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恐吓运动》终极解密
(以下内容全是个人见解,二刷,截图)
终极主谋我感觉应该是那个中途来应聘的女孩:艾比。
①首先她来面试的时候,感觉就是那种“老司机”,处变不惊。
②在第二次恐吓秀开场前……
这些其实暗示了艾比是“面具怪胎”的脑残粉。
③表演要开始了。艾比急忙给某个人发了信息“我得走了,就要开始了”
这些暗示了艾比和“面具怪胎”是一伙的。她是“面具怪胎”的粉丝,给他们出主意,里应外合做内奸,来面试“恐吓秀”的节目。
④最后,所有人都死了,男主要进焚化炉了。车里,女主惊魂未定,以为自己逃出生天了,一切都结束了。却发现艾比反而冷静得很。又注意到车内摄像头,明白了一切:“面具怪胎”的节目还在继续……
2 ) 恐怖桥段“嘉年华”
影片给炎热的夏日注入了一丝凉意,观看前可以说没抱任何的期望,但却收获了今年最大的惊喜。喜欢恐怖片的影迷看到片中那些熟稔的经典恐怖桥段难免会心一笑。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恐怖片中已接近于教课书般的吓人套路,似乎没有它们就无法吓到我们,有了它们又百遭诟病,影迷们对它们是又恨又爱。这里面主要涵盖的恐怖片类型是虐杀片,对于超自然或鬼魂类的恐怖片又是另一套吓人法则,今后有时间再总结一下,这里就不作扩展论述了。
1. 空空的狭长走廊,头顶的荧光灯由于低压的缘故时不时地闪烁并伴有“嗞嗞”声,有时剧中人物身后的灯光会随着他们的前行而逐个熄灭,直至漆黑一片。
2. 一个人物A手握凶器沿着走廊向前走,而另一个人B在前面不远处的拐角处惶恐地躲着,这种情况A是施害者,B是躲避的受害者。80%的情况是当A到了拐角处,突然转身的时候,镜头给向B藏身的地方,但这时B已不再那里;20%的情况是当A到底拐角处时,镜头还是对着A,但B已对A先下手,为了给自己进一步逃跑提供时间。
3. 当人物A处在一个屋子时,另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A身后的门外,当A转头的时候,人影已不再,这时会伴随着“嗖”的一声音效,人物A回头能看到人影的几率为零。
4. 人物到了一个略显恐怖的屋子里,身后的门会慢慢地打开并发出“嗞嗞”声,镜头会随着人物视线慢慢地移向门外。
5. 施害者追到一个屋子中,被害者躲在衣柜中,镜头会是躲藏人透过衣橱狭缝的视角,接着镜头会转向衣橱外,然后施害者会突然地打开衣橱门,这时99%的情况是施害者已不再那里,或对方打开的并不是他所藏身的衣橱,这种情况多暗示藏身者能最终逃出生天;1%的情况是藏身者被发现,接着被杀。
6. 走在空无一人的走廊或街道的时候,人物A发觉身后有人跟着他,他回头的时候,发现有人或没有人的几率各为50%。有人的情况,最终人物A会能从这个场景中逃脱;当没有人的时候,通常跟随者会在下一个拐角处对人物A下手。
7. 受害者逃向一个开着门的电梯时,后面施害者会紧紧追赶,进入电梯的受害者会疯狂地狂按关门键,100%的情况受害者能成功地关上电梯,而施害者只能望梯兴叹,不得不爬楼梯去追赶。
8. 人物A坐上电梯的时候,门马上要关上的时候,一个人手突然会阻挡电梯门关上,人物B会进入电梯。如果人物A是次要角色的时候,下一个镜头会是人物B从容地走出电梯,身后是躺在电梯里面的人物A;如果人物A是主角,下一个镜头会是A和B在电梯中,到了A的楼层,A紧张地走出电梯,但人物B并没有走出电梯。
9. 人物A听到门外有异常声响时,开门后向左或右一个方向看,通常TA所看的方向没有人。再向反方向看的时候,一种情况是人已在那里,人物A被击昏或被杀害;另一种是没有人,但当TA关上门回到房间是,对方已在屋中。
10. 逃跑者准备坐上车逃跑的时候,一种情况是找不到钥匙;另一种情况是即使有钥匙,但发动不了;还有一种情况是车子可以发动,但藏在后座的追击者会慢慢地坐起来,如果逃跑者是配角,会被杀掉,如果是主角,会被击晕。
11. 受害者终于逃脱的时候,中途搭车基本上是又上了施害者同伙的车;或者他跑向一个房屋求助时,也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
12. 受害者奄奄一息,几近昏迷,这时TA眼前会出现一道光亮,有人来了,TA获救了,下一个镜头是TA还躺在原地,原来是一个梦或幻觉。
