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讲述主人公丁碧云(董洁 饰)和丁小军(尹昉 饰)是苏北小镇的一对寻常母子,剧中以突破传统套路的叙事结构,双线并行勾勒二人分合交织的半生轨迹,呈现完整的人生缩影,来全景展现中国式家庭群像。
没想到我居然会被一段国产剧里中年人的爱情打动。
不要误会,我没有诋毁国产剧、诋毁中年人的意思,更不会诋毁爱情。只是我们的国产剧会表现中年人的生活,表现他们的婚姻,表现他们的悲欢……但很少表现(好)他们的爱情。
但爱情并不只属于年轻人啊。
《您好!母亲大人》中董洁饰演的丁碧云和芦芳生饰演的梅部长都已人到中年,丁碧云是个单亲妈妈,梅部长是她的日本上司。两个人的爱情被拍得克制、舒缓,又美好。他教她学习日语,她教他唱中文歌,她孩子病了他伸出援手比她还焦虑,他因为流言被诋毁她也会不计前途站出来辞职……
最后两人终于商定去日本。然而中年人的爱情不只是两人……
只是当丁碧云听别人说起日文中“今晚的月色真美”原来是表达“我爱你”,而回应是“风也温柔”时,终于明白梅部长早就对她进行过最炽热的告白。这一刻,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破防了。
这大概是我近期看的国产剧中对于中年爱情最好的一段描写。不脏不油腻不牵强,让你相信他们之间就是真正的爱情,以及无奈错过。
起先我并不敢看《您好!母亲大人》这部剧。因为我大概知道它的内容。原著作者不良生在豆瓣更新《与母亲的99件小事》日志时我就不敢看,因为,我害怕这种与亲情永别的题材。但剧集《您好!母亲大人》从第二集开始,时光一下子倒回,一是回到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是回到儿子丁小军的高中时代,变成并线叙事。我开始被这种叙述吸引。
母子之间的命运在冥冥中有了特别的连结和关照。比如,当那边母亲不听外婆的规劝偷出户口本也要跟父亲结婚,这边,丁小军也不听母亲让他考师范的规劝,而是选择去念文学系,追逐自己的作家梦。母子性格都同样倔强。但母子性格也都同样磊落,当母亲为了受工伤的工友向厂长争取补助乃至令自己都丢了工作,镜头一转,儿子也勇敢跟学生会欺压新生的学长作斗争。
但也并非母子之间所有的性情都是一致的,有时这样的两条线也是一种对比。比如母亲面对和梅部长的爱情非常勇敢跟坦然,无惧小镇上的流言蜚语,选择真爱。但儿子面对喜欢的女孩却怯懦害怕,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心。
这样的双线并轨剪辑切换将母子的人生做了对照展现,直面两代人的生活,观众看过母亲的当年或者能够立刻理解儿子现在的抉择。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奇妙和复杂,我们可能如愿以偿,我们也可能背道而驰。这就是人生,每个人被遗传被教育被影响努力亲近又努力逃离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您好!母亲大人》中几个演员也选得好。起先你觉得董洁怎么能演尹昉的妈妈呢?他俩演一对姐弟恋都不违和。但往后看,你才知道这个人物跨度这么大,董洁从少女演到妈妈再到老年,只有现在的她可以驾驭。当剧中丁碧云围上围裙在厨房切菜,那熟稔而利落的姿态,让你相信她就是一个慈爱而坚韧的母亲。
尹昉的角色跨度也很大,从中学生到走上社会。尹昉身上有一种无涉年龄的少年气。说实话他这个年纪的其他男演员扮嫩演中学生、大学生我可能会生气,但尹昉就会让人觉得合适。
甚至连赵魏演的父亲我都觉得印象深刻,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角色,有自身的复杂。当他面对记者的采访,面上的每一点轻微表情都仿佛有真实生活可循。对于这样一部剧,真实,才是抵达观众内心的通道。
当然,芦芳生演的日本人梅部长是我目前最喜欢的角色。芦芳生很多说话做事的小细节拿捏得太好了,这不只是让人觉得简直就是个日本演员饰演的这么简单(其实这一点已经非常不简单了),他还演出了一个深情克制的日本男人。这才能让你遗憾于他们的爱情。梅部长就是丁碧云母子艰难生活中一片明媚的月光,一缕温柔的风。
最后,还是不得不说一下我不敢面对的告别了。毕竟,这是《您好!母亲大人》最重要的主线——儿子陪伴母亲抗癌,陪伴她最后的时光。
