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ke is a crooked and music-mad police officer. Frankly, he's a really bad cop. He deals recreational drugs and loves to bully the citizens of Los Angeles. Among Duke's partners in the department are a sexually abusive policeman, an extortionist blonde, a family guy with a dubious past, and a one-eyed extremist who dreams of becoming a techno musician. Their once smoothly running corrupt scheme develops a critical flaw when a guy whom Duke shots by accident and stuffs in the trunk of his car suddenly turns out to be alive...
电影史上有很多作者脱离了传统的评价体系,单纯的完成自我趣味的满足,或者与了解他的观众形成一种非常高级的互动。我时常将华麦丹与杜飞联系起来,他们都塑造出了完整的怪诞宇宙。在这些风格化细节被填满之后,他们发现这里的空间太大了,意识和潜意识,存在和感知,真实与梦境,象征与物化。这些东西都可以被电影承担。
当我每次看杜飞的电影,我在期待什么,是一种默契。哈哈他又来这一套,我他妈的还真是吃这一套啊。但这又不仅仅是一种套路化的可复制的类型,这一点又像极了作者电影。有时我又会觉得哪怕你认真的讽刺,用一种贯穿的主题或者加上一星半点的逻辑。就像在【真实】里做的那样,那他在影史上会是另一种地位,如果他走到了那里,布努埃尔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好在,之后的【在警局】和【鹿皮】又回归了最初的段落感和不畅感,他显然没有要做成人们崇拜的那样,这也未尝不是好事一桩。当我们关注绘画和古典音乐的时候,看到一路走来的我们变成了越来越繁复的,眼花缭乱的怪物,这些下意识的如简单纯粹的一团乱线,一段往复式的节奏就变得有意义了起来。
“双相障碍的关键特征就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
“双相障碍最为迷人的一个方面,就是它与艺术创造力的联系。”
——《双相情感障碍》重庆出版社
天才就是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躁狂进一步发作并且利用自己的轻躁狂来更高效率地创作(比如写剧本拍电影),还可以不让自己陷入重度抑郁而导致自杀从而能好好活着把自己的经历提炼出来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毫无疑问,Quentin Dupieux做到了。不仅如此,他还可以站在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角度最大化地制造出各种只有经历过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才能懂得的各种笑料。所以本片可以说是躁狂抑郁症患者的一个求救信号。
本片中,好笑又很戳的地方其实很多,这里仅举一例:一个试图在电子音乐领域里两开花的独眼光头警察误打误撞之下终于带着那个虽具备审美天赋但却一直没自己进行音乐创作奄奄一息的倒霉蛋一起把自己创作的音乐小样带去唱片公司给主管听了之后却被误认为是个“视觉系”组合这段情节笑翻了我。
对主管来说不过是他又接待了一个判断为不适合音乐这一行的外行人,但对这个一直以来对自己音乐才华抱有绝对信心准备在音乐界和警坛两开花的独眼警察来说这一打击却是致命的:被外行(比如邻居)否定没关系,但是在被一个这个专业领域里拥有话语权的人否定了自己没有5%的天赋和余下的95%的价值之后,他终于开始认真考虑起自己到底是否有创作音乐的天赋了。于是他陷入了完全地自我否定,导致重度抑郁发作,从而准备自杀。但好在在自杀的关键时刻总是被打断,从而扭转了他的人生,并且重新燃起对音乐创作的热情,最后终于赢得了那对可爱的同志警察的认可(这对活宝也是本片为数不多的温暖)。
综上所述:一个试图在电子音乐领域里两开花没成功差点自杀的警察被一群躁郁症的警察误打误撞救下来终于得到了一对同志警察的认可。
但对于生活中因重度抑郁或双相情感障碍发作而导致自杀的普通人来说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尤其是当你一个人准备自杀的时候。所以,这里强烈推荐一个短片《宵禁 Curfew (2012)》(同样值得推荐的《废柴舅舅》灵感貌似来自这部短片),或许会给那些正饱受重度抑郁或双相折磨的人带去一些触动。
