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似简单的自杀案, 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巨大秘密;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 一群人历经七载, 付出无数代价, 甚至赌上性命……一个曾有大好前途,四平八稳的检察官江阳,但因受贿贪污,坐牢三年,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竟是他出现在行李箱里的蜷缩的尸体;运送他尸体的当地著名律师张超。此案引发全市关注,刑警严良介入负责此案,与张超正面交锋。张超承认犯罪,却在接受法院宣判时当场翻供,并拿出不在场证据,案件陷入死局。
看完《沉默的真相》最后一集,我终于可以放出那个看完第二集时就定下的暴论:
《沉默的真相》与《隐秘的角落》之间相差的何止一部《无证之罪》。
分别改编自同一位作者紫金陈的犯罪题材悬疑小说,我在看完隐秘之后才去阅读了原作《坏小孩》,然后不得不感慨:导演的审美与编剧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最终影像的呈现效果。紫金陈写作的思路非常商业化,私以为是当下中国这一领域内最值得变现的悬疑题材作者;法医秦明的作品固然真实可感,终归少了一分浑然天成又引人入胜的戏剧感。无论是《坏小孩》开篇精彩的双线并进加环形叙事,还是《长夜难明》的开篇即反转,紫金陈用商业运营、戏剧教学范本般的写作思路成功地留下了至少八成读者,构建了独属于他的市场号召力。
我想这就是他格外招徕市场青睐的原因。
而在等待默真播出的时间里,我抽空阅读了原作《长夜难明》。事实上读完原作的读者很难不为影视改编捏一把汗,无论是题材还是呈现效果,都是一道前期准备的难关。当然,我更担心的是导演与编剧的水平,隐秘的导演辛爽早在《幻乐之城》我就有所关注,审美非常合我胃口,对于视觉呈现和音画配合也有他独到的见解;而在最终剧集上他果然没让观众失望,拿出了质量很是过硬的成品,除了完美还原开篇的环形叙事外,新的叙事角度的加入、意象映射、人物设计、美术风格、音效配合,都表现得不错。他格外注重声音方面也使我好感倍增,现代影视是声画配合的产物,好的影视在声音方面必然与画面一样真实丰富,收录同期声——光这一点我就愿意给他点一万个赞。
播出之前,我顺手查了查陈奕甫和刘国庆的前作。没有说新人导演不好的意思,问题是这个新人导演偏偏还有前作,前作质量还有点岌岌可危,怎能不让我担忧。
这种担忧在我看完第一集之后成为了深深的无语。前文的感慨在这一刻立马获得了例证:一个好的审美真的很重要。
我比2017年的《无证之罪》更早一些接触到紫金陈。那时候的他,在某论坛上最声名大噪的可能是“谋杀官员”系列。17年无证之罪播出,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想是:同期声、服道化、美术风格,一切的一切我都太喜欢了,凌乱而真实的布景、冷峻的氛围,丰富的细节就是丰富强化了生活气息,角色不会像纸片人,而是可感的、可想象的、可具现化的。李缤创作的原声带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是《寻迹》,由曾经的黑豹主唱秦勇演唱的主题曲《无》早已加入我的loop歌单,相信所有观众都经历过片尾曲前奏一响就毛骨悚然的场景,优秀的音乐会为剧集加分很多。
而就此来看,20年夏天的《隐秘的角落》不仅一脉相承,甚至更进一步。故事背景置换到潮湿的南方以南,氛围倒换,真实不减。音乐审美方面搞过乐队的辛爽让观众获得了一场视听双盛宴,耳朵比眼睛更餍足。
以上优点,《沉默的真相》全部没有。
声音表现方面,默真可以说拿出了灾难级别的演出。难道后期音效制作和导演本人没有在制作完成之后好好戴上耳机听一遍的么?姑且不谈收录同期声的问题,我对网络剧一向宽容,后期去找演员棚录、乃至于找配音演员查漏补缺我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音效不只是演员台词加背景音乐,场景音效、动作音效、特殊音效、空间混音效果,林林总总很多,常听广播剧的听众应该可以理解,一个完整的场景表现里如果出现十几条音轨同时叠加也是正常的,而我在默真里听到了什么?不仅是演员并没有什么演技可言的台词,更是干净的、空白的音轨,忘了是第一集还是第二集里有一场咖啡馆会面的戏,我可以清晰分辨出一轨是演员的后期录制台词、一轨是咖啡馆外隐隐约约的雨滴砸落地窗声、一轨是咖啡馆内垫的环境音效,偶尔有画面角色的杯子与桌面的碰撞,还有就没了——没了?就这么简单?
我戴着耳机表示对主创团队的尊重,你就给我这?
顺带一提,这场戏的混音非常差,非——常——差,不像是在咖啡馆,像在真空宇宙,不似真人。
我亦很难理解为什么不收录同期声,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又不是在横店那种大热影视基地收录方面存在客观困难,基本都是室内/少人的乡镇,又是实力派演员,为什么不能收录同期声?宁理的台词很差么?廖凡的台词很差么?谭卓的台词很差么?
哦,当然,他们现在在后期棚录里表现出来的台词水平确实不怎么样。
这里不再批评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毕竟我对这部剧的期待已经被前两集折磨得无限降低,广告再多也是虱子多了不压身,无所谓了。
再说服道化等美术风格的具体呈现。我对默真的整体风格设计就一个字:假。我不知道导演要怎么拍才能把明明可以很细节、很生活化的场景拍得如此像一幕舞台剧,所有的东西是都不真实的、都好像浮在镜花水月之中,劣质的声音演出不过是强化了这个特质罢了。最后一集众人齐聚商讨策略,光柱打下来,这种“剥离感”达到了顶峰。导演可能是还没有从大荧幕的艺术性中抽离并适应,如此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不是不允许存在,只是偶尔一用才能凸显特质,全剧都如此适用只会显得假大空。我没法判断那种灰暗色调的滤镜到底是什么学名,我只知道氛围感不能全数依赖滤镜来呈现,冷峻的故事基调需要由场景与剧作叙事共同完成,不能指望一个滤镜搞定一切,目前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剧作勉强还算中规中矩无伤大雅,假大空的场景设计让这一切都像是个舞台上的木偶戏,工具人廖凡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好吗。
说到廖凡,那就再谈角色设计。之所以文章开篇先提隐秘,是因为在改编原作这方面,辛爽的团队拿出了一分非常漂亮的答卷。前文说过,紫金陈写作是非常商业化的思路,在很多部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短板,比如说角色设计。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灵魂人物严良与某陈姓法医,尽管经历了很多部作品,依然没能立住跟脚。《无证之罪》和《隐秘的角落》在两轮编剧团队的打磨下基本立住了严良这个角色,私以为是相对成功的,而在《沉默的真相》里前功尽弃。编剧可以说是中规中矩地发挥了原作的双线交叉叙事,尽力调和了审核与上映播出的矛盾,也完美承接了原作的弱点,工具人严良依旧是工具人,倒是与虚浮劣质的声效、假大空的美术设计相得益彰,维持了风格统一。
故事的灵魂人物当然还有江阳。江阳这个人物的成长弧度非常可观,是有非常大的表演空间的,从年少得志、意气风发到误入“歧途”、追逐正义,再到主动追击、反复遇挫,最终完成成长,形成一个伟大的、坚定的高尚人格,这中间的转变才是《长夜难明》的悲剧性所在,人性的弱点最终为公义所克服,是最大的看点之一。而白宇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他的台词——算了,不批评了,同场竞技的廖凡谭卓宁理也不怎么样——而从肢体语言来看,他对角色的理解未免流于形式,江阳的成长是阶段性的、由各个节点处得到反馈并最终得以塑造人格,更多时候他则给我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他与这个场景格格不入,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手和脚该往哪里放,不知道行为与目的性应当同时存在(不应该啊,法学生能不懂这个?),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干什么。他的愤怒千篇一律,他对情感互动的理解过于表面,他对年龄感的把握有刻板印象的嫌疑,使得场景更像一幕舞台剧了——唉,懒得批评了,演员是导演表达的工具,演员表现糟糕导演要负很大的责任,演员不懂戏你导演也不懂?不去讲戏留着后期补拍吗?
