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影片取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著名小说集《十日谈》,帕索里尼从中挑选了8个(亦有说10个)发生在那不勒斯等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故事进行拍摄(原著中以佛罗伦萨地区故事为主),这些故事大多以揭露教会虚伪丑恶本质为宗旨,并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性解放的肯定态度。
原著《十日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以十四世纪黑死病横行的时期为背景,通过十位青年所讲述的一百个故事,大胆鞭挞了当时天主教会的种种丑行,表现出平民阶层追求自由、摆脱宗教束缚的渴望。这部现实主义风格明显的作品堪称欧洲古典文学的杰作,被后人誉为和但丁《神曲》齐名的" 人曲"。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后期崛起的导演帕索里尼,延续了自己六十年代以古代神话题材警醒当今世人的创作路线,以相对通俗化的手法连续改编拍摄了《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和《一千零一夜》三部古典名著影片,合称"生命三部曲"。因为这三部影片中裸露镜头较多,又采用了较为通俗的娱乐片路线,有的电影学者也称之为帕索里尼的"色情三部曲"。对此帕索里尼本人阐述了自己的创作观点:"我向观众表现的是整个世界,封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情欲极其深刻而狂热地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我要推出这个世界并且说:你们可以比较一下,我要向你们表明,我要向你们诉说,我要向你们提醒。"
这个电影叙事手法,镜头,台词,表演,都很有趣。
也许是因为年代久,也许是因为导演的意识特殊,总之,我感觉跟很多电影不一样。
电影的情节交代可以说很模糊,没有用旁白,没有用话外,就是用的纯技巧。也许现在手法更丰富了,但这种技巧反而更少了。
表现修女的情欲用的是棍子拍打男仆的下体
棺材故事的结尾,就是男主欢喜的跑开,手里隐约看到红红的宝石
片子的场景异常的简陋,很有质感跟年代感,也让人想到在这样的环境里,从的欲望变得更简单跟纯粹。而现代资讯发达,道德多样,反而在欲望面前达不到那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本片有很多时候喜欢用近景的表情来代替台词,这种近景时间往往比较长:
这里面的很多桥段已经成了经典,比如水缸藏人就被岁月大师李翰祥借用到了本片:
最后,本片美人美景很多,黄的也很多(不贴图):
朴素的镜头,十日谈大胆的故事。唯一一个正常的故事是一个醉心于创作壁画的大画家,贯穿了中间到结尾画完发问:若是对于艺术品的梦想更美好,为什么要创作?可见宗教本身虚无,必须壁画去造就天国假象。画家的幻想,上面是圣母圣徒,下面却是一群裸男女。电影里面充满对教会讽刺,一群修女乃至院长轮流交媾,朋友请神父答应妻子变母马神父借此猥亵并且借口不能说话在触碰尾部时说变不成,以及淫罪死者是地狱最轻罪。杀人犯神父派去外地收债,突然要死,忏悔装好人直接成为圣徒。还有性的压抑,女主人与仆人交媾,仆被兄长们杀死,她借梦挖出尸体砍下头留存哀悼。更讽刺的是偷情“抓夜莺”的小男女反而让女父母当场决定门当户对结婚,没得跑。还有水缸外交媾水缸内丈夫擦,妻子“指导工作”的幽默。第一个被骗是兄妹,掉进粪坑,抢钱,守卫骗去盗棺,因为他不交出戒指关他在棺,他又咬了另一个想进来的贼吓跑他们自己走出来。贪财。
在新华书店还繁荣活跃在城市的重要一角时,我童年时的许多书都是在那买的,其中就包括这本连封面上都画着令人面红耳赤的春宫图故事集。所以说人的思想真的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猥琐,小时候只觉得这本书里故事真多,封面上看起来是浮雕般的绘画风格很有逼格,而长大后回想起来却惊觉对于那时的自己分明是本小黄书。男男女女为了性爱和金钱而互相欺骗,而真挚的感情总是迅猛的难以置信。其中玛格丽特割下了心爱男人的头颅养藏在花盆里的故事最为令我心动,在不知寂寞为何物的年纪,我先读懂了爱情的凄婉和纯粹。
