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再次到来,加拿大一幢由民宅改建的校外女子宿舍中,芭布(Margot Kidder 饰)、菲利丝(Andrea Martin 饰)、杰西卡(Olivia Hussey 饰)、克莱尔(Lynne Griffin 饰)等几名青春靓丽的女孩正为各自的假期作打算。突然,一通神秘的电话打破了这欢乐的气氛。性情莽撞的芭布斥责电话另一头的男人,而男人则留下“将来杀死你们”的恐怖话语。当晚,克莱尔在房间内被人残忍杀害。克莱尔的死令宿舍的姐妹们既伤心又恐惧,然而警方却将精力集中在另一名13岁女孩的失踪案上,对克莱尔之死未给予太多关注。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舍监麦克夫人(Marian Waldman 饰)随即遇害,而犯人竟然长久以来栖身在这所房子之中。一段隐藏多年的灰暗血腥的过去随之慢慢浮现……
本片荣获1975年加拿大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Margot Kidder)和最佳音效奖。
看多了恐怖片,很多观众就都能发现,一部合格的恐怖片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说“酣畅淋漓”的画面,包括但不限于血腥,暴力等,给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画面都能调动观众的神经,出色的声音效果,哪怕是一惊一乍的声音,只要是放对了地方,观众们依旧是会跟电影中的受害者建立联系,产生共情。除此之外,优秀的剧本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恐怖片要讲求逻辑,剧本功不可没。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是很浮夸的演员。
因此,一部恐怖片如果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基本上不会太差,如果满足了其中一种,那也能做到优秀。很多经典的恐怖片都是能在全方位的基础上调动观众的神经的,不过有的就差了些。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恐怖片算不上太差,好多条件都如同蜻蜓点水,如果非要找毛病,那自然是一大堆。说是经典系列,如果要做成作死指南倒也恰当。本片就是《黑色圣诞节》,一部加拿大的七十年代的恐怖片。
故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夕,在一个女生宿舍里发生了一起失踪案。失踪者是一个乖乖女,她在跟朋友一起接听了一通变态骚扰电话之后便没了消息。朋友们大都认为她跟自己的男友去约会了,警察们在接到报案后也不以为然,然而当这些人都不认为女生的失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的时候,惨剧接二连三就发生了。
在寻找失踪女的同时,警察们意外发现了另一具尸体,这具尸体来源于另一个失踪的女孩,此后,女生宿舍人心惶惶,人人都害怕成为下一个。在跟男友闹分手之后,女主角再一次接听到了一通变态骚扰电话,在警察还没有察觉的时候,骚扰者便匆匆的挂断了电话,而此时此刻因为跟女主角不断的有电话纠葛,她的男友成了最大的嫌疑人。警察这个时候也开始通过接听电话而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位置。最终,女主角的男友被锁定,在与女主角大战之后,他也被刺身亡。
案件告一段落,警察觉得一切尘埃落定,女主角此时此刻也受惊而晕倒,一切看似要归于平静,然而刺耳的电话铃声再一次划破了圣诞节的夜空。
要说《黑色圣诞节》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一定会有人不这样觉得,当然,本片是一部很一般的作品,但是因为踩到了这几个点而变得让人眼前一亮。首先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女生宿舍,自然而然地就被一群降低了战斗力的人感觉到危机四伏了。当所有的人都觉得圣诞节要到了,狂欢要开始了的时候,这通电话使得大家都隐隐感觉到一丝不悦。而因为挂断电话而被威胁虽然会让大部分女生感觉到不舒服,但并没有人会去在意这通电话的真实代表性。
麻痹大意永远是创造危险的代名词,在这个女生宿舍,在这个有着马虎管理员的女生宿舍,危险此时此刻完全可以被屏幕之外的观众们感觉到。我们可以看到危险的降临,但屏幕与此同时也屏蔽了一些东西,比如说犯罪者的真实身份。
在这个基础之上,女主角的男友进入到了故事当中,因为在通话过程中提及到了孩子而引起了警方的警觉,此时此刻女主角的骚扰电话也被定位为自己的宿舍。而外面负责监视的警察,此时此刻也被杀害,一切的证据全部指向女主角的男友,而就在此时,女主角也终于跟自己的男友正面冲突了。
种种细节以及巧合不得不让观众们感觉到心提到了嗓子眼,而这一期看似合乎逻辑的行为也为凶手找到了一个替罪羊。然而通过这个逻辑走到最后的警察们依旧是没有发现阁楼中隐藏着的秘密,于是,本片最后的电话铃声再一次响起了,门外的警察似乎没有任何的察觉,屋子里只剩下了一个要昏迷四个小时的女主角,这部看上去很简单的恐怖片便开始了不简单之旅。
