂剧发展的趋势……但素很不错的肥皂剧……
这年头搞基都搞得这么突然和澎湃……
看的时候想起楼上楼下,战前庄园的生活到底是令人怀念的,mary说的关于生命流逝的事情,非常伤感。另外,玛姬老太太应该被列为国宝!太可爱了,每次出场光芒盖过任何人
跨年肥皂剧,跟中国一样出彩的永远不是年轻的主角们。托马斯太帅了,小厨娘也萌的,然后就是一杆二逼中老年人。肥皂剧最高分4星不解释。
再次感叹,英国人跟中国人挺像的~ 这样的大家族里就更体现得彻底~ 例如,那么明显的探春(三小姐),贾母(老太太),迎春和Edith,等等,连仆人的身份性格也都能对上号。
托马斯在抢小姐们的对象方面真是给力~
喜剧的是老奶奶 杯具的是胖纸马修腹黑的是章鱼婶 渣攻的是托马湿BG的都去见阎王 CP的都能永流传单恋的都很2叉 介素怎样一个家?
看英剧最大的亮点就是集数够短,所以追起来不累呀……
在一种顽固与保守中出现各种裂痕与变革。优雅且不动声色的表演之后偶然透露出的善良与人性光辉都成为绝佳催泪点。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感情澎湃。差不多每集的最后都有泪点,要命
在坏人形象广受追捧的文艺世界里,英国人还在孜孜不倦地引导大家做正派人,爱正派人,真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