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银河系最先进的外星文明试图和地球建交,谁知一连串的误会导致意外发生。外星使者的飞船坠入大气层,最终摔在了中国某市的世界公园中。靠耍猴戏为生的耿浩(黄渤 饰)和酒贩子好友大飞(沈腾 饰)把受伤的外星人错认为来自南美洲的猴子,在自家猴子受伤的情况下,耿浩开始训练起这个他口中的“刚果骚骚猴”来了。由于失去了超能力加成设备,外星人的本事无法施展,只能任由这两个傻乎乎的地球人打骂操练。尽管如此,他仍试图夺回自己的装备。另一方面,之前与外星人交流失败的超级大国根据外星人留下的信息,穿梭世界各地寻找外星使者。地球的命运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本片创意来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
两个主角很卖力,真的很卖力的在演。
沈腾还是典型的北方小市侩形象,张口“哥”闭口“哥”,说跪就跪一秒认怂,有机会翻身也绝不含糊。黄渤也还是那个“耿浩”,不需要任何形容词,他就是耿浩。
但这些都没有意义,不管其他人如何,至少对于我而言,我感受不到笑点。
驯兽部分看着就像在大街上看到有些犬主殴打自己家的狗一样难受。虽然对象是外星人,但怎么看都像在普通的虐待动物。只给我留下一个感想,如果驯猴这门行当只会鞭子抽香蕉诱的话,那这个行当活该断绝传承。现在就算是训犬都不会再用鞭子了,何况是比犬类更聪明的猴子?
而把外星人泡药酒是我看到的最恶心的地方,你们有人见过中国人拿猴子泡药酒吗?或是拿狗,拿猫?视之生则不忍视之死,拿人参、蛇、蜈蚣这些动植物泡药酒,除了所谓了“药效”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那些都是很难激发人类共情的生物,人类很难和这些动物产生情感联系。
但那个外星人已经很明显是智慧不亚于人类的生物了,前一秒两个男主在和外星人喝酒吹牛逼(被迫),期间外星人耍酒疯差点吊死两位男主,然后外星人醉倒了(或是醉死了)。下一秒主角振振有词的拿外星人泡了药酒,说实话沈腾抄起菜刀直接把外星人灭口我都能理解。泡药酒?您为什么不干脆去医学院喝泡大体老师的福尔马林?
还有最令我疑惑的一点,片头说本片改编自《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超越人类认知的两个文明之间的战争,另一个是在人类社会传承知识的教师的感人故事。
之前和朋友们畅想《乡村教师》要怎么拍成电影,小说里最开头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超越人类认知的战争要如何表现,那是何等的壮观。爆破一整个悬臂的恒星,让人只要想一想就不禁心驰神往。另一个主体,人类之所以能建立文明而动物尚停留在本能阶段,是因为人类会一代又一代的积累知识,而动物缺乏这个手段,两代人之间的媒介就是教师。是教师的存在让人类这个依靠声波低效传递信息的物种能够走到今天,已经让人感动的想哭了。
所以这部电影到底哪里用到《乡村教师》的设定了?
