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好的不好的都是你
如果不是有論文作為前提的限定,我一定不會那樣注意這部電影強大的動畫效果。但當角度轉變,我不得不說,這是人類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縱然票房不佳,但這部電影對於3D製作是不可言說的重要。
人物面部的表情,肌肉的紋理,幾千根頭髮飄動的效果,微笑時嘴角牽拉的線條。。。。都是使這部電影突破動畫而更加具有真實感的必備。
----------------------------------------------------------------------
其實除了上述所說,還有一些隱含在電影內部的信息值得注意: 電影中龍形鬼魂所代表的含義無出東亞,這樣的細節設計跟當時中國威脅論估計也脫不了干係,而與此相對比的就是曾兩次出現在影片中的白頭鷹,恐怕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會是美國吧。
無怪乎如此,即時我們再把它當做日本動漫的典型代表,他依然是美國好萊塢式大片和日本新動漫結合的產物,而災難片中一再重複的美國救世主模式以及以破壞紐約為代表的美國城市的受害者角度也讓以日本遊戲為基礎的電影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關於Gaya與靈魂的理論也應該是美國清教教育的平民化宣傳吧。
2 ) 程心和Aki,韦德和Hein
接近结尾时,我问老婆,如果你是议会成员,你是相信是Hein舍身轰炸外星入侵者,消灭了它;还是Aki是个救世主,一个人“净化”了整个外星盖亚?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认为这个故事的后续是这样的:Hein以及所有Zeus炮的操作人员被追授非常伟大的头衔,定义为因公殉职,拯救了全地球;而根据 General的遗言,Aki和博士被正式确认为被Phamton侵入的外星间谍,地球残余政府立刻对此二人及其一切研究资料进行销毁性打击。
Aki让我想到了妄图与三体星人共存的程心,而Hein让我联想到坚定不移地执行大逆不道的任务的韦德。
那么,好,问题来了:
1 历史如你所想一般地可信吗?
2 鸽派和鹰派,真的存在孰优孰劣吗,像《三体》所说的那样,鸽派是懦弱的?或者像《最终幻想》所说的,鹰派是鲁莽的?
3 英雄和蠢货,在得以证明他们自己之前,真的能够被辨别吗?蠢货,就真的是蠢货吗?或者,他们只是为了保持物种存在所必须的多样性,there is always a solution that is correct?
我一直不喜欢《三体》对鸽派的过度抹黑,也不喜欢《最终幻想》把鹰派说得一无是处。若让Hein生存在三体的世界,而让程心生存在《最终幻想》的世界里,他们便会是那个世界中的英雄。
3 ) 游戏电影的皮,美国大片的肉,日本哲学的骨。
上映的那年,还在读高中,怀揣着对最终幻想8的热爱,第一时间看上了电影。其实那个时候,这个系列很冷门。现在好像也蛮冷门的,没出圈的那种。
味同嚼蜡地熬完了电影,这是什么鬼东西?VCD感人的画质下,发飘的人物动作,莫名其妙的剧情。枪刃发动时的打击感呢?我的召唤兽呢?我的莉诺雅呢?怎么看,都像在看一部美国大片。
那年伤的心直到《再临之子》,才被TIFA抚平。果然忠犬系的大和抚子型的女主才是王道。嗯,TIFA是女主,还是爱丽丝是女主?
好巧不巧的前几天,偶然看到这个片子。其实当时有好几部片子能选,还是莫名其妙地点开了这部,又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感觉还不错,也对这片子当年的票房失败,导致最终幻想之父惨遭滑铁卢,有了更深的感慨。
这部片子的第一受众肯定是圈内人,冲着最终幻想四个字去的人。但所有最终幻想的元素,这部片子一个没有,所以口碑的崩塌显而易见。这个从再临之子的口碑就能看出端倪。
过了多年,我已不再执着于最终幻想四个字,只当成一部普通的CG电影来看。这部片子的人物设计,剧情流程都是标准的美国大片的结构,但片子的核心却是日本哲学,还十分深奥的那种。抛开这部电影,当一部主流的片子,揉杂太多的哲学思想,很难有一个好的票房成绩。
替史克威尔开疆扩土之作,背负了太多,也往里面塞了太多。一部片子的核心决定了它的受众,这个片子探讨哲学,算是文艺片,可文艺片的受众多少不论,怎么可能会看这部游戏改编电影呢?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爽就完了。
所以再来一次,还得再败一次。
4 ) 魂牵梦萦的记忆
初识此片,是在高中。静静地夜里,听电台主持人娓娓道来。于是便爱上了科幻,爱上了这《最终幻想》。听电影,需要无限的想象力,想象着诡异的外星幽灵,想象着温暖的地球Gaya,仿佛置身于那个世界,绝望、希望、恢弘的气势……终于找到了此片,就像回到了那个年代。不同于一般的科幻片,生物是有灵魂的,地球同样也有它的灵魂,这个灵魂是温暖的,支撑着整个星球的生命。也许这是要告诫我们,保护地球,要像保护我们自己。
5 ) = =
廖杰克是谁?