13. 受害者绝地反击,终于击昏施害者,当受害者精疲力转身准备离开时,施害者会在TA身后慢慢地站起来,施害者一次就被彻底解决的几率为0.1%。
14. 没有头脑,精虫上脑的几个次要男女角色,会在树林或远离主角的房间OX,99%为骑乘位,这时施害者会先杀了上面的一位,下面的一位见到血滴到TA身体时,然后大叫,接着也被杀,镜头在TA的尖叫声中回切到主角所在空间,屋中的人会感到自己听到些什么,但接着的寂静让他们又继续交谈了。
15. 听到屋外异常声响,男主角通常说为了保护女主角,让她留在屋子,自己出去看看,女主恐慌焦急地等待,突然“砰”的一声,她发现男主口吐鲜血并且脸贴在门的玻璃上,然后慢慢地滑落在地上,身后露出施害者。
这里只是列出了一些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桥段,优秀的恐怖片能很好地运用所使用的桥段,而不是简单的堆积和用音效吓人,还有做到尽可能地让影片逻辑顺畅,而且在血腥度,和杀戮逼真度都要做到细致,恐怖片多还是采用模型特效而非电脑特效,所以特效师和化妆师的工作在一部成功的恐怖片中功不可没。能拍出一部好的恐怖片是十分不容易的,尤其在当今见多识广的影迷面前更是难上加难,非常期待今年的《电锯惊魂8》还有其它的意外之喜。
3 ) 其实想想都是于情合理
看这部电影其实是因为片慌,然后上贴吧看到有人在推荐才看的,总体来说没有太惊艳。
一开始的女主被追杀,到后来的反转,反转再反转,以至于真的世道最后的杀戮了我都是觉得是他们的boss将那些面具杀人狂派来的(后来有提到内奸才猜是艾比)。其实真心吐槽,反转太多了会导致观众在后来会想到下一个翻转,导致审美疲劳啊。
其次来说,演员的演技真的是很重要,一开始的罗翰杀人,漫无目的地乱砍一通。到女主的醒悟,奋起反抗。其实稍微仔细想一下就能轻易猜到后来情节的发展。
剧情上面,女主在知道真相后,动不动一句“艾比呢,艾比在哪里”,是丝毫都不在意其他同事了吗。男女主到处地跑,到处地看到自己的同事被杀掉,还是一句“艾比呢”,我为他们的同事感到心塞。男主在一开始看到自己的一个同事被杀,已经是猜到有内奸,但是就那么一句,后来就是毫无发展。
从头到尾,一路猜到尾,心也是很累。
但是不管怎么样,不得不说,能把局中局中局运用进来其实已经算是一部剧情不错的片子了,如果导演能在演员的词句和演技上再加修改可能会更加好,但是对于我来说,撑死只能算是一般。
4 ) 电影结尾几种构想
整个局中局设计很巧妙,但是从一开始,就可以猜到,后面会让这些面具人来抓弄他们。
最后女主,看着摄像机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是惊慌的表情,应该换成微笑的表情。那么接下来,就有很多发展空间了。
那么续集就可以变成这样:
1、这个女主,才是这场局的策划者,而小女孩只是其中的一颗棋子罢了。续集,再通过小女孩为诱饵,引导她暴露这些面具人身份,再集结第一集被杀的人的亲戚朋友设局复仇,从而再来个围剿。
2、女主不是策划者,而是续集的复仇者,通过摄像头明白了原来是这小女孩泄露了他们的行踪,于是续集开始了复仇计划。通过小女孩为诱饵,引导她去通知这些面具者又有一场恐怖恶搞秀,让他们来围剿。然后女主找到她的老板,再集结一批人拍摄恐怖片,告诉她接下来会邀请这些面具者玩一场真正的恐怖秀,老板为了真实效果肯定会答应。女主为了复仇,肯定会全力以赴,现场设各种各样陷阱,来个瓮中捉鳖。。但是本以为自信满满要为死去的同事报仇,结果又出乎了意料。。。她的完美计划,被她的儿子知道了,而她的儿子,是这面具杀人者的忠实粉丝,不想面具杀人者,就这么都死去,于是就向他们告了秘,于是续集全部参与游戏者又被虐杀光,第一集小女孩最后被女主角杀死了,女主角带着她的儿子逃之夭夭。。。
5 ) 悬疑,计谋,暴力,恐怖的融合
计中计中计的电影,要拍好不容易,这个算是经典之作。悬疑性质不错。不是单纯的暴力片子,在交代如果各种计中计中计过度得很好。 也反映了无论多好的计划,都有出错机会。可能你的计划,只是别人计划的一部分。也反映了,时代变迁,电视不再有很多人看,大家都看网上节目。 有可能女主管是整个事情的主谋,她不认同男主的守旧政策,她认为要转型为互联网的方向。但她也深知,这班人,不能适应,也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然后女主管就说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拍多一集恐吓节目,然后再联系真实杀人节目的面具组织,杀了他们,这样女主管就可以干脆把他们全部换掉。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没有人可以对抗,片中也反映一个这样的想法。