另外说一下《乡村教师》里真正的黑色幽默部分:外太空中的高等文明感慨着地球人这个靠声音低效传播信息的物种(试想如果人和人之间不是靠说话传递信息而是靠光纤大脑直连,效率会提升多少倍),居然依靠“教师”这个职业的存在发展出了文明,山旮旯里的乡村教师生前被村里人鄙视死后买不起棺材立不起墓碑,一张草席裹尸被学生草草掩埋。
大哥们,弟深一口。你可以说不如前作,但是对我来说这不仅是春节档最出色的作品,而且是近年来让我在电影院笑的最开心的一部电影了。
口碑崩的也是迷,你美国爹被当猴耍了很生气是么?喜剧片你跟我讲逻辑,改编的你跟我讲原著,好笑的你跟我讲深度,科幻的你跟我讲科学,保罗在豆瓣7.6这部你跟我开篇6.7,如此张力的表演你给个尴尬的评价,这不是杠是什么? 说白了还是文化自信的问题,敢把市井真实的展现出来探索和讨论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而那些被市井的低俗而惹得愤怒不适,捧着民族主义臭脚YY来获得精神高潮才是自卑在作祟,正所谓越自卑的人越容易受到侮辱。这种本土化极具想象力的讽刺作品我个人非常喜欢,外星人能这么拍全球也是独一份儿吧。电影性的问题主要是后期的制作感觉还是有些仓促,最后大乱斗的特效和全片其他部分不是一个档次,感觉像是后加上去的。
最后,这是一部电影,别总弄那些条条框框的政治正确,道德关怀,种族歧视,动物虐待去限制。艺术的东西你就从艺术角度去欣赏,我给您讲个笑话,您反过来说我三观不正是不是有点不合适。这部我们黑了美国人,甚至黑了自己,好莱坞不也是把毛子和朝鲜黑的飞起么?被民族自豪感打满鸡血的年代就不能来点现实主义调侃放松一下么?有点娱乐精神好么,有点幽默感好么?昆汀在无耻混蛋里改写历史就是天才,宁浩把物理老师拍成耍猴的,把外星建交拍成酒局就是低俗,这种双标不就是赤裸裸的文化自卑么?电影里美国人被几张照片满世界的溜和最后敲着锣去刚果抓外星人的这种直来直去,眼见为实的铁憨憨儿,中国人的刚果骚猴,欺软怕硬,白酒建交,山寨公园这些刻板印象之间的文化冲突不也很值得思考么?高等文明歧视低等文明,美国人歧视中国人,中国小市民歧视外星公务员,谁比谁好了?你特么不还是个猴么?
什么?您笑不出来?那您可真高级。
(依我看还是没泡透 : )
p.s. 说白了,疯狂的外星人(讽刺喜剧)和飞驰人生(单纯的为段子服务)就是电影鉴赏能力和审美格局的分水岭
对《疯狂的外星人》的期待,完全出于对两个人:黄渤、宁浩的好感。
他们二人的过往合作,从《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到《无人区》、《心花路放》,再到今年的这部《疯狂的外星人》,大大小小共有九次。
十多年来,两个人都各自走上了“人生巅峰”:一个成为了“中国最具号召力演员”,一个成了“中国当代最好的喜剧导演之一”。黄渤,无疑是与宁浩电影在节奏和气质上都最为契合的演员;而宁浩,也无疑就是最适合黄渤的那个导演。
《疯狂的外星人》作为他们再度合作的“疯狂”IP3.0,表现的确还算不错。灵感来自于刘慈欣的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便在于做到科幻与喜剧之间的平衡。而面对着春节档的观众,宁浩成功地把喜剧和科幻的类型元素糅合得很溜,让全场从头笑到尾。
影片一开场,黄渤就以我们熟悉的角色名称“耿浩”登场。电影讲的,就是耿浩(黄渤)与好兄弟沈腾飞(沈腾)遇上外星人的故事。他们二人经营着各自惨淡的“事业”,然而“天外来客”意外降临,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宁浩的野心显然不是随便做一出贺岁档的商业喜剧,《疯狂的外星人》在简单的外星人降临地球的故事里,做了很多加法。影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关于外星人入侵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则完全没有陷入以往的老套路,而是以此为设定,通过黑色幽默、荒诞的表现手法,把很多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并通过聚焦小人物的方式来获得故事背后的寓言色彩。
