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又开始了。我们了解到Paul和Kate离婚了,并且搬到了布鲁克林,重新开诊,并且还会在周末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们,并拜访自己的导师/好友/心理医生Gina。另外,上一季死去的Alex的父亲也找上了门,送上了诉讼文书,要告Paul执业失误导致了Alex的死。而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四个新的病人:Mia:Paul以前的病人、现在的代表律师;April:不愿为心理问题求助的建筑系女大学生;Olivier:婚姻不幸家庭的牺牲品;Walter:失眠的家族企业CEO。新的病人,新的故事,新的时间,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
mia和paul约了早上7点的诊疗,可是paul迟到了12分钟。mia很生气,说自己付钱的男人也会放自己鸽子。mia又问到laura,她看了本来她不应该看的信件。她对laura充满了嫉妒和敌意,最后她把信件丢在了地上。paul问她是否要自己捡起来。mia说他一定很生气,一定想要她快点走。她从地上捡起信件放到桌上准备离开。这个时候,paul说了一段话,让整个过程神反转。他说mia这样刺激他是因为比起直面痛苦这样来得好些,她把愤怒发泄到paul身上。mia被戳中了,起身说起了充气娃娃。说了她想象中paul对laura做的事情。一段充满了张力的对话,paul让她继续,她似乎进入了一种催眠模式。后来走的时候,paul打开门把手的时候,她又问和laura做了没。paul说这是门把手效应。他说没有。
整个过程我好奇的是他身上的按钮为何没有被触发,在不断被攻击的时候,还可以看清后面的事实。如果是我,早就被带节奏绕进去了。
S02E01--Mia--没有完美的人,自然没有完美的从业者,世间之事多是拉拉扯扯,心理医生或许也只能在万千线头中为我们找寻成功率比较大的线头。
S02E02--April忽然觉得如果我日后从事这个行业真的能帮助到这受苦和迷茫的人吗?我们真的能拯救一个此前素未了解过的人吗?
S02E03--Oliver作为模仿能力出众的物种,我们面对问题只会有样学样,孩子即是大人亦是孩子,大人亦如此。
S02E04--Walter在这一集中最出彩的便是治疗师说我不能给你意见做或不做,不能以我的抉择代替你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经验。
--从原来厌倦和睥睨这些来访者到理解他们的无力,不到病入膏肓,很多人拒绝求医,当然如果不是心理如此疲惫,来访者也不会找上我们。
S02E05--Gina--有一个合格的,宽容的,智慧的督导是每一个从事咨询人的幸运; S02E06--Mia--我们总觉得回到过去就能改变现在不幸的处境,我们需要摆脱的是过去的桎梏,如果错的思维模式,不管回到过去多少次也只是重复错误。
S02E07--April--我们每个人都那么奇怪,都那么难以捉摸,温饱之后的烦恼丝毫不亚于缺乏物质的困顿。 S02E08--Oliver--为了讨好离婚父母的孩子,像极了结尾的小乌龟🐢,战战兢兢地活着。真正对小孩有益的不是是否在一起生活,而是大家透明,宽容地交往,而不是以孩子作为指责对方的筹码。 S02E09--Walter--不管到了什么年纪,你以为岁月已经不需要你探寻就回答了你的疑问,可是不是这样的,疑问只是随着岁月变迁换个样子来让我们面对当时的疑惑。它希望我们理解它,和它相存,而非一直以来忽视它。 S02E10--Gina--太优秀了,这台本和塑造Gina的演员,温柔“刀”带Paul去探查,去释放Paul的过去和现在的痛苦。
S02E10--Gina--即使专业如心理医生都不想去触碰过去的伤疤,又怎么能怪普通的客户所采取的种种防御措施呢?
