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天道

    大陆剧中国大陆2007

    主演:王志文  左小青  曾红生  石爻  郑强  王全有  施大生  李洪权  杨俊勇  方晓莉  赵会南  

    导演:张前

    猜你喜欢

     剧照

    天道 剧照 NO.1天道 剧照 NO.2天道 剧照 NO.3天道 剧照 NO.4天道 剧照 NO.5天道 剧照 NO.6天道 剧照 NO.13天道 剧照 NO.14天道 剧照 NO.15天道 剧照 NO.16天道 剧照 NO.17天道 剧照 NO.18天道 剧照 NO.19天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08 04:22

    详细剧情

    年轻的女警官芮小丹(左小青 饰)通过朋友结识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王志文 饰),并受托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丁元英异于常人的性格和让人瞠目结舌的才华深深吸引着芮小丹。   借由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和制备音箱的契机,芮小丹和丁元英建立了恋爱关系,并结识了几个古城的音乐发烧友。发烧友看中丁元英的奇才,想要利用他的才华帮助自己的农村老家脱贫。而小丹也希望丁元英用自己的智慧在这个极度贫困的农村写一个神话,作为送给她的礼物。   丁元英答应了小丹的请求,带领几个发烧友重出江湖,给音响市场带来了巨变的同时,也生动的演绎了所谓天道的“道法自然,如来”。可是他的礼物完成时,那个收礼的人却已不在身边,他也有自己难以出离的天道。

     长篇影评

     1 ) 让人长久思索的好书好剧

          因此剧此书,结识好一些堪称心灵知己的“道友”,互相启发,收获难言。欢迎豆粉们来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kittyqiuqin讨论《遥远的救世主》和《天道》——

        许久没看过这样好的小说了。大半个月来,应对完年初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考试,几乎茶饭不思地沉在里面,翻来覆去读到深夜,做了好多的笔记。有一两晚是通宵在读。早上晒着洒进窗棂的冬日阳光,回味着书中一句句精彩的对白,一下子竟不知身在何处。接下来,买到了原著者豆豆自己改编的电视剧《天道》,通过视听反复品味……不光是感动!把它推荐给我的钟明大哥说,它很饱满,象一场精神会餐。我读它,觉得如书中的肖亚文评价男主人公丁元英时说的:“就象开了一扇窗户,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让你思考、觉悟。”我从未象现在这样,被难以言喻的感悟一遍一遍地撞击着,不停地思考。
     
        《遥远的救世主》以独特的视角和高度,刻画了一对超脱凡俗的男女,一段可以说天国里才有的爱情,一个现代版的既合国法又合佛法的杀富济贫的商战神话。男主人公丁元英是个与当今社会价值体系和常理格格不入的边缘人,他从私募资金金盆洗手,隐居古城以图清静无为,却与女刑警芮小丹相识。芮小丹的率性、勤奋、豁达和对爱的真挚感染了他,两人成为知己。通过对“文化属性”的讨论和实践,为了承诺的给芮小丹爱的礼物,丁元英为几个古城的音乐发烧友和贫穷的王庙村创立了格律诗音响公司,设计了一场几乎不可思议的杀富济贫的神话。而就在神话即将实现、这对睿智知己的爱情和人生观已升华一致的时候,芮小丹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遇难了。对传统文化的公然挑战,加上一系列的变故,让丁元英惹来了更多的骂名……
     
        这本书无论从思想境界、知识结构、人物塑造、写作手法、语言对话方方面面都是精品,它透彻地探讨了宗教与人性、社会规律与文化属性等深层次问题,展现了丰富专业的宗教理论、融资股票、音乐音响、商业法律等知识,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但相信不是很多人能看得懂或者耐烦看的,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人们毕竟容易接受融合自己口味的快餐文化。书中繁多的宗教、音乐音响和商战知识,读起来需要慢慢地消化,而主要人物的观点和思维对一些读者来说会不可思议,甚至可能有遥远、陌生、压抑的感觉,即便能理解,但那种境界,可能也会让人产生可望不可及的酸楚滋味。但是,静得下心来,逐字品味,难以名状的共鸣感会逐渐地包围过来,再读深一点,才发现自己因它,已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谁是救世主?

        书名为什么叫“遥远的救世主?”这个救世主指的是谁?……为什么遥远?行踪怪异、不按常理出牌的男主人公丁元英出场后,一桩桩事件展露了他独特的思维、独到的眼光和神秘的才能。但是,小说并没有试图把他写成一个救世主。他只是一个能破译文化属性密码、能出好点子的智者。好心的主意出了,能“悟”到多少,“做”到多少,就看围绕他身边那些个人的修行了。在开篇不久他与韩楚风夜饮时就感慨:“中国为什么穷?就穷在幼稚的思想,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种依赖别人的道德期望而企图破格获取的弱势文化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在王庙村,他给贫困的农民明晰地阐述了这种道理:“咱们的优势就在于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们就比别人多了些生存机会。”“改变命运的只能靠自己。”在叶晓明等三人面对乐圣公司的诉讼要求退股时,他也并没有告诉他们诉讼也是商业计划里已预料到了的一步。如果每一个细节都告知他们,那么与直接的施舍有什么区别?人不能决定另一个人的路应该怎么走。这是他明确的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格律诗公司的“杀富济贫”之所以取得成功,固然离不开丁元英这个天才般的导演,但最为本质的,还是人们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和奋斗。没有王庙村贫穷农民满腔热情的投入和辛劳,没有冯世杰、叶晓明等音乐烧友的良好愿望和热情,没有欧阳雪、肖亚文关键时刻对大局的充分把握,这个计划无法实现。但在权衡个人利益、放眼长远方面的不同,也使他们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叶晓明、刘冰、冯世杰是这个社会中常见的一类,他们渴望有自己的事业,也懂得创造机会、借助外力去实现梦想,但这个层次的人,受着知识水平、阅历经验的种种限制,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自以为是,在利益面前失去自己的判断力,一个自己请来帮忙的高人却被他们处处怀疑和猜测。这是人性趋利的本能,也是不善的一面,所以他们只能与机会失之交臂,用冯世杰自己的话说是“烂泥扶不上墙”。“杀富”的另一方、对手乐圣公司的林雨峰也是个聪明人,可自认为“只有矛、没有盾”的他永远不明白自己是怎样被看似软弱无能的农民打败的。他不服气,拿着枪找丁元英,丁说:“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道理讲得明白,林雨峰还是听不懂,只得开车坠崖。而刘冰,因着那点市侩的虚荣和期望破格获取的贪心一直无法抛去,连最后的机会也想着算计他人而错过,丁元英告诉过他“如果你行,到哪里都行;如果你不行,到哪里都不行。”换句话就是“没有人能救你,只有自己救自己。” 他还是无法想明白,只好怨恨着,跳楼自杀。

        读到最后,答案已很清楚,一句话:靠谁都靠不住,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可既然是自己,为什么还“遥远”?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的人对自己的认知问题。在忙碌追逐名利的现实社会里,有几个人能看得见自己的心呢?经历决定视野,性格决定命运。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教育造成了一种丁元英多处谈到的根深蒂固的“靠”的意识: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等等。如果要想靠自己,首先要把自己信奉的最高东西都打破了,才可能重新建立自己的思维。天道其实就是人道,以人为本才是最基本的立足点。但要打破这些固有的东西,达到充分认知自我、及时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智慧进取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得思索,得有勇气拷问自己,得回归一颗纯净的心。在这个价值体系和生存法则已非常浮躁、人人被市场经济大潮卷得随波逐流的时代,能做到凡事以自己的“心”和“力”去对待,真的还相当地遥远。