如果说“疯狂系列”的前两部还是围绕在国内某城市,那这次的《疯狂的外星人》则堪称是宁浩的《世界》+《火星人玩转地球》,甚至突破国界跑到了宇宙——“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
黄渤的角色能让人联想到他在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再加上电影中对《2001太空漫游》、《邪不压正》等电影的化用和大量中国文化、民俗符号的重新解构,这次的宁浩算是玩嗨了。
《疯狂的外星人》里有一个反复使用了多次的梗,令我非常印象深刻,就是巴甫洛夫定律(条件反射定律)。耿浩赖以生存的“国粹”猴戏其实就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的,即猴对人命令的条件反射,而电影则想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人的行为和心理处于社会的位置。
从外星人的高等文明到人类中的不同阶层再到猴,耍猴表演的概念被几队人马层层之间进行倒转,不断衍变出新的花式。
在电影结束之时,美国人用锣作为武器来一段“天兵神降”,这是最后一处因这个定律而来的关键戏点。在这场设计感非常明显的戏里,除了用经典的反差梗来营造辛辣的讽刺笑料,背后的意义还在于揭晓——文化与社会的错位、中美之间权力关系的转换。
一直在看“黄渤×宁浩”电影的观众,想必看出来了:这一次,黄渤在《疯狂的外星人》中扮演的“耿浩”,已经是他的第三版了。
《疯狂的赛车》里的职业自行车运动员耿浩,错失金牌后又被坑终生禁赛,生活潦倒到去送海鲜。
《心花路放》里的二手音响商耿浩自暴自弃,走不出失败婚姻带来的阴影,随即开启了段“治愈之旅”。
而《疯狂的外星人》中的耿浩,是那个想要和命运做抗争的“耍猴人”。
是不是堪称“中年危机”魔咒三连?甚至可以说,他们是一个混得不如一个,到第三任这,已经到了生活的底线。
如果让观众进行票选,那么21世纪最会演小人物的男演员,黄渤必然名列前茅。他仿佛一直都在关注并出演这些让人可怜、惹人发笑又令人发省的角色。而且从未失过手。
这当然离不开他一波三折的生活经历和对阅历的积累,在未成名之前,他就是舞台中心旁边的那个无名之辈。黄渤之所以能在转型之后就一路开挂走红,拿奖到数不胜数,基本都离不开最陈词滥调的那两个字——努力。
从未受过专业的训练,28岁时仍旧名不见经传的黄渤曾经连着考过三年北电,最终考上了配音班。他的条件,其实并不适合当一个演艺明星,但努力弥补了这些,自学成才的跳舞、唱歌和多年的北漂生涯,磨砺出的就是能更好地进入角色的世界进行表演。毕业那年,他甚至获得了唯二的留校名额。但他为了出演一个当时和他一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的戏,《疯狂的石头》,再度陷入抉择,最后放弃了那条坦途。
2006年,三十多岁的黄渤遇上宁浩,两个人的走红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宁浩的电影所刻画的,永远是一群不同中又带着相似的小人物。
他的幽默是一种对人物和人性深刻理解后表现出的真相,常常设置一个荒诞的情境,将角色们放置其间。他们宛如身处命运的迷宫,阴差阳错地面对生活的玩笑,搞笑之余尽显无奈,随着剧情发展,也在荒腔走板地改变人生的轨迹。
黄渤饰演的耿浩,也一直都是那些当下有代表性的小人物,但他又一直不止步于小人物的所谓辛酸、困顿的塑造,而是在人物中书写宿命感与阶级反抗。在《疯狂的外星人》中,他演的更狂、更疯了,把耿浩骨子里那种执拗和拼命赌一把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也许就是宁浩的电影序列里,《疯狂的外星人》与“耿浩宇宙”的意义所在。
*载于《新华日报》2019.2.14
有关疯狂的外星人里,令人诟病的嘲讽美国人的桥段,批判这个情节的人,估计不了解宁浩的风格。
宁浩是黑色幽默,这一点随便哪个观影白痴都知道。
但是他用什么手法实现的黑色幽默,很多人就说不出个12345了。
宁浩采用的手法,跟盖里奇一脉相承,基本有这几个方法: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即所有人都是平等公平的,你的个人能力无法决定故事的走向,更无法决定故事的结局,这一点和普通的电影故事创作技法完全不同。