独眼光头警察一心想创作出一首热门电子音乐,虽没有天分,但他却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巨大创作情。这点从某个角度来说却是非常难得,甚至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这个观点不是我说的。在动画《家有女友》第11集里,男主向老师兼已成名作家莲川要上门请教关于天赋问题的时候丧气地说自己“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没有天赋这个事实但不会放弃”时,作家对男主说“但要是你认为天赋是成为作家前提的话,在我看来你更加有天赋呢。理由很简单,就是你想成为作家的坚定意志。不管有多好的文笔和品位,如果没有坚持下去的觉悟就什么也不是。就算没有天赋,只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幸运女神总有一天会对你微笑。“
这里只是举了片中众多故事情节的一个分支和一个警察角色的故事的例子。容易被陌生女子的欧派吸引却对身边投怀送抱的女警熟视无睹的大胡子警察和同样有着自己两开花在一边搞着副业最后发表“人间即地狱”激情演讲的那位警察都有躁郁症的迹象,尤其后者,最后还出现了幻视,这点符合躁狂症后期阶段表现特征:”在躁狂的最晚期的阶段,患者会出现头脑混乱,幻想症(荒谬的信念),幻觉(听到声音或看到事物)和严重的焦虑。(注1)”
此外,关于曼森演的这样一个反差效果那么大的角色也是一大卖点和笑点。可惜由于这个法国昆汀没有美国昆汀名气大,所以哪怕有大牌曼森助阵,都没有吸引到外界足够关注,使得本片成为了一大遗珠。
最后感谢某位豆友的热心支持,才得以让我终于看到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的中文字幕版。
附注:
注1,在躁狂的最晚期的阶段,患者会出现头脑混乱,幻想症(荒谬的信念),幻觉(听到声音或看到事物)和严重的焦虑。——《双相情感障碍》重庆出版社
大卫·林奇的超现实风格在当今影坛上可谓影响深远,连远在大洋彼岸的法国也有不少追随者和崇拜者,在他们的作品里稀松平常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地融入怪诞的超现实意味,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开始流露出狰狞的表情,当然对于不熟悉林奇的观众则会觉得像是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昆汀·杜皮约(Quentin Dupieux)便是以拍摄这种荒诞超现实的作品而蜚声国际。在《橡皮轮胎杀手》一举成名后,他顺利获得在美国拍片的机会,从2012年的《错》到短片《恶警蛋碎:第一章》,再到2013年的长片《恶警蛋碎》,这三部作品都在美国本土拍摄完成,后面两部还吸引到超级流行巨星玛莉莲·曼森的客串演出,相当了不得。
这三部作品(其实严格说是两部长片,因为有一部短片的内容与长片部分如出一辙)以“错位”(wrong)为题大肆发挥,不断探讨现代人的存在主义危机感和焦虑感。这个法国人最拿手的哲学命题却用美国人的皮囊(三部作品中大部分是美国演员)表达出来,对白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幽默笑料也呈现出极其干瘪的状态,然而,无厘头的荒诞氛围之下却是其尖锐的现实讽刺意味。
《错》认认真真地讲述了一个无聊的寻狗故事,不断衍生出现代人对婚姻家庭的恐惧、过分沉溺工作、喜欢动物甚于爱人,以及迫切想要逃离空虚无聊的沉思,这些琐碎的思考过程在天马行空的细节里不断彰显出导演特有的作者魅力:7点60分的闹钟、和订餐员在电话里闲聊图案设计、消防头失控喷水的办公室、狗狗粪便的记忆装置等等,让人浮想联翩而忍俊不禁。男主角、园丁和邻居其实可以看作是现代男性存在危机感的三位一体,男主角最终找回狗狗意味着情感的落脚点,下葬的园丁在回忆里杀死妻子则是对婚姻的背叛,而邻居驾车驶向不为人知的目的地则是抛弃世俗。现代人的危机感在貌似平行的世界里得以解决,具有耐人寻味的色彩。不过,昆丁导演讲述得过于琐碎,有的部分(比如警察的段落)则衍生出与主线无关的强烈表达欲,所以这部分内容独立成章,变成之后《恶警蛋碎》。
《恶警蛋碎》同样继续探讨存在危机感,这部的警察角色有意延续着上一部《错》里面调查货车事故恶语相向的警官,他在这部影片里不断向民众贩卖毒品赚钱,绑架路边少年强迫听他的烂俗音乐,还意外射中邻居后企图毁尸灭迹。他的同伙里有贪恋大胸女人的色情狂胖子、鬼迷心窍勒索别人的女警、怀才不遇的电子音乐迷,还有一个则是拍摄过色情同志杂志的中年大叔。这些沉迷声色犬马、道德底线败坏的警察营造出一个众生颠倒的世界,用影片最后葬礼上的对白来概括:死去的人可以上天堂,而他们活着的世界才是地狱。这部作品似乎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从存在危机感跳跃到道德危机感。
