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好莱坞 剧照 NO.1好莱坞 剧照 NO.2好莱坞 剧照 NO.3好莱坞 剧照 NO.4好莱坞 剧照 NO.5好莱坞 剧照 NO.6好莱坞 剧照 NO.13好莱坞 剧照 NO.14好莱坞 剧照 NO.15好莱坞 剧照 NO.16好莱坞 剧照 NO.17好莱坞 剧照 NO.18好莱坞 剧照 NO.19好莱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42

    详细剧情

      瑞恩·墨菲和伊恩·布雷南的最新限定剧《好莱坞》以二战后的好莱坞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颇有抱负的演员和电影制作人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在好莱坞取得成功的故事。每一个角色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镀金帷幕背后的世界,揭示了至今仍存在的种族、性别和性取向方面的不公平制度和偏见。《好莱坞》富有启发性和敏锐性,揭示并研究了数十年的权力变迁,以及如果废除后娱乐行业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好莱坞》由戴维·科伦斯韦特饰演杰克、达伦·克里斯饰演雷蒙德、杰里米·波普饰演阿奇、劳拉·哈里尔饰演卡米尔、萨玛拉·维文饰演克莱尔、迪伦·麦克德莫特饰演厄尼、霍兰德·泰勒饰演埃伦·金凯德、帕蒂·卢波恩饰演阿维丝、吉姆·帕森斯饰演亨利·威尔森、杰克·皮克金饰演洛克·哈德森、乔·曼特罗饰演迪克、茉德·阿帕图饰演荷莉叶特。该剧由联合创剧人瑞恩·墨菲和伊恩·布雷南以及亚历克西斯·马丁·伍德尔和珍妮特·莫克担任监制,珍妮特·莫克还担任本剧的编剧和导演。

     长篇影评

     1 ) 对电影爱的越深,你会哭的越痛

    在看完电影的24小时内,我一直在反复思考,我为什么被感动。

    首先要声明,我并不是觉得这部电影让我哭了,从而觉得是部好电影 (你肯定听出我的讽刺了),而是真的觉得这部电影太好了,所以真的感动了。引用桃桃的话说,是给影迷的礼物!而且是一想起来,就很感动,就想哭的那种……

    让我冷静一下,说说为什么,跟大家一起找找共情

    (不含最后30分钟的剧透,个人也不觉得这部电影只有最后30分钟精彩)

    这部《好莱坞往事》,在真实事件时隔50年后,作为昆汀的第九部,也是他最半自传性质的作品。就像是他对于好莱坞那些过往的惊鸿一瞥,也是他最谦逊,最温柔的一部作品。

    作为建立了独特风格的电影大师,也作为有着全球影迷基础的导演。昆汀不需要用力过猛,也不需要讨好观众,他只需要把自己想说的,放在一个人温柔的故事里,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那个曾经的功夫小子,早已成为了一代宗师。在好莱坞电影这个行当里,弹指一挥间,昆汀用三分力到,就可以带着观众,穿梭在好莱坞风情,经典类型片,时代画卷,欲望与金钱里,深陷不能自拔。一切都那么的熟悉,一切又充满了自嘲,一切又那么悲伤。

    1969年的好莱坞山,全世界的名人,有钱人,艺术家都来到这里淘(定)金(居),注意一定要是定居!莱昂纳多饰演的 Rick 在影片的一开头,就指出了租Condo和买房子的区别。也就是房子买在好莱坞山,才算“好莱坞人”!

    之后就可以像做梦一样,跟波兰斯基做邻居了!这场来自昆汀的电影梦,正因为其不可改写的过去,而更加令人悲痛。这片子最昆汀的地方,也是故事的内核,他创作出了一个在好莱坞奋斗的代表人物,让他代替自己,也代替所有影迷,在电影里拯救了心中最仰慕的大英雄!也许是波兰斯基,也是更多不应该受到伤害的艺术家。

    电影的时间跨度不到一年,将所有的符号元素都混杂在一起:电影,电视,明星,派对,大佬,嬉皮士……甚至在影片结尾彩蛋,还恶搞了一把广告!当电视剧统治了大众,电视广告的时代就不远了!

    戏里戏外的拆解,镜头背后你的发现了吗?

    前一小时里的,如果你觉得冗长想睡,大段台词不知道该看什么。那你可以关注下电影的镜头设置。除了日常的好莱坞山,驶进驶出,上山下山。那些镜头的小设计,跟随演员在车上第一人称视角,感受着好莱坞山的微风徐来。或者在片场,跟随电视剧拍摄的轨道,用特写的视角,观看李奥纳多饰演的Rick和老友的对手戏。

    导演怕大家太投入,他还特意让Rick忘记台词,把观众的观看意识拉回拍摄现场,之后再跟随镜头,重来一次。不断的重复戏里戏外的人物状态,不断的把观众带入戏中戏,再让观众清醒过来,去体会那种好莱坞的造梦瞬间,给你展示电影这个魔术的秘密和魅力。

    影片中,只占一小部分戏份的“小丑女”饰演的波兰斯基的太太Sharon。她的主要剧情,也是跟观众一起观影的同时,昆汀故意告诉你,一个演员看代电影的方式是怎样的,当时她是怎么练习拳脚的。总之昆汀这次就是要给观众们展示,好莱坞的电影人,是如何为观众们炮制大餐的!

    李奥纳多的角色设置和人物光环

    影片中还有大量的戏中戏的剧情,借助着一个接一个西部片、战争片的经典高潮剧情大串烧,在小李饰演的Rick一个接一个直男输出,观众拍手叫好之外,反衬的是 Rick 在现实中的焦虑。

    昆汀将现实中的Rick,一早就放在观众眼前,他苦于身陷西部片的衰落,以及小荧幕的局限,非常想尝试大银幕的电影作品,但是大银幕是意大利人的天下,他只能去约意大利佬喝咖啡。

    影片一上来的那场对话戏,那种沟通的失效,以及小李出来的暴怒。只要经历过那种对话的人,都可以理解,我跟你谈艺术和做事情,你跟我谈赚钱和利益,那种没由来的错位,真的是能把人给气疯!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都想踹车踢墙!

    每个人物都在致敬和慰问好莱坞前辈!

    奥纳多饰演的Rick,让这个电影充满了情感的复杂性。观众前一秒还在享受他的火焰喷射器输出,后一秒就要跳戏他的幕后滑稽桥段。而且剧情的走向,随着Rick的演艺生涯瓶颈期到来,也越来越走向低谷。

    一个电视剧演员的电影梦,最终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电影。这可能即代表,又解构了昆汀想表达的一种好莱坞人生。

    Rick的口吃,让电影的基调一下子就谦卑了。在被小姑娘戏谑之后,Rick与小女孩合作的最佳表演,让观众彻底与Rick共情。

    你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那一滴泪水的重量和Rick被夸奖后心中的窃喜。那种悲喜交加,痛苦与荣耀并存,那是一个人在欲望和自我实现的挣扎中,流下的血和汗。谁说西部片类型片不需要演技?!

    Rick说话的障碍和银幕形象的建立,突出的也是好莱坞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镜头取(欺)悦(骗)观众!镜头背后的状态是什么,你永远都不知道,那些真正拍电影的人才知道。

    非常喜欢影片这场戏拍摄后,众人下班的桥段,那么秩序,那么普通的收工和上车回家。仿佛刚才被摄影机拍下的精彩一幕,从未真实发生过,这些如常下班的人,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创造了什么样的影史奇迹!

    故事里为了实现拍电影梦,Rick联姻意大利电影人,甚至是将自己“嫁”给了意大利人。Rick 拍了四部电影,娶了意大利老婆,未来就掌握在他手里吗?