最后,我真的已经没有力气去质疑抨击为什么要修改原作中被害者的年龄门槛了。包括最后一集的“举重若轻”,无论是审核问题、特殊要求、还是别的什么,都不是我所能触及的。
没有期待当然就没有伤害啦。
就这样吧,下午刚看完来着,想起来再补个几句啥的。
0927补充更新:
评论里有些朋友们看来是不太认可我的简评。
ok,那我就再多聊几句。
(接下来的发言可能会引起部分读者不适,不建议所有读者进行观看。主要理由是不久前有位读者给我留言“GNMB”,当然,为了不使其他读者产生困扰,这条评论我已经做了删除处理。我不知道该怎么解读这串缩写,如果是乱码,那我祝愿ta键盘没事,如果是我想象的那个意思,那我只好祝愿ta人有事了,顺便一并问候ta的亲辈,是怎样失败的家庭教育才能养出这样口无遮拦的孩子。)
首先,有人提出,“怎么不谈谈故事和人物”?
人物我已经在前文谈过了,单薄如纸,光用喊口号来立人物,笑话。热血上头也不是这么个上头法。
再来说故事。也没什么好说的,故事是紫金陈的故事,不是你刘国庆的故事;双线叙事相较于原作处理得毫无进益,将原作凌乱的叙事节点完美继承,我除了无语唯有尊敬,或许键盘上撒把米鸡都比这位编剧先生能写得好些。此外,我要再次重申,改编,看的就是你怎么改编、改编了什么,编剧先生给我们的答复是线索、线索还是线索,还加了记者那条线,问题是处理得好么?线索多而繁杂并没有条理清晰,增加的一些桥段幼稚可笑得令人发指——面粉与粉尘爆炸,就这还要留出这么多空间来叙事?这是两块钱一本的地摊文学吗?叙事逻辑混乱不堪,生活或许可以没有逻辑,但你呈现在荧幕上就是要有逻辑,尤其是这类涉及刑侦推理的悬疑犯罪题材,人物行为要有动机,因果关系通通都要捋清——结果呢,现在的剧作是什么样子,人物对白有逻辑可言么?
我都懒得批评剧作叙事,非要我拎出来再说一遍,真没必要哈。
说到这里就顺便再说说镜头语言。这也是一位读者朋友跟我讨论的,我之前偷懒就没在主楼提,这里聊两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拉到评论区去看那位朋友的发言,ta看得比我细致,有些地方我已经懒得骂了,ta还很认真地举例论证,真应该把导演拉来也看一看。
这部戏有镜头语言可言?
当然,上面那句是气话,有还是很有一些的。只是全片更多的是无用的废镜头,像是为了充实一下观众的消遣时间,镜头跟剧作叙事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用且凌乱。镜头就是时间,必须要有作用,连空镜头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意义,而不是现在在这里看导演做一些意义不明的拍摄,干什么,搞艺术类mv吗?我可以举出至少三场戏来论证这个观点,比如找衣架、比如追车戏,比如最开头严良出场,是剧作与镜头的双重失败。大量没有意义、对剧情推进没有作用的镜头被塞进了这部戏里,不仅浪费时间还拖慢叙事节奏,至少我个人没觉得是消遣,我觉得是自己被导演消遣了。
悬疑、犯罪、推理,每一个词都跟废镜头犯忌。少跟我扯什么社会派推理,那是作者紫金陈要思考的事,跟剧集导演、跟网剧观众有什么关系?
然后,说一下营销现状和对比作品的问题。
确实,跟《隐秘的角落》比起来,《沉默的真相》出现在热搜上的次数并不算多。可是权衡一下剧集质量,热搜的次数已然不少,另外,除了微博平台,还有大量的百度网页、其他浏览平台等处出现了众多通稿,我不是专门搞新媒体的没法评价,但营销是事实,不能因为营销效果差就说它没有营销。
另外,我并没有刻意拿《隐秘的角落》来对比,而是通常情况下拿这部戏对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在前文里也说得很清楚了,同样是紫金陈原作改编,同样隶属于迷雾剧场,相差不远的播出档期,对比是顺手为之,不对比才不正常。
至于拿别的作品比,可以啊,完全可以,比得上么你?
就拿我昨晚看的国产动画《灵笼:incarnation》举例好了 ,昨晚我刚看完最新一集更新。镜头语言是教科书级别,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每一个镜头都有它的意指,光影方面的运用更是妙到毫厘,该打光就打光该阴影就阴影;音效呈现更是没的说,画面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必然有其声音反馈,随便拉一场戏出来,动辄十几条甚至几十条音轨叠加,信息异常真实丰富;剧作叙事可圈可点,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文戏和武戏都有值得嘉奖之处;涉及专业部分更严谨了,昨晚的更新有一场手术戏,连医学生看了都点赞的程度,挑不出啥大毛病。
怎么比?没法比。
最后,还有评论说我不够全面(嗐,我这个人就是这么睚眦必报,给我挑刺的我必然要针锋相对哈)。热赞几百几千的影评说得还不够全面?不是都夸得上天入地了么?怎么,是觉得我这篇影评更“专业”、更有“可信度”,更有说服力么?那还真是大可不必了,多的是人翻看那些高赞的影评,谁来我这里找共鸣,不都是少数的、觉得质量并不符合心理预期的观众朋友们么?
可圈可点的地方不是没有,毕竟我还给了三颗星呢,看不见?
哦,是觉得五星才匹配是吗?还不让人真实打分啦?
最后的最后,别跟我说什么“大众的共鸣”,大众不需要被代表,我的主观判断也从来不跟着大众的审美门槛走,一部影视剧的好与坏是有客观评定标准的,不以外力和他人意志为转移。或许你可以说一部戏是10分还是9分会存在争议,毕竟到了这个境界,已经是左右价值观的判断,这完美的一分给不给那是自由心证。
现在就这在及格线水平徘徊的剧集质量,还没资格谈输出价值观。
0928更新:
这里盛情邀请某些评论的读者把我的文字多看几遍,因为“太长不看”就忽略主题表达很难不令我下一个文化消费水平倒退和知识精英话语权沦丧的结论,这是一种退步,亦是一种悲哀,我反复进行主题强调并不会使我与某些读者达成一定意义上的和解,冲突与矛盾只会在这种不断拉锯的信息不对称中升级,对此我表示无奈,同时也深深觉得再进行这种无意义的争辩对我的生命、对彼此的生命都是一种浪费。
这里再次统一回应,以后应该不会再做答复:
一、普通观众也保留有评论的权利,如果按照某位评论者所言,“烂剧就不要写负面评论”,那岂不是所有剧集评论都是一片歌功颂德?评论只有正面没有负面那就约等于没有评论,望诸位谨记,我也并没有删除所有与我意见相左的评论,我基本保留大家发言的权利,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来堵我的口?负面影评就不能发了么?这是什么道理?按照这个逻辑来说,这位读者朋友难为您看完我这么长的抱怨与牢骚了,末了还要留两句骂,辛苦您了,您这么不待见我怎么不直接关闭页面退出呢?“烂评论就不要写回复”嘛。
二、再次重申,我并没有产生“踩一捧一(吹捧《隐秘》而贬低《沉默》)”的故意,我仔细回看了一下,基本都是客观对比,我的行为目的是同时存在的,详情请见上文。重申:对比完全顺手为之,我也完全可以不用《隐秘》来佐证我的观点。我个人喜欢看国产动画,3d动画《灵笼:incarnation》、《凹凸世界(第三季)》,前者的好是全方位的,后者则在分镜处理和镜头语言辅助叙事以及人物设计、矛盾冲突上都颇具可看之处,哪一个不值得我夸赞?2d动画《大理寺日志》更是做到了电影级的质量输出。我拿同类型同原作者同平台档期相近的《隐秘》比是公平竞赛,我拿这些优秀的国产动画来对比,那是降维打击。
三、懒得再争执了,确实没有意义。如果某些读者只是看个标题、匆匆浏览了我的标粗部分就赶来评论那真是大可不必,这样除了加剧矛盾冲突之外并不会显得您多么高贵,相反,会显得您无知且傲慢。毕竟我好歹满怀期待地坚持看完了全部剧集,而您连我的文字都无法做到全然理解到位,这实在是一种遗憾,且令人怀疑您到底有没有能力看完全部剧集,剧集是12x45min,文字都阅读不来还想了解视频内容——哦,了解,阅读门槛确实存在,这一点我早该明白。
over.