        电视剧改名为《天道》,更直白地突出了作者的意图:天道,不是什么替天行道, 而是回归人的本真,是做人、 对事要诚实、发自内心,要尊重客观规律。

     
                     关于文化属性的讨论与实践

        有关文化属性的讨论,在开篇没多久丁元英离开北京去古城隐居前夜和韩楚风醉饮畅谈时就已开始。丁元英把正天集团两个副总裁一定会鹬蚌相争、把谁破译了文化密码就能在中国股市开箱取钱、愚昧对于智者就是社会资源等都归结为文化属性的结果:“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接受了芮小丹的爱后,在引导她如何给高智商罪犯王阳明灵魂归宿感以取得审理突破时,丁元英和小丹深入探讨了文化属性这个问题:“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主”——“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书中出现最多的那句融会了基督神学、道教、佛教三大宗教共同点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是丁元英浓缩归纳的他认为可以互相参照了解东西方文化属性中的共同之处。这几个字事实上也就是文化属性,就是以做人、对事的诚实支配自己的价值取舍,尊重客观规律。初初看来是有些深奥难懂,丁元英把它教给了小丹后,小丹在对王明阳的审判中自己以用心的理解加以应用,获得了成功。出于把丁元英在古城多留一段时间、更出于对这个理论的实践愿望,她向丁提出要以文化属性给王庙村写扶贫神话的礼物。在丁元英实践这个神话的过程中,小丹越来越明白,文化属性决定了命运,一个人对任何知识和理论,只有自己用心地觉到、悟到,才能有所为;我们读者也越来越明白,对于个人来说,文化属性就是认知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思辩能力。当金钱在主流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各种人在利益驱使下的种种表现也就不足为奇,最终,能够在竞争中成功者,就是懂得尊重自己内心、尊重客观规律的觉者。

        丁元英的扶贫神话,不是简单的救穷,根本上是想引导农民背离对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他和小丹不但没有任何利益在里面,而且他早已预知自己设计的这场杀富济贫对传统观念的公然挑战,“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会给自己招至骂名。他的想法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开始连小丹最好的朋友欧阳雪都问:“这里边没有小丹什么事,你图什么?”干事总得“图个什么”的问号在大多数人脑子都闪过,因为在现今的价值体系下,人们认为一个人做件事情总会有所图,不是图利就是图名,没个实惠的“图法”,不可理喻。这是弱势文化的悲哀啊。


                    丁元英——为什么他可以扒拉灵魂

        丁元英未出场,就被评价为“可以是魔,是鬼,但绝对不是人”。因为他有着超常人的思维和睿智,仿佛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算计之中;而他为人处世与众不同,不按常规出牌,个性极不入世,又让人不可理喻。其实,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而已。他只是一个善于拨开表象看本质的思辩者。之所以说“善于”,是因为他在不断地经历着觉和悟的过程。很少有人真正懂他,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站在一个高度、一个层面对话,因此他是孤独的,这种孤独让人觉得悲凉;他精神的超现实某种程度也决定着在生活中的格格不入,他的这种自我修炼有点出家人修行的味道,这也应了小丹那句“剃了头发就可以当和尚”。

        他评价自己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极具偏见的人”。“偏见”,也就是说有着对当下的主流文化不同的声音。为什么用“偏”字,本身就说明传统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不包容性,才会让人们觉得他怪,觉得他身上充满了“不合时宜”。他有着长时间在国外留学和生活的背景,使他得以感受不同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从而比更多人有了抽身而出反观中华文化的机会,对于传统文化与现实的不适他有着更深刻的体会。而恰恰是这种普通人所没有的对传统文化的“偏见”,使得丁元英对周遭的人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恰恰由于有了“偏见”,他才会深刻反思一个人在主流文化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悟到保存自我、尊重规律的重要,他以对天道的认识和思辩,以对文化属性的抽身反思,获得了缜密的智慧;以毫无圆通却真率的人品赢得了信任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从而使格律诗公司海外检验通过、市场顺利打开;以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预料到了一桩桩事件、策划了成功的扶贫商战;而他的智慧和劳动又没有用来为自己、为小丹有所图!他的想法和行为,在这个金钱和权利已成为推动力的社会里太凤毛麟角了,太标新立异了,这样的大智慧、大境界,有几个人能够理解?

        丁元英与世俗文化的格格不入,还体现在有一种执拗。通常看来,被认为处世成熟的人,也就是那种常常被主流文化所肯定的人,内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表现是可以从容变换的,而被人们认为“不合事宜”的人往往不屑于为了主流文化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外在言行,因为他们认为那种改变是虚伪。当元英要去五台山小丹说没有办法请假陪他时,丁元英的回答很直接,小丹不免嗔怪他不能顺便装着表示一下遗憾,丁元英就回答:“这就是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条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可看出他那他不愿意向世俗文化妥协的孩子气般的执拗率真。

         他其实是很善良的,希望人们能够充分认识文化属性,尊重客观规律,抓住机遇勤奋获取,他所做的一切也是在循循引导着身边人。但他坚守一条,就是帮助不是给予,人必须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他帮人不是帮在表面,而是内心,是意图改变人们故以为是的世界观,让自己的认识从主流文化中冲出来,转变观念,尊重天道,回归自我。因此,接近他、了解他的人,逐渐被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而认识了、理解了这种世界观,不知不觉中,“觉悟天道,名开天眼”,就被他“扒拉了灵魂”。

        通常我们会认为孤独的人,内心爱的能力较弱。但从丁元英对小丹的感情来看,恰恰是孤独的人,一旦真爱起来,是会强烈、专注到极致的。他真的把小丹视为知己,至情至性:“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没招没术的感情,……剩下的,就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小丹回德国探亲,思念驱使他不远万里飞特拉维夫,陪伴她游耶路撒冷。当所有人都指责他对小丹临别前电话的冷漠、质疑他对小丹的情感时,他沉默着,他的感情没必要向任何人辩解、证明!“情感不需要证明,证明本身就是对情感的亵渎”,这只有小丹才能理解!他伤恸得吐血了,他是动了真情的啊!

        但作为一个思索者,丁元英又是矛盾的。他“处处体现出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这种包容,其实就是自己坚信的真理无法融入实践的一种无奈的姿态。他在格律诗创办之初去五台山见佛,求的是个心安。他在边缘思索,企图清静无为,……小丹的坦然赴死,触击了他灵魂深处的所谓居高临下的包容!小丹抢先一步进了基督的窄门,她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小丹所达到的,就是他一直希望而没有达到的高度。佛讲一门深入,道讲清净自然,基督讲善恶有报。基督最了解人类,是基础;佛最了解宇宙,是升华后的更高境界;道教取法自然,或者规律。但是首先要了解自然与人类的互动关系,自然成就人,人也成就自然,人不能脱离自然独在,当人希望改变自然、实现自我的时候,清净无为就无地自容了。小丹要丁元英给她造一个神话,只是一个善巧方便,不如说她给丁元英指了一个安心的法门。她不怕失去他,因为丁元英的缘起为她打开了窄门,她成神了,所以她可以继续讲故事。丁元英如果想进窄门,也只能沿着小丹的路继续走下,找到自己的安心之所。若是继续清净无为的话,则永远只是一个身处其中、却欲冷眼旁观的消极避世者,他的心将永远不得安宁。