剧集一开始就是丁小军决定辞职回老家陪母亲看病,这是丁小军的抉择。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面对一些不得不去面对的告别。
我永远记得父亲在即将离世前,医生把已经无能为力的噩耗告知母亲,我妈立刻就哭了。当时她和医生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医生:“他患病这么多年了,你也应该能够接受了。”
我妈:“不是的,这不管多少年我都是不能接受的。”
这就是告别。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好好告别,就像应该学会好好相爱一样。但后来,真的经历过一次,甚至又一次的不得不告别,我们和丁小军才知道,我们永远在学习,但我们可能永远不能学会……可能就没有学会,这人间就没有所谓好好的告别。
我们只能努力学习,努力面对,努力勇敢,努力……
涉及母亲类的题材确实是我一直不敢触碰的部分,道不是经历过世间种种,只是心中一直对“妈妈”这个词些许敏感。和丁小军一样,我的白月光就是我的母亲。
很爱这部剧的娓娓道来,就好似走马灯中回顾自己的一生,到最后碧云哭了,本该一家团团圆圆,喜气洋洋的时间里,一个人默默在洗手间里哭泣。好似像在宽慰,家庭最终没有像自己那样支离破碎;好似是在慨叹,苦日子也算是熬出了头;又好似在伤心,最终善良没能得到上天的宽恕;也或许在担忧,小军没了妈妈,能不能继续好好的生活。辛勤的一生,最终没等到黎明;鲜花终是凋零。
谢谢丁碧云,让我看到了我不曾看到我母亲的那些面。每当涉及亲情的作品,我会下意识的以为,就是卖的为人最脆弱的东西罢了,没有必要。可这部作品,真诚,淳朴,就是我们身旁看得见的人和事。和小军一样,我的母亲很早生下了我,曾经看到一句话“正是女人风华正茂的年龄,她却把青春奉献给了孩子”,我庆幸自己至少有个幸福而又完整的家庭。妈妈的伟大,无法用言语表达。面对新的生活,新的感情,最后为了孩子的决绝和义无反顾;最后那满眼斑驳,怕自己成为孩子的累赘,骄傲地拿出装着存款的盒子,淡淡的“这是妈妈这些年攒的钱,给你买房子”,又好似在换种方式告别,住在妈妈给你买的房子里,就算在天上妈妈也能更好的感你所感,看你所看,也不是迷信,是一种希冀与寄托;是一种不舍一种遗憾。都说家是游子的港湾,或许对碧云来讲,她希望房子能代替她的怀抱,去给予未来小军温暖,去见证,去怀念!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尽管他们说的世间种种终必成空,可并不是刻意去错过。
那些细枝末节,总是考虑周围人的感受,过度为他人着想,却从不抱怨自己的幸苦;那种为母则刚,一个人承担孩子的责任,要送孩子去城里上学,要为了生活辗转反侧;那样忍辱负重,不计前嫌为了孩子心甘情愿。不知多少个夜晚,面对着生活一筹莫展,又不知多少次徘徊,看着小军坚定了信念。就像是我亲身经历过母亲各种欢喜各种忧愁。造化弄人,苍天又曾饶过谁,我希望我的母亲我的家人能永远的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短短十四个字,却总是令人心头哽咽。很多评论在说小军自私说小军是妈宝男,笑话他。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不能设身处地的考虑,但是我理解他,因为我和他一样到现在都重复做着一些事。没事给妈打个电话,想着存钱给妈买些礼物,会因为被母亲斥责而争吵,也会气得母亲愤愤的“好自为之”。这就是家啊,这就是温度啊。常打电话是因为不想让妈担心,告诉她您好好生活,我很好!也会争吵,是因为做错了事却不想让母亲过分担忧而心里的宣泄总是给了最疼爱的母亲。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小时候见母亲可能就一年两三次,我也会像小军那样在夜里等着妈妈回家,悄悄给妈妈塞钱,悄悄给妈妈夹肉。我也总被说懦弱说妈宝,可是要知道善良的不争不抢怎么能说成懦弱?及时报备自己的近况,是母亲坐立难安的解救密码,怎么能说妈宝?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在最后的关头,就算治疗的过程再困难,想想妈妈的含辛茹苦,相依为命,苦中作乐,仅存的二人圆满,作为孩子又怎么可能选择放手!比起爱情,事业有成,功成名就又怎能逾越母子的羁绊。为了我她能放弃所有,我要让她知道,为了她我也能劈天盖地。谢谢小军,让我明白怎么更好的和我的母亲大人相处。我也明白今朝我们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余生将成陌路,一去千里,在暮霭里,也会深深俯首。