这种无厘头的人物刻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暴露出荒诞诡异的意味,同时也在呈现出现代人面对物欲横流而表现出的人性本色:贪嗔痴。于是,在荒诞无稽的情节里又顿时冒出了一丝丝讽刺的意味来,令影片又不至于完全沦为失控之作。更出乎意料的是,这是昆汀导演目前为止最常规和商业意味的一部作品,具有大卫·林奇《双峰》式的小镇故事结构,用离奇命案来串联人物关系,而其中女警夸张乖戾的表情流露出诡异的气氛。同样地,在《错》里面的调查失踪狗狗的侦探和张大师这两个人物,在面对奇异荒诞事件时的超然淡漠,轻松自若的神情态度也延续着林奇作品里的超现实风格。
当然,多才多艺的昆汀导演从不放过在影片里宣传自己音乐作品的机会。要在当导演之前,他就曾化名Mr.Oizo出版过好多张炙手可热的电子乐专辑,而在这三部作品里,他的音乐才华再次得以绽放。不论是《错》里面的片尾曲,还是《恶警蛋碎》里怀才不遇警察的创作成果,相信都会令电子乐迷们欣喜若狂。
我们对于电影的直观理解,在于电影会产生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多时候是具有逻辑性的,同时也能让观众有最基本的感知,感知到这个故事是可以存在的,逻辑上是合理的,是线性的。然而当这种一般逻辑被打破,我们面对电影的时候,还能剩下什么?画面,声音还是其他。因为没有了故事性做总结,这一切电影的基本要素看上去就让人懵了,这是什么,我在哪里?很多导演避免发生这样的状况,但有一个导演例外,那就是昆汀杜皮约。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昆汀杜皮约的电影是《恶警蛋碎》,当然,这样的译名让人感觉到很滑稽,本片的另一个译名是直译《坏警察》,这似乎是一个比较贴切的翻译,而《恶警蛋碎》太过于赤裸裸了,它不仅仅是让本片的主旨得到了有效发挥,而且让本片的结局也展示在了观众面前。这是一个有开始有结束的故事,故事的开始就是一群无恶不作的警察,当然,这样的描述不是很准确,但这群警察本身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这是可以确定的。
这群洛城警察并不是简单的为了维护秩序而存在的,他们的存在一定意义上还要对诸如各种各样的犯罪进行打击,对于各种各样的自己感兴趣的女性进行骚扰,对于各种各样的自己讨厌的人群进行驱逐和羞辱等等。这个地方俨然成为了这群警察的安乐窝,然而再美好的地方总是会衍生出来一些并不美好的事情的。问题产生的时候,没有人在意,然而问题发展的时候,悲剧就接踵而至了。
《恶警蛋碎》最后的结局中,一位警察因为被自己的女儿发现了自己的色情杂志而饮弹自尽,这个结局最终促成了这个警察群体的震动,但这种震动会对于这群警察有任何的改变吗?能将葬礼当作一场游戏的警察以及对于葬礼并没有任何触动的死者家属自然不认为这场葬礼有什么具体意义。
想要明白昆汀杜皮约那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想要看这种形式的电影还是有可能的,首先,熟悉创作者的节奏风格,而不是熟悉电影的基本规则就会让很多人劝退。昆汀杜皮约的电影并不愿意遵从基本的电影逻辑,所以那些靠着基本电影逻辑来说事情的人且对此非常遵从的人是无法理解他的,自然,也无法理解这部影片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部电影呢?看过程,别看结果,看片段不看整部影片。这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本片的创作者的思维。将一部电影的长度分割成为一小段一小段的长度之后,电影的本质就不重要了,电影的线性叙事也就不重要了,留下的自然是一个个的短片,最终我们通过这些短片看到的都是小故事,理解不了大故事,理解了小故事然后进行拼凑,最后也会形成一种观感。
当然,这种观感并不一定准确。但也不失为一种对于昆汀杜皮约电影的理解。因为这位创作者的拍摄电影的手法太不拘一格了。扯远了,《恶警蛋碎》的故事讲述的是什么呢?自然,我们无法通过整部电影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然而正如标题所言,这是一个讲述坏警察最终被吞噬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并没有好人。
杜克喜欢音乐,喜欢毒品,喜欢女人,同时也喜欢杀戮。但一个被杜克射杀的人却意外的睁开了眼睛,死者复活自然是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但对于杜克来说,死人并不比活人高多少。杜克看来,不论是死人还是活人,能加以借用的就加以借用,不能借用的就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消灭。
