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陆地探索记录式真人秀邀请INTO1成员以小分队模式,深入广东佛山、宁夏中卫、重庆三座城市,与多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一起,学习中国传统技艺,体验中国城市的烟火气。在过程中,他们用更年轻态的艺术表达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并将一路见闻灵感收集,创 作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作品,随节目播出一并发表。
关于岭南篇的一点感想: 我对岭南文化了解不多,粤剧早茶就是我所能想到的全部。通过观看《音途万里》,对醒狮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了解到中国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派,是融和多种艺术形式的汉族民俗文化。其中,北狮自北魏出现,盛行于长江以北,以安徽青狮、河北保定双狮为著。造型酷似真狮,长毛飘逸,眼神伶俐,动作灵活;南狮则以佛山为发源地,自唐代宫廷狮舞演变而来,后南迁,传入岭南地区。明代,醒狮坐落广东南海县(今佛山)。广东醒狮头顶有角,骨相分明,眼框上提,动作威猛粗犷。醒狮原名瑞狮,意为吉祥如意,因战火纷飞,"瑞"字方言谐音"睡",遂将其改为"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 了解到狮子的颜色也有各不相同的寓意,常见的黄红黑: 黄色刘备狮:泽被苍生、仁义及皇家贵气 红色关公狮:忠义、胜利财富 黑色张飞狮:霸气、勇猛好斗 黄忠狮:白毛黄纹,拜寿 青色狮:子龙狮 白色马超狮:丧事 其中,舞狮人作为狮子的灵魂,需要克服高空跳跃恐惧的勇气,需要长期坚持的潜心苦练,需要狮头狮尾两人的默契配合,去通过动作形态,眼神,腾空跳跃来体现狮子的精神气。刘彰《匠人》里的歌词放在这里也很贴切,你我都是匠人,活着就是行走的艺术品。那些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使命去实践它的匠人们是可敬的,看到有人还在为小众的传统文化坚持传承而努力的深深感动。通过了解醒狮文化,感受到醒狮的内核力量,能够认可它是值得的。此外,当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的意识和记忆,集体的归属感在醒狮仪式中激起,做的人多了便成为习俗。 看到醒狮仪式摘下狮头不悔热爱的骄傲面庞,看到舞狮人讲述舞狮路演时看到行人捂耳朵的难受,感受到心酸。看到体育老师想要推广醒狮奈何不受学生喜爱的无奈。有想起小学的时候加入学校的腰鼓队,还是会羡慕隔壁管弦乐团的漂亮礼服,优雅端庄。平时打鼓的时候也不想被别人围观。当有很多看热闹起哄的同学时,打鼓也会产生十分矛盾的心情。不得不说,宣传科普是有必要的,提高个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为拥有这份文化而骄傲。只有当文化得到认同后,才能作为载体承接更多的内容。 同时,传统文化的内核虽是经典,但在形式上要不断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佛山小队的醒狮展示让人眼前一亮,既有这个团的特点,又有民族的特点,和谐不突兀。通过艺人的参与推广,加深观众、国内外粉丝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是有意义的。 作为男团音综,《音途万里》是有格局的,纪录片的质感给整体加分。静静倾听传承人的故事,围观成员们浅尝辄止的户外拓展,很像跟随旅游团的远途旅行,走马观花看看热闹。 但不是和自己出去旅游也很像么?笑 那么也希望你有在音途万里之旅中汲取到你所需要的力量。
首先,很荣幸可以在内娱看到这样制作水准和策划的粉丝向节目,感受到了制作方的用心和诚意。在此诚表谢意。或许是我对内娱的期待太低了,音途万里超过了我对这类节目的想象。
但是,音途万里合格吗?我觉得基本还是合格的。只是合格中还是有参差。