                   芮小丹——自性本来,最高境界

        不是因为我是女性就这么关注女主人公。芮小丹这个形象真的深深撞击了我。上网去聊,没有哪个读者不认为,她太完美了。

        她的完美是因为她内心的纯净。人世间最朴素的是心的本真。芮小丹就是一个真正为自己的内心而活的人,活得朴素、真实、恬淡、洒脱。从小到大不论优越的家庭条件和父母能给予什么,她都坚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得自己想要的,这种收获不单是零用钱、生活保障这么简单,这是一种心灵的自给自足,一种勤奋、务实的生活作风。而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为她留有心中的净土提供了最大空间,使她能够以自己内心的愿望选择学业和事业,追求自己所爱,率性而为,不昧因果。从警,是因为刑警的职业让从小侨居异国的边缘感让她找到了主流社会的参与感,她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忘我地工作;对将来,也有着危机感和明确的打算。她骨子里还有着天生的傲气,这傲气不是指对待别人的高视角,而是对自己的高要求。她对待任何事情都是波澜不惊,对待任何人都非常淡定从容,再了不起的人,她只一句话:“这和咱们有关系吗,”因为在她内心,人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她到北京找韩楚风了解丁元英情况时面对高规格接待所表现出来的傲气和尖锐,在面对冯世杰的巴结时坦然直接的说明,让人肃然。她尊重人性,哪怕对待罪犯王明阳,她也强调人的尊严和灵魂归宿感:“天国在你心中”,以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去引导。

        她的完美是因为她有着超然的境界。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一个人连生死都能够超越,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她知道在她当上刑警的那一天,死亡随时会伴随着她,所以她很坦然自若地过着每一天,看淡了生死。丁元英接受了她的爱后,她没有奢望天长地久,只是珍惜能拥有的每一天,这是何等的洒脱,有几个女子能企及的啊。由于她的勤于思考学习加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她自性本来、不昧因果的境界,她才能够在丁元英的感染和引导下,更懂得觉与悟,更容易领会天道与文化属性,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境界,达到了人生的大觉悟。小丹的安然赴死,是唯美主义的升华,不仅留给了丁元英永生的魂和永恒的美,最重要的,还有对“作为价值”和“人生价值”更深刻、更本质的思考。

        她的完美是对生命和爱情的无比尊重。她喜欢的是有大智慧、大胸怀、心有大爱的男人。她爱上丁元英后,就向丁元英作了表白,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一切,而不管丁元英是否接受;丁元英接受她以后,她却时刻在做准备,这样的幸福生活能维持多久,即便丁元英想离开她,她决不缠着不放,万一丁元英不再爱她以后,她应该怎么生活;丁元英已经爱上她以后,她还在想方设法提高自己,思索将来的道路,积累能够和他平等对话的资本……在那个雨天,她险些牺牲在罪犯的枪下,之后的害怕,不是怕死,而是因为怕再也见不到丁元英;而在最后已预料到生命危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要跟丁元英告别,是告别而绝非那个雨天的害怕,因为她心中已有爱,已无所畏惧,生命的长短已不再重要。窄门也好,正果也罢,首先要心安,心安才能得正理正解。小丹是真正的心安,“存在与永恒”她都坦然接受了,她是真正的天国的女儿。

        正由于我们常被世俗的东西束缚得太深,面对这样一个闪耀着自性光辉的女子,无法不羡慕、敬重。和作者重笔刻画的复杂的丁元英相比,芮小丹的简单、本真更深深打动了我们这些在过着普通日子的读者。希望我们能够和她一样,热爱现实的日子,勤劳地养活着自己,不亢不卑地、随性地为人,认清自己的内心,无论做事、为人,都能恪守和追求精神上的清洁、自由和豁达。
                

                    世上哪里寻觅这样的知己

        书中男、女主人公塑造得非常特别,而他们的爱情更让人许久无法放下。丁元英说的“造物主给的那颗心” ,“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感情即有错” ,匝地有声,常常在我脑子萦绕着。

        本来丁元英和芮小丹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他们不仅年龄相差十几岁,生活环境和人生目标原本也大不一样。起缘于对音乐更重要的是对丁元英的品质、品位、思想的好奇和敬爱,芮小丹开始追求他,她的真与善、对生命和爱的敬畏打动了他。共同的海外生活背景,共同的对文化属性的理解,使他们爱得深沉、爱得睿智、爱得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丁元英隐居古城的日子,要是没有芮小丹,他也许就这么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直到离开这座城市。芮小丹的出现不仅让他的生活有了色彩,而且让他重新认识了一种自性本来的真率的光辉。她以随性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领悟着、印证着他有关文化属性与命运因果不虚的理论。与其做一个居高临下的包容者,不如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实践者,她的实践修行让他这个试图苦苦修行思索的人,彻悟、珍惜、感慨,让他这个本来超脱世俗的旁观者投入了一场杀富济贫的商业实践,为的就是承诺送给她的神话的礼物……

         “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这是丁元英的肺腑之声。在他们的爱情中,芮小丹是主动的一方, 她理解他,心疼他,她身上的简单真率呼应了他祈望已久的心灵需求,感动了他。一般而言,孤独的人很难被他人理解、也并不一定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而这样孤独的人,在爱情当中就及其需要得到对方同一高度的内心呼应。丁元英这样一个淡泊证到“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的男人内心深处,其实一直渴望着一种他所需要的内心呼应,而这种内心的呼应就是一种博大的、温润的爱。无私、单纯、本真的小丹,给予了他这种爱。“你现在是有人疼的孩子了,”“乖”、“自家的孩子”、“疼”,她这样的招呼,这不是麻,不是酸,而是一种带着母性光辉、又饱含了理解的情感表达!她是真正地理解他——对女人有天生恐惧感的男人,本就是个极其渴望爱的孩子!

         这对相爱的人儿时时对对方的那种尊重和默契,让人羡慕而惋叹,羡的是他们妙不可言的心领神会,叹的是漫漫人生知己难求。无论丁元英多么不合常理的行为和深澳难懂的论调,小丹都会从容去看待、倾听、慢慢去体会,从不惊乍,即使当时不明白,她也会经过思考、觉悟达到理解。两人即便对对方有什么要求和期望,也是在充分尊重对方立场的基础上诚恳而谈,从未有过因相爱而改变对方的丝毫企图。这是对爱多么大的尊重。随着相爱越深,他们站的高度越近,心领神会得越多。丁元英去五台山参佛前,对芮小丹表达自己对保存品性的执拗,小丹没有象寻常女人那样听了觉得不适,而是心有默契地予以理解;小丹问丁元英“你对我开始厌烦了吗”时,丁元英“命题错误,答即有错”的回答;丁元英在接到小丹临危的最后一个电话时的无言,对于小丹来说,不仅没错,而且是升腾于内心的尊重,在可以预见结果凶多吉少的情况下,她的电话无疑只是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不管如何,我无憾无悔。事后丁元英独自沉在伤悼的痛苦里,没有向任何人辩解,因为只要小丹理解,就足够了。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人生在世,可以有这样的知己,夫复何求!