1024更新:
挺厉害的哈。
有些人在没刺可挑的情况下用广告太多这个与剧完全无关的理由给这部剧打分,我不觉得这是什么理智的人会做的事。
不喜欢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因此无故迁怒于其他,这就是蛮不讲理。
不管怎么样,众主创以及导演团队目前为止的表现和付出不说满分,至少及格线以上是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可的评价。
虽然每部剧都会有没有脑子的剧黑,但是剧粉的客观评价不能被这些无耻之人压倒,豆瓣评分为什么被越来越多人觉得有水分,就是因为太多无关因素被纳入对一部剧的评价中。粉丝和黑粉的大战让一个本来应该集众人之智的结果变成了没有脑子的较量。
一部剧的好坏不应该只局限于粉丝,因为受众应该是整个社会,《沉默的真相》作为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剧如果可以改变一些现状,即使是一点那也是好的,就像《熔炉》一样,真的切实揭开一些阴暗面,拯救一些沦陷黑暗的人。更不应该局限于娱乐圈,影视剧不仅仅是演员傍身的资本,更是普通人找到共鸣,引起话题,引发讨论思考的一个跳板。所以好的作品就应该出圈,也值得出圈。
在缺少甚至没有营销的情况下,如果连一个客观打分都做不到,仅仅因为其中后期播放平台的错误而归咎于剧本身,就让他这样籍籍无名地播完,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一切不以剧本身质量为评价考核标准的打低分就是在耍流氓!
沉默的真相,我心中的2020年度最佳,国产悬疑巅峰,没有之一!希望大家能多鼓励这样的作品,这部剧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分析一下剧中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主观分析,自由心证,解读镜头是很私人的事,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内容很多,提前指路,各位可以根据兴趣阅读:
1.人群 2.尸体 3.诱供 4.眼镜 5.电池(张晓倩的一些细节)6.手套
7.[推荐阅读]刘明洋角色分析(你绝对没有见过的角度)/含有严良儿子、张晓倩、葛丽等内容/结尾彩蛋遥控器的详细解析
8.调令 9.蜡烛 10.电子表11.雨伞
12.[推荐阅读]吴爱可人物细节解析,给吴爱可洗白! 13.[推荐阅读]李静人物细节解析,给李静洗白! 14.遗物 15.苍蝇与肚子疼(丁春妹)16.声音(爆炸和自杀)17.心电图 18.姿势(过审小天才)19.剧中提到女性的细节 20.刀子
21.[推荐阅读]弹力球!(严良) 22.[推荐阅读]李大北人物细节解析/照片到底有没有备份! 23.【强烈推荐阅读】照片相关线索全梳理(解答你对照片的所有疑问)/吴检人物细节解析/马老师人物细节解析/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无名英雄!
24.枪声 25.日记 26.报应
————正文开始————
不得不说,导演太会用镜头讲故事了,张超拿着行李箱进地铁站的时候,画面是这样的:
一般来说,地铁口的人流都是一分为二,一拨进站,一拨出站。但在这个镜头里,张超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独自逆着人流,艰难前进。人群对他投来窥探或冷漠的目光,没有一个人接近他。
我认为这是一个有设计的镜头。既交代了地铁站的环境,烘托了紧张的氛围,吊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又暗示了张超和江阳逆流而行的孤独处境。
后来张超声称有爆炸物,人群开始慌乱,推挤、叫喊、摔倒,还有人拿着手机拍照凑热闹……
防爆员开箱时紧张氛围层层递进,直到彻底打开箱子的瞬间,音乐戛然而止,镜头推过去,箱子里是一具尸体。
这个色彩运用!江阳的尸体成为整个画面里唯一一抹白色。观众头皮发麻的同时却不会感到恐惧,因为这具尸体一点也不狰狞。他安详、体面的蜷曲着,像一棵沉睡的幼苗,又像一颗落定的尘埃。现在的他不用再费力的咳嗽,也不会再感到痛苦了。
顾一鸣审问张超时,张超顺着他的提问给出模糊的答案,作为一个刑辩律师,他在制造诱供的假象,为翻供铺路。
张超在地铁站一直没戴眼镜,到了看守所才戴上眼镜。张超是去抛尸,一定很紧张,会不断观察周围环境,如果看不清,会加重他的不安全感,正常逻辑下,他不戴眼镜是很古怪的。那么,一个近视,在什么情况下会摘下眼镜?一般是从事近距离精密操作时。因为近视眼看近处,摘掉眼镜反而看的更清楚,比如趴在墙上拧螺丝的时候。又或者,人在不愿意看清某些东西的时候,会摘下眼镜。在他回到江阳住的屋子里,把江阳装进行李箱的过程中,是什么,让他不愿意看清,或者说,不忍心看清呢?
张晓倩加班结束,临走跟同事聊了两句,同事认为张超死刑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张晓倩却说:
张晓倩这个人物的伏笔非常多!但都很细微,要仔细看!
张晓倩的焦急很不合理。那时候老周刚过来,还没有开始派信,但她明显知道没有自己的信,在故意引起同事们的注意。
神秘的大胡子第一次出场,十秒的镜头里信息量爆炸!【送水站】老板让他送【江谭晚报】的时候顺便修【自动售货机】,此时电视在播放【被害人江阳】的新闻,大胡子用【手套】把电视关掉了:
严良在看九宫格照片的时候,也有垫手套的细节。
很多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存在有疑问,觉得这个角色可以删去。这里来谈一下这个角色存在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刘明洋是严良答应接下地铁抛尸案的直接原因,是严良这条线索的引线。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严良和老局长刚见面,老局长问了一句:家里的事都处理完了?
这句话乍听起来没着没落的,似乎只是一句客套话,但我觉得这句话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沉默的真相》和《无证之罪》梦幻联动,家里的事指的是雪人杀人案中严良的儿子被害,他在处理儿子的丧事。第二种解释:刘明洋卧底被发现,被折磨到发疯,严良在处理刘明洋的事。但是从“家里”这两个字来看,第一种可能性更大。
继续说刘明洋。
这里非常怪异。从护士的表现来看,她并不认识张晓倩。
严良和张晓倩似乎也并不熟悉,是通过江阳案才互相认识的。但剧情又告诉我们,张晓倩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追踪报道刘明洋,她笔下的刘明洋令每一个读者感动不已。
那张晓倩应该经常出入刘明洋的病房才对,护士和严良怎么会都不认识张晓倩呢?
大家还记得葛丽吗?葛丽怀孕后,精神失常,也住在这家医院。第11集张晓倩给朱伟打电话,说“人不见了”,这个人就是指葛丽。
我认为刘明洋最开始只是个幌子,是张晓倩去疯人院探望葛丽的幌子。葛丽肯定是被监视的,而张晓倩也已经改名换姓,她不再是李雪。张晓倩频繁的去探望葛丽,容易引起胡一浪的怀疑,而借刘明洋的事去疯人院,则方便的多。
后来“正义者联盟”决定搞大事,张晓倩作为参与者,除了引导舆论外,她跟李静有着相同的任务:旁敲侧击提示警方,确保正确的调查方向。吴爱可这条线,就是张晓倩给严良提供的。所以,我猜想,追踪报道严良的铁哥们刘明洋,是张晓倩提前设计的,是接近严良的一个手段。
不过在报道过程中,她也确实被刘明洋所感动,是真心敬佩他。
间接串联葛丽这条隐线,是刘明洋角色的第二个作用。
第三个作用:刘明洋与严良的兄弟感情对应了铁三角之间的兄弟感情,为严良“入伙”做铺垫。
结尾彩蛋中,陈明章把一个遥控器还给了严良。
有些观众认为,七年前是严良把证物偷出来交给陈明章,帮陈明章脱罪。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严良给陈明章的遥控器并不是证物袋里的那个。理由有三:①这个塑料袋并不是证物袋。证物袋是有规格和标签的,不是随便的塑料袋都可以做证物袋。镜头中给到的袋子,没有贴标签,底下还放有一些纸本,看起来更像玩具里用来装说明书和合格证的塑料袋。②偷证物的可能性太小。专案组的证物肯定是专人保管,每天都要清点,不可能乱丢。丢失证物是大事,太引人注目,严良这么做不仅帮不到陈明章,还可能引火上身,不合逻辑。③江阳自杀前的录像中,明确记录着用遥控器自杀的事实。偷这个遥控器并不能洗脱陈明章的罪行。
我认为严良给陈明章的不是证物,而是他在玩具市场找到的,跟证物非常类似的遥控器。
他给陈明章遥控器并不是想表达:兄弟,证物我给你偷出来了,你没事了。
而是:我已经推理出江阳自杀的真相,但我不会戳破,不会马上逮捕你们,你们可以做完你们想做的事,我会帮助你们。
所以,严良一个嫉恶如仇的好警察,为什么愿意“入伙”,包庇罪犯呢?
