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司令成名作,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影片《信徒》,取材于真实事件,是瑞恩·高斯林的成名作。片子中高司令饰演了一个犹太年轻人丹尼。
他睿智,勤于思辨,有行动力,本来是个好苗子。不过,一次宗教课上对上帝的质疑,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他剃光头,在身上纹纳粹图案。
行举手礼,加入新纳粹团体,为德裔极端组织效力。
携带武器,殴打正统犹太人,预谋杀害犹太知名人士。
为了达成消灭犹太人的目的,他甚至安放炸弹袭击犹太寺庙。
然而,他无法面对父亲,他对犹太圣物心存敬畏。
他即使成了极端组织的理论贡献者,也无法忘掉自己的犹太朋友。
于是,信仰的碰撞在这个年轻人的沉静之下迸发,最终,他会把自己引向何处?
故事因信仰而起,但是并没有局限于犹太教一种宗教的探讨,也没有把笔墨放在对新纳粹的批判上。而是巧妙的把两种极端对立的信仰集中在一个年轻人身上。
他因虔诚而背叛,因坚定而困惑,在他不断的动摇和迷失中,观众们不禁也被拉进了思考之中:是该遵从冥冥之中的神意,还是迷信那些道貌岸然的教义解读者?是该做个无神论者打醒那些盲从的信众,还是应该寻找一条更稳妥的信仰之路。
片中的丹尼无意是个聪明人,他从旧约的言辞之中判断出犹太教义的局限性。然而他又不够聪明,从对犹太教乃至犹太民族的否定,全面倒向了纳粹主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摇摆和矛盾变成了彻底的虚无,反过来吞噬了丹尼。
这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普通大众的苦处。多数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是一样盲从各种思想。只是我们更像那个打不还手的犹太孩子一样,习惯了浑浑噩噩,并不深究而已。
我曾经鼓励自己的外甥穷游西藏,一方面是吃点苦,多点阅历。另一方面去看看有宗教信仰的人的思想状态,相信对他这样没成年的孩子,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自己也很喜欢逛庙,不是因为我什么都信,而是喜欢感受一下那种氛围。有归宿,有畏惧,有一些可以仰视的东西。你批评这是一种奴性,但是我觉得那种感觉确实很踏实舒服,因为咱本身就是不牛逼的老百姓啊。
说了很多故作深沉的东西,也许已经有人看不下去了。没事,咱们可以聊回来,聊聊《老炮儿》。六爷的悲哀在于他信仰的东西在几十年之后崩塌,还被年轻人无情的碾压蔑视。这个垂死的病人的抗争,让角色焕发了惊人的光芒,吸引了很多关注。但是,与丹尼的极端和摇摆相比,我觉得这个角色最让人敬佩的,是坚守。
既然爱的深沉,那就永远无怨无悔,即使它现在看起来悲情了一点……
片源比较少,请关注微博@空格荐影,或者微信添加空格个人微信konggejy获取。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标明作者、出处及ID。
电影推荐公共号-空格荐影
订阅号搜索: konggejianying
空格荐影 2 ) 一个真正执着于信仰的人
首先来句俗的,男主角很帅啊......
剧情很吸引,一个犹太青年,却是纳粹狂热分子,身体力行地参与纳粹组织的庞大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许多事情让他回想起过去对信仰的探索,在关键时刻他做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
影片使用了一些倒叙的手法,刚看完时我有点反应不过来,后来仔细琢磨才发现个中真味.可惜本身对犹太教不了解,只是凭借对基督教的认识去看待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对新纳粹和犹太民族产生了新的兴趣.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男主角执着追求信仰的那种精神,他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天才往往要做出一番惊人的事业,至于这番事业对人类社会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往往与他坚定的信仰相关.
