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伴君之术
The Tudors的历史背景大致是对的。season3也结束了。好像很多人喜欢Jane,说她善良,死得太早等等。然而前三位王后中我最讨厌她。
理由为:我憎恶蠢女人。因为胸无城府毫无谋略,反而被视为单纯;不懂在尔虞我诈的社会该给自己找到如何的位置,反而被视为与世无争;不过这样反倒不致树敌,蠢人蠢福。
在season2开始出场的扮演Jane的演员形象也推波助澜了我对她的蔑视。毫无智慧之光的大脸,看上去颇笨重的身躯。还伴着亨利总夸她美。人类的审美观确实分歧很多。
再看看所谓的恶女人Anne,身份平平,推翻了出身为做王后而生的西班牙公主katherine,带着她的新教席卷英格兰推动宗教改革,最终死在断头台。有认为众多妻子中亨利最爱Jane,可是如果说她一直活着,年老色衰,还要以她的那颗头脑不得不卷入为了自己子嗣的权力之争的话,当初的单纯不再,亨利的爱能保持到几时。Anne可是驱使亨利与罗马教廷斗争的重要力量,好歹让亨利迷了十年。所以Jane死得快也是福气,免了哪天被看不顺眼,倒了像Katherine被逐出宫或像Anne被斩头那样的霉。
最初Anne僭越出来时我也讨厌她,不过人家既然最终加冕了,成王败寇的还是得大大表示敬佩。且看且手腕:首先,她是第一个让亨利神魂颠倒的追求的女人,在于非把他作为君王来侍奉,而是保持距离刺激其欲望,进而转变成自己裙下奴。其次,善于分敌我,不会犯普通女性常有的无用的同情心,在处死第一任红衣主教时尤为体现。再次,把取得自己的地位认可与英国新教改革结合,即英王想取得君权神授不受教皇限制的目的与使Anne的王后合法性保持一致,Queen Anne被承认也就是君王的权力被承认。
然而如此一来改革中的各种阻力也成了Anne的敌人,树敌永远是政治大忌然而又不可避免。当亨利惋惜起他的友人也化成了对安的憎恶。安锋芒过露因而敌人不少,不善拉拢。最终被诬陷为通奸罪斩首。所以女人的话保持无懈可击的名声也实在重要。
史上亨利婚后就开始对Anne冷淡,直到生下伊丽莎白后好转,不过剧中似乎是逐渐冷淡掉的,有点小诡异。
都铎王朝是一个糜烂的时代,后世研究表明当时王室及贵族淫乱生活导致很多人死于梅毒。为了华丽再现当年生活场景剧中有大量全裸体长镜头,以及大量二人剧烈运动哈。
服装很紧,胸部健硕的侍女让人看得很有窒息感。
男同也不断出现,不过不符合中国广大腐女的小受审美观哦。推荐跟我一样反对非肌肉男的孩子们去观赏~~~
---------------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
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2 ) 克伦威尔之死
《都铎王朝》这部电视剧像是一个政治寓言:害人者必玩火自焚——每个将他人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的人,都将不得好死。克伦威尔,见证甚至促成了许多重要人物的死亡:红衣主教沃尔西(我不喜欢这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老滑头)、铁骨铮铮的费舍尔主教(老人家挺身而出对弱势者凯瑟琳的无私帮助,实在使得某些年轻英俊的贵人们相形见绌)、流芳千古的摩尔爵士(本人非常尊敬他,大学时一位曾在美国当法官的老教授,为了诠释暴政和恶法之下人的遭遇,放过一部《A Man for All Seasons》,是60年代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之一,主人公就是托马斯-摩尔)、咄咄逼人的安妮王后(无论她本人多么可爱聪慧,无论她的女儿多么伟大,她对弱者的残酷无情都让我无法对此人产生好感),还有成百上千的起义人民。后来的简王后的哥哥西摩兄弟,风流而危险的独眼龙布赖恩爵士,为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而被召入宫廷的克兰默(这个唯唯诺诺的小人物成为了坎特伯雷大主教),都没有逃脱无情的命运之刃。
越到后来越喜欢这位克伦威尔。他在本质上与托马斯-摩尔非常相像,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斗争的人。只是,克伦威尔代表的是新兴的新教势力,强烈怨恨着当时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徒,是一些对封建等级制度充满不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早期资本主义者的代言人;尊敬的摩尔爵士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强烈憎恶新教对手,但是他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充满了矛盾,无法向新教势力妥协,也无法像克伦威尔那样利用国王亨利八世的各种野心达到自己的目的。直到他们死去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实际上,他们都被所处的环境所束缚。克伦威尔相信天主教教会已经腐化堕落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他很可能是对的。但是,这不代表每个信仰天主教的人都是邪恶而应受惩罚的,也并不意味着每个天主教会的教职人员都是迫害、压榨人民的恶魔,这更不意味着他有权力对起义的人民施以残酷的暴刑。他的手段显然过于激烈,甚至超过了亨利八世、乃至英国,所能容忍或承担的程度。
