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1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2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3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4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5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6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13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14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15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16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17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18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19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8

    详细剧情

      一晃眼多年过去,爱莲娜(玛格丽塔·马祖可 Margherita Mazzucco 饰)和莉拉(盖娅·吉拉切 Gaia Girace 饰)都长大成人。莉拉嫁给了斯特凡诺(乔万尼·阿穆拉 Giovanni Amura 饰)开始了并不幸福的婚后生活,而爱莲娜则进入大学,前往比萨继续深造。 在海边度假时,两个女孩同她们的童年玩伴尼诺(弗朗西斯·塞尔皮科 Francesco Serpico 饰)重逢了,爱莲娜依然无法抗拒尼诺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而尼诺似乎对莉拉更加的感兴趣。果不其然,尼诺和莉拉走到了一起。爱尼诺至深的莉拉决定离开斯特凡诺,和尼诺私奔,但眼前的这个男人,真的要比斯特凡诺更加优秀吗?当莉拉的腹中怀上了孩子后,尼诺选择了离开她,无家可归的莉拉不得不再次向斯特凡诺低头。

     长篇影评

     1 ) 曾经我们梦想成为莉拉,后来我们庆幸自己是莱农

    因为疫情被困家里,我才开始看《天才女友》。看到第二集时,心里有些很久没想起的东西,被那个皮肤黝黑头发脏乱但眼神倔强的女孩莉拉唤醒了,更确切地说,是被乖乖女莱农和坏女孩莉拉的差别唤醒了。

    如果只有莉拉,我想不会这么震撼,在她的身边,必须有莱农。

    这些混乱的东西亟待被验证或者被推翻,所以熬夜追完剧,我又找来原著,日日夜夜看了一个星期。

    看完我大概明白,这些东西通俗点说就是,我们都曾梦想成为莉拉,但后来我们成了莱农。

    原著《那不勒斯四部曲》也许算不是顶级小说,但它的确丰富,被一贯出品高质的HBO改编成剧后,赘余消失,闪光被放大。小说重复地用细密的文字编织成网,套住读者下陷沉溺,剧则是还原框架,稳抓内核,用冲击力极强的镜头语言,片刻击中观众。HBO的改编很成功,没看小说的看剧也够。

    这是两个女孩的一生,是一个小镇的缩影,甚至是一代人的苦难史,可以解读的东西很多。

    有人看到阶级,有人看到女性主义,有人看到苦难……

    但我看到更多的是,为什么是莉拉和莱农?

    如果这是一个旨在讲述阶级差异、女性觉醒,或人生恒苦的故事,为什么主角非得是莉拉和莱农?而不是单独的莉拉或者单独的莱农或者其他女性?

    莉拉和莱农究竟碰撞出什么神奇的化学反应?

    从性格特质来看,莉拉和莱农截然不同。

    莉拉,坚定、勇敢,比绝大多人坚定和勇敢。她是非凡的。

    莱农,彷徨、懦弱,和绝大多人一样彷徨和懦弱。她是平庸的。

    但她们却互为镜像,互相完整,她们的命运交织缠绕,不能缺失对方。

    这样的组合,在文艺作品中不陌生。

    我能轻易想起来的比如安妮宝贝《七月与安生》;黄碧云《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男版,有黑塞《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就连我自己写的一个蹩脚短篇,也是类似的设定。

    因为我生活中没有遇到过莉拉一样的人,在精神世界里,才更需要一个,即便是幻想出来的。莉拉的存在,让我没有那么容易迷失,让我更容易接受现实。

    说到底,莉拉是我们曾经竭力想成为的人,莱农是我们后来庆幸自己成为的人。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必须在持续的强烈对比中,必须消耗漫长的岁月,我们才知道理想的迷人与危险,现实的平庸与安全。

    非凡的莉拉,有过人的天才更有过人的勇气。童年写的小说让老师惊叹,青年迷倒全镇男孩;能读书、设计,还能编程……看她的人生,会觉得她是天选之子。即使她置身阴沟,被穷折磨,被逼辍学,小时候被父亲打,结婚了被丈夫打……她都不会趴下,她内部充满力量,她敢做自己,这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

    她敢把刀架在全镇最有权势的男人脖子上;她敢冒着被杀死的风险,自由选择想嫁哪个男人、自由出轨、自由选择离婚……

    平庸的莱农呢,学习好靠的是刻苦用功,人缘好靠的是唯唯诺诺不出风头,她习惯逃避和隐藏,不敢争取不敢表达。小时候,喜欢的男孩搬家,她远远看着;长大了,喜欢的男孩出现,她远远跟着;一直读书是因为莉拉和老师不断逼她劝她;谈恋爱是因为被人追;结婚是因为被人求婚,出书是因为遇到出版社工作的婆婆……

    她内部的力量是不够的,她的人生是被推着走的,她总是自我怀疑。即使当了成功作家,有读者夸她就觉得自己厉害,被读者骂她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结果呢,自身强大的莉拉,一辈子没有走出那不勒斯,最后选择消失,从家里消失,从照片里消失,不留一点痕迹。

    从外界汲取力量的莱农,周游世界,儿女双全,收获盛名,最后还在写作,写着莉拉的故事。

    人生为何如此讽刺?天选之子消失了,像没存在过一样,平凡人留下子孙,还留下智慧。

    是什么区分了莉拉与莱农的命运?因为是受教育程度?还是她们自身?

    如果莉拉也和莱农一样上大学,她的人生是不是会不一样?是否她会走出那不勒斯,走出意大利,成为一个比莱农优秀的作家,或者一个比彼得罗专业的学者。

    也许真的会。

    但这些功成名就能降服她脑子里快速运转的被旁人羡慕的神奇吗?能消除她身体里让旁人畏惧的邪恶吗?能让她觉得星空不是美丽的假象,人生是有意义的吗?

    也许真的不会。

    当我们谈论命运时,谈论的从来不只是一个人在现实世界得到多少,更是一个人在内心迷宫走出多远。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

    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

    所以,莉拉和莱农截然不同的命运,更多是她们自身造成的。

    莉拉的非凡,因为她用全然的本能在生活。

    大多数时候,她能够轻松战胜普通人的日常困境——那些情感和思维的限制,比如彷徨、怀疑、自卑……生活于她而言,像一盘游戏,充满可能性,挪动这里,挪动那里,就可以掌控全局。

    莉拉眼神里一直有一种动物性,她要么喜欢眯着眼睛看你,像在分析,要么喜欢头略低抬起眼睛盯你,像在狩猎。像狐狸一样狡黠,像猎豹一样精准。

    因为生命能量在她身上发挥到极致,所以一辈子呆在城区,面对相同的人群,她的故事也是惊心动魄的。在莱农看来,远比自己的精彩。

    她动脑,那是化腐朽为神奇,一张照片在她手下变成前卫的艺术品;她动情,那是山崩地裂的爱情,能够让只想往上爬的尼诺为她自毁前程……连走近她的人,都被她的能量深深感染。

    阿方索,因为靠近莉拉,才敢活出本色;

    莱农从小就知道,只要跟着莉拉,就是正确的路;莱农的作品,几乎都是莉拉给的灵感;莱农为数不多的几次主动出击,比如想和安东尼奥亲热,在沙滩主动失去处子之身……都是因为想跟上莉拉的步伐。

    但不要忘了,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包括生本能与死本能。

    生本能我们都知道,那什么是死本能?

    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又被称为毁坏冲动、攻击本能或侵犯本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

    中国也有阴阳平衡,物极必反的哲学。

    莉拉的生命力有多强烈,她的破坏力就有多致命。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边羡慕她,一遍厌恶她。就连莱农,也是又爱她,又怕她。她知道莉拉能化腐朽为神奇,也能轻松将一个人拉进深渊。

    其实这种“邪恶”是本性,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活得通畅与极致,部分生本能被隐藏压抑的同时,死本能自然也很少被释放。

    莉拉就像一个全部被打开的盒子,她的生能量在照亮自己、引领别人的时候,她的死能量也在灼伤别人。

    几乎可以说,城区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被莉拉启发过、甚至唤醒过,但这些人也一并获得了莉拉强大的伤害力。

    就比如莱农,小时候,莉拉引诱她去看海,想破坏她的上学机会,结果害得莱农被父母毒打一顿;长大了,莉拉时不时就讽刺、鄙视莱农对上流社会的追逐……结果莱农为保护自己几年都不敢见莉拉。

    莉拉的死能量不止伤害旁人,更多的还是灼伤自己。

    怀孕时,她害怕自己会杀死肚里的孩子。

    地震时,她差点吓疯了,反而莱农却能保持镇定。

    她最怕的是,界限消失

    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书中用了很长的篇幅解释:

    她说,人和东西的界限是很脆弱的,会像棉线一样容易断裂。一样东西的界限消失之后,会落到另一件东西上,就像是不同材料都融化了,搅在一起了,分不清谁是谁了。她一直很难说服自己,生命的界限是很坚固的,因为她从小都知道,事情绝对不是这样的,因此她没办法相信,这些东西和人是坚固的,可以抵抗撞击和推搡。她永远要保持警惕,一不留神,那些东西的边缘会发生剧烈、痛苦的变形,会让她非常恐惧。

    她所害怕的界限消失首先是这种生本能与死本能的界限。只要她像掌控天平一样控制两者,就不会有问题,她怕的就是两者混合,她分不清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她也怕别人身上的界限消失,比如她最亲最爱的哥哥,在新年夜放烟花的时候,她第一次看到他内部的疯狂,是和她痛恨的索拉拉一家一样的疯狂。

    她也怕物理界限的消失。如果她离开那不勒斯,离开她熟悉的地方,投入广阔的世界,当她无法掌控全局的时候,她是否会被自己的死能量全然淹没?

    所以她觉得美丽是一种假象,星空是让人恐惧的苍穹。她一直惧怕着宇宙的无序和混乱。

    到这里,我才理解了为什么莉拉的人生需要莱农。

    因为莱农是中庸的、可靠的,她几乎不会做致命的选择,她的人生是稳定的、缓慢上升的。她不在乎宇宙的无序,她能安于美丽的假象。莉拉需要莱农,为她掩护那些疯狂的行径,为她去过她从小就失去的上学写书、安于平淡的生活。

    可以说,莉拉是莱农的原动力,莱农是莉拉的稳定剂。

    很多人在看剧看书时,都不太喜欢莱农,都倾慕莉拉。我承认我也是,但是到结尾,我感激莱农。

    书中结尾,莱农说:

    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低俗与否,这是个人价值判断。我看到的是莱农为她的人生赋予了自己所赞赏的意义:和莉拉交朋友、上学、结婚、生小孩、出书、出轨、离婚、老年独居……她没有怨悔。她挺住了人生的苦难,她走出了穷困的那不勒斯,她没有沉沦,她也没有让她的孩子沉沦。

    哪怕60岁她还在自我怀疑,但她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在每次怀疑之后又一次肯定自己。也许她一生都无法摆脱莉拉的光明与阴影,但她摆脱的过程中,她慢慢看到了自己。

    并非燃烧才能伟大,平凡人莱农的一生,也不平凡。

    相比而言,莉拉的整个生命,是保卫自己的斗争。她对金钱、地位、名利都不感兴趣。她和莱农、尼诺,和大多人不一样,她的自我也许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形成和完整了,她接下来做的事情,只是让自己不被有钱人、有权人、有社会地位的人侵蚀,不被她无法掌控的环境吞没。

    所以,最后她只能选择消失,不留一点痕迹的消失,于她而言,这是保全自己的最佳方式。

    她仍然是那个莉拉。

    是那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的莉拉。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年轻时,我们都渴望强烈地生活,但后来,我们庆幸我们只是稳定的活着。

     2 ) 女性的成长就是走出一个又一个的泥淖

    昨晚刚看完美剧《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结尾处,我最喜欢的男性角色尼诺出现在女主莱农的售书会上,为第三季埋下了精彩的伏笔。

    是怎样绝望的人生,才需要靠渣男来拯救?

    在豆瓣标记了看过之后,友邻纷纷留言说不喜欢尼诺这种浅薄又功利的渣男。但或许因为与莱农共情太深,我被尼诺这个狡猾、懦弱、滥情又懂得投机的知识分子形象深深吸引。如果我年轻时遇到一个像尼诺这样的男人,八成也看不到他的本质,而是被其英俊潇洒的外表、不同俗流的谈吐,以及独行特立的举止所吸引。

    尼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本名乔万尼·萨拉托雷,是铁路工人兼诗人的儿子,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爸妈离开了女主莱农和莉拉居住的贫民区。

    尼诺是莱农的初恋,一个在第一季和第二季中未完成的初恋。看原著小说就会发现,尼诺从小就倾慕莱农的天才好友莉拉(自从知识竞赛输给莉拉之后),但却在离开贫民区的前夕跑去和莱农告白,让莱农“一见尼诺误终身”。

    看第二季的时候我把这部剧推荐给我爸,他没看一会儿就说“看不下去,太灰暗了,里面的人怎么都过得这么惨”。这部美剧是在意大利拍的,语言也是意大利语。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那不勒斯贫民区,整个色调都是灰暗的,灰暗的单元楼,灰暗的学校,灰暗的生活。

    在第一季中,门房的女儿莱农和鞋匠的女儿莉拉是班上最优秀的两个学生。小学一年级,当老师表扬莱农字母写得工整时,莉拉已经会拼单词了——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她全都是自学的。后来她又自学拉丁语,自学希腊语,自学物理化学,10岁的时候就在笔记本上写了一本童话书。

    莱农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老师们的帮助一步一个脚印离开了那不勒斯的贫民区,而天才的莉拉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作为那不勒斯贫民区最美的少女,莉拉的前半生一直深陷在男人的欲望中,被开面包店、放高利贷的索拉拉兄弟觊觎,又被开肉食店、放高利贷的卡拉奇家大儿子斯蒂凡诺欺骗。嫁给斯蒂凡诺之后,她很快就发现这场婚姻是个骗局——父兄早就与丈夫合谋,把她作为交换的筹码,用以扩展自己的生意,丈夫又与索拉拉兄弟合谋,获取他们的投资和人脉支持。为了逃避索拉拉家儿子的纠缠而选择斯蒂凡诺的莉拉曾以为自己遇见了幸福,后来发现那不过是男人的欲望。不甘于屈从命运的莉拉从来都是倔强的,因此婚后的生活充满了殴打和强暴。

    二战后的意大利贫民区,青少年辍学、丈夫殴打妻子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女性的命运尤其凄惨,甚至于她们毫无光亮的人生需要靠渣男来拯救。他们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男人打女人,女人打孩子,每个穷人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孩子很早就辍学,长大了继续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劳动。疯女人梅丽莎死了丈夫不久之后,在单元楼里和尼诺的母亲大打出手,尼诺的父亲唐纳德·萨拉托雷不得以带着全家搬出了贫民区——他就是梅丽莎的姘头。

    爱学习的左翼知识分子尼诺一辈子鄙视自己滥情的父亲,并逐步逃离了自己出生的阶层,然而却变得和父亲越来越像。

    命运是如此沉重,整个《那不勒斯四部曲》,讲的都是与命运的抗争。

    两个女人与一个尼诺

    尼诺是莱农的初恋,实际上也是莉拉的初恋,虽然爱上尼诺的时候,莉拉已经嫁给了斯蒂凡诺。和性格较为温和的莱农相比,莉拉更能看穿事物的本质,然而她还是爱上了虚荣、软弱又多情的尼诺。

    也不难理解,小时候,她们周围的男性大都是粗野、专横的。第二季中莱农、莉拉、莉拉的母亲,以及莉拉的嫂子皮诺奇娅(也是斯蒂凡诺的妹妹)一起去伊势卡岛度假,莱农爱上了尼诺,皮诺奇娅爱上了尼诺的朋友布鲁诺,这两个披着绅士外衣,受过教育的男人,其实本质上也很渣——见到女人就要摸一把,对女人极尽利用与欺骗。