刘明洋的存在是严良与“正义者联盟”共情的重要原因。
严良与朱伟张超他们一样,都有一种属于旁观者的无力感。
他们本质上都是追求正义的好人,但因为错失机会或者缺乏勇气,最后并没有挺身而出。严良与“正义者联盟”之间的共情,如果仅仅建立在“追求正义”这个崇高目标之上,未免太广阔,太空泛,太假。
导演没有从单一方面解释严良的“入伙”,而是从多个角度来表现严良慢慢被“渗透”的过程。严良与刘明洋的兄弟情,对应了铁三角之间的兄弟情;严良对信仰的执着,对应了刘明洋对奖章的执着;严良对江小树的同情,对应了他对死去儿子的追忆。
信仰,友谊,亲情。各个层面,严良都与“正义者联盟”有着相似之处,都可以共情,所以最后严良包庇陈明章的时候,作为观众,我完全理解并支持严良,就差蹦起来喊一句:干得漂亮!
刘明洋这个角色的第四个作用:指代意象。张晓倩曾说:江阳和刘明洋身上有着一样的悲剧性。
江阳为侯贵平平反,自己的冤案却没有昭雪;刘明洋打击了贩毒集团,自己却没有被表彰。他们都是为了别人而拼尽全力的人。长夜难明,总要有人舍命燃灯。
江阳,是死去的刘明洋;刘明洋,是活着的江阳。正义,生死不悔,表里如一。
其实调令没什么隐藏剧情,我就是想让你们感受一下沉真的道具组有多🐮哔!!!我,吹,爆!
朱伟晚上在家吃饭,一共4秒镜头,蜡烛出现了两次。呼应后面烂尾楼、停水停电的设定,为粉尘爆炸埋下伏笔。还有,阿雪就算穿的破破烂烂又脏又黑,依旧是这个长夜里不灭的蜡烛!
李雪目击侯贵平被害的时候,手上还带着孙传福这个禽兽捐的电子表,道具组也太注意细节了!
导演的色彩运用太美了!
我要好好说说这个人物,弹幕里都在骂她,看得我一头雾水。
最开始,李静来找侯贵平帮忙,江阳一开始是犹豫的。吴爱可替他拍了板。
这没啥问题呀,难道故事的走向是:李静来求助,江阳犹豫,吴爱可不说话,《沉默的真相》大结局……
我们心疼江阳,不就因为他一腔热血?江阳喜欢吴爱可,不就因为两人志同道合?
吴爱可在听了侯贵平的冤情后义愤填膺,半生气半撒娇的让江阳调查,我只觉得纯真又有侠气。
江阳的刹车被动了手脚之后,江阳、吴爱可、老陈三个人一起喝酒。吴爱可又心疼又生气,埋怨江阳:
从老陈的话中可以看出,江阳和吴爱可此时已经决定放弃调查了。吴爱可全程没有给江阳任何压力,只是抱怨江阳没告诉她遇到的危险,担心江阳的安全。从这时候起,江阳追查案情的动力,就已经不是吴爱可了。
插一嘴,这场吃饭的戏里还有一个伏笔,陈明章说他提交过材料,后来就被抽调到省里的专案组:
接下来,在陈明章的引荐下,朱伟登场。阳春白雪第一次见面,白雪就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不关吴爱可的事啊!怪吴爱可还不如怪朱伟。本来江阳都放弃调查了,知道有目击证人之后才下定决心,一往无前。
说到底,正义之人怎么可能苟且?推动江阳奉献一生的,是信念,是良知,不是女人。
还有些观众认为,吴爱可不该中途退出,抛弃江阳。这种说法恕我不敢苟同。
吴爱可的父亲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劝女儿向上走(其实就是离开江阳)吴爱可是这么说的:
典型沉浸在爱情中的小女人,心里全是江阳,爸爸的话都没放在心上。
吴检看到女儿的工作做不动,这才去敲打江阳。
江阳不想拖累吴爱可,主动跟吴爱可分手。
从头到尾,吴爱可并不知情,吴爱可是被甩的那个。吴爱可的父亲是市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市;江阳是县里一个科长,县。就家庭条件来说,吴爱可比江阳好的多了。家庭富裕,父亲又非常宠爱,所以天真无邪,一腔热血,估计自尊心也非常强。她喜欢上一个条件不如自己的男人,还被这个人给甩了,肯定大受打击。她化悲愤为学习,听爸爸的话去考试,已经很理智了。
而且既然已经分手,吴爱可也不方便再去调查江阳经手的案件了。出于自尊心,她不太可能跑去问前男友的工作进度,不然还挺尴尬的。
后来吴爱可参加考试,大概率是通过了。毕竟有个纪伯伯。
后来吴爱可工作调动,就更不可能跨单位调查侯贵平案。
我认为吴爱可在侯贵平案件中,无功,但也无责。她也许不够勇敢、不够优秀,但万万到不了“坏”的地步,不过是个普通的好人罢了。全程她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也没做过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坏事。很多观众对吴爱可的要求有些苛刻,希望她跟江阳一样,应该舍弃一切调查到底,否则就是不讲义气。其实,你我都是普通人,你走在路上的时候遇到过不平事吗,你拔刀相助了吗?自己做不到的事,何必苛责他人呢。
李静也很冤枉,一直被骂。
她第一次去找江阳时,是这样说的:
从台词我们可以知道:李静为了侯贵平奔波两年,并且一直密切关注平康县公检机关的人事动态。
她和侯贵平是男女朋友,并不是婚姻关系,为他奔走两年,也算有情有义了。
而且她并没有中途退出,她一直很积极。
这事儿你们可以怪张超,但是万万怪不得李静,李静跟吴爱可一样,都是被动脱离调查。
我们来代入李静视角,梳理一下李静的故事线:
前男友遇害两年时,你委托一个检察院的同学调查前男友的死因,调查大概进行了一年多,这时你大学时的老师张超,辞掉了工作,对你展开热烈的追求。他为你开了一家书店,要给你一个现世安稳的人生。你答应了张超,两个人交往一段时间后,正式订婚。张超对你很好,但是他反对你继续调查前男友的死因。某一天,你跟检察官同学在咖啡厅见面,得知这位同学在调查过程中屡次受到生命威胁,调查进展的并不顺利。此时你表示愿意协助调查,如果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联系你。检察院的同学却拒绝了你的帮助,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联系过你。
此时的李静并不知道张超给江阳施压,按照正常逻辑,她肯定认为江阳是想明哲保身,不想继续调查了。江阳为了帮她查案,被人跟踪还差点出车祸,她怎么好意思追着江阳问调查进度,当然只能保持沉默了。
我认为李静并没有做错什么。
她们没有像江阳一样,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侯贵平陪葬,所以大众会觉得她们没有“尽力”,在主观情感上排斥她们。江阳一个大学同学都能为侯贵平付出一生,李静是侯贵平的女朋友,吴爱可是江阳的女朋友,她们怎么能独善其身,过上新的生活呢?幸福,就是她们最大的错。
严良打开江阳的遗物盒子时,里面有一本最新版的检察官法😭 太催泪了!