原本杜克应该对于这个死人是恐惧的神情,然而他在本质上却并没有这样做,他甚至并不在乎这样的人死而复生,因为这样并没有打乱他的计划,同样也没有让杜克整个的产业链有丝毫的变动。于是,死人出没的几个场景中,带来的轰动效应显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既然死人不会让人轰动,那么什么会呢?当然是自己的成员中有人“牺牲”,在阔别了其中一个成员后,杜克才有种被震动了一下的感觉,但也仅仅是转瞬即逝的感觉,这种感觉同样没有给杜克带来更多的震撼效应。杜克继续着自己的“事业”,杜克所在的洛城继续是他们的安乐窝,一切都没有发生,即使是如同观众看到的那样,确实是发生了一些事情,但对于整部电影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没有被撼动的都还是没有被撼动,撼动了的依旧在撼动,但不改变根本。
就如同本片一样,我们觉得在某一刻看懂了这个故事,但接下来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这种“懂”并没有很好的延续,我们看懂了一个片段,但依旧是看不懂一个电影,这样的结果恐怕只有本片的创作者可以笑出声,昆汀杜皮约,你真行。
……
你好,再见
目前看过杜飞最棒的片
我对荒诞喜剧果然是真爱。
还蛮怪咖的 可是不是特别好看 @ugc ciné cité les halles
自从《橡皮轮胎杀手》后就彻底沦为昆汀·杜飞脑残粉,真不知道装了一脑子浆糊的杜飞到底要讲什么。玛丽莲·曼森素颜客串的软炮智障简直不忍直视,这有个独立成章的短片,就是曼森那段http://video.baomihua.com/48755796/25725541
继续脱线,神经设定,加上很有音乐感的运镜剪辑,节奏感给电影加分太多。不但骂电影圈还骂音乐圈,杜皮约很反骨!
没字幕组翻译
这算时间集中把昆汀杜飞的作品看了,脑洞清奇,特别喜欢,还有两部作品找不到源,以后再说了。这部是这几部作品里最搞笑的一部,人物虽多但都个性十足,人物的关联也设计得特别魔性。可惜没有好的中文字幕,好在台词简单,找英字看了。
对于昆汀·杜皮约只能说爱过(《真相》),但如今已经到了怀疑曾经的爱是否真实的地步了。感觉以后应该也不会爱了,如今已经接受不了昆汀·杜皮约随意散漫的剧作结构和游思妄想的情节了。
怪诞依旧,精彩不再。
机译字幕,过了一遍。。。
这个荒诞的叙事像白开水一样有点无聊,整个世界有点类似小清新版喋血街头的既视感,曼森客串扮演被恶警们霸凌的小青年。
挺搞也挺屌,但没其他好。
没有Rubber令人称奇 但比Wrong好笑 玩音乐的那个dying dude you the man!
在恍惚间领会他人即地狱
终于有中文字幕了
Marilyn Manson小学生大逃亡引发垂死水喉男和独眼黑哥警的电子音乐梦,后院挖宝以及园艺用具的正确使用方式,鱼腥味现世地狱大演讲,95%市场包装难敌5%天分……Quentin Dupieux最正常的一部片子了,看片尾字幕发现,拍这部东西的主要目的在卖自己的CD吧
#法国昆汀第4部# 老实讲,第35分25秒独眼警官创作的那段电子乐还是很带感的,啃的生肉,学到了很多脏话。延续了昆汀一贯的荒诞风格,把警察这样一个看起来正面的形象嘲讽的淋漓尽致:让中国人抓老鼠来贩卖大麻的、恋胸癖的、拜金的,唯独那个怀揣音乐梦的独眼警官看起来是正常的。13000元换一本gay佬杂志也太不划算了,还搭上一条命。结尾葬礼那段演讲引人深思:This world that we walk around in,that we live in everyday,is hell. We should cry for ourselves,because we are in hell.
杜皮约的恶趣味太合我意了。此番跟音乐杠上了。就算是一个中了一枪,被扔在车后备箱去处理的半死之人,恶警打开后备箱后此人第一句话也是:你刚才车里放的音乐是啥?//玛丽莲.曼森演一个无辜路人,因为耳机里听的音乐品味不高,被恶警绑架去家里:好好听听,这才叫音乐!
第一段里面的manson太小清新可爱了,把毒品放在老鼠肚子里也是可以的,我要报警!可是警察就是大坏蛋啊哈哈哈
法国昆汀导演至今为止最常规和商业意味的一部。大卫林奇的影响从《错》开始浮出水面,其实应该和《错》捆绑在一起作为整体来看比较完整。两部作品都在讲述现代人的存在主义危机,探讨的是法国人最拿手的哲理绝活,却选择在美国联袂美国演员拍摄,自然勾兑出荒诞现实的讽刺意味。这个题材和演员阵容很适合拍出《双峰》一样的剧集,昆汀没能实现也是有点可惜,不过事隔几年,却让另一位法国导演实现了,那就是布鲁诺·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