    但是她们当时被自身所处环境所困,没有更好的选择。皮诺奇娅嫁给莉拉的哥哥里诺是因为未婚先孕,而里诺早已从那个一心保护妹妹,为妹妹的梦想而努力的哥哥变成了一个粗野又蛮横的男人。在更有钱的布鲁诺身上,已经怀孕的皮诺奇娅体会到了男人的温柔和(表面上)对女性的尊重,然而她已经结婚了,只能选择中断度假,回到丈夫身边。

    莉拉则不然。她原本不屑于尼诺,然而在海滩的相处中却爱上了他的与众不同。陷于无望婚姻的莉拉太需要一个出口,尼诺就成了他的出口。他们疯狂地相爱了。

    与此同时,一直默默深爱着尼诺的莱农彻底心碎,在一个失魂落魄的夜里,她绝望地坐在海边的沙滩上,将自己委身于前来寻找她的尼诺之父,那个一直觊觎着她,一年前曾在她打工的民宿里骚扰她的老渣男,唐纳德·萨拉托雷。穿上裙子之后,莱农与他彻底了断。

    绝望的莱农用一场近乎于性侵犯的初夜告别了少女时代,告别了自己卑微的单恋,而莉拉的爱情开始了——她先是在自己经营的鞋店里和尼诺偷情,随后又离家出走,搬出去和尼诺同居。

    可惜两人只同居了20多天,尼诺就后悔了,意识到不该为了一个女人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和莉拉吵架之后,他打算离开,半路上又想折回去,不料刚好赶上索拉拉兄弟派来的“打手”安东尼奥(莱农的前男友)在蹲点,安东尼奥把尼诺胖揍了一顿,威胁他必须离开莉拉。手无缚鸡之力的尼诺照做了。

    有朋友说第二部太狗血了。这剧情确实听起来挺狗血的,然而作者和导演都把细节刻画地那样生动真实,让人欲哭无泪。莉拉和莱农,一个以不合作的态度勇于冲破一切父权制社会的枷锁,却因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而在原地打转,一个努力走出贫困落后的社区,把自己变成一个知识分子,然而遇到爱情,她们还是迷失了。

    爱情可以改变命运吗

    很多女孩年轻时都曾希望靠爱情来改变命运,希望遇到一个白马王子,把自己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拯救出来。究其原因,或许还是因为太多年轻女性是自卑的,她们生活中的压抑太多,而转机则太渺茫。

    年轻男性也会自卑,多是因为学历不高,或者没有钱。女性的自卑则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莱农,除了贫穷,她还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没有莉拉有魅力,前途也不甚明朗,随时有可能失学。她只有拼命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第二季的末尾,她成了社区中唯一一个大学毕业的人。

    尼诺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莱农的命运,给了她成为知识分子的憧憬,但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是莉拉。最初,是莉拉鼓励她走出了泥淖。小学时代,莉拉带着她买了《小妇人》。中学时代,莉拉帮她改文章,送给她一套新的课本(在这之前莱农一直买不起新课本)。莉拉说“如果你和我赌输了,你所有的功课都要得八分”。

    在和莉拉的竞争与互相激励中,莱农成了作家,在第一本书出版前,她发现自己写作的核心秘密来自莉拉十岁时写的那本《蓝色仙女》。而当莱农把写着《蓝色仙女》的笔记本拿给离家出走,在布鲁诺的猪肉场打工的莉拉时,莉拉早已忘了这件事。

    在四部曲的第二部中,莱农努力改变命运,莉拉浪费自己的天赋。幸好有童年小伙伴恩佐一直默默爱着莉拉,带她离开了一地鸡毛的婚姻。莉拉一边在猪肉场打工,一边和恩佐学习编程。而莱农又遇到了尼诺。

    即便被最优秀的男人们爱着,莱农也没有完全摆脱那份从小就有的自卑。莱农的三个男人,真的改变了她的命运。他们分别是诗人的儿子尼诺、富二代革命青年弗兰斯科,和出身于学者世家的彼得罗——莱农后来的丈夫。

    在大学时代,改变莱农命运的不是爱情,而是她所选伴侣的社会阶层。小说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里面提到,和弗兰斯科交往以后,他为她买了新的眼镜和衣服,让她从受人嘲笑的灰姑娘变得被人尊敬。弗兰斯科因为醉心社会运动、挂科太多被学校开除后,莱农又变回了灰姑娘,直到在舞会上遇见彼得罗(电视剧改为在街头被彼得罗追上)。

    在第三部中,莱农和彼得罗的婚姻很快出现了问题,最终因为尼诺的插足而破裂。而从来没有和自己妻子断掉的尼诺也展露出了滥情与不可托付的本性。

    在莱农和莉拉的人生中,爱情曾一度是希望之光,带她们暂时离开了生活的庸常,但始终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即,爱情的伟大经常是因为它和追求自由的进步思想(比如革命、反父权、反封建的使命)相结合,但其本身不能成为人生的意义。女性如果将一切寄托于婚姻和爱情,终究还是会幻灭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的天才女友》无疑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作品——几乎所有的男女爱情最终都成了梦幻泡影,因为莱农和莉拉都不甘于一份安定。没有男人能解决女人的问题,女人在和男人交手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权制社会无孔不入的压迫。因此她们互相竞争,互相嫉妒,最终互相鼓励,互为镜像。

    除了两位女主的故事,剧中还有一些女性形象也非常感人,比如莱农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一个从来没有坐过火车的家庭妇女,一瘸一拐地从那不勒斯到了比萨,只为给发烧的女儿送一锅汤。比如她们的小学女老师,一直在鼓励莱农读书,也非常欣赏莉拉,为她早早嫁人、中断学业而痛惜,一直到去世都保留着莉拉十岁时写的《蓝色仙子》。当她得了重病,步履蹒跚地在路上邂逅被困于无望婚姻的莉拉时,仍旧对她说:你注定要做大事。那时候,推着婴儿车,心如死灰的莉拉哭着跑开了。

    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前,我没有看过任何一部作品,如此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女性的友谊和成长。它不仅写出了女性友谊的伟大,也写出了女性友谊的微妙。它不仅仅描绘了女性的挣扎,也写了男性,社会,阶层和革命。很多人看完这部作品,感慨自己没有像莉拉和莱农那样的友情。

    其实,少一点对父权制社会的盲从(包括为争夺男人而引发的争斗),把人生目标放得更大一些,我们是可以像她们那样一辈子完善自己,追求事业(后来莱农成了作家,莉拉开了自己的公司),拥有更广阔、更包容的友情的。只是那背后的代价,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

    身处男权社会,有时候走出泥淖,便是新的泥淖,越是勇敢的女性,越不一定会有世俗意义上更幸福的生活等着你。可我们还是要走。

    如鲁迅所说,路原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

    图文版详见微信公众号冬惊

     3 ) 细说天才女友S02E07:幻影

    忽然间,我意识到了那种“差不多”的感觉。

    01、浪潮

    第六集和第七集之间有一段空窗期,第七集开始的时候,莱农已经入学很久了。

    她在大学的第一任男友弗朗科正在接受期末答辩。

    老师问到的维尔加(1840—1922)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真实主义受法国作家左拉的自然主义影响,主张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使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成为兼具科学性的历史资料。

    以维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文学打碎了民族复兴运动以后呈现的太平盛世的假象,揭示出在资本主义新秩序和旧的封建关系的双重桎梏下西西里社会的阴暗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文学、电影,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弗朗科对文化知识浑不在乎,他第一句台词就表明自己激进学生的身份。第二句台词表明他的心思全部都在社会运动之上。他口中所指的“有意思的事”就是正席卷意大利的学生与工人运动。说第三句台词时直接一个大特写,弗朗科将个人理想赤袒在桌上:“革命。”这是当时许多学生的共同理想。

    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

    冷战,越战,切·格瓦拉遇害,中国“文化大革命”,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阿拉伯世界反殖民运动,东欧呼唤“民主社会主义”,美国民权运动,欧洲学生和工人运动,日本学生和市民运动。

    卫星通讯技术普及,电视机让全人类开始“环球同此凉热”,人们发觉国内外的现实与苦难具有同一性,在反对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官僚主义,和反战、反美、否定权威、反对消费主义、反对家庭观念以及信仰马克思与毛泽东这些方面达成某种共识。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意大利爆发的一系列社会运动,从某种层面来说,是一代人对共和国发出的评价。

    当时的意大利社会矛盾尖锐。大学扩招,毕业生数量超出经济可容量;贫富差距拉大,工人失业问题严重;女性意识崛起。革命的曙光似已萌发,无数社会主义团体应运而生,罢工、占领工厂和示威游行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国家,并在1969年的“热秋”达到高潮。

    同一时期,意大利女权运动也取得出色的成绩。

    “劳工法规”和《离婚法》以法律形式保存了运动结出的果实。

    想要比较全面、基础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可参阅王行坤《意大利漫长的1968年:拒绝工作、自我削减与暴力》一文,及《剑桥意大利史》一书第九章“共和国”部分之中的“1968——1973年的反抗”。

    弗朗科被学校开除了,但自绝后路反令他觉得一身轻松,笃定了心思投身社会运动。

    在同学面前,莱农几乎不说话,只是微笑,被同学用那不勒斯方言嘲弄时也不会生气,她并没有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当弗朗科牵着她狂奔之时,她才感到自由自在的快乐。轻快的音乐为莱农与弗朗科这段恋情做了浪漫的注脚。

    一路上,两人撞见大规模的工人游行,工人们胸前挂的牌子上出现很多当时流行的运动口号。

    但这样的片段也只是奔跑情节中的一瞬,而且淹没于振奋悠扬的音乐之中,依然只是场域式的呈现。

    剧中无心将革命、革命者、革命事件过分具体化,我相信革命事件始终只会是背景,并不会突兀地跃入前台。主角们会与之发生关系,社会革命亦会带来主角自身的个人革命,但革命只是大时代风云变幻的一段。那或许是一段理想主义的荣光,那更是现实矛盾极端尖锐的历史时期,它来自主角扎根生成的土壤,它在历经者与后来人心中刻下无法磨灭的金石之痕。

    我们可以揣想,原著作者无疑即出身于战后重建期,很有可能与书中主角同龄,战后意大利、欧洲乃至全球发生的一切,尽入眼耳心中。在其思想与创作能力均臻熟烂之时,伊将其经历的大时代变幻与诸多个体命运的沉浮经纬相凑,为时代,为家国,也为那些或挣扎、或奋斗、或沉沦、或湮没的人们作书立传。

    所以,我一定会反复强调的是,这绝不只是一部女性之书,虽然很大程度上它的确是,但是其内涵显然更为丰富。女性命运被融进了时代流变之中,但书中其他人物也各有所指,各有所承,从这一点而言,他们与主角的地位是不分上下的,因为时代正是由人构成,时代中的人正是这般诸色纷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人与时代之书。

    服装店中,弗朗科的话表明,他自认来自糟糕的压迫阶级,因此他将钱花在自己认为应该的地方。投身革命运动,则是他改变这一压迫现状的进取之举。

    弗朗科以富贵公子之资投身革命洪炉,绝非向所乌有。圣西门,傅立叶,华盛顿,玻利瓦尔,圣马丁,恩格斯,张国焘,卡斯特罗,切·格瓦拉,莫不如是。在成为革命理想的抱负者之前,有的人先成为了自身阶级的叛逆者。

    迷蒙的蓝色清晨,是情人分别的时辰。弗朗科的面庞暗成剪影,莱农的蓝色眼睛泻下珍珠。沉浸在革命狂热中的青年弃绝过往,提缰奔赴前程。当时的青年,真的相信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当代人已经很难理会弗朗科“我再也不想待在比萨,一辈子都不想回来”这句话蕴藏的力量。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以世界革命为己任的。这是绝对的理想主义,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理想主义的话。勿论其他,其激情本身是无比动人的。

    大空景下,曦光未明,阔街长河都显得分外寂寥,莱农又复孑然一身,踽踽独行。一路走,一路回忆弗朗科带给她的一切。回忆完,路走尽。莱农心中的理性也知道,弗朗科只是她生命中的过客,而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2、孤立

    城市的巷弄中,莱农抱着书本,僵硬地行走,越过窗扉,众人的欢娱只在印证她的孤独。蓝色的烟雾模糊了周围的一切,制造出更大的疏离。离开弗朗科的扶掖,莱农如同失去主体,因为她还不是一个独立自为的个体。

    莱农放弃融入同学群体的打算。当她离开时,巷中黄色的灯光氤氲一片,却没有温馨感。她逐渐走进这片迷黄,逐渐消失其中,却没有融入感。

    其实此时,已经对标题进行了呼应。和弗朗科在一起时的那种充足的主体感,只是一种依附之下的幻觉。

    假期已至,空空荡荡的宿舍楼,没有人踪,唯独莱农孤独地卧在床上,患病不起。

    母亲的叫门声仿佛来自那不勒斯的海岸般那样遥远,却又确切如眼前的门扉触手可摸。

    亲情的近迫,才将她向往的困厄之苦逆逼而出,整个人蜷缩成最初那个脆弱、幼小的自己,像冻馁在深冬石缝中的小毛毛虫。

    母亲从电话中得知莱农生病了,生平未坐过火车的她,独自从那不勒斯坐火车来到比萨,照顾莱农。莱农不敢相信,母亲竟能独自完成这件事。她也没想到,母亲能为了自己付出这样的艰辛。

    母亲改不掉粗粝的环境生就的刀子口,但言语间已尽显爱意与自豪。没错,她是为自己的女儿感到自豪的。只是父亲的自豪是外露的,而母亲搁心里不轻易说。这么多年了,总算彻底一见母亲真实的内心。这漫长的母女冤仇路啊,终于化解为一勺一勺蜜意。

    借母亲之口,又岔出莱农离开故乡后,莉拉后来发生之事。由于借索拉拉家高利贷的缘故,斯特凡诺现在已是负债累累。母亲唠叨着,莉拉当初结婚时像个公主,却想不到今天落到这步田地;你比她又聪明,又漂亮,云云。

    莱农在母亲的絮叨中沉沉睡去,因着母亲的话头,高烧中的她做了个怪梦。梦中莉拉果真是个公主模样,室内陈设却显得很寒怆,可能是由于莱农没有关于宫殿的概念缘故。她梦见莉拉生了孩子,而自己成了一个侍立在侧的胖大宫女。这个梦境似在暗示着莱农依旧难以摆脱自己受莉拉控制的自卑念头。但也似乎表明莱农对莉拉的想念以及对她近况的在意。

    3、日记

    梦醒后,莱农开始回忆,原来上大学后她和莉拉还见过一次面。这次短暂的交集却对莱农又造成挥之不去的影响,祸根就在莉拉让她保管的那一摞笔记本。

    令人震惊的是,辍学以来,莉拉从未停止书写。她将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一笔一笔记在了这些纸上。

    莉拉的笔记本在这里充当了转场和补足叙事的作用。因为原著和本剧都是从莱农的视角叙事,这是一个有限视角,一旦莱农离开了莉拉,那么从逻辑上来讲,莉拉的事她就不会知道了。所以,为了合乎逻辑,必须借助别的办法,补全视角的残缺。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决定使用什么视角进行叙事是一件必须郑重考虑的事情,这方面一旦出问题,就得通篇尽改。

    笔记本其实不光起到了叙事的作用,它本身也成为推动后续故事的引擎,成为一个结构性工具,因为莱农后来的写作生涯可能都逃不开这些笔记的影响。

    由笔记本生发出来的故事是断章式的,正与日记的特性吻合。这一长段回忆的镜头都带着轻微的晃动,比喻莱农看着文字时内心受到的震荡,借着这晃动我们甚至能感到莱农捧着笔记本的手也在发出颤抖。

