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托尼·厄德曼

    喜剧片其它2016

    主演:彼得·西蒙尼舍克  桑德拉·惠勒  米夏埃尔·维滕博恩  托马斯·洛伊布尔  特里斯坦·皮特  哈德维奇·米尼斯  露西·拉塞尔  英格丽•温  弗拉德·伊凡诺夫  维多利亚·寇提亚斯  拉杜·班泽鲁  尼尔斯·博尔曼  英格里德·布尔克哈德  

    导演:玛伦·阿德

    猜你喜欢

     剧照

    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2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3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4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5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6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3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4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5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6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7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8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9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25

    详细剧情

      Inès在一家位于布加勒斯特的德国大型企业工作。她的生活一直井然有序,直到她的父亲Winfried突然造访,并向她提出了这个问题:“你幸福吗?”面对这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她的生活开始出现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并不喜欢自己的父亲,甚至有点以他为耻,但他却通过捏造一个名叫Toni Erdmann的诙谐人物,试图为她的生活找到一个方向。

     长篇影评

     1 ) 不要等到不知所措才无法释怀

    14年回国之后,就在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大城市混着。不想用“打拼”这个词,是想说,就算有忙里偷闲的时候也只是想飞去别的地方度个假,并没有时间给家人,以及自己的感情生活留个出口。

    我妈最近刚来上海住了一个月,前天刚飞回青岛。大家都羡慕说以后早起有人做早饭,家里有人打扫,能把我的生活方方面面过得井井有条。然而跟长辈一起生活的各种不协调,比如消费观、价值观和作息时间,都让我苦不堪言。我妈会为了几毛钱的菜钱斤斤计较,而在我看来这种节流屁用没有,还给我徒增烦恼。我一个缺钱的房奴也是没资格批判任何可以省钱的方式。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很容易淹没自己。我老板是个工作狂,MIT毕业的,其完美主义的程度也是常人很难企及。他可以凌晨两三点还在盯着我改提案的格式。我的生活也像女主那样慢慢被工作填满,我特别能理解她睡过头了miss掉一个重要的餐会是多么的懊恼,大项目流失的责任我可背不起。不可避免的,这些工作上的压力会撒在旁边亲近的人身上,在父母面前就容易变本加厉和肆无忌惮。事后又会觉得愧对这份亲情,而变得想要逃避,只想自己呆着。这样就不用担心会伤害到周围的人。

    然而就算每天这么被工作推着走,钱还是不够花。看看身边比自己有钱的人,他们貌似更加焦虑。大家都普遍焦虑如何才能挣到更多的钱,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勾心斗角中挣扎出自己的一片天。貌似你再努力也永远都有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一想到这我会有点绝望,我该如何在这个充满铜钱味儿的城市安身立命。我不要变成只知利弊不管对错的大人,然而我又不可能一直假装自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特别是在面对年迈的父母的时候。

    很多深夜我都会辗转难眠。可能因为工作上的一些杂事儿,也可能因为担心这职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坎和重要的节点我该如何迈过去和把握。可望着比自己职介高的人,更忙更累,压力更大,便觉得这该死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在这座冷冰冰的城市里,只有自己的事业才最有安全感。因为这决定了你的圈层,你的际遇,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大城市的繁华都是属于工作狂的。像我,稍微一犹豫就好像很多人从后面超过了你。

    在精力几乎全被工作占据的同时,面对亲情,爱情,或者友情,都显得很苍白无力。总是在赶一个又一个项目的deadline,疲于在不同的人之间腾挪,参加不同的社交场合并且带有很功利性的去认识一些人。与其说麻木了,还不如说懵了。我生活的出路在哪里?

    这就是这部片子可贵的地方——永远不要因为对职业发展注入了全部的精力,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努力的活着。我本应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去户外和亲密的人散心,在阴雨迷蒙的天气搂着爱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活成事业女强人和男强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浪费时间甚至发呆来缓和下内心的紧张和充实。尽管这个价值观趋同的社会喜欢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一个人,在我们心中的那片自留地里还有什么。那些纯真的热爱都去哪了。

    每个人一想起孤独终老就害怕至极。然而每个人都在把自己逼成不太能允许他人打扰的模样。到最后还需要尝试着让别人迈进自己的comfort zone。这一切貌似都与我们一开始要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初衷背道而驰。

    芭蕾舞演员的鞋子永远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可当脱下这光芒看到自己伤痕累累的脚,你是否有那么一点点小私心,心疼过自己,心疼过这些年流失过的,能与身边的人分享的纯真无邪,而又极其简单,容易快乐的时光。

