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色牢籠 (HKFFF 2013)
這幾年看歐洲電影看多了,發覺歐洲電影其中一個熱門題材,是移民和偷渡客在異地的際遇。例如栗妹最愛的【難為愛情定分界】(Turquaze),借一個愛情故事道出土耳其移民在比利時所受到的歧視;【這些年,我們一起追逐金錢】(Terraferma),講的則是偷渡客在意大利所面對的困境。那麼,法國又有沒有探討移民問題的電影呢?答案是有的,其中一齣就是今屆法國電影節選映的【金色牢籠】(La cage dorée/The Glided Cage)。
【金色牢籠】講述一對移居法國三十年的葡萄牙籍夫婦 Maria (Rita Blanco 飾) 和 José (Joaquim de Almeida 飾),某天接到律師樓通知,著他們回葡萄牙定居,以領取一筆龐大的遺產。可是這對夫婦身邊的同事和親友,卻不想讓二人離開法國,於是大家想盡千方百計去挽留二人......
九十分鐘的電影裡,說的大多是日常生活的瑣碎事,好像買菜煮飯,與同事閒聊,戀愛問題等等。聽起來似乎有點無聊,但故事拍得如行雲流水,看起來舒服無比。好喜歡飾演 Maria 和 José 的兩位演員,他們默契十足,臉上的風霜並不顯老,只令栗覺得他們雍容、親切。戲中兩夫妻屬工人階級,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勤懇度日,因此獲得身邊所有人的尊重。其實無論身處故鄉還是異鄉,只要有人需要自己的地方,就是安身立命之處。
【金色牢籠】是導演 Ruben Alves 第一部長篇作品。在映後的問答環節,導演說劇本的靈感源自父母的故事,而片名則是來自一齣關於移民的紀錄片,當中一位由葡萄牙移居法國多年的女受訪者的話。導演說,他聽了那句話之後,就想要拍這個女人的故事。
2 ) 如何飞出《金丝笼》
鲁本·阿尔维斯执导的《金丝笼》(2013年),将巴黎的五光十色与葡萄牙的乡村连结一起。
这是一群生活于巴黎富人区的葡萄牙人,他们在这租房生活工作已过三十年。玛丽亚就是这公寓的门房。这天,她老公何塞收到来自家乡的法律文书,他将继承一大笔家产。问题来了,是去是留,便成了这对夫妻最大的心结。
在巴黎习惯了一切,突然返乡,未必适应,何况子女、亲人和朋友同事都在这里,怎能一走了之。当夫妻俩秘不示人,以为他们不知道时,背地的他们却闹得风生水起。尤其是玛丽亚的亲妹,挑起了愤怒的余波。更闹心的是女儿男友的父亲就是何塞的老板,且女儿未婚先孕。上高中的儿子为赢得女友芳心,竟然欺骗她说自己的爸爸是有名的画家。种种不明与矛盾,搅得这对夫妻不得安生。
痛苦与烦恼终究会随风而散,人生除了生死就没有大事。与其说他们取得了亲人与朋友们的理解,不如说他们战胜了自己内心的不安。敞开心扉,自是阳光一片。最终,他们回到了如诗如画的家乡。且亲朋老友齐齐而来,如同他们都远离了喧嚣的巴黎来到玛丽亚家乡安居。
显然,巴黎对于他们这些外来者来说,不免有身处金丝笼的感觉,但影片并非仅限于此,而是呈现诸多人际间的矛盾,在偶然的事件与必然的集结点迸发,其浓浓的情意继而得到消化与延伸。
导演阿尔维斯,本身就是一位出生于巴黎葡萄牙客工的儿子,影片无疑渗透了其个人的特殊成长印迹和体味。放开来说,喜感表达,趣味丛生。叠加的人际嫌隙不断,看似鸡飞狗跳,却情趣盎然,这些都是这类小制作电影的优胜之处。