风筝飞上天,线要抓紧,要握牢。我会珍重,就算世间种种,最终必成空,尽量将梦都实现,尽量将话都告诉您,很多东西不要等到离别后才种在心中。很多很多年以后,当我一个人在外生活的时候,我想我也会:包她包的饺子,听她听的歌曲,去她去的地方,看她看的风景,一定也会照顾好她照顾的自己。
以上随录,仅抒己见,还请海涵。
致《您好,母亲大人》,也致我的母亲大人。最后祝愿所有的人家庭美满幸福,没有悲伤没有病痛,好好生活,心中充满温暖的光芒。
她不知道的事
——写在《您好!母亲大人》开播日
文 / 不良生
1
距离丁碧云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六年七个月零一天。
六年的时间很漫长。漫长到我又老了六岁,活成一个中年人的模样。漫长到她已远远飘走六载。漫长到这个世界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而这些事她不再知晓。
六年的时间很短暂,倏忽一瞬,一下就过去了。仿佛她才刚迈出家门去串邻居。仿佛她远行去了,未定归期。仿佛她只是去巷子买菜没回来,小贩的货摊前还有她还价讨价的语气、笑声,和从身体发肤里微微腾逸出来的热气。
六年的时间,足够一个人用来接受另一个人真的离开了的事实,完成心理建设,平和,冲淡,沉谧,安然,与告别。
她沉入了“死”的海底。我也沉入了“生”的海底。我与她两相断隔,两相撇清。没有音讯,没有回信,没有重逢。我们像两隅水面,各自平静,销声匿迹。
2015/3/12-2021/10/13。六年七个月零一天,她不在场。
2
因为不在场,她不知道后来的事。
她不知道2015年春夏,在她离开后的第五天,我打开电脑,在网路上写一篇叫“与母亲的99件小事”的日志。一点一滴,掏空记忆似的,断断续续更新着。豆瓣页面底下几万条的评论和留言,陪我走过那段孤独岁月。
她不知道2016年,一次偶然机缘,yoyo与我聊到出版事宜。写下了近十七万字厚重的初稿,与新经典文化签署了出版合同,在我人生的30岁之前。
她不知道2017年四月,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于她的书,叫《云上》。书名里有她的名字,“云”。后来我带上一本书,来到她墓碑前焚烧成灰。黑烬若蜷花,圈绕着被风吹远。那天的天空,记得也有云。
她不知道2017年冬天,张阿瞳第一次联系到我,在北京聊到影视剧改编的构想。他发给我一张照片,是很多页密密麻麻的阅读手账平铺在一起,手写纸上梳理出书里的时间、地点、人物线。他打动了我,我们决定拍摄她的故事。
她不知道2018年春节,人们奔赴回家团聚的时候,我在除夕去乌镇住了两日。清晨五点钟的东栅空无一人,走在青褐色的石板小路,我听见内心是安宁的。
她不知道2018年夏天,我与一行陌生人自驾游去西藏,川藏线进,青藏线出。徒步攀爬过雨后泥泞的稻城亚丁山巅,望见过青海湖和纳木错湖深蔚的蓝,走在拉萨落满阳光的街头,跟着红衣喇嘛拨动转经筒,听见高原之上的五彩经幡被风鼓得刮刮响。我心念,原来离江苏小城,离你,已经这么远了。
她不知道2019年一月末,离除夕还不到一个多星期,她的母亲、我的外婆也在昏睡中故去。她们这对生前爱与恨交缠太深的母女,现在一定在天上重逢了吧。外婆、她、我,是一脉相承的亲伦之线。她们已远行,我亦将独行。
她不知道2019年四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云上(修订版)》。在重新审视和修改稿件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好多了。同时期,一个叫“柿子炒蛋”的东北女孩根据《云上》画了一本漫画单行本,碧云与小军成了漫画里的母子。
她不知道2019年八月,我独自一人背包飞往银川。沿着褐黄葱绿的湖泊、水沟、土坡,独自行走。我觉得我像那个离开了麦太的麦兜。一个人坐在漫天黄沙里,喝下了一碗最烈的羊肉汤。