     2 ) 生活有什么意义

    《托尼·厄德曼》是由玛伦·阿德执导的喜剧片,由彼得·西蒙尼舍克、桑德拉·惠勒等主演。该片讲述了一位爱恶作剧的父亲试图通过虚构一个人物托尼·厄德曼来修复与女儿的关系,同时帮助女儿重寻生活方向的故事。该片于2016年7月14日在德国上映。
    片中故事围绕一对父女展开,这部电影是一部描写亲情的另类电影,说它另类,是因为片中没有用背景音乐来煽动观众的情绪,温弗里德失落的身影,伊涅斯又气又急的神情,都没有配乐帮助,全靠演员自身表现。影片中也少了很多父女之间互相指责的套路,而是把两代人的矛盾全都集中在一个小道具上。温弗里德专程赶到罗马尼亚,是为了当面给女儿送上生日礼物——一个名牌起司擦子,这个厨具在父亲看来,是高质量生活的象征,而在整日忙事业没空做饭的女儿看来,是个没用的摆设。而在之后的剧情里,这个道具也时不时在对白中刷存在感,把两人的分歧抽象化。
    一般的影片在处理这种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时,总会给出一个孰对孰错的明确结论,但本片好就好在结尾回到了之前父女探讨了几句结论的问题——生活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看似抽象、鸡汤,但实际上每个人都知晓的它的答案——
     “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往往被日常琐事所占据,干点儿这个,干点儿那个,时光如流水一般,人生亦是如此,遗憾的是,我们永远都只是后知后觉。”
    就像片中的伊涅斯气冲冲把父亲送走时,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她才泪眼婆娑地觉得自己之前就是个熊孩子。
    的确,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戴上了假面,穿起了盔甲,只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残酷社会拥有立足之地。但正是这种机械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渐渐忽视了父母的关怀,丢掉了生活的小乐趣,于是经过假面和盔甲的过滤,疼爱的初心变成了没用的唠叨,一件实用的礼物变成了无用的废品。我们全副伪装地标榜自己的坚强与成功,干练与成熟,却忘记了给自己长久压抑的感性因子松一下绑。
    这部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托尼·厄德曼》也许有些冗长,说的也是他国的故事,但主角的经历正与当下的我们相同,那个不顾一切、扑向笨拙的背影的“小女孩”在提醒我们,面具戴得再久再称脸,也遮挡不住心中最真实的情感,忙碌之余,也别忘了给爱你的亲人一个大大的拥抱,无论是你还是他们,都需要。

     3 ) 不是影评!

    关于《托尼厄德曼》

    剧情简单,强势利落而又麻木失魂的女儿忽略了古怪孤独而又有趣可爱的父亲,而父亲要帮助女儿找回人生意义和幸福感…简简单单的关于父与女的一首咏叹调…

    讲真,如果说全篇笑点很多我实在get不到,也许是德国人幽默的方式很轻巧很拘谨也很神经质,大多数时间都在父女的对话和女儿的工作日常中寻找重点,暗旨要讲述的社会问题很多也很犀利,其实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德国像女主这样无所谓人生意义和幸福指数,只埋头工作以证明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活法占了绝大多数,在中国亦是如此,没有时间去找乐子,性生活只是高级spa,工作压力充斥着每条血管让人空洞乏力,做一个社交场上的行尸走肉,不想真诚,也无所谓坦诚,带着目的去交流去接触,眼神无光,连说话的音调也不会有很大的起伏,天真和单纯的初心对他们毫无意义…

    最高潮是最后半个小时,所有的惊喜,讽刺,幽默,荒诞,甚至尴尬都在最后这三十分钟里爆发式递进…从女主不情愿的演唱开始,电影的表达方式一下变得明朗起来,感恩裸体趴体的爆笑释放…当电影快结束时出现电影海报那一幕时,压抑了两个多小时的感情随着女主和父亲长毛怪的拥抱一瞬间喷涌而出,这个温暖的化解终于让之前的一切琐碎的情节有了完美的收尾,以至于我觉得到这里结束也很完美了……

    记录最后父亲的一段台词:

    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 往往被日常琐事所占

    干点儿这个干点儿那个 而时光则如流水一般

    人生亦是如此

    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好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呢

    有时候我会想起

    你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情景

    我在公交车站找到你的那一天

    遗憾的是 我们永远都只是后知后觉

    而当你身在局中事 却无法察觉

    看完电影做了一个很长的深呼吸,放下手机关上电脑屏幕,跑去客厅陪父母聊聊明天的晚餐……

     4 ) 戛纳神片:金棕榈种子选手《托尼·厄德曼》口碑爆赞,一场令人笑Cry的裸体生日派对

    2小时42分,是这部影片的长度。其中的某些桥段,令人每每想起,都会像个傻子一样,呵呵的偷笑。这部于戛纳第三天晚上首映的德国女导演作品《托尼·厄德曼》,在小玄儿第五天离开法国的路上,看到了前方小伙伴发来的场刊打分表。电影《托尼·厄德曼》那一列里,满满的四星,均分高达3.8。不禁令人猜想,难道戛纳刚刚过半,主竞赛的金棕榈就已经出现了?

