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历经了被国民党大军层层围堵,在长征中遭受湘江惨败之后的中央红军,被迫在通道转兵进入贵州,之后历经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土城战役、四渡赤水、扎西会议、遵义战役、苟坝会议、南渡乌江、西进云南、北渡金沙、会理会议等历程,千难万险,艰苦卓绝,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摆脱了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
看了沙盘里的战争推演,哭的不停,看大家推荐,说这剧好看,就过来了,过来发现演主席的还是那个演员,是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主席,是电视剧《毛泽东》里的青年主席,反正我觉得这个演员演的青年毛主席挺好的,然后就是蒋介石还是很多剧里的蒋介石,这个也挺好。看多了真的有认同感,比如《外交风云》里的陈毅,彭老总,周总理,主席等等。这个剧里就是差了之前演的周总理,周总理有两个演员演的都很好,其中一个来演就可以,可惜没有,现在这个演周总理得真的差很多,感觉就有点不对劲。然后这个剧里的演朱德的好像就是之前电视《开国元勋朱德》里的青年朱德,真的挺好的,之前开国元勋朱德里就挺喜欢他演的,但是那个剧我好像只看了一半,因为主席演员,但还能接受,让我弃剧了是因为蒋介石演员……他是尔康的爹演的……我就老出戏……。
别那个我,我这么多其实都没搞清楚四渡赤水是怎么样渡的……还是这几天看了沙盘上的战争推演才了解的,才明白四渡赤水的意义,跟着沙盘上的推演我才知道长征的精神究竟是怎么的精神,我自感觉沙盘的推演堪比电视剧,甚至比电视剧更有意思,《伟大的转折》很快要进入贵川了,永远的云贵川要来我军了,飞夺泸定桥,天险腊子口,哭了,神一样的云贵川,神一样的红军
长征精神永存不朽!
历史不能假设,不管演员演技还是道具怎么样,真实的历史是四万人缺医少药,武器落后,士气低落,对阵四十万装备精良的敌人,及时改变,跳出包围圈,最终走向胜利,谁也不能否认这些真实的历史!喜欢看,真希望一口气看完,更期待后面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显奇兵。拿张中国地形图,对照着看看,更能感受到当时的奇迹!
这部剧用38集的长度来讲红军从湘江战役后,一直到渡大渡河前的历程,整个过程讲的非常详细清楚,对于这段历史从来没有这么明白过,以前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弄懂了。这部剧是实景拍摄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比之前,补充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新的历史资料。还有就是团队力量,集体智慧。再就是方针政策的远虑和多种预案,定策就远看一步,多看一步,一策谋定就预判多结果多方案。印证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四就是根据不断变化情况决定新策略新方案。五是善于研究-每个对手,有针对的出牌。想必对继承发杨首长负责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大有裨益!
参观遵义会址与观看《伟大的转折》后五个体会
许午用 2020年8月12日
近期,我再次参观了遵义会址,期间聘请馆内讲解员讲解了中央红军遵义会议前后的过程,有了比往次参观更加深刻的体会,为了巩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我接着观看了据讲解员称与历史非常接近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看完后主要有以下五个体会:
1. 体会一: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组织里,为组织取得绩效才是巩固领导地位的根本。
湘江会战,红军放弃擅长的游击战术,而选择对敌堡垒战,以己之短对敌之长,以己之弱对敌之强,导致惨败,直接损失从8万人锐减为3万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加上之后原三人团(李博周)军事战略战术仍然教条主义严重,不结合具体现实且独断推行,引起军中不满,导致高中层要求召开黎平政治局会议、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最终罢免了原三人团,成立新军事三人团(朱毛周)。
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组织里,为组织取得绩效才是巩固领导地位的根本,即便前四次反围剿都顺利,第五次失败,导致重大损失,且领导层不积极从中吸取教训,仍然独断专行,领导层被推翻是顺理成章的事。
2. 体会二:在组织里,领导人要善于通过经常性召开总结会与务虚会的方式,敞开发言、纠正错误、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也在这个过程中清晰路线,让组织取得绩效,从而也巩固领导力。
