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竹内导演为NHK拍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以此为契机,深深爱上了中国的土地,并决定迁居中国。十年后,决定重走一遍这6300多公里。透过一条江,看中国这十年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十年,如何通过长江的一路风光,以及在长江沿岸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中展示出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给人类带来哪些感悟与反思呢?作为在中国生活近十年的外国人,竹内导演更想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人,真实的中国,也完成了自己与长江的十年之约。
今天打开b站,非常欣喜地看到《再会长江》更新了。但是这份欣喜在第9集进展到一半时戛然而止,因为导演说“这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集了”。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第一次在b站的纪录片页面点开它的画面。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对我而言充满吸引力。在那之后,我连续6天把已经更新的集数全部追完,之后便进入了漫长且痛苦的追更过程。现在它完结了,窗外一片生机。
拍摄《再会长江》的动机并不深奥,因为十年前导演任职于NHK电视台时拍摄过《长江天地大纪行》。十年后,长江变成了什么样,十年前在纪录片里出镜的人怎么样了?提出这样的问题乃人之常情。不普通的,是导演和团队的行动力,他们再一次踏上了世界第三极,开启了6300多公里的追寻之旅。
我想对于观看过这部纪录片的观众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第2集。10年前抱着小羊等待和游客拍照的茨姆真的完成了她的梦想,她开办了民宿,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不再怯懦,成为了闪闪发光的大人。这一切都是世俗语境下事件最好的发展状态,满足了大众潜在的主流期待。刚刚看完第9集,不得不说,导演请茨姆到南京游玩是非常明智的。如果说十年前,节目组带茨姆去上海是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的话,那么我认为这一次茨姆到南京是使她的事业再上一层楼的阶梯。她在南京的民宿里沉浸式地录像,学习扫码点单的技巧,念念不忘婚礼场景的布置与安排。我相信行动力那么强的茨姆在回到香格里拉后,会更加积极地改造自己的民宿,吸引更多的客源。
茨姆的故事宛如奇迹,重庆棒棒的故事则让人无比心酸。我不忍往下看,我相信大巴车司机与棒棒的冲突不止会发生影片中记录的那一次,也许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次。棒棒是托起重庆发展的生力军。他们长期被酷烈的太阳直射,用一根棒棒和单薄的双肩扛起大于自己体重的货物,古铜色的皮肤和凸显的青筋是他们的勋章。历史在发展,可能他们有朝一日也会被完全取代,但是无论如何,以自己的劳动赚取报酬都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他们年纪大了,背驼了,说的重庆方言越来越少的人才能听懂了,可是这都不是他们被欺负、被羞辱的理由。
第8集一天四次给江豚喂食的丁师傅也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十年前就在给江豚喂食,十年后,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两次拍摄的画面重合,除了衣着,他似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份工作是很辛苦的,除了喂食,丁师傅还要关注江豚的排便情况,以此为依据向科学家反映它们的生理状况。在导演询问丁师傅能够坚守那么久的原因时,他的回答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一遍遍重复,不希望江豚步白鱀豚的后尘。那么平凡的话语却让人肃然起敬,我无意把丁师傅拔高,但在我这个空洞的理想主义者看来,丁师傅是真正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责任不宣于口却在心。他是普通的中国人却又如此伟大。导演与丁师傅同时喂食时,江豚纷纷游到了丁师傅一边,去吃他手里的鱼。人和江豚是两个物种,《众神之地》里提出了十分不易回答的问题“人与人之间尚且有摩擦,人和白海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怎么才能真正地沟通呢”,或许在丁师傅看来,他和江豚是可以沟通的吧,是靠时间的积淀和捧出的一颗真心。
如果用词语来概括《再会长江》,我会选择“神奇”和“真诚”。十年前在江岸遇到的人还能再遇到,而且大家彼此还都记得,呈现在镜头前的激动与感慨做不了假。虽然我没有像导演一样全程行走过6300多公里的长江,但跟随者他的镜头,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母亲河的伟大。第9集里茨姆伸手去感受长江水,导演在一旁说“这里也有从沱沱河流过来的一滴”。我认为这个场景是全剧最棒的,从源头到入海,从涓涓细流到宽阔江面,长江始终在奔腾,正如长江两岸人们的生活,蒸蒸向上,奋斗不息。同样还是在第9集,导演真情流露“我真心地喜欢中国和中国人”,所以我非常自然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圈子里。在这个系列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真诚。大家都在弹幕里开玩笑说,采访不是导演的工作,蹭饭才是。但是不要忘记吃饭是最家常最具烟火气的行为,能够接受外来的团队在自己家里吃饭,如果不是真正从内心接受是无法做到的,必然是感受到了对方释放出的善意才愿意施与同样的善意。如此,屏幕前像我一样的观众又怎会不受到触动?