    (难道小玄儿只去了4天,竟然没有错过金棕榈?) 如果论裸露的场面,在戛纳口味的电影里,那几乎是部部都有,可谓是:片片都脱。话说一场“裸体派对”真的不算什么,而这位德国女导演:玛伦.阿德,处理的这部《托尼·厄德曼》,却因为整体挥洒着冷幽默的气氛,在写实的镜头下,剧情不断夯实父女之间的鸿沟,用幽默和恶作剧修复沟通的桥梁。最终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女儿:伊尼斯,上演了这场令人笑到泪奔的裸体生日派对。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前2小时的铺垫,都讲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将近三小时的时长,要不是坐在电影院里,在家中可能真的很难集中三小时的精神看完全片,抑或未来该片被金棕榈加冕,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在影片的前1个半小时里,也就是普通电影已经结束的时长里,女导演:玛伦.阿德,还在精心的描绘女主角和男主角,这对父女的人物肖像和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越来越激化的矛盾关系,如何循序渐进地走向另一种可能。

    影片介绍里说,父亲突如其来的造访,打乱了女儿忙碌的生活,而时间久了之后,女儿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里,其实也缺少不了父亲的陪伴。这段需要治愈的父女关系,之所以没有走向俗套的路线,有赖于同样参与了编剧的女导演:玛伦.阿德,对于父亲另一个虚拟角色:托尼·厄德曼的塑造。

    托尼·厄德曼:一位却脱离了父亲角色局限性的人物。 首先,这段父女关系平淡无奇的展开,父亲的伴侣:一条老狗去世了,于是他出现在女儿出差工作的地方,前来探访。还特意赠送了提前准备好的生日礼物:“起司擦”。这对于肯本没时间下厨房的女儿来说,基本就是废物一件。而女儿忙碌的职场生活,令她焦虑不堪,每日奔波于建设客户关系与自己的重要提案中。

    然后,直到有一天,累到一睡不起的她,因为父亲心软没有把她叫醒,从而错过了重要的事情。她对父亲大发雷霆,任性耍脾气。父亲只能乖乖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女儿也没有办法,撒出去的气也收不回来,反而在收拾沙发床时,不小心把大脚趾甲掀翻了,而她与活宝父亲的纠葛,就像洗不干净的血迹一样,再没有断过。

    对于女儿来说:衬衫脏了就根别人换一件,而对于父亲来说:自己不受欢迎了,也可以跟别人换一个身份嘛!于是父亲并没有离开,而是把自己换了一个角色:“托尼·厄德曼”。一个对于女儿来说,全新的朋友角色。他可以肆意的跟踪女儿,和女儿出现在同一家夜场喝酒,和女儿的朋友们聊天,甚至是恶作剧女儿的顶头上司。自从有了托尼·厄德曼,父女两个人反而开始逐渐有了“默契”。

    在外界的场合下,父亲恶作剧在前,女儿打圆场在后,两人总算是让朋友和同事,都认识了这位,并不存在的人物角色:托尼·厄德曼。而这位自称是女儿“生活指导”的托尼·厄德曼先生,一次又一次让女儿的工作生活,陷入尴尬之中。从而凸显出父亲的荒唐,女儿的无奈,冷峻严肃的镜头下,满是荒诞和喜剧的色彩。托尼·厄德曼的跟踪无处不在,让女儿各种头疼,最后干脆出门上班带着他,省得他又从不知道从哪个鬼地方里,冒出来吓人。而这样的特权,是父亲所没有的。

    性冷淡女主角,繁忙的日常。 影片中女儿:伊涅斯的扮演者:桑德拉·惠勒,是德国很有名气的女演员。她全片的职业装打扮,电话不停接,一个重要的会议接着另一个。团队也只有直属领导和一个秘书秘书兼助手而已。几个人在紧张的进度下, 一起应对阴晴难测的客户领导层。影片结尾,她提及自己是在麦肯锡工作,未来还会去新加坡和其他地方工作。她任职的全球调查公司,致力于企业内外事物的解决方案。而女儿:伊涅斯,就是那个帮助企业,解决大小问题的人。

    她每天单打独斗,日夜在外面跑动,除了方案的撰写提报,还要维护客户关系,同客户妻子吃饭、买东西,各种社交等等。摸清客户关系的脉络,再同老板汇报,商量对策,做出自己的规划。影片对于女性职业工作者的刻画,某种程度上,用导演的说话,她其实也是一位典型男性工作者的形象。以小玄儿之前在4A工作的经验,这部影片刻画的职场,不仅仅是真实那么简单,还很细节。