因为上周物料比较多,我是这周一二集连着看的。从可看性这个角度来评价,第一集远不如第二集。第一集我甚至是看到一半看不下去点了暂停又去看了第二集又转回来看完的。由此而产生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为什么两集的差异这么大。我留意了影片结尾的演职人员名单
不出所料 两集使用的是不同的导演和摄影团队。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这两集节目都是在一般水准之上的,只是做到及格之后就体现了参差。
第一集 见岭南 我给8分,再加0.5给辛苦学习舞狮和打鼓,最后奉献了精彩表演的三位艺人。
和主流文化相比,岭南文化在我们国家算是一种地域性的亚文化。我国的文化还是以黄河流域的北方文化为主。于我这样的异乡人,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十分粗浅,甚至大部分来自于港片。然而港府文化并不是岭南文化的全部,他只是结合了岭南文化和殖民地文化之后的产物。
那么岭南文化是什么,除了美味的粤菜以外,我几乎一无所知。若不是曾经几次参加福建、广东籍同事的婚礼而得以现场观看过醒狮表演,醒狮是在我认知之外的东西。
需要把当代年轻人不熟悉,但有具有人文价值的传统文化介绍和传播,并让年轻的受众产生了解和兴趣,应该是本节目的初衷。那么节目的母题就是:如何诠释一种大家不熟悉的文化,让他清晰明了,通俗易懂。
在这一点上,第二集就做的很好,第一集,让人云里雾里。
虽然也堆砌了醒狮表演、狮子制作、打鼓和训练等意象,但这些意象之间的逻辑却并不明晰。而见西北当中,非常清楚的用三个人物展现了:西夏瓷、泥哇呜和流动艺术。那么见岭南的逻辑是什么,我始终没有非常了解。
在风格方面,镜头语言和后期以及背景音乐也没有特别的与岭南文化结合。让人很难代入其中。我一直认为岭南文化的特质是十分明显的,粤语、粤剧、市井的烟火气,但是这一集的氛围感没有做的很到位。
叙事逻辑和氛围感的欠佳,直接影响了观影体验。虽然磕磕绊绊的可以看完,以及最后有一段环绕移动镜头的动态场景做的非常不错,也仍然让人觉得略显遗憾。
值得特别表扬的是,三位艺人不但作为一个观众去体验,还去浅尝辄止的学习了舞狮。最后的点睛仪式和表演都完成的很不错。非常有诚意。
如果需要给这一集提炼三个关键词,我认为应该是:动感、激昂和国泰民安的仪式感。导演有试图表达这些内容,但做的不够,如同隔靴搔痒,还需努力。
第二集 望西北 我给9分,减掉0.2给末尾的表演。表演比较套路,而且修音严重,诚意不足
可能因为我出生在西北,并且在那里生活了18年。虽然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但大西北粗粝的文化养育了我,并且根植我心。所以这一集对我而言没有什么门槛。一望无际寸草不生的苍凉景色和熟悉的乡音已经足够让人感动,而导演清晰的叙事结构和娴熟的镜头语言更加引人入胜。
这一集给到我印象深刻的三个关键词大概是:守望、苍茫和自由的灵魂。
导演的用意我都好好的感受到了。
不管是四位年轻人的访谈,几位艺术家对自身从事的技艺的诠释,以及他们对人生态度的表达都十分恰当。不会让人有太沉重的感觉,但足以触动人心。是很收敛,但有力量的表达方式。尤其大漠露营的火把表演那个长镜头拍的非常唯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但是另外那段沙漠里音乐人弹吉他唱英文歌略微有点子尬。林墨在车上唱我们一起闯也非常有感觉。
年轻人对西夏瓷传承的责任感,中年人对泥哇呜的探索与守望,来自台北的艺术家对人生的反思与坚持,都有好好的传达出来。年轻的艺人们,也对这一切做着他们最自然的反馈与表达,对自我的反省,对彼此陪伴的描述,都很真诚也让人感动。
最后的表演融合了一路以来收获的乐器和艺术家合作,为一开始磁窑做开窑仪式。整个叙事逻辑十分完整,让人舒服。这种回形的叙事本来就是很传统的一种东方叙事。从这个角度而言,导演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他的底蕴也足够支撑他完成这样一部充满人文主义色彩,并且肩负着传承意识形态使命的作品。
由于宁夏篇和重庆篇是同时录制的,我猜重庆篇可能也是佛山篇相同的导演组吧。瞬间就不太期待了。下周看完再来更。