常见的故事技法,只说喜剧,不论是羞羞的铁拳还是西虹市首富,主角绞尽脑汁想的方法,最后都能达成不错的结果。
但是在宁浩这里,是不可能的,主角的个人努力,看上去好像促成了故事结果,但实际上仔细想,好像没什么区别。
疯狂的石头里包世宏费尽心机守护翡翠,最后把假的当成真的上交国家,把真的当成假的给了女朋友,女朋友天天挂着800万的项链当公交车售票员,可能他们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件事。
疯狂的赛车里耿浩就更悲催了,没有一件事是他精密布局,仔细思考的,不论是师父惨死,遭人陷害,还是黑帮纠结,都是不是他可控的,甚至他都无法提出一个完美的结局方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到处逃窜。
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更是如此,从头到尾主角一行人都是懵逼被蒙在鼓里的,事情稀里糊涂的就解决了。
如果你写过故事,写长了你就会发现自己被主要角色牵着鼻子走了,按照故事发展必须这么下去,但是宁浩的剧本很少有这种情况,主角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不能推动电影结果的诞生,所有的一切都在背后的上帝手中,也就是宁浩,始终抓着角色命运线。
什么叫黑色,黑色就是不可控,一切的一切,都是导演或者说老天开的一个玩笑,观众看了,笑了,但是细细品味,绝对不会感到轻松。尤其是导演的上帝视角和观众的上帝视角的动机不同,观众会不自觉地代入电影角色,而导演不是,导演一直在冷酷的折腾剧中角色的命运,因此你想告诉包世宏翡翠在你媳妇脖子上,你惋惜大烟枪的兄弟三人失去财宝,但是导演完全不在乎。
这种上帝视角的目的冲突,构成了黑色的元素。
为什么盖里奇的后一步作品偷蒙拐骗口碑不如大烟枪,因为他明显对自己故事的情节失控了,布拉德皮特已经逃出了自己的手掌心,可以动用主角智慧来达成理想结果了,这大大降低了命运的残酷性,对自己一贯以来的黑色风格是很大的冲突。
2,依靠巧合来制造笑点
和老友记,开心麻花那种喜欢以台词见长不断编段子的幽默不同,宁浩几乎所有的笑点都是通过巧合来制造的,而要制造巧合,自然需要大量的人物和支线。疯狂的石头里有保安科长包世宏,笨贼三人组,国际大道麦克,以及谢晓盟作为骑兵。所以在石头不断的被盗窃被调换过程中,自然会发生假的换成真的,引发笑点,让观众哈哈大笑。
这里不拿外星人的情节梗举例,是不想剧透,里面的巧合梗比比皆是。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角色们都没有上帝视角,所以只能以自己的判断和努力,做最大的努力,这个和传统故事里主角掌控一切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自然会犯下很多蠢事。
这些蠢事,都是自然而然的,非常合乎逻辑套路的,观众自然会觉得回味无穷,而不至于像很多烂片,像是被咯吱胳肢窝的笑,比如李茶的姑妈,真的太可怕了。
3,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就是促成了宁浩电影宇宙里,最大的悲剧:
能力越大,越努力前进的人,下场往往越惨。
因为所有故事的主线支线都被上帝攥在手里,凡人不可能洞悉全貌,基本上故事的结果和努力无关,主要靠运气,所以你越努力挣扎,得到的结果就越糟糕。
疯狂石头里的国际大盗麦克,风骚亮眼,专业十足,结果整部电影里笑料百出,倒霉不堪,
疯狂赛车里的泰国毒贩,肌肉发达,武力值爆表,机敏过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看得人非常过瘾,结果下一秒,就被冻成了人棍。
大烟枪里的本城大哥,黑帮枭雄,各个都风骚的不得了,结局是一地尸体。
这里再要批评下偷蒙拐骗,全书最强力最风骚最厉害的角色布拉德皮特居然赢到了最后,而不是死的很惨,这是对盖里奇赤裸裸的嘲讽,对上帝一点尊重都没有。
而这种,越强力的角色结局越悲惨的安排,和普通小市民简简单单得到不错结局的对比,更加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残酷性。
