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火星地球是一家
充满悬念的星际旅行。
布莱恩·德·帕尔玛真的很会制造悬念,登陆火星之前,可是够紧张的,好久没看到,这样让我忘记电影时长的电影了。
救援小队登陆火星之后,却没有了很紧张的悬念,只讲了一个普通的故事:火星地球是一家。
特效做得还可以,演员也谈不上发挥演技的地方。照例好莱坞的制作,少不了描绘一下夫妻之间的爱情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比较俗套了。
亮点就算片头的长镜头和剧中紧张气氛的渲染及拍摄的手法了。
这部电影又通过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人类的未知问题:起源。
2 ) 生命的美丽
生命的美丽
——观《火星任务》有感
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神的眼里我们只是一些斑点。
渺小的我们在宇宙面前,只能是低到尘埃的崇敬,渺小的我们在生命之面前,只能是由衷的赞叹。
生命的创造
看着那些生命种子的飘落,将地球装点的勃勃生机,看着美丽的DNA序列的飞舞,那样的轻盈,那样的神秘,真的感到一种生命初始创造的欣喜。
当火星外星人,将从宇宙大爆炸再到单细胞生命的出现,然后生命从海洋到达陆地,爬行动物的出现,恐龙的灭绝,人类的进化,最后生命的极致绽放的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感到了一股让人震撼的力量。每一个物种的出现都是历史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人类就是因为漫长的生命的创造的过程,才会像今天这样的完美的让人赞叹。
每一个生命都必须是独特的,所以当现在克隆技术日渐进步的同时,不仅让我们担心这样的非自然的复制,会不会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困境。也许,克隆给失去最爱的人带来了福音,给他们能和最爱的人重逢的机会,但是其实在我看来,我是不会同意克隆的,因为,人类后天的影响仍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同样的人,同样的基因,也会存在不一样,同时我们看到克隆人的出现,我们的道德伦理甚至于是否也同样适合他们。
生命的创造,是一个及其美丽的过程,也许它很漫长,也许它带着毁灭,但是生命的创造让我们看到极致的美丽。
生命的逝去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同时看到了生命的逝去,是放弃伍德罗自己的生命,而为了其他的队员生存,是先期登陆人员的逝去,为了后面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是杰姆放弃自己返回地球的机会,去寻找宇宙的奥秘,这样的是生命的逝去,让人看到了一种崇高。
科技的发展,我们在感受科技进步的发展成果时,有无想过,这样的靠科技背后,多少人付出了他们的汗水,甚至于生命。我们需要的是珍惜。
也许,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让我们带给我们自我的毁灭,是核弹的爆炸,带给人百年噩梦,是水污染,带给人类的恐惧,是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带给我们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科技的发展,应该尊崇人类的发展方向,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
科技的发展,是否就是意味着有人必须要牺牲,也许在这样的电影里,有一种英雄主义精神的出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科技的发展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和奋斗,我们应该加强对于这些科研人员的保护。
帕斯卡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生命就是这样的美丽,是生命初始给人的喜悦。当阳光破云而出,当尖芽从石头下钻出,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希望。生命是如此的美丽,是生命逝去带给人的震撼。生命的逝去,是为了集体放弃个人的大无畏,是落叶归根的静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安然。
3 ) 结尾的倒计时
影片还行吧,比较Hard Core。
我注意到从影片96'05''开始出现的倒计时,觉得很好玩,于是纪录了一下。倒计时以7位数组出现,形态接近于1和0,让人一眼就想到二进制,以此得到如下数组:
0000000 <--①
1111111 <--②
0111111 <--③
1011111
0011111
1101111
0101111
1001111
0001111
1110111
0110111
1010111
0010111
1100111
0100111
1000111
0000111
1111011
0111011 <--96'15''从此处开始后一位缺省,补齐
1011011
0011011
1101011
0101011
1001011
0001011 <--④
1110XXX <--⑤无法直接补齐部分用X代替
0110XXX
101XXXX
001XXXX