    而女演员:桑德拉·惠勒的独特气质,平缓的眉宇间,经常目瞪圆睁的表情,令人感觉她是个非常严肃,需要认可,又遇上工作瓶颈的企业中层。而高层对她的期望和客户压力,都令她夹在中间左右不是,逐渐被压抑的没了自我,没了生活。而这样的困境下,父亲突然介入自己的生活,甚至是工作中,让她面临了更加尴尬的境地。比如好不容易送走父亲,同朋友喝酒吐槽,却发现他就在自己身边偷听;抑或是在自己重要的工作日当天,被父亲用手拷的恶作剧搞死,两人无法分开。

    影片中女主角的性关系也很快被揭开,原来只是身边的男同事一枚,可见她朋友圈之窄小,只能吃吃窝边草。并且对于该男性的需求,也是她做主导地位。她像男人的角色一样,决定两人是否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场合,决定什么时候见他,发生什么样的性关系。她在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做主导地位的掌控者。但是她依然孤独,不快乐,被生活和工作压榨自己的内心。

    父女情的矛盾点,幽默化解一切。 父亲“托尼·厄德曼”与女儿:伊涅斯,两人在多日的相处下形影不离。而父亲也开始越发的放肆起来,开始了自己“泡妞”的计划。这里令人想起李安的早期的《推手》,父亲躺在床上,默默对儿子说:“咱们能不能去北边的活动中心啊?”,潜台词是:“去有某某阿姨在的活动中心吧。”。而在这部电影中,父亲以“托尼·厄德曼”的身份在酒吧里,谎称自己是德国大使认识的气质奶奶,正好举办家庭派对:庆祝复活节。 父亲便不请自来的上门拜访,坚称女儿是自己的秘书,两人学习彩蛋,甚至在女儿强烈要求离开的情况下,父亲坚持要弹琴,让女儿献歌一首。于是影片第一处,全场热烈鼓掌的桥段就出现了。一首《Greatest Love of All》,女主角从悻悻的低吟,到逐渐被歌词和旋律感染,自己开始放声大唱,高潮处频频吼破喉咙,但是下一句又能准确的落在调上,漫长的唱完了整首歌曲,最后简直成了心灵的呐喊。

    这位女演员获得的掌声,甚至比早上大导演:布鲁诺·杜蒙的新片《玛.鲁特》中,朱丽叶.比诺什的癫狂派演技发挥,获得了更热烈的掌声。这位饰演女儿伊涅斯的女演员,必须是今年金棕榈:最佳女演员的实力竞争者!

    而影片在这时,也已经过去了近乎2个小时,不知觉中,观众看着这两位主人公,走过了很多磕磕绊绊,啼笑皆非的旅程和事件。而影片越是在尾声的部分,接近高潮的桥段,越是直线下滑的喜剧路线,令人忍俊不禁。伊涅斯在灵魂献唱之后,丢下了父亲,愤怒的跑回了自己的公寓,忘记了当天其实是自己的生日派对,于是回到家中盛装打扮。而她那条,自己穿不上,又脱不下的小礼服裙,就像她把自己放进的局限的,只有工作的人生一样局促。

    于是,但她愤恨脱下衣服,给狂按门铃的同事开门时,她还没有来得及穿上下一套。第一位到达的女同事,顿时看得面露难色,一时间请客入室,一段尴尬的客套开场白后,女主角发现,不穿衣服和大家交流,反而挺好,心身舒畅,并且那些穿着衣服的同事,看起来都比裸体的她,更紧张。 于是,当第二个客人按门铃时,她看也不看是谁,就开门了,结果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一位中年男性。瞬间的尴尬过后,女主角递给了老板一个口袋说:“对,这是个裸体派对,你知道的,有利于团队建设。”,之后老板像吃了死蟑螂一样,没了以往的压力感,默默的拿着口袋离开了。 而屋内的女同事一听,就疯了,以自己不够开放唯由,草草离去。伊涅斯反而落个轻松,干脆躺到在了床上一睡不起。而又一串急促的门铃声把她吵醒,她耗了很久,终于爬起来开门时,发现门口原来站着裸体的女助理,而此时女主角刚刚穿上睡衣,小助理无辜的看着她说:“听说是裸体派对,所以我就。”,于是伊涅斯不得不把刚穿上的衣服,又脱了,此时全场已经爆笑到疯。 短暂的拆礼物时间过后,又有人客人到来,正想着谁那么倒霉,门之后竟然是脱光的男领导,手里拎着一个纸袋子,挡着关键部位,一副为了团队建设,不得不自我牺牲,豁出去的架势。这三位之前一起奋战的同事,此时可以赤身裸体的站在一起,其尴尬和欢喜效果不用言说,笑到泪奔。