这就叫黑色。
最适合这种黑色风格的剧本角色,当然是黑社会了,因为混黑帮本身就是个天道无极,万物刍狗,好人不得好报,能力越强越可能糟糕的存在。
所以宁浩的作品,很多都是直接描写黑社会。
但是因为你懂的原因,这样的作品拍出来,很难通过,通过了也很难票房大爆。
导演毕竟是要吃饭的。
因此在春节这种合家欢的场合,把电影元素中,非常优秀非常英勇但下场悲惨的角色,设定为美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我相信这个和爱国主义没多大关系,创作技法不得已为之而已。
现在很多人怀念疯狂的石头,说现在上映至少票房三十亿,事实上这不可能。因为疯狂石头的幽默门槛高,需要观众懂梗,而且描写黑社会火并的故事,能不能过审另说,在国内不可能有广泛市场。
无人区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最广泛的市场,要么是合家欢喜剧,要么大场面大制作动作片,这几年的走向已经很清晰的说明了这点。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对宁浩多点宽容,少点苛责,我诚心的希望这位导演能够真正的发财。
如果他愿意给我们更多的石头,无人区,我双手欢迎。
如果他只愿意拍商业片,拍合家欢,我也支持。
毕竟拿他的高深功底来拍商业片,相当于降维打击,不一定是8分神作,但最起码有6分,对中国电影来说,最需要就是大量这种6分以上的中坚作品。
总比那种三四分的垃圾好多了。
看完之后非常愤怒,嵌杂着无奈与不解。
第一,这和《乡村教师》有什么关系?刘慈欣的短篇小说集就被命名为《乡村教师》,足见其此短篇之喜爱。文笔的事搁一边,《乡村教师》最纯粹地表达了大刘小说中的永恒主题:宇宙物种面对利益时中“冷静的理性”以及低等生物在争取生存时的卑微但倔强。
这些在《疯狂的外星人》里一丝都看不到。
《疯狂外星人》讲了什么——一个外星人来到中国,美国人来找外星人,美国人和外星人都被中国人“耍猴”一般玩弄,顺便还玩弄了一把俄国人。两个中国人最终因为白酒远销宇宙而大发横财。
宁浩从处女作《疯狂的石头》开始就讲述“偶然性”是如何让一些普通人赚、一些人赔的故事。但价值观从未扭曲到如此的地步——一个一心搞“保健”药酒的奸商、没有丝毫的道德感,居然可以在大年初一地球文明面临毁灭之际飞黄腾达?我拒绝相信刘慈欣对剧本有把控权。
电影中的民族主义情绪泛滥到了无可附加的程度,几年前《泰囧》获得票房冠军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国人正在将新马泰当成自己的“后花园”,所以当一个充满了刻板印象和低级趣味的“泰国”呈现在大银幕上时,观众们堂而皇之地接受并愉悦了。当时我还想,如果这个故事中的泰国人变成了美国人,可能那些笑点就不成立了。嘿,没过几年,你大美帝也沦陷了。片中反复说“这是什么地方?THIS IS CHINA!”此话一出,在《降临》中肩负着与外星人沟通重任的美国人(彼时老美对中国人还有令人不屑的刻板印象)瞬间和抗日神剧中的日本人被中国的父老乡亲/小镇青年摆在了同一位置。
我总是说春节档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独特的档期,实际上春节档和春晚的逻辑如出一辙,即构建一个民族想象的共同体。于是几年前春晚节目中对第三世界友人的侮辱性情节几乎原封不动地复制到了春节档的电影中,其实也不是这一回了。
这电影是一出大杂烩:《邪不压正》、《2001》、《大话西游》、《喜剧之王》。。。文。。。文体两开花??但只是乱炖,别说解构了,连致敬都谈不上。中国科幻竟然摆脱不了西游记,看到那只猴子拿起一根棍子,我开始念经“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象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所以呢,我就抓住这只苍蝇挤破它的肚皮把它的肠子拉出来再用它的肠子勒住它的脖子用力一拉。呵,整个舌头都伸出来啦!我在手起倒落,哗——整个世界清净了。”
