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卢米埃尔

记录片其它1968

主演:让·雷诺阿  亨利·朗格卢瓦  

导演:埃里克·侯麦

猜你喜欢

 剧照

路易·卢米埃尔 剧照 NO.1路易·卢米埃尔 剧照 NO.2路易·卢米埃尔 剧照 NO.3
更新时间:2023-09-01 12:12

详细剧情

  Eric Rohmer导演关于Louis Lumière的纪录片。访谈了法国导演Jean Renoir与电影手册创始人Henri Langlois。其中有很多珍贵的早期影像。

 长篇影评

 1 ) 2现实性是电影和生活的纽带

电影的故事第2篇

路易斯·卢米埃尔

Louis Lumière (1968)

埃里克·侯麦

前一篇讲到电影的诞生,一场发明家们漫长的接力赛跑,交接了很多很多棒才促成了电影的诞生。电影是诞生了,但没多久,电影事实上就陷入了困境。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培养的摄影师带着摄影机深入生活,去记录、展现不同人群的生活画卷。但顶多看一两年,那些以为摄影机拍到了自己或者认识的熟人而掏钱去影院的观众,把《火车进站》当成惊悚片来看(当然彼时根本不存在此种类型定义)的观众就不再买账了。电影只是原样复制生活,杨德昌的《一一》里,婷婷说的话代表了观众的心声:“如果电影和生活一样,那谁还会想去看电影呀。过生活就好啦。”

卢米埃尔兄弟(导演绝大多数都是弟弟路易斯·卢米埃尔)的片子似乎很快就过时了。事实上到1898年后,卢米埃尔几乎解雇了所有之前培训、聘用的摄影师,只保留摄制一些新闻片和旅行片类型(前文里提到的中国娃娃以及抽大烟的中国人都是),公司以经营出售摄影机和影片拷贝为主要业务来应对“危机”。那现在还看什么卢米埃尔呢,一百多年前就过时掉的导演,失去了观众的导演。60年前,有三个人坐在一起回应了这这些问题。以类似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的聊天形式。

主持的是侯麦邀请来的嘉宾是亨利·朗格卢瓦,让·雷诺阿。侯麦在60年代做了几方面的事,58年安德烈·巴赞去世之后,《电影手册》另一个创始人瓦尔克罗兹醉心于电影的制作实践方面,一时群龙无首。最终主编大任交到因为年龄较大、安静沉稳的性格而被戈达尔、特吕弗这些同事们称为“Big Momo”的侯麦手中。主编5年,在延续巴赞“作者论”的立场下,侯麦用笔尖继续赞赏那些他喜欢的导演:例如希区柯克、以及还有他声称此生最爱的让·雷诺阿(所以请雷诺阿来访谈再合理不过,似乎如同贾樟柯拍《海上传奇》请侯孝贤来访谈一样)。当戈达尔、特吕弗走上电影革命的前沿阵地,舆论的炮火凶猛扑来时,侯麦在手册用文字捍卫战斗的同事们。但63年,因为多方面原因,侯麦被瓦尔克罗兹联合里维特扫出门了。失业的侯麦去了一家电视台,拍了一系列的包括与帕斯卡尔、马拉美等人的访谈。六十年代他还拍摄完成他的著名的六个道德故事系列。

亨利.朗格卢瓦时任法国电影资料馆秘书长,此君拥有良好的电影品味。48年起就在资料馆组织电影俱乐部,放映交流他所推崇的电影。如果说巴赞是以他的电影理论影响了法国新浪潮一代,那么朗格卢瓦则是让戈达尔们通过不停地看电影这一实践的路数来提升自我。戛纳电影节70年的历史里,除了战争以外唯一的一次停摆,就跟朗格卢瓦有关。也就是这部记录片拍摄的同年68年,法国文化部解除了朗格卢瓦的职务,为声援他们的老师,电影资料馆的“孩子”们占领了当年的戛纳,五月风暴的延续抗议在戛纳获得“成功”,戛纳电影节停摆了。侯麦不止一次正式采访过朗格卢瓦,在他被手册扫出门前一年也就是62年,他以主编的身份和朗格卢瓦做过一篇著名的长谈。这两人共同的朋友让.杜什后来在采访中称侯麦是在朗格卢瓦那里了解到何为电影的“现代性”。