2014、12、12
3 ) 归属
组里的意大利小哥哥每两周组织一次国际电影俱乐部,来自天南海北各个国家各个大洲的人聚在一起,选一部最能体现自己国家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电影,大家一起看,然后讨论文化差异。今天是来自葡萄牙的David,选了一部讲述葡萄牙移民在法国的故事,因为经济不景气葡萄牙人大批移民到法国,没有合法身份只能龃龉社会底层做体力活,哪怕在某一方面做的出类拔萃也会因为移民身份不被认可。电影里居住在法国的一家葡萄牙人在富人家里做管家,周围都是浪漫矫揉做作富丽堂皇的法兰西风格,而进了主人公家里却是葡萄牙风情,吃的穿的,都秉承葡萄牙文化,在外却羞于提及自己葡萄牙的身份,这些人回到葡萄牙后,又会因自己曾经移居法国,被家乡的人另眼相看,于是成为边缘人,在两个国度,两个文化之间徘徊,哪个都不能完全融入。
他们勉强的笑,他们的卑微,无力,都是异乡人的寂寞。
有没有一部简简单单的,从寻常人家角度拍中国移民的电影,不要像中国合伙人那样单一的亚文化下的成功定义,也不要像都挺好里的老大哥打肿脸充胖子式的苦大仇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工薪家庭,父母慈爱,孩子善良努力,冷静客观的第三视角带入看异乡人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窘迫,小心翼翼,寂寞,比如像失落东京里的英国人用日本的跑步机,语音提示是日语导致他不能控制速度,比如钟情美食的中国人每次都做好丰盛一顿午餐去工作,和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别人只吃三明治喝酸奶,他想融入当地的生活于是也学着吃三明治,然而还是不习惯,入夜最后一个镜头是躺在他午餐盒里没有被吃掉的三明治,第二天被丢到垃圾桶。还有伴随着这些细小的失落下,他收获的不一样色彩的开心,还有倍加珍惜的温暖。
我又想起来自也门的同事,他几乎不参加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我设想他如果加入,他会带来什么样的电影? 唯一我知道的就是"何以为家" ,战乱,贫穷,饥饿,不受教育的人们,只生不养的父母…这就是他们的现状,因此他不加入,让我觉得有些悲伤,这世界上最随机又没逻辑的事就是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在哪里,在什么样的家庭,因为随机,我便觉得这并不能是一个人喜欢或者不喜欢一个国家,一个文化的理由,我们来自哪里也不应该定义我们是谁,但这想法是最不实际的了。
该如何定义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我讨厌爱国主义,讨厌集体主义,讨厌一切想要煽动集体情绪的文化灌输,但我也不能不承认,不管我爱不爱,根扎在那里,那种亲切感和归属感怎么也改变不了。说爱国,不如说爱家乡,爱那里的记忆,亲人,和朋友。爱国是统治阶级的谎话。
听朋友告诉我,在美洲某个法外海域,有一艘巨型航母,专门供世界富豪做非法交易,只要你有钱,就能无尽的释放人的本性,欲望,恶,贪婪,广告就放在洋葱浏览器上。
这该说是人性,还是人性的迷失?