110XXXX
0XXXXXX
10XXXXX
00XXXXX <--⑥
得到这些数据后进行观察,首先比较①②③三个数组,即0000000,1111111,0111111。0000000与1111111明显不同,所以我认为0000000包含的意义有:1.本身的意义为0;2.表示计数的开始(重置);3.表示计数的结束
之后观察②③:1111111,0111111。倒计时高位减少不合逻辑,观察其它数据也是如此,显然右侧应为高位(「火星人」的文字右起或角度问题),替换一下就是1111111,1111110,转换为十进制就是127,126
其它数据依次转换,于是我们就得到①至④为127—104,第⑤-⑥组数据也就很容易补齐了:
1110011,0110011,1010011,0010011,1100011,0100011,1000011,0000011
当然,最后飞船启动时倒计时是什么状态你一定想到了
0000000
4 ) 中规中矩的科幻片
对于科幻,这也许是个标准的作品,严格符合米国荷里活的商业标准。
突发事件引起一连串反应,一队英雄主义的队员前去处理危机。英雄们都是理想主义者,梦想和任务息息相关。电影的主题有着伟大精神力量,关于人类的起源,及对浩瀚无垠的未知的探求。这可能也象征的米国的国家精神。
对于外太空生物他们和《ET》中的饿观点一样,是友好而友善的。这样处理也很简单,无非是我们会遇到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整个电影温情激荡,中规中矩。
不过以荷里活的标准来看,前面家庭“趴体”的情节有点冗长。也许只是为了衬托出后面英雄们的光辉形象吧。
5 ) 你好,地球人
其实我不知道该怎么给这个片子拔高一下,拔高到配得上我对它的如此强烈的喜爱程度,我只想说,我讨厌斗争最后还有什么什么取胜,突出了人类精神和能力什么什么之类的科幻片子,我就是偏爱这种的既有无力感,又有归宿感和安全感的错觉的感觉。xd,真绕。
喜欢虫巢,喜欢擦肩而过,喜欢火星计划,都是一样的原因。你凭什么觉得人类特别了不得啊,凭什么啊,我现在依旧觉得人类不管是从自身能力还是道德来看都只能是摇篮水平。犯着孩子似的错误,还一再的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厉害了自己无所不能了。
多幼稚啊。
所有的错误都有惩罚。可是伟大的母亲不会忍心惩罚她的孩子永远觉得自己的孩子其实还挺好的。于是孩子永远都长不大。
我跑题了么?无所谓了。
我很感动。
6 ) 火星任务"找自己"
《火星任务》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2000年的电影,我们不该用今天的技术标准来评判它的特效,因为我始终觉得技术是服务于剧情的,不过这部电影的特效就像一个分水岭,我们看科幻电影的时候最能体现当时的特效水平,99年,2000年左右的电影,跟那之后特效能明显感觉有差距,比如近几年看到的一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等吧,至少在特效这一块儿有了很大的进步.(《2001太空漫游》没有遵循这条规律,今天来看,仍然是属于未来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评分,没有上8分,我认为主要是章节跟章节之间的脱节,剧情衔接的不好,虽然可以理解为留白或是其他原因,可给人糟糕的段落感还是太重了,我斗胆假设一下,如果用昆汀的那种方式会不会更容易接受一些?hhhhhh
电影的故事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在地球上是一个点,第一批去火星的人是一个大一点的面,接着救援飞船的部分要再大一点,最后是寻求真相的部分封顶,如果从这层角度来看,电影没毛病,并且是一个很流畅的故事,看这个译名,会以为着重的是在火星部分的救援,所以当看到飞船在飞去救人的过程中的各种状况时,不免出现很多疑惑,还没救到人,怎么就先送一个人头?又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结构框架吗?前面都这样,那后面这个故事怎么讲?还好导演并没有让人失望,果然有外星文明,而且还是我们的鼻祖,解释了一切的起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总归把电影的高度又增加了一层.
在电影中,有很多场景在致敬2001太空漫游,很多人应该都看出来了,比如救援飞船的内部构造,"旋转重力","舱外操作",包括智能语音的声音,还有结尾处,加里西尼斯进入一个像容器一样的地方,跟2001太空漫游里最后出现的婴儿也是异曲同工,库布里克真是没办法绕过的大山啊,另外《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种植物的细节,原来在这部里就已经有所表现,还有加里西尼斯终于登上了火星,还去了外星文明,虽然《阿波罗13号》你没有去成月球,这里导演如你所愿了,其实出场的时候看到他因为痛失爱妻,失去去火星的机会,我真的有点想笑,可是得严肃一点,毕竟对于剧中角色来说太残忍了,好在后面超出预期,宇宙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嗯,去吧~
电影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任务",这种以多救少的电影看的太多了,我觉得追寻与探索才是升华的地方,就像电影里说的,我们总是在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生命,他像一个邀请,过去,我们发现一个大陆,再从那个大陆发现新的大陆,生生不息.