        他们豁达如此的爱情,套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太不合常规。然而合不合乎常规,在于这个“规”到底是什么。读了这本书,我常常想,我们平常所认为的常规也许并不是常规,可能只是大部分人因寻找自己的社会认同而默认的所谓的规律吧!他们的爱情其实是发自真本性,很自然而然的。我们羡慕那样的爱情,能够理解小丹那种“存在与永恒都能接受”的坦然,能够欣赏小丹在与元英相爱之初就没指望过天长地久、丁元英对小丹的未来不用打算的豁达,佩服小丹“爱与驾御没有关系”“拿得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拿什么,爱就是了”的勇气,可要真换了是自己,在现实里,我们却绝对做不到!我们爱一个人时,不可能不想到占有;我们付出爱时,不可能不想到未来;我们要求婚姻,要求责任,要求这要求那远远超出了爱的单纯,而变成了负担和责任。说到底,我们还是自私的,付出爱,就是为了占有对方的心,甚至想垄断它,要一生的专一和厮守。说到底,我们没有回归到真本心,不是纯粹的爱情,而是企望通过爱情,为自己得到些什么……

        最喜欢读丁元英与小丹相处的那些章节,他们在小丹家,在工夫面馆,在夜色的王庙村,在古城广场,在火锅店,在耶路撒冷。不是为了看爱的缠绵,这两个何等聪明的智者、精神上的知己和挚友,碰撞出的那些思想火花,何等精彩,让人不住地拍案叫绝后,深深地思索着。


        好象对自己会爱上这本书、爱上这两个人有先知先觉一样,2007年初秋,我迢迢千里,去了一趟书中他们呆得最多的地方——古城聊城。这座古城给我的印象是两个字:“古,静。”当时还不知道这本书。现在,读它读得深了,回头想去,他们俩在古城里相识,漫步,走过东昌湖那长长的拱桥,古老的光岳楼,四面环绕的古运河,还有小丹跳街舞的广场,他们吃工夫面的巷口,仿佛在我脑海里一一地重现了……忽然真想重返那座安静的古城,缅怀一番,就为丁远英,为小丹,为他们俩的知己感。虽然现实当中他们并不存在,但我敬重这份情感,这种清洁的精神。

                 友谊和信任——人性珍贵的光辉

        书中围绕在男女主人公身边的几位好友韩楚风、欧阳雪、肖亚文,都非常生动可爱,他们对朋友信任和理解,凡事善于思考,能够为他人着想。用韩楚风的话说:“是明白人”。

        韩楚风大气、实在,是事业和生活的成功者。他对人生价值的思悟与丁元英虽截然不同,但许多层面上可以理解和对话,因为他是以另外一种务实的方式去实践着文化属性与天道。他认为个人的平等、尊严在等级社会里不应该受到伤害。他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珍视友谊,肝胆相照。

        肖亚文聪明、干练、做事极有分寸,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有自知之明。她代表着这个社会中一批独立、自信、能干的女性,她们都想有所成就,而这种成就源于基础、源自积累、源自机遇、更取决于自己的把握,而如何把握,仍是一个“悟”字当头——悟的是什么?就是道,是规律,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是深藏于种种表象之下的因与果。她对丁元英说过的“随缘惜缘不攀缘”是用心去理解并用于与朋友相处之道中的。在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价值体系支配下,谁交朋友不是想“多个朋友多条道”?通过所谓的友谊换取些什么、趋炎附势,已是正常的思维和社会现象。真正以自己的心去对待朋友、珍惜缘分,难啊。

        欧阳雪求真务实,处事得体,知进退,从不对自己过高期望,也从不奢求不切实际的东西,却靠着自己的勤奋、丁元英的指点,获得了更多的东西。有着丁元英这样的资源,欧阳没有想过靠这个高人发财,却用一颗平常心为自己赢得更多,得之有道,悖而不得。她对小丹那种真心的依恋和关爱最让我感动,能有这样的好姐妹,是一辈子值得珍惜的。
      
                          音乐的力量

        音乐是这部小说的一条主线——音乐、唱片、音响、发烧友、音响公司。男女主角的爱情也源自于音乐——《天国的女儿》。最后原是卖唱片的刘冰,拿所谓的格律诗公司原始文件敲诈欧阳雪时,欧阳雪说,“刘冰,你听了那么多的唱片都白听了,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来。”是的,刘冰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欣赏音乐,他只是把音乐当作赚钱的工具罢了。

        能够真正用心灵去欣赏音乐,会发现音乐那种净化心灵的力量。芮小丹第一次在丁元英家见识了音乐的力量后,一直被那种纯净到一尘不染、震撼到人的灵魂深处的声音激荡着,她一遍遍地问自己:是心灵的感应还是灵魂在寻找寄托?音乐为内心纯净的她打开了另外一片更高远的天空,也自此把给她带进了美好的爱情。作者描述音乐的那些文字,妙曼动人,如描写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小提琴协奏曲》的琴声,“激情、凄美和哀愁,仿佛一片片揉碎的心在秋风里飘落。”丁元英对三位小提琴大师演奏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的评价是多么地精彩和吸引人啊。

                         改编成功的电视剧
      
        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是小说原著者豆豆自己改编,《亮剑》的名导张前导演。除了为数不多的改动和删节之外,电视剧的剧情基本是忠于原著小说的,主要演员都选得合适,取景真实,演绎手法很细腻。但总体感觉一些细节太过强调了,使得剧集有些拖沓,特别是有关王庙村生产和格律诗创办过程中的细节太多,给人予沉闷感,叙事节奏也把握得也不太好,而原著里一些精彩的对白却没有体现,很可惜。

        我所欣赏的王志文演丁元英,光冲着他就想看这部剧集。一向喜欢王志文的声音,还有那种思索者睿智深沉的气质、不落俗套的个性和让女性怜爱的略带些病态的美。他那种与娱乐圈和这个社会规则格格不入的本色最适合演绎丁元英了。可看完24集了,怎么说呢,可能是小说以文字塑造的男主人公太立体太深刻了,真的很难演,他演得大部分算到位了,但对女主角的深情没有到位。他俩有些对手戏给人不是特别协调的感觉,但我觉得不是女主角的原因,而是他的原因,似乎对这段超凡脱俗的爱投入得不够。

        反而芮小丹演得很好。导演选了被称为氧气美女的左小青,这个年轻演员虽然不如书中描述的那般美艳,却有着作者笔下的芮小丹那种干净、英气、灵敏的气质。电视剧开头几集拍得很拖沓,但随着芮小丹戏份的展开,观众逐渐被这个姑娘特别的个性带入了情节。她演得很自然、真实、投入,没有一点刻意,那种爱、那种真、那种豁达和随性,追求爱情时的义无返顾、接人待物的爽直真率、缉拿罪犯时的机勇敏捷、审理罪犯时的聪慧从容、哪怕扮演卧底时的那点玩世不恭和眉宇间的风情,活生生的就象芮小丹在眼前。看到芮小丹死那一集,泪水几乎把我泡软,伤痛,更多的却是感动、感慨!虽然一个如此完美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但这个天国的女儿,已进入了基督的窄门,不但在深爱她的丁元英心中,也在观众心中,升华为永恒的记忆、永远的感动。

         看完剧集,再抱着小说仔细回味着文字和章节,脑海中浮现出剧中人物的表情神态,栩栩如生……这样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同一部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更觉得了它的感染力。
     