片中的犯罪者完全没有以真面目示人,同时也没有被交代犯罪动机以及如何潜藏的经历,这才是本片真正恐怖的地方。营造悬念的创作者将悬念不仅仅保留到了最后,而且在电影之外依旧没有揭示谜底。这就使得观众们对于本片一直保持着好奇。从而也成功的使得这部原本很平庸的恐怖片有了一个不平庸的看点,至少犯罪者并没有被抓获。
恐怖片看的是什么,自然是结局,是真相,然而当结局并不是结局,真相也远不是真相的时候,这部恐怖片意味着还没完,然而创作者确确实实是让这部影片走到了结尾,因此,悬念根植在了观众的心里,所谓的经典也就由此诞生了。当然,考虑到这是一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影片,我们无法通过现代的眼光和标准去审视,也许就是这样,没有结尾的恐怖片或许最吓人。
……
你好,再见
#1080p# Olivia Hussey长得太像我家应采灵了,看得频频出戏。这个时候的她已经没了朱丽叶时候惊为天人的少女感气质成熟了很多,鼻子好尖啊演恐怖片有点意思。
很有风格,没有解释杀手是谁,成片都令人感到阴风阵阵,虽然有些地方好无聊
=。= 爱人
完全靠预期违背造就的cult片。导演能说服华纳高层,坚持不改结局,简直比那个令人费解的结局更令人费解。超级小美女Olivia Hussey天生胆小,不喜欢恐怖片,是听了灵媒的话才接的这个片子,说是能旺事业运,好像也不是很灵验……
圣诞节应景看片,今年圣诞就献给恐怖片了。这片比《月光光心慌慌》还要早,所以可以装逼的谈这片对后世同类型作品的影响XD。
碰到骚扰电话第一反应是挂电话吧,为啥还问那么多问题,警察没什么作用,90多分钟的片子却过的好漫长
5.0/10 分。2022.12.30,初看,新重制版蓝光。就这破片,完全不知道重制了一遍又一遍是干个球呀。看在年代的份上,勉强给个3星。。。最烦这种无头无尾故弄悬殊的恐怖片了,你去问导演编剧凶手是谁为啥要这样做他们肯定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7.3】杀人狂恐怖电影的鼻祖,比《月光光心慌慌》要好看多了。气氛营造绝佳。最值得称道的是完全没有靠一惊一乍的音效和血淋淋的虐杀镜头来制造惊悚感,而是靠运镜、色彩和光影。光这一点来说就完爆现在很多杀人狂题材恐怖片!故事上虽然老套,但至少还是有点故事性,比现在很多slasher恐怖片要好多了!楼上在杀人,楼下小孩子在唱圣诞歌那场戏的仪式感和最后杀手的影子在窗外这两场戏尤为出色。美中不足的就是节奏略慢,以及结局是想说真正的凶手其实还在房子里?结果又没揭露他到底是谁,有点莫名其妙。
出乎预料的好片。凶手的身份从始至终保持神秘,你能感知到他存在于宿舍楼里,但从未直接看到。开创出许多恐怖片的先例:①杀手POV视角的杀戮电影,②特定节日杀人夜,③ 每次杀人后都要响起电话铃声。灵感来自北美60年代都市传说“保姆和楼上的男人”,骚扰电话的拨打来源就在屋内。同样有“最后一个女孩”的设定,但有别于后来恐怖片的点在于其他受害的女孩都没有裸露的表现,这样也就不会去加以额外的道德审判。
主观移动镜头,凶手呼吸声,比John Carpenter月光光心慌慌还早几年,无能的警察,可疑的男友,the final girl
頗經典的horror movie(當然是1974年的版本),藏於暗角圍繞感較強,很有psycho的風格,沒多血腥但恐佈creepy味充足,而且某些還頗藝術感,很不錯的懸疑驚慄片,值得一看
剧情很精彩。
冲着奥利维亚.荷西和玛格丽特.基德,结果剧情糟透了。
开篇对姐妹会的塑造颠覆传统,吊足了胃口,还以为这些率性的女学生能够扭转乾坤,至少给杀人狂制造些麻烦,可惜故事还是落入了俗套。
较早的杀人狂恐怖片,看的昏昏欲睡。故事打零分,但镜头运用和氛围塑造挺好,后来的恐怖片是通过增加更多刺激的情节来增强恐怖效果,这可能会更好看,但会逐渐失去恐怖的意境,这也许是恐怖片发展的一个趋势。不能理解的另一点是弱智的设定,看美恐或是丧尸片,角色总会有些匪夷所思的言行,严重影响观感,即使看多了能逐渐接受,但不明白这种风气为何有广泛又持久影响力。关于恐怖片的情节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也可以说都没有发言权,毕竟谁都碰不上,碰到的人早就死了,港式恐怖片里也常会以此作为尴尬的笑点,还可以自称所谓无厘头。实际上要想拍部严谨的恐怖电影并不难,可能严谨这种东西在恐怖片里会很扎眼,既然决定拍恐怖的,那能怎么胡来就怎么胡来,显得假了,才能避免把人吓坏。
一部可以忽略剧情,却不能忽略过程的气质影片!
4k修复,74年的片子比万圣节更早,很多镜头调度剪辑非常鼻祖级别的,节奏慢重氛围,凶手设定和结尾双重反转都很反套路,总之很不错的鼻祖
氛围、镜头和光影运用都很不错,剧情方面能再用心一些就完美了。
创新意义很大,给4星,影片的氛围营造非常超前,不露面的凶手动机不明、身份不明,只能看到一只眼睛和听到疯狂的只言片语,让人不寒而栗。段落之间的剪辑也很巧妙,节奏不快,但是毫不拖泥带水,值得多学习的一部片子。
無解的whodunit。音樂用得節制。俐落的兇殺片段,大量空鏡頭。變形POV。尋找恐懼源頭的自主攝影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