她不知道2019年初秋,《云上》改编的剧集《再见啦!母亲大人》在宁波开机。12月初,与yoyo、大立等几个小伙伴去剧组探班,与阿瞳众人又重聚,大家都很用心在做这部戏。象山湖畔一处老巷子里,见到导演曹盾、荆冲,还开心地与演员董洁、尹昉这对剧中的“母子”聊了聊,好像聊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聊。许多心意无需言表,我们彼此都懂。
她不知道2020年始,人类进入新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疫情残卷这颗星球。寒冬一季,命运多舛,似乎不是一个顺遂的年份。愈是至暗时刻,她愈是我前行的光。我顺着命运躺下来,变成了一条蜿蜒河流,在远方,重新开始奔跑。
她不知道2021年9月30日,《再见啦!母亲大人》更名为《您好!母亲大人》官宣定档、发布预告片,在她离开后的第七个年头。
她不知道2021年10月13日,《您好!母亲大人》今日20:00优酷开播,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在她离开这个世界2407天之后。
假如她还在这里,她一定也会很喜欢看这部《您好!母亲大人》的吧。
而这些事,都是“后来的事”,是她身后的,“身后事”。
全都与她有关,她却全都浑然未知。
又或许,你其实早就知道了的。
3
前年夏天,我离开了小城,离开了故宅,离开了与母亲朝夕相伴生活过十多年的地方,也离开了最初写下《云上》第一行的那个房间,去往别的城市生活。尽管那座城没有朋友,没有恋人,但有新的工作,新的生活。
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居住环境,梦见她、想起她的次数也稀薄了些。
后来的我,选择一再出走,让自己成为一个抛弃了故乡,也被故乡抛弃了的人。当一个人再也回不到过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得更远。
只是无论走到哪里,肩后的背包里始终放着一张她的小像。很少取出来,并不想在每每抵达一处陌生之境时就煞有介事地捧放在手心,然后郑重却也矫情地说“妈,你看,我带你看未曾看过的世界”。
但我知,每当此时此刻,她都会与我同在。
4
无论文字,抑或影像,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续命”。
为想留下去的人续,为留不住但仍想留的,在执念且虚妄地续命。
人类传宗接代,生命向后世传递,是如此;文艺呈现,同样是传承一种。无论是《云上》还是《您好!母亲大人》,也都是在为她续命。
能为离去了的人而续命,这是活下来的人之“苦”,又何尝不是“幸”。
世间的人,总是忙碌奔波为了团圆、相聚和成群。庆幸我孤身上路已不再觉得苦。丁碧云,也惟愿你不再觉得被辜负。
5
等过完这一季细细密密层层叠叠的秋冬,就满七年了啊。
那男孩,已经走下去了。
这多么值得庆幸啊。
只是偶尔,他还是会停驻脚步,在苍茫的浩渺的孤苦的无垠的荒野的时间洪流里,站定,转身,失神,伤忧,委屈又留恋地朝他的前半生回望那么一眼,然后想要呢呢喃喃轻轻柔柔地唤一声:
“再见啦,母亲大人。”
我对于讲述母亲的影视作品,都会忍不住找来看看。这当然跟我自己的写作经历有关。我写过很多关于我母亲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我都想多一点,再多一点记录母亲的点点滴滴。而这部剧,就像是品茶一样,一开始觉得平淡琐碎,可是越看下去越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它不是强情节的作品,更像是一篇又一篇散文,向你慢慢地讲述一个单亲母亲与儿子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极为熟悉的,在我们自己身上,在周围人身上,都曾经发生过。所以看这部剧,有时候会勾起很多回忆。