    而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客人,这次虽然不是裸体的同事了,但是怪笑程度真的是杀人级别。父亲弄来一大堆假发,给自己做了一身巨型猩猩一样的演出服,毛发厚重逼真,还有个巨型的头套,被女儿介绍为,请来的活跃气氛的吉祥物,而父亲站在赤裸的大家中间,不知所措。最后只得灰溜溜的离开了,此时的女儿抓了件浴袍,在街上追逐父亲的背影。 这一段路,不长不短,不紧不慢,跟在父亲的脚步后,女儿一步并作两步的追赶,然后又踌躇着不敢上前,最后还是冲上去,拥抱了“浑身是毛”的爸爸,说出了我爱你,以及爸爸再见。最后女儿依依不舍的和父亲挥手告别,而父亲也终于给自己的女儿过了生日。这里的街头追逐,与之前是枝裕和《如父如子》中,一段同样气氛的父子追逐,角色正好是的相反的,但是他们都用彼此相拥,化解了隔阂,重获信任。

    说爱你与说再见,受不了却又依赖。 也许你会觉得,影片到此结束就好了,然而导演还是担心观众没有拿到父亲的用意,又在最后父女一起参加的葬礼上,安排了两人的恳谈。原来父亲说,不仅仅是因为爱狗去世,自己感觉孤单,也是因为自己不断的想起女儿小时候,依赖自己的模样。那个爱撒娇的女孩儿,如今却因为生活而压力重重,变得不快乐了。而他却什么也做不了,如是他选择做一个陌生人:托尼·厄德曼,帮助女儿去感受人生的幽默无价。工作忙完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而时光匆匆,如何才能留住那些瞬间,幽默感才是令你拥抱每一刻的武器。这是父亲用生命搞笑的一生所悟,而所谓幽默感的真谛,也是导演想对观众诉说的议题。 影片的漫长,在于对每个角色的细致深入的刻画,给了观众观察与入戏的时间,结尾处女儿也模仿起父亲,带上了假牙套和草框帽子,走起滑稽路线,而父亲看了动容,知道女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说去拿个相机就回来,女儿自己在庭院里,摸着假牙,无意识的做着各种丑怪的表情,抽着烟,晃悠着,而观众的视线,早已经习惯的跟随镜头,看着她,从不厌倦,影片却在这里结束了。

    导演说在电影的拍摄时,选择了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因为她更希望观众对于剧情的推进,感受到的是人物自身作出的每一个决定,而不是用导演从外在来推动故事的进程。于是就诞生了这个用2个小时铺垫,最后40分钟,令人久久难忘的电影。让我们记住了这位德国女导演:玛伦.阿德,女演员:桑德拉·惠勒。这也是该女导演的第三部长片,戛纳的媒体记者们都爱死这部新片了。

    (女导演与她一手打造的“巨巨”) 当我们早已不是那个,被父母追逐的小孩儿之后,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和他们调换位置,变成追逐父母的成年人。记得科恩兄弟的电影里,有位老警探说:“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父亲在自己身前越走越快,后来自己越追越赶不上。”。《托尼·厄德曼》的导演说,她在这部电影里,为了讲述父女之间,相互道别的主题。特意放置了很多与“离去”有关的情节,父亲学生的离开、爱狗的死亡、朋友葬礼的举行等等。时光不可逆转,当孩子们开始全新的人生时,父母却在往相反的地方前进,在生活中,这也是一种缓慢的、流动的、淡淡的悲伤感,正如这部影片问我们留下的印象。

    (戛纳的夏日阳光下,巨巨说要我静静) 父亲的另一个角色“托尼·厄德曼”,带着假牙、假头套、身份也是自己随口编造的,内里却埋藏着一位父亲,想帮助自己女儿的真实内心。他想传递自己的幽默态度,就像他对萍水相逢的人说:“请保持你的幽默感一样。”,他希望女儿可以更快乐的生活,他会问:你生活的幸福么?快乐么?意义是什么?这里他不是CCTV的采访,而是一位父亲的担心。而女儿其实血液里早已继承了父亲的喜感,一出手就玩大的,什么裸体团建啊,分分钟笑死人。而她也借着这次赤裸相见,重新拿回了自己生活的主动权。

    影片看似轻淡的生活小品,却饱含了亲情的力量。从而出现了海报中,这张奇特的父女相拥特写,女儿的金发,埋头在父亲身上无数假发做成的巨型玩偶装束里,呈现一种毛发的舒适和柔软感,让女儿深陷在父亲的怀里,此时介质的一致性,正如他们之间不再有隔阂。如果该片得了金棕榈,小玄儿会觉得,这是一部毫无渲染与做作的,自然诙谐的家庭喜剧。 小玄儿为猫眼电影特别报道 2016年5月16日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5 ) 一对父女,两个德国