    那种无处不在的焦虑和前途未卜,Rick夫妇下飞机后在走廊里的慢镜头,同样的视角和画面剪辑,唤起观众对重复影像的记忆。你怎么知道当波兰斯基夫妇在电影一开始,来到美国走进机场的时候,心理正在想什么?他们对好莱坞的期待又是什么?

    又有多少人,来到好莱坞人,不管怀揣着怎么样的心情,都曾这样走在这条通向好莱坞的路上。

    两个角色,扮演身体和灵魂

    再来说说布拉德·皮特饰演的Cliff,昆汀用这两角色,简直是脱化了好莱坞人的肉体和灵魂。一个是身在行业中的自己,那种痛苦与努力,那种遇强则强的意志,与小女孩对手戏,其实也反衬了Rick的厉害之处。

    而他的替身演员,Cliff就像是一个昆汀脑子里的精神游侠。

    他是Rick的朋友,司机兼保镖。是开着凯迪拉克的现代牛仔,是1969年的好莱坞独行侠。背着杀妻的传奇过往,他喜欢养狗,喜欢姑娘,但是不喜欢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更不喜欢听人吹牛逼。(下图为布拉德·皮特和他的替身演员)

    他总是要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ok。慰问根本不记得自己的好莱坞退休人员,那种关怀和温情,透过导演的镜头,直抵观众的心理,Cliff 就连和搭车少女“交易”也要询问对方年龄,真的是人品好到爆炸!

    Cliff 作为好莱坞外围,又与好莱坞有着密切关系的人,他的日常围绕着好莱坞山,但又是山外的人。他的自由和狭义让他充满了魅力,如果Rick是电影里的英雄,那Cliff就是现实中的英雄。

    所以在最后的高潮中,重头戏还是Cliff的,而Rick最后也是解决了半个坏蛋(已被Cliff重伤)的方式,还是用电影里的道具,用电影里的方式!完美的编排!昆汀真的很牛逼!

    时隔50年来自好莱坞人的社会反思

    回到主线剧情中,关于嬉皮士的呈现,必然也带着昆汀的个人色彩,也就是个人喜恶吧。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改编的剧情中,提到他们计划去把电影里教他们做坏事的角色都杀掉。

    这是美国社会舆论也一直存在和讨论的问题,昆汀把这个叩问,不失戏剧性又合理的人替换在这里。网上是可以看到波兰斯基一家人被杀的三个推测原因的。而昆汀选择了这样的改编,通过电影,也对当下和过往的好莱坞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一些追求血腥和R级暴力的电影,是不是也有负面的影响?

    而更多的潜台词,仿佛是美国人应该自己去处理好自己的文化问题,无论是反战情绪,嬉皮士群体,还是暴力影视剧对一代人的影响。

    而美国的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昆汀的改编也似乎给出了答案,需要好莱坞内外的人一起解决!因为从来电影人和观众都是最好的朋友,相互依赖,相互扶持。

    电影产业才能一直向前进。也就是Rick和Cliff,其实也是电影人和观众的关系,他们在面临意外之前,两人在家中看FBI系列剧,正是由Rick出演,Cliff也是他的剧迷。

    昆汀的迷影梦,也是他脑海中最美好的好莱坞童话

    昆汀一直在电影里表达的,就是他的个人喜好,讨厌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在电影里,把他们杀一百遍。还会让白人“服务”黑人,要说黑人超英电影,那起源应该是昆汀的电影吧!

    这部新片也是昆汀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仿佛一个影迷,自己做梦,有一天我成为了拯救我最仰慕的电影偶像的人。这个梦你是不是也做过,昆汀就把这个梦拍出来了,这个梦就像一个童话,名叫《好莱坞往事》。

    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有着焦虑,自谦,可爱又不失努力的电影工作者们,还有着一直陪伴在电影人身边,不离不弃的观众和影迷。

    昆汀花了一整个小时的时间,讲述这个两个人的虚构故事,就是为了最后让你相信,这一切也可能是真实的。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好莱坞,如果更多这样的人,那该多好。

    而过去的悲哀就是历史没有假设。假如那天晚上故事是英雄救美,如果那天晚上没有意外……

    当那句 Is everybody ok?Are you ok? 轻柔地从真实的受害者口中问出时,多少嘘唏和惋惜……电影在那一刻开始抽离……像是穿越时空,跨越现实与梦境的对话。

    非常喜欢李奥纳多的那几次靠近对讲机的表演处理,那种小心翼翼和羞涩与礼貌的靠近。

    这是一场从美国到好莱坞人自我的审视,迟来的安慰和道歉。当一曲挽歌在一个并不存在夜晚想起,在波兰斯基家大门打开的那一霎那,观众跟随Rick一起,走入了这场梦境。

    进入波兰斯基家,镜头也转为了上帝的视角,在那个假设的温柔的良夜,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借着娄烨的那句:“是否认清历史不会影响过去,只会影响未来。”,这一段好莱坞往事,是给到一代好莱坞电影人的祭奠,也是无限美好的遐想,也是最无奈的悲歌。

    电影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如果好莱坞人当年有“好好地“招待来自世界的电影人们,如果美国人处理好自己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让来客遭到劫难……如果每个为电影付出的艺术家,都有机会成为朋友……这个世界该多美好…… 昆汀的这部电影,就像是给到影迷们的一个大大的拥抱!你感受到了么?

    2019年,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2个观看角度+32部相关影片|《法兰西特派》超前测评

    《沙丘》严肃影评:剧情、人物关系和未来十年的沙丘宇宙

    蓝光碟收藏|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讲述的快乐与僭越的体验

    蓝光碟收藏|双峰剧集+电影套装|大卫·林奇的影像世界

    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

    蓝光碟收藏|希区柯克15部电影|终极版蓝光套装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2 ) 好莱坞之子——昆汀《好莱坞往事》创作谈

    昆汀·塔伦蒂诺曾号称今生只拍十部电影,《好莱坞往事》是第九部。耸人听闻的曼森血案,《低俗小说》多线结构再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布拉德·皮特首度同台,这部新片从一开机就成为全球影迷的年度期待。今年五月,作为第一批报道《好莱坞往事》的国际媒体,我在西好莱坞The London Hotel跟昆汀聊了半个小时。聊完颇有些意外,这次的昆汀很不一样。有人说是新婚后的他变柔和了,也有人说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是他最私人的少年回忆,是一封写给好莱坞60年代尾声的情书。采访中,我的第一感觉是昆汀导演更诚恳,庖丁解牛般细细拆解《好莱坞往事》历时六年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更有情,谈及69年前后新旧好莱坞交替如数家珍。不变的自然是他风格独特而充沛的创造力,元气淋漓。就跟随昆汀一起回到50年前的夏天吧,从前,有个好莱坞……

    Q=《环球银幕》洛杉矶特邀记者潘萌

    A=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Q:昆汀导演你好,刚刚看了片花很激动,可以先聊聊这部电影的起源吗?最初的灵感从何而来?

    A:你好,我也有点激动,因为这还是我第一次能真正谈论这部电影呢!你刚看到的片花其实是我才叫剪辑师剪出来给剧组成员看的,让大家知道这八个月都在忙活些啥,哈哈。早在五六年前,我就有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初步构思,然后它一直在不断变形,直到最终的模样。

    最开始,我先把它写成了小说。我先顺着感觉写了两章,然后第二年又写了几章。接下来就一直在不断修改前面的章节。然后我突然想到一场戏,是Rick和Marvin之间的戏,我就一直在写这一场戏写了差不多两年。Rick和他的经纪人之间的这场戏非常有意思,在我不断重写这场戏的过程中,我开始越来越了解Rick的电影作品,也更了解当时行业的一切。然后呢,在其他项目的间隙里,我总会时不时拾起它,问自己,关于这几个家伙我还需要了解些什么呢?偶尔我又会想出关于Marvin的一个细节,或者Rick的事业又怎么了,就这样又过了三年,我开始觉得我已经差不多有人物了。我就想,我现在有Sharon这个角色,我还有Rick和Cliff,我知道他们是谁了,但我想要拿他们做什么呢?什么样的故事是属于他们几个人之间的?