不知道这只苍蝇是巧合出镜还是导演刻意为之!太优秀了!江阳第一次找到丁春妹的时候,就有一只苍蝇围绕着她。
苍蝇象征着罪恶,也象征着尸体。尸体既指侯贵平,也指丁春妹,她快要遇害了。
这部剧很多画面没有体现的地方,都用声音体现了,比如这里:
朱伟利用面粉制造了两次爆炸,但是画面只展示了一次爆炸。注意,在爆炸画面之前,有一个城市夜景的空镜,这个镜头时,就已经有第一次爆炸的声音了。所以夜景对应第一次爆炸,而爆炸画面对应的是第二次爆炸。
江阳自杀时的录像,画面到江阳开始挣扎时就转到警察们的面部表情了
但其实,江阳挣扎的声音一直没停啊!虽然背景音乐把挣扎的声音遮盖了,不那么明显,但仔细听还是可以听到!导演用声音还原了江阳自杀的全过程啊啊啊啊啊!太狠了!😭这是人听的玩意儿吗?我没有心吗???
没有什么隐藏剧情,只是觉得剧组太用心了。这个镜头,江阳的手指上还带了血氧检测仪,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李大北给岳军打电话的时候,岳军是这个姿势:
盘点一下剧中提到女性的细节,导演真的很重视女性了!就差喊口号“我们要保护女孩子”了!
岳军掏刀子的细节,行云流水,一看就是老混混了,刀子玩儿的6啊!
红色弹力球是我最喜欢的戏份!弹力球是严良儿子留给严良的遗物,严良又把它送给了江小树,这是一个传承着希望的弹力球!
弹力球来回弹跳,对应着严良反复推敲线索。剧情初期线索较少,弹力球的戏份少,弹跳次数少。剧情后期线索增多,真相呼之欲出,弹力球戏份增多,弹跳时间和弹跳距离增长。
弹力球富有节奏感的咚咚声,既像心跳声,又像敲门声。观众们随着弹力球的跳动,在紧张悬疑的心跳声中,与严良一起敲开真相之门。
最后一场抛球戏:严良探望完江小树回来,独自在楼道抛接弹力球,抛接画面穿插推理画面,最后抛接停止,弹力球缓缓停在楼道上。之后,剧情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弹力球的抛接戏份。
弹力球停止对应了严良推理完成,一切尘埃落定。
全剧最狡猾的人物之一!李大北!这个角色不简单。我们来梳理一下李大北的故事线:①侯贵平去洗照片。
这里插一句,有人说侯贵平太傻,这种照片居然随便找个照相馆就洗。我认为侯贵平这样做是合理的。侯贵平是外地来的支教老师,并不认识胡一浪李建国,更不可能认识曾祥东,他只认识给学校捐赠物品的孙传福和痞子岳军。
他在临死前的那一晚,才知道事情比他想象的复杂:
他报警也是针对岳军,他一直以为翁美香是被岳军猥亵了。
他在洗照片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张照片的严重性,他也没想到李大北会认识岳军。而且一个贫困乡,可能就那一个照相馆,他没得选。
继续梳理李大北故事线:
②李大北洗照片时认出岳军、胡一浪。(他不一定认得李建国、孙传福和曾祥东)
③给岳军打电话要求见面,被岳军拒绝。
④侯贵平来取照片,李大北谎称底片已销毁,拿着底片和照片去找岳军。
⑤侯贵平打碎玻璃,砸开柜子门,取走一张照片。
⑥李大北找到岳军、胡一浪,提出免去债务的交换条件。胡一浪答应后,他从内裤里翻出底片:
李大北出门时带了一卷底片,到胡一浪这里的时候只剩一小截,说明他在路上裁剪过胶卷。
⑦胡一浪销毁底片
我没用过胶片相机,但我见过。胡一浪销毁的底片长度,绝不是一张照片的长度!至少是3张左右!底片为什么这么长,我猜测是李大北在裁剪胶卷时,把相邻的上下两张底片一起裁剪下来给胡一浪了。这是为了保证底片的连续性,证明这胶卷上只有这一张照片记录了胡一浪的罪行,相邻的照片都与胡一浪无关。
底片虽然毁了,但照片不一定只有两份(李大北带给胡一浪一份,侯贵平偷走一份),照片很可能还有备份!
以下是佐证:
如果胡一浪没有坏事做绝,直接把照相馆烧掉,江阳很大可能从李大北这里买到真的照片,案情取得重大进展!很可惜……李大北的狡猾最终输给了胡一浪的狠毒,没能留下照片的线索。
既然都说了李大北,那就一定要把照片的事儿捋清楚了。有很多观众都有疑问,吴检的照片是哪来的。我们以倒叙的方式追溯照片来源: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年吴检并不是怕引火烧身才阻拦江阳查案,那时他是副检察长,材料还没到他手里,他不知道侯贵平是真的冤枉,也没料到这趟混水有这么深。他应该只是生气,觉得江阳不听劝。在他眼里,侯贵平案就是一个证据不足的案子,市里也开过会,做了不予立案的决定。可江阳就像着了魔,居然违规私自调查。
那时吴爱可又一心喜欢江阳,不愿意听他的话去考试。作为父亲,吴检更多的是觉得江阳耽误了自己女儿的前程,并不是怕受连累。后来他当上检察长,才知道侯贵平是真的冤枉,那时江阳和吴爱可早就分手很多年了。不过吴检在当上检察长之后还默不作声,就真的不对,这点没得洗!
公职人员不作为,不只是违规哦,是犯法的!
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用六个字简述就是应为、能为、不为。
所以大结局不够严谨,吴检应该判刑。
我们继续说照片的事。在吴检得到照片之前,照片一直在侯贵平的手里,最后一个关于侯贵平与照片的镜头是这样的:
侯贵平给李静写信的时候,照片原件还有出镜,而当天晚上,侯贵平就死了。剧中没有其他镜头交代侯贵平还写过其他信件,那么,按一般逻辑,照片就应该在侯贵平的遗物里。
有机会接触到侯贵平遗物的人有以下几个:
①岳军丁春妹等人。他们当时就在侯贵平的房间里,如果岳军没有被侯贵平的死吓懵,他应该去寻找照片并且销毁。但很明显,他没有,不然照片就不会出现在吴检手里。他应该是急于抛尸、伪造现场,没来得及处理照片。或者他觉得,只要侯贵平死了,照片的事就没人关心也没人上诉了,所以大意了。
②马老师。他有可能帮侯贵平整理遗物,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发现照片和名单,提交给检察院。但我觉得不是他。
分析如下:
从对话中来看,马老师在学校工作的时间很长,他留下的原因是一场桃花运。
这里非常矛盾。
按照正常逻辑,马老师应该是遇到一个乡里的女孩,两人相爱结婚,所以马老师才留在乡村支教。可后面的对话又透露出,马老师几乎以学校为家,从来不离开学校。那马老师的爱人呢?马老师的爱人如果是乡里的女孩,两个人完全可以在乡里盖房子,马老师上下班回家就行了,为什么一直一个人住在学校?有人可能会说,马老师的爱人跟马老师一起住在学校里。但这种说法似乎也并不成立:
由此可知,马老师确实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一个人住在学校。那么,他消失的爱人,究竟去哪儿了?
根据上述对话,高老师一般周五下午回镇上,只有马老师一人看守学校。大家回忆一下,翁美香被岳军带走那天,是周几?
侯贵平遇害那天,又是周几?
侯贵平发现翁美香被性侵,但是他能了解到的也就只有他支教的那一届孩子,在他支教之前,还有无数届在这个学校上学的孩子。而卡恩集团,早就已经是平康县的明星企业了。那么,岳军从学校带走女孩,用以进行性贿赂,是第一次发生吗?
我认为不是。从孩子们的描述来看:
流氓这个词,跟混混这个词不一样,流氓是带有“性”色彩的。这说明岳军在以前就经常迫害女孩子。岳军的靠山是胡一浪,这些女孩是否仅仅受到岳军的猥亵,还是说,她们都像翁美香一样,被送去了曾祥东的床上?侯贵平来支教不久,就发现翁美香被性侵,马老师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发现?一个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到一年365天都不离开学校的人,不如一个年轻支教老师了解自己的学生?