母子关系,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深入、最复杂,也最纠结的关系。对我来说就是如此,母亲做过的很多事情,说过的很多话,可能连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我都牢牢记得。她是最能影响到我情绪的人,因为在我内心最深处,她始终占据着核心位置。母亲在,家就在,是她让我们的生命充盈着爱的力量。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全身心地爱着我。无论我在外面如何闯荡,心里都是安定的,因为有这个人在。剧中,儿子丁小军得知母亲乳腺癌复发,决定回老家陪伴母亲,在跟领导辞职时他说道:“我以为我是追求自由的风筝,母亲是蹒跚追随的细线,现在母亲变成了风筝,再不抓牢,线就要断了!”看到此处时,忍不住泪落。母亲如果不在了,外在这些户口、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对丁小军的感受深有体会。
董洁饰演的母亲,是很有说服力的。她小小的身子,肩负了养育家庭的重担,看样子弱不禁风,却有着极为坚韧的生命力。她是一个正直的人,为工友打抱不平丢了工作,还把剩下不多的钱偷偷塞给工友;她也是一个上进的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她自学日语,进了日资企业;她还是一个坚强的人,不论有多少灾难落在头上,她都咬紧牙关往前走……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女性的缩影。在艰难时日中,是她们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是她们牺牲了太多太多,包括情感,包括健康。
而尹昉饰演的儿子,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他继承了母亲身上正直、善良、坚韧的品质,这也让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非常多的挫折、打击,但是他依旧保留着这些闪光的特质,因为那是母亲教会给他的。另外他亲身经历了母亲离异以及之后的艰苦生活,这对他影响也很大。在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后,他在一次直播中,面对主持人略显刻薄的问话后,如此说:“父母离异我不知道在别的家庭会是什么反应,但是在我这儿会变成我心里的一句话:丁小军,你一定不能不如别人,一定要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看你和你妈妈的笑话。所以一旦我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逃避,要么过激反抗。”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他的生活。
母子关系,未必一直都会是温馨的,其中还有会紧张、冲突,甚至痛苦的时刻。这部剧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于能够细致真实地展现这些时刻。“她已经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妈妈,妈妈的意思就是关于你的任何事情,她永远想得比你多,比你悲观。”丁小军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段话,我尤为喜欢。母亲永远想得都会比孩子多,这也决定了母亲总是会比孩子更容易去操心,而孩子因此会觉得这份爱太过沉重,会忍不住逃离,与此同时又会生起内疚。剧中把这个复杂微妙的过程展现得很到位,而之后母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过程也同样打动人心。
当然,这部电视剧不只是展现母子情,还有夫妻情、爱情、兄弟情等多种情感,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相信不同的观众会从这部剧中看到不同的内容。而我希望过年回家,陪着我的母亲大人再来好好重温这部电视剧。毕竟,能跟自己母亲一起看关于母亲的电视剧,也算是一段极为难忘的经历。