    Q:所以接下来就进入到开发故事的阶段了?

    A:没错。大概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我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故事,把新的事件和地点往里扔。这么干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又跟自己对话,嘿,我其实不需要把这几个人物框到一个特别情节剧架构的电影里,我对他们已经非常熟悉,我觉得可以试试截取生命中的一两天那种形式。就是Sharon, Rick和Cliff三个人短短的两三天交汇时光。他们正好是好莱坞的三个阶层。

    Q:可以具体说说这三个角色所代表的好莱坞三个阶层吗?

    A:首先是Sharon和Roman(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真实的好莱坞高端阶层。不可能有比他们更风生水起的了,尤其是在《罗斯玛丽的婴儿》之后。然后是Rick,虽然他一直在埋怨自己的境遇,但说实话他其实混得还行啦,至少一直有工作,也赚了不少钱,可以买个房什么的。再来就是Cliff,每天都在好莱坞干活,但他不住在好莱坞。他住帕诺拉玛,比较贫民窟了。他代表的就是那些一辈子在这娱乐行业干活,但完全没有可拿出来炫耀的东西。但他也无所谓,挺酷的接受了。他有点像马戏团里专门给大象洗澡灌肠的人。

    Q:哈哈哈,太准确了。我也属于Cliff!

    A: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这才是好莱坞。在好莱坞,巨大的成功和巨大的失败可以比邻而居。

    Q:说得好,这句话既可字面直译又有象征意义。

    A:没错。所以现在我们有了代表好莱坞三个阶层的三位主角,然后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一起经历这三天。

    Q:为什么一定是1969年?除了曼森惨案之外,有没有其他什么原因让你选择这个时间点?

    A: Mark Harris有一本书《Pictures at a Revolution》是讲1967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那五部电影的。你知道那一年是属于《毕业生》和《邦妮和克莱德》。但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当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的时候,新好莱坞并没有意识到它已经赢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引领好莱坞接下来的十年,而旧好莱坞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输了。到了1968年,很明显旧好莱坞已经在消亡了,而新好莱坞正在取而代之。等到了1969年,新好莱坞已然成为了好莱坞的代名词。任何三年前大热的东西,此刻看起来都无可救药的过时。那个时间节点就是如此微妙,等到了1970年中的时候,任何1969年中的片子也显得无可救药的过时了。Roman和Sharon简直就是新好莱坞的金童玉女,但《罗斯玛丽的婴儿》如果是1963年出来根本就不会成,这就是天时。

    Q: 电影中莱昂纳多演的Rick是属于50年代晚期60年代早期的男明星,对吗?

    A:对,他是George Maharis和Ty Hardin那一卦的。1969年,除了Rick没人再拿小细齿梳大背头了,那会儿流行的是中性凌乱风。正当红的是Peter Fondas,Michael Douglas和Arlo Guthries这些嬉皮士星二代。他一直以来被教导的那种阳刚硬汉气质受到了巨大的正面冲击。

    Q:电影是关于60年代尾到70年代的好莱坞,请问你如何看待当下的好莱坞呢?

    A:我觉得好莱坞永远是在变化中的。现在虽然好像所有人都在说后现代主义,或者又要对行业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差不多每十年就会来一轮,但对我来说嘛……我反正没什么意见。你看大片厂能支持我和这么天才的演员们一起拍了一个非常难拍的电影,我至少有想做什么就去做的自由。现如今人们已经不搭景了,什么都是CGI而不研究美术,但我们改变了洛杉矶的街景,所有人都看到了。其他人可能CGI这CGI那的,要我说,Fxxk that shxt!

    Q:可是你是行业里的一个例外呀。

    A:嗯……对啦(笑),反正我确实是例外嘛。我很幸运。今年暑期档很奇怪,别人告诉我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你知道吗,我们是唯一的一部原创电影。任何暑期档的大片厂电影要么是续作要么是改编,只有我们是完完全全的原创。一整个夏天,只有一部原创电影。

    Q:这么说起来好悲伤啊。

    A:一方面是挺悲伤的,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屌爆了哇哈哈哈。

    Q:可以介绍一下选角过程吗?这次的卡司阵容太耀眼了,比如说谁是第一个定下来的?

    A:坦白说第一个确定的演员是Margot。当然我有一直跟Leo和Brad沟通,但Margot是第一个签的演员。我觉得她是近五年来出现的最激动人心的女演员。而且要扮演真人Sharon Tate,她简直是最完美的选择!我都觉得很幸运,当我要拍一部跟Sharon Tate相关的电影,正好就有这么合适的演员出现在行业里。在我找她聊之前,我给几个好朋友看过剧本,他们都直接说“所以你要找Margot Robbie演Sharon Tate吗?”而且她真的人很好,答应出演其实是很大的一份信任,因为这个项目的各个环节落听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正好是《我,花样女王》之后,你可以想象海啸一样多少剧本会涌到她面前,但她拒绝了所有人,我心里很感动。

    Q:因为这是一部在好莱坞拍的关于好莱坞本身的电影,这三位主角在诠释角色的时候,作为导演,你希望他们把自己真实的好莱坞经历也糅入进去吗?

    A:我觉得想想很有趣的点是,这几位演员都已经在好莱坞有一阵子,他们都眼见过起高楼,也看到过楼塌了。比如Margot,她来到美国先是拍了个电视剧,她在那个剧里挺不错的,但是剧被砍了。那怎么办?难道打道回府吗?无非是重新再来呗。当你在好莱坞生活,你就永远在变动之中奔跑。对了,我还对Leo干了件事哈哈,我有一天突然问他,如果你没有从《成长的烦恼》中顺利毕业怎么办?如果你在《成长的烦恼》之后没有接到《男孩的生活》这部电影呢?嗯?那你怎么办?他有点被我问懵了,然后陷入了非常认真的沉思。

    Q:关于这部电影,你和罗曼波兰斯基沟通过吗?

    A:没有具体针对剧本交流过,但是我有找一位共同的好友,请他先读剧本,然后通过他告诉Roman,让他知道我们在做些什么。

    Q:你的电影配乐一直都很精彩,这一次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A:这次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我当时就身处洛杉矶呀。1969年的时候,我大概7、8岁的样子。我完全记得那时候的洛杉矶,有一个非常大的广播电台93KHJ,到处都在放。所以这次我们也用了很多首当时KHJ里的歌和广告,广播在这部片里一直持续着,有点像《美国风情画》。我觉得音乐和广告就相当于时代的叙述者,带你领会那个时代的洛杉矶。

    Q:你之前提到过你只会拍十部电影。这一部就是倒数第二部了,完成十部之后的计划会是什么?写书吗?

    A:嗯……写书肯定可以呀,哎我跟你说真话吧,写书大概只会是我私人时间里做的事,下一个十年,除了写写书之外,我想要往戏剧的方向走。我想写舞台剧,然后再自己导演。

    Q:如果能回到你最开始做电影的那个时候,你会给那时的自己什么样的忠告?

    A:啊,如果我能回到我第一次拍电影的三年前,差不多89年的时候,我想我会跟自己说挺住啊!相信我以后会变好的!因为89年那会真挺糟糕的,而且我也不知道到了91年一切都会剧烈变化。所以我会告诉自己给我挺住,你不是个傻瓜,这是可以行得通的!