拜托了,拍喜剧的放过周星驰吧(包括他自己),拍科幻的放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交响曲吧,求求了。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讲道理,应该是最近几年品质最高的一年了。周星驰、韩寒、宁浩、成龙和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五部大乱斗。而《疯狂的外星人》因为宁浩、黄渤,徐峥、沈腾,基本上已经被锁定“必观”之一了。
好笑当然是好笑的。
但是,除了感到“好嗨哟”之外,但是只要回顾一下宁浩的作品,宁浩的荒诞剧背后,既有统一的视角,也不难看出宁浩这么多年对现实反思的成长轨迹。
黄渤在片子里演的耍猴人,叫做耿浩。
而耿浩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疯狂的赛车》,也是黄渤演的,演一个丧气的赛车手。
第二次出现,是在《心花路放》里。在那部剧里,耿浩是一个和妻子离婚,事业不顺的中年都市卢瑟。依靠公路,出走来治愈自己。
而《疯狂的外星人》里,耍猴人耿浩更接近于江湖艺人,社会地位似乎比都市卢瑟低,但是两人的中年困境似乎都不相上下。
白领耿浩,遭遇中年情感、事业危机。耍猴人耿浩,在努力获得身份认同。当被称作是“耍猴的”的时候,他在影片开始是感到受到了侮辱,因为这个称号,不仅驯服了外星人,还解救了和沈腾遇到的危机,而又对这个身份无比自豪。
同名用三次,在宁浩的导演里只有“耿浩”一个,可能是导演偷懒,但是三个耿浩,几乎囊括了所有中年人遇到的各种危机:感情、事业、身份认同。
外星人通常的形象是大眼睛,细胳膊细腿,这种对外星人的想象,在宁浩看来,这种外星人和猴儿产生了奇妙的形象重叠
正是这个设定,奠定了后面一切误解的来源:黄渤和沈腾把外星人当做特殊种类的猴,加以训练,然后才会阴错阳差,与C国特工队发生了冲突。
电影里,外星人的神力不像是氪星人,天生神力。它们的肉体虚弱,反而需要外界力量的加持才能在地球上大显神威。
头箍、猴子,暗喻孙悟空没错了,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
但是孙悟空的金箍是为了限制他的能力,而外星人的头箍则是扩大自己的能力。这种化用,也可以是导演把神话科幻化的一个演绎了。
碳基的肉身总是不堪一击,使用外界工具辅助,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但是宁浩又似乎永远在嘲笑这种先进的工具,反而对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直白的简单的处理方式更加欣赏。
所以《疯狂的石头》里,香港专业大盗使用工具,最后没有斗过缺斤少两的商贩,而《疯狂的外星人》里,头箍非常容易丢失,最后外星人也不得不屈服于黄渤的鞭子。
可以说,宁浩,一直以来对于装模作样的先进工具,带有怀疑态度。而黄渤在《疯狂的石头》里,一再强调的“一锤子下去”,可能是宁浩看来更直接的方式。
C国指的是哪个国家不言而喻。最后甚至都出现了一个红脖子,金色头发的总统。他们有精良的武器,训练有素的队伍,但是却被黄渤和沈腾扮演的小人物,来回耍,丝毫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C国队伍在电影里,与睿智,精英,丝毫不沾边,反而是片面的,莽撞的,愚蠢的。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候看到的一部电影:
★★★★☆7.7
2004 / 美国 德国 / 喜剧 动作 动画 / 崔·帕克 / 崔·帕克 马特·斯通
片子是木偶戏,但是一开场,美国大兵拯救巴黎,却把巴黎炸烂的戏码,和宁浩片子里的C国特工有异曲同工之妙。
宁浩用一种文科生洞悉一切的眼光在嘲笑理科生。很质朴,很隐蔽,但是刚好能骚到大家的痒处。这似乎中国近代100多年的母题之一了。
嘲笑高精尖装腔作势的作品,外国也有。但是拿土炮与高精尖对比,只有中国才有类似的文化土壤
如果你看电影,会发现,外星人和地球人的和解得有些快。最后外星人靠着酒劲儿,和沈腾推杯换盏之后,说:”都在酒里了”,然后带着百粮魂,就飞走了。