    于是剧情接上上集结尾,延续下去。

    第一个情节,是莉拉向斯特凡诺宣告肚中的孩子不是他的之后,斯特凡诺选择继续活在自我欺骗之中。自欺是对自己说的谎言,为的是保护自己免受真相的伤害。

    第二个情节,是走投无路的里诺在莉拉门外喊叫与求助。可莉拉已抱定决心不问外事,不再卷入这被人利用来利用去的游戏。她只有忍着亲情的疼痛,旁观哥哥的溃败。

    第三个情节,是米凯莱亲自上门来催她出山,莉拉已经孕态沉沉,蹒跚从房中走出时,整个屋子直似蛋壳般脆弱变形。

    第四个情节,是莉拉痛苦生产的情形。当孩子抱在她面前时,她用虚弱的声音给孩子取名:里诺。斯特凡诺显得暴怒而软弱,这个名字表明莉拉与卡拉奇家的公然决裂,她连面子都不再给斯特凡诺,供他自欺的资本都不复存在了。此后,莉拉专心带娃,喂奶,不曾稍歇。

    第五个情节,是莉拉与奥利维耶罗的偶遇。在莉拉面前,老师延续了她的不近人情。她恨莉拉浪费天分,她恨自己眼看这天分浪费。这恨一经断章取义,就变成了她既恨莉拉,也恨自己。而莱农事实上只是奥利维耶罗失去莉拉的天分之后,借以自慰的替代品。替代品的意思就是,永远替代不了。替代品意味着,你失去了更想拥有的。她当然也因莱农感到骄傲,但她不会对她坦白这份内心的隐私。

    奥利维耶罗的关爱是狭隘的,因其自身观念之狭隘。升学在她眼中是走出去的必由之路,她认定莉拉从辍学的那一刹那已经失去人生的希望。她对学生的爱是与强烈的愤恨相羁绊的。她仇恨贫穷,仇恨底层,仇恨男人,仇恨无知,因而她几乎憎恶贫民区的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在这样的观念背景下,也因此,她再喜欢莉拉的文学创作,也终究不再赠予半点赞赏之色。因为越是对这位天才进行肯定,越是提醒她现实的坚硬与自己的无能,越是刺激她内心的愤恨与伤痛。

    奥利维耶罗盯着莉拉,这个她最喜欢的学生,她还想努力从她身上看出一点可能的希望来。但莉拉决意断绝她的这份徒劳,因为老师的目光同样在刺激着她——那坚硬的现实与心中的理想之间存在何等地撕裂。回归与生育后的莉拉与贫民区其他已婚女性过着一般无异的生活,她满是憾恨,并已认命。

    这两个女人其实有着共同的抱负(奥利维耶罗必也是一个折翼者),但此刻她们共同的交集只剩共同的认命。她们相互爱着对方,却在相互和解的最后时机,相互给予的是最后的伤害。

    但这最后一面仍然起了客观上的作用。奥利维耶罗审视的目光不足以激发莉拉对命运再度发起冲击,却令她将自己的抱负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这个举动又颇有几分悲剧性,因为实际上这也正是奥利维耶罗在自己失败后所做的事情。

    两个女人的身上之所以会体现出命运的重合感,那是因为她们就是这一环境下很多女性奋争者的代表人物,这样的女性并不在少,但大多无一例外湮没不闻。

    于是有了第六个情节,莉拉倾心于对孩子们的教育。莉拉显然是阅读了教育心理学相关的书籍,重视幼儿教育,寓教于乐。

    鞋店的事引发斯特凡诺和里诺的内讧,两人都被索拉拉家玩弄于股掌之中,只有互相拿对方撒气。斯特凡诺欺弱的脾性再度发作,当着孩子的面将里诺踹到楼下,还想将里诺的孩子迪诺也一并掐死,被莉拉力止。事业、婚姻、孩子,以斯特凡诺的大男子思维,这三大方面均告失败,对他而言是降维打击,他从恶霸沦为爬虫。

    这场戏应该并不是在孩子面前拍的,虽然孩子的表情与大人的动作似乎严丝合缝,但始终没有一个展现全景的镜头,所以小演员应该不至于留下心理阴影。而且我相信这种戏应该需要申报,并有相关人员在场监督。

    第七个情节,莉拉上市区找书的时候路过鞋店,驻足片时,回忆起与尼诺在阴暗的卷门后发生的事,只觉恍惚不可追寻,一切仿佛脑海中的凭空幻想。莉拉在日记中写道,当时觉得重要的事情,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怎么会不重要了呢?那是爱情和自由啊。并非不重要了,只是幻灭了,不再去追逐了。莉拉莉拉,她疲惫了。

    米凯莱开着锃亮的新车,与斯特凡诺的消颓恰成反题。米凯莱强要送莉拉回去,实则是心存觊觎之念,想将莉拉收归室中。

    我私心觉得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不论是马尔切洛、斯特凡诺,还是尼诺、米凯莱,他们都将莉拉当成了一个标尺,一个衡量自己雄性能力的标尺。在他们眼中,莉拉是贫民区最闪耀的宝石,是一座他们想要努力攀登、克服的高峰。对莉拉的暗恋或追逐,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定位。按兵不动时,表示他们自卑于能力尚短。当他们向莉拉发出欲望的攻势时,表示他们自认已卓绝于当地所有男性,已经当得起对莉拉的匹配。

    多么有趣,莉拉不仅是一个爱慕的对象,也不仅是一个性欲的对象,还是一面他们借以反照自身的镜子。起初,他们在镜前羞羞答答,裸着身子,不敢面对。于是翻箱倒橱,东挪西借,将自己装点得心满意足,这才敢走出来,再次面镜。这时,他们还会特意地强调莉拉身上略显寒怆的衣物,声称自己有能力给她通体换一套新的。

    在这个自卑复自大的游戏中,体现的是足足的男权心理。强与弱,依附与被依附,隐忍与克服。如此看来,男权心理基于一种本质的心态,那是自卑。基于自卑,才生发出之后一切行为与心理的应变。如米凯莱这样的,由自卑而奋发,克服。如帕斯卡莱(喜欢莱农)、恩佐(喜欢莉拉)这样的,始于自卑,也终于自卑。这种男权心理可能是广泛存在的,就像女性之间,互相攀比、竞争的心理同样广泛存在一样(莉拉和莱农即为典型)。分辨这些,绝不为贸然的批判。对我而言,认知甚于批判,批判本身只是一件简单和偏激的武器。面对复杂的问题,我绝不愿选取简单的武器。

    米凯莱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提议,被莉拉不屑一顾便予否决,这令米凯莱懊恼不已,这还是源于自卑。你只要将自我实现委托于自身之外的人或物,或是其他某些具象如钱财或抽象如成功的东西,这种自我实现就不会坚固,因为这其实意味着你将自己依附于这个对象(这就更有意思了,米凯莱令莉拉依附于他的行为,反而是在让自己依附于莉拉),一旦这件被寄托的对象发生任何运动,都有可能将你自以为真的自我实现随时碾碎,而那起于原点从未消失的自卑会再度涌出来。

    米凯莱戳穿斯特凡诺出轨之事,即自卑再度涌起,手足无措,转而践踏别人,以图站在他人尸体之上,自证更强。用白话说就是,你的丈夫那么烂,我不比他好多了?你再好好想想,我才是更优选项,别事后后悔。

    可惜践踏斯特凡诺并没有令他显得更为崇高,莉拉对他们发出同等的鄙夷。

    另外,米凯莱和莉拉的对话中,还透露出关于阿方索的信息,他暗示阿方索是同性恋。本季第一集,阿方索在公车上和莱农谈话时,曾有望向一个男子的举动。方才莉拉进店时,也有一个全景镜头,店中有一男子,并不看鞋,也没有同伴,视线仿佛望向阿方索。这说明米凯莱的话可能并非胡说。

    第八个情节,为避免孩子因斯特凡诺外遇而失去较好的成长环境,莉拉又开始假扮妻子的角色。莉拉问起夏天去做什么,便是在为孩子争取好的条件,但斯特凡诺的答案是条件会变差。不过并不像莉拉担心的那样,斯特凡诺降低支出是因为自己的财务困境,索拉拉正将他彻底排出合伙生意,新肉食店经营状况也很差。

    斯特凡诺开始反复逼问莉拉和米凯莱的关系,莉拉想替他顾全脸面也不可能,索性直说。但斯特凡诺又无法接受真实的答案,沮丧地离开家门,去寻求更易得的安慰。

    自此,斯特凡诺更少回家。莉拉估计坏结果早晚要来,干脆早作打算。

    于是第九个情节,莉拉在雨夜向斯特凡诺摊牌,重申小里诺不是他的孩子。但斯特凡诺无论如何不肯接受这一说法,更无意要赶走莉拉母子。他那囚笼般的爱,虽然同样发出金属的轰鸣,却将所爱之人羁缚在深深谷底。他将莉拉拉进卧室,在莉拉身上徒劳地重建自己无法重建的自尊,徒劳地复活被自己亲手摧毁的婚姻。他怨不得谁,也怨不得莉拉,莉拉本是决定同他好好过日子的,但新婚未始,背叛之举就接踵不绝。

    莉拉不应承受他自作自受的绝望处境,但莉拉又一次没有作出强烈反抗。她的目光投向不远处婴儿床上的孩子,她是为了孩子在忍受这昏暗的日子。

    日记写到这里,下一段情节出自莱农自己的回忆,交待莉拉的日记是怎么转到她手上的。

    莱农不敢见莉拉,莉拉是她最害怕的一个对象,就像一个随时可能令她原形毕露、无地自容的超凡所在。当她望向莉拉,就会在莉拉身上看到自己的痛苦与恐惧。在她眼中,小里诺也从一个婴儿变得不仅是一个婴儿,更是一个提醒她有关尼诺、有关莉拉与尼诺一切事由的开关。她认为小里诺本该是一个属于她而最终落到莉拉手中的玩具。这样的想象和比喻,全不见母性,反而多么孩子气。在她将小里诺比作自己和莉拉相互争抢的玩具时,也就将她们对尼诺的追逐比作了一场竞赛。但这场竞赛同样是一场游戏,因为奖励只是一个玩具。可见莱农在爱情方面还远未成熟。爱情不是竞赛,也不是游戏,爱情是爱情本身。

    莱农一声如常的询问,却打开了莉拉内心的深渊。斯特凡诺故态复萌,他禁止莉拉阅读,禁止她思考,搜查她的东西,任意地打她。这迫使她将自己珍视的笔记藏在了厨房,又不得不将它们托付给至友保管。

    莉拉还托付莱农帮自己通知恩佐,她已决定离开这个灾难与悲剧的屋子——而不是家,进入新的人生阶段。

    莉拉让莱农陪孩子玩的细节其实与莱农的那场惊梦有所应对。梦中的扭曲体现的是莱农面对或想及莉拉时自身的卑弱与恐惧。然而作为呼应的现实却是,莉拉没有像梦中那样对她颐指气使,没有伤害她,控制她。莉拉对莱农的友善从未有变。

    这一集通篇回忆,室内戏码也通盘压抑不安,从画面的色调与镜头的运动即可印证,唯独最后这一小节有所改善。晨光熹微,良有心伤,却因故交重聚,倾扉一晤,已是整集最温馨的一节。

    清晨之际,母女惜别。倚在窗口目送母亲离开,回过身来,莱农的心神又被小木箱中的那叠笔记本给攫住了。那是读完小学便辍学的莉拉写下的文字,却令莱农感觉自己分外渺小。

    她对自己产生了一种“差不多”的评价。所谓“差不多”,在我看来是一种逃避真实世界与真实处境的自欺行为。

    “我”摆脱了那不勒斯吗?差不多;地理上摆脱了,心灵上却并没有。

    “我”结交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朋友,我也成了知识分子圈中的人吧?差不多;身份上成为了,思想上却并不是。

    “我”通过一关又一关的考试,获得所有老师的欣赏了吗?差不多;成绩单都很优秀,但精神世界一片空洞。

    更何况,莱农追求的这些东西,和一个人的终极追求有什么关系?那只是一种对肉体皮囊的缝缝补补,是外在的枝节,那不是对人格的塑造,不是内在的主干,而是对个人理想的舍本逐末。

    莉拉的文字刺激莱农之处,就在于莉拉撕开了真相,无论是否拥有克服它的能力,终归要直面它;这对照出了莱农的逃避与自欺。莉拉的世界没有冰“差不多”是水一说,对莉拉而言,水是水,冰是冰,可辨可分。

    莱农的软弱性在将箱子推入水中的一刹那,表露无疑。箱子会从水面消失,“差不多”不存在了,但她心里清楚,箱子就在水底。就像她的恐惧不会因为变更外在而“差不多”从心底消失一样。

    莱农在提醒我们,我们汲汲以求的目标都是应予审视的,没有理所当然的目标,更别自欺欺人,将目标冠以理想之名。

    莱农在提醒我们,逃避是永无止境的迷宫,我们唯一应做的,是过真实的人生。

    此时,我们是否对标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个人公众号:段雪生

    豆列:细说天才女友

     4 ) 如此戳心的成长剧,让原著党心服口服

    在上线仅两集的前提下,备受观众期待的意大利电视剧集《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便斩获了豆瓣高达9.6的观众打分。

    尽管由于该剧目前仅在意大利本土平台Rai播出,3月16日才会正式登陆HBO,北美的主流媒体暂时无法给出相应的评价;但该剧在国内评分网站上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推崇度,也仍旧在所有人的预期当中。

    显然,一方面是因为第一季的制作水准和对同名原著的还原度已经达到令人叹服的程度,第二季的质量自然值得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对应的正是风靡全球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外界评价最高的《新名字的故事》,其剧情精彩程度只会高于、不会低于第一季。

    这部由HBO与Rai Fiction等多家意大利制片商联合打造的电视剧集,改编自埃莱娜·费兰特在新世纪10年代陆续出版的四部相联系的小说《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

    纵观“那不勒斯四部曲”,展现的是两位女性长达半个世纪的往来,以及围绕她们展开的意大利社会变迁的素描。《我的天才女友》是整个故事的开端,讲述了她们在那不勒斯贫民区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的一段漫长而困苦的时光。

    整部剧是以埃莱娜·格雷科(又称莱农)为第一叙述者视角展开的。年幼的埃莱娜是学校里的尖子生,优秀的表现和乖巧的性格使得她备受老师的喜爱,直到另一个女孩莉拉的出现,埃莱娜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莉拉聪慧过人,堪称天才,她以自学的方式识读和书写拉丁文,这在一所学生都还稚气未脱的小学里是一件大事。莉拉的出现使埃莱娜感受到危机,她嫉妒莉拉的能力,但同时又被莉拉不羁、率性而为的性格吸引。埃莱娜想和莉拉成为朋友。

    在两位教师组织的一次女生班与男生班的知识竞答比赛上,莉拉和埃莱娜不出所料成为女生班的答题代表,而男生班代表则是阿方索和尼诺。阿方索是本地有钱有势的高利贷放贷人堂·阿奇勒的儿子,谁都招惹不起这家人。

    答题环节莉拉出于顾虑没有过多地展露自己的锋芒,但却仍未避免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阿方索因答题表现差劲遭到了同班男生的羞辱,莉拉因此受到迁怒,被阿方索的年轻气壮的哥哥斯特凡诺毒打出气。

    手无缚鸡之力的埃莱娜在这时主动上前帮助莉拉,却也遭受到暴力。因为这件事,埃莱娜和莉拉的关系迅速被拉进,她们很快成为社区里最要好的一对朋友。

    随着升学考试临近,埃莱娜和莉拉的命运第一次出现分歧,是继续读书还是辍学,选择权掌握在她们父母的手里。尽管埃莱娜母亲反对埃莱娜上初中,但父亲却举手支持;而莉拉非常想要上学,却被鼠目寸光的父亲呵斥,倔强的莉拉因表决立场遭到了父亲的暴力。

    最终结果是,埃莱娜顺利上了初中,继而是高中和大学。而莉拉小学毕业后便去父亲鞋店帮忙,闲暇时则去当地图书馆借阅书籍,哪怕不再上学,莉拉的天分也未消失。上中学后,埃莱娜和莉拉的关系变得冷淡,莉拉嫉妒埃莱娜能够上学,而埃莱娜为莉拉的疏远伤心不已。