在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生命三部曲”中,构图工整摄影似油画布景华丽出场人物繁多。《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结构严谨好过于《十日谈》,但《坎特伯雷故事集》对性爱的讥讽和玩弄性质让它不如《一千零一夜》里对真情实感的歌颂。三个故事都从嘈杂的集市开始,鼎沸的人声是世间唯一无需翻译便能听懂的语言,买卖大概是人类天性中唯一特别于其他生物的行为,而由此催生的欺诈、虚荣、伤害、杀戮构成了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老百姓的日常起居到宗教传播,从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到国家几度变更,生活可以荒诞不经笑料百出,也可以严肃正经默默反抗,一切看起来不正常的才是世界本身。用恶趣味对比世间的毒辣伪善,就好像真小人和伪君子的斗争。
影片并未采用原作中男女讲故事的方式展开,而是直接拼接了数个不相干的小故事,难免有时让人感觉无头无尾哭笑不得。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不分贵贱好坏的,不论新奇的骗钱方式还是匪夷所思的骗奸伎俩都格外生动有趣,对鬼神的笃信也让数千年的生活蒙上了奇妙又哀伤的氛围。教堂墙上未完的壁画让那片空白在神学氛围中有了理性和烟火气息,任何故事都好像没有结局,任何故事都可以有任意一个结局。
电影翻拍了花盆养藏情人头颅的故事,可喜的是杀死妹妹情人的兄弟没有再偷走这个花盆。看书的时候常常会想象那个可怜的王后日日泣血寻找自己花盆的模样,有幸在电影中,他为为她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束花。
未成年男女偷情的故事告诉我们数年前来各地多数父母对于有钱女婿往往会持宽容态度,奇怪的是成年女人总是抱怨自己并未从婚姻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然而当自己的女儿面临出嫁的难题时她们却只能将问题归结于贫穷。
故事的结尾是神性的,与《坎特伯雷故事集》恰然相反,《十日谈》的结局让上帝圣母等一众天使面无表情的注视着来访的新人,一派肃穆气氛;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用地狱嘲弄了不尊神的伪神父,让恶魔的菊花喷射出无数的布道者,好个恶趣味横行。
故事1:拿着钱来那不勒斯买马的小伙被自称姐姐的骗子团伙盯上,在“姐姐”家上茅厕却掉入陷阱,想拿回钱却发现整个社区都是团伙,只好作罢。后来碰到盗墓二人组,被威胁进入主教棺椁中拿出珠宝之后被关死,后来凭借小聪明带着最值钱的戒子逃出。
故事2:小伙听说修道院的修女都饥渴难耐,自己假装成聋哑人进入修道院打工。修女们都欲求不满使得小伙连休息片刻的功夫都没有,一气之下承认自己不是哑巴,为了云雨才来的修道院,谁知秀女以为发生了奇迹,把小伙奉为神明。
故事3:女主人在老公外出期间与男人私会,老公突然回家,她以这个男人是来买罐的为借口让老公如罐清洗,就在此时还不忘与男人成长,一边成长一边指挥老公好好清洗。
故事4:教会派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去北方讨债,在受到以放高利贷为生的兄弟俩的盛情款待后中毒即将身亡,他们找来牧师让其忏悔才发现此人并没有犯下任何罪行,罪犯死后被裹着白布纯洁无比,虔诚的人们纷纷前来抚摸。
故事5(穿插故事):一伙人向同样在避雨的老农吹嘘他们其中一人是著名的画家,他们正在赶往那不勒斯,并向老农借了旧衣服遮雨。其实这个人(帕导)只不过是一名彩绘工人。
故事6:女孩为了与情人幽会,假称自己怕热让父亲把床安置在阳台。晚上男孩如约而至,两人几番云雨过后酣然睡去。早上女孩的父母发现了裸睡在一起的二人,因男孩显赫的家室,父母当场以威胁杀死男孩为名为二人举行了婚礼。聪明的父母终于钓得金龟婿。
故事7:富家女孩与身份低贱的学徒幽会被女孩的三个哥哥发现,三人将男孩带入郊外,途中与男孩称兄道弟玩耍甚欢,却最终将其杀害。晚上男孩的鬼混来见女孩并将自己的不幸告知。女孩第二天将男孩头颅带回并埋在了花盆里。
故事8:老汉从市集带回一个自称能把女人和驴子互换的牧师,贪心的女主人为了卖驴赚钱恳请牧师施展法术。牧师一大早要求女主脱光光并对其上下起手,正当他在为女主安”驴尾巴“的时候,老汉连忙叫停,谁知占尽便宜的牧师却说,你现在说话了法术就不灵验了。
故事9:男子不听好友的劝告终因纵欲过度而亡。死后男子灵魂来到好友床前,告知其死后的总总。好友在得知性爱在身后审判并不是罪行以后立即跑去和自己的情人幽会。
剧本来自西方文学经典 十日谈 这个大IP,固然情节不会太差,并且故事具备文学的最高价值---批判,电影的主线意义也就不会太差。败笔就是非专业演员由于0演技,导致表演经常把剧情带跑偏,让不熟悉原著的观众容易一头雾水。鉴于本片对名著的科普意义还是推荐观看的。
意大利人真是狡猾啊哈哈,果然是历史越久民风越狡诈~比三部曲里的《一千零一夜》好看多了~
在被"索多玛"折磨到伤筋动骨的N年之后,再次看到帕索里尼是这部"十日谈",虽然薄伽丘的蓝本远不如萨德那么惊世骇俗,但PPP的取材视角还是一如既往的饱受争议.只是我可不可以斗胆表示,"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所有极致的选择注定你成为人间的祭品.那么就读图好了,这些写在构图与画面上的颠倒乾坤和讳莫如深.