伟大的摩尔爵士,人格上几乎是无可挑剔的高贵、善良,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程度的宽容(他一再强调自己并不谴责那些违心地、或是毫不在乎地宣誓遵从恶法的人们),但是他对于自己心中的“异教徒”毫不宽容,手段残忍不亚于克伦威尔(还记得那个被处以火刑的新教教士吧),这与他的人道主义主张充满矛盾。然而,我认为,摩尔还是稍胜于克伦威尔一筹,不仅由于他的那本《乌托邦》,更是由于他“有为有弗为”的原则性,以及那种视死如归的坦然气概。这样的人,即使与之为敌,也令人感到荣幸,因为他是值得尊敬的对手。克伦威尔,相对而言,更符合一个职业政客的特点,善于利用各种势力,为自己心中的理想,所谓的“cause”服务。
克伦威尔死时,缺乏摩尔的那种英雄式的气度(在本剧中他哭了),但也更加富于人性化,他的死也相应的更加残酷、更加令人同情——被醉醺醺的刽子手乱刃砍死。在摩尔死时,因为我早早的就知道了结局,所以非常平静——我知道他死得其所(他后来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但在克伦威尔死时,通过演员的传神表演,我似乎体会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无助。剧中对于他与儿子关系的情节在最后时刻提醒了我们,这个欠下无数人命的“可恶”的政客,与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家庭,有深爱着的家人,也被深深爱着
以上文字来自百度贴吧
3 ) Cromwell
今天目睹了 Cromwell被砍的画面
镜头语言从痛恨他、叫喊着要砍他头、迫害他的弄臣们的不堪目睹的面孔和表情上看出了 Cromwell最后被折磨的惨烈
四处溅射的血碰淋着侧后方的牧师
侍卫队的士兵都忍不了赶走不称职的刽子手帮助备受折磨的人的肉体解脱痛苦
Cromwell的戏剧情节 与 都铎王朝的王宫弄臣们 让我再次看到了掩饰在信仰下面的污垢的思想的灵魂
Cromwell从一无所有走至荣华再走至砍头台 他承担得起一切来而复走的虚无
走到人生这一刻的他已早知有一天会突如其来这样 他在人生最后阶段的希望不是自己的苟且 而是家庭的平安与延续 他的哭他的悲痛与言辞都是对于自己人生的总结 这是看过在都铎王朝剧中这么多被砍头的情节的最共同的感受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中外皆一
如果不是看到这剧的Cromwell查了查资料 我也许还会一直把这个人物与查理一世的那个Cromwell做了错误的等同
4 ) 汇报线之争及以德报怨
1.教派之争,是控制权之争;最奇妙的地方是,通过改变与上帝之间的汇报线,边缘化了老的教廷、教皇,颇为精妙;
2.与我们自己电影里被砍头前的义愤填膺之类的言语不同,里面被砍头的人,临死前全部是以德报怨;这可能因为人家相信来世--因为有未来,短期行为就会减少;我们不相信未来,死亡是一切的结束,恩怨立即了结,还谈什么以德报怨。
5 ) 英国风流史
都铎王朝一至四季看了一个暑假。也让我对十六世纪英国王室的风流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亨利八世的老爸从别人手里抢下来的江山,有了都铎王朝。凯瑟琳本来是亨利八世哥哥的老婆,也是罗马国的小公主,这公主刚嫁过来亨利的哥哥就死了,然后就转嫁给亨利八世咯。生下历史上有名的玛丽公主,史称“血腥玛丽”。
接下来就是安柏林这狐媚子,看第二季的时候真心被亨利八世感动了,排除万难就是要和安柏林在一起,亨利看安的眼神满满都是宠溺啊!可结果呢,安生不出男孩,最后一胎还是畸形死胎,再加上安性格强势,让亨利丧失了对她的最后一点兴趣。之前看某篇影评说安柏林很有小手段和小聪明,但是这些都上不了台面,再加上她不得人心,最后落得悲惨下场。还是很准确的。
没有安柏林这狐媚子剧情少了很多乐趣,接下来娶了被亨利八世称作此生挚爱得简,给他生下个儿子之后就死掉了。男人嘛,爱的时候死去活来不爱了比谁都绝情,安柏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幸好简去世得早,不然依亨利八世三分钟热度得性子简迟早得伤心欲绝。