    僵持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一些意外,她们很快恢复过去那般的亲密,继续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痛苦,埃莱娜和莉拉注定是彼此最默契的朋友。长大后的莉拉落落大方,成为美丽的少女,埃莱娜同样姿色不逊。她们身边的追求者多了起来。

    莉拉的追求者是帕斯卡莱、马尔切诺和斯特凡诺。帕斯卡莱出身贫寒,打算加入共产党事业;马尔切诺是社区最富裕的索拉拉家族长子,莉拉讨厌马尔切诺的张扬跋扈;曾对年幼时的莉拉大打出手的斯特凡诺是视财富于一切之上的商人,他爱莉拉,莉拉也并非对斯特凡诺没有好感,只不过她清楚斯特凡诺对金钱利益的爱甚于对她的爱。

    作为整个家庭的牺牲品,莉拉最终接受了表现上诚意满满的斯特凡诺的求婚,她以为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光明,婚后经济基础的改善将给予她追求独立的机会。然而斯特凡诺为了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一再做出令莉拉心灰意冷的事,婚礼当天马尔切诺的到来更狠狠羞辱了莉拉一番。

    而《新名字的故事》紧接着这场令莉拉不悦的婚礼展开。婚礼结束后,满心欢喜的斯特凡诺载着莉拉去豪华酒店度蜜月,在这段时间里莉拉不耐烦、不对付的态度惹怒了斯特凡诺,住进豪华酒店的第一个晚上莉拉便遭到斯特凡诺的暴力。

    莉拉回到社区后,斯特凡诺和莉拉家人对其脸上的淤痕视若无睹,除了埃莱娜,没有人再去过问。斯特凡诺和莉拉的矛盾也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是莉拉一次又一次的被家暴,不忍目睹这一切的埃莱娜甚至劝说莉拉与自己逃离这里。

    阻碍莉拉逃离的因素有太多,而眼下最大的一个阻碍则是莉拉怀孕了,她所剩不多的自由注定要被肚子里的小孩剥夺。埃莱娜的学业和情感生活同样不太顺利,她在尼诺和安东尼奥两者之间周旋,无法做出抉择……

    出版业的一次奇迹

    新世纪以来被《哈利·波特》《暮光之城》《饥饿游戏》《冰与火之歌》等奇幻文学和英语写作主导的超级畅销书市场上,写实主义风格的、非英语的写作通常流行度都极为局限。

    在非奇幻类型、非英语写作这两层劣势之下,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则以生动迷人的描写,稳稳抓住了读者的阅读期望,发行不久便逆流而上风靡全球。

    40多个语种的发行、累计超过千万册的销量、互联网上的热烈讨论、名人间相继的追捧……“那不勒斯四部曲”跨越了地域文化和性别认知,在所有发行的国家和地区、在女性读者和男性读者中均引起轰动,堪称过去十年全球出版业的奇迹。

    神秘的作者

    随着“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诞生,一直保持行事低调、拒绝公开身份的费兰特本人也成了读者八卦的焦点。这位从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的女性作家,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却从容不迫。

    诚如费兰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即便自己的真实信息曝光,人们最终会记得的还是与“那不勒斯四部曲”联系在一起的化名“埃莱娜·费兰特”,作者真实的身份实际上已经无法与“埃莱娜·费兰特”这个笔名分割。

    费兰特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态度同样是不予多加解释和定性。尽管这部关于女性情谊和意大利社会变迁的史诗之作被无数读者和评论家高度概括为“女权主义小说”,费兰特的解释却是,写作的初衷并没有那么剧烈的女权主义意识,但她完全并不反对读者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任何具有解释力的阐述。

    精益求精的改编

    作为过去十年备受推崇的现象级小说,《我的天才女友》电视项目面临着诸多的改编难度,宏大的故事背景和时空跨度、作者费兰特和无数原著粉的审视都对制作方造成无形压力。

    因而,HBO和意大利影商之间的合作选择了一条最为安全的改编方案:尽量减少对情节的改动,全力还原小说的情节、场景和细节为主。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便可以知晓剧集改编上有多么考究。首先核心执行是擅长文学改编的意大利导演萨维里奥·科斯坦佐,第二季则邀请到意大利新锐女性导演阿莉切·罗瓦尔赫尔,阿莉切在《幸福的拉扎罗》《圣体》《奇迹》等影片中已经向观众展示过其作为女性对事物细腻独到的观察,她的电影意识和创作品质与“那不勒斯四部曲”是契合的。

    其次为充分还原小说场景和人物描述,HBO不惜重金在一片空地上重建了那不勒斯贫民社区。对实景的推崇、对电脑特效的避让,使得整部剧不露丝毫塑料质感。

    演员选择上除了高度地接近原著形象外,同一角色不同年龄阶段还要保持样貌体态特征和气质上相似性的选角,因此观众更能够感受到时间在人物身上驻留下来的痕迹。

    同时,《我的天才女友》与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主导的HBO剧集《教宗》系列相区别的地方在于,HBO尊重了费兰特对原著地域化语言的坚持,这是HBO平台真正意义上的首部非英语剧集,小说中角色的语言习惯、意大利语与那不勒斯方言的碰撞都被完整保留下来。

    流媒体的胜利

    客观来讲,“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电视化是属于流媒体的一次胜利。在传统有线电视台大行其道的时代,全世界的电视剧制作很少会逾越本土的范畴。北美的观众对外语片、外语剧集的排斥更是突出,制作外语影视剧通常很难获得可观的收益。

    进入流媒体付费时代后,一家独大的Netflix开始将受众视野放大至北美以外的市场,原创内容和剧种的丰富度直接决定了用户的去留。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美剧制作规模的Netflix外语剧集的诞生,外语剧的质感越做越好。

    而今HBO、亚马逊、Apple、迪士尼等各大公司相继加入流媒体大战,用户数量和范围的扩张成为各大平台的焦点。

    HBO开发流媒体后也顺势效仿了Netflix的策略,由HBO参与制作的首轮外语剧《我的天才女友》和《我们与恶的距离》以不俗表现证明了HBO的高质量并不局限于美剧制作。

    群像、家庭与女性心理

    自始至终,“那不勒斯四部曲”保持着与小说叙述者“进入老年阶段的埃莱娜·格雷科”一致的语调,也即一种过来人口吻的女性叙述。这种状态的叙述优势在于降低了情绪,叙述者对待事物和回忆的理性程度更高,观众看到的情节是被提纯的。

    角色和家庭,是剧集《我的天才女友》的两个重要单位,幻灯片风格的片头实际上已经将此布告于众。

    纵观全剧,以埃莱娜为核心的格雷科一家、以莉拉为核心的塞鲁罗一家、以斯特凡诺和阿方索为核心的卡拉奇一家、以安东尼奥为核心的拉普乔一家、以尼诺为核心的帕拉托雷一家、以帕斯卡莱为核心的佩鲁索一家,还有以马尔切诺为核心的索拉拉一家……每个角色受家庭的牵连影响都能够直观地看到,家庭成为了大多数角色命运和未来的关键。

    角色刻画上,整部作品并未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逻辑,那些非关键人物身上隐含的动作和细节,有时甚至比重要人物的刻画更值得观众们反复咀嚼。

    例如,被社区其他人传为蛮横凶恶、吃人贪财形象的堂·阿奇勒,当他面对两个莫名其妙上门来讨要布娃娃的女孩子时,并未大吼着轰赶她们,而是在询问妻子后,慷慨给了莉拉和埃莱娜买布娃娃的钱。显然,群像的复杂性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集中在主要的角色上。

    对女性复杂心理的呈现是整部剧最精彩的地方之一。仅仅是埃莱娜和莉拉这对好朋友,她们的心理活动在行为上的具体落实便被打磨得纷繁而有趣。

    俩人相互扶持成长,视彼此为自己的“天才女友”。埃莱娜在莉拉被打时伸出过援手,莉拉将自己的读书梦和写作梦倾注在埃莱娜身上,鼓励她读大学并愿意支付她的学费。

    但我们也看得到,她们之间是相互嫉妒和竞争的,有时甚至厌恶彼此。埃莱娜嫉妒莉拉的天分,嫉妒男人对莉拉的爱慕,嫉妒莉拉的勇敢和内心独立;而莉拉嫉妒埃莱娜能继续上学,嫉妒埃莱娜愈发自由的状态,嫉妒埃莱娜可以毫无顾忌信任自己。她们非圣人,她们也不过是亿万个女性的其中一个。

    在谈及女性文学时,费兰特提出的深刻观点之一是女性文学不应该拒绝与男性交流,无谓的攻击与男权无异。“那不勒斯四部曲”虽然讲述的是两个女性近乎一生的故事,但它更强调的是一种普世经验的生成,不管是阅读小说还是观看改编剧,男性都不应该成为被拒之门外的对象。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5 ) 细说天才女友S02E01:姓氏

    00、重点人物梳理

    完整人物表不足以唤醒记忆,我会借一段文字来帮助大家回忆十几个主要角色的人物关系。

    中心人物是双女主莉拉和莱农。莉拉是鞋匠的女儿,她有一个哥哥叫里诺。

    莱农是看门人的女儿,母亲是大小眼,还是个跛子。

    莉拉和莱农身边有一群一起长大的朋友。

    其中有两对兄妹。

    第一对兄妹是帕斯卡莱和卡梅拉。

    他们的父亲是被警察抓走的那个木匠,他代索拉拉家的女主人坐了监牢。

    帕斯卡莱现在是泥瓦匠,共产分子。

    卡梅拉在卡拉奇家的杂货店当售货员。

    另一对兄妹是安东尼奥和艾达。

    他们是“疯寡妇”的子女。“疯寡妇”害死了自己的老公,钟情于诗人多纳托。

    安东尼奥现在是修理厂的技工。他现在是莱农的男朋友。

    艾达就是那个被索拉拉兄弟强拉进车中兜风的女孩。

    莉拉和莱农还有一个赤贫却耿直的朋友,是令人敬佩的恩佐。他家靠卖蔬菜水果维生。

    另外,索拉拉家的糕点师傅有个女儿,叫吉耀拉,是女生中最胖、最凶的那位。她不算莉拉和莱农的朋友,但总会出现在她们身边。

    莉拉和莱农还有一个小时候的同学,叫做尼诺。他是诗人和铁路职工多纳托的儿子,早就搬家了。但这对父子一直牵扯着那不勒斯的女人和女孩们的心。

    说完莉拉和莱农的朋友,还有对头。

    一个是卡拉奇家,一个是索拉拉家。

    这两家彼此之间既是对头,也是同谋。

    卡拉奇家的地头蛇老爸早已死在索拉拉手中。

    但他凶恶的长子斯特凡诺继承了家族生意。

    幼子阿方索学业不错,是个羞怯、善良的人,是莱农在学校的朋友。

    索拉拉家出镜率最高的是那对无法无天的兄弟。

    哥哥是英俊的马尔切洛,曾对莉拉展开疯狂的追逐。

    弟弟是形貌瘆人的米凯莱。

    还有几个曾经发挥或将要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

    一个是小学老师奥利维耶罗。

    一个是中学老师加利亚尼。

    一个是伊斯利亚岛上友善的胖女人内拉,她是奥利维耶罗的表姐。她虽然是个和煦的主人,她居住的岛却如同一个令人透不过气的梦魇。这里还将发生许多心碎、纠葛、黑暗的故事。

    以上就是简单的人物梳理。

    01、夜归

    莱农和伙伴们在离开莉拉的婚礼现场后返程的路上。

    帕斯卡莱和恩佐正假想莉拉的新婚夜会如何度过,他们发狂般地爆笑,想不到莉拉将面对怎样的情形。

    一旁端坐着冷峻的安东尼奥,一言不发;后边露出莱农一角落寞的面庞,又别是一番心绪。

    安东尼奥为莱农所苦,而莱农为尼诺所苦。

    从帕斯卡莱调笑恩佐的细节中可知,恩佐和帕斯卡莱的妹妹卡梅拉在谈恋爱。

    从艾达与帕斯卡莱的交流可知,帕斯卡莱和艾达也成了一对。

    人物关系的新进展在不经意间被交待出来。

    艾达在有意扮演成熟,表现自己对男女之事的了解。她说:“他们(莉拉和斯特凡诺)走了是因为有事要做。”

    除了因为尼诺之外,莱农闷闷不乐的第二个原因是,她对自己的朋友感到不解,也对莉拉感到不解。朋友们竟然没人发现马尔切洛的报复。更令人失望的是,莉拉竟然也像这些朋友一样,将那些仇恨通通抛到脑后了。她容忍了马尔切洛的侮辱,也容忍了斯特凡诺的背叛。穿上旅行套装,浑然无事般地去度蜜月了。好像所有人都忘记了那不勒斯街区之间那道分割、对立彼此的裂痕,那些曾经的阴谋,甚至眼前的侮辱。仿佛今后就要和睦相处,幸福美满,诸事大吉似的。

    而莉拉嫁到了阿齐勒家,搬进美观的新居,算是离开这个贫民区了。同时,也离开了莱农,莱农眼看着要远离自己最好的朋友。而自己还不得不苦苦挣扎在困苦的灰烬中,不知道尽头何在。

    车子照例驶入那座熟悉的拱桥甬洞,驶过灰尘漫天的昏暗街区。短暂的逃离与偷得的幸乐告结,大家回到原点,回到那个仿佛永在永存的起点,好像什么都没改变。

    02、废墟

    车一停,安东尼奥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婚礼上,莱农与尼诺频频交谈,他遭到了冷落。愤怒的安东尼奥质问追上来的莱农,为什么这样对我,就因为你受过教育吗?安东尼奥与莉拉、尼诺这样的读书人之间有一道清晰的知识分界线,线两头的人均认为彼此间是不可交流的。安东尼奥认可这道界线,认为自己低于埃莱娜,却又无奈地觉得自己无法跨越,无法成为尼诺,令莱农景仰,他只有疯狂地发泄自己的恼怒。

    安东尼奥逼迫莱农,做出分手或是继续的抉择。莱农鼓起血气,拉着安东尼奥去了一片废弃的厂房。

    为什么莱农选择了继续跟自己并不爱的安东尼奥在一起,甚至还要与他发生关系?她不是有自己喜欢的人吗?

    一个原因是,尼诺并不真心对她,可安东尼奥却真的爱她,渴望她。尼诺在她心中成了高不可攀的存在。另一个原因,和莉拉有关。此时此刻,莉拉在干什么?她很可能正与自己的丈夫共度人生的初夜(尽管她当时并不知道莉拉在经历什么)。莱农不甘愿让莉拉事事独占先机,因此她要让自己在今夜也成为有性经验的女人?你做什么,我就会做什么,我不会落后于你。这就是她们之间的比拼,不仅包括比拼谁能让自己更有学问、能力,还包括比拼谁更能伤害自己。

    再者,莱农选择安东尼奥实在是一种自暴自弃的体现。年老的莱农在背景中说,自己不想再去上学了。这是因为她忽然失去了上学的动力,她没有因为上学而超过莉拉,她也没有因为更有文化而博得尼诺的青眼。所以她说,我想回到我的城区里,深深陷入我的城区。意思就是干脆放弃努力,扎进自己原本的沼泽算了,认命吧!