剩下一位嘉宾就是让.雷诺阿了,描述雷诺阿的事迹与影响并不是三言两语也能说完。他作为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新浪潮那批作者大力推崇的导演。最近戴锦华老师在豆瓣上的公开课(戴爷的这门课再一次强烈推荐给朋友们!)在讲到雷诺阿的代表作《大幻灭》时,她称这部电影是电影史上的重要时刻。“在这部电影当中,电影的时间与空间。电影的时间与空间,电影与时间、空间的相对完整的结构关系。电影与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一个所谓“时空连续体”。而这个“时空连续体”在《大幻灭》里通过摄影机的运动,通过电影的声音与电影画面关系,也通过“画外音”被完美的呈现出来。简单的说,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而雷诺阿毫无疑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电影手册》刚刚刊发的3月的重磅专题《为什么是电影里》里,现任主编斯蒂芬.德罗姆在序言里对影像的泛滥,电影语言的电视化忧心忡忡的说(详见公众号深焦3.14的文章):“我们需要重新确认电影的核心要素:剪辑,场面调度,现实主义,情感,胶片,被动的观者,影厅(或者说影厅的概念),以及思想。”如果侯麦还在,相信他会认同以上观点。从这些核心要素出发去确认,还是会首推他挚爱的导演雷诺阿。花了很多篇幅介绍访谈的背景,受访者的“资历”。无非是想说明为什么是他们讲卢米埃尔。我选的片单100期里3期都有关卢米埃尔,那应该如何观看卢米埃尔的电影?

在这部纪录片中侯麦并未现身,躲在摄影机后,只有必要的时候才发问。尽管言辞极少,但侯麦仍然显示出如同他为数不多,被中文翻译过来的文章里那种引人深思的,建设性提问风格。毫无疑问,侯麦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侯麦的问题确实是观众不再爱看卢米埃尔的因素,只是那时的观众当然意识不到这层而已:卢米埃尔的电影还有更多可能性吗,除了单一的镜头,为什么没有剪辑,镜头的组合?

让·雷诺阿说这些问题并不会困扰到他,也无损卢米埃尔的伟大。“因为现实和环境的制约,那个时候组合电影的镜头,多镜头是不切实际的。没有人会在那个时候认为说我们应该剪辑,应该从这个节点重新继续电影,去继续这个故事。 他受限于技术的困难,他拥有更少的自由,但有时候自由在艺术中也是危险的。”事实上,尽管初期镜头没有运动,我们常常看见卢米埃尔电影里的人物在大景深镜头当中的位移,以及单一镜头下这种景深造就的丰富性。我们由此注意到了《拆墙》里尘埃飞扬的电影立体纵深空间。《婴儿的早餐》里人物背后阳光下摇曳的树叶和光影。《出港的船》里晃动的海浪,右上方站立的人物,画面里形成的巧妙的构图。都是卢米埃尔在技术的局限里捕捉到的现实主义的生活的美。

况且,1896年,卢米埃尔培养的摄影师普洛米奥发明了“移动摄影”的技巧。曾经一动不动的摄影机慢跑起来,原本不动的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这也增加了人类在电影中所能获得的不同的观感。朗格卢瓦全篇访谈最让人印象深刻是他称卢米埃尔的电影:展现的不是历史,而是生活。电影确实是最形象的“文献资料”,但如果仅限于此,就没必要成为单独的一门艺术门类了。复现生活本身这一现实主义的观念,往后将成为很多电影的宗旨。后来我们见到很多腾空的虚构,完全脱离现实的虚构,你有时就会怀念卢米埃尔电影里,电影起初的现实性。因为就像阿巴斯说:如果我不相信一部电影,我就会和它失去联系。而现实性是连接电影和生活最可靠的纽带之一。他确实从其他艺术汲取了丰富营养。朗格卢瓦认为从卢米埃尔电影就可以看出他综合了19世纪的艺术,例如印象派美术,雕塑艺术。卢米埃尔(法文里卢米埃尔的名字就是光的意思)是电影的第一道光线,朗格卢瓦从这道光线透射事物的灼灼光影里仍然辨析出其他艺术的形状。电影是继承与创新的艺术,如同它本身对其他艺术的继承。