16.2.20 四星半。通俗形式的《2001:太空漫游》,再次提起我对浩瀚太空与未知生命的期许和向往。我们不过是用已知的事物去定义现实而已,而这样看起来不现实的电影拥有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激励并引领我们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现实!要说扯蛋,待我们寻至真相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或许远比电影里扯蛋吧。
神棍向的《火星救援》,比起规整的科幻片要有意思很多。人类起源和高维度空间(超人)展示,而且还是在十六年前。可惜剧本细节不大行,有些廉价B级片向,废戏多、编排失衡。
又一次美国的科幻意淫。想象力丰富,原来我们都是火星人。伍迪和泰莉的那段戏催人泪下。在太空中,我们都失去了自由,两人为了彼此,都把自己推向死亡。这便是爱情,即使到了外太空,人类的爱情仍旧如此的伟大。
温柔而坦荡,几乎是有悖于好莱坞叙事系统的宫崎骏式反哺童话,甚至会被误读为肤浅低幼。爱的宣言无须通过冲击式的情节设定得以触发,而是由轻舞的环绕镜头、轻抚的擦拭镜头、甚至是雨露均沾的戏份分配凝聚出一股内生式的情感力量。即便在命垂一线的惊悚时刻,影像的节奏也丝毫没有变得紧绷,反而维持着如呼吸般匀速的平衡。太空舱是家,太空员如家人,结尾分道扬镳的家人向着相反的方向飞去,却是同一段模糊了时间与距离的归途。
仍然认为是被低估的一部杰作,帕尔玛在《碟中谍》之后最好的一部戏
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科幻片,一个宇航员掉到太空,头盔爆破,脸变紫色,死掉了。给我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后来看火星任务,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那个场景,还和同学唏嘘。电影看了一小时,橙色背景出现,宇航员为了阻止爱人牺牲性的营救,自己解开了头盔。啊。
【131122】原来普罗米修斯的灵感来自这啊!创世的神祗是外星的智慧,这是人类的自恋还是自卑呢?不过那火星人出来的时候真的把我雷到了,特效太渣了。所以说有些事情还是留给观众想象比较好。有几个zero gravity的长镜头都非常棒。ps.蒂姆罗宾斯那个角色的便当领的也太突兀了吧!
好看就得了呗,要什么自行车,MD
It was old Howard Hawks who supplied this definition of a good movie: "Three great scenes. No bad scenes." "Mission to Mars" only gets the first part right.
前面探索部分,视听语言极佳,太空舱内的“滚动”运动镜头犹如让人身临其境,这部分从概念上来看就硬的很,不断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在未来太空探索中尤为真实,甚至比得上15年的《火星探索》。但后来进入火星之后,碰见原始火星母星人,借用一套ppt动画全息影像演示,犹如博物馆展览,展示说明因缘际会诞生了地球生命,最后还借此飞向外太空,这就很神棍了,甚至远没有《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哲学上的怀疑论,手法非常俗套,大大降低了科幻质感。整体来看,故事严重失衡,几无情绪张力,后半段毫无科幻悬念感,可惜。7.4
主旋律太空歌剧,依然是火星生命与人类起源这两个炒烂的命题。配乐和主题一样陈旧腐朽,再加上简陋的布景,简直就像七十年代的电影。友谊、爱情、理想、探索精神、牺牲精神……导演把能想得到的元素都塞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最后炖成了毫无亮点的大杂烩。至于剧情,通篇的硬伤,多得我都懒的说了……
前面大半个片子都有些闷,结尾的20分钟十分好看!
非常不稳定的一部电影。贯穿全片的迷幻气质被有些评论者称为New Age Sentimentality, 我却觉得很美。
很喜欢,纪录式的风格在最后因为不可思议的奇迹而突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史诗的雄浑和巨大的诗意磅礴而至!
【B+】一部彻彻底底暴露了帕尔玛“类型瓶颈”的电影。绚丽的调度像是失重般脱离了影片的文本内核,展现出无所适从的尴尬。但帕尔玛仍然用一丝不苟的态度与风格去完成这部作品,对CG技术的本能排斥也被克服,在此类情境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结尾的通俗化似乎完全可以预见,帕尔玛主旋律作品的标准陷阱(也和他自带B级片属性有关)。而开场家庭聚会和中间旋转舱的两段长镜头才是真正的高光时刻,尤其是后者,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是那般匪夷所思,只能惊讶于帕尔玛在这种电影里都能创造出被“电影之神”附体的时刻。
Snake Eyes后接着拍了这一部,开场也用了个六分钟的长镜头来交代人物关系,救援号上同样采用完整镜头来呈现空间布局。火星上的“人脸”像是一个迷魂阵,那些未知领域的吸引太诱人了,无法抗拒。"Have a great ride, Jim."
太经典了,尤其结尾人类演化的镜头,震撼,触动内心~~
蒂姆·罗宾斯爱电影开始的一半时间时就挂了。让因为他才看这个电影的我情以何堪!总之电影还不错,虽然结局坑爹了些,想象逊色了些,科技落伍了些。最后关于地球物种起源的说法难以服众,还算是一种新颖的假设。
如果在最后结尾处的拍摄手法再所谓的“晦涩”一点,我估计很多人就会给它打四星或者五星了。
很多旁友说是遗珠,引得我对此片期望过高,我想遗下的原因有很多,配音难听,主角长得各个一副配角的脸,主角的演绎太小学生,最后结局太奇幻,剧情设计太假。赞点:有创意,感觉地心引力可能借鉴此片,有创造力,太空场景够给力,以13年前眼光看够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