    废弃的工厂在这里就是肮脏、破败的街区的象征。莱农拉着安东尼奥来这里交出自己的处子之身,是对自己的野蛮践污,是迫使自己重新融入街区的痛苦的努力。

    莱农不爱安东尼奥,发生在此时的一段简短对话就能说明问题。

    安东尼奥:说你爱我。

    莱农:是。

    安东尼奥:告诉我。

    莱农:是。

    安东尼奥两次要求莱农对自己直陈爱意,莱农都避而不说。

    莱农迫切地要让安东尼奥“刺入”自己时。迷狂的安东尼奥还是对自己进行了理性的克制,他认为现在他们还不能这样做,婚后才能这样。可见他是个质朴、真诚的人。

    安东尼奥乞求认可般盯着莱农的眼睛,连问了两遍:我们会结婚吧?莱农圆睁着大眼,闪烁一下,没有回答。

    安东尼奥的连续发问和莱农的始终逃避,已经说明这段恋情的完全错位。安东尼奥痴心如此,莱农却心属他方。在莱农面前,安东尼奥是可怜而卑微的。

    但是可怜而卑微的岂止他一个?在尼诺面前,莱农更为可怜,更为卑微。虽然,他们本不必这样的。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不必这样。

    安东尼奥令自己的下体沉浸在莱农的手中,莱农深深地陷在街区的黑暗里,圆睁着明亮的蓝眼,越过一只伶仃匍匐的黑猫,望着远处离离灯火,幽暗的月光漏进废墟,却落不到她的身上。

    而火车呼呼驶过。

    莱农的眼中并没有享受的火光,她的表情是属于这个街区的通常的麻木。这并不是她乐意的,她也并未因此而超过莉拉。

    回到家中,母亲劈头盖脸对她一顿打。供她读书当然不是为了让她依旧留在这里,和安东尼奥这样的人恋爱结婚,而是为了让她离开这里。莱农从婚礼上以来一路压抑的情绪爆发了,大叫着自己不去上学了!

    片头:旧时光与新时代

    模糊的画面指涉模糊的旧时代,晃荡的镜头指涉晃荡的人物命运,白花花的光照刻度出更浓重的阴影。

    片头中出现的依次是:

    那不勒斯近侧的维苏威火山,一个危险的隐喻;

    街区中,楼上的女人在晾晒床单和交谈;

    意语主标题“我的天才女友”,副标题“新名字的故事”,“新名字”的表层意义是指莉拉婚后冠以夫姓;

    索拉拉家的糕点店门口,马尔切洛和艾达在交谈,米凯莱坐在门侧;

    童年的莉拉和莱农追逐着跑过阳光和尘土的广场,转过街角,出来的却已是成年的她们;

    斯特凡诺边点烟边从肉食店中走出;

    一串主角们的面部特写;

    迷茫海面孤悬的伊斯基亚岛,莉拉和莱农均被吸入这座迷屿,未能逃离;

    成为贵妇人后令人仰视的莉拉,发丝飞掠,风姿卓绝,端着小碟和小盏喝咖啡;

    莱农和莉拉出现在海边,尼诺也在她们身边,值得注意的是莉拉独步海滩时面目晦暗,头发湿漉而凌乱,表情麻木;

    第一季焚烧索拉拉家车辆的画面,火光照亮帕斯卡莱、恩佐笑容灿烂的脸和安东尼奥麻木的脸;

    索拉拉兄弟背倚着菲亚特汽车,衣履鲜亮,气势凌人;

    莱农剪去厚重的长发,摘下呆板的眼镜,以干净的短发、干练的黑色眼镜示人,面露甜美的笑容;

    莱农穿行在繁华熙攘的米兰大街,大街上除了服饰考究的男女,还有手握红旗喊着口号却衣着简陋的工人们,贫富差异与阶层隔离可见一斑;

    莉拉蓄着特别打理过的短发,衬得脖颈更为颀长,优雅却空洞地坐在影院;

    莱农双手抱在胸前,走在晨曦中的河道边;

    莉拉又变换了如明星般明艳的发型,戴着珠宝,身穿华衣,从宴会上匆匆离去;

    大城市中更新式的汽车特写;

    莱农和富有英俊的新男友奔跑在宽敞的都市街道,奔跑在阳光下,奔跑在雨中;

    莱农和莉拉如久别重逢般奋力抱紧,莉拉非常近地看向我们,面带着含义不明的微笑。

    03、再会

    沉浸在无法赢得尼诺关注的失落之中,莱农一个多星期都没有去上学,抱着课本在街上瞎转悠。她想着,干脆和安东尼奥结婚,在当地随便找个班上好了。但是她在犹豫,因为这并不是她所期愿。

    在公车上,遇到了阿方索。阿方索急切地劝她回学校念书,被莱农消极地回绝了。

    阿方索穿着合体的西装,他读书大概是想拥有体面的身份和工作。同样,他也不希望莱农混迹在底层。

    阿方索扭头望向车上一个工人或是混混,那是他不想成为的样子。阿方索知道自己劝不了莱农,最后只转告了一句,莉拉回来了。也许他想让莉拉劝莱农。

    莉拉度假回来,却没有找她,莱农感到不解。知道真相的阿方索却没有告诉莱农实情。

    莱农决定去莉拉的新家找她。

    在路上,遇见做泥瓦匠的帕斯卡莱。他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四面都是即将落成为新楼房的水泥胚体,城中的阳光灿烂晃眼,令人有种那不勒斯城在焕发新生的错觉。

    莉拉就住在那栋方正明亮的新建宅邸之中。

    当莱农走到莉拉家门外时,金灿灿的门牌上镌刻着“卡拉奇”的字样,这是一次对标题的呼应。莉拉现在就被关在卡拉奇家,她的名字被冠以卡拉奇的姓氏。这姓氏如同这所房子,如同密不透风的水泥,将莉拉包裹在其中。

    莱农见到了独自在家的莉拉,奇怪的是,她戴着一副墨镜,将眼睛遮得严严实实。

    莉拉只在开始微笑着打了个招呼,就再也不同莱农交流,只带着莱农四下参观新居,言语冷峻,表情僵硬,仿佛莱农只是个佣人。

    莱农察觉到异样,轻轻扳过莉拉的身子,从她忍着悲戚的脸上,缓缓褪去墨镜,她眼下爬着一块刺目的黑色痂壳。

    莉拉被人打了。她回来后不见莱农,是不愿让她看见自己不幸的模样。

    而方才,她只是强作平静,所以显得那样生分、僵硬。

    莉拉开始回忆她痛苦的新婚假期。

    04、争吵

    莱农错怪了莉拉,去度假的路上,她并不是若无其事地。她没有原谅斯特凡诺的背叛。

    在争吵中,斯特凡诺依旧在骗莉拉,试图将马尔切洛穿着那双皮鞋在婚礼上的出现说成是一件必须之事。

    斯特凡诺说,索拉拉家掌握着市场,没有他们的帮助,鞋子根本上不了城中的货架。这点倒是真的。但无疑斯特凡诺耍了莉拉。

    当初求爱时,他说我不是马尔切洛·索拉拉;现在,他比马尔切洛还不如。

    当初他说,我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生命;现在他说,老子的需求就是你的需求。

    斯特凡诺明知道莉拉厌恶马尔切洛,如果他真爱她,怎么可能容忍马尔切洛亵渎他们的婚礼。

    莉拉说,我对你来说什么都不是。这话并不准确,莉拉对斯特凡诺来说,是他欲望的体现。

    斯特凡诺还试图令莉拉相信,和索拉拉合作,是为她的家人好。更将自己与索拉拉媾和的责任,推到莉拉的父亲费尔南多身上。我的天,费尔南多有什么权势,可以左右索拉拉家和卡拉奇家的生意?

    不过斯特凡诺在这里提到了一点,他们找的是马尔切洛的父亲西尔维奥谈判,而不是马尔切洛。这里透露的问题是,莉拉和马尔切洛的矛盾根本不是影响卡拉奇家与索拉拉家商业合作的决定因素。年轻人在场面上纠缠、胡闹,而背后拍板的还是两家之主。索拉拉家并不是索拉拉兄弟说了算,而是父亲西尔维奥。斯特凡诺也不会真的顺从莉拉的意思,家族利益才是他的核心出发点。

    斯特凡诺还将送鞋给马尔切洛的事推里诺身上,虽然我们知道莉拉的父兄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都罔顾莉拉的心意和幸福,但斯特凡诺才是伪善的刽子手。

    斯特凡诺最后几句总结的话说得很有意思:“我能怎么办?跟你哥哥吵一架,毁掉你的家庭?还是让马尔切洛开始报复你的朋友?让我失去我投的所有钱?”

    说到最后一句,终于露出马脚,不就是为了钱嘛。

    莉拉唾弃了斯特凡诺,斯特凡诺挥掌,打了莉拉。打完,又一副无辜奈何的表情,说,看!都是你逼我的!

    请记住,这是斯特凡诺人生中第二次打莉拉,而两人才刚刚结束婚礼不超过三个小时。

    莉拉对斯特凡诺说,我们都错了。

    莉拉错在相信了斯特凡诺会比马尔切洛好,会为她讨回公道,会真的爱她。

    斯特凡诺错在哪里?这是莉拉对他们二者间的婚姻在第一天就种下的诅咒,意谓斯特凡诺永远都不会得到她的心。

    婚礼刚过,还在度假的路上,斯特凡诺就撕开了自己狰狞的面目。

    此时的他,愈是表现他对马尔切洛的恨,愈是表现他对莉拉的同情,就愈是显得他在虚伪做态。

    莉拉冷冷地,已看穿这套把戏。

    本剧非常喜欢拍斯特凡诺激动时的脸部特写,因为在这张脸上,暴戾和伪善得到了完美的杂交。

    05、新婚之夜

    走进阿马尔菲岛上酒店大门,一个华贵的妇女走出,明艳的黄色外套和廊侧黄灿灿的瓶花轻易渲染了酒店的富丽。

    莉拉泰然踱步顾盼,斯特凡诺搂着自己的行李,瞠目结舌地望着穹顶。

    斯特凡诺在服务台办理入住时,莉拉和角落一个郁郁寡欢的少女对目相望,第二季颇多这种借助他者与外物反射人物心理的镜头。

    接下来一段时间是斯特凡诺个人的滑稽表演。莉拉没有来过这样的地方,但她静静地自处,绝不张扬自矜,假装熟稔。而斯特凡诺故作高端大气,却尽显一身土气。

    拒绝行李员提行李,不懂给小费的规矩,糟糕的吃相,在餐厅对着钢琴师猛劲鼓掌,举着酒瓶高声要酒,这些细节通通暴露了斯特凡诺身上令人生恶的粗鄙。

    他剥虾和牛饮时的大特写可看作出自莉拉的主观视角,反映出莉拉内心的恶心。

    坐在餐厅中的莉拉,照旧一言不发。只在看到酒店大厅坐着的那个女孩时,面露一丝笑容。可那是别人家庭的欢喜,与她无涉。她摸着自己的右脸,她只是一个新婚之日就被丈夫掌掴的女人。

    斯特凡诺向莉拉夸谈自己今后的计划。鞋店事业做起来后,就甩掉合伙人索拉拉家,自主经营,在城里做各种生意。

    扯完这些屁话,斯特凡诺才接着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在他的语言对等式中,“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你不知道我有多想要你”。他的爱即是性,他之所以娶莉拉不过是为了遂自己娶全镇最美女人的梦罢了。莉拉是他欲望的象征,是他衣襟上的金色纽扣。

    莉拉静静地坐在浴室,低头看着手上的婚戒,一言不发。

    斯特凡诺的声音被有意做了夸张处理,显得失真,令人害怕,轻易惊破了莉拉的出神。

    斯特凡诺的脸映在浴室凹凸不平的玻璃门上,如同一头亟待噬人的凶兽。

    这里,斯特凡诺的脸被连续拍了三次,景别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显得凶暴,衬出莉拉内心恐惧的加深。

    莉拉不想和斯特凡诺发生什么,她强抑心中恐惧,想以冰冷的态度打消斯特凡诺的欲求。

    但斯特凡诺等这一刻已经很久,莉拉已经成为他唾手可得的战利品,他根本不想再掩饰自己的面目,也不认为自己还需要继续掩饰。

    斯特凡诺对莉拉的性行为是绝对意义上的强暴。

    新婚之日,他第二次打了莉拉,并强暴了她。

    此时离莉拉第一次被斯特凡诺动用暴力已经过去八年以上,她却再次面临来自同一个人变本加厉的暴行。

    小时候就遭到斯特凡诺的毒手,长大后还是被斯特凡诺凌虐,那不勒斯的时间和女性的命运仿佛一个残酷的闭环。

    头部上方的特写,聒噪的言语,粗鲁的肢体,扭曲的表情,分割阴阳脸的光线——共同刻画着斯特凡诺的凶暴与丑恶。

    当暴行进行时,镜头对着莉拉的脸,那张脸从尖锐的痛苦转为黯然的麻木,斯特凡诺的兽吼仿佛远了,暴行仿佛成了遥远的事情。

    06:其乐融融

    听完莉拉在新婚之夜的遭遇,莱农流下同情的泪水,她不会再觉得莉拉比自己幸运。

    莉拉接着讲述度假回来后的故事。

    在阿奇勒的旧房子里,莉拉和斯特凡诺两边的家人举办了聚会。

    莉拉的家人只有母亲农齐亚关心了女儿一下,但她也并不询问莉拉脸上的伤痕,这已是不会再令人惊讶的忍气吞声,甚至都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习以为常,甚至是理所应当,甚至是同谋帮凶。在这灰暗的街区中,多少罪恶曝晒在日复一日照常升起的太阳之下。

    斯特凡诺一示意,两边的女人们都知趣地避退到厨房,连带着孩子,厅堂中只剩莉拉一个女人,和并排而坐的三个男人。

    孤立的莉拉如同受训者,三个男人——父、兄、夫,犹如训诫者。三名男性正是男权社会时期压在女性头上的三座山峦。他们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一座压迫女性的大山。

    两家的男性沆瀣一气,父、兄均已背叛她,无人关心她脸上的伤势,他们已经达成利益同盟,而莉拉是他们获取绒毛的羊只。她不仅是斯特凡诺的装饰品,也是父亲和兄长的牺牲品。他们对她,只存严厉的训示和伪善的慰稳。

    阿方索端来点心,扭头看到莉拉的伤痕,他皱了皱眉,没有说话。他能说什么?出言关心,还是责问兄长?阿方索不是一个叛逆者,他只是一个社会规则的顺从者。所不同的,在于他良善的品性。

    费尔南多挑眉提醒里诺,里诺掏出一个礼盒,送给了皮诺奇娅一枚戒指。两人如此亲近,显然已经好上了。

    (隐藏着的疑问是:里诺自己买得起戒指吗?还有后面的情节中,年轻男性要么服兵役,要么花钱免除兵役,里诺看起来也不用服兵役,这是为什么?答案只能是斯特凡诺。当初那个疼爱妹妹的兄长早已不在了。)

    瞧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莉拉越退越远,这两家人的联系越来越近,也意味着莉拉被推离得越来越远。

    苍凉的旋律轻轻点缀,将莉拉心中的孤苦点点拔引而出。

    莉拉转头望着阿齐勒的那张遗像,忽然意识到,这个父亲的鬼魂已附着在他的儿子身上,她感到后脊发凉。

    沉浸在喜悦中的皮诺奇娅忽然抬头问了莉拉的伤,终于有人虚伪地关怀她了。但在场的除了孩子,明明所有人都知道莉拉是被斯特凡诺打了,却都一致编造着谎言,充作罪恶的帮从。

    07:错误

    莉拉忽然向莱农提起一件儿时的事。

    “你还记得那次堂·阿奇勒没给我们布娃娃,给了我们一些钱吗?”

    “记得。”

    “我们不该拿那些钱。”

    “我们拿去买了一本《小妇人》。”

    “我们错了。从那时开始,我一直在犯错。”

    她们错在哪里?莉拉错在哪里?