        小说里丁元英远飞特拉维夫陪伴小丹游耶路撒冷一节,是他们爱的高潮,也是两人深入探讨宗教与人性的精彩章节。丁元英迢迢万里飞到小丹身边,这个恬淡冷静的男人也有对爱至情至圣的大情人的一面,让小丹深深地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在三大宗教圣地的耶路撒冷,看着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惊恐悲凉,他们探讨着救主与自我拯救、命运的因果不虚。小丹在哭墙前,坦然告诉元英,存在和永恒她都能接受,没有什么分别。当看到她的结局后,回过头来再读这节,虽感伤得难以自制,但对她临终前唯美主义的选择有了更深的理解。可惜电视剧可能因剧组无法赴以色列拍摄,这部分没有一点的表现,深深遗憾。


        一本书能让自己的精神满满的,真不容易。我最大的感慨是,当我们已适应了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潜规则时,自己还能为这些作品感动、思索,说明自己的心并没有随波逐流,还能坚守心底的那些真善和率性。这是“能为自己而活”的多么重要一点啊。

     

                         (2008年1月30日凌晨,完稿于珠海家中)

       

        关于我两次去古城聊城寻访丁元英和小丹的足迹:


    《古静聊城》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b533f01008d20.html

    《重返聊城》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b533f0100l7az.html

    品读豆豆的处女作《背叛》:

    《感读背叛:人生难得一知己》《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b533f0100bpsz.html

     2 ) 这是一个嗑幻片~~

    这是个嗑幻片~~主要以唠嗑和魔幻为主~~剧中人们时刻不忘见缝插针地大谈宗教、人生,一聊起来就个个如同江河泛滥、哲学家上身,除了观点不像外,大家语气、用词、语速、神情都完全统一,营造出了一个风俗奇异的天国世界~~~

    编剧似乎根本就不具备驾驭多个人物角色让他们在剧中世界里说出合时宜正常人类语言的能力,偏偏却安排了那么多人物出场,随时随地企图安排他们辩论一场或者拷问下灵魂;密集地输出一些价值观却明显用力过猛、不知所云,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二楼楼长的喃喃自语和左右手互搏,热闹是热闹了,但怎么看都囧~

    台词很强大,配乐很可怕,那首鬼哭狼嚎的《天国的女儿》出现了很多次,不适合深夜独自观看,女猪脚的造型也不宜小朋友们模仿,另外,我真的不想再听到德语了,如果配音中他们说的真是德语的话~~~

     3 ) 以一个小小说作为影评吧

    离博士论文答辩只有三个月了,如果不是实在需要用钱,高翔不会去接这个私活,虽然报酬很可观。

    这事是朋友介绍的,是帮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写自传,他是四人团队的一员。团队所有人都是来自一流院校的硕士生、博士生。

    他们每天在一起讨论材料、研究文稿、分写章节,有时候郑总莅临开会指导,而指导的结果常常是推倒重写。

    负责打磨情节的叶峰是戏剧学院的研究生,一个牢骚满腹的文艺青年,这天他又说,“切!真的创作是一个人孤独的事业,哪这样流水线作业的”。

    负责润色文字的北大中文系的刘海明头也不抬,面露不屑,“谁说这是创作了,我们是拿甲方的钱,帮甲方办事,让甲方满意。”

    叶峰道,“我就觉得憋屈!就算是承办也有署名权吧,我们几个精英,给他一个人当枪手,还要听他胡说八道。”

    负责人物形象推敲的赵松这时道,“少说两句吧,还精英,真有本事也不会来这了。”

    叶峰道,“那他有啥本事,有本事怎么不自己写?”

    赵松道,“人家有钱就是有本事,就是精英。”

    叶峰愤愤不平,向高翔道,“你不是研究佛学的吗,见解肯定跟这些俗人不一样,你倒说说看,谁是精英?”

    “啊?这个。。。我也不知道”,高翔苦笑道。

    郑总又来开会了,他中等身材,精神抖擞,脸上带着蒙娜丽莎般的神秘微笑,神色间仿佛在俯视芸芸众生。

    同来的营销副总黄总说,“这本书嘛,要突出郑总经历的传奇性,可以加入神秘主义的元素,营造一种天选之子的感觉,读者要的就是神话。”

    他特别对高翔说,“郑总去过很多名山古刹寻访高人,这些地方加入一些有禅机的对话,不必多,点到即止,要的就是那种若有若无的感觉。重大的商业决策都要贯穿进去佛理,不需要太严谨,挨着边就行。”

    他又对刘海明说,“文字上要符合郑总的个人特点。。。”

    这时郑总接过话头,“昂。。。文字不需要太花哨,过得去就行,形式不重要,我是做实际工作的人。。。我没读过多少书,社会大学毕业,哈哈。。。但我跟你们讲,慧清法师、贡巴仁波切这些高人都说我有宿慧,是天生的修行人,有大福报的,懂我的意思吗,这一点书里要多渗透。”

    刘海明因为被说成是“不做实际工作的人”,心中不快,说,“郑总既然精通佛法,能给我们讲解一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吗?”

    郑总大手一摆,道,“不可说!你说个不能说就完了,解释有什么用!佛法不是用来解释的,你们。。。要悟!”

    叶峰道,“既然不可说,佛陀又为何说法呢?”

    郑总道,“那是佛祖,他是印度人,我们中国是禅宗,是不立文字的。”

    高翔脱口道,“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

    郑总眼睛一瞪,“你说啥?”

    高翔沉吟,刘海明道,“就是说你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

    郑总愣了一下,说,“哈哈,佛法只是帮助你开悟,道法自然,要在做事里去参悟,不要着文字相,死读书,不然就算读到你们这份上,也是然并卵,你们说是不是,哈哈。”

    会议室突然安静了,过了一会,刘海明说话了,“郑总,我尊重你事业上的成就,不过依我看你的佛学还不到家。”

    黄总想把话题岔开,“我们还是言归。。”但来不及了,郑总发飙了,他最恨读书人轻视他,“我不到家你到家?开什么玩笑!你真有本事能这么穷?给你点面子还真把自己当角了?什么玩意!”

    刘海明涨红了脸,青筋暴起,表情狰狞,突然站起来走了出去,郑总继续骂了半个小时。

    高翔没有想到翻脸的人是一直沉稳的刘海明,叶峰依旧只是抱怨,但他没有走,他似乎确实有些拮据了。刘海明走时的表情让他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书终于出版了,副标题叫《禅意人生》,签售的时候高翔也去了,场面甚是火爆,书大卖,并上了当年畅销书的排行榜。

    有书评说该书乃泄露天机之作,是郑总纵横捭阖商场几十年的心法秘籍。坊间传言,参透这本书就能参透佛理,明心见性。

    网络上掀起了对这本书背后深意的讨论,大V们纷纷撰文解读,所有人都说这本书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有的人说只有到了那个阶层的人才能看懂。郑总成了大家心中的得道高人,连公司的股票都连带升了不少。