    导演玛伦·阿德快40了,走的是熟女风,她身材不高,五官秀气,眼线画得特别克制,是细长而不露的那种,自然极了,反而引起人注意。《托尼·厄德曼》是她拍的第三部电影,技术上克制自然,风格如她,没有酷炫的镜头和填充的音乐,也没有大制作的场面和华丽的取景,全靠扎实的剧本和极有功力的演员撑起这两小时四十二分钟,不仅在戛纳电影节赢得影评人的全堂彩,8月17日在法国上映时,各大媒体的电影记者同样给足面子,推出专访加影评特版,并打出华丽丽的高分。

    德国人幽默起来,能把性命豁出去。《托尼·厄德曼》讲了一个太过乖张、荒诞、神经质、不按常理出牌的故事,与正统的日耳曼精神有点不符。“原来德国人也这么有幽默感,赶紧通知法新社,让它发通稿,广而告之下”,费加罗记者这句话,自有法国人民的挖苦调侃劲在,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部堪称带有魔性的电影,对他们震撼有多大。


    这是一个父女和解的家庭故事。温弗雷德六十来岁,曾当过老师,目前半退休状态,离婚独居,住在郊区的房子里。他保留了六八那代人的自发和颠覆精神,比如他特别喜欢易装,搞个小儿科的玩笑来打趣别人,热衷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影片第一幕,他便使出浑身解数,做游戏扮演,把邮递员搞得云里雾里,有些尴尬,他也以这种方式进入他女儿的生活。依奈斯三十左右,在布加勒斯特的跨国公司做咨询,严肃认真,野心勃勃,特别能拼,每天被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她自私强势,有时显得冷血并缺乏同情心,和父母家庭的关系有些疏远。

    温弗雷德的老狗威利去世后,不知是对生死看得更通透,还是出于发泄,他没打招呼,便空降到依奈斯公司。她那井井有条已经模式化的生活被父亲打破,两人关系紧张,温弗雷德不得不离开,但他后来改头换“牙”,以托尼·厄德曼的身份“强势回归”,几经周折,与女儿重新连接在一起。不能说他做的一切对女儿有所改变(女儿后来辞职,但只是换了家咨询公司),但最后依奈斯理解并尊重父亲的一片苦心,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现状,试图活得洒脱一点点。


    温弗雷德的假牙是工具,让他在自我和想象角色之间自由转换,他的幽默也是,可借它来逃避现实,或攻击自己的女儿 —— 这是单纯的父亲角色无法允许他做的事情。他的代入角色—— 托尼·厄德曼,在影片演了快一半时才出现,他怪诞不羁,如影随形伴着依奈斯,不仅逗一逗她朋友,也会跟她顶头上司搞恶作剧。父女对话不多,两人的互动都被这种角色扮演占据填充。他们偶尔摘下面具,躲在角落时,神情没落沮丧,逗笑之余,这也是一部特别让人揪心的电影。

    说的是两代人,其实是两个德国。温弗雷德是个理想主义者,依奈斯是个务实主义者,这同两人出生的大背景紧密相连。


    二战后出生的德国一代,思想方式简单,所有的社会阶级都有个共同的执念,他们认为纳粹主义不会卷土重来;他们的敌人明确,是上一代人;他们教育孩子时,注重人性和人文,鼓励他们自由选择”。用导演的话来说,“这些人靠幽默解决了不少问题”。温弗雷德捉弄完邮递员后,有些不好意思,给人家几个小费;他跟着女儿在布加勒斯特施工现场与当地居民告别时特别嘱咐他,“不要忘了你的幽默感”,有浓浓的人情味。

    依奈斯视镜下的德国则不同,它充满自信,主导欧盟政治经济格局,有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历史远去,人们生活在当下。当下也是金融资本盛行、自由资本主义当道、世界化大潮汹涌来袭的的当下。如此大环境中,德国不少公司进驻罗马尼亚,改变当地家庭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为了获得更大收益,裁员成了必经工序,人与人之间仿佛只有利益联系,高低尊卑之别也特别清晰。比如依奈斯,她对下锱铢必较且毫无商量的余地;对上则谄媚有加,为达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她不喜欢“享受”、“幸福”或“人生”等大词,在乎实实在在的产出和效果。