4 ) 离不开的故乡,散不掉的家人
或许如果不是独自一人在这小城的电影院里,就只会给四星。可电影不就是一种缘分吗,倘若不是在最后一分钟决定还是来看这电影,大概就从此错过了。
生活这件事情,具体到每日的细节时,大概就和东方西方、亚洲欧洲没有太大关系了。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老百姓们的琐碎日子总是相似的。于是,便有了相似的唯唯诺诺,相似的趾高气扬,相似的精打细算,相似的悲欢离合。少年懵懂爱恋里的自卑不安和单纯直接,青年炽烈爱情里的任性自我和妥协成长,父母执手偕老的相濡以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节奏的把握都好的不得了,明明只有一个半小时,每一种感情都被表达的淋漓尽致直指人心。
如此节奏明快、轻松愉悦的电影第一次让人掉眼泪是在Maria听唱片L'étranger的时候,所谓情感的共鸣大概就是这样吧。不是伤心难过,不是思念难耐,就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打动。似乎就在那一瞬间,所有的悲喜凝结成了一股热气,涌上鼻尖。中国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法国人说trop bon, trop con。不是只有勤劳好说话的外国人才会这样被“欺负”,只是故事发生在外国人身上时尤其容易让人玻璃心。就如Maria所说,他们勤劳的工作,他们从不拒绝他人的要求,他们总是和善客气,也许只是因为他们喜欢。
吃亏这件事情,不管哪国人,总有那么些“聪明人”在让那么些“傻人”吃亏,外国人又因为语言的弱势似乎更容易显得傻乎乎。只是吃亏这事情很难说得清楚到底应该用一时的得失还是一辈子的祸福来衡量,更何况阿Q的中国人民还有“吃亏是福”这么一哲学的说法。可惜傻人总有些聪明人的朋友,旁边指手画脚,时不时,傻人也忍不住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太傻,生活的太亏。可是就如Maria一家呀,即便有人在利用他们的傻,在让他们吃亏,可是因为他们的善良,他们毫无保留的待人接物,于是,有这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有那样爱他们的朋友。老天爷从来不公平,只是能量守恒,在哪里丢掉了一些,在另外的地方便会找回来。所以,小小的发泄过后,Maria和丈夫还是一如既往,吃亏,亦或者说积福。
很难忘记Maria对José说他们不能看着外孙成长的那段话。José安慰说没有关系,巴黎到葡萄牙不过是两个小时飞机,很方便的。Maria却说,那是不一样的,两小时的飞行距离已经让我没有办法在他生病时给他端着呕吐用的小盆了。那最珍贵的,是一茶一饭的光辉,是一杯水的距离。在异国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人,忘不掉故乡,可真正可以回去时又不能肯定那里真的是家,是真正有归属感的地方。异国是他乡,却是习惯了的地方,有熟悉的工作,熟悉的商贩,熟悉的朋友,甚至熟悉的不友善。近乡情怯,好在,幸运的Paula遇到了愿意和她移居葡萄牙的丈夫。不再彷徨,女儿在那里,女婿在那里,未来的小外孙也在那里,故乡,因为有了熟悉的家人,不再是那个记忆力熟悉的陌生人,而是真正的家。
5 ) 炖小牛肉
1、爸爸何塞:真正的葡萄牙男人努力工作养家,而不是在咖啡馆乱花钱。
2、妈妈:不好,我们都成了自私自利的人。
3、男友:难道就不能给你点惊喜吗?
宝拉:我只是不喜欢这样神神秘秘的。
4、妈妈:听着,做人总是要有个底线的。
5、销售员:你身在世界上最好的车里,保时捷。
6、夏尔妈妈: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手持鲜花进行革命的,不是断头台。
7、宝拉:我不是来看表演的。失礼也比滑稽好。最好自然而然的让人看见而不是引人注意。
8、球捡回来了,大家齐声说:这样感觉真好。
6 ) 骨子里的自卑
归属感是这部电影的主旨,这是一对老好人夫妻,这种老好人也多数来自自卑,因为他们来自不怎么发达的异乡,他们骨子里觉得自己要做得超出完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事实上就因为这样才多少被别人以当想当然来对待。异乡人会有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都出自骨子里的自卑。这个故事的开端来自一份意想不到的财产,于是这对夫妻发现其实他们很早就知道却回避的别人的想当然。这样的立意我不喜欢,整个的电影的前提就是因为他们有钱了,所以才会去触及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有钱了所以才能回家,因为他们有钱了他们才可以反击,这个主旨出现的前提还是自卑。所以电影中出现其他思乡啊啥的就突然变得有点市侩和假惺惺了。不过总的来说是部可爱温馨的欧洲家庭片,法语葡语和西语的各种穿插和其代表的文化冲突,我相信对欧洲本国人民和懂这些语言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笑点。
法国移民真多,可以和《巴黎拥有一切代价》对照看看,年轻一代和中老年一代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归属问题的探讨。由移民的国家带来的新生活令人心满意足,也别忘记自己的祖国。
喜欢这皆大欢喜的结局
身在异乡,却早已经爱上异乡。
映後見到導演,知道片名源自一齣紀錄片,而故事中人又是脫胎自導演的家人,感覺倍添溫馨。歐洲片寫移民問題,不少都寫得深刻動人,例如Welcome to the Sticks, Turquaze 和 Terraferma,都是很出色的作品。 這齣我最喜歡的是選角,那對葡萄牙夫婦平易近人,臉上的風霜極有說服力。(HKFFF 2013)
葡萄牙某些传统观念跟中国何其相似。。这部电影拍得跟读小说一样,慢慢来渐入佳境,一急就错过情调了。。一首曲子贯穿三个场景实在是惟妙惟肖。。最后那个彩蛋是现实中的足球大明星?可惜不看球但我猜肯定是的了哈哈。。戏中小儿子演技生涩但是眼眸低垂时那浓密长睫毛煞是迷人。。
diaspora的终极问题:那份总是惦记着的乡愁,还回得去么?