    高翔的论文答辩因为受到影响,表现不佳,被导师着实训了一顿,好在最后还是勉强通过了。

    一个月后,女儿出生了,高翔抱着她,坐在逼仄的出租房里,心中寂寞萧索,却又平静喜乐。

     4 ) 个人的鬼化拯救不了全剧的空泛

    之前看了手机,知道了那个沉着、冷静的中年男人原来叫王志文,(当然之前也在不少电视剧和电影中看见过他的身影,只不过我这个人不算个追星族,不怎么特意去记住那些演员的名字的)于是上网查了一下他的作品,由于个人比较向往比较有深度的片子,又看见《天道》在豆瓣的五星评价忒多,也就看了看。
    看完之后,还是不是很了解这天道具体指的是什么玩意儿,只能说太玄了。说一下整体感受吧,对于导演想拍、敢拍这么玄、这么有深度又不合人情世故的精神表示敬佩,但是导演和编剧明显是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驾驭这么玄的一部片子,在我看了前4集,我就大概了解了这部片子的几个硬伤:情节拖沓,仅举一例:某一集倒茶这个细节大概就拍了15秒钟,受不了,太慢了;全剧格调由幽伤到忧伤,音乐背景太多了,显得有点装;过多的旁白,淡化了故事性,也显示出了导演的功底不够;朋友(韩楚风和王志文)之间在一起聊得的确不是人话,而是说道,表达天道的形式过于生意了;音乐被神化或者妖魔化了;左小青爱上王志文显得有点跳跃了;第四集,左小青请发烧友、王志文和几个文化人吃饭,饭后欧阳雪的刁难有点说不过去,这算个什么事儿啊,买单的该是左小青才对吧,找错买单对象啦,而且王志文还忒喜欢找嘴就来,要多少钱没问题,要发财也没问题,太不拿钱当钱了,走得就是和偶像剧里面的那些公子爷一样的路线。至于结局,有点儿扯淡,是不是因为左小青达不到王志文那种天道水平,这两人永远在一起会降低王志文的高度而非得搞这么一个事故呢,是不是注定了王志文就必须孤独终老呢!还有那个林雨峰和刘冰的结局都有点扯,人家犯了哪条纪律了,还非得落下死这么个下场,想想都气……
    再浅谈一下其它感受:神化或者鬼化了王志文也就是搞个人崇拜主义,这与天道精神肯定是不合的;如果王志文的行事方式与作风是天道之举的话,我觉得这天道也不算个什么东西,要是人人都按照里面王志文的那种生存方式活着的话,这个世界也就冷冰冰的了,这个世界也就不再有可爱之处了。人情世故也好,虚伪客套也罢,其实也就是这个社会机器运行时的润滑剂,润滑剂多了,机器会掉链子;没有了润滑剂,机器可能很快就报废了。所以,我觉着天道不适合社会大众,充其量也就适合社会精英和喜欢哲学的人罢了,我们还是安心做一个老百姓,只要多一分理性就好。

     5 ) 丁元英的呐喊与沉思


    ——浅说《天道》的思想意义及其他

    作者:郭政男


        电视剧《天道》取名意境高远,剧中基督、佛、道之警句如缕串珠可谓精深难测,该剧的思想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可谓莫衷一是。看完二十四集回头梳理:从芮小丹投向丁元英心灵与肉体的爱恋到丁元英为红颜知己创造神话,从芮小丹悲壮之死到丁元英在林雨峰的枪口面前镇定自如,每一位观众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从格律诗公司没有花篮和庆典的开业到与乐圣公司对簿公堂,从冯世杰、叶晓明、刘冰退股到刘冰跳楼自杀,自然引起我们对杀富济贫、公平正义、道德价值等观念的思索;从芮小丹审讯王明阳时对天堂、地狱、圣经、窄门的心灵对峙到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真经、法门、悟道、修行的对流,特别是“神即到,道法自然,如来”一句贯穿全剧,我们会陷入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沉思。丁元英面对智玄大师说:“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丁元英喊的是什么?该剧的思想意义何在?这不是一个容易说明白的题目,本文不揣浅陋,略说一二。

    一、 丁元英呐喊的基因是天道,因此,首先要了解对天道的一般性阐释。丁用两句话阐释天道:“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两句话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方面,是丁元英的思想、理智的概括。

    何为“道”?《圣经.约翰福音》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是我国古代唯心主义所谓的“道即宇宙的精神的本源”;我国古代唯物主义用“道”指事物的普遍规律。何谓“神”?神是宗教及神话中所指的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存在,基督教指上帝(天主)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三个位格。何谓“道法自然”?语出:《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我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精华,意指道是效法自然而非人为。何谓“如来”?如来是释迦牟尼的十种称号之一,“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通常是佛的自称。


    何谓“天道”?“天道”是中国哲学术语,原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现象和过程,唯心主义者认为天体运行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如《书:汤浩》:“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与夏”;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天体运行是一种不体现任何意志的自然现象,如王充《论衡.遣告》:“夫天道,自然也,无为”。  


      由上列解释,“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把基督、道、佛三教融合到一起,它阐释的“天道”包涵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天道”是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是唯物主义的;另一方面“天道”是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神的意志,这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与唯心的结合就是二元论。我认为不必深究唯物、唯心、二元论的是非,用天道的两方面意义来理解丁元英的呐喊所折射的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及丁元英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是顺理成章的。


    二、 强势文化才能拯救贫穷落后,这就是天道。丁元英对强势文化的呼喊,就像当年鲁迅先生给自己的小说取名《呐喊》一样,旨在唤醒国人的觉悟。

    丁说:“透视社会依次为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王庙村就是一个典型,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街道狭窄、房屋陈旧、百姓落后,冯世杰说:“媳妇都是从人贩子手中买来的,连四元钱的水费交不起”。世代生活在如此贫困落后环境中的农民,他们都很虔诚的到基督教堂听布道,却不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存状态;他们靠父母、靠朋友、靠上帝、靠皇恩,就是不靠自己来改变命运,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这就是几千年中国弱势文化的写照。丁的“杀富济贫”向这些人们呼喊:上帝只拯救那些自己救自己的人!无论“杀富济贫”这种开采市场资源策略的利弊如何,但最终王庙村的农民靠自己的双手、吃大苦耐大劳与贫穷告别。丁又说:“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他与客观规律的距离。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的,是灿烂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但在近代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落后了,特别是二战后,西方的经济、科技突飞猛进,我们跟在后面举步维艰;改革开放迎来曙光,技术进步了,制度改良了,但几千年弱势文化的根扎得太深,靠恩典吃饭、凑付过日子的思想绵延太长。因此,诸多现象还是弱势文化的反映:嘴上要民主,给你民主也不会用,看着人家议会打仗直摇头;上面政策不对、做法不好,别人能接受咱也不作声;下岗心里难受,领上一袋面一瓶油愁云就没了;碰上不公或骗子,忍了最好,讨个说法摆不平还得忍。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大部分是孔孟文化,中国老百姓脑里装着“君臣父子”、“仁义道德”,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但仁人志士自古有之,鲁迅是现代撞击弱势文化的旗手,孙中山赶跑了皇帝,从此,中国文化属性有变化了,这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缘故。现在,到西方留学、参观、旅游者,回来后都说外国好,岂不知除了文化差异我们绝不差,这个差异是在哲学、政治、经济领域强弱文化的反映不同。《天道》借丁元英之口,再次向国人呼喊“强势文化”,用王庙村的神话为国人诊脉,开方吃药是国人自己的事,英雄、圣人救不了你们。