镜头在两代人的生活中来回切换,20年前和20年后也只是衣着和娱乐方式的不同罢了,生活和爱一代代相传和轮回。 在一次次的烟花炮竹中,小军长成了“大军”,妈妈的皱纹长了出来,外婆的记忆和听力出现了衰退。 一根根的腊肠,外婆给妈妈带上,妈妈做给外婆过,妈妈也给小军带上了。 在小军和余雅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慕的美好爱情片段中,切换了妈妈和梅叔叔的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慕的温馨画面。爱情多美呀,在心里慢慢滋长,在眼睛里慢慢绽放。像雨后的晚霞一样绚烂,也像医院中默默陪伴一般的无声。 在取舍中我们都选择了心中最重,为了小军和生活,妈妈放下了自己的爱情;为了妈妈,小军在第一集辞了职跟余雅说了分手回家陪伴妈妈。对还是错,哪儿有什么标准,只不过从了自己的心罢了。 在柴米油盐中,生活从来都是不易的,但是我们从来也不会轻易低头。妈妈算计着几十块的房租,拼命地挣加班费,买肉时“斤斤计较”和工作碰到的种种波折。小军吃面时不加肉不加蛋,卖电话卡收到假钱,加入学生会时被学长欺负,考试时被老师误解串通作弊。可是,母子俩都正直和温暖的生活着。妈妈去为工友争取工伤,小军说没来上课就是缺勤;妈妈从工资袋取出100块钱放进工友的工资带,小军在雨夜去接那个喝醉了的缺勤同学。妈妈看不得生父的吃喝嫖赌抽,小军告诉室友劈腿不道德。
这部剧真的要静下心来仔细看,不知道流过多少次泪,母亲永远是子女们心中的牵挂,和剧里的丁小军一样,年纪小的我们会经常因为母亲的管教而叛逆,觉得生活总是自己的,不管是谁都不能强压想法;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多,渐渐明白家长们的无可奈何,是倾注了多少心血放弃了多少才能将一个孩子培养长大。以前的我很逃避表现感情,但是某一个瞬间开始变得勇于表达,那时才发现母亲眼底的欣喜,原来我错过了这么多。
另外董洁的演技真的好细腻,之前还觉得她不适合演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角色,但是看下来每个时期的细节都和生活中遇见的同龄人一样,这就是好演员,有些人不要上来就骂,哪来这么多二极管
看完前两集直接把我俘获,没想到男女主6岁年龄差毫不违和。双线叙事+倒叙直接回到丁碧云年轻时,董洁从少女演到老年,反差感属实惊艳到我了,老年生病强打精神的眼神,年轻时倔强又充满希望的状态,y1s1她好适合这种有生活有质感的角色啊。
突然像是似曾相识的“似水年华”一样。。
标记“在看”的时候说得有点刻薄了,沉下心去看,慢慢地一集一集追完,好像逐渐相信丁碧云这个近乎完美的母亲形象,也相信丁小军被教育的如此善良是她在数十年里潜移默化的陪伴和影响而来的。三十集的电视剧,节奏缓慢,情节琐碎,多线叙事却互相勾连。女性如何从青年走向老年,男孩怎么从孩童变成善良正直的成年人。细节刻画人物,人物带出时代。在越来越追求宏大叙事烧脑悬疑cp甜宠之外,还有这样一部肯脚踏实地聚焦两代人母与子之间的小事儿的剧真挺难得的。好像因为女主的演员导致这个剧热度不高,都完结了豆瓣还没有评分,无论新闻里怎么说她,董洁在这部剧里演得确实很好,年龄差没有出戏,反倒通过她的表演相信了“母亲”的苦难。不过这也是缺点的一部分,似乎大时代所有的不幸,都被母亲赶上了。其实母亲应该就是八九十年代的一个历史的缩影。
这是部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意的剧,很文青的笔触,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硬要保留一块自留地,用来安放不明所以的倔强浪漫。还有个神奇的地方是剪辑,不知是书的叙事顺序还是导演刻意为之,这种把人的一生碾碎再拼接的方式,一旦接受了,还是觉得很妙啊。时间是连续的,但当回忆人生时,却要靠断裂的事件才能串联起来。母亲的一生背负了现实的压力,也获得了超脱现实的爱情,就像人活着总会遇到好事一般地明媚起来。为了“家”,她向命运妥协,为了“成家”,她向生活抗争,“离婚”后“遇见爱情”再“放弃爱情”,她果断地处理着她和孩子的生活。她不完美,但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充满着走向明天的勇气。有时候表达的技巧不是渲染悲天悯人的大情绪,而是刻画通俗但容易被忽略的小情绪。
董洁演妈没问题 但是80年董洁去演86年尹昉的妈在这里就显得很违和了 另外get不到尹昉演技