3 ) 信徒
我是对宗教比较着迷的人,可我从没深信过任何一种宗教。稍微虔诚那么一点的可能是佛教,不过我从来没有祈求过什么,这可能是消极生活的表现之一。之所以着迷是我实在很想搞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能让人如此狂热。我问过鸭子他信什么,鸭子说信佛。我说,放屁,你丫信的是下体。鸭子把脸扭曲到一块笑了一下。鸭子对下半身的运动如此着迷令同样是男人的我自惭形秽。小D信佛,李总信自己,丁伟信佛与胳膊上的奇怪小动物纹身。我同样还相信古老Hack的互联网精神,还有Punk的无政府,嬉皮士操蛋的远离主流社会等等。我家老爷子信马克思与恩格斯,现在我觉得他的信仰有点倒塌的痕迹。
信仰确实是人很有意思的一种行为,重要的是能在你绝望的时候给你精神支撑和心理安慰。我一对文革时期那些上山下乡的青年生活感兴趣,他们有信仰,也有梦想。这两种东西融合在一起使得他们活的特别有热情,调皮捣蛋也好,勾搭村姑也好,都能归结为对人生希望的向往。
《The Believer》和《野兽良民》是同类型的片子,也是两部关于信仰的绝好片子。《野兽良民》是关于信仰的倒塌与重建,而本片则是更侧重于救赎。最终,主角选择了在毁灭中轮回。爱之深,恨之切能概括这部电影。
这个世界是一个信仰逐渐倒塌的世界。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而不同价值观的人实际上沟通的余地很小,所以不得不有人带着虚伪的面具委屈于较强价值观之下。久而久之,久而久之,也许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吧。
在西藏后来的日子,yuki总是抱怨藏族人为什么总是无所事事,总是来寺庙里来回转悠,为什么不能干点实际的事儿,比如洗个澡,认认真真工作来摆脱生活的贫穷。这些抱怨导致我几次恼羞成怒的翻脸,我实在不想告诉她信仰是和快乐或者痛苦成正比的。
无疑,片中的主角是痛苦的。源于他开始无力进行自我的救赎,甚至连毁灭自己能力都没有。开篇主角暴打的犹太青年人的样貌几乎闪回中主角年少时在神学院的翻版。这个开篇在以后几次反复观看的时候是极具震撼力的,完美的表达了主角对自己内心信仰的坚定却又无能的举动而爆发出矛盾与仇恨。
比较而言,《野兽良民》由于有爱德华诺顿的诠释而更具爆发力。而《The Believer》在后半程稍显的拖沓无力,后来的演讲桥段感觉表现的力度也不够。
4 ) 那些狂热的不疯狂
看完有点晕
可能对他的文化背景还是不太熟悉,
不大容易看懂。
看不管看没看懂
都觉得这是个好片子,
而且很有道理。。
可能我太矫情。。。
记得可早以前看过一个报道
说是小区有人虐狗,结果被一个爱狗的人把这段视频发到了网上
结果很多人声讨,
而且其中还有很多事纯属来起哄发泄的,
并且正是这些人,给当事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很多事情,可能是由清醒头脑的人的参与,
但是仍会有很多是那种所谓的暴徒
这很可怕
男主角是个很理想化的人,他有知识,想从纯学术那个角度批判很多自认为的不合理
但是现实太残酷。
在他开始痛扁纳粹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注定走不到一起。
果然。。。
ps:是我审美观有问题还是怎么回事,
我怎么对里面的正常和不正常的男人们严重长草。。。
不包括那些肌肉大块头们
5 ) 怀疑与践行
1
这是一部美国电影的名字。成品于2001年。
导演是Henry Bean。主演的名字叫做Ryan Gosling。
影片根据三K党头目Daniel Burros的故事加工而成。
在记者揭露了他的犹太血统后Daniel Burros自杀了。
Danny Balint是一个犹太青年。
他曾经是希伯来语学校的高材生。
而对犹太教律和《旧约》的过多质疑使得他被逐出学校。
对本民族的由爱生恨使他接近新法西斯主义。这正是悲剧的开始。
但他最终无法摆脱民族自身的认同感。血浓于水。
2
The Believer翻译成汉语是“信徒”。
当时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被演员那种传神的演技所深深吸引。
Ryan Gosling成功刻画了对本民族由爱生恨,又由恨生爱的犹太青年。
影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犹太文化对犹太民族的巨大感召。
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三段场景。
第一段是当主人公小的时候在希伯莱学校的课堂对上帝万能的置疑。
他仰着头颅向坚信上帝的老师示威。
嘴里说着“(让上帝)kill me kill me?”。
第二段是主人公尾随一位正统犹太青年。然后殴打这位青年。
当看到这位青年根本不着手反抗时。
他愤恨的扇着自己脸。说着“Please Please”。
第三段是主人公在充当反犹团体的宣传者时对众多听众说的那些话。
“你们想消灭犹太人吗?那就张开你们的怀抱去爱他们吧。”
“恨没有用。恨只能使犹太人变的更加强大。只有爱。可以消融他们。”
(大义)
忘不了的是。最后主人公毅然迎向死亡时的眼神。
那种眼神。只有具有信仰的人才会拥有。
他最终皈依自己民族的宗教和文化。
而实际上。他其实一刻也没有离开。