非常不合逻辑。
岳军为人奸滑残忍,做事没有原则,却唯独肯给马老师面子。以岳军的性格,他会因为感激教育之恩,就对马老师手下留情吗?还是说,两个人之间有着某种利益联系,令岳军不得不让步……
还有一个疑点,在侯贵平遇害的那个晚上,就住在隔壁的马老师,居然没有听到任何动静。
江阳问他,期间有没有听到过什么动静。
接下来,可能是我过度解读,如果大家觉得没有道理,可以无视这一段。
这是我认为全剧最毛骨悚然的一个镜头。
马老师站在窗户旁,静候着江阳走进来。
江阳没有开车,不会有引擎之类的声音引起马老师的注意,可马老师却早早注意到他,并且通过窗户进行观察。
我有个大胆的猜想,大家随便一听,自由心证:
马老师也参与了性侵事件,作为老师,他对女孩们的家庭情况十分了解,负责挑选性侵对象。之后岳军将女孩带走,送给曾祥东实施性侵。侯贵平死的那天,马老师去借药,实际上是替岳军踩点,确定侯贵平在房间里。之后就对侯贵平屋里的声音不闻不问。江阳来走访的这天,马老师提前从胡一浪或者李建国那里得到消息,所以早早在窗前等他。而马老师的“桃花运”,也就是那个“消失”的爱人,很有可能像葛丽一样,也是被性侵后怀孕,马老师名义上娶了这个女孩,其实是把她交给曾祥东监视了起来。
咳咳,以上猜想过于阴暗,应该是我想太多了。我们言归正传,继续梳理照片的线索。
马老师虽然有机会接触侯贵平的遗物,但我认为不是他。如果他是好人,整理了侯贵平遗物并提交给检察院,那他当时就知道李雪在性侵名单上(此时李雪未遭到性侵,岳军第一次找她时她逃掉了)名单上的翁美香死了,葛丽失踪,只有李雪还在。按照人之常情,马老师应该更加关注李雪,保护李雪,但后来李雪还是被抓去性侵,并且张晓倩在回忆时提都没提过马老师。江阳走访时,马老师也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如果是他提交了照片,那他就是站在侯贵平这一边的,他没有理由瞒着江阳,不帮他调查。逻辑上说不通,所以
现实中有江阳这样的检察官吗?有的。
我想跟大家说说新疆石河子市检察院的检察官张飚,他就是江阳这类人。为张高平叔侄伸冤5年,即使在退休脱掉检察官制服后,也依然未放弃洗冤之路。
张飚是一名驻监狱检察官,主要工作就是监督监狱狱警行事工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007年,在石河子监狱服刑的张高平在一次谈话中向张飚反映自己和侄子并没有强奸杀人,是被冤枉的”,此后张飚开始着手了解调查此案,他发现这起2003年5月发生于浙江杭州的叔侄俩“强奸致死案”疑点重重。随后,他开始为张高平申诉。
从2008年起,新疆石河子检察院连续5次将张高平案件的申诉材料寄交浙江法院、检察院。但对方却一直却没有回应。
直到2010年,他给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写了一封信:“我今年已经58岁了,还有两年就退休了,退休之前我想说个事……就是张高平这个案件,存在非常多的疑点。”在信中,张飚详细汇报了张高平叔侄抢劫杀人案的案情和石河子市检察院对此案的看法。不久,浙江省检察院予以回复说,已按照工作程序办理,谢谢对他们工作的支持。
他联系到张氏叔侄的家人,还建议他们寻求律师朱明勇的帮助,朱律师免费代理了张家叔侄的官司,替叔侄俩一趟趟往杭州跑。
张飚的执着与坚守,得到了许多同事的钦佩,但也有一些流言中伤张飚。他们甚至诋毁他收了张高平的钱才替他申诉,他心有委屈,却并不多做解释。就这样,张飚在压力下坚持为张高平申诉,直到2011年。
2011年2月,张飚退休了。退休意味着要脱掉检察官制服,意味着他再也无法以公权力形式为这个案子申诉平反。在去办退休手续的时候,他对领导和同事说,“希望能继续关注张高平叔侄的案子。”
退休后,他有一次去杭州旅游,还专门乘坐大巴重走了一遍张高平叔侄冤案发生时的高速路线,观察“作案地点”的现场环境,测算汽车经过两个收费站的大致时间,看是否有作案时间。
此后这起案件又因媒体介入报道,引起浙江方面的注意。2012年4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对张氏叔侄申诉案立案审查。
2013年3月26日,法庭宣判张高平叔侄无罪,当庭释放。
2013年3月27日,浙江省高院称,该案侦查机关违法使用狱侦耳目采用暴力、威胁等方法参与案件侦查,直接导致张高平叔侄冤案。高院副院长现场向张氏叔侄鞠躬道歉。
2013年3月28日,浙江省公安厅针对张氏叔侄错案作出表态:要调查公安在案件中的相关执法问题。
“张检察官,我是张高平呀,我被无罪释放啦……”当法庭宣告张高平无罪时,他第一时间拨通了张飚的电话。
电话那端,张飚听到之后,先说了一声“好”,顿了一下又连声说“好、好、好……”
电话这端,张高平大哭。
2013年12月,张飚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张飚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
最后一句:要相信,怀有赤子之心的人,能坚守司法正义的人,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
很多人都说剧情与现实产生了碰撞,这让我想到了我家乡的故事。相信很多人知道几年前一个反腐的事件吧,被称为“网红书记”的陈行甲,2011年10月他被调到国家级贫困地区:湖北恩施巴东县(湖北西南部,北靠神龙架,长江流过)。 他到任的第七天,网上就有人写“致巴东县新任县委书记”的公开信,5000字的内容满满是各种悲愤,暴力与挖苦。他回复了说大家多提意见并留下了邮箱,从第二天起每天都会有50封邮件扑面而来。一年半时间,群众集体上访就接待了至少30批,最多的一批是200多人。可想而知当时巴东的恶势力是何等嚣张以及可恶。 他任职反腐期间,例如14年一年他就弄了216个吃空饷的人,调查的大案件例如国家投资4500多万元的平阳坝河堤案件,他发现外边居然还有人能买通看守的警员与其见面传信息!能量之大让人瞠目结舌。查这个案件时,他收到过不少电话、短信以及传话,意思大概有三类,一是“遇事留一线”。二是“其实你住的地方我们知道,不要把这事闹得全县人民都知道”。三是“既然陈行甲想搞死我们,我们也要搞死他”。他警告了水利局、交通局、水保局、林业局、农业局、环保局、住建局、国土局、移民局、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教育局、招投标中心……的局长和十二个乡镇的主任、书记、镇长。他还调查了巴东看守所搬迁项目案,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为2984万元,中标2982万元,最终结算价却增至近8000万元。县民族医院案业务综合楼项目,招标价为2627.1万元,结算9090.13万元等等。 他抓捕了不法商人官员87个(平均7.25个/乡镇),局长9人(上述局长抓了大半),县领导5人,包括了县长,县委副书记,他任职期间以寡敌众,他的斗争没人知道其中的细节,5年任职期满,他收的艾滋病干儿子让他投身到了慈善行业,离别信中感谢了“石头”、“虫子”、“小只只”等人的帮助,这些人(或曾受害者)又何尝不是一个“陈明章(或张晓倩,李静等)”呢。
巴东县城地处陡坡,去过就会知道,一条马路去另一条,要走很多阶梯,最下面就是长江,这么地势险要的地方,仍然有许多危楼,而这些违法违章的楼后面就是县委干部,当时陈行甲花了大量时间去查这事,经过不断查处,查了535栋违法违章楼,罚款就罚了4000多万,但一条大鱼没抓到。一栋违法违章的10层楼后面似乎是县里干部,刚准备动手,结果他们转手就拿到合法证明了。
州里领导偷偷告诉陈行甲:“遇事留一线.....”,结果转头陈行甲就把他话公开了。陈行甲说过他晚上出门散步办公室的同事都时刻跟着,纪委书记说:“是啊,怕报复。”另一个同事说到:“他们现在还没什么动作,一是陈行甲主动公开,他们不太敢,二是他们现在很多都自顾不暇。”16年陈行甲辞职,说我的经历比任何小说电影电视剧更加精彩。17年末打压陈行甲的州副书记杨天然因为受贿已经受刑入狱。 只有亲自面向这些恶势力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他们的残暴,他们的可怕。剧中朱伟,江阳,候贵平,严良……他们在不公的案子中最终选择了面对黑暗,甚至哪怕付出生命,而在现实中,我们这位县委书记也同样选择了面对黑暗,我们只知道他成功了,不知道是他5年到底的冒着什么危险在与恶势力斗智斗勇,而他只是一笔带过,现在想来这一笔是多么曲折艰辛。——致敬!