    三、“又扒拉铜板,又扒拉灵魂”也是天道。丁元英遁栖古城创造神话是用行动向国人呼喊:要吃饭,还得补脑,这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丁这位留学柏林的经济硕士书没白念。他曾就职于柏林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通达证券公司,曾任《世界经济周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丁肯定对扒拉铜钱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套。九四年在北京创办个人私募基金,用外国人的钱不到一年在中国股市赚了两个亿,他自己不是缺钱的人,然后从北京到古城隐居起来。丁说:“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混,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其实,丁不是混混,他到古城是为了“灵魂归宿感,这是人性本能的需要”。他到古城后“上网、学习,什么都看看,对文化属性感兴趣”。丁会挣钱却不恋钱,有口饭吃就满足了,把到古城的生活费给韩楚风的妻子应急付出十五万,剩余给了父母,自己变卖心爱的唱片维持生计,冰箱里是空的,每天三顿饭不是去地摊就是方便面,唯一值钱的是一套音响,他喜欢天籁之音。丁元英是个会赚钱,有思想的人,韩楚风说丁“是个明白人”,丁自己说是“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芮小丹说他“又扒拉铜板,又扒拉灵魂”。小丹就是被丁的智慧和孤高所折服才涌起热恋。吃穿住用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因,人吃饱穿暖还要读书、思想、听音乐,使精神丰富起来、灵魂健康起来,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道理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用“扒拉”两字就形象地说明挣钱和补脑都不是容易的事。毛泽东提倡先抓思想再抓经济,邓小平提倡先抓经济再抓思想,后来说“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一起抓”,连这些大人物都如此关注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可见这不是一件小事。刘冰钻到钱眼里没出来就跳楼自杀了,他只想扒拉铜板,忘了扒拉灵魂或者说没有扒拉灵魂的素质,结果没挣着钱连命搭上;林雨峰很会扒拉铜板,可是扒拉灵魂的路子偏了,没到正门就出“车祸”了;冯世杰不会扒拉铜板,但灵魂天生厚道些,所以格律诗胜诉后又回去扒拉铜板去了;叶晓明小聪明,扒拉铜板会一点,扒拉灵魂初中没毕业,所以退股后再也没出现;芮小丹、欧阳雪、肖亚文可谓是扒拉灵魂的高手,小丹为国除暴、亚文有胆有识、特别是欧阳雪在退股、应诉、档案袋三个场面表现的重义轻利、不畏邪恶的气节,这三位弱女子灵魂之高洁,令我们每一位有良知的观众都心疼她们、更佩服她们!为她们的风采拍案叫绝!这些说明:既会扒拉铜板又会扒拉灵魂对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何等重要!用丁元英的话说:“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这是人性”。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学些扒拉铜板的招数,这是好事;但是,贪婪腐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就是只想扒拉铜板没有扒拉灵魂,挣大钱的人能有丁元英的智慧和气度的寥寥无几,能有欧阳雪气节的位数不多;穷者乍富,一见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就忘乎所以了。总之,国人特别需要提高扒拉灵魂的素质,《天道》的确是“扒拉灵魂的艺术”,仔细体味一下丁元英扒拉铜板、扒拉灵魂的高妙,能仿效的就做一点,我们的文明程度就大大改观了。


    四、丁元英不是英雄也不是圣人,他说自己“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他既有大智慧又有平常心,是即入世又出世的智者。

    英雄是使天下人臣服于自己,完成赫赫事功的人,圣人是征服自己、替天下人解除烦恼痛苦的人。丁玩股挣钱、杀富济贫是小事功,谈不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丁深居简出、关注文化属性、研究基督、佛法,也谈不上是离尘拔俗、自觉觉人的圣人。但是丁元英的思想、学识是过人的,丁面对小丹的生离死别,足见他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沉思非一般人所能及:丁这个“骨子里害怕女人”的男人,没挡住小丹疯狂的爱恋,两人爱得很真、很深,他说:“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一曲“天国女儿”作为故事情节的开始,为天国之恋埋下了伏笔;当小丹死讯来临时,丁一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由,丫头,不简单呢”,他对生死是达观的;丁不哭不泪、伤心呕血,他对小丹的至爱无以言表;丁没有回答小丹的电话,致使不能参加追悼会、不能告别,他没有解释、也不抗争,认为“他对芮小丹的感情还需要别人的理解吗?需要理解即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当林雨峰的枪口正对时,丁的从容镇定是对小丹最深沉的爱的自然表露:小丹已经先我一步,我随后而去无缺无憾!丁交给刘冰的档案袋全是白纸,他要从格律诗公司清除刘冰这个势力小人,把送给小丹的礼物——王庙村神话写得完美、再完美!


      丁元英说:“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正果是不想了,尘埃落定”,“我还没有装腔作势到可以无视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你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个东西”。丁相信上帝却不进窄门,明白佛法却不取真经,但他努力“心如明镜台,勿使惹尘埃”,即使悟到“明镜亦非台,何处惹尘埃”的境界,丁不去修当然也修不到,正如智玄大师所说:“进则净土,退则凡尘,这一步之遥难如登天”。实际上丁的思想境界犹如一脚净土一脚凡尘,这更具有现实性和典型性。这样的人既可为民出力、振衰起疲,又可栖林遁世、醉心思维,绝不会见利忘义、损国害民。由此可见,丁元英从闹人的北京退到清静的古城,再把用智慧创造的神话献给远在天国的小丹只身去德国,这一切,都根源于丁元英对天道的深思苦索,也自在情理之中。

    王志文饰演丁元英确是导演独具慧眼。丁“他和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个极品混混”,丁集智慧、特立、孤独、怪癖与一身,其言语举止跟常人差异很大,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需要高超的演技更要有宗教、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识,这不是一般水平能做到的,王志文老师做到了。丁元英接听小丹最后的电话时,王老师放电话的手掌、手指细緻入微的变化,非常形象的表现出丁对小丹不详的预感、内心的焦灼和无奈;丁看到小丹以其心灵和肉体表示“履行程序”时,在突如其来的爱情风暴面前,王老师的眼神惊异又镇定、面部表情严肃又亲切,不失男人对一个真切女人的感激和尊重;丁听到小丹死讯时,没有言语没有哭泣,王老师面部表情丰富而细腻的变化,活脱脱的刻画出丁的大悲、大爱。

     6 ) 《天道》——皇帝的新装

    此剧评分之高,在下不敢苟同。 下午用了三小时倍速加狂拉进度条看完了这部让人难受的剧,豆瓣评分9.1?那小时代也能上八分。 我一个看热闹的外行来说一下这部剧的槽点: 1.篇幅过长的旁白,提醒一下导演,这不是喜马拉雅听书; 2.尴尬的对白,好多的对白都是在尬聊; 3.故作高深的台词,动不动就是人生哲理,各种高谈阔论,让人听了云里雾里,索性直接跳过; 4.恐怖的配乐,剧中所谓《天国的女儿》这首曲子恐怕是来自地狱吧,太恐怖了,每次播放我都害怕,以为是恐怖片; 5.不合理的设定,剧中好多情节都不合理,就说一个,芮请客吃饭那次,欧阳突然发疯,是什么鬼,有病吧; 6.情节拖沓,连走路开车什么没用的情节都要演出来,剪辑老师你的剪刀坏了吗? 7.内容看似深刻实则空泛,商战、刑侦、音响、人性、文化、宗教……涉及的领域特别多,然而最后结果就是一锅粥,让人无法下咽。

    有名无实,忽悠人的东西。

    皇帝的新装。

     短评

    看伤了,彻底看懂,尚需时日

    6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 外壳还是模子里造出来的国产电视剧。。。虽然其实好久不看国产电视剧了。。。名字起得很大,道理讲得很多,但是YY完了,现实还是现实

    11分钟前
  • kopde
  • 推荐
  • 1、角色基本不说人话 2、编剧严重夹带私货 3、一不小心看成法制栏目

    12分钟前
  • 不打生张
  • 还行
  • 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就有了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缺的就是这双眼睛,是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是观照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把文化道德颠倒了的真理与真相再颠倒回来,不管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深度。