    Q:最后一个问题,1969年的时候你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A:我是一个……哈哈我记得我第一次去好莱坞就是1969年。当时我爸妈带我去中国大剧院看《虎豹小霸王》。

    后记:

    7月才看到《好莱坞往事》的全片,胶片午夜场的首映,再一次,昆汀任性地改变了历史。看完后一路开回家,经过许多熟悉的场景,夜风中尚未凉透的暑气,仿佛从电影里1969年的盛夏吹过来。半个世纪过去,好莱坞好像改变了很多,又好像从来没有变过。本来想写点影评,但回头翻看两个月前的这篇采访,发现什么都不用多说了。昆汀就是昆汀电影的最佳解读者,他就是好莱坞之子。

     3 ) (伪)认真严肃地讨论下对李小龙的描绘有没有问题?

    10/19更新:

    众所周知,本片原定于10月25号在国内公映,结果突然取消了... 外媒The Hollywood Reporter发布所谓独家新闻声称,某不能透露身份、但和负责本片大中华区发行的博纳影业及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关系密切的信息源表示此举是因为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直接向广电总局“上诉”,要求广电总局修改片中对其父亲的描绘。原话如下:

    According to sources close to Bona and China's Film Bureau, Bruce Lee’s daughter, Shannon Lee, made a direct appeal to China’s National Film Administration, asking that it demand changes to her father's portrayal. //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china-cancels-release-tarantinos-once-a-time-hollywood-1248652

    昆汀的描绘固然有问题但利用审查制度来要求公权力修改这个描述则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假定此报道的言论属实)。对于此事,我有看到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这个“上诉”行为本身真的有些讽刺。如果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应该相信我们的观众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有人认为,李香凝运用现有的制度维护自己父亲的名誉和形象无可厚非。外媒的后续报道说博纳影业四处斡旋(毕竟要少赚多少¥¥¥啊),希望昆汀做出让步进行修改,预料之中,昆汀拒绝了。

    (注:越来越觉得此事值得讨论的点太多了,比如导演本人的言论自由..)

    10/17更新:

    已删除人身攻击的评论,拜托大家文明讨论

    8/18更新:

    说昆汀只是在戏谑的人可以看下这个新闻://m.huffpost.com/us/entry/us_5d55a322e4b0d8840ff01357?test_ad=readmo_test

    (感谢豆友@心猿意马的告知)

    文中提到,昆汀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争议做了一些回复,说了如下原话:

    “Bruce Lee was kind of an arrogant guy.” “The way he was talking, I didn’t just make a lot of that up. I heard him say things like that, to that effect. If people are saying, ‘Well he never said he could beat up Muhammad Ali.’ Well, yeah, he did,” he said before misattributing a quote to the legend’s wife. “Not only did he say that, but his wife, Linda Lee, said that in her first biography I ever read. She absolutely said that.”

    也就是说,昆汀声称李小龙绝对说过自己可以击败拳王阿里,并且他是个傲慢自大的人,且说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传记就是李小龙妻子所写的李小龙传记,其中也提到了此事。然而昆汀要么记错了要么是在撒谎,因为传记中引用了一位评论人说的话,内容是“those who watched [Bruce] Lee would bet on Lee to render Cassius Clay senseless”,意即评论人说观众看了李小龙的表演,可能会打赌他能把拳王阿里打到失去知觉。这根本是两码事。

    (以下为8月初写的原文)

    ----------------------------------------------

    几天前在Mountain View的一家影院看完这部期待已久的作品,看完后和朋友关于片中对李小龙的描绘产生了意见分歧。显然,昆汀(和所有其他人一样)有表达自由,他想怎么表现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是他的自由,这里也没有上升到侮辱、侵犯名誉权的程度,同时,戏谑历史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比如《无耻混蛋》里让第三帝国的领导者们在电影院里灰飞烟灭。那么这有什么问题呢?

    Q: 你是不是昆汀黑?

    A: 不是昆汀黑,已经看过他的所有长片,比较喜欢《低俗小说》和《无耻混蛋》,但也不是他的脑残粉。

    Q: 戏谑历史不行吗?

    A: 行,然而希特勒的恶行人所共知罄竹难书,戏谑的版本里让他在电影院灰飞烟灭岂不大快人心?但是将一个一直遭受种族歧视、一直避免挑衅别人但一直被challenge的华裔英雄,戏谑成一个狂妄自大而后被白人主角轻松打得满地找牙并且伴以一种诡异的喊声就有问题了。(注:真的很难描述这种声音,想象一下用绵羊音发出大多数武打片里主角挥拳之前会喊的hey ho ha。有外网亚裔作者表示这种声音是ta小时候走在街上时,种族主义者会朝ta发出的声音)

    Q: 这段是不是白人主角(Brad Pitt饰演的替身演员Cliff)一边在给老板修天线时的白日梦?“我在梦里打得李小龙满地找牙”有什么不行?

    A: 这段应该不是梦,而是一段回忆。Cliff之前曾惹恼了一个选角导演Randy,而且Randy的妻子一直坚信Cliff杀了自己老婆并且还逃脱惩罚(不知真伪),在片场,Mike Moh饰演的李小龙正夸夸其谈着自己可以把拳王阿里打瘸,Cliff听到后笑了,之后李小龙说你笑什么笑,之后几番挑衅两人打了起来,第二轮Cliff把李小龙摔在Randy妻子的车上。之后画面回到屋顶,这段应该是Cliff的回忆。

    Q: 你看影评最后Cliff确实很能打啊,如果这么一个人真的存在,他和李小龙打起来确实可能打得他满地找牙。

    A: 嗯,这个论断有些道理,但我觉得将李小龙刻画成一个狂妄自大随意挑衅别人的人依然是有问题的,更别提那绵羊音hey ho ha,贡献了全场90%的笑声,真的心酸

    Q: 话这么讲,但昆汀应该没有恶意吧?毕竟你看他在《杀死比尔》里都让乌玛瑟曼穿李小龙标志性的黄色套装了,而且他应该很崇拜中国功夫吧

    A: 他应该确实是很崇拜中国功夫,但正如李小龙的女儿Shannon Lee所说,(which I totally agree with):

    “I have always suspected that [Tarantino] is a fan of the Kung Fu genre and a fan of things that kick ass in cool and stylish ways, which my father certainly did,” she told Variety. “But whether he really knows anything about Bruce Lee as a human being, whether he’s interested in who Bruce Lee was as a human being, whether he admires who Bruce Lee was as a human being, I’m not really sure that I have any evidence to support that that would be true.”

    退一步说,如果昆汀确实没有恶意,但在事实上造成了矮化李小龙的效果,那么这依然是有问题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是亚裔的歪果仁对李小龙的了解其实很少,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人所共知的。举个例子,我的亚裔朋友在万圣节时穿着李小龙标志性黄色套装,带着双截棍去同学举办的派对,派对上大约有100个平均年龄30岁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美国人,除他之外没有亚裔,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在扮李小龙,只有一些人问你是不是在扮《杀死比尔》里的乌玛瑟曼。

    Q: 那又怎样?昆汀又没有义务向所有人展示一个接近真实的李小龙!

    A: 你说的都对:) 他是没有义务,但我们作为观众,总有权利批评。

    Q: 现实中波兰斯基曾经怀疑过是不是李小龙杀害了自己妻子等众人,这可能是昆汀用戏谑方式告诉人们这肯定不是真的呀

    A: I think I've had my fair share of the word "戏谑' today. 现在早已没人这么怀疑了

    Q: 人们把李小龙神话了,好像他无坚不摧战无不胜,这个场景正是想展现他作为人的一面。(还真有人这么认为,或者是PR团队写的稿吧...)

    A:(友好地)不是很能理解这个逻辑,麻烦您再说一遍:)

    Q: 你为什么这么玻璃心?能让亚裔出现在银幕上,已经是一种进步了,你管这么多干嘛?