这场访谈也不时插入影像对其进行分析,实际上也像一门拉片课了。当然他们无意于更多从技术性去分析卢米埃尔,重心依然在电影观念上。但仍然不妨碍朗格卢瓦提炼出早期的影像的三角形构图法则,用斜线去延伸画面的纵身。

当我们回看卢米埃尔的电影,看到的是现实性这一电影和生活连接的纽带。但越到卢米埃尔后期的电影你仍会发现,如果没有更多的电影化的语言去描绘现实,生活在电影里同样会干瘪和乏味起来。就像早期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说:“电影也是一种企业,并且带有许多别的东西。”他的意思是电影首先是一门综合管理的艺术。值得庆幸的是卢米埃尔是电影的开端,我们以卢米埃尔这个电影原点出发,往后将在电影中看到许多别的东西,那些将会是什么呢?

第1节 动人心弦的新技术(1895-1903)

1卢米埃尔!冒险开始 Lumière ! L'aventure commence(2016),蒂耶里·福茂

2去看电影:路易·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968),埃里克·候麦

3卢米埃尔与四十大导 Lumière et compagnie (1996),合导

4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 (1902),乔治·梅里爱

5高蒙珍藏:爱丽丝·居伊作品集Gaumont Treasures: Alice Guy(1897 - 1913) (2009) 爱丽丝·居伊

6布莱顿学派的短片 Brighton ,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等

董肥楽影像观 · 微信号:hickokjeans

 2 ) 笔记,以及一些关于早期电影的独立思考

1、”卢米埃尔的操作员拍的"电影是有意识的设计,还是静态的捕捉自然的偶然呈现。朗格鲁瓦刚说完“卢米埃尔没有将摄影机对准历史,而是展示了生活。”侯切到了卢拍摄的《纪念碑》,尽管前景满是人流,后景明显的历史纪念碑是否是侯麦对这一观点的反驳呢?太有趣了!

2、朗和让都提到卢的价值在于对于当时生活的呈现,但是都说得很形而上学,其实就是具有史料价值罢了,说得这么暧昧。

3、莫奈画过火车进站,随后绘画艺术将视觉权力移交给了电影。但是观众赞美莫奈的和第一批目睹《火车进站》的观众所震惊的完全不一样,看来电影的本体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一种面对二维模拟三维运动的逼真性而生发的震惊shock。

4、从19世纪开始所有的艺术都在进步,都在捕捉“生活的直接感”(印象派-摄影-电影)所以印象派和卢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捕捉“生活的无形元素”。

5、突然有个想法,可以做一个比较研究:世界各国早期电影(第一部电影)的比较—民族性、现代化与电影的世界旅行。

6、朗格鲁瓦提到“用电影探索历史”,直接呼应了后来福柯“历史学的电影实践”。早期电影中的纽约、巴黎、柏林等等

7、操作员没有“移动摄影”的概念,是我们有了一种边移动摄影机边拍摄的术语,有了语言才有了知识。《威尼斯——乘船观大运河景》当时操作员在一艘船上,只是想在船上放置摄影机拍摄而已。所以移动摄影的真正发明,应该往后推到发明移动车 或者叙事为主的影像中,导言有意识的移动摄影算起。所以早期电影中移动镜头——文学冲动还是视觉生物冲动,前者指的是茂瑙《日出》式的戏剧性移动,目的在于“走进”人物心理,后者是《威尼斯——乘船观大运河景》中纯粹对于画框/窗户的眼神,根据需求,人身体自然的转视。