10年了,长江的生态变好了,人们依然在热气腾腾地生活,导演通过镜头呈现出的人本主义还在,这一切都令人欣喜。那么10年之后呢?就让我们相约2031年吧。
初以为,这就是一部讲长江水道、水量或者周边环境变化与否的环保片或者旅游片。但没想到的是,这个纪录片的格局大多了。这个意外,是因为我对这类对纪录片的了解太少,还是这个竹导的无意而为?不得而知。片中俯拾即是的就是一种普世的人文情怀,客观的政策影响探讨?(也许这个是我想多了)社会洪流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片子内容,不用多说,我脑子里更多的是一些被触发的“想象”,感悟。
我们一直都很关心长江的状态,也一直了解一系列的政策,但也一直距离长江政策的中心很“远”,我们根本不知道真实政策运行现状如何。确实也没看到多少详尽的相关创作或报道。
所以这个片子就让人有点吃惊,越看越吃惊。
吃惊有三点,① 一开始,我以为这里会充满对风土人情的赞美。但看到后来,我的感受很复杂,这些人的生活中没有赞美,不管是来自个人、导演或者任何一方的明确赞美。比如救援队中的旦真,他赞美家乡的自然,但仍想让孩子能出去看一看。旦真的纯朴中甚至有点自卑。这就是现代多元文化冲击下的现代人,再没有原始的人,“独立”意义的人。还有摩梭的女人,她们也已经不再是骄傲自信的“女儿国”,而是要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向婚姻制服低头,向现代低头。还有养蜂人、寸耀辉、小杨和茨姆等等。暂时看完,我还不知道如何去赞美。也许有人会赞美边远地带人性的淳朴,可是我总能感到他们跟我们毫无差别的困顿。而淳朴于他们个人而言,似乎毫无价值。“淳朴”就是一个纯看客的评价词条。
②我吃惊导演的自然融入、共情能力。也许文化本来无须冠以国别,但还是非常吃惊,日本的导演能这样自然地走近我们的国民,也许是我们普通人本身就是没壁垒的?但我不是社牛,还是有点无法理解。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壁垒的存在,导演才能畅通无阻。因为这个不理解但好奇的“壁垒”也带来了一丝福利。
我们总要通过别人的视角,才能好好地看一下我们的国土。但换个角度,这个能带领我们好好看看的人,已经不是别人了,而是走在你前面的自己人。这个意义上,谢谢竹岛这样“自然”的“热情”的领路人,也感谢文化差异和壁垒。
③我有个可能扯远的感悟,越想越震惊的感悟,这个是不是更要感谢这部记录片呢?因为我觉得我有点自我升华的意思了,于是,我还越想越激动。那就是:我不知道物质变好,人是不是就应该变得更感谢生活,人就应该觉得知足幸福,人就应该觉得认同当下的生活了。一直以来,我接受的教育就是,我们不能用金钱的、资本的逻辑来衡量我们的变化,社会的变迁。(事实不然)
竹导在片中一直反复询问的问题:大家觉得现在生活如何?未来有什么规划?也许这个问题很有关怀和鼓励的意味,我觉得竹内亮自己也有一直引而不发的答案,但我不知道,最后他得到的是他想要的答案吗?(我已经不管这是不是我的多想了)
也许只有继续前进才是答案,也许只有保留更多的幸存者,才存在答案。这时,我心里升起了一丝难过,这就是我们的国情,人数众多,不能靠天吃饭的国情,大家现在要的就是生活富足,家人安康,这个看似简单粗暴,但仅仅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都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积累,去改变。看着这些因为水位上涨,迎来生活剧变的水电移民,你可以直接了当地说他们生活变好了吗?他们只是换了基石,还要继续打拼。
也许只要活着,就是生活很好的答案证明,没有更高意义。
看到第四集,我深吸一口气。思绪回到第一集,沱沱河像毛细血管一样,向大地输送着血液。无名之实,无名之民,你们是真正的毛细血管。
让现实说话,不管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现实,不能活在乌托邦里。
也许我们这一代才是在向历史输入最真实有力的血液,不管要付出多少代价……
大家注意到没有姿母18岁去上海,18岁结婚,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姿母发生了什么?从姿母冬冬上海一别10年后再接通冬冬视频依旧哭得无法自已,可以想象18岁的她从上海回到香格里拉会哭成什么样/也许正是因为她父母为了让姿母忘记冬冬才尽快帮她定亲。为了不影响姿母现在的生活,所以冬冬现在最好不要去见姿母,至少要等她已经能平静面对过去了再像一个老友一样会面!希望亮导,赵萍、冬冬都能明白这一点!