    13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 缠的境界非常人所及啊

    18分钟前
  • Bubbachuckz
  • 力荐
  • 一个住着别墅,有饭店,父亲大导演母亲德国开饭馆,爱好当警察的女主。一个什么都不干,却无所不能的男主。一个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年轻女人包养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老男人。各种崇洋媚外,各种自相矛盾,两个来自德国的人上人,处处透露出他们的谜之优越感,他们想怎样就能怎样,因为除他们以外的的人都是卑微的一无是处的工具人。抛弃了传统文化的人定胜天、仁的核心思想,反而对那些宗教的糟粕大肆宣扬。骨子里就是公知那一套,一群人看着自己不曾经历过的生活尬吹,现实版皇帝的新衣。无情的神有什么可吹捧的,没有贪嗔痴又何谈爱,为了宣扬可悲的思想难以自圆其说。大格局的作家人人皆英雄,小格局的作家其他角色都是衬托他信仰的主角罢了。满口大道理掩盖不了思想境界的小家子气

    19分钟前
  • 观海云远
  • 很差
  • 此剧逼格之高,格局之大,未删节版的台词鞭辟入里,字字珠玑估计十年内难再有了。不光是审查问题,关键是剧作文本的深度和高度非一般阅历见地的人可写了。丁元英这样的人,或者说是背后的原型没有作恶,悲悯众生,不看重钱财权力真的是普通人之幸。这部剧给普通人打开了一个口子,能够看看另一个层次得人的想法和见地。原作九十年代创作而成,当时社会分层还不是很明显,井底的人还有爬上去的机会;但三十年后,中国阶层分化进一步加剧,现在也很难再开这个口子了。最后这部剧让我最大的感慨是现在再也没有一部内地电视剧里的所有女性角色都如此熠熠生辉,坚强独立,有思想有见地且知进退,不为他人而活。同为女性作家,这境界远非现在的编剧可比。

    22分钟前
  • 影幻月
  • 力荐
  • 也许我一辈子碰不到丁元英、芮小丹,我希望用我的5年、10年,修炼成一个肖亚文

    24分钟前
  • Mia
  • 力荐
  • 电视剧还是有好编剧的。本片虽然有爱情、商战和警察的戏码,但是本质上讲还是都市武侠剧。丁元英就是料事如神的武林高手,在退隐江湖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命中注定无法在一起的人。剧情一环套一环,编剧还是不错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女性角色的塑造。现在国产影视剧的女性角色,要么有意污蔑,要么无意泼脏水,反正像女性和对待女性的三观这么正的国产影视剧,并不多见。王志文和左小青演的都不错。抛开有机锋的禅宗台词,另外还是有一些台词不接地气。好在演员用演技撑住了。如果除了必要的深意可以更接地气,会更好。但是这并不妨碍这部电视剧五颗星。至于评论区有人觉得不好看,抛开电视剧这种形式或多或少会存在的镜头语言和调度瑕疵之外,只能说阅历(阅读量和经历)确实制约观影感受。

    28分钟前
  • 陈春先
  • 力荐
  • 久违这种走心的大陆剧了。虽然正常人不这样说话,可是这样说话也无妨,很欣赏编剧的企图心……真得企图说些什么的那种狂妄的企图心,挺值的敬重。

    33分钟前
  • 下下
  • 力荐
  • 写这小说的人,不简单呐

    35分钟前
  • Port de bras
  • 力荐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理解老子的这句话,对整部剧的理解会加深一层。丁元英以一个近乎全知全能的姿态挖了一口关于天道的井,让所有趴着井沿儿窥视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太了解人性了,以至于活的不像个人,知行合一遁察世情的背后是对芸芸众生的冷漠,正因为他是那么的高高在上,才明白自己的寂寂无名。“淡而又淡的名贵”遇见“清而又清的纯净”,高下立判,丁元英是名贵的苦酒,悟到最后也不过是避世而修,他给芮小丹的礼物是杀富济贫,芮小丹还的礼物叫随性而为。水不需要酿造,因为她浑然天成。天国的女儿,又岂是不简单三个字可以形容。天道不可违,是丁元英的关碍,他能点出文化施救,已经是功德无量,可小丹的死,让一切都没了意义,他吐血之时一定明白,她才是他的救世主。强势文化在爱情面前无用,今后这世上怕是再也没人懂他的名贵了。

    3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种自卑感,总觉得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方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没有观念,没有冲突,谁也别妨碍谁。”

    39分钟前
  • 棺材太黑
  • 推荐
  • 十年前似懂非懂的看过这部剧,一直没记录。最近朋友提及,又重温了一遍。以影视眼光看起来粗糙简陋的这部作品,细品其中最原始的商业逻辑和做人准则,居然一点都不过时,甚至是现在看反倒刚刚好。

    42分钟前
  • 姜老刀
  • 力荐
  • 第一次看还是2007年,大学刚毕业,音像店买来的光盘用我的神舟笔记本电脑看的,当时似懂非懂。第二次是2010年前后,成家立业,悟了些道道。去年完成了三刷和《遥远的救世主》原著阅读,感慨作者“豆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对人性的俯视与走一步看三步的格局,传统道德的格格不入,都让人肃然起敬。想起了丁元英五台山求道的那封信: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此生是达不到丁元英的境界了,索性,该生则生,该死则死,活出洒脱和真我。

    44分钟前
  • 黑小白
  • 力荐
  • 故作高深的台词 编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演更是没有功力 整个显得做作 令人很失望 唯一的亮点是王志文 但这部戏的整体水准制约了他的表现

    48分钟前
  • 无量河
  • 还行
  • 《天道》不为人知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幸是因为原著背后有高手点划,探讨人性玄妙,道玄佛法,中式意蕴,能耐绝非常人,注定曲高和寡。万幸是诞生在十年前,允许高谈阔论,搭上意识形态末班车。

    5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 2007年还能在电视中看到这样的反思,现在已经死绝了。电视一直在探讨何为道,让看的人与它一同求问。浓缩一下,大概是:往湖里扔一颗石子,有人,能实事求是看着石头落水,涟漪层层荡出,看清了,不急不慢,该做什么做什么,理与情,找到位置。但绝大多数人,水花一溅,自己就不管不顾自说自话起来,瞎跳瞎动。最后事实总是打了他们的脸,无情地忽视了他们付出的努力,践踏了他们的情感。于是,他们惊叹前者的定力和预见力,说他是神:他们诅咒前者的谋划,说他是鬼。总归,真正去看的人,只落个孤独。

    55分钟前
  • Little Bee
  • 推荐
  • 小丹是“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浑然天成。丁元英主要是通过自我修行而达到所谓高手的境界,而小丹是天然的高手,她已经在身体践行自然,虽然有些事情她还预料不到。看完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第一次看这么有深度的电视剧,感觉脑子不够用了,有很多的问号,还要多体会。

    58分钟前
  • 轻罗小扇
  • 力荐
  • 高手过招就是不一样,人家送个礼是扶贫一个村。丁元英不只是怕女人,他怕一切不在一个层级上的人,所以他也从来不屑于跟他们解释什么,所以他一直想躲开人群,自己一个人待着。亚文这个人也不简单,不放过眼前任何一个机会,进退有度,成了最后的大赢家。

    1小时前
  • 蔡文淼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