    A: I can't believe I'm hearing this. 都9012年了。一味地忍让是没有用的。

    好的,现在轮到我发问了。

    Q: 昆汀是不是敢用类似手法描述一个非裔美国人英雄?为什么片中其他人(那帮hippie除外)都被温柔以待,只有李小龙被描绘成这样?为什么Sharon Tate去电影院看自己演的电影时,给我们看的唯一片段又刚好是她轻松击倒Nancy Kwan饰演的一个角色的片段?(Nancy Kwan/关南施是又一个早年在好莱坞闯荡的亚裔(混血))

    A: Er, er, I don't know... Maybe there's an explanation for all of these...

    让我们友好地意见相左。

    参考资料:

    //www.inverse.com/article/58066-once-upon-a-time-in-hollywood-bruce-lee-scene-explained

    //www.vulture.com/2019/08/on-bruce-lees-character-in-once-upon-a-time-in-hollywood.html

    //nypost.com/2019/07/20/heres-why-roman-polanski-thought-bruce-lee-killed-sharon-tate/

    //www.scmp.com/sport/martial-arts/kung-fu/article/3020578/bruce-lees-legacy-flushed-down-toilet-quentin-tarantino

    //www.yahoo.com/entertainment/once-upon-a-time-in-hollywood-inside-the-controversial-bruce-lee-scene-215848391.html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8212/36645/36728/2734893.html

    //www.huffpost.com/entry/bruce-lees-daughter-quentin-tarantino-could-shut-up-about-his-depiction-of-her-dad_n_5d55a322e4b0d8840ff01357?test_ad=readmo_test

    //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china-cancels-release-tarantinos-once-a-time-hollywood-1248652

    //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quentin-tarantino-wont-recut-once-a-time-china-1248720

     4 ) 他是真心爱西部片的,所以……

    once upon a time … in hollywood。看名字观众朋友大概就会心跳加速——这简直对《西部往事》最好的致敬。连豆瓣的译名都完全戏仿,变成了《好莱坞往事》。但是看完全片,你会发现这依然是一个《无耻混蛋》那样的电影,所谓的in Hollywood也大概可以解释为——用好莱坞的方式讲述。这仿佛变成了导演的一种宣告:你们看看,那时候的好莱坞是如何讲故事的!再看看现在!

    昆汀在这部貌似是描写“波兰斯基案”的电影中花了几乎90%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和案件无关的故事。而通过其中的小桥段和影射,向现代好莱坞宣言:你们看看那时候做电影是多么的有趣!而现在的封闭和拘谨是多么无聊!(这种心情大概和周董创作《土耳其冰淇淋》一样。)

    片中里克·德尔顿(李奥纳多)和克里夫·布斯(布拉德皮特)作为一个西部片明星和他的替身演员,在60年代西部片没落时,只能接电视剧来维持事业(西部题材电视剧也从比较辉煌开始逐渐没落)。但是里克依然有一颗不甘憋屈的心,希望重展自己西部片的雄风——结果在大制片人(alpacino)的劝说下,将要进军欧洲,在欧洲第二的大导演调教下,拍摄通心粉西部片。(本片中从头到尾致敬莱昂内,却完全回避提到了他的名字)在这之前,拍摄场景中他在表演时完美演绎的演绎了一个暴徒,但是也被导演迅速通过,并没有更多的鼓励和夸奖。唯一的慰藉来自于一个8岁早熟的小姑娘。之后里克飞到了欧洲,勉为其难的参与了在欧洲西部片的拍摄,却阴差阳错的却连拍了6部,并娶了个意大利老婆。再往后说……剧透太多了,就不说了。

    本片看似在拍摄“波兰斯基案”,实际上是昆汀在用全景式图景描绘了60年代的西部电影史。在60年代的好莱坞,正是电视媒体冲击电影业的时节。好莱坞为了拯救自己,不仅从欧洲引入创作者(波兰斯基等新导演),还积极的在全世界寻找拍摄机会,以至于在片中才有了里克前往意大利拍戏的情节。整部电影可以看作是对西部片退出历史时期的一首挽歌,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昆汀最爱的迷影套路上。各种西部电影的变体梗在全片如星辰般数不清并闪烁,如果你是一个西部电影的爱好者必然会乐在其中,去寻找各种蛛丝马迹来获得发现宝藏的乐趣(等出了资源之后一定会出现一大堆的考据贴),并且无数次致敬莱昂内老爷子(却完美没有提到完整名字,包括那个欧洲第二的导演)。

    除去西部片的致敬之外,本片还有两条故事线,承担起了其他部分。一条线是里克的成长线,包括最开始致敬《无耻混蛋》的戏仿,再到片场对小女孩的倾诉,以及和克里夫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但是结局如同西部片的落幕一样,充满了伤感的悲凉。高光时刻放在了最后30min的宣泄,这也是整部电影的高潮。(我绝不剧透)

    另一条线则与克里夫和曼森家族有关。但是基于并不充分的资料,昆汀在这里并没有强化渲染曼森家族的罪行以及理由,反而是把笔墨放在克里夫身上,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好莱坞体系中的人际利益关系。这条线的设计更加偏向好莱坞电影主体,而弱化了(不同于之前的《皇家酒店谋杀案》)曼森家族的这条天然出戏的惊悚犯罪线。这里的布拉德皮特,有《点球成金》中的身影,而表演也更加成熟,内敛。而片中他的名字的露出,则让人仿佛一瞬间回到了《搏击俱乐部》。

    除了上述的故事主线(大约有近两小时的篇幅),剩下的结局高潮部分则延续了昆汀之前所有作品的优点:狂野,暴力,干净利落的镜头和精巧的视听动作设计。这一切让最后的30min成为了梦幻时刻,一如好莱坞的造梦能力,或者是对西部片的完美致敬,又或者是对自我的引用。昆汀的自恋在这里展现无疑,而强大的自恋让他自信,并且这种自信感染了观众,真正让已经懵了2小时的观众陷入了狂欢,一如即往的好莱坞方式。

     5 ) 看,这落日大道的余辉真美

    从前有个地方,叫做好莱坞。要想知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将时间往回拨六十年。

    1959年,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通向绞刑架的电梯》,《四百击》,《铁皮鼓》相继问世。与此同时在好莱坞,由于电视产业的兴起,及电影制作发行权的强制分离等等原因,大电影制作室开始渐渐失去市场的绝对主导权。美国电影的“黄金年代”(又称“经典时代”)开始渐渐走向末路。

    1960年,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问世,走向衰落的好莱坞制片厂们开始重新思考经典电影的叙事方式和剪辑方法。

    同年,肯·凯西和他的信徒们:居住在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的“开心捣蛋鬼”,将校巴涂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开始了横跨美国的公路旅行,他们沿路宣传致幻药物和大麻的使用,他们穿花衣喇叭裤,不剔毛发,一路走一路抽,受影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嬉皮文化从此开始在美国生根发芽。

    同年,从事拉皮条生意的查尔斯曼森因为在新墨西哥州唆使未成年少女卖淫,而因为违反保释条例被第二次逮捕,被判刑关押十年。

    1964年,越战进入白热化,美国开始增派前往越南的士兵。

    1965年,意大利费里尼的《八部半》问世,紧接着1966年,伯格曼的《假面》问世,欧洲电影的视界和立意将还在鼓吹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流美国电影远远甩至身后。

    1967年,科波拉,斯皮尔伯格,库布里克,斯科塞斯等新一代学美国学院派导演,接受了欧洲电影学派的洗礼,渐渐在后经典时代接过好莱坞电影的大旗。

    同年,查尔斯·曼森提前释放,并在狱中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的妓女)离婚,此时,查尔斯·曼森在狱中度过了自己生命中接近一半的时光,他面目清秀,有极强的表现欲及人格魅力,在狱中学了吉他,甚至参与了几部影视作品的选角。他出狱后很快就因为嬉皮文化找到了很多仰慕自己的女孩儿,在一个加州建立起了”曼森家族“和属于自己的社区农场。