    温弗雷德问她,“你还是人类么?”,代际矛盾以及历史同当下的冲突达到最高峰。

    影片近三个小时,导演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费尽功夫,为最后出其不意的高潮做了铺垫,女主歇斯底里高歌一曲、临时凑数的裸体生日派对以及父女两人终于心有灵犀相拥在一起,神来之笔来得密集,让人应接不暇。观众记住了最后的好,忘记开头的慢热。

    应该如何做,生活才算没白过?父亲抛出的都是些大问题,不讨巧,如果不注意便会陷入“正能量”的圈套,被套上说教的嫌疑。但这些大气象,都被入木三分的细节和近乎真实的桥段隐于无形之中,如同导演的眼线一般,够自然。



    ------------------------------------
    赶紧把女主从保加利亚拉回罗马尼亚来,谢指出错误:)

     6 ) 一个霸王硬上弓的人生导师

    温弗雷德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家,退休,离异,独居,和自己的狗威利相依为命。某天,这威利居然也老死了,温弗雷德顿时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他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女儿的身上。
    面对终日忙碌的女儿,他抱怨道:“我雇了一个女孩做你的替代者。”女儿答曰:“太好了,以后她就可以代替我,在你生日之际打电话给你祝寿啦!”
    这笑话真够冷的,也可以看出,他跟女儿的关系并不亲密。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他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突然出现在女儿的面前。在他看来是惊喜,对女儿来说却是惊吓,更要命的是,老爹还模仿央视向她发问:“你幸福吗?”没有回答,她太忙了,没空去考虑这个问题。
    伊涅斯是咨询公司的高管,她的工作,类似于《在云端》中的乔治.克鲁尼,满世界的飞来飞去,为大公司制定重组和裁员的方案。她精明能干,野心勃勃,是那种典型的职场女强人。
    但,这种生活方式并不能让父亲满意,他对她,显然还有着另外的期待,他嫌她太严肃,不幽默,也不懂得享受生活。他对她说教,试图用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来影响她,鸡同鸭讲,弄得不欢而散。

    父亲消失了,托尼.厄德曼却出现了,他戴着假发,龇着假牙,造型夸张,举止粗俗,自称是成功人士,然后,用他自以为幽默的方式不停地做蠢事,将女儿带入一个又一个的困境。
    四平八稳的生活被弄得一团糟,对此,伊涅斯的内心是崩溃的,但,她又不能责怪他,因为,他的举动是出自爱,出自对女儿的关心,不喜欢,但她还是有一点点的小感动。他成功了吗?应该是的,最终,父女关系有了改善,她受到他的影响,辞职,开始尝试着用一种轻松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于是,他又开始说教:“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往往被日常琐事所占据,干点儿这个,干点儿那个,而时光则如流水一般。人生亦是如此,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好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呢?有时我会想起,你小时候学着骑自行车的情景,还有,我在公交站找到你的那一天,遗憾的是,我们永远都只是后知后觉,而当你身在局中时,却无法觉察。”
    说白了,这部电影就是一碗心灵鸡汤,还是那种有毒的心灵鸡汤。为什么说有毒呢?因为,老爹的做法从一开始就错了,以己推人,而人是复杂的多样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女儿原本过的不错,在职场她如鱼得水,客户信任,领导欣赏,下属仰慕,还有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炮友,熬个一两年,就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这,难道还不是人生赢家?老爹不喜欢,就把这一切都给毁了。这种父爱让人不寒而栗,自由散漫随心所欲是一种人生,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也是一种人生,他凭什么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比女儿的要高明?

    《托尼.厄德曼》是部德国电影,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国内,也有很多人跟着叫好。在下愚拙,实在没看出好在哪里。在爱的名义下,一个父亲粗暴地干涉了女儿的生活,最终毁掉了女儿的生活,这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下一代的做法,跟大家批判的中国式封建家长又有什么区别? 不信?不信我们来拍个中国版的试试:
    小伊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奋斗多年,她终于成了跨国公司的高管。某天,农村的老爹突然找上门来,对她说:“女儿啊,你的生活方式不对,工作是次要的,你应该找个好男人嫁了,再生上两个孩子,最好是一男一女……”小伊不同意,老爹就采取了人盯人的死缠烂打,见上司、见下属、见客户、见闺蜜、见情人,老爹都会神出鬼没地现身,弄得她方寸大乱。最终,小伊崩溃了,屈服了,她辞了职,准备当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这么一来,是不是就能看出《托尼.厄德曼》的荒谬之处?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不会被温情脉脉的表象所迷惑。最后,很想给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德国老头一个忠告:“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爱她,就应该尊重她的选择,而不是霸王硬上弓地去充当什么人生导师。”
    (本文首发于经看,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短评