    她们错在相信斯特凡诺会和他的父亲不同,相信斯特凡诺会和马尔切洛不同——这意味着她们相信资产恶霸会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完成代际间的自我净化,相信资产恶霸和资产恶霸之间的阶级性格会有所不同;莉拉错在她自信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资产恶霸之间的矛盾,将他们玩弄与股掌之上,令他们为自己所用,甚至改变他们的人格品质。

    莉拉邀请莱农随时来自己家学习,她可以给莱农提供安静的空间和良好的物质条件。莱农本想拒绝,她差点告诉莉拉,自己已经停止上学了。

    但当莱农知道莉拉让她去是因为需要自己的陪伴时,莱农高兴了起来。

    莉拉并不知道莱农心里已经想要放弃学业,莱农也不敢告诉她自己的想法,而且莉拉的邀请让她更为矛盾了。她其实并不想放弃学业,她并不想接受所谓的命运的安排。与此同时,她对在校读书的尼诺依旧抱着痴念。在这矛盾的念头下,她又回到了学校。

    在正式上学之前,她还要替莉拉讨讨公道,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她也开始憎恶斯特凡诺,但她只能找到阿方索,对他进行了一番质问。

    然而这时尼诺又忽然出现,漫不经心却一如往常地过来打招呼,还拿了一份自己对学校的抗议书给莱农看,仿佛两人之间从未产生过任何波折。

    接过尼诺的文章,是莱农重蹈覆辙的开始。

    她如痴如醉地阅读尼诺的文章,再次被尼诺的个性、文采所折服。

    尼诺这个人像块磁铁一般吸引人,他是我在本剧中最关注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我都很感兴趣,想借之窥探他的内心。

    尼诺总是表情淡漠,仿佛对什么都不关心,他对人打招呼也只是仪式性地问候,这与他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倒是一致的。但他的文章显得非常关心底层社会,与他的为人是相矛盾的。

    尼诺是倾羡莱农的文笔的,他屡次同她简短的交流已经说明这点。但毫无疑问,尼诺是高傲的,好胜的,甚至有点自卑,他不能接受自己被比下去。莱农的文章没有被发表恐怕是出于他的小器。

    放学后的情节中可见,阿方索和尼诺的妹妹玛丽莎成了一对。

    尼诺明明看到了莱农,却扭头直接走,真是好生自我,敢这样恐怕也是知道莱农会追上来。

    他不高兴是因为加利亚尼老师认为他这篇文章写得不够好。但莱农给了他充分的肯定,他有点感激,俯身亲了莱农一口。

    这可不是什么吻面礼,莱农轻抚唇角,喜不自胜。尼诺就是莱农一遍又一遍的覆辙,不晓得她要吃多少苦才能超脱。

    莱农这点高兴没有撑满三秒,尼诺就和一个女生亲亲又抱抱了。

    背景声中的老年莱农说,她从未对任何人说起过此刻发生的事情。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令我们发觉即便到老,尼诺仍是她心底无法言说的隐痛。

    08:枯竭

    莱农时不时上莉拉家中学习,同时也把课上的内容讲给莉拉听。

    莉拉的公寓装饰得越发奢华,墙上那幅风浪与舟楫的画显得颇为凶险,或许就像莉拉心中仍藏着铤而走险的精神一样。

    莉拉紧紧盯着莱农的眼睛里流露出惯有的自信,显然她不用老师教授,自己也能领悟这些课本中的学问。以至于她已经觉得无聊了。

    “我也开始烦了,总是同样的事情:在小东西里面还会冒出一些更小的东西;在大的东西外面,还有更大的东西束缚着它。”

    辩证的思维让莉拉像是哲学家。

    两人一起看婚礼相册的时候,莉拉提到了尼诺。从莉拉的话来看,她对尼诺并不感冒。但她为什么会特意提及他呢?莱农会因莉拉先自己结婚而嫉妒,谁能保得准莉拉不会因莱农有自己的心上人而嫉羡呢?莉拉从没有喜欢上一个人,而她的婚姻更是个悲剧。她能不企盼遇到一个她钦佩的人,诞生一段瑰丽的恋情吗?

    稍后,莉拉又兴奋地拉着莱农在自己家的浴缸中泡澡。让最好的朋友享受自己拥有的物质,这是莉拉现在仅有的生活意义。她疲于再反抗自己的丈夫,也不再与外界联系,妻子的身份如同一个囚笼,她如同搁浅在干涸的水域中无法启航的舰船。

    她的生活是干瘪乏味的,她急需一束新的曙光,让她寻回旧有的自己。

    09:铁轨

    晚上,莱农去找安东尼奥,他和其他朋友们待在一起。

    看见莱农嘴上的口红,安东尼奥神情严苛,他疑心莱农是为尼诺涂的口红。

    气氛有些凝重,安东尼奥尤为闷闷不乐。原来兵役通知书下来了,恩佐和安东尼奥都要服兵役。

    帕斯卡莱因为肺结核(年纪轻轻得这种病,其实也可见泥瓦工的苦难)的原因不用服兵役,但他倒想通过当兵学会使用武器,他脑子里满是激进的革命想法。

    安东尼奥是不想服兵役的,他说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家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他说不出口的是,他最担心的其实是他与莱农之间的恋爱关系出现差池。

    莱农好比他手中攥着的宝贝,他总觉得周围有觊觎的眼睛,或是生怕宝贝长了腿自己跑走。

    穷苦家庭的男丁需要服兵役,斯特凡诺和索拉拉兄弟却都不用自己去服兵役,剧中虽未明面上发出批判之声,我们却得意识到这个国家的政治腐坏。

    不安而懦弱的安东尼奥说不了几句就怒冲冲地走了,正值这个关头,莱农陪他的时间又很少,他的焦虑病和疑心病犯得格外厉害。

    自婚礼之后,他最怕的事就是莱农被尼诺夺走。而莱农去上学,就意味着和尼诺离得很近,他能不担忧?

    而且莱农越有学问,他就会越发自卑,自卑以至于恼火。

    两人的生活半径和精神直径是矛盾而不具可比性的,其实根本不适合。

    除非莱农认命,放弃学业,回到街区,两人才可能在一起。

    但这样子是在糟践莱农。

    镜头拍摄安东尼奥时,和拍摄斯特凡诺有点类似,微微高抬,让安东尼奥的脸在镜头之下,再让他弯着腰,伸着脑袋说话。这样头与身的比例失调,脸也产生了漫画感。

    但同样的角度,表现出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安东尼奥的一脸苦相令他显得渺小、卑微。

    安东尼奥问,你有什么事瞒着我吗?

    莱农否认,眼珠子却左右闪躲。

    安东尼奥问,你还爱我吗?

    莱农点点头,却同时眨了眼。

    安东尼奥拉着莱农到暗处,吐露了自己忧虑和自卑的原因。

    莱农亲吻了他,吻的是嘴角,一个安慰式的吻,与爱情无关。

    莱农也并没有消除安东尼奥的忧虑,她只是说一切都会解决的。然而,他们的矛盾是不会解决的,时间只会让它激化,爆发。

    可叹安东尼奥这个悲哀的男人,将自己的存在全部依托在了他人身上。这样一旦摔跤,就会有爬不起来的危险。

    镜头忽然移到高处,摄影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拍火车,而且是第一次从铁轨上拍。穷陋的街区沉陷在铁轨下方,像被缩小了的沙盘,显得孱弱无力,火车疾速驶过,径直碾压过去,画框剧烈地抖动,整个街区的人和事物均陷入彻底的黑暗之中。

    小人物们的命运,在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同时,却即将发生巨变。

    10:重燃

    莱农为安东尼奥服兵役的事求助莉拉,莉拉起初不想让她进屋,因为里诺和皮诺奇娅正在里面云雨翻覆。

    莉拉竟然让他们在斯特凡诺的公寓里如此胡来,如果不是因为一个人待在房子里太冷清,就是出于她对斯特凡诺的报复。

    两人因房中的“惨叫”忍俊不禁。莉拉终于开心地笑起来,还是不可自持般地咧嘴大笑,仿佛这真是一件值得如此大笑的事似的。她失去笑容已经太久了,这难得的令人发笑的由头竟让她有些神经质了。她笑得并不开怀,反浸着浓郁的苦涩。

    里诺和皮诺奇娅先后出屋,一个说是在房里看铁路,一个说是来看房子的。

    莉拉从皮诺奇娅嘴里问出了斯特凡诺逃过兵役的办法,就是掏钱,但需要经过索拉拉家之手才能买通政*府。

    一说到索拉拉,里诺就心虚了,要拉未婚妻走。

    莱农想背着安东尼奥找索拉拉兄弟,因为他们欺侮过安东尼奥的妹妹艾达,他还跟他们打过架,安东尼奥知道的话,自尊心又会受不了的。

    发现斯特凡诺和索拉拉家如此瓜葛纠缠,莉拉也终于想明白了,斯特凡诺和索拉拉家在她婚礼之前早就是一伙了,并不是因为要开鞋店,斯特凡诺才被迫和索拉拉家媾和的。

    莉拉知道了,斯特凡诺在追求她时欺瞒了她很多事。

    她终于完全认识到,斯特凡诺和马尔切洛是没有不同的。

    因为地位差异导致的信息不对等,导致她得出这一结论时已经牺牲了多少无法挽回的个人“资产”。

    但是莱农的认识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她觉得莉拉恐怕是太激进了一些。

    认知再度突破的莉拉,却没有因此哀怨,脸上反而浮现出那种久违的向往挑战的微笑。这才是我们喜欢的那个莉拉,莉拉衰败的精神从她枯槁的躯壳内重新燃烧起来了。

    莉拉觉得,斯特凡诺还要靠马尔切洛,而马尔切洛谁都不靠,她决定去接近马尔切洛。她认为,马尔切洛是可以击中斯特凡诺软肋的人,她可以利用马尔切洛报复斯特凡诺。

    莉拉兴冲冲地换上性感的衣裙,涂上精致的口红,面庞明艳不可方物。她说:“等着瞧吧。”

    个人公众号:段雪生

    豆列:细说天才女友

     6 ) 细说天才女友S02E02:身体

    只要一想到怀孕,我就恶心!

    01、身体与目光

    在景与人均灰头土面的贫困街区,衣裙合宜、身躯修直的莉拉明目张胆,昂然穿行。阳光点亮她皮肤的白皙,额上那一领杏黄色头巾令她的气质如在云间,全不似在尘土间穿行。

    这样的衣装与气质,分明令人想起《麦瑟尔夫人》,两剧所在年代同期,可麦瑟尔夫人那是在纽约城,这里只是那不勒斯一座贫民区。

    在第二集开头这个一分钟的镜头中,画面的主体便是莉拉,请看她穿行而过的景深之中,人们不论男女,不论室内室外,都因她而开小差了。或许,应该更明确直接地说,画面中的主体,就是莉拉美妙的身体。

    并不需要台词的暗示、明说,但电影镜头本身就是语言。所以其实在第一个镜头这里,已经呼应了标题“身体”。

    并不难发觉周围女人眼中的惊奇,男人眼中的欲望。但他们只是背景的一角和画中的一瞬,并不言语,代替他们表达内心声音的是莱农。

    可发出这声音的却又既不是那些无名的脸,也不是莱农。是传统在说话。无数信奉这传统的人类的集合和流衍,就是活着的传统。

    这传统在说:已婚女人应该待在家里做家务,好生伺候老公,赶快生孩子,浓妆艳抹、招摇过市是大违妇道的。

    但咒骂、规训的同时,女人在嫉妒她的身体,男人在垂涎她的身体。

    但她就是要让所有人看她的风采,让所有人看见她去找马尔切洛,让流言和风声尽情传到斯特凡诺耳中,让他生气,让他发怒。

    莉拉就活在传统的淤泥之中,自然知道传统。她招摇过市,出乎对斯特凡诺的愤怒,却落在对传统的抗辩。

    莉拉高声跨入索拉拉酒吧兼点心店中,两个一闪而过摹写牌客、酒客目光之灼热、污浊的镜头堪称传神。

    莉拉在店中言语落落,顾盼自如。马尔切洛像条黑溜溜的耗子从帘后钻出来。米凯莱已有吉耀拉,但对莉拉和莱农调笑频频。

    无疑,在莉拉面前,索拉拉兄弟的双眼依旧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莉拉成功掠夺了他们的关注。

    我总是被莉拉所折服的一点,在于她对人心的掌握与摆布。在点心店这场戏中,莉拉并不是大马金刀把自己漂亮的身材一晾就完事,她还巧妙周旋,在索拉拉两兄弟间牵引出一种离奇的张力。

    她要找的人是马尔切洛,从她走进来后站立的位置、面对的方向、眼神的焦点,都可以看出。基于她报复斯特凡诺的目的,她也理应如此。但她并不和马尔切洛过分热乎,有意冷着他,转脸同米凯莱多说话。马尔切洛却无法自主地被钓着,忍不住主动跟她搭话,承诺要帮安东尼奥。

    临了,马尔切洛还不让莉拉付钱。莉拉淡淡推辞一句,就听任由之了。这么做的时候,她怎会不知,斯特凡诺知道之后会有多恼火。但她光放火还不够过瘾,偏要火上浇油。

    米凯莱提及马尔蒂里广场裁缝店中莉拉那张婚纱照,他想将它放在市区新开的鞋店里装潢门楣,引徕顾客。

    这家店是三家合开,赛鲁诺家供货,卡拉奇家出资,索拉拉家给予店面。

    婚纱照之事,和皮鞋事件类似,实在又是一件斯特凡诺任意践踏莉拉尊严的事件。

    当初马尔切洛要莉拉做的皮鞋,斯特凡诺就给了他,换来与索拉拉在皮鞋产业方面的合作。因为没有索拉拉襄助,就拿不到市区的店面。

    现在显然是米凯莱又向斯特凡诺索要莉拉的婚纱照,而且从米凯莱对鞋店如此上心可见,两方定在争夺鞋店的控制权。斯特凡诺没有马上答应,并非出自对莉拉的维护,而是将婚纱照当作争夺鞋店控制权的筹码,待价而沽。米凯莱见斯特凡诺不答应,于是直接找照片的主人莉拉,说服她同意。

    小事并不小,反映的是资产恶霸账面底下的交媾与争端。

    斯特凡诺婚前婚后许多事都瞒着莉拉,却又不断在做损害莉拉的利益甚至侮辱她个人尊严的事,莉拉愤慨不已,但她没有发作。她拒绝了参与这她本就无法做主的事,让米凯莱还是找斯特凡诺商量好了。

    马尔切洛跑出去向莉拉解释,当初并非自己索要的皮鞋,而是斯特凡诺和里诺给他的,与自己无关。

    他的前半句话我完全可以相信,但说事情与他无关,那就太可笑了。他可以拒绝接受那双皮鞋,他可以不去婚礼现场。但他接受了,穿上了,去了婚礼,当着莉拉的面秀了出来。

    马尔切洛这段解释还有个作用,它与度假路上斯特凡诺说的话正好矛盾,拆破了斯特凡诺的伪装。

    但莉拉对这些男性造作的说辞已经不屑一顾,即便说出的是事实也全无意义,因为他们走近来解释,不过证明他们心中怀着别样的意图。

    望着莉拉转身绝尘而去,马尔切洛不甘和愤懑的表情同恩佐眼中的温柔和祝愿恰成对比。诸位,什么叫欲望?什么是爱情?马尔切洛和恩佐的脸就是答案。

    开头这段故事之中,我还希望大家注意到的一点是,有多少人用自己的目光注视了莉拉的身体?来往行人、店中酒客、索拉拉兄弟、莱农、索拉拉女主人、吉耀拉、恩佐,无一不对莉拉的身体投来目光。这些目光,自然各有不同。