看完第二集宁夏小分队纪录片,我给出的关键词是创造和自己。
每一个制作过手工的人都能感受到,当你完成了一个作品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尤其是那个物件是你花费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创造是个很奇妙的过程,做西夏瓷时只要微微发力,就可以改变泥土的形状,完成胚胎后进行雕刻,用最简单的手法刻出花纹,能表达出一种豪放的美感。泥哇呜的发明不得考究,也许真是像刘宇说的那样,是过去宁夏本地居民为了方便放牧就地取材制成的发声物品,又或许只是宁夏的孩子玩泥巴时偶然发现这个小东西可以吹出各种声音来,有时是土地的低语,有时是贺兰山的风声。一件物品从无到有,经过人的双手流传下来,一段文明也从此展开。
制作西夏瓷时,老师一直强调,做瓷就是在和自己对话,这也是一段磨砺自己的过程。后来去到大漠,沙丘顶端的舞蹈则是“自己”最强烈的体现。这个舞蹈没有刻意控制任何,是真正自由的,柔软的肢体连接着天空和沙漠,即使此时背景音是其他人轻快悠扬的歌声,我还是深刻地感受到了由刘宇散发出来的沉稳和安静。
大漠会使人有卑微的渺小感,进而孤独爆发。在一种比较负面的情绪中,人们往往会开始思考,卸掉自己强大的伪装,在自然的安抚下,吐露自己的内心,也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幸福。
这部纪录片让传统文化为更多人所认识,也让人们放平心态、放下成见去深入了解这四位青年。
如果春节长假想静下心来看点什么🤔
超级推荐腾讯的《音途万里》
一部音乐采风纪录片
总共三个篇章:
1️⃣ 见岭南:广东佛州的舞狮文化🦁️
2️⃣ 望西北:宁夏中卫的西夏瓷、泥哇呜、世界音乐🎵,以及一群很神奇的“流动艺术家”
3️⃣ 瞰西南:重庆的“赛博朋克”与“人间烟火”
镜头下的,都是像我们一般年纪大的,为了传承非遗文化,而独自面对“少有人懂”的寂寞的青年。白天为了生计而工作,下班后坚持着自己热爱的事情[爱心]
整个纪录片不仅故事讲得好,而且呈现出电影🎬一般的质感,还各有特色:
见岭南,是故事片
望西北,是公路片
瞰西南,是青春片
每一个篇章的末尾🔚,还有将现代潮流与非遗文化结合的精湛表演。
比如舞狮vs街舞,开窑仪式vs吉他🎸,让“沉重”的文化看起来非常有趣而赏心悦目🥰
最后,既然是一部音乐🎵采风纪录片,里面的音乐自然是非!常!好!听!
放心吃下这枚安利吧,不会失望的[爱心]
少年跳跃于笔墨丹青之间,指尖挥毫一撒,以朱砂点睛,威风凛凛的狮子跃然人间,时而怒目圆睁,时而乖巧玲珑,沉着的鼓点,把中华文化娓娓道来…… ——摘自我自己我微博 【见岭南】观后感 西夏瓷闪烁眼泪,抚摸泥土看见自己;泥哇呜哼鸣乐章,贺兰山的风在吟笑。流动的不只沙海还有舞姿。望西北,闯世界,背后有家,什么都不怕 ——摘自我自己的微博【望西北】观后感 多少次为他们哭泣和欢笑 都是因为他们是跃然屏幕之外的鲜活的生命 不是神 不是木偶 不是商品 每一次疯狂 每一次油麦 都让我确信生活的美好 ——摘自我自己的微博【瞰西南】观后感 11个男孩走上东行的路,舞一曲佛山的狮,捧一抷宁夏的沙,抚一抹重庆的情,做一段澎湃的梦 ——摘自我自己的微博【万里归】观后感
《音途万里》第一集“见岭南”我看四五遍:第一遍是很快地拉了一遍,了解了一下大概内容;第二遍是从头开始看到最后,一分都没有跳;现在我边写这些字边再看第三遍,后面又回味了两三遍。
提起中国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汉服,还是古风歌舞,白衣飘飘,但肯定没有多少人会想起舞狮。这一次跟随赞多、伯远和AK刘彰走到南粤,跟着他们来了解醒狮文化。狮子可以表达喜怒哀乐,传达中国人的精气神。舞狮班、扎狮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狮的师傅和老婆是在舞狮子的时候相识相爱,信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沉稳……舞狮真是他们的生活。
在不算明亮的排练室里,听舞狮少年讲他们和舞狮结缘的故事,唤醒睡着的师傅,听老师讲自己和老婆因为舞狮结缘,你看舞狮是他们的生活呀!