S02E12--Mia--相比去责怪自己,责怪谴责他人总是容易点,其实做人不必追着自己不放,我们都那么脆弱,老是敲打自己,无需外力,便把自己震得粉碎了。
01
米娅是《扪心问诊》第二季的一位来访者,40岁,单身,是一位成功的律师。
她与爸爸的关系非常好。
只要一接到爸爸的电话,哪怕是在会见客户,她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爸爸聊天。
在米娅的感知里,爸爸是世界上最爱她的人。
在她小时候,爸爸经营着一家小商店,每天早出晚归。
她每天上学都会提前出门,经过爸爸的小店,然后爸爸会给她一个大大的微笑,为她泡上一杯牛奶。
有一天早上,店里突然冲进来一个拿枪的劫匪。
他用枪指着爸爸的头,命令爸爸把钱全部交出来。
但爸爸丝毫没有妥协,并冲劫匪回应道:“我已经报警了,警察马上就要来了。”
那一刻,在米娅眼里,爸爸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后来,劫匪把抢指向了米娅,继续威胁道:“再不给钱,你女儿的命就没了。”
爸爸顿时慌了,立刻打开抽屉,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劫匪。
劫匪离开以后,爸爸抱着米娅痛哭了一场,并跟米娅做了一个约定:“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妈妈。”
因为一旦妈妈知道了,肯定会训斥爸爸和米娅。
怀揣着这个共同的秘密,父女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
从而给米娅形成一种感觉:
我“取代”了妈妈,成为了爸爸心中最重要的人。
与此同时,她与妈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02
随着米娅慢慢长大,她开始与不同的男性交往,但却没有一段恋情能最终修成正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她交往的每一个男友,都是有妇之夫。
无一例外的,男方一开始都会信誓旦旦地向她许下诺言:“我一定会跟妻子离婚,然后跟你结婚。”
但在秘密交往一段时间以后,男方都会找到各种借口,把她甩开。
在这样周而复始的恋爱模式之下,40岁的米娅至今没有成家。
最初米娅走进保罗的咨询室,是因为她内心非常渴望一个安定的家。
随着治疗的展开,保罗开始引导米娅去探索她一贯的恋爱模式。
为什么她总是找有妇之夫,而不是找正常的单身男性来交往?
在一次次抽丝剥茧的谈话治疗中,保罗慢慢解开了米娅潜意识里的牵引。
这一切,均与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有关。
在成长的过程中,米娅成功地“打败”了妈妈,成为了那个与父亲分享各种秘密的、最重要的女人。
在潜意识的指引下,她不断地在恋爱关系中复制她与父母的关系。
通过与有妇之夫秘密交往,来“打败”对方的妻子,并成为对方最重要的女人。
03
然而,仅仅是理性层面的分析,并不足以让米娅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解释。
她不断地使用各种防御机制,去攻击保罗,去否认事实的真相。
直到有一天,她罕见地生病了,在家足足躺了一个星期。
期间,她的妈妈专程跑过来看望她,并陪伴她,但她的爸爸却始终没有露面。
米娅主动与妈妈聊起小时候的事情,并质问妈妈:“为什么在我小的时候,你没有像爸爸那样陪伴我,爱我?”