    要知道,目光和身体并非关键,重要的是身体的象征性与目光背后的话语。

    粗暴地概括而言,莉拉的身体是对风俗的挑战,众人的目光则是风俗的显露。这是择其大要而言,具体而言自然每个人的目光都是有所不同的。

    行人眼中的震惊,妇女眼中的指摘,酒客眼中的垂涎,吉耀拉眼中的嫉妒,索拉拉兄弟眼中的欲望。

    索拉拉女主人眼中则是对莉拉当初拒绝自己儿子现在又意图勾引的愤恨。

    作为莉拉的朋友,莱农投向莉拉的眼光是惊恐不安的,她害怕这种对风俗传统的赤裸挑战,不赞同莉拉的激进出格之举。

    只有恩佐的目光是绝对纯善的倾慕甚至膜拜,莉拉是他眼中的女神。

    02、规劝与教训

    莉拉甫一进门,便看到斯特凡诺的屁股钉在椅子上,一副凶残的表情。他已经知道莉拉去了索拉拉点心店,觉得大受羞辱,特地赶回来算账。

    斯特凡诺撕点心袋的动作令人想起新婚夜斯特凡诺粗暴地撕开莉拉睡衣的细节。从结婚第一天开始,斯特凡诺就从谦逊的大象骤变为凶暴的老虎,张扬威势,挥舞爪牙。

    斯特凡诺坐在椅子上,讯问犯人一般。但莉拉早就决意报复斯特凡诺,每一句话都藏着尖锐的讽刺。

    “怎么,(我穿得)不好看吗?”——加深斯特凡诺的受辱心理

    “我去见你的朋友们了。”——讽刺斯特凡诺背着自己同索拉拉家勾结。

    “他们看我的眼神就像没见过女人一样。”——在斯特凡诺的火头上浇油。

    莉拉还将婚纱照之事径直抖出来,明示自己知道丈夫在背后搞什么鬼,斯特凡诺果然心虚地低下头。

    “我让他跟你谈,因为关于这个店我什么都不知道。”——双关语,讽刺丈夫和索拉拉家暗通款曲,同他们狼狈为奸。

    莉拉在向斯特凡诺宣告,你蒙骗和利用我的所有行为,我都已经一清二楚。

    斯特凡诺被莉拉惹怒了,由于莱农在场,不便发作,说些看似讲理的场面话支走莱农,自己打算在房里“教育”莉拉。

    他快抑制不住的怒火从他进屋时肩膀用力撞一下莉拉的动作可以看出。

    莱农是不赞成莉拉的举动的。在她看来,莉拉冒犯了丈夫,而这是不应该的。

    “你再挑衅他的话,他会打死你的。”这句话的语气是什么?是仿佛斯特凡诺就是打莉拉也是理所应当、并无不妥的。

    这再次提醒我们,莱农和我们的视角、认知是不同的。我们眼中的家庭暴力和强奸罪行,在莱农眼中可能只是莉拉过于倔强而丈夫过于粗暴。

    莉拉和莱农的认知也总是参差的,对于男人系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莱农犹在自缚,而莉拉已决意挣脱。

    莉拉高声戳破斯特凡诺的虚伪言辞,斯特凡诺最后一丝人性的虚伪也不再保留,兽性爆发,奔涌而出。

    屋门砰然关闭,隔着这道门,只听见斯特凡诺疯狂的嘶吼和暴力造成的巨响,莉拉从始至终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可以想象到,莉拉咬住了牙关,紧衔着自己的尊严,拒绝从牙缝泄露一丝哀鸣。

    这样隐匿现场的拍法恐怕比正面展现暴力更为出色,因为这样更令人揪心。

    我们和莱农一样,莱农就是我们,只能站在门外,虚弱地拍打,根本不能知道莉拉的具体情状。

    她(我们)只有等斯特凡诺的咆哮差不多偃息,无力地沿着台阶一步步离去。

    03、消失的黑猫

    莱农和安东尼奥又躲在废弃阴暗的工厂缠绵,像不敢暴露在光亮下的耗子。

    给安东尼奥解决问题之后,莱农告诉了他自己向索拉拉求助的事。

    这摧毁了他们的恋情,安东尼奥感到大受羞辱,同她一刀两断。

    安东尼奥用力地吻了莱农,如同告别,转身离去。

    莱农并没有如之前一样追上去,这或许正说明她对这段恋情的去向心中已有了答案。

    这时有一个隐秘的镜头和第一集的工厂情节相呼应,我觉得还挺重要。莉拉望向废弃工厂的窗台,第一集时,那里蹲着一匹黑猫,如今黑猫不见了。

    黑猫是莱农心中隐忧的象征,她对自己和安东尼奥的这段恋情并无信心,当初莱农和安东尼奥谈恋爱只是为了与莉拉竞争,爱的成分其实是没有的。

    但是莱农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或许源于不愿伤害安东尼奥,或许源于受顺从男性传统的影响。总之,莱农在委曲求全。

    现在,安东尼奥主动提出了断,莱农隐秘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她没有成为伤害他人的罪人,也没有成为一个因打破规矩而受到指责的缺德女人。

    黑猫不见了,即内心的负担消失了。

    其实基于莱农这样的心理,我们甚至可以猜想莱农对安东尼奥说出自己找索拉拉帮忙的事,是她的潜意识驱使她这样做的。但我还是不愿意将莱农想得这样复杂。

    04、野谈与苦情

    接下来一段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了莱农对莉拉挑衅自己丈夫的态度。

    她担心莉拉被丈夫教训,但她也反感莉拉利用了自己去对付斯特凡诺。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莉拉成为卡拉奇太太之后,变得实在是太嚣张和张扬了,她隐隐是接受莉拉要被惩罚这件事的。

    莱农这样的观念和街区中其他人的观念没有本质区分,都是站在男权传统的角度想问题。

    早餐时莱农父母的对话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关心的是莉拉婚后的性生活和她的肚子。隐含的语句是,天黑之后,男人同女人做爱,女人服侍男人是一件绝对真理;另外,结婚之后女人要马上怀孕,是一件绝对真理——对于这一点,大家算算每个家庭生了多少个孩子就知道了。

    在这不经意的闲谈中,也藏着多么令人窒息的信号啊!

    莱农父母的谈话可想而知,不过巷陌野谈之一例,街区内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莉拉是品行不端,妇德缺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不仅是暴戾的斯特凡诺,还有莉拉血亲的父母兄弟,还有善良的阿方索,还有贫困的安东尼奥。最后,连莱农也无法理解她违逆、挑衅自己丈夫的行为。当这么多性格、阶级不同的角色都抱持这样的观点,并且不一定都出于恶意时,我们就不能不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了。真的是莉拉有问题吗?是因为她违背了妇道,破坏了丈夫的权威,损害了家庭和睦吗?如果他们是这样想的,我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他们自己的认知局限上。因为莉拉所做的,正是发自本能地反抗这样一个不公道的社会体系。

    斯特凡诺登门造访的原因很简单,借莱农影响莉拉。如果大家记得,第一季的时候,斯特凡诺为了在市区开鞋店,和索拉拉家做了交易,让西尔维奥做他婚礼的持戒人,莉拉差点悔婚。莉拉的母亲农奇亚找来莱农,才劝服了莉拉接受这件事。

    斯特凡诺也知道莱农是莉拉最好的朋友,因此找她来弥合自己与莉拉之间的裂痕。

    另外还有一点,她是街区内少有的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大家都尊重她,至少是敬畏她拥有的知识或学历。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场合,莱农的意见都很受周围人的重视。连她父母都忌惮她,不再轻易训斥她。

    斯特凡诺带着莱农去市区裁缝店的路上,影像令我们见识到了那不勒斯不断的变化。这次,还是以汽车来表现。

    当索拉拉兄弟第一次开着车在街区飞驰而过时,就吸引了女孩们热烈的眼光。如果您记得,莉拉、莱农和朋友们第一次进城吃冰淇淋,那一次也用了一个高空俯瞰镜头拍摄市区的停车场。但那一次镜头语言是静止而有距离的,现在则是动态而近距离的。盈城塞路的汽车令交通极为拥堵,城市的街面亦在紧急施工,工业水平与生活水平显见得是日新月异了。

    斯特凡诺在车中对莱农“诉苦”。

    基本上,斯特凡诺巧舌如簧,将自己的暴力行径包装成了自己赚钱养家有多辛苦。

    斯特凡诺的话语饱含深情,正如当初他邀请穷人街坊们到自己家做客过节时一样。但我们已经知道了,那次示好为的是他自己的利益。他一惯都是很能讲演的。但是,我们要相信他自己对自己的那句评语:“(我是个)生意人……我不会花冤枉钱。我投入一分钱,就要有百倍回报。”为了生意,他可是连杀父仇人都包容了。

    也许斯特凡诺自认为是很爱莉拉的;也许有一些人认为斯特凡诺只是爱的方式不对,毕竟他也只是一个受传统恶习影响成长起来的人。但我相信,没有人会喜欢这种爱的方式的。

    但随着斯特凡诺的讲演越来越动情,温情的音乐也渐渐响起,意味着莱农的心理防线逐渐消融,她被斯特凡诺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斯特凡诺对她的重视也令她感动。

    莱农决定发挥自己“善”的力量,令莉拉“改邪归正”。

    而事实正好相反,恰恰是莉拉要帮助莱农突破认知局限。

    斯特凡诺大张旗鼓地将莉拉的照片运回来,一展自己好男人的雄风。

    退一步说,如果说前面斯特凡诺说的那一段饱含情绪的话语足以打动人的话。那么,最后他还是露出了一个明显的马脚,怪就怪他画蛇添足。

    他最后请求莱农说,今天的事就不要告诉莉拉了,没必要的。看起来他像是想当个默默奉献的男人,实际上是因为他知道一旦莉拉知道他利用她的朋友,一定会跟他翻脸,那样他今天的苦情戏就算是白搭了。

    05、毒药

    莱农接受斯特凡诺的托付,上门找莉拉来劝说了。

    莉拉的那张婚纱照搁在客厅,看起来斯特凡诺践行了承诺,维护了莉拉的感受,不让米凯莱拿到照片。

    里诺和皮诺奇娅也在,好在这次他们已经完事,不必折磨观众。

    大家的谈话交待了一些新的变化。莉拉将掌管新开的肉食店,卡梅伦也来帮工。皮诺奇娅想要掌管市区那家鞋店,她让里诺给索拉拉说清楚。

    不过,更重要的细节是关于里诺的。

    皮诺奇娅的话说明里诺和索拉拉家走得很近。这很好理解,市区的鞋店由索拉拉家提供铺面。

    里诺今天突然对妹妹做了很亲昵的举动,像是回到了旧日时光。但是莉拉不傻,她知道里诺的目的。其实,里诺也是受了米凯莱的撺掇,要他说服莉拉交出那张婚纱照。从里诺旁敲侧击的话中可以听出来这一点。

    莱农和莉拉聊起了照片的问题。莱农认为斯特凡诺不会将照片挂在鞋店中,而莉拉坚信,只要索拉拉找斯特凡诺要,他就会把照片交出去。

    莉拉向莱农发起了一个赌约。如果莱农输了,就要在升学考试中每门功课的平均分不低于八分(转眼间莱农就要高中毕业了);如果莉拉输了,就要去私立学校上学,并拿到和莱农同等程度的毕业证。

    宿命般忧伤的旋律再度淡淡升起,看到这里,只好又为莉拉叹息一声。她是多么想上学啊,我多想让莉拉输掉这场赌约。

    莉拉的话除了流露出强烈的愿望之外,也是在激励莱农。因为莱农现在的成绩不太理想,而升学考试已经不远了。她希望莱农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不要像自己一样被迫堕落在泥土之中。而莱农,虽然低调,却是一向不甘心输给莉拉的。莉拉怎会不知道莱农的心思,所以她要立赌约激发莱农的斗志。

    两人对望的眼中,是彼此间从未消失的竞争之念。从小到大,这层竞争关系令她们的友谊更为紧密,也更为复杂。

    莉拉的腰背挺得直直的,眼睛光亮,从容的笑意和冷峭的话语都重新回来。

    她对生活似乎产生了新计划,有了新的想法。

    她告诉莱农自己的最新动态。与朋友们出去吃披萨,或是晚上独自出门,她说结婚并不意味着要过老太太的生活。

    莉拉的心跃跃欲试,再度升起了改变命运的雄心。

    说起安东尼奥时,她直视着莱农的眼睛,带着质询之意,她显然知道了莱农已经同安东尼奥分手。而莱农的眼神有明显的闪躲,显得心中有愧。

    莉拉径直问莱农道:“你为什么要告诉他我们找马尔切洛的事?”

    莱农扭过头去,回答得很敷衍:“他真可恶!”这种情绪性回答方式,没有实质性内容,正是一种逃避面对真相的体现。

    但一听到莉拉讽刺斯特凡诺,莱农不干了,她郑重地为斯特凡诺辩护:

    斯特凡诺很爱你;斯特凡诺给你自由;斯特凡诺让你参与家族生意;斯特凡诺让你当阔太太;斯特凡诺总是在工作;斯特凡诺要你生孩子是合法的男性需求。

    莉拉愤怒不已,两人的争执前所未有地尖锐。莉拉说:

    你根本不了解斯特凡诺是什么人,你也根本不知道我在经历什么,你只会说些空话,你什么都不知道。

    整个争执情节是本集高光所在,而莉拉最后说的一小段话才是震撼心灵的精华所在:

    你知道梅丽娜现在一点东西都吃不下吗?哪怕吃一点也会吐!你知道朱塞平娜因为心悸整夜无法入睡吗?每次他去监狱探望丈夫回来,总是哭得一塌糊涂,谁也安慰不了!我只要一想到怀孕,我就恶心!

    莉拉的话之所以震撼人心,在于她不像莱农那样,只将视线停在问题表面,她将目光落到了每一个个人身上,具体指涉出她身边的女性的生存状态。真实,直接,赤裸,所以震撼,所以深刻。

    反观莱农,问题何在?

    对阶级性质的混淆,对女性处境的忽视。

    莱农出自贫穷阶层和女性群体,却对这二者都缺乏理解、观照,反而成了这二者对立面的拥护者。现在的莱农,并不是迷失了,而是还不够深刻。她只是在用她目前所知的知识理解社会。而当她受教育程度越深,她反而离自己的阶层和现实越远,反而失去了对自己所属阶层的直接体认,对现实问题的直接观察。教育和知识,暂时地令她昏聩、盲目了。

    最好的朋友也不能理解她的所感所想,莉拉非常痛苦,而且无力,内心痛苦的爆发使她损失了所有力气。

    她的双手缓缓滑过自己的肚腹。斯特凡诺曾说,这里藏着一剂毒药,使她无法怀孕。只有她自己知道,如果她怀了孕,那里才真的诞生了一剂毒药,那毒性,足以日积月累地,将她麻痹,令她迟钝,让她像梅丽娜、朱塞平娜那样,疯疯癫癫,恍恍惚惚,度日如年,直到衰老垂死。

    需要明辨的是,莉拉不想要孩子,指涉的根本与孩子无关,与是否喜爱孩子无关。莉拉的处境,乃是那个社会之中,女性处境的缩影。千百年历史的灾洪,那一瞬凝聚成莉拉双手之间的那一圈腹部。只要女性还活在那样一个社会,女性就会被拖垮,不论孩子、家务、丈夫,都会把她们拖垮。因为她们并没有真正的自由,为丈夫怀孕生子也并非合法义务,她们不应该被困顿在琐事之中,而应有自己的选择权。当莱农发觉自己对安东尼奥毫无爱意,却又不敢坦率地跟他提出分手时,她意识不到是什么绑架了她的思想,意识不到是什么在替她做决定。她也意识不到这样的处境有多不自由,有多可悲。

    06、消耗

    回去的路上,莱农看到了朱塞平娜,她神情恍惚,就那么踟蹰地走着,仿佛剥离于周遭环境。

    她叫住了朱塞平娜,问她过得怎么样,第一次听她自述自己的生存处境和对生活的感受:

    “我还能怎么样?挺好的……就是忙着养活自己……卡梅拉和帕斯卡莱是我活下去的盼头,不然我就……太难了……”

    对莱农来说,这么多年来,仿佛是第一次看到她似的。那些日常的生活就那样如常地流逝,以至于我们已视若罔然。

    一路之上,莱农仿佛第一次身处在这个她生活到成年的街区,仿佛第一次用自己的双眼平视这熟悉的一切,仿佛第一次她的视线有了明确的焦点——而不再只是身在泥涂,心在远方。

    她的视线缓缓平移,她第一次看见了她们:

    杀死阿奇勒·卡拉奇的曼努埃拉·索拉拉神色剽悍地步过大街。

    文具店的女老板叫住了莱农,她手中抱着一个小孩。如果大家记得,她曾让莱农假期时帮她照顾自己的小孩,因为她忙不过来,但现在显然她又生了一个。

    她缓缓走动,看见两个女人在鞋摊前一买一卖,讨价还价。

    太阳底下一个妇女正抱着小孩,小孩在哭闹。莱农停下来,忽一个特写,指代莱农的视线凝聚,她看到女人眉间和唇边的法令纹深刻,相貌苦不堪言。

    莱农仿佛第一次细察到这些女人的表情,于是继续深看下去。于是她看见菜摊前三个妇女为菜价而争论时的脸,那些脸都是不见欢愉徒见衰疲的。

    莱农走到一个街口,看见一个年轻女人一面买东西,手中却抱一个,脚下还牵一个。

    身边忽然掠过一道风,一个母亲正在追逐自己乱跑的孩子,口中还在大声呵斥,表情狰狞。

    一转眼,她又看见街角一个老头正在侃侃而谈,两个太太在他面前,谄媚附从般地笑,其中一个是莉拉的妈妈农奇亚,正发出嘎嘎难听的笑声。

    莱农被震住了,环顾四周,剪刀摊前的女人,面包摊前的女人,她们一个个都拥有如此真实、丰满而各异的表情,令人动容。她们唯独缺少一样东西,就是真心的笑容。

    不需要书本上的知识来解释,不需要空泛的理论来指证,不需要动听的意大利语来说明,只需要在这条你曾走过无数遍的街区重新走一遍,认真看一遍,生活是什么样子,女性的生存状况是什么样子,一一所指,历历可见。

    霎那间,莱农和莉拉的身体合而为一,莱农和莉拉的情感合而为一。她确信了,那一晚莉拉被斯特凡诺强暴。她理解了,莉拉不想让自己再重复这样的女性历史。

    你知道吗?你知道的,这部电视剧体现的绝不只是两个女人的相爱相争。某种程度上来说,莉拉是我们景佩的抗争者。但在绝对意义上来说,她是一个活生生的牺牲者。只有莱农,才能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一个幸存者。两人间有许多共同点,但这一点是两人间的巨大遭遇落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莉拉教育了莱农,莉拉成就了莱农。如果没有莉拉的沉沦,我很难想象莱农不会沉沦。

    莱农的认知再度突破了,用第一季第四集的概念来说,就是“边界消失”了。老年莱农回忆起那一刻的豁然开悟:

    “她们的身体被消耗了,她们的身体越来越像她们的丈夫,再被父亲、兄弟利用,结束与广袤、庞杂的家庭根系之中。是从怀孕开始的吗?是因为要做家务吗?还是从挨打开始的?莉拉那精致的面庞会冒出她父亲的特征,而我的身体也会浮现出我父母的样子。”

    镜头蓦然升高,一直居于画面主体的莱农迅速缩成一个点,仿佛确认了她同周围这些人一样渺小。但也可理解为,她终于融入、理解了自己的街区。在我看来,她只是被还原了,还原到她本来的位置。明确了坐标,才能明确方向。

    07、老师

    莱农仔细看了墙上张贴的成绩单,自己只是刚好及格,但这已经令她颇感庆幸了。

    加利尼亚老师格外关照,借她一些书看。加利尼亚老师仪容清雅、净肃,是个优裕的中产阶级人物。她看到了莱农身上的天赋,寄望她能有所成就。

    一路走来,都有提携、鼓励她的老师,这也是莱农的一种幸运。

    莱农又见到了那名个子高挑的女生,一头长发,面容皎洁,身穿的衣装也价值不菲,那是和尼诺接吻的女友。

    莱农羞惭地低下了头。

    莱农像往年一样,登门看望奥利维耶罗老师。奥利维耶罗老师现在已经病重难返,虚弱不堪。

    但一看到莱农,她眼中又燃起了欣慰和期许。

    她最关心的就是莱农的成绩,这会令人觉得她不够温暖,但正如许多长辈一样,他们价值观如此,对你成绩的关心其实就是对你的关心。

    一听到莱农没拿到奖学金,奥利维耶罗老师立刻严肃起来:“这可不够好。”

    老师为自己今年不能再给莱农找教材而不安,莱农安慰她不要担心自己。

    比起从前,莱农更坚定了,更自信了。奥利维耶罗老师见到这样的莱农,凝重的眉宇间缓缓舒解,露出宽慰无极的笑意。她一辈子的教学生涯,等待的可能就是这样的时刻——目睹自己园中的幼李长成大树。

    奥利维耶罗从来没有和莱农成为朋友,她没有成为莱农生活上的导师,她的价值观念和寄望都显得太功利了。但她终究尽其所能,为莱农的人生阶梯铺上了头几块砖,勉力让她攀到了墙头,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用一句我所知的地方俗语来说,奥利维耶罗老师对莱农“没得贰心”。

    朋友们,您还记得小时候,第一位给你启蒙,助你成长的老师吗?

    片刻交谈,已耗尽力气,奥利维耶罗沉沉睡去。

    抬眼处,莱农发现墙上的合照。老师也曾年轻,也曾风华,也曾有婚姻。虽然现在,她孤寂、苍凉。

    这一个故事章节中小学老师、中学老师的出现,都在为莱农蓄积前进的动力。莱农正面临一个新的门槛,只要翻越过去,外面是无比广阔的世界。

    她真的快要离开那不勒斯了。

    08、嘶鸣

    假期开始了,莱农如约带着文具店老板的子女到沙滩玩耍,她自己则坐在岸上监护,顺便看书。

    玛丽莎和阿方索已经成为正式的情侣了,玛丽莎一改在伊斯基亚岛度假的惯例,陪同阿方索在那不勒斯度假。

    从玛丽莎那里,莱农得知尼诺的毕业考试很成功,但他显然志不在此,知道自己通过考试后,就一分钱没带,独自去了英国,说要学好了英语再回来。

    莱农远远看见莉拉走了过来。阿方索说,莉拉要跟你说件事。

    莉拉是同安东尼奥一起走过来的。安东尼奥同大家打招呼时唯独没看莱农,下海游泳前他面无表情地看了莱农一眼,脸上透着失望,还是没说一句话。

    莉拉走过来时脸上就不见喜色,和莱农坐下,她第一句话就是:“狗屎一样的十七年。”

    一瞥眼,莉拉发现莱农正在读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脸色大变,质问莱农书是哪儿来的,为什么不同她说。

    莉拉的强势显得很过分,她的情绪也挺反复无常,这是她一向的问题。但因为莱农在看自己没看过的书而生气,这就不仅是情绪的问题了。

    这有关知识,有关接受教育。

    请联系一下之前的赌约,从那个赌约就可以看出莉拉虽然辍学多年,但她从未放下学习的念头。现在,她觉得自己彻底失去了重返学校的机会,莱农却能安然享受阅读的快乐,这猛一下刺激到了她。

    莱农向莉拉谈起了尼诺的学业和动态,莉拉漫不经心地听着。

    莱农因为得知莉拉也有复读的心意,所以对她说,我们也有机会像他一样,游学、旅行、自立。

    可是莉拉已不似先前高昂的兴致,淡淡问了一句:“他学习很好吗?”

    莱农温和地说:“和你一样好。”

    莉拉转过脸去,面色几乎青黑,对莱农的美好期许不作任何回应。

    这件事就这么略过,莉拉说起其他事。为了鞋店的经营权,米凯莱和里诺吵了起来,最后斯特凡诺出面,双方妥协,由吉耀拉和皮诺奇娅共同管理。

    但斯特凡诺做出了一个让步,他把莉拉的婚纱照交出来了,挂在店里。莉拉的预言丝毫未错,她的确看清了斯特凡诺是个什么样的人。

    莱农赌输了,遵守赌约,她每门功课的平均分要达到八分。但这并不令她烦恼,她难过的是她没能通过这次打赌成功让莉拉返回学校。这样的话,她那些一起学习和旅行的期盼就化作泡影了。

    可是对莉拉来说,影响她做决定的并不是这个赌约,而是——

    海潮来回地拍打着,明明是晴日,却显得风很凉。

    “莱农。”莉拉沉默片晌,仿佛鼓足勇气似的,回过头来,不知是郑重还是若无其事地说道,“我怀孕了。”

    两人对视良久,各自无话,只有潮声犹自徘徊着,却打在人的心扉。

    画面暗却。

    这个结尾如此平淡,没有多余的言语,多余的表情,多余的动作,平淡到快要感觉不到一丝情绪的波澜。镜头停驻,一切交给观众自行思索、感受。

    然而线索和答案都是存在的,存在于情节间的前后呼照。

    当思及莉拉本集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控诉之辞,思及莉拉对女性命运轮回的悲愤之怒,隐痛如深谷碎石、当空裂帛,其声沉闷无比,却响彻心灵。

    雨点般密集的棍棒,都打在隐秘不见的痛处。

    莉拉终未能避免被卷入那条女性循环往复的轨道。

    这个结尾就是这样一道喑哑却彻亮的嘶鸣。

    个人公众号:段雪生

    豆列:细说天才女友

     短评

    第一集:全员渣男

    7分钟前
  • 哥哥污
  • 力荐
  • 看过《新名字的故事》的无需赘言,没看过原著的不必剧透。但由衷的想对步入青年,面对爱情,面对婚姻,面对学业,面对工作,面对未来不知所措的女生们说:这个年龄,你站在十字路口,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所有的选择,都可以试错,即便真的错了,你还有机会重新选择。怕就怕,你连自己选择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此后两部,包括大部分人此后的路径,都愈发趋同。趋同明白吗?你未来可能会变成你现在最鄙夷的人。

    1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 莉娜这样的女人就值得跟另一个女人在一起

    16分钟前
  • 🚀
  • 力荐
  • 只有我一个觉得嫁给史提芬诺还不如嫁给马尔切诺吗?

    17分钟前
  • 若洲
  • 力荐
  • 从小说到剧,没有一刻带入过莉拉,我的心一直属于平凡的莱农,小说里莱农领悟到要远离那不勒斯老家的乌合之众的时刻,剧里的她暗暗地下定决心以后只为自己活着的时刻,都让我都觉得在她的木讷跟平凡里有一种比莉拉的灼人更长久有力量也更有魅力的东西。

    21分钟前
  • 吃吃
  • 推荐
  • 她依然是那个莉拉,困惑,不停止反抗,连带着莱农也活了。

    25分钟前
  • GiselleLu
  • 力荐
  • 有点明白为什么尼诺是整个那不勒斯最受欢迎的男性了,他在和你相处时能轻巧地表现出你的独特性(无论这个独特性存在与否)并且他真的太懂得怎样去让你感受到他欣赏并发自内心地认可你,肯定你,让你感觉只有他能准确获取你的层次和深度,对你的爱和理解是每个维度的,对比之下旁人的爱是那么浅薄不到位。这真的太能满足每个自觉独特的女性的隐秘而难以言说的虚荣心了。但实际上,他对所有与你水平相当或不相当的女性,都是同样的操作。“他们的本领就是让不同女人在他们面前都感觉自己有独一无二的存在感。”

    28分钟前
  • 核掩体
  • 力荐
  • 莉娜这一季越来越碧池了,可能正是验证了底层女性改变命运的困难吧,她的婊也是出于对自己的不满意。202里她一身黑裙去点心店找索拉拉兄弟,画面特别《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集题目是《身体》,美貌是她的利刃但也是她深陷漩涡的原因。203里有两个对比真的神,一个是埃蕾娜在老师party上被众星捧月对比104里莉娜在新年party上被众星捧月,还有203尼诺被疯寡妇喊跑和他爸在107里逃跑,导演真的草蛇灰线,细节埋得真神。我一度埋怨莉娜太作,干嘛不忍辱负重,利用Stefano培养自己的能力,等翅膀硬了再布局,她的很多做法太鲁莽太不计后果了。但细想想,忍辱负重是埃莱娜才会采取的做法,而且到最后也一定会和Stefano妥协,被同化。莉娜是一团烈火,非要把周围的人都点了,然后把自己也燃尽,这才是莉娜

    29分钟前
  • 红糖豆包
  • 力荐
  • 莉拉被家暴了 只有莱农听到她的遭遇后愤怒流泪。阿方索说是莉拉不听话才被打的 莱农立即反问他 你也会对爱的人这样吗?/莱农问 为什么所有人都知道你回来了而我不知道 莉拉说 因为别人我不在乎 但我在乎你

    31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 🌟🌟🌟🌟🌟 横向对比,埃琳娜是幸运的,她貌似没有得到渣男的垂青,自暴自弃破处,实际是尼诺给了埃琳娜一次重生的机会,让她可以自由的羽翼般离开那不勒斯,试想,如果没有尼诺的放过,埃琳娜很可能会成为莉娜的翻版结局:怀孕被抛弃。所以埃琳娜是幸运的,她有着善意的指导,也有机遇和离开那不勒斯的家庭环境支持。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过一句话: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36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力荐
  • 我对尼诺所有美好的幻想都付之一炬。

    40分钟前
  • 伍仁
  • 推荐
  • 看了两集 全员渣男 但安东尼奥是我最讨厌的 因为现实有碰到过 无能贫穷嘴炮还自尊心作祟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强颜值还差 最一无是处的男人

    45分钟前
  • hey
  • 力荐
  • 读书不一定会让你飞黄腾达,实现阶级跨越,但读书是一个托底,一个让你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手段.

    49分钟前
  • 手可摘大米
  • 推荐
  • 目前还是讨厌不起来马尔切洛,他看向莉拉的既深情又带有攻击性和占有欲的眼神甚得俺心!

    54分钟前
  • 吐司面包车
  • 力荐
  • 我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不喜欢莱农。我就对利拉无感。说到底都是你自己选的。而且我觉得你要是不想生孩子那你结婚前就应该跟别人说啊,我觉得利拉聪明是聪明,可是不善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56分钟前
  • Katrine
  • 推荐
  • 大多数人都喜欢莉拉,我的性格更像莱农。其实每个女孩都由一部分莉拉和一部分莱农组成,只是作者把这两个角色剥离开来又放在一起,让她们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比起对立的关系,在我看来她们更像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心理状态,正像小说的结局,两个好朋友最终都成为了彼此。

    57分钟前
  • Ashleyshhh
  • 力荐
  • 去年和你约好了今年一起看的。现在房间里只剩了我自己。

    60分钟前
  • 会飞的毛驴
  • 力荐
  • 第一集把斯特凡诺刻画地很是窒息。第三四集,两个女生的小心思很有张力。且不说尼诺渣不渣了,那样一醒来就可以看书或是去海边找玩伴的日子也太令人羡慕了。最后两集实在是太孤独了,看完整个人很绝望。尤其是莱农在宿舍窗户前目送妈妈离开的那个镜头,妈妈走路不顺畅,大概还问了一下路人火车站怎么走。

    1小时前
  • 能猫胡萝南
  • 力荐
  • 绝对是女性才能写出来的小说,意大利剧质量太高了。粗犷的现实生活像街道上颗粒分明的灰尘,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奋力挣脱身上贫穷的印迹,可甘于陷入平庸的女孩难以成全自己的爱情,阶级、家庭这些词眼往往又和“爱”捆绑在一起,重复和她母亲一样的命运-逼迫成为追骂孩子的悍妇。我渴望有像莉拉一样迷人危险天赋秉异的朋友,不羁冷眼旁观着一切,少女时期棋逢对手,恰好两人还有友谊的纽带,何等幸运。莉拉对她说" 莱农,你应该比任何人都厉害,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我心头一惊,有这样的女友,再独具魅力才华横溢英气逼人的尼诺站在我面前,我也可能要犹豫一下的,或者说,有什么好犹豫的。同龄异性的简单幼稚粗陋令我难以满足,只有你懂我,我的天才女友。

    1小时前
  • uuuuu
  • 力荐
  • 女孩们,去读书,去学习,去受教育,记住掌握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拥有选择的机会。

    1小时前
  • Lanita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