8、早期电影1910s,电影延续一种三角形、对角线的构图,知道美式镜头的出现。这是个很有趣的观点。《火车进站》《拉车的马》

9、【翻译作品TT-005】【《卢米埃尔》(1968)】 1968年没有戛纳电影节,但1968年无疑是戛纳的传奇年份。时任时任法国电影资料馆秘书长亨利·朗格卢瓦被强行撤销职务,法国电影界人士以抵制的方式阻止新任馆长办公。尽管朗格卢瓦最终被复职,但电影届风暴的大幕刚刚拉开,也就有了之后的戛纳停办。同样是在1968年,候麦邀请来让·雷诺阿与亨利·朗格卢瓦重温卢米埃尔的影片,追溯电影的源头,探究电影媒介作为艺术的含义。卢米埃尔时代的影片显得过时而又无意义,他们如何从中汲取养分?他们从导演和资料馆的视角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看卢米埃尔,我们为什么要修复卢米埃尔。//weibo.com/6291869421/JCZNPt2Vu?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_rnd1610549636369

 短评

1. 这就像是知识分子的沙龙,这期谈卢米埃尔。谈及的有他早期的一些拍摄摸索,如运动镜头,拍摄角度。他的纪实性质和意义。影响记录的意义比如当时巴黎、纽约、柏林影像的对比,可以给观众带来跨越空间的想象,而无声电影也给足了空间。电影跟艺术的重大区别就是真实。他们最后强调了胶片保存的意义。

2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 好多珍贵影像.对Lumièr的肯定和提出保护其作品.论帕斯卡是可以文本存在的,但Lumiè必须结合影像.关于米兰,Lumiè没有关注建筑,建筑是会长存的,而人/马车/服饰这些是会变的.关于“观众参与/想像”大概点出了Lumière和Méliès的分别,梅里爱是给观众故事,Lumière是给观众生活影像,剧情自行脑补.

    4分钟前
  • vivi
  • 推荐
  • #8800。法国#1000,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选这部在合适不过了!侯麦对让·雷诺阿和亨利·朗格卢瓦的访谈,主要聊“如何理解卢米埃尔电影的艺术学和史学意义”,一大半“卢米埃尔电影如何作为艺术”,一小半“电影的物质媒介与电影保护”。其实还可以顺带再标几十部卢米埃尔电影啊哈哈哈……

    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 收录于狮子星座的DVD花絮中

    9分钟前
  • 喷子
  • 推荐
  • 一波凶残的卢米埃尔32连击之后,看过的法国电影终于顺利超过港铲片

    13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 影像与真实并存,事实得以即时呈现。世界纪录片从卢米埃尔开始。

    1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 “后来我们见到很多腾空的虚构,完全脱离现实的虚构,你有时就会怀念卢米埃尔电影里,电影起初的现实性。因为就像阿巴斯说:如果我不相信一部电影,我就会和它失去联系。而现实性是连接电影和生活最可靠的纽带之一”。(转)

    19分钟前
  • 断弦的耳朵
  • 推荐
  • 定位卢米埃尔的价值和意义。

    20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 B站有资源,但是没有字幕,我这法语水平,还看不懂诶。

    22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 两位的话我都听不懂,不算看过了

    24分钟前
  • S.Dummy
  • 还行
  • 自己的外语水平好些就好了。对卢米埃尔兄弟的了解超出于教材中强调照相性、拍摄现实世界的观点,他们亦有虚构性,对于对象的选择及视点的调整都有思考,不仅仅是拍摄而已,即便是在电影诞生之初。

    29分钟前
  • Protokollant
  • 力荐
  • 可做外国电影史学习资料观看。的确是难得的初期影像呀。卢米埃尔的纪录片并非完全自由拍摄,前期需要调整光线、角度等等,连一辆看似偶然经过的电车都是掐着时间算过的~~~~只是那时法国人发明的各种游戏比赛还真是奇葩啊,那个飞袋比赛,真是笑喷了。。。

    32分钟前
  • 三梧
  • 力荐
  • 对卢米埃尔实则兴趣缺缺的雷诺阿的勉力而“为”新浪潮,侯麦不为“朗格卢瓦事件(及至五月风暴)”所动后的唯一反应。前一次看应为Jeudi 10 avril 2014, 17h00 - Salle Henri Langlois.