妈妈向她解释道:“因为我刚生下你的时候,就得了产后抑郁症,根本没办法照顾你,所以只能把你托付给爸爸照顾。后来等我从抑郁走出来的时候,你与爸爸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亲密了,使得我根本没有办法去接近你们。”
尽管妈妈说的是事实,但米娅依然无法接受,也无法原谅那个没有好好爱过自己的妈妈。
她再一次来到保罗的咨询室。
在谈话中,保罗耐心地引导米娅看清一个眼前的事实:
米娅病了整整一个星期,妈妈来了,爸爸却没有来。
这与米娅的认知“爸爸是最爱我的人,妈妈一点也不爱我”是相互矛盾的。
再回溯到妈妈当初生下米娅得抑郁症的时候,爸爸其实也是同样的态度——任由妻子躺在床上自生自灭,不去探望。
后来,米娅去找爸爸当面澄清这个问题,爸爸顿时恼羞成怒,并大声指责米娅一直都是个脾气怪异,很难伺候的女人。
当设身处地地体验到妈妈当初的孤独与无助以后,米娅终于理解了妈妈的身不由己,并接受了爸爸原来并不是一个完美父亲的事实。
04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渴望父母的爱与陪伴;而每一个父母,却又有各自的无奈与局限。
那些从小缺爱的孩子,常常会不自觉地放大成长过程中的某个被爱的瞬间,并把那个曾经给过她一点点温暖的人过度理想化,就像米娅与她爸爸的关系一样。
但另一方面,她可能也会不自觉地放大那些不被爱的瞬间,并把某些人阻挡在关系之外,就像米娅与她妈妈的关系一样。
当我们真正长大的时候,再度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再度审视我们曾经与父母的关系,也许我们能够从新的视角,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如此一来,我们在看待其它关系的时候,也会变得更理性,更客观,更真实。
看清父母的局限,是我们长大的标志,也是我们变好的开始。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Tangel
关于信任建立的艰难和爱的微弱可能。
那个冬天的星期二,April来到Paul的诊室,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接受心理治疗,她没有直接坐下,而是在诊室四处打量了一番,又担心自己的行为不大符合咨询要求而显得拘谨。她化了精致的妆,但看起来还是有点疲惫,无法放松和轻易信任,我感觉她随时随地准备离开,而且一去不回。
终于,她慢慢坐下并说了些自己的基本情况,建筑系在读的大二学生,家里有父母和一个弟弟,刚和男友分手,我以为这是她来咨询的原因。她的情绪一直表现平稳礼貌甚至克制,直到说起学校里曾经的咨询经历。“她就是个白痴。”面对Paul的追问,她非常不耐烦和愤怒。眼前这位咨询师会和那个白痴的Jennifer差不多吗?那种自以为是以为对每个来访者都了如指掌的心理医生,沽名钓誉,她不禁在心里冷笑,更多是愤怒,她根本就不在乎我这样一个来访者,感觉我在浪费时间吧。Paul问我怎么知道,呵,从她的眼神我就能感觉到,还有,那个白痴的别有用心的故事,她竟然还讲了两次。说是一个乡下人来到纽约,他迷路了,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而且帮助他,他想去博物馆看恐龙,但一筹莫展,终于他走到时代广场的正中央,找到了一名警察,跟他说:“你好,可以告诉我自然博物馆怎么去吗?或者我只是滚蛋?”就这样的故事,她还给我讲了两次,不可思议。
后来我就没去咨询了,她还一直打电话想联系我,但我没理她。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她?如果需要个理由的话,就是我不想伤害她。好吧,这不是真的,我讨厌她的忽视。我跟她说我孤独症的弟弟,而她竟然问我是不是生我弟弟的气。我深爱着我的弟弟,弟弟对我多么重要,难道她看不出来吗?!难道咨询师就是这样问东问西来浪费彼此的时间的吗?我开始生气。太无助了,我就像那个在纽约街头无头苍蝇一样的乡下人。
我需要帮助,为什么你们都看不出来呢?!我好失望。
Paul没有被我的愤怒扰乱,他分析了一番刚才我说的话透露的信息,我对我的家庭忠诚,咨询的时候不想听废话,如果他看起来帮不上忙的话,我就会马上离开,而且一去不回。