结束的有些突然。矛盾没有解决,但是外星人竟然愿意放下。这是宁浩式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疯狂的石头》里,玉的回归,也是意外。《心花路放》里,最后耿浩其实也没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和自己和解。
宁浩看待世界的方式,有些悲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丧。但是解决的方式,又很豁达,向前看,放过自己。
嗯,一种实用主义的智慧。
主演里有徐峥,但是我们熟悉的徐峥最后出现了半分钟。半分钟的戏份,也能是主角???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
没错,你看到的外星人,就是徐峥的演出。
这恐怕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暗梗了吧。🙃🙃
宁浩以《疯狂的石头》出道,大众把它当成喜剧片,但是宁浩却认为自己在拍荒诞片。
荒诞片和喜剧片的区别在于,荒诞片解构一切,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
但是比较不碰巧的是,荒诞片通常用了喜剧的外壳来表现严肃的命题。
宁浩所有的片子,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他们面对的问题,都不是自己能力可解决的,最后在命运安排下,硬是要粉墨登场,依靠自我和解或者天降金手指,而获得解脱,回归生活。
这是就宁浩所有喜剧片里,存在的那么一点蛋蛋的忧伤的来源吧。
欢迎围观,关注我。有营养,有趣,不定期推送。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本人,谢谢~不定期出剧评。
7分,可能,最大的争议,还是这部影片在风格上没有那么欢腾吧,包括剪辑与摄影,也比前两部疯狂电影克制了很多。我比较喜欢的,还是融合风格之后的本土风,这倒是宁浩一直没变的,把各种熟知的类型模式,拿过来,混在一起,并本土化处理。之前有提过染缸文化,所以,外星人也会被猴吃了(非字面意思)。宁浩,还是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
你们念叨的中美合拍齐天大圣文体两开花,你看这不是就安排上了么?
黄渤回归自己的招牌小人物角色耿浩,再次延续“疯狂”魅力,想要证明自己却屡屡失败,试图光富“国粹”却被外星人折磨的抓狂,但他越抓狂观众就越想笑。宁浩还借着猴戏,把美国政府,好莱坞电影,甚至战狼全恶搞了一番。在看似无脑喜剧的背后,电影甚至还着了层讽刺。美国自以为是全世界主宰,外星人却觉得他们是低等生物,驯兽师以动物主人自居,却差点被自己的宠物弄死,都以为自己是人,其实都是猴。
3.5 这是宁浩的《火星人玩转地球》+《世界》+《银湖之底》。中华土味大舞台风味的荒诞科幻喜剧,混搭得很有趣。正所谓六学是国粹,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文化元素用的特别好,是构成自反性的。黄渤塑造的“耿浩3.0”很出彩,他一直都在关注并出演这些惹人发笑又令人发省的角色,而且从未失过手。
很多照葫芦画瓢的翻拍都羞于提原著,宁浩很尊重作者,其实电影已经跟乡村教师没什么关系了,只是借鉴了一个星球大战夹着孩子王的壳,然后拍成了宁氏本土草根喜剧。相比疯狂前两部,这一部剥离了当初作为新导演想要被看见的急切,不再炫技,从容讲述着一个寓言式小品,透析着宁浩对中西文化根源性差异的思考,和对好莱坞科幻体系的解构与戏谑。致敬了一些经典,调侃了几位同行,还拍了一把大闹天宫,没想到这是今年春节档的西游IP。黄渤一如既往稳,像宁浩说的,他不仅是好的喜剧演员而是好的电影演员。
宁浩已经不是昆汀/盖里奇/科恩兄弟的模仿者,而像火锅一样能够将各色食材融汇吸收(即便再摆不上台面的土味),炖煮出自身的风味。《2001太空漫游》《西游记》《喜剧之王》《美国队长》《战狼》玩得信手拈来,本以为《无人区》之后拍出平庸的《心花路放》,已是武功全废,没想到五年磨一剑,借一部贺岁喜剧的壳,讲一出阶级和人性讽刺的寓言,功力更深厚了,了不起。
把刘慈欣的感人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拍成了逗逼喜剧.......