第二集直击我的内心!!!十年前的相遇,十年后的重逢。就像一路往南的长江在第一弯后就转向了东,一个少女的人生轨迹,也随着机缘和时代发生了转折。第一次觉得联系着香格里拉和上海的长江是那么浪漫的,就像一条跨越时间的线,把远在天边的人带到我身边。这么朴素真实又充满人情的纪录片,亮叔太棒了!
看完了《再会长江》好几天,对于第二集还是有些想表达的感受,总感觉哪里似曾相识,今天在上班路上突然灵光一闪记起来——《廊桥遗梦》,对,就是曾经打动过很多人但是又备受争议的爱情故事。
茨姆和冬冬的相遇,和影片里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是有共通的,都是女方视角的相遇、吸引、离开、各奔前程、最后展开回忆的故事。整个第二集,带着“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的深邃感。
茨姆的成长、玲珑、通透和洒脱,还有导演细腻的镜头与剪辑,适当的留白,让故事脱离了男女情爱的范畴,朝着“人生与命运”这一更大的议题缓缓展开。真实的情感在时间里流转。竹内亮,厉害。
PS:微博上有个人说:“阿部力在上海片段自述自己从中国黑龙江乡下来到日本,感受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因此推己及人,希望茨姆也能开眼看世界,这是邂逅伊始先吸引,再怜爱之情升华之后的奉献;茨姆则是钟情少女遇到了打开人生新窗的恩人,彼时的她对冬冬既有俊男靓女的爱慕,又有滴水涌泉的感激,更有引为模范的向往。”真的是点评到位了。
一口气看完,在竹内亮导演拍完《长江天地大纪行》之后十年《再会长江》,而且在不断更新,目前更新到第七集,发布时间是2023年1月20日。 开始寻找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那是从冰山上缓缓滴落的雪水,涓涓细流最终形成滚滚长江。 十年之后,怀里抱着羊羔的少女已落落大方,当时上海的惊鸿一瞥没有让她流连忘返,她仍然魂系香格里拉。另一位梦想当兵的女孩已远在外省打工,对拍摄好奇的男孩已不在江边,在长江的第一个拐弯处与纪录片相遇,江水在转弯,人生呢? 纪录片中穿插着交通的发展,发电站的修建带来的搬迁,学校的拆除,江边人的生活与感想。 一路向西,宜宾燃面,泸州老窖,重庆“棒棒”,岳阳楼记,之后来到武汉,那个三年前故事开始的地方,镜头转向你我,转向流淌的长江。
好感动啊!个人变化是国家变化的缩影。十年前,茨姆四年级辍学,17岁包办婚姻,十年后,茨姆妹妹不仅上了大学,可以自由恋爱,能够坦然探讨婚姻问题,自主选择结婚与否。十年前,家人不允许茨姆出远门,十年后,茨姆能够对广阔天地侃侃而谈,实现自己的民宿老板梦想。十年前,香格里拉和上海就像两个世界,十年后,两个世界的差距慢慢缩小。村村通路,村村通网,让中国各地各族人民得以像长江一样流动和融合。基础建设和网络技术,无一不在拉近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巨变的十年,对国家是,对个人更是。和之梦!和之梦!