这样看来他好像跟Jennifer有些不同。我稍微放松了点,感觉这个人好像可以试着依靠。他开始问我咨询的真实原因。我想了很久,关于那件事,我想说,但就是说不出口,感觉如鲠在喉。但我挣扎这么久来这里不就是想解决这件事获得专业的帮助吗?我想试试写下来,面对这件事对我来说太难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伤口,我不喜欢把伤口展示给别人看,那显得我太脆弱了,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写着答案的那张纸显得有千斤重,它已经压在我心头很久,我觉得很难受很疲惫。我得了淋巴癌。而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不想面对这件事。从知道患病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医院和医生都不可信任,我无法信任他们,就像我无法信任我之前的咨询师一样。那天我去做检查的时候看见那些打情骂俏的医学生们,我就知道,谁会真正在意我呢?我死了也没人会在乎的,所以我谁都没告诉,除了眼前这个咨询师。我告诉他,他显得有些难以置信,可事情就是这样了。我宁愿独自死掉都不愿意求助任何人,因为我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我不想成为任何人的负担。把自己托付给其他人对我来说是件可怕的事。
关于肿瘤医生,关于我的前咨询师,Paul认为我都在主观臆断,这让我很生气。他难道也是一个根本不理解我的咨询师吗?我只想快点离开诊室,他有点不知所措,让我务必再进行问诊。
该死,前男友竟然把我生病的消息告诉了他现在的女朋友,那个不学无术、爱多管闲事的富二代还假装好心要帮我支付治疗费。实在是可笑至极,她以为她是谁呢?一想到我曾深爱的Kyle将和她比翼双飞,我就很难受,Kyle稳重、靠谱,也曾爱过我,但因为这该死的癌症,我们不得不分手。生病又兼负学业让我压力很大,我想或者我们还可以做朋友,所以我联系了他,也告诉了他我生病的事,他哭了,我们都哭了,但他已经跟那个女的订了婚。好了,我现在是彻底一个人面对死亡了。我没有把这句告诉Paul,我说我知道他怎么看我,无非就是我用我的冷漠推开了Kyle之类的...
令人意外的是Paul说我的推断是想把他作为咨询师的工作也揽下,好证明我没有他的帮助都可以自己渡过难关。
是的,我忍不住想把所有人都推开,我告诉自己,他们都帮不了我。因为,我不想失望,失望比死亡好像还可怕。要么全有,要么全无,非黑即白,这就是我的待人原则。
不属于我的人为什么有义务帮我呢?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如果说生命中有谁是属于我的话,我想是我的弟弟Daniel吧,一个孤独症患者,他多么可怜啊,我能理解他,上天对他不公平。我常常远远看着自己跟kyle的幸福,想象着Daniel也这样看着我们,在他孤独的痛苦里看着我们,我觉得深深地难过,好像被Daniel附了体一样难过。
是的,Paul说得对,我宁愿去死都不愿意示弱。我不喜欢自己看起来羸弱和依赖。他把自己比喻成忧心娃娃,我把我的担忧转交给他,那我自己就不用为自己担忧了。我想这也是我愿意来咨询的原因。我好像慢慢跟他建立了一种联系,虽然我可能会随时切断它。
第三周的问诊我去了,因为我承诺了Paul如果要结束咨询必须要告诉他,我把熬了几个通宵的课业设计给他看,我失眠、焦虑,做噩梦,太煎熬了,我不愿意接受这是癌细胞对我的攻击,我在跟它们打仗。非常累的时候我很想回家,但我知道我无家可归,我无家可归。我太累了,只想小睡一下。当Paul按照约定在8点整叫醒我的时候,我稍微清醒了点,八点了,课业项目要求八点前必须交上去,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但一切都未完成,我感觉到身体里那股对于失控的巨大愤怒在翻滚,我把作品拿出来,把它砸得粉碎。这是件不完美的作品,尺寸不对,根本没办法做起来,太失败了。Paul说出强迫思想的那一刻彻底让我愤怒,他了解什么是强迫思想吗?这让我联想到我的弟弟,我尝试让自己体会他的感受,我想理解他。
Paul说或许我已经把他的感受内化成了自己的。他是在说我在对自己实施某种暴政吗?就像那年在迈阿密旅行的时候,我从窗户上摔下了楼,但我的父母正在跳舞而并未察觉,我自己回到房间,对着镜子里哭的自己说:“April,别哭了。”然后我就真的止住了眼泪,他说的,是这种暴政吗?