赞多、伯远和AK刘彰这一小分组并不让我意外,甚至会觉得他们能给出一个非常完美地合作。这三个人在各自擅长领域上很擅长,他们分工明确,编舞的、敲鼓的、玩音乐的……每个人都各尽其职,“完成”了才能“好”,完成度“高”才能“更好”。伯远和赞多舞蹈功底比AK强,他俩负责舞狮、编舞,AK音乐功底好,他来打鼓,协助制作人音乐采样,这大概才是真正的团队合作。他们踏实去学了舞狮、学了打鼓,最后和传统舞狮人完成了一场“过去的”和“现在的”交融的秀,大头佛、舞狮、打鼓和街舞在一场秀里完美交织在一起,看开出了一朵花。
所以,中国风,可以是中华大地上的每一种人间烟火,行万里路,见万里江山。
AK: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三拜师这个谢礼让我触动这么大,后来理解了,就是我流的每一滴汗、坚持的每一个年头,都在刚刚这个表演里面,我知道每一次训练都不会背叛自己。通过表演三拜师这最后一环,向观众传达出谢礼,这个动作里面充满舞狮人十几年的自豪和骄傲。我摘下狮头,告诉你我就是这只狮子,然后你们可以开始鼓掌了,最后再回到狮头里去。
三个小分队三集纪录片是可以单独分开看的,单独推荐的,他们所讲的、所呈现的故事并不相同,是有他们自己的性格特征在其中的。比如第一集的务实,第二集浪漫,第三集多血质,第四集他们聚在一起了,来和他们讨论第四首歌怎么制作的制作人的Kenn Wu形容他们是一群“有才华的疯子”。
只是在看重庆的时候会分神想到林墨就是在这里长大的,高高低低的摩登森林,现代、过去和未来在重庆这座城市完美融合,从四楼走出看到是道路,往下走几十层还是能看到道路,没有共享单车,导航不会太准,重庆是这样的让人措手不及,于是重庆人总有一种不管发生什么总有办法解决的坦然。
很高兴,在第四集的《音途万里》里看到Kenn Wu。Kenn Wu是《说唱新世代》的音乐总监,节目中很多耳熟能详被大家广为传唱的作品中都有Kenn Wu老师的制作。这次他制作了INTO1二专新歌《万里》,这首歌里有Kenn Wu来中国十年,他对中国的感想,因为对中国不熟悉想要了解所以才要来中国。跟着《万里》见岭南的佛山,有望西北的宁夏,有瞰西南的重庆,这首《万里》做得很不错,很高级,编曲递进叠加很有层次,最终归万里。
第四集没有出来前,我特地将三集中他们连线开视频会议的视频组在一起,看他们连线,挂电话时的飞吻,看他们说自己做了什么时的兴高采烈……就还蛮感动的。有些事大概只有他们自己会懂,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认识了,朝夕相处,这段有趣的群居生活会成为他们以后生活中一段很不错的回忆。
总之,好好长大。
比预料的好,小伙子们还挺尊重当地文化的,不过男团这种形式是真的不行
用午休的时间把见岭南看了。真的拍的很好,比较纯粹的纪录片。偶像只是推广,落点还是在舞狮人和醒狮文化。印象最深刻的是师傅说,去做商演的时候,因为鼓点吵,很多人会想捂上耳朵,但他们舞狮是为了带去快乐,有点点心酸。狮头狮尾踩高桩练习的过程以及舞狮人缓缓抬起狮头的一刻,帥疯了。果然我更偏爱岭南闵粤文化,粤语真好听。点睛是首好歌,当它作为片尾曲出现的时候。
看了点睛和万里的两期,二专最喜欢的也是这两首歌。
这个纪录片拍的真的挺好,以前不太了解舞狮,看了肃然起敬。
不是粉丝,无意中看到这个综艺,完全不是普通综艺的水准,总体太高超,调色实在好,看出了电影感(偏纪录片),看出了应该花了很多钱,第一集作为广东人能聚焦广东文化真的很好,起鸡皮疙瘩,顶级综艺水准
emmmm算不得上是纪录片吧,但也还行
主题和摄影挺好,但作为团综又有点端着了。
1.25比原倍速好看,虽然说是音乐沉浸式纪录片不过因为主角还是爱豆们,所以也没办法真正对风土人情或者素人主角进行挖掘,显得深度不够;看作爱豆小团综的话又显得环节设置趣味性不强,虽然这种策划蛮有意思但还是有些夹在中间两不沾的尴尬,以及真的讨厌强行上价值环节,流于表面。(多听几次歌倒是都不难听