    34分钟前
  • Muyan
  • 还行
  • “是什么给卢米埃尔的电影的第一批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令他们感到震惊,是因为他们相信火车会碾过他们。”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挺荒诞挺好笑的,突然想起裸眼3D的大屏一下就知道当时人们的那种震惊的感受就像是朗格卢瓦看的3D默片一样,这的确是伟大的技术创新。“电影是一种造型艺术。”“他们留下了完全的解释自由,我发现在看这些镜头的时候,我几乎可以自由地想象我想要的任何东西……在卢米埃尔的作品中,他的工作成果为我们的想象力打开了大门,让我们可以创造出一部分我们在屏幕上看到或看不到的东西”“我们表达自我的方式不过是一种工具的选择”无比赞同让·雷诺阿的话,那些固定镜头是还原了历史复制了气氛,让我们于日常中表达自我。现在的短视频其实也是如此,并非每个人都是导演,而是我们选择了用视频这种工具来表达自我。

    37分钟前
  • purple宝拉
  • 力荐
  • 面对雷诺阿和朗格鲁瓦代表的电影史(S),侯麦在采访中的表现与新浪潮的短命历程形成了高度共鸣。雷诺阿最后的总结可谓共识。

    42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还行
  • Eric Rohmer leads a conversation with Jean Renoir and Henri Langlois on the art of filmmaker Louis Lumière. The cinematographic pioneer Lumière produced thousands of documentaries in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but also some short comedies with amateur actors.

    45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 【#1800(手动滑稽)】侯麦/雷诺阿/朗格卢瓦谈卢米埃尔,片子自身的动力是不太好的,也仅限到采访而非制造对话,比较可惜;朗格卢瓦谈到电影保存与艺术价值,如果从1968年的本片到2016年质量惊艳的修复《冒险开始》,我们能有底气说:电影一直不断在进步,而对于奠基之作的回望都是在看向未来。

    46分钟前
  • TWY
  • 还行
  • 侯麦和让·雷诺阿,亨利·朗格卢瓦三人关于卢米埃尔电影的对谈。边插入影像边对其进行分析。难得且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影像构图是三角形为前提。一切以斜线来制造纵深而服务。

    51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 对比德莱叶的采访,雷诺阿和朗格卢瓦忆卢米埃尔影史;早期电影的困难属于开创性的困难,60年代来看19世纪至今的现代艺术和电影结合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艺术发展过程,就好像对前作“与马拉美对话”中现代主义的背景,不禁会思考为何偏偏选取这个时代的人物?诗歌可以引申之后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尤其偏执于押韵对标了随后终成熟并同时代的雷蒙格诺的“百万亿首诗”,不难发现卢米埃的题材同样代表了“开创和启蒙的意义”,发现它的美才能够更好理解当下(60年代)电影所应具有的品质;反推之也可见侯麦深厚的艺术功底在帮助他梳理艺术/电影史,于雷诺阿或朗格卢瓦的时代/电影人身份见证,确定电影基调上是一项需要充分设计创造的“艺术品”。

    55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 访谈片;总的来说对于导演卢米埃尔用片中朗格卢瓦和雷诺阿分别的的一句话——通过电影探索历史是一件奇妙的事&片中重要的不是演员剧情,最重要的是卢米埃尔自己——来总结比较恰当,这符合我心中对这类最早期纪录片的看法。

    60分钟前
  • 蓝色幻想星球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