疯狂系列第三部仍然通过结构和叙事制造笑点,比那些只会讲段子的电影高级不少。 开头多次给耶稣和世界公园特写,为巴西、俄罗斯、埃及做铺垫,这才是高级幽默。 耿浩从来都是耍猴,结果被耍了;人人说他是臭耍猴的,结果他又表演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耍猴,前后形成呼应。 外星人看不起美国人,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中国人看不起耍猴的,结果耍猴的把外星人制服了,一物降一物,形成循环。猴和外星人角色互换产成的笑点,则是延续《疯狂的赛车》骨灰和毒品的手法。 外星人吃火锅、用外星人泡酒、把生意做到全宇宙很荒诞,又是通过科幻和文化差异做文章。 “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调侃《流浪地球》,“我养你啊”调侃《新喜剧之王》,“咋不上春晚”调侃沈腾上春晚,绝了。 一部《流浪地球》,一部《疯狂的外星人》,刘慈欣成为春节档最大赢家。
春节档当然不可能没有西游题材,但我确实没料到外星人最后也能变成西游题材……讽刺意味大过喜剧元素,所以完全没有期待的那么好笑,能笑出声的地方不多。说实话看得还是有点不舒服,一半是因为对着拿鞭子抽猴这样的笑点笑不出来,一半是因为边上有很多人对这样的情节能笑出来。总体来说是一个包装得热热闹闹的残酷故事,这部电影放在春节上映本身就是一场讽刺艺术吧……
“荒诞剧+科幻”只是噱头,嘲讽文化阶层论才是内核,宁浩疯狂依旧
借用刘慈欣的原著外壳,内核还是宁浩的黑色荒诞。或许,时至今天,喜剧之王的宝座不可避免地要换人了。
我真是脑子抽了大年初一一大早来看这个…… 除了沈腾自带的两三次笑点以外,全程冷漠脸:)而且这种把所谓的c国:)和外星人都当猴耍的设定,我觉得非常不尊重人:)
宁浩+黄渤+沈腾+徐峥 个顶个单拎出来都是中国喜剧届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但是这部真是大写的笑!不!出!来!
没有笑点
糟糕至极,生平最坐立难安的一次影院观影体验。油腻、恶意、躁狂、审丑、狂妄、人类沙文和民族沙文,毫无掩饰的放大到屏幕上,每一秒都让人无所适从。这才是真正的战狼式意淫。外星人骑单车飞起来那幕气得我直接跟同伴吐槽,这特么还有脸致敬ET,ET比他们可爱一千万倍。多么希望影院里的那些孩子他们第一次关于外星人的观影体验是ET而不是这玩意儿。
本质上一个臭耍猴的,其文化就必然是一种耍猴的文化。耍猴的文化简单粗暴,鞭子加香蕉。此外,还需要一个卖酒的。这样的文化能够代表人类打赢外星人,那只有一种可能:外星人成为猴。宁浩不仅化用西游记的人物关系,去拆解外星人科幻片的模式,更用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智慧去设定人物关系,化解矛盾冲突。挺有意思的。不能只看到猴戏,还要看到耍猴人隐蔽而深刻的自嘲。
看到这么低分反而特别兴奋,感觉理解这部电影的人越少,我就成为了越幸运幸福的少数。简单说下两大优点:首先,能戏谑性的引用近10部电影(也许更多),搞笑且高效的糅合在一部电影里。电影舞台是中国特色式山寨,剧本的构思却有意识的对“山寨”进行再创造。更厉害的是,只用了一个元素,耍猴表演,的5次反复变奏,就拍出一处中国现实魔幻主义的荒诞喜剧。宁浩可以说是当下难得的中国商业娱乐片电影大师。
7。遛人遛猴遛美帝,吃肉喝酒涮火锅。东方实用主义解构并同化西式科幻。宁浩恒久的落伍主角及土味山寨画风,在欢庆春节档里也算留有一丝自嘲与自省。在喝死算球的疯狂地球人面前外星人就太实在了。
中国土味科幻,戏谑地把国人面对外星人的反应与西片区分开来,从中看到劣根性,很有中国特色。外国特工保留了《石头》《赛车》香港大盗、台湾黑帮的水土不服。有技巧的是把“孙悟空”形象与外星人土洋结合,包括耍棍棒、紧箍咒、醉酒蟠桃园、给孩儿们带酒归山等,都进行了有效的嫁接。这片至少有中国人自己的想象力。就是沈腾的表演太舞台了,完全配不上黄渤。
黄渤+沈腾+宁浩+徐峥+于和伟=喜剧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