从败走湘江辗转贵州到进入云南的长征途中,中央领导层通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政治路线与军事路线错误,确立了大家追随以朱毛周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且在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上逐渐达成了共识,创造了朝气蓬勃、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优秀团队,实现了民主且集中的高效作战指挥系统。
在组织里,领导人要善于通过经常性召开总结会与务虚会的方式,敞开发言、纠正错误、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也在这个过程中清晰路线,让组织取得绩效,从而也巩固领导力。
3. 体会三:“以利聚之”的团队凝聚力差且战斗力弱,领导层有较崇高的使命且对待同事的同志情谊,是取得上下一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蒋介石中央军和湘黔滇地方军围剿部队装备精良,且人数十倍以上于红军,但屡次围剿均让红军逃脱,使得红军逐步发展壮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蒋介石无法让各地方军阀团结一致,共同奋力杀敌,大家本着拥兵自重的想法,表面恭敬但各怀心思,既怕与红军战斗消耗了自己的实力,又怕被蒋介石中央军吞并,无心彻底杀敌,都想着把红军赶出自己地盘就万事大吉的“机会主义”,客观上为红军脱离围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不仅中央军与地方军不团结,国民党军队内部相互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利聚之”特征明显,大家都表现精明,甚至战场上长官对士兵的激励经常强调“打了胜仗回去每人赏三块大洋”,下级对上级也是常阳奉阴违,打战稍败即撤,回去敷衍交差。
反观红军上下,将军和战士对中央信任度强,执行命令彻底,作战英勇,都希望英勇打胜战得到上级和同志们的认可,这之间,看不出“以利聚之”的特征,相反,“志同道合、无私无畏、同志情谊”特征明显,领导层有较崇高的使命且对待同事的同志情谊,是上下一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4. 体会四:高层“民主集中制”的作战指挥体系,前线“坚决执行命令”的作战原则要求,是实现成果的重要路径。
遵义会议之前,虽有原三人团(李博周),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独断专行,遵义会议之后,虽有新三人团(朱毛周),但制定了军事决策需经政治局审核通过,甚至发展到对其中一场重大战役是打还是不打的军事决策,某政治局委员既然提议让政治局成员进行举手表决。这都走向了极端,一边是极端专制,一边是极端民主,都不利于做出正确决策。毛泽东认识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后面逐渐形成“民主集中制”的议事规则,让决策体系走向成熟。
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又集中,在军事指挥里,民主反映在在军事决策过程中毛泽东都积极听取朱、周、或政治局同志、或将领们意见,让他们发表看法,集中反映在由朱毛周决定,但最终基本是毛说了算。
柳传志说过他奉行的对企业的决策原则就是:“听多数人意见、少数人决定、一个人说了算。” 我赞成这个原则,极端的专制和表决式的民主都不是企业决策的好的方式,极端专制让组织没活力且容易决策失误,表决式的民主也容易让决策结果平庸,且表决式的民主往往是造成团队分裂的原因之一。
至于前线坚决执行命令的作战原则,在红军将领和战士中被奉行为不可讨论的“纪律要求”,反观国民党军队上下,表面恭敬领命但阳奉阴违,敷衍交差现象到处可见,这是战斗力差的重要原因。
华颖泰科制定的企业文化里的“敬畏规则”,其中就要求“会上充分讨论,会上形成决议、会后坚决执行”,这一条就和军队里的“服从命令”纪律一样,应当得到彻底地执行。
5. 体会五:战略战术上,集中优势兵力,避实就虚,以强击弱,才能实现突围并取得局部胜利。
湘江会战,红军放弃擅长的游击战术,而选择对敌堡垒战,以己之短对敌之长,以己之弱对敌之强,导致惨败。朱毛周汲取教训,长征贵州途中的“四渡赤水”,辗转多地,采取的战术均是集中优势主力攻打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同时通过多地辗转反复迂回,避开敌人主力锋芒,寻找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实现突围。
在企业的市场战略中,小企业通过“集中优势擅长的力量,避实就虚、以强击弱”,避开行业主力厂商相互争夺的主力市场,在行业主力厂商薄弱或不重视的市场范围体现自身优势,取得绩效,逐步壮大自己,是市场战略层面的关键。
看完《转折》,再看了一遍《长征》(少年时就很喜欢看长征),感觉恰恰是《转折》更吸引人。究其原因是《转折》能够将历史细节交待的得更清楚。这并不是说《长征》不好,而是24级拍完整个长征的过程,决定了它就只能展示大幅画面,交代大致过程。然折《转折》不一样,38级仅是拍摄遵义会议前后的内容,就有很大的空间来再现战争和会议的细节了。特别是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上主席的长篇讲话让人振奋、让人信服、看了还想再看!
另外真的很想再强调一下,最喜欢的两个角色是主席和王家烈!