3
为犹太民族身上所体现出的特有的坚韧所感动。
而这种坚韧。正是我、你、我们、你们所缺失的。
所以。要寻找我们每个人自己心中沉睡的锡安。
6 ) 信徒
这个世界是一个信仰逐渐倒塌的世界。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而不同价值观的人实际上沟通的余地很小,所以不得不有人带着虚伪的面具委屈于较强价值观之下。久而久之,久而久之,也许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吧。
在西藏后来的日子,yuki总是抱怨藏族人为什么总是无所事事,总是来寺庙里来回转悠,为什么不能干点实际的事儿,比如洗个澡,认认真真工作来摆脱生活的贫穷。这些抱怨导致我几次恼羞成怒的翻脸,我实在不想告诉她信仰是和快乐或者痛苦成正比的。
无疑,片中的主角是痛苦的。源于他开始无力进行自我的救赎,甚至连毁灭自己能力都没有。开篇主角暴打的犹太青年人的样貌几乎闪回中主角年少时在神学院的翻版。这个开篇在以后几次反复观看的时候是极具震撼力的,完美的表达了主角对自己内心信仰的坚定却又无能的举动而爆发出矛盾与仇恨。
男主内心坚不可摧的信仰令人动容!当他头戴Kipa,身着教袍,用希伯来语唱着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圣歌,即便听不懂歌词但我听到了犹太人那股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年轻的Ryan Gosling表演极具感染力,将男主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和外在的愤怒与偏激演绎得恰到好处。看完电影很想了解更多有关Dan的生平
高司令这个角色和美国x档案的诺顿有一点点相似,主角到后面有良心的回归。一个人想彻底背叛从小耳熏目染的信念和种族是有一定难度的,片中丹多次从内心排斥违背他族教的行为。但似乎改编和现实中的DAN Burro有很大区别,因为现实中似乎是没有对本族宗教的回归的。片中有一些精彩片段,丹尼去融资时商人说现在不流行玩这个,只有市场不在乎你是谁!丹尼疑惑的说人们依然需要价值和信仰。商人说聪明人不需要。丹尼无奈的说你是拜金的犹太人。商人说无所谓,也许我们现在都是犹太人了,有什么分别。看看现在的我朝不正是这样?信仰?价值观?==money!all about money!
一个犹太人,因爱生恨,开始反对自己的民族。他不是不爱,而是太爱了,又太聪明而喜欢思辩教义的缺陷与民族的劣根性。一部有着哲学思辩的野心之作。但有一点我不喜欢,电影通过多人(包括男主)之口把犹太教描绘为比其他文明更高级的宗教,“犹太人是更好的爱人”,明显是在讨好犹太人(尤其是犹太上流人士)。最不喜欢那个“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时有明显的政治感情倾向。
真正的suicide by journalism.故事的原型是Dan Burros,一位当年在美国把纳粹组织做到极致的犹太人。但最后他并不是幡然醒悟将自己留在炸弹旁边自尽,而是开枪自杀,由此看来电影难以逃脱美化他个人形象的嫌疑。尽管如此,Ryan对表演的拿捏稳准狠,将Daniel的纠结、彷徨、迷茫、分裂等等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让我在观影时常常心头一紧,为Daniel的痛苦和仇恨感到难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这里虽然完全不适用,但电影中Daniel频频表达这个意思让我领悟到,只有一个民族内部的人,才会因为极度了解其民族的劣根性而心生仇恨,但信仰的力量往往不是hatred这几个字母可以轻易客服的。这也是他最后决定离开的原因。人间太糊涂,还是直接去天堂看一看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吧。
改编的切入点很棒,无论是什么时候高司令饰演的男主都是一位忠实的信徒,从对本民族信仰的过于热爱而产生信任危机,还是由爱生恨加入新纳粹党和3K党准备炸死犹太同胞,故事紧紧的抓住了一个叛逆青年的纠结内心,从仇恨中找回信仰,这也给了高司令足够的飚戏机会,尽是司令的完美侧脸啊!★★★☆
高司令果然是一个会演戏的主。教堂内关于犹太文物的内部争吵一场很有意思而且关键。与其他新纳粹题材作品侧重故事戏剧与张力的描写相比,此片更加集中于Danny内心的纠结与思想变化,从对犹太文化的质疑到生恨到回归认同,不管其倒向哪一阶段其实他都是一个信徒、而且是一个思考着的信徒。★★★☆
ryan gosling无数嗲,说他不好看的绝对是猪猡
你最恨谁,就最像谁。RyanGosling乍看之下有种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情,可偏偏他在乎太多,他并不是怀疑上帝,他只是怀疑自己。
被高司令的表演折服,一个漂泊的虔诚的犹太灵魂和一个仇恨的毁灭的法西斯灵魂撕扯又统一,除了毁灭也别无他法,只有敌人才能爱的这么深啊。跟一位犹太老师讨论时,他说犹太人最初的教育就是允许你对圣经有不同的解释,将这种方法用在所有的书上,这就是他们之所以伟大的地方:people with the book.