我想回的家,家人们相亲相爱,没有Daniel。但我们没有那样的家,迈阿密旅行期间,Daniel发作,我妈一直为这个而充满内疚,我知道我们家不可能轻松起来,我必须要更克制自己,不给其他人添麻烦 ,我要尽量完美。我心疼我的母亲,我不能因为我的病让她再承受更多痛苦。我无法承受自己如此自私。
Paul坚持让我联系我的母亲,这对我而言太难了。我又犹豫了几天,我甚至独自去过癌症治疗中心,想看看治疗是怎样的感觉。还是无法信任那里的医生和护士。我妈给我回了电话,但患癌的事我还是开不了口,感觉自己像个炸弹,我只是说自己感觉不大舒服。一如既往地,我妈责备我没有照顾好自己,blablabla。她的压力太大了,我能理解,虽然我还是想要她安慰我。但不可能的,Daniel尝试自杀,她怎么还有闲工夫管我呢?我想帮她分担,带Daniel去见一个以往对他有帮助的医生。我跟Paul说了我妈想跟我爸离婚的事,她只是说说,她也许真正想离开的是Daniel,我知道我爸不想管Daniel,所以他把自己放进工作了,我不能像他一样置之不理,我想我还有些力气可以帮帮我妈,帮帮Daniel。
虽然很累,但我还是可以处理这件事的。从沙发起来的时候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应该只是低血糖的缘故吧。但Paul坚持让我吃点东西和照顾好自己,老生常谈,但他这次很生气。是我咨询以来从未见过的生气,嗯,为了我。他让我做出其他选择,他几乎是吼着说人们有时候可以互相依赖。
他一定是被我逼急了,他被我惹烦了,他不能再帮助我了。我也大吼着,情绪也失控。我告诉他我害怕极了,害怕化疗,害怕死亡,害怕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了,哪怕眼前这个看起来有点理解我的咨询师。我们似乎是大吵了一架,我知道帮助他人是很难的,我也知道接受帮助和信任对我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真的愿意负担我吗?不会抛弃我吗?不会因为失去耐性而责备我吗?我不敢作出这样的赌博。
我跟Paul说,我做不到。然后他问我是否愿意让他陪我去化疗。他的眼神笃定而诚恳,我很想答应他,我真的太累了,将信将疑地问他是否真的可以陪我去,他看着我的眼睛承诺是。我鼓起勇气跟着他出了门。
我最终接受了化疗,过程很痛苦,我变得非常疲惫虚弱,时常觉得自己离死亡只有一线之差。而辛酸的幸运是,在巨大的黑暗里我曾经见过的,是那一缕爱照进来时的微弱的光芒。谢谢它。
e05 Gina
我想让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我想知道怎么样去感受所有这一切
e015 Gina
我们总是不断地修改我们的记忆,这样过去才不会和当前发生冲突
即使你当时还是个孩子,你却对母亲的痛苦产生了移情作用;但你还太小了,所以你去上学拼命工作、努力学习、用心思考。到如今,有人来向你求助,你就能帮助他们,但你不是因为救不了你的母亲所以才成为一名心理医生的
e017 April
生活就是选择的集合
e025 Gina
唯有爱有机会对抗死亡,爱让我们受伤,但没有爱我们会感觉孤立、迷失
e027 April
April,有没有可能,我现在也成了这个模式的一部分了?你患了癌症,你决定独自迎战,就跟以前一样。你不告诉你妈妈,但是你来见我,你告诉我你患癌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你知道我最后会告诉你妈妈。然后,你又一次成了我们的英雄
e030 Gina
他们想被爱,甚至被我爱;他们想要孩子,或者他们想成为我的孩子;他们想要个爱他们的爸妈,他们想要关注,想要情感,想要希望;他们想吃药,他们想sex
这就是你的问题所在,你害怕为自己病人的生活负责,你根本不愿意和他们扯上关系,而我愿意。所以你墨守成规,坚持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可在我看来那不叫专业,那叫懦弱
e031 Mia
这可能是个绝佳的选择,如果你拿选择男人的标准来选择治疗师的话,找个可能会令你失望的人,用尽浑身解数来把他赶走,而当他最终辜负你的时候,当然这是必然的,你就会对他满腔怒火
我并没有说他们都是有罪的,但是每一次你站在法庭为你的客户辩护时,我觉得你其实是在为你的父亲辩护,向每一个人,尤其是你自己
这一季几乎全部是关于奇葩父母如何给带给子女成长磨难以及幼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整个人生的影响的故事。而心理医师保罗自己也一直在母亲留下的阴影中挣扎。感叹这个世界奇葩父母何其多。
比第一季还要精彩,几乎有一半的剧集都会看哭。关于真相与真实,责任与义务。Paul 的精神分析里有太多自我暴露了。有两个地方他处理的很棒:1,Mia 问他列举任何一个我们亲密的时刻,他说:现在。2,和 Oliver 临别时的那通电话。这个爱尔兰男人,这样一双深邃的眼睛,谁不爱呢?