拍的不错,算是诚意之作了,但是还有一些缺陷。毛泽东扮演者对于角色的把握还不够好,在党和革命的生死关头,毛泽东应该是忧心忡忡,满脸凝重,而剧中的毛泽东太过云淡风轻,谈笑自若,似乎不久之前的血染湘江死的不是红军一样。实际上,这种表现伟人风度的手法并不好,感觉伟人脱离了人的基本情感。历史中的毛泽东火气还是很大的,该据理力争的原则问题毫不含糊,虽然有时候谈笑风生,那只是为了给战友和群众宽心,私下里应该是很心情沉重的。被博古李德把持的红军正在走向死亡,毛泽东面对这种情景,怎么可能不充满忧虑?如果表现的太过云淡风轻,那就是没长心了。
对那一段军史的刻画比较详细完整,看完还是挺有收获的。可惜主要演员没选好,周毛演得都不理想,还不如血战湘江里的演员。老毛那个假发套假得不忍直视,几乎每次战斗都标配慢镜头,重复而乏味。
看了看并没有前几个豆油说的不堪,4星是有了的
真实性有了,艺术化做的不好,演员们的台词太硬了,感觉可看性不强。
这是看历史剧情,不是看演员的,我不同意某些人的评价,太客观了,实在不行,你去看康红雷的陆战之王,看了1集还是快进看的,那些可能更适合你们!
这部剧还值得一看。虽然剧中叙述的历史在其它一些电视剧中也有,但该剧某些事件的叙述更详细一些,更写实些一些。如遵义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代表们与李德、博古之间针锋相对的场面,再现了当时我党我军政治思想、军事路线之争。总的来说,该剧试图通过两条线表现“伟大转折”这一主题的——一条是军事战场——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经过通道转兵、强渡乌江、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这是中央红军在军事战略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一条是政治路线——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错误走向正确的伟大转折!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确立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伟大转折!
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
感谢祖国的强大让我生活在和平时代。主旋律观影,评论里乌烟瘴气真是可怕,浴血奋战的战争年代不能忘,视死如归的战士们值得所有人尊重,值得满星,希望我的祖国越来越好。
剧很正,但演毛泽东的演员太胖了,长征时期的毛泽东及红军都是精瘦精瘦的,怎么可能像电视剧里各个肥头大耳。
电视剧拍摄质量还是不错的。就是片头演蒋介石的演员马晓伟标注(中国香港)是什么鬼,人家就是江苏的。还有演博古的演员,感觉很业余。形象与真实不太符合。而且黑博古黑的好惨,李德的语言我好像听到了英语也很奇葩。关于某些角色演员的选择,我觉得不是太合适。陈诚那么年轻,吓到我了。篇幅有点长了,45集,讲伟大转折,从通道转兵开始,但黎平会议,最后到遵义会议。之后其实就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与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会师的事了。没必要那么长,希望在相关会议背景,细节方面能处理好。
首先人物长得是没有那么像,但是却拍出他好像就是那个时期那个年代那种感觉能够深刻显现出来,这部片子是让我们铭记历史,了解历史。而不是硬生生的去比较这个演技那个形象。这个剧拍的很好,从道具到服装,值得被推广,是教育爱国很好的剧,也让现在的人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样的红剧就该多让大家看看。
总体不错,就是政治感太弱。
明明拍得很好啊,非常还原历史,战争部分尊重真实的过程而不是用花里胡哨的爆破场景一带而过,文戏也不算拉胯
用心制作,真实再现。居安思危,胜利不易。豆瓣里的“当代汉奸”不少,竟公然污蔑英雄烈士为“流串犯”,真是让人气愤😡,面对这样的“当代汉奸”,我只想说是你爹妈祖宗把你错生在了我大种花家!!!
那个...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老毛的角色有点流里流气的...剧中主要表现的就是刮民党各种酒囊饭袋无勇无谋,然后我党各种朴素与艰难<。)#)))≦
午睡时候点开cctv1放了催眠用的,效果奇好,因为他们说话都慢悠悠文邹邹的。就是睡醒之后朦朦胧胧看见破屋里有个人和灯泡一样在发光,吓得我戴上眼镜一看,嚯,那共产党比老百姓脸都干净,白的不得了,还打玻尿酸,说送吃的就能端来满满一饭盒的红烧肉,老乡你们都不奇怪吗……
总体来说非常不错,但是也是一堆疑问。首先能够起名叫伟大的转折,无非两个布局,第一,中心围绕遵义会议召开,这算转折。第二以遵义会议为起点到陕北与刘志丹会师,这算转折,没搞明白是没经费了吗?最后搞个虎头蛇尾的结局,到金沙江戛然而止……搞不懂这编剧怎么想的,特型演员凑一起也不容易,为何不把中央红军长征讲完呢?
居然还不错,不能苛求完全还原历史,整体来说,毛的军事指挥确实有一套。
博古脸比我都白,李德演技奇差,周总理也那么白,强行贴胡子,这个什么演员把毛主席演成这个样子,向全国人民谢罪吧!!!!!编剧你放过"不堪设想"这个词吧!
和爸爸一起看。我挺喜欢看的😂 历史不再是静态的,我希望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