    1968年,尼克松赢得总统大选, 他承诺尽快结束越南战争,同时将增援越南的美军人数提高至史上最高:549500人。

    同年,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斯科塞斯,科波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那一年同为后经典派电影导演的波兰斯基推出了震惊世界的“氛围恐怖片“《罗斯玛丽的婴儿》。与此同时,在伍德斯托克开办录音棚的嬉皮士们开始紧张的筹备在八月举办的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1969年,美国电视剧开始寻求转型,主角选角从过去英气十足的硬汉形象渐渐过渡到瘦削倜傥的英俊小生。

    就在这一年,我们电影里的两个主角,一个转型电影明星失败的电视明星,被取消续订的电视剧《Bounty Laws》的领衔主演Rick Dalton,和他的特技替身,越战英雄,Cliff Booth登场了。

    渐渐走向夕阳的电影工业,以及两个失意的影视从业者,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电影缓缓拉开序幕。

    好了,背景介绍就说到这里,想去看这部电影却又对这部剧的时代背景很迷惑的同学,可以看到此为止。

    =================如果你打算看这部电影请绝对不要看以下内容的分割线=================


    首先我必须要说,我很感激,在这样一个时代,还有塔伦蒂诺这样纯粹的电影工作者在制作电影,尤其是这种预算高并且有大明星参与的一线制作。这部电影从拍摄,道具,背景,都是满满的”老学校“味儿,除了将迪卡普里奥嵌入《大逃亡》的桥段,这部电影可以说几乎没运用任何CG技术,所有的道具和街道都是搭建的布景,看Cliff开着车从山上到西好莱坞,再开往Burbank,60年代的LA跃然纸上。

    必须得说在所有知名的大导演里,昆丁是个绝对的异类。要了解昆丁的电影,必须了解昆丁这个人。他的生平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昆丁电影的镜头灵感,拍摄手法,剧本很大程度都来自于他以前的生活经历。我看网上很多差评都指出这部电影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没有故事的起承转合,这些评论其实也不算错,我还要加上的一点是,在电影的前半部你甚至看不到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对于普通影迷来说的确有些“白开水”,而且那个年代的好莱坞,大部分人都很难产生共鸣。但是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很”昆丁“的经典之作,因为“Quentin doesn't give a fuck”。昆丁此人,不仅在电视辩论上公然说过“Violence is fun”这种话,也在这部电影宣发的时候无礼的驳斥了记者提出的女主角台词太少的问题。从他的电影层出不穷的争议片段就可以看得出他根本不在乎外界怎么想。乍看《好莱坞往事》,真的可以说是一部有些乱七八糟的电影,”无意义“的镜头遍地都是,没有人物在推动剧情发展,反而更像是这个时代在拽着这群人往前走。一般来说,我不太喜欢信息分布不均匀,镜头乱七八糟的电影。好的电影,就像一道好菜,他的“人格”必须是一致的,拼凑的镜头就像一道味道混乱的菜,不会是一道佳肴。在这里我必须要提个例外,那就是昆丁。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在Cliff造访曼森农场之前,整部电影充斥了无意义和冗余的镜头,从一个连贯故事的角度来看有点道理:举几个例子,Cliff从送Rick回家,到换车开回自己露天影院后面的房车这一段,还算是交代了不少信息,然后昆丁展示了大概5分钟Cliff回到家将罐头狗粮喂Brandy的一个sequence,整个sequence基本上和电影本身或者电影想展示的背景没有任何联系,就是很简单的一只狗在等主人喂他吃饭。后面第二章,Rick接到了一个坏人的角色,在复习剧本的前夜由于喝的有点大,大概15分钟Rick在片场不断NG,调整,重拍,这一段也很有意思,里面有一些信息,但是这个片段的处理明显是拉长了。电影的前半部不少时间都是由这些“无意义”的镜头拼接在一起组成的,这样看的话,自然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部电影前半部的沉闷和无趣。看似跟故事毫无关系但是却很有趣的镜头,这恰恰是我认为昆丁有意思的地方。硬要给昆丁每个镜头找到他存在的意义反而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儿。通常来说好的电影很少在电影里加没有意义的镜头,因为没有意义的镜头会让观众从电影中抽离,一些导演会追求完美到近乎偏执的镜头设计,力求每一个镜头在电影里都由他自己的意义和位置,我最近看得《遗传厄运》应该算这一类的典型,事实上大部分优秀的导演都是这个路数,在力求镜头精简的同时通过每个镜头传递跟电影扣题的信息,比如业界知名的斯皮尔伯格隐藏式长镜头。但是昆丁不是这个路数,他的电影更多时候追求的是电影这个载体本身的有趣,如果你喜爱的是电影这个形式本身(比如我),你会觉得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惊喜。 就拿几个“无意义”的镜头来说吧,cliff喂狗的sequence,Edgar Wright式的剪辑,Rick来回整理台词那段镜头代入摄影师的角度都让我大呼过瘾,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喂狗那段儿突然有种莫名的笑意,我反正是非常喜欢那一段无厘头的剧情。 很多人说昆丁的风格,是耍小聪明的话痨,是各种角度拍摄的腿部特写,是毫无郑州歇斯底里的暴力,我觉得都不太到位,他的风格应该是一种三四十年前那种老影人才有的劲儿,简单来说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法配上略显粗糙的处理。当然,以前的老电影人更多的是受环境和预算的制约,而昆丁的电影这种粗糙则是刻意为之。如果用个比喻,就好象《杀死比尔》里突然跳出来个白眉用广东话把来自美国的女主学的日本剑道批得一文不值一个路数。这种味道在以前的老港片和好莱坞B级片里很常见。

    如果说一般的好电影是一个连贯刺激的过山车,那么昆丁的电影更像是一个嘉年华,里面既有旋转木马,又有过山车,偶尔还来个恐怖屋,你永远不知道你将会在这次嘉年华里玩儿些啥。我实在是找不到一句中文(原谅我生疏的中文水平)来形容,大概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 he knows every trick in the director's book, better or worse, and he will show off these tricks in the most unexpected fashion. 昆丁的电影,始终能解我心头无他人能解的电影之痒。


    昆丁的电影往往喜欢宣扬一种”必要“的暴力,别看他的电影渲染暴力的镜头都很直接,事实上近几年他一直想传递的东西都挺“正能量”的(从《杀死比尔》开始,几乎都是满身光环的无敌主角惩恶扬善的故事)。在他的电影里,法制机构的缺失使得人们必须靠自己贯彻自己心中的”正义“,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种”蛮荒之地无教堂“的混沌设定,是在现代社会里一个很好的宣泄出口。尤其是对曼森家族这种邪恶且自大的群体,最后的三十分钟Cliff和Rick歇斯底里又有些搞笑的表演简直让我大呼过瘾。如果你稍微对曼森家族这个群体和他们的事迹有所了解,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昆丁给他们写下的结局是多么讽刺却又恰当。

    现在都流行一个说法,就是媒体避免让连环杀手或者恐怖分子有更多的曝光,由于舆论的压力,大家都会选择避免去谈论甚至提及这些邪恶到根里的人,因为”他们不应该是大众和媒体的聚焦点“。然而讽刺的是,曼森家族的流行文化引用却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曼森家族的纪录片,当”曼森女孩儿“们在残忍的杀死Tate和她肚中的孩子后,用血写下”Pig”的字眼,然而在1970年接受审判时,她们拉着手唱着歌,带着笑容从容面对审判和媒体采访,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恶心和愤怒。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就是对曼森家族最好的诠释,电影里不仅没有避讳他们的恶,更将他们的恶,自以为是,高傲自大,搬到大荧幕上,然后用近乎残忍和戏谑的方式摧毁。让他们从好莱坞历史中的一段黑暗的历史,变成了人们取笑的小丑。更有意思的是,在臭名昭著的曼森家族审判过程中,一名全程参与了Tate谋杀案的曼森女孩,在审判过程中辩解自己犯下的罪行完全是由于服用了LSD(致幻剂)所致,电影中“曼森女孩”的其中一名也是被服用了acid的Cliff直接将脸砸成肉酱。