    以为这又是一部【美国甜心】,结果在最后一秒,叙事线收尾了。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人文主义生活方式对实用主义生活方式的一场偷袭,或者“胳肢”?她极力逃避被肤浅的“幸福”“快乐”套牢的生活,但荒唐的尴尬癌大爆发过后她竟也不可避免地思考起所谓的“人生”,结果啊,人生很让人失望,那些陈词滥调就是人生。但生活却因这假大空的思考有了一丝莫名的温度。

    1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 如果欧洲中产阶级的疗愈要用一个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无聊气质的故事来完成那也真是可悲,工作忙忽略家人、和第三世界野蛮人打交道、压力大得性冷淡了,150分钟就说了些不疼不痒的事,最后唱首歌脱光衣服丢掉束缚放开自我,人生意义就圆满了,如此尴尬的人生和身份探讨还是直接交给上帝吧

    15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较差
  • 你幸福吗?你过上想要的生活了吗?新年将至,央视记者走上布加勒斯特街头,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随机采访,此时一只保加利亚黑鸟拎着起士擦子气喘吁吁地走来,转眼又消失在人海,地上多出一副假牙。

    1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 3 不是我的那盘菜,既没被感动到也没觉得太好笑,也许我就是这位丢掉了幽默感生活意义的女儿,需要一个戴上牙套假发披上兽毛的父亲角色来安慰。德国人真是对nudist不要太痴迷。

    19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 没错,是亲女儿,绝对的

    21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 场刊评分虚高,胜在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父女间的千言万语,在什么都没说中说出来了。——最后父亲披着厚厚绒毛慢慢穿过公园,突然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基本跟导演之前的作品差不多,靠耍嘴皮子逗贫推进剧情。无论怎么在剧情上找亮点,都只是电视电影的水平。让我比较欣慰的是用大篇幅介绍了企业界女性的工作生活方式,并且还算合理,要知道电影界搞创作的一般不太熟悉企业界的工作方式。

    29分钟前
  • 小A
  • 还行
  • 场刊史上最高3.8分,只能说文化隔膜太大,只要老头一说话观众就发笑,而我以及问了一圈中国记者都是一脸懵逼,很难get到点。非常生活化的电影,古怪滑稽的父女关系,片长近3小时。女主闺蜜抱怨:跟中国客户们吃饭,一上来就被灌晕,然后听他们唠了五小时中文,最终居然成功签下一笔单子!

    3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 大毛怪很暖心,但剧本里充满了无法忽视的鱼钩和新精英主义不讨喜的一面——力图表彰自身的感性和对缺点的正视,用博眼球的天体party方式来表现发泄,但自始至终都没看见多少在表演中自发出现的同理心,完全是和好莱坞标准同质的做作。

    34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 如果这个电影最后拿金棕榈,也是心安理得的结果。

    38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喜和悲的混合,是一只怪物闯入了苦苦经营的派对。玛伦阿德洞见了这点,并清晰简明地拍出了绝无仅有的[托尼·厄德曼]。当表演遇见了务实主义,真的变得假模假式起来,假的却显得那么真切。此起彼伏的尴尬之中,生命的喜悦、荒诞以及背后无尽的苦涩、孤独和无从实现的愿望被照得通亮。

    42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 过誉了 看完daniel blake再看这就觉得这些中产阶级的危机和焦虑都算什么...真不需要三个小时去摸索个答案

    43分钟前
  • 浮游物
  • 还行
  • 太能理解這個片子在國內遭遇的差評了……一般不太接觸德國的人大概根本get不到笑點吧,如此如假包換的德味,讓我想起很多很多人,連對尷尬和溫情的處理方式都是這樣生硬和直接地來。

    44分钟前
  • 有必要
  • 推荐
  • 不满意。全片充斥着自私的人文关怀和刻奇式自我感动,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身上讨论,谁需要被救赎以及如何救赎都是非常先入为主且片面的。片中父女的互动揭示着无比冷酷的事实和无法逾越的误解。殊途同归只是理想,归根结底人都是孤独存在着的灵魂。

    47分钟前
  • H!karu
  • 还行
  • 两个半小时,无聊到爆炸!!!给裸体Party和黑屌怪加一星吧。

    5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 海报好好看,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句:你幸福吗?

    56分钟前
  • ╯^╰
  • 还行
  • 全程处处尴尬,穿也尴尬,脱也尴尬;职场事事无聊,忙也无聊,闲也无聊。

    5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 可看度很高,很娱乐很趣味性的电影。大量的喜剧元素让观众可以非常享受这个故事,而内里则是父女的亲情,也会感动很多人。在一些细节的关注,女性在职场的困境,都很细腻准确。父女两人的表演也很出色。小惊喜。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亲情和时间可以消除隔阂,一件件诙谐幽默的生活趣事让这对父女的价值观逐渐互相认同,看到最后感触良多。

    1小时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