去过therapy才能知道Paul是多么优秀的therapist…
第二季比第一季更好,paul呈现出真实和迷茫的一面,而且拥有许多温情和动人的力量,多次情感和对话让我落泪。
Pual疯了,我求求他别这样,他不可能把每个人都救下来……他不可能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拯救每一个人……我真的求求他别这样
继承了上一季的许多因子,比上一季感人,但是这季的几个故事有雷同的内核。虽然分析时有精神分析派的动力性,有客体关系的理想化分析,有格式塔学派的觉察,有认知学派的思维模式分析,但更多的是存在主义学派的分析,死亡,意义,特别是责任,甚至可以说,这几个故事的内核是责任问题
比第一季更深刻、更真实了。诊疗故事随着Paul个人生活的颠覆也在慢慢转变着。所有演员都很出色。继续恶补第三季!
这家伙说啥心理治疗都是扯淡。——你不仅仅是听、你还观察、你还解析、你鼓励人们去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我可能做了那些事,但那都不是人们想要的。他们想要个爱他们的爸妈,他们想要关注、他们想要情感、他们想要希望、他们想吃药、他们想做爱。可我给不了他们这些东西。
竟然比第一季还棒!!
真的超赞。PS这一季一定请了一位牛逼的配乐师,bm太经典了。。。
paul是个卷入过多的咨询师,在咨询室试图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在他反移情作为父亲的case,总是可以相对处理比较好,反而则不是。
第二季的麻烦更普通人一些,太贴近生活所以一次不能看太多。仍然很棒,男主换了发型之后简直犯规。
比起第一季,差了那么点意思。and every teenage girl is a total disaster!
这是我看过最不商业的美剧了!没那么狗血,表演精彩、场景简单!
中国现在心理医学这个行业必将火爆
既深刻又温暖。看到Pual就很安心。Paul在支撑着很多人,Gina支撑着Paul,这才是世界温暖运行的方式。Gina最后是不是很难过?如何能既身在其中又看出自己的Pattern呢?
看不起心理治疗看该剧也有很好效果。。
看完第二季,有种不舍得的感觉,怎么只拍了三季,5555,再看一季就没有了。
几乎每集都会看哭怎么破。它改变了我很多。Some people naturally have more heightened emotional responses than others. You've been working hard to change your nature which is probably a futile enterprise. But a continual effort to do that could make you very angry or insecure.
为therapist平反的系列剧。起初也觉得在短短数十分钟的therapy里,聊的都是毫无建树的内容,病人想要fix problems想要索取爱,therapist却只能固守着boundaries隔岸观火般淡然聆听,所以每个病人都抗拒合作与帮助,therapist劳心劳力却又不讨好。直到最后将病灶心魔一步步抽丝剥茧般摊开,随即而来的是拨云见日般情感内核的冲撞。如果我与GB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肯定越过boundary先犯罪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