    昆丁用他的电影,将这一段蒙罩在黄金时代末期好莱坞天空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在邪恶露出狰狞的獠牙的仲夏夜,昆丁通过他笔下人物的铁拳和喷火器,将曼森的邪恶呈现,摧毁,然后调戏。面对这些亵渎了好莱坞的人,暴力,就是塔伦蒂诺选择的答案。通过歇斯底里的暴力,无辜的人们可以在好莱坞继续逐梦,落寞的电影明星们重获新生。这是他对那个走向衰亡的黄金时代里所有逐梦却没有到达顶峰的人们的情书,这是他对那些伴随他成长的B-list TV shows和stars的致敬。这部电影里面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虚构人物Rick Dalton在主演Bounty Law的那段日子,其实和史蒂夫麦昆拍电视剧Wanted: Dead or Alive的时间大致吻合,然而两人之后的轨迹却大相径庭。随后麦昆通过《豪勇七蛟龙》成功转型成为了电影明星,而Rick出演的电影则反响平平。昆丁在电影里选择了将镜头对准了和麦昆相似而又不相似的Rick,意图很明显:这部电影意在致敬好莱坞黄金年代还不算准确,这部电影是献给那些像Tate,Dalton一样,还没有机会在好莱坞展示自己的才华便随着时代的变革被大众遗忘的小明星们的一首安魂曲。


    这部电影演职员表开始滚动的时候,我有些感慨,时代的更迭实在来得太快。“我买票进电影院就是想看Tom Cruise开飞机耍帅”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的到来,在一个拥有绝对观影选择自由权的市场里,单纯的明星魅力已经不足以成为人们走进电影院的唯一考量标准。还记得上一次你单纯只为了一个大明星的参演而走进电影院是什么时候的事吗?现在这个年代,IP的魅力远大于明星,IP的魅力甚至在渐渐超过对导演的要求,看看米老鼠拥有的那些IP吧,一系列迪斯尼经典电影的重制,星战,漫威,华纳拥有的哈利波特,DC,等等。不过要指出的是,风格独特的导演还是能给这种大IP注入不一样的活力,比如维迪提之于《雷神3》,比如古恩之于《银河守卫队》,又比如负面例子扎导之于《正义联盟》和《超蝙大战》。

    献给好莱坞上一个电影黄金年代的《好莱坞往事》,诞生于2019年,正亲身经历着好莱坞电影制作理念的交替。大明星和大导演不再是市场的主导,米老鼠和华纳用他们庞大的IP储存和先进的数码技术,将对明星和导演的要求标准一再降低,相对于电影的镜头,故事,人物塑造,我们更多的讨论是,背景设定,动作编排,CGI,彩蛋。《好莱坞往事》生于2019年,致敬了六十年前那走向落寞的“黄金年代”,也正亲眼目睹着”后经典时代“的斜阳。一项数据,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同时,毫无剧情改动,仅仅运用CGI重新编排的新《狮子王》,以近乎7倍的票房将《好莱坞往事》远远甩在身后。大明星和大导演,已经不是一个百分百保险的公式,取而代之的是大IP时代的到来。看看漫威下一个”五年计划“,明星的星味儿越来越淡,在卡司和导演的选择上,“种族多元化”,“包容”等在现代社会中更安全甚至于有些讨巧的选角方式往往占了更多比重。不论我喜欢与否,这就是主流电影未来的趋势,时代的更迭不可逆。但是至少在当下,昆丁这样的影人还在制作这样不像时代妥协的主流电影,二十年后,很多人或许会忘了狮子王一摸一样的剧情拍过两遍,但是作为时代的经典,重温《好莱坞往事》的时候,我相信我仍然能保持我走出电影院那一刻的悸动。

    昆丁或许是个混蛋,但是他的才华,视界,不妥协和对电影这项艺术的尊敬,值得我走进电影院为其鼓掌。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或许属于电影明星,电影大师的时代终将远去,但是至少在今天,这项艺术仍在焕发自己独特的光芒。

    Let's celebrate while it lasts。

     6 ) 受不了闭眼吹的人

    ok 这里的想法 不针对个人。周六跟朋友去看的。 看完后跟朋友说 只看懂了布拉德皮特的部分 和结尾的部分。 跟朋友开玩笑说只看懂了百分之二十…特意来豆瓣看看有几个人是真的看懂的。 okay 我这里的看懂 不是说 哦这个剧情我知道是这样发展了 小李子是星途变差的演员 布拉德皮特是他的替身演员加后来变成啥都管的管家 中间穿插了嬉皮士/邪教的故事 中间小李子的发展起起落落最后又回到洛杉矶 和布拉德皮特一起干掉了那几个邪教。而是说 哦 这个情节这样设置 是为了反映什么 是因为什么。

    我不否认有那种资深电影迷 美国历史通的存在。但我看好评的 多的是就是源自于写给对导演 对演员的崇拜感和对自身文艺范的认同感。说得好听是闭眼吹 说的不好听就是装bi…

    我就想问问高分好评的各位 60年代 你爸妈生了吗?作为中国人的你 对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甚至是美国人民看电影的喜好知道多少?你怎么去感同身受电影中的大时代大背景?你看过的西部片有几部呢?你对那个年代的好莱坞又有什么概念?嬉皮士是因为什么?怎么他们就号称崇尚自由实则好吃懒做祸国殃民了?你 啥都不知道 给个锤子的5分好评?写个锤子的 阿 今年的xxxx奖非本部电影莫属了?

    就说点我看到的吧 洛杉矶看的电影 够有共通之处了吧?不说个人的文化程度差异 电影院坐的人起码都是电影里说的地名都听过甚至去过的人吧?真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是坐我们前排的一对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夫妻。至于其他的 大家最开心的也就是跟我们一样看最后那几十分钟乐呵乐呵了一会儿 其他片段 没啥反应。

    再说个吧。 看完电影跟我美国朋友打趣 说自己只看懂百分之二十。然后跟他说。 你跟我讲讲嬉皮士 他们为啥就那样了?朋友:……(沉默沉默)I don’t know. 我再问,那你跟我说说那个年代大家都喜欢什么?朋友:……i have no clue.

    看到了么 bro 别跟我说这是导演的风格。 也别跟我说 你感受到了其中的精神。借鉴王晶说香港电影在内地的说法 没有相同的文化背景 就是很难有共鸣。

    就我自己的而言 要是没有最后那一段 给2星还怕他骄傲。不接受反驳

     短评

    前面是你没见过的昆汀,后面是你见过的昆汀。

    10分钟前
  • 柯诺
  • 推荐
  • 看到最后半小时才确定,这仍然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个狂想天才昆汀,在酣畅淋漓之下铺一层温柔的底色,也难怪他要防剧透。小李和皮特这对片中好基友都很可爱,带着我们像孩子一样游历在1969那个放荡无序、礼崩乐坏、焦虑又美好的年代。很多梗,很多美足,很多老朋友,很出彩的表演,期待能被热烈讨论的那一天,可能会稍有点影迷门槛。小李癫狂可爱依旧,皮特让我又找回了初中对他心动的感觉。

    1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 这就是昆汀写给好莱坞的情书,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温柔。

    19分钟前
  • 斯大凌
  • 推荐
  • 几乎融合了昆汀之前所有的元素:暴力,话痨,冷幽默,足控,迷影情节等等 男性荷尔蒙一刻不停喷涌而出。全片无尿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空调太冷把我从梦里冻醒了 害我没梦完

    23分钟前
  • Ok电脑
  • 力荐
  • 很平铺直叙的无聊故事。演技确实爆棚。 还有为什么非要丑化李小龙?亚洲男人在美国还不够惨吗?