第二集神作拉满了!
小哥说藏语那段很感动
从上游的大自然神圣不可侵犯,到中游的建大坝村庄被淹迁移,再到下游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大江,人与长江的关系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各种较量的历史缩影。整体高开低走(上游的自然太美太庄严了,很难不被震慑到,以至于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觉得后面的部分不过如此),越到后面越是感觉敷衍,最后导演回到了舒适的家里,茨姆对民宿的建设信心满满,长江成为大城市背景下一个平凡的交通枢纽。自然太过震撼夺目了,虽然导演侧重点在于人文,我还是感觉对于自然长江的呈现有点不够。长江沿岸的自然风光太值得一讲了,仅仅成为人类生命活动的背景实在可惜。
直接一键五星,一些地方去过了才明白珍贵。我们母亲河的故事,由一位日本导演拍出来,且横跨十年,一方面感叹现在全球化以及这十年翻天覆地的发展的同时,也希望中国的优秀文化可以像长江,历经艰险,却川流不息。
第二集茨姆的故事哭的我整集眼泪都没停过,我好恨疫情啊,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冬冬可以和茨姆见面的,画面一定更加感动,如果再一个十年能再拍茨姆一定很有意思,愿茨姆的梦想一步步实现,她提到冬冬的表情好可爱啊,是带她看过繁华的人会惦记十年我真的好能理解,人的感情有很多种不一定是爱情,现在的茨姆除了成熟以外,依然的真诚
一以贯之的以小见大,一以贯之的朴实感动。
已经更新到第七集了,豆瓣怎还是四集,总集数还不知道吧。
景色真好啊 能看出来生态是好了很多 以人为主线真的很棒 好幸运有记录看到十年前的对比 女孩子都太好看了!导演一路蹭吃蹭喝太好玩了
湿了好几次眼眶。时间啊时间,你真是最残忍无情却又最公平的东西。
第二集神中神!
等电影版!!!!!!!
呜呜呜 又震撼又感动又有些好笑又有些心酸。一切的梦开始的地方。谢谢亮叔带我们看到我们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源,看到了美好的自然和淳朴的人们。真诚像水流一样,遍布了整个片子。我的泪点大概比摄像小哥还低哈哈哈
其实没有好到那份上,但是又觉得很好…
十年之后,那些主人公的命运,就像刮彩票一样,我们好奇又期待时间会给他们安排的命运,也担心这趟时间之旅的结束,纪录片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二集的茨姆,她有着和普洁相似的出身,然而却又比普洁幸运。关于纳帕海,茨姆想的全是冬冬哥,十年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这个《香格里拉,天气晴》的故事,可以说是践行中国梦到典范,估计有关部门已经在暗戳戳地写剧本编故事了。宜宾之后的故事平淡了很多,可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主人公们更趋于选择平淡安逸的生活方式。十年光阴,故地重游,物是人非,竹内亮其实无意中走上了和前辈佐田雅志一样的路,但竹内亮却走得更远。
茨姆那一集单独拎出来是一个很好的素材IP,建议单独拍成一部电影,会非常好看。
长江这个系列怎么看都看不厌
找寻长江的源头,找到第一滴水,这个想起来也真的是很有意义了,也看得出来竹内亮导演的长江的情节。另外觉得,其实一个日本人是不是按道理是不能到西藏,或者说直接到青藏高原,毕竟很多军事设施。还有一点就是很熟悉的青藏公路格尔木段,好熟悉呀。
第二集也太好哭了T^T(年更番预警!📍ep8
时间的流淌纪录在画面中,物是人非在所有的言语和脸上。每一颗冰柱上滴下的水,眼睛流出的泪,都是岁月的凝结。十年,似长不长的时间,变化却那么巨大,有的人老了,有的人走了,有的生儿育女,有的亭亭玉立。希望所有画面中的人,都好好保重,十年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