追完剧了,来回答一波吧。
先说结论——编剧才是本剧最大的黑恶势力保护伞!
不知道是不是编剧为了贯彻“长夜难明”这个主题,同时又为了过审,所以故意在最后的判决这里恶心了一把司法吧。
反正我觉得无论是编的还是审的,应该都没有请法律顾问。
卡恩集团并非黑社会组织,而是黑社会性质组织!
我们国家没有黑社会组织,我们国家对于黑社会,原则是“打早打小”,在他们成为真正黑社会组织之前就已经被干掉了。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 犯前三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如果卡恩集团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话,那么孙传福和胡一浪,都是组织、领导者。
而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犯罪集团,因此,组织、领导者都需要对他们集团的所有案件负责!
《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孙传福畏罪自杀了,那么胡一浪呢?
卡恩集团20多起违法犯罪事实就只剩下一个故意杀人了?
剩下的罪名都被编剧吃了吗?
而且作为堂堂的敢拿枪跟警察对着干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连个起码妨害公务罪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都不安排安排?
是不是有点看不起黑社会啊?
而且说了是涉及三个命案。
我不知道侯贵平、丁春妹、照相馆老板、王海军、黄毛还有最后的枪战躺着一地的警察和路人甲乙丙丁怎么争这3个名额……
就算是3个命案,3条人命,连个死刑都没有?
过分了吧编剧?
胡一浪参与杀害侯贵平、丁春妹、黄毛、照相馆老板、王海军、最后还持枪与警察枪战想干掉张晓倩,都够枪毙八百回了吧?
我们国家啥时候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这么仁慈了?
还有这个组织还有一个人——
作为市长秦大川的女婿牵线卡恩集团,利用市长影响力干的那么多事咋不说嘞?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就安排了强奸罪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编剧你不要欺负群众读书少啊!
李建国和罗刚。
两个黑社会罪行累累的没死,两个警察一个没跑全毙了。
编剧是跟黑警有仇吧?
搞了半天全程下来只有代号“小罗”,我都不记得长啥样的“罗刚”居然领了子弹。
李建国和罗刚杀了王海军(证据啥的先不讨论)。
一般司法实践都是坚持“少杀慎杀”原则,具体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命抵一命”。
李建国和罗刚,二人都属于被指使,李建国判死刑可以接受,罗刚作为喽啰,性质上可以是从犯,一般来说,不会一起判死刑。
如果罗刚都判死刑,反过来,作为主谋的胡一浪,居然只是无期徒刑?
这个问题就更多了!有点无力吐槽……
剧里朱伟是犯爆炸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犯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七年。
实际上,无论爆炸罪还是放火罪,都不成立!
编剧估计是觉得朱伟在卡恩集团一个烂尾楼里的面粉爆炸应该是算他爆炸罪。朱伟是想搞第二次行动来着,但是并没有开始就被严良发现了。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放火和爆炸是规定在一个法条里面的,所以大家发现问题了吗?
已经实施的爆炸判的轻,才3年,而根本没实施的放火,却判了5年!
编剧你没有法律知识可以,这基本的常识也没有了吗?
而且,无论是放火罪还是爆炸罪,都是不能成立的!
放火罪和爆炸罪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犯罪,而朱伟等人是为了制造社会影响,因此是在无人区制造爆炸,即使是要在卡恩造纸厂制造放火事故,他们也是事前疏散好人员。也就是说,他们实施的所谓爆炸和放火,他们本人主观上不想,客观上也不可能危害到公共安全!
那么请问,他如何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如果朱伟这样都算构成放火罪,那么杀害照相馆老板的那场放在居民楼的大火,又算什么呢?
但朱伟确实构成了犯罪——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朱伟伙同张超、陈明章、张晓倩,编造了爆炸的虚假信息,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因此,他们均可以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而该罪才是他们最大的麻烦,后面我再细聊。
剧中张超判决: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5年。
我都无力吐槽了。
编剧估计是懒得翻一翻《刑法》: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首先,他没有帮助当事人啊,他就是当事人!
其次,他没有毁灭伪造证据!
这条罪名主要是为了处罚那些为了逃脱刑事处罚而帮助犯罪嫌疑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
而本案,张超的目的不是帮谁逃避刑责,而且,他根本就没有毁灭、伪造证据。
老年扶手、自杀的伸缩架都没有丢、最后为了证明江阳自杀,江阳还自己录了个视频。
他这个行为最多是扰乱司法秩序,但是刑法就他这个行为并没有对应的罪名。
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张超并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至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这个他是构成的,他有2个行为都可以构成这个罪名,一是在地铁谎称有爆炸物,二是他是整个计划的提出者,后面的朱伟编造爆炸信息的行为也要算他一份。
剧中,张晓倩是因犯包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
这个就更搞笑了。
我基本可以确定编剧确实是不翻《刑法》的。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包庇是指作假证明!
张晓倩做啥假证明了?包庇谁了?公安机关对其开展询问了吗?
并不是她是被害人她就必须要出来报案、作证的。只有公安机关对其开展了询问,她故意做了假证明包庇犯罪嫌疑人才构成本罪。
显然,张晓倩并不构成。
陈明章穿了件囚服在法庭上,但是他判了啥我咋没听清呢?
有点奇怪的是剧里最后提示了大家,那个电动遥控严良最初给了陈明章,然后陈明章给回了严良。
有人说这是暗示严良在保护陈明章。因为陈明章是帮助江阳自杀,所以构成犯罪。
如果是这样的话,完全没有必要。
江阳的死,与其他人无关!
即使是陈明章给他提供了全套自杀工具。但江阳作为成年人,死是他自己选择的,怪不得他人。
只有一种情况帮他人自杀是构成犯罪,那就是亲自动手。而陈明章并没有动手,所以他不会因为江阳的死而构成犯罪。
接下来我要说说具体可能的量刑……
死鬼,刑事责任消灭。
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不多解释了。
故意杀人罪:
1.侯贵平,胡一浪向黄毛传达的并没有杀人的指令,但是他不可能放过侯贵平,所以当时他又多派了两个手下,难说侯贵平不是被故意闷气,如果不是故意闷死,则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2.丁春妹。
3.王海军,王海军是胡一浪等人派去杀丁春妹的,其在审讯时候被胡一浪指使李建国杀害。
4.黄毛,生死不明,没有交代,可能被杀了。
5.跟警察对干的时候持枪杀的人……
放火罪:傻照相馆老板使用的是放火的方式,因照相馆是在居民楼,因此危害的是不特定人的生命安全,应定性为放火罪。
强制猥亵罪:不构成。胡一浪用丁春妹色诱侯贵平,侯贵平抵死不从时强制让丁春妹和侯贵平发生性关系……嗯,男的不可能被强奸,只能被猥亵。但是当时案发是2000年,而在2015年11月1日前,强制猥亵只能针对妇女和儿童,强制猥亵男性不构成犯罪。
强奸罪:强奸纺织厂女工翁美香、李雪、葛丽等。翁美香可能无法定罪,人已经死了。李雪葛丽估计可以认定。镜头除了找到曾小乐,特地显示了一个内裤的物证……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这个数量应该不少。
行贿罪:有秦大川受贿罪,总有人行贿,是谁呢?