    28分钟前
  • 疯中飘摇
  • 还行
  • 昆汀的电影和他本人一样,很容易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旁人很容易陷入迷惑,不知道他为什么在一个虐杀案故事前花那么多时间去讲看似无关痛痒的60年代末电影明星朝电视发展的阵痛,或者像赌博似的去意大利跟鸡同鸭讲的外国人拍通心粉西部片。要求每个观众都像他这样如痴如醉地沉迷电影,似乎是件奢侈的事,但昆汀是那么的对史料、八卦、明星、好莱坞的点点滴滴信手拈来,他就像一个永远都挖不尽的宝藏资料库,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和电影连在一起,并有着很强的诉说欲。这样的感情基础下,这部好莱坞往事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大师感”,融进了自己童年回忆之后,还确实有些总结篇的味道——昆汀把自己对好莱坞的爱,和对小李和皮特的爱(看完本片谁还会不爱他们俩呢?!),都放在这部电影里了

    3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 看了一个小时,以后也不打算补了。人生中也没什么非看不可的片子

    34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 昆汀电影里一贯的成吨的血浆没有了,无穷无尽的暴力没有了,源源不断的话痨也没有了,这让电影显得冗长且无聊,只有恋足癖和最后半小时的高潮能挽回颜面。小李子的表演依然不懂得节制,各种用力过猛,劲儿劲儿的。皮特虽然耍帅,但也只是耍帅而已,和李小龙的那段耍帅更是觉得有失偏颇。所谓的迷影情节,因为全程被割裂,最后被“嫁接”进来的感觉很违和。吹得有点过了,这不是昆汀最好的作品。

    3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 大概是一部对影迷有着极高知识储备要求的电影,的确堪比泛影史意义上的终极之战。备考不足如我,仅看最后三十分钟也是酣畅淋漓的,就是前面梗若接不住大概就会酿成不少尿点,以及直觉上李小龙段落反而在内地或有风险。

    38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 昆汀·谈伦蒂诺的新片《好莱坞往事》太文艺了,还是他一贯的复古胶片质感,但剧情却一返常态,完全不是你期待的那种痞子昆电影。它非常的文艺,没有故事,不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讲好莱坞居民的浮生一日,就算到了高潮也故意用上帝视角的旁白间离故事,出现了大量准确的时间信息,甚至还有跳跃的故事时间跨度,总之感觉就是观感上如何不爽他就怎么来。最后的高潮十几分钟可以证明这就是昆汀电影,还是《无耻混蛋》里平行时空改变历史的玩法,告诉你电影是什么。可能是抱的预期不一样,以为会有暴力血浆和爽爽爽,结果昆汀这回玩的是彻底的反类型片,创作思维上是艺术电影的玩法,太出人意料了!对于普通观众开始,这种片子不好看,没有娱乐性,但从电影人创作的角度看,它值💯分。你可能也会像我这样,越回味越觉得昆汀这次的创作思路很厉害。

    3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昆汀拒绝删减牛逼,撤档又如何,完整版照样看,5星送给玻璃心圣母

    44分钟前
  • 西尔莎·罗南
  • 力荐
  • 如果你也是个影迷,一定会感动的,这就是给影迷的礼物!我爱死《好莱坞往事》了!!!!!果然不能剧透,虽然有预感,但没想到……最后真是止不住眼泪。昆汀又一次,嗯,又一次。这就是我爱电影的原因啊!小李演技很不错,皮特超硬汉,玛格特罗比超可爱!这里仍有昆汀对电影、对暴力、以及对美足的热爱。昆汀继续牛逼!爱死这片了,哭了!!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 这就是昆丁,他不会讨好观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还是全世界的,这就是昆丁。要是连昆丁这种人多开始讨好观众了,那你能想象电影行业会变成怎样吗

    53分钟前
  • 秋月与春夏
  • 推荐
  • 5星,前面以为阿莫多瓦金棕榈能拿了吧,看完这部,嗯,不一定哦,哈哈。剧透一点,有李小龙模仿秀,世界影史和流行趋势大融合,戏中戏,讲的是有电影梦的明星和替身的故事,开头描绘好莱坞的梦幻豪华,中间各种致敬,后半段情感升华,整部影片不管是摄影,剧本,演员表演都是顶级水准,影片节奏让我很兴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完戳中泪点了。但觉得,即使戛纳大奖分猪肉,好莱坞往事和痛苦与荣耀都是有资格拿金棕榈的,这两部片也可能会出男演员奖(小李子有戏,我觉得同片他的层次和空间更好),此片商业与艺术两不误嘛。

    58分钟前
  • 基本一视同仁
  • 力荐
  • 属于电影的理想主义时空已在《低俗小说》的兔餐厅里建立过一次,如今昆汀将其拓展引入童年迷影记忆中的现实世界,从《无耻混蛋》开始真正步入的“小说电影”阶段对文学性与写作欲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胶片上的架空历史,莱昂内式片名却更多在讨论考布西,接连相同题材的“姜戈”和《八恶人》激发出了强烈的对西部片乃至其整个亚类型历史探究重访的游戏兴致,后三十分钟的伦纳德小说式情节接棒对影史八卦考据戏说构成的前两个小时,组成了最符合昆汀多重身份的一部作品。替身皮特和小李的友情歌颂传统拍摄,也是现实的西部硬汉传奇,客串的女特技师佐伊·贝尔与当年的史蒂夫·麦奎因同样闪耀,电影诞生于团结、勇敢和牺牲,幕后英雄与银幕英雄联起手来,扫清浑浊邪恶,圆影迷们一个美好的梦,嬉皮文化与骑士精神共舞,那些浪漫菲林的叛逆和善良将被永远传颂。

    5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 导演塔兰蒂诺的温情反思之作。只是对美国好莱坞历史及年代嬉皮士现象和“曼森杀人案”不大了解的观众,就看不出多少其中的内容和乐趣了,那样的话片子也只值三颗星。不过编剧导演再现那个时代的外貌、内在特征上,实在是下了大功夫,加一星吧。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 光怪陆离下的苍凉质感,这就是我对电影的热爱。

    1小时前
  • faroe.
  • 推荐
  • 布拉德皮特开车能看路吗

    1小时前
  • 退货请出示发票
  • 还行
  • 一如既往有让人非常不舒服的种族和性别问题。昆汀跟波兰斯基关系很好吧,这意淫都让人有点感动了。但是他跟李小龙到底什么仇什么怨,那满满的恶意都要溢出来了…

    1小时前
  • 小油飞
  • 还行
  • 假如曼森杀人案没有成功,莎朗·塔特没有遇难,波兰斯基没有性侵幼女,没有四十年如一日的逃亡生涯,而是和妻子、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假如瑞克结识波兰斯基,千里马遇伯乐,迎来事业第二春。假如瑞克不再经济窘迫,也没有解雇克里夫。假如……世上没有假如,但是昆汀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用瑞克和克里夫的经历纪念曾经还没有被商业侵蚀的好莱坞;用迷影瞬间、致敬桥段作为写给电影的情书、献给影迷的礼物;用颠覆现实的故事给曼森家族迎面重击,报杀人之仇。昆汀用电影改写历史,转悲剧为喜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记忆中不一样的1969年。不再追求血浆四溅、残肢断臂,取而代之的是浓浓诗意,屡屡柔情。不再追求暴力,取而代之的是发生在平行时空的美好童话。以虚幻的故事抚慰现实的伤疤,以怀旧的镜头追忆往昔的岁月,这就是电影的力量。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