难以置信,这是二零零一年的作品,意味着是十年前的CG技术。
跟最近的作品比起来,它们几乎在视觉上没什么区别,甚至优于很多作品。
这可以说明对于当时来说,最终幻想系列确实是最顶端的技术。
头发、皮肤、瞳孔、人物的行动,十分之贴近自然。
故事框架和《日本锁国》十分相似,或者是后者跟它十分相似。
大约此类作品都是这个模式,未来的高科技,自然不复存在,入侵者,回归的理念。
不过这类影片本身就不在于讲故事吧,探索的是电脑动画的技术表现。
片尾突然声音一转,听见了熟悉的前奏,然后就听见了hyde的声音…
难道《spirit dreams inside》这歌一开始是为这片子准备的?当初听的时候可完全没想到…
6 ) 就是喜欢
不管专业的评论还是票房的反应,我就是很喜欢它。
没有原因,没有理由。就是在我第一次看它的时候,它就是我梦里的样子,就是我曾经有的全部想象。曾经那些在梦里的模糊而遥远的景象与记忆,经由这里全部地再现,让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归宿。
就是这样。
我还能说什么。引用:“这就很让人唏嘘了。当年把Square赔得倾家荡产的电影,如今看来,效果还不如一个OVA级别的小制作。只能说是技术进步得太快了。”
与《最终幻想之圣童降临》的故事相比这部更容易让我接受。本片贯彻了最终幻想系列电影一贯的风格——那就是除了拥有惊艳的CG画面以外故事根本不值一提...
当年已经能把光影效果做得如此境界是不错,可是各种设定 尤其那种幽灵无处不在像挂了外挂 然后又莫名其妙结束了 个人实在不太接受这种设定,而且跟最终幻想没什么关系 不能因为挂了最终幻想的照片 就可以任意讲故事啊
结局不是很好哦~ 不过话说当时的技术电脑动画拍出这个效果还是不易的~~
2001年就有那么厉害的CG了?
无法理解这部电影当年票房的惨败,如果是因为美国人脑子不够用所以看不懂那也太扯了。我一个之前从没玩过原作游戏并且全程无字幕观影的人都能理解它在讲什么!Anyway,只能说这部影片放在当年太超前了。也许里程碑式的作品要经过多个时代的考验,希望所有这样的作品都不会被埋没。PS:结尾我简直泫然欲泣,一直默念open your eyes open your eyes…然而并无卵用,伴奏一响起我的心就碎了。
The Last Story还是成为了一部烂作。在此片后胡子的路越走越窄,不知今后是否能见到他的新作。
坂口博信的血拼之作,直接导致自己隐退。
里程碑式的CG电影,票房上的惨败令人惋惜。高中时期看的。
见过的最好的CG制作之一
背景乐想死命做气氛,场面想拍到有荷里活大片感觉,但实际一点命悬一线的紧张感都没,搞得音乐跟场面非常不合拍,完全不到位。剧情看上去是科幻感觉,但生搬硬套日式装逼设定连半点解释都没,所以实际出来的效果非常莫名其妙。便当派得超差,导演说你要死就要死,0铺垫。剧情好?国王的新衣而已。
外星陨石掉落在地球,随之而来的是万千死去的外星怨灵,失落、游荡,个个精神强度都直逼黑山老妖。脆弱的人类一旦遇上怨灵就会魂消身死。最后,由一位女科学家带头,完成了对怨灵的净化,人类不用全灭了。CG制作极其精良,剧情细思极恐——外星人无辜,那么死去的人类又何辜?居然由人类来给外星人洗白
十多年后回头再看,果然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片子早出生了十年,再加上如此晦涩的背景和剧情铺设以及商业片的定位,很不适合欧美市场,但是我认为不能否认其深度,其实导演想表达的还是很多的,男主最后的几句台词到出了很多东西。初中看过好几遍,再看一次还是很感动,与好莱坞喜好的大团圆结局不同,日本的制作还是喜欢悲剧,一段跨越灵魂深处的爱情,一段拯救人类的救赎,加上片子最后的配乐,如果导演能再随性一点,拍的更深刻,或许就彻底完美了,但是近二十年前一个亿美元的投资,也许已经身不由己了
公元2065年,流星體撞向地球,數以千萬計異種降落地球,大肆破壞,頹垣敗瓦,人類死傷無數。人類苟活一隅,異種勢力逼人,唯一能拯救人類的只有亞紀。她掌握殲滅異種的秘密鑰匙,就是要找八個「精神」,藉著施博士及隊長格萊領導的防衛隊「紅眼睛」之協助,與異種死戰。
2001年看的,一头雾水。北美票房也一败涂地。10年后通过免费电视看了第2遍。叹息本片生不逢时,神奇的CG特效技术不比日后的《阿凡达》差,甚至更强。富有东方禅宗哲理的故事内核也早已甩开卡梅隆几个台阶,属于应该铭记的里程碑式作品。但是晦涩难懂的故事很难让观众喜欢,票房差不意外~
SE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最尖端的CG动画技术和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但略显贫弱的剧情和超前的理念使之遗憾成为票房失败的典型。多年之后的FF7AC虽然以华丽的画面和承接原著的剧情博得了喜爱,但内涵方面却觉得少了些什么。
戴着最终幻想名头的独立剧本,CG是那个时代的顶尖制作,可惜剧本太一般,比游戏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SE当年显然对技术比对故事投入的精力大的多,01年,这水平,担得起3D里程碑这个称号,但这种晦涩难懂甚至带有东方神话韵味的故事北美票房失败也是理所当然,史克威尔大的可怕的投入收益率甚至一度搞垮公司,无论如何这种敢于挑战的勇气不是多数好莱坞片厂具备的,纯CG这条路子现在也属SE最强
地球有灵且美,圣母拯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