口腔卫生警示片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第一部,通俗、有趣,反映市井,嘲讽宗教的虚伪。剧中人物经常露出天真无邪又略带愚蠢的笑容,是反映普通民众的单纯还是愚昧?
第一部分巧妙,第二部分混乱。帕索里尼的电影总少不了藏污纳垢和丰臀肥乳,原生态而富有意喻,时不时再来把神经刀。这次他按照这样的模式拍出了一部寓言,这样的帕索里尼我是可以接受的。有时间要把他的“生命三部曲”全部啃完~
依旧是寓言短篇故事集。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以通俗、亲切、幽默的形式讲述了人性解放的道理。呼吁人们摒弃宗教、道德、信仰束缚,大胆追求性与爱的自由、解放。喜剧元素让观众哈哈大笑,情色尺度很大,荤段子无数,看得很开心
帕索里尼借薄伽丘之名拍自己的情色喜剧,还是有好几个时刻,看得到帕在放飞自我、耽于男色。性支配着银幕里的那个世界,也支配着镜头和银幕本身。从文艺复兴人性解放中找到性笑谈这个钥匙孔,一插一转之间,“梦比创造更美好”。喜欢那几个“葡萄”的故事。
帕索里尼的“生命三部曲”第一部。导演大胆选用业余演员,放任演员自由发挥,音效均为毫无修饰的现场原声,更没有配乐;但在化妆、服装、对白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力图还原中世纪意大利的情景;叙事极富讽刺和娱乐性,导演擅长的赤裸情色戏也引来不少争议。但故事较拖沓,缺少张力。(8.0/10)
仪式感极强的影片,还原出了脏乱差却十分真实可信的文艺复兴时的佛罗伦萨,博迦丘著本书的本意,大概是响应“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天主教,追求人性解放,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改编者,这些元素在帕索里尼的影片中得以还原,又添加了他的电影永恒的主题:性。这确实不是圣洁的事情,却绝不肮脏
到底年代太久了。。我是很吃不消看了。。
没有书有趣。但是的确有种原生的力量在演员中体现。还是加一颗星吧
后现实主义,非专业演员,淡化处理与情节无关的环境,反衬出的反讽意味。通俗演绎神话题材,绝非机械照搬的八个故事,生命三部曲。X级
偷情时,千万别把神父的内裤当成头巾戴脑袋上……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的首部,本片基本奠定了后来两部的拍法,由文学名著改编而来的剧本,通俗化手法的展现,非职业演员的选取,现场音效以及脏乱化置景,但在场地与服装选取上又下了极大的心思,这点差别反倒用一种现实主义的模式讽刺了宗教的虚伪,大量情色场面的直击近乎没有任何美感,却深深的展现人性内部的复杂,而偶然流露出的真情,使“蛆虫”的意味更加丰满,并非只局限于简单的嘲讽。虽然故事配比相差较大,但依旧是古典主义式的拍法,但没有衔接硬切的模式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三部的故事加起来实在有点多,令人眼花缭乱,纷扰十足。非职业演员的选取,也是问题有点多,啼笑皆非的演技令本片笑料十足,大多场景的演技一言难尽,不过反倒促成了本片的通俗化目的。虽然全片看起来限制级十足,但方向还是与改编书籍的目的相同——解放天性。
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新现实主义,毛胚房、非专业演员。那不勒斯、姐弟骗、盗墓贼、临终漂白忏悔、修道院聋哑园丁、卖水缸偷情、“快起来看你女儿是怎么捉住她的夜莺的”、把情人的头藏在香草花盆里、女人变母驴、偷情在地狱算不上罪名、教堂壁画师自语“在梦想更为甜蜜时,为什么要创作艺术作品呢?”
太迷人了!看帕索里尼的电影总能让人惊叹他的冷静。这绝不是《十日谈》代入感极强的讲故事方式,他的方式是保持场景的尴尬,他用对话中不合时宜的音强、叙述中的冷场、故事中重要信息的省略来阻挠观众对角色的认同,维持这种尴尬。尴尬强化了间离效果,让故事更显得古怪和异常。这才是高妙的讽刺喜剧!
【B-】原来是个喜剧,故事与故事之间没有任何转场处理一开始有些难以适应,从摄影到布景都“肮脏化”,我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会看不下去索多玛了。。。
虽然情节发展的逻辑不时会让我产生怀疑,但如此剧情编排还是让我略感新奇又颇觉有趣。故事之二:-一只公鸡可以满足十只母鸡,可十个男人也难以满足一个女人!我要满足九个女人!如果继续这样,我就离开这里。-你不是聋哑人么?-不,我是来干女人的。看我干了多少个!原来这是如此艰难!-神迹!-什么?-你是个神迹!… 神迹出现了,姐妹们!… 别担心,我们会安排妥当,让你留在修道院里,满足我们所有人,不至于逼得你自杀,更有甚者,你将成为圣人,神迹!上帝给了我们园丁说话的能力! -13811
帕索里尼就喜欢屎尿屁,让吾辈这些小清新们情何以堪。
我们的《三言二拍》谁来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