诬告陷害罪:陷害江阳索贿。
光故意杀人罪和放火罪两项,胡一浪可以领好几发子弹了。合理的量刑就是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生。
要是利用他自己作为市长女婿的身份收受贿赂,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如果市长秦大川知道,并一起受贿,则构成共同受贿。
故意杀害王海军,收受贿赂、徇私枉法。
光杀害王海军一条,死刑不冤枉。
代号“小罗”。伙同李建国杀害王海军。并长期给黑社会性质组织通风报信,不给钱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杀人,李建国和胡一浪是主犯,罗刚应该是算从犯。
所以,罗的量刑大概应该在有期徒刑十几年这样。
上面说了,其他罪名他们都不构成,唯一可能构成的就是编造、传播恐怖信息罪。
本罪有2个量刑档次,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朱伟等人编造了虚假恐怖信息,并与陈明章、张晓倩等人故意传播,造成居民恐慌性疏散。
一般情况下,如果他们的情节只够第一个量刑档次,那么考虑到他们的动机,判个缓刑也无不当。
但他们的所为,可能属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或者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属于“造成严重后果”。
而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三批指导性案例又给出了另一个观点:对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造成有关部门实施人员疏散,引起公众极度恐慌的,或者致使相关单位无法正常营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他们几个,量刑幅度应该是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往下减——立功!
《刑法》第六十八条 【立功】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第七条: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前款所称“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情形。
显然,朱伟等人揭发的是对方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应当属于“重大立功”的情况。
而重大立功,是可以减轻甚至免除处罚。
因此,朱伟、张超,一个是主要实施者,一个是计划提出者,应该是主犯,合适的量刑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再轻一点免除处罚也行。
对于陈明章、张晓倩,应当认定为从犯,再往下减一档,免除处罚。
这样比较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这才是让群众相信的司法结果啊!
而大家心心念念的江阳平反案,也没给出交代,江阳都以死明志了,恢复他的名誉却只字不提?
江阳案,只有断章取义的录音和录像、家里搜出的现金。根本没法形成证据链。
所以,我觉得编剧准备的这个结局,是来拉低这部剧的评分的。
没想到视听跟紫金陈的文笔是一个水平,前半部,不论人物还是悬念都没立起来,到头来还是全靠这个坚守正义的B故事兜底。时空交错的招数都属于基本功了,最严重的问题是,严良这部分压根没给出什么缜密的推理,是通过开上帝视角给观众补足的,也顺带着警方一侧的情感线全线溃败,这让最后的表彰和大人物的明察秋毫都显得可笑。演技在第一梯队的绝对不是廖凡、白宇,也不是曾经靠抽烟令人胆寒的宁理,而是不那么有名的赵阳(朱伟)和田小洁(陈明章),他们为这部剧提供了坚实的可信度。新写的记者这个角色非常鸡肋(而且把黄尧拍得特别老),羸弱的枪战戏直接拖垮了结尾,更别提那些严重破坏构图的广告植入。唉!跟《隐秘的角落》加起来也比不上《无证之罪》。
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是,如果真的有江阳这样的人存在,我想我也能变得勇敢一点。
一开始,江阳不愿意替侯贵平翻案,而吴爱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你以为吴爱可是愿意为了正义而献身的人,结果当她看到这个案子的严重性后就退缩了。你以为江阳是明哲保身的人,结果这个案子他一查就是十年。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他却为了这件事付出了青春、事业、名声、前途、家庭,甚至生命。有的人一看见黑暗就大声说要打倒黑暗,然而他渐渐就不吭声了;有的人知道黑暗的可怕之处,他曾经犹豫过,动摇过,但他一头扎进黑暗,再也没有出来。老师、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强出头。正因为人人都觉得自己无法撼动黑暗势力,还没有尝试过就放弃了,所以黑暗势力才会越来越无法无天,像侯贵平一样被诬陷、被杀害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电视剧中至少还有江阳这样的人为侯贵平翻案、和黑暗势力作斗争。但现实中还有江阳这样的人吗?
节奏控制不错,虽然叙事的逻辑略有调整,也增加了记者等原创剧情,但整体而言还是尊重原著的。不过这个故事相当慢热,而且重头戏都在中后期,题材上又有很强的社会敏感度,所以对于后面的改编和发展,我深深期待又保持担忧。
江阳用了三分之一的人生,把自己从意气风发的检察官变成行李箱里的一条线索。他生前是一束被压制的光,掀开箱盖的那一刻终于重见天日。
江阳偏离了本该走下去的光明坦途,选择了用自己点亮弯曲的真相之路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赤子之心,坚守真相!主创真的不容易,看了几集,跟原著99%一样,,全员演技在线!宁理的张超让人毛骨悚然,尤其第二集开头,白宇演的江阳意气风发的样子!谁能想到,真相,背后藏了多人的热血和眼泪。
十年饮冰,热血难凉啊,希望真相不要再沉默。真的好,其实这部剧重点不在于破案,而在于有没有这个勇气去破案 有没有这个热血去查案,这么几个人啊,为了真相付出他们的半生,长夜漫漫,还好有江阳这样的人照亮黑暗,长夜将明!!
比起坏小孩,这部明显更难拍,因为毫无喘息的空间,就是沉重,沉重,拖着口棺材上山一样的沉重,费力不讨好。观赏效果是不及隐秘的,就像无证之罪也打不过白夜追凶一样,但有人拍出来了,拍得诚意工整,这本身就值得褒扬
两集7.5。因为之前几部悬疑短剧的惊艳,这部影像风格有点失望,偏纪实风一点,有点看重案组的感觉。看得出剧本应该是最夯实的,剧情走的还是比较顺畅,但感觉导演有点平庸,就按部就班拍,四平八稳不钓人。廖凡比较稳,几个女演员挺不错的,谭卓大眼睛自带悬疑诡秘感。
把李丰田牛逼打在公屏上!看完了剧,再把导演编剧和所有演员牛逼打在公屏上,沉默的真相,站着过审的!牛逼!
“在三个时空里,他们都选择了向前。”
此事只能戏中有,人间哪寻仗义人。倒是名字取得好,真相大多都沉默。
9分,比较社会派,其实推理过程和真相解谜并不是核心,而是借案件,走入一个黑暗的漩涡当中,去揭示更多的问题。其间有几场戏确实很感人。角色的那种无力感,也非常让人无奈,好像挥铁拳打棉花,你会觉得有愤怒却无处发泄。所以,后来角色的行为才更让人感动,也多了些热血的味道。总之,是部值得推荐的好剧,尤其放在当下的华语罪案剧里面,是难得的好剧。
原著文本的胜利,故事立意委实值得赞美,能被还原至此实属不易——尤其以巧妙转场对接方式来实现三个时空的切换,堪称本剧最大亮点;但颇为遗憾的是,除此以外的视听语言与拍手手法着实平庸,甚至部分剪辑令人迷惑。漫说广告植入的牵强,主旋律倾向特别令人不适,收尾处领导指示与表彰大会十分无语;对原著中提及的系统/体制核心问题未深入,这才是导致沉默真相的最大阻力啊——不过考虑到大环境,也是十分无奈了。向漫漫长夜中坚持公义、追求真相的人们致敬。
18块钱买了超前点映,江洋丢钱包那个地方,我真的是彻底崩溃了
前五集写的都挺好,美剧思维在做,后面的情感浓度起来之后,编剧技巧上反而不如前几集了,整体上的观感跟《少年的你》那种片子挺像的,剧集的完成度非常可以。剧组运作上跟《隐秘的角落》一样的节奏和思路,不过这部的编剧更好一点,角落的导演活儿更漂亮一点。
政治讽刺,我知道不改不可能过审,但从行政单位辞职的我,冲这个真实的故事也要打五星。真的感同身受,19年辞职。还原到这个程度,值得五星,瑞思拜!!!
继《无证之罪》,《隐密的角落》之后又一部改编自紫金陈小说、爆红的网络剧,评分很高在于题材较好地触及了官商勾结、警黑牵线、平反冤案的社会现实。三层时间平行叙事,有些交错呼应、视听剪辑的不错段落;当然也带来了影响主要人物充分塑造的散乱瑕疵。导演是本科及硕士都在北美影视专业院校学习的新秀,在国外留学又能回国拍好影视作品的人不多,这位陈奕甫导演的表现,难能可贵。
对不起,因为原著我没有办法理智打分,看着每一个角色都好想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