简的死上亨利悲痛欲绝,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放纵自我,大臣们着急了,纷纷给说媒,于是就有了德国公主,娶回来之后亨利就要离婚,嫌弃德国公主长得丑,人家德国公主也嫌弃亨利有体臭,但是这个德国公主很聪明,她知道亨利对她的感觉,于是一边享受着做皇后的时光一边等着亨利的处理结果。最后成功被休啦,喜大普奔~~
接下来是十七岁皇后凯瑟琳,又一个狐媚子,爱上了亨利八世的贴身仆人,给已过不惑之年的亨利狠狠地扣上了顶绿帽子(哈哈哈哈~我还是很开心的~)又一个被砍头的皇后,到死还说自己宁愿做那谁(皇帝的仆人)的妻子。这是第三季的内容,场面很香艳。这小浪蹄子勾人的手段还是很厉害的。
最后就是陪伴亨利八世直至死亡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这些英国人是就只有这几个名字可以取吗?换来换去都是这几个。第六任是个寡妇,在亨利之前有两任老公一任情人。信仰新教,所以玛丽公主想要对她搞事情,但是被她三寸不烂之舌巧妙化解,并让亨利八世宣布永不再怀疑她。
信仰问题也是贯穿全局的主线。天主教信仰动摇,新教徒肆起。全篇复线是亨利从小玩到大的哥们儿的感情史,本来也不是什么好种,不知怎么的,就被亨利的妹妹死给刺激到了,于是改邪归正,变成了专一的好青年。唯亨利八世的命令是从,忠诚的好奴仆。
因为信仰问题,英国历史上太多的人为此丧命。都铎王朝辉煌的历史也在亨利八世和他女儿伊丽莎白一世中落下了帷幕。
6 )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易事
改革者之所以能够推动改革,就在于其心狠手辣,利用非常手段大刀阔斧地撬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引来非议,树敌众多,导致自己孤立无援。放在今天来看,克伦威尔确实影响了历史进程,在新教改革上功不可没。但是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如此草菅人命进献馋言,并且妄自尊大企图一手遮天,也就难怪会被亨利八士处死了。
有功有过,也只能由后人评价。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牺牲了多少无辜人的生命才换来了经验与教训。那些无辜的女人、孩子…都是改革的牺牲品。
克伦威尔有一段话说出了改革的精髓:上帝不仅在教堂,上帝无处不在。不需要牧师神父替我们禀明。我们可以直接跟他对话,他能听到。圣坛钟声,圣经,蜡烛,都非必要,全心全意的灵魂才是根本。
正是新教改革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愚民政策,我们才可以直接与神对话,自由阅读圣经。历史在改革中前进,改革者在层层阻碍中推进历史进程,平民百姓在改革中获得自由与解放。
这季比较无聊
这个剧里面帅哥让我应接不暇…克伦威尔的儿子帅,第三个王后的表弟帅,等等等等。。只是gay剧情少了点儿~
俺說怎麽Jane Seymour好看多了,還真換了演員,看來俺臉盲還有救XD一查這人竟是X-Men: First Class開頭波斯眼美女Anne明明挺單純好看吖!還居然是個很有名的Jazz歌手演的!每次都拿良知説事要離婚,神經病!終于還是忍不住2倍速啦~2.8
风流艳史继续升级~
看到现在最喜欢第三季,起义军的故事线还是很牵动人心的。不得不说这个剧是靠演员救剧本。James Frain演得太好了。从wiki来看历史上的克伦威尔的动机多少是马基雅维利多少是宗教改革是说不清的。但是剧本应该有自己思路吧?剧里最后硬塞了一点思路给这个角色,然后演员就能让它大放光彩。相比之下亨超的演技太拙劣了,这么好看的男孩子怎么一点演技也没有。。。另外小乔的存在就是为了考验你看他渣到什么程度你会想起来自己的原则。尽管他渣出天际是一直的,这一季因为迷恋克伦威尔演员的缘故我终于对小乔清醒一点了orz但是他还是又好看又会演戏又charismatic
A片。亨利八世不仅是下半身思考动物,还是外贸协会。历史剧最容易鸡肋,总是朝着服装比剧情好看的方向发展。太累,适合擅长勾心斗角的人看 。。
14年
没聊 ,停留在S03E02...
土豆上居然可以看,这部剧木有限制地区,太感动了。
Queen Jane是圣人呀,存活时间太短暂才会成为所谓的真爱。
304 dropped
皇后们和弄臣们伴君如伴虎,像是铁打的兵营流水的兵;五皇后凯瑟琳-霍华德刺头怪闹……
The Tudors
难道历史上的亨利五世真的就是个鸡巴指挥大脑的傻缺君主吗 要去翻历史书
一般
我心理变态,第一、二部喜欢坏皇后安,第三部喜欢克伦威尔,难道我只会喜欢上坏人么,为什么,杯具。
节奏有进步,克伦威尔:废除宗教特权、制定选材法度任人唯贤、打破贵族垄断,最终受贵族嫉恨而被处死——这是个都铎商鞅的故事啊
又没写论文刷了一季剧!“亨利八世的房事大全”
后面的王后,唉,美则美矣,全无灵魂
难产死的皇后和前一季性格差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