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爸爸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头脑简单 手脚笨拙 对于码字这个工程实在不敢说如何如何 ,
记忆中上一次写影评还是在初中 ,
自然没有那么文艺 没有那么清新 永远以一种十五六岁初中生的笔法实实在在书写自己的想法。
犹如影片中那句实实在在的话
"爸爸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记得曾经有一句类似这样的话 ,家人在哪里 哪里就是家~
好喜欢的一句话 温馨而又温暖 。
在自己看来 这部影片的制作成本 出演演员都不重要,
重要的则是 那亲情 。
曾经和朋友们说过
“我可以什么都没有 但惟独不能没有父母 我爱他们 他们也爱我。
无论在外面多累 多苦 多彷徨 只要我记得,我还有亲爱的爸爸妈妈在家里做好饭等着我 其他无所谓”
习惯了家里的温情 习惯了妈妈的饭菜口味 习惯了外面奔波后回家的感觉 甚至习惯了父母的唠叨。
无法改变的就是家人与家人之间的爱 。
游子们 时常回家看看 打个电话报平安
要记得 累了 就早些回家 ~~
谢谢各位制片人 演员以及工作人员
2 ) 还是做电视电影比较好
正如小涅说的有做电影必须要有诚意,但是有诚意的并不都是电影。
在我眼里 ,能够好好讲一个故事,一个我能融入进去的故事的电影,就是我眼中的好电影。
在观众面前,能看到的仅仅是屏幕前呈现的100分钟而已。
所以,制作方在100分钟背后100天或者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是观众没办法背着的情感,来左右对电影的判断。
【关于剧情】
在主创见面会上,可以感觉到这部电影产生的些许来之不易。
但是不得不说,这么一个亲情故事,温馨的亲情故事,营销的点有那么点儿牛头不对马嘴。“武打幽默”。
说实在的,关于感动我确实觉得缺了些。要说三姐妹出来混社会的不容易,我实在无法感同身受这种辛酸。
【关于演员】
片中的两位老演员,更多的配角所表现得太好了,这也更突显了整个电影的莫名其妙。
三姐妹的故事说实在的交待得不够清楚,每次看到大姐咆哮,我就莫名其妙。每当我要跟着这些出彩的配角入戏的时候,就又都会被无情的主角拉回莫名其妙的现实。
三姐妹我觉得除了徐冬梅饰演的角色稍微让人觉得舒服一些,其他的表演都让人觉得太莫名了。
【关于造型】
整个观影过程都处于一种莫名的压抑中。
旁边的观众抱怨剧照没钱请造型师吗,主角的头发都是乱糟糟的,基本上都是素颜出境。以前老是抱怨电影里的女主角个个都画得好看,穿得漂亮,一点儿也不真实。但是真的,这部电影里的所有造型都让我绝对真实过了头。即便不真实,如果资金有限无法呈现出一个最美的状态,至少可以略施一些礼貌的尊重。
【本身】
不管这部影片制作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么的有诚意;但是,请原谅观众是看不到背后,他们看到只是台前这个完整度还不够的故事。
3 ) 用心做的标题党
《当爸爸来敲门》,相信主创方当初想这个题目,绝目仅仅是因为《当幸福来敲门》这部温情、叫卖获得金碑银碑的电影,他们一定是把爸爸,和幸福联系在一起。爸爸来了,幸福也来了。
参加主创见面会,没有看到导演,却看到83年的制作者,一个年轻的80后,却长得一双饱经风霜的面孔。不善在公众媒体言谈的人,含蓄中表达出他创作这部电影中的谦逊与严谨态度。演员王迅则在很惊讶地表示,这次是他参加过所有见面会,唯一一次观众比媒体多。剧中饰演父亲的李明臣老师,说到亲情,不禁动容,说到好电影的标准,不禁赢得掌声。我喜欢这样的团队,为着朴实的亲情,为着年轻80后的电影梦想,而执着。
可惜的是三位剧中女儿没有到场,这与这部电影的情节有很大相似。忙忙忙。如果她们能够到场,相信,会为这部电影增加许多份量。
成龙女徒徐冬梅,是这部戏主要演员,开演之前,放了两段她的VCR,电影放映之后,也多是她的出镜。片中她与师傅“交手”的镜头,让这部戏充满十足的喜剧元素,最后,她告别师傅那段,又充满了温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亲情”甚至立盖过了亲爸爸,本是陪衬的桥段,却喧兵夺了主。
只是,剧中有些情绪的表达不是很完满,情节不是很突出,情感表达也多少显得突兀和无厘头。
这是一部用心做的剧。记得有时间带着父亲母亲来电影院里看看。
4 ) 迟到的影评
参加豆瓣上的一个活动,然后抽中了这个电影的门票,要求是2天内写一篇影评,拖到今天才写,不是有意为之。
看了一些别人的影评,大部分是赞的,但客观来说,我只能给60分。
好的地方:题材很好,温情路线,取景很好,老演员演的很出彩。
不好之处:剧情很烂,感情流露不自然,让人感觉莫名其妙,节奏太慢,没有起伏,难有共鸣。仅仅拥有父爱的套子,却没有表现出实质来,虽然能感觉到导演的真诚来,但是水平确实不敢恭维,致使我在观影的整个过程没有进入状态,有点想睡觉
小成本可以做出好东西来,但是小成本大部分做的都很平平,比如这部。
5 ) 一碗稀饭的故事
刚刚主创见面会出来我就给爸爸打了一个电话