他挺不错的地方是在把一个正常情况下比较难理解的情绪讲得让我深有体会,也就是,其实作为一个虔诚的犹太人,为什么他要如此狂热的崇尚法西斯并仇视犹太人?我想对一个民族的憎恨,确实还是自己人比较多,因为自己人才可能对这个民族的劣根性深有体会,并且会有很多事情直接影响到自己。因此,其实对于另一个民族,因为不管自己的事,很多情况下也不了解,反而仇恨的可能性要小一点。另外,我想这部片子主要想说的还是,这个人如此表面上憎恨犹太人,不是因为他不爱,而是因为他太爱,但是他又太聪明了,跟我一样,信仰的东西想多了,就非常容易钻牛
特别喜欢最后爬楼梯的桥段,有力的演绎。电影的重要之处在于对问题的讨论和阐释,而非禁锢。哪怕是敏感话题,敏感台词,敏感表达。就凭这点,五星。当然,瑞恩的表演非常棒!
质问而无解的愤怒,以暴力破解,锤打虚无能获得真实的回击吗,他等待着那能把他击碎的一拳却迟迟不落。要求祭献以撒的上帝,在他眼中与希特勒重合了,于是憎恨顺从,仿佛上帝实则期待着亚伯拉罕的反抗。有的剧情有潦草感,比如男主的纳粹小女友的转变是莫名其妙的,仿佛文化cosplay。主题可以说是特定属于青年的主题,为观念而苦继而行动,纯粹的、梦一般的、只在经过时在现实表面留下转瞬划痕的行动。(印象最深的是伤害他的女孩在他呕吐后吻他沾着秽物的嘴,猴动人
因为信仰足够虔诚,所以憎恨。他才是那个宗教狂热者。一个作为反犹主义者的犹太人,熟知托拉中一切教诲,以行动践行憎恨自身民族的信念。 当行至最终,丹尼在赎罪日以希伯来语领读托拉,淹没在自己制造的火海,他成为在摩利亚山上被杀死的以撒。至于最终是否重生于新世界,不会有答案。 除了虚无还是虚无,或许这是宗教之始。 “如果当年你是出埃及的人之一的话,你会跟那些崇拜金牛的人一样死在沙漠里。”“那就让他来消灭我吧。来呀,杀了我。我就在这里来呀。”他对上帝呼喊。“关于亚伯拉罕和以撒的讨论,你记得你说过什么?你说其实以撒在摩利亚山上死了,我在想也许你是对的。以撒死了,然后在新世界重生。”“话语在我的口里消散,就像腐败的蘑菇。”
欣赏结尾:“你想去哪?你知道上面什么也没有。”而danny就是想要不停追寻答案,根本不是什么由爱生恨。
有些羡慕他 从小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让我什么都不信 只沉浸在麻木和惬意 我没有太想寻求的答案 我永远无法狂热起来 因为我们都是理智的受害者 当一个人去选择社会意识的相反面儿 选择狂热和背叛时 死亡是我们给予的 我们总是在驱逐与自己不同的集合 我们与纳粹有何区别吗 当有一天你无法再为自己标榜正义 我想起了一句话 上帝你不要再保佑我了 有本事你就捅了我好吗 操 可惜我就是什么也不信 我享受这种麻木 我只爱自己 我永远也成为不了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不是吗
男猪脚演技爆棚,对于“反犹太主义”和“3K”党的困境刻画得比较深刻。只是中间穿插的男猪脚穿军装端着枪的回忆片段,自始至终没搞懂。是历史?还是幻想?
勉强及格。犹太纳粹青年基于虔信的狂热与自毁。这么个题材但尺度不大,到了斗殴戏或者床戏就切画面(当然本片是有裸两点),不过剧情还挺有意思,用回忆、幻想辅助呈现作为叙事核心的男主精神世界,前半段主要展示他的智性与纳粹行为,少年时质疑以撒故事的内涵——其实我一直也感觉上帝的行为方式跟黑社会大哥差不多,在那个生产力水平的时代,用黑社会的手法掌控团结人群倒也合理,但世上这么多位神,作为个体是有选择大哥的权利。后半段从男主修缮托拉卷轴开始,逐步揭晓他虔诚的底色(他作为纳粹屠杀双方当事人的幻像可理解为良知),直到最后作为寻求终极答案的殉道者死于自己和团伙安排的定时炸弹。前后两部分的过渡略显生硬,他在后半段的一些行为动机也不明朗。独立电影气质,近景为主的画面常有微微抖动的帕索里尼式呼吸,21岁的高斯林能接住戏
其实还是原型更有意思,不过高司令确实演得很给力
宗教味道太浓郁,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可能理解无力。开头看高司令剑拔弩张的,以为这次是个狂野男孩,和以往看到的有才温柔又穷困的高司令不一样,但是看到后来啊,才惊觉,这个迷惘摇摆,但是内心还是坚定犹太人的丹尼,还是那个高司令啊
理论很有意思,RYAN一贯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