欧洲人民间还有这么深的隔阂呢 你说说
小细节小情趣小幽默小温情。很舒服的电影,色调好看人也好看,法国风情和葡萄牙风光都不错。心安即是家的所在,对于男女主角,选择留在法国过熟悉却略略在心理上不舒服的生活还是去遥远而陌生的葡萄牙扬眉吐气是个两难的抉择。幸好结局很完满,很沉重的文化地域冲突就这么轻松化解了。
兩個葡萄牙移民系法國高級公寓工作咗30年落地生根,一個葡萄牙離世嘅遠親給佢哋留下一筆豐厚遺產,但繼承嘅條件系佢哋必須回到葡萄牙生活,忽然有個上天掉餡餅的機會俾佢哋回鄉,加上公寓裡其他住戶得知夫婦倆要回鄉的消息都十分不捨,百般挽留,而佢哋真的會捨得離開呢個繁華城市、以及鑲金的牢籠嗎?影片在法式輕喜劇外表下包裹大談民族的認同感以及民族融合,並巧妙地再現了法國、葡萄牙青年和老一輩之間的差距。很好,能把有點沉重的話題用輕鬆愉快的嘅方式表達出來,很有深度同有點意思。
法式幽默还带着那么点黑色幽默,我喜欢!女儿找了一个超好的法国帅哥啊!
充满温馨
《刺猬的优雅》的门房+《六楼的女人》的一群乡友=《葡萄牙人在法国》。能继承一大笔遗产和葡萄牙那片依山傍水美轮美奂的土地,竟然还纠结是否离开法国!门房+工头的家庭即使生活工作了30年,也只是外来务工人员!还真把自己当法国人了!看下来来真真体会,人善被人欺,就是被上层阶级利用而已。
在欧洲大融合的趋势下,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也很有趣啊。原来法国人看葡萄牙人,就跟我们看菲佣一样,要融入一个国家真的很难!PS各种类型的帅哥,啧啧...
受不了,继承了那么一大笔财产+葡萄牙那么美丽的风光+那么大一栋别墅,居然还纠结要不要离开法国。法国人多事儿逼葡萄牙人你们不知道么 - -
法式轻喜剧外表下包裹的严肃家庭主题,民族的认同感以及民族融合。这部和岳父岳母不好当都十分精彩,反映出法国人对于自己国情的认识与思考,很喜欢。对于法国南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很感兴趣啊,以后一定要去玩玩。
善良和被需要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到可以压抑自己的感受?明明是喜剧,看的过程中还是难过了一下下……
看了之后想学法语。我倒觉得异乡人什么的并不是影片的核心。重点是这对善良,难以拒绝他人的老夫妻在发现自己“人善被人欺”之后的选择。这才是关于我们人性的东西
温暖有趣除了楼里的住户和儿子同学每个角色都超有爱><诸多捧腹细节,和善的老总儿子x倔强的工头女儿略梦幻但依然美好~不过明明是EX更帅嘛,而且他居然是导演兼编剧!当然最帅的是Pedro~最后葡国乡村聚会简直美疯了(๑•̀ㅂ•́)و✧
人就应该活得自主些。。。
女儿长得好像罗三票是怎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