回家以后就翻出了自己中学时候的一篇文章
《一碗稀饭的故事》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的早饭都是幼儿园的营养师精心配制的。小朋友在一起吃得很香。
时间就想流水一样慢慢地逝去。现在的我对早饭再也没有什么兴趣了。每天早上,我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要带上书包上学了。至于早饭我想都不想。许多同学也有我这种现象。大家还互相炫耀自己没有吃早饭精力还多么得好。但我清晰地听见快到中午的时候,同学们的肚子总“咕咕”地使劲叫。我们也都深刻地了解这对我们的身体是十分有害的。可是,这还是不能引起我对早饭的重视。
我们就快要中考了。父母怕我总不吃早饭身体会撑不住,就买了许多好吃的来引诱我肚子里的谗虫。可是,已经养成习惯的我根本不看它们一眼。父母可能是没招了,一连几天都没嘱咐我记着吃早饭。有一天晚上,我写完作业发现父亲和母亲在谈论着什么,我就躲在旁边偷听。父亲问:“你小的时候早上最想吃什么?”母亲想了半天,回答道:“我小的时候,家里人多粮食少,早上就想喝口又稠又融的稀饭。”我“扑哧”一声笑出来,心想:“一口稀饭!稀饭是什么呀,母亲怎么偏偏选中了这不咸不甜的稀饭呀?”父母似乎发现了我的行径。于是,他们关上门,窃窃私语起来。
第二天一早,闹铃响起了。我“唉”的一声叹息之后,我那程序化的生活又开始了。我伸了一个懒腰,爬起来穿衣服时,听见厨房里发出咕咕的声音,像是水沸腾的声音。我穿好衣服,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原来是父亲在厨房里。我发现他穿的很单薄,头发乱乱的,两手抱着肩膀,身子弓着,眼睛看着锅,浑身直哆嗦,嘴里发出“咝咝”的声音。我轻轻地走过去,想吓他一下。当我刚走近他身后,父亲“啊——啾”一声打了一个喷嚏,反而吓了我一跳。父亲转过身,揉了揉眼睛,笑了笑说:“今天我亲自监督你吃早饭。”说着,父亲给我盛了一碗稀饭看着我吃。我尝了尝这稀饭。稀饭稠稠的、融融的,吃得我心里甜甜的。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滴进稀饭里。稀饭变咸了。我吃着稀饭,喉咙涩涩的。我低着头一口气吃完了一大碗稀饭。我觉得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稀饭,最美的早餐。
从这之后的每一天,我都认真地对待每一顿早饭。因为这早饭里渗透了父母对我无私的爱。早饭很简单,也很复杂。早饭里酝酿出的,是父母对我的爱,这种爱很复杂,也很伟大。
现在再看自己当时稚嫩的文字,甚至有些概括中心思想时行文生硬的可笑。但每次回家看到爸爸颤抖的手,心里就一阵酸楚。亲情是每个人都无法预约的感情。
很多人都拿这部片子和《当幸福来敲门》比较,当然是无法比拟的。但是本片中微微贯通着一点四川的诙谐幽默,比如郭叔学着闹上吊、比如停车场小工的痴情……让影院里时时想起笑声。
如果说影片有什么我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就是结尾时泸沽湖的美景,与爸爸并不乡土的塑造,有一些差距。如果爸爸弹奏的不是电钢,而是民族乐器;如果爸爸略带一点口音;可能会感觉更真实。
在城市里,有太多打拼的年轻人,可能一年只能回家看父母一次,那看完这部影片也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
6 ) 淡淡的一杯清茶,浓浓的一份深情
看完整个影片以后,真的就像李明臣老师说的内样,这部电影是一杯淡淡的清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是却回味无穷...看完电影我有一种想回家的感觉,突然想吃爸爸做的饭...
父亲 +1
请打开门
挺好的!
笑点不错。。。
依然的温情牌,可惜有点儿不伦不类,好多情节串不起来,支离破碎的感觉。
如果是花钱去看的,我肯定给不及格,但是不花钱在电视上看,还是比较不错的电影。
电视电影进院线了!!!鼓掌。两位老艺术家果然是唯一能托起全戏气氛的。。
还不错的电影,挺感动,但是给人好像有点空空的感觉。
挺喜剧的不错~就是结局最后一点没懂。。
我浑身都渗透出罪恶感
朋友推荐的国产片,虽然不是很有名,但是还是有点被感动到。
友情支持,良心打分,剧本本身还是不错的
挺好的
牵扯到亲情的电影总免不了催人泪下,很喜欢!
催眠电影。效果不是很好。搞得想睡却睡不着!
两星半,有些小段子还行。
影片最好的是 :旁白
这电影我能懂!
徐冬梅 成龙的徒弟 一个武打很厉害的女孩 在这部片子里主要还是演亲情戏份多了一些 这也很考验她的演技 虽然本片里她的性格内向 台词并不多 但是叛逆性格的塑造的还是蛮到位的 很个性的演员 王迅的戏份虽然不多 但是这个各大影视剧中的配角再次担当了不错的绿叶角色 很搞笑 片中杨冬告别父亲那场戏感人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不凋零的花……仨姊妹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