非线性的叙述模式从事件和主题出发,将母亲的情感历程和儿子的感情线双线对比,碎片化的剪辑克制冷静,避免了廉价的煽情。唯一诟病的作为主题的母亲依然是个传统的圣母形象,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是为了儿子,这个看似伟大的女人未免太过空心。
国产电视剧已经开始不再傻白甜了 但或许有些观众还是傻白甜
尹昉演得很好,董洁演得不错,剪辑有新意,可惜了,题材不能共鸣。——————20220406:与母亲又住了一段时间,感情飞涨。对于这种题材终有一天可以共鸣。
曹盾这次是配了一个剪辑强势的后期制作组吧,剧情不稀碎剧情也比较连贯。三条叙事线,过去式1的母亲,过去式2的孩子,现在式的母子相处,构成完整的故事。
董洁和尹昉谈恋爱或许还有人看
8分。1.绝对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国产剧,4条时间线规律性穿插讲述母子二人的人生经历,颠覆了以往类似题材的叙事方法。2.兴许是母爱这一主题本身的魅力,剧里的情感非常真挚动人,是那些一个劲谈情说爱的影视剧永远达不到的高度。3.尹昉扮高中生,董洁扮少女都没有违和感,二人对不同年龄段的演绎都带有个人经历中的琢磨,真实而不刻意。
这部剧为什么声量这么低?《长安十二时辰》开播的时候就听曹盾说要拍这个,目前看了8集,成色很好。三条(其实还有第四条)时空线并行的结构,在电视剧里应该是比较大胆的,彼此对照。现在时空中记者那条线尤为出彩,每集最后的问题四两拨千斤,专往伤口上捅,当然尹昉对她的“反击”也很好。在丁小军那哑口无言后,记者第六集结尾突然变换了采访对象,也很让人惊喜。特别喜欢丁碧云和梅部长的爱情线,中年人的含蓄与浪漫。
好好的一部剧,为什么要点评演员本身?潘粤明都没有这么义愤填膺,作为局外人何必如此抓着不放。作为剧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好好用心去感受的作品。作品里融入了时代与家庭,追求与寻根,向前看也要回头望,希望我们都没有错过什么。
旁观了多年的豆瓣友邻,终于以「作品」的方式和母亲彻底告别,而告别这个过程都是母亲所不知道的事情,让人泪目。
董洁饰演的是与她自己相似的人生。与前夫情投意合结婚,后因丈夫大男子性格,好面烂赌不顾家庭,导致感情破裂离婚,一个人带着儿子相依为命努力营生,此后爸爸再也没有以父亲的身份出现在儿子的人生中。而现实中顶顶正处在丁小军童年时期,父亲的缺失对性格的影响,让未来虽还未发生但似乎也可预见,那个人毕竟是脱离不了的至亲血缘。对于这一点,让董洁一直处于失德艺人的舆论批判中,被道德卫士键盘侠们咒骂,作为母亲选择不争辩不声明,可能是最妥的唯一选择,而围城里的事也不需要跟外人解释,很难说清,各占各理。但始终相信,一个女人对于自己选择的相濡以沫过的爱情,在没有彻底失望之时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不如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吧。
董洁的演技绝了,挺好看的
始终在想以前有《浪漫的事》、《家有九凤》、《我的丑娘》…如今的小荧幕里关于亲情的命题还有什么- -“妈宝”、“有了媳妇忘了娘”的掰扯或是更为戏剧化的出发,因为故事总是太多,容不下把视角聚焦于这般人世间最简单而又直接的关系中。但这里,却有相伴一生的点滴,也写尽了围绕着亲情的所有美好与缺憾。它未有奇迹般的变数,也不曾炮制排山倒海般的撕裂;儿子不停地在回忆与反思,母亲的所有细节串起了整个故事。两名主演战胜了来源于自身最大的挑战(剧集开播前尹昉的婚讯和实际上十多岁的年龄差;董洁不言自喻),全身心投入角色之中,最终有了这般简单真情的好戏。它发出的声音如此珍贵,也如此温暖。
虽然提前看了大结局但还是会继续追完全集,不仅仅是演员表演,整体的制作也都很棒,注意到片方宣传没有提电影质感,明明比其他狂吹的国产剧画面质感好得多!同时也很开心看到一部歌颂母爱又不煽情不苦情的剧。
现实生活题材如今怎么这么难得啊 尹昉终于男一了不容易
妈妈是我和死亡之间的最后一道隔板 她干净 有力 坚强 温暖 好像爱我只是她最不值一提的属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