去探寻文化然后创作音乐,这个主题就很有意思。看过了岭南篇,主题贯彻得还挺到位的。舞狮人白天要养家糊口,只有晚上用休息时间才能练习!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在默默地奉献着青春与汗水,并不求赞扬,只是因为热爱。想起片子里赞多说,他小时候练舞也是在没有空调的地方,很多年除了上学就是练舞,世界冠军成绩的背后应该也有着许多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吧。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人生总要追求点有意义的东西,才不枉来这世上一遭。最后呈现的秀也很精彩,三位队员的配合默契,我甚至喜欢它多于最近看到的官方mv。事物之所以打动人有时只是出于朴素的情感共鸣,与制作成本毫无关系。
运镜剪辑色调有电影感 还是做的比较有质感 岭南篇最后节目的编排文化的融合很有创意 如他所说 拥有同样的经历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同样令人感同身受
vice离开了,但vice的血液在「BIE的」作品中流淌。回忆「消费社会」和「川渝说唱」等系列,熟悉的镜头与叙事风格,熟悉的质感。相比爱豆,印象更深的是却是醒狮省级传承人何狄强、体育老师余嘉劲、汽修小哥黄志伟,感谢每一个普通人为传承岭南文化所作出的努力与坚守。很棒的纪录片,值得一看。
佛山舞狮这期真的蛮喜欢的,有一群人为了传统文化而努力而坚持,而且具有一个很好的传播氛围,通过与into1本身的能力结合出的音乐作品,真的太有意义了。银川那集好像旅行公路片,在车上一起唱歌,一起了解当地的传统陶瓷、乐器,少年旅途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那种过程,都完全记录了下来。
看了第一集见岭南,作为一个纪录片爱好者必须要说第一集真的很不错,无论主题还是拍摄和后期在国内纪录片里都算比较高水准的,对舞狮人这个行业有了很多了解,对舞狮人更是多了一份敬意,因为有这样的热爱和坚持,这些传统文化才能传承下来。三位的融入也很不错,各自的经历各自的切入点,从三岁就开始练习街舞的赞多对这些十几岁的舞狮人特别能共情了。最后三个人一起编排完成的舞蹈和舞狮融合的表演有点惊艳,现代和传统的融合非常精彩。PS: 明明小分队这么好,三位都是有才华又努力认真的年轻人,最后的表演有创意又好看,结果变成团舞台,又是一言难尽……心疼三位奋斗批,为这个团真不值得。
看了舞狮这一集 非常惊艳 弟弟们很用心的在学习非遗文化 也可以让外国弟弟了解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一次非常好的交流碰撞 最后出的小分队舞真的太好看了
每个狮头里狮头外都是鲜活的灵魂。
咦我居然没标吗 就 没啥(
日本人滚
第一期广东篇看下来真的很喜欢。没有想到为内娱男团竟然能做出这样质感的纪录片,真的很惊喜。非粉丝向作品,路人也能看得很开心。无论是剪辑,镜头表现和内容都还不错。最后野鸭汤小分队(赞多伯远AK)的小作品也很惊艳。何师傅点睛仪式那段我真的激动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专辑制作微纪录片,深度上不能完全跟真正纪录片比,内容上也不是每集都和作品产出那么贴合。但水准上不管节目还是歌都还说得过去(不说唱的怎么样,也忘记MV)。如果wj能一直以这个态度做内容,可能不会有那么多人盼着它倒闭盼着团解散
目前来看真的是蛮优秀的一个纪录片。质感喝和内容都很好。看完这个再去看雄狮少年后劲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