6 ) 做一名快乐的看番茄酱片吃薯条群众
本人不学医,一直听说医学院学生会诟病恐怖片拍的太假。作为一名恐怖片爱好者,表示感觉还好,这些年无论是番茄酱、红药水还是咳嗽糖浆片也看了不少,表示都能接受不一定非要那么真实。看着面包虫在硅胶肉上爬来爬去,搞得我没事都愿意拿着家里喂鸟的面包虫端详,想着是不是也能拍点什么出来。
恐怖片导演总是要变着方的让道具更真实,让喷血更花式让来迎合大众愈发难以满足的胃口,真的还满敬业的!不过看了这部片子倒是让我觉得,其实演员倒在地上,流出番茄酱也挺好。观众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就跟买了贵的包不会再想买便宜的一样(血泪史),当电影过于真实了,人们下一步会追求的是什么。。。有点不敢想。在VR越来越发达的现在,越来越真实的虚拟世界会不会让我们模糊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让我们把无所谓的态度从虚拟带到现实,让我们内心黑暗的角落也现实中爆发。。。所以假一点也蛮好。
我相信自己只是有点小的creepy,喜欢时不时刺激一下自己麻木的神经,一部番茄酱片让我可以吃着薯条抖着脚愉快度过2小时已足够。看完片子我们依然是胸前领巾飘扬的好少年!
《尸骨化肥》导演兄弟的新作,节奏紧凑,故事新奇,在沿用简单粗暴的美式虐杀模式的同时还借用真人秀恐怖节目直播的形式讽刺了一把现今廉价恐怖片的伎俩,不过最大的亮点在于反转了几次的剧情,防不胜防。上半年冷门恐怖片又一颗遗珠,SIFF竟然上映过。
可惜了,简单的血腥屠杀有点浪费了这个雏形还不错的故事。
开篇不错,后面有点虎头蛇尾,铺垫了这么久,最后就是简单的一场大屠杀,我还挺希望看到两拨恐怖片制作人正面互怼的。就像片中男导演吐槽的那样:创意呢?转折呢?期待还是太高了。
1.吐槽真人秀的困境是真,真人秀拍摄的方法有点假,这么个拍法,中近景、收音都基本没有。2. 局中局的剧本其实可以拍了,加入那个组织削弱了代入感。 3.上海电影节居然上过,真牛逼。
雾草不错啊!连环套!伪纪录套常规套伪纪录!油管上都说最后flop,然而并没有!相当适合国内网大苦手们观看,现实性很强,新潮娱乐如此逼真,真是好紧脏。节奏蛮紧的,相对于整体来说最后确实稍微有一点不给力,但已经好强好强好强。导演是两兄弟吗
出乎意料精彩的恐怖片,很有诚意,血浆也够足,没有滥用,全部用在点上。可惜情节太容易猜了,如果多花点时间制造悬念,必当是当年最佳恐怖片之一。我也认识很多爱好看虐杀视频的人,天天嚷着看暗网,似乎这样很酷一样,这样的小孩,心智极度幼稚!请告发他们,不然也许某天他想杀人了,你就是受害者。
三重反转,想说的套路和反套路,其实还是套路。那个大家演技都很差,所以看不出来boss是谁的评论真是hhhh
意外的好看,剧本5星,套中套、戏中戏,数度反转,最后收尾不够圆活,但已足够突破常规恐怖片窠臼了。更搞笑的是用粗制滥造的惊吓真人秀讽刺了一把网媒为博收视率底裤都可不要的行径,男主临死前对“面具”咆哮出的台词棒呆!
入门级的jump scare,伏笔又太多,最大亮点大概是演员普遍演技差,实在猜不出谁在装。结尾赞,电影节错过了真遗憾。
其实女主对着摄像头的一瞥,能不能理解为实际上是只有她造,又开始新的直播了。mad man收过塑料片的人哪个不熟悉?澳洲小成本威武
这剧本可以的啊,制作也挺复古的,算是致敬吧;女主的颜我🉑️;Olivia当年真的还是个孩子啊……
和《屏住呼吸》一个问题,开始几个反转都挺抓人,但故事越发展可预测性越强、惊喜越少,所幸编剧很有幽默感,角色自带吐槽,虐杀题材拍出新意实属不易,罗翰杀人那段尤其出彩,简直教科书级别的情节设置,最老套的jump scare经出色的编剧、导演之手化为游戏式的参与感和出其不意的惊悚,16年恐影最佳之一
刀穿脑,割头颅,电锯掏肠不能少。两个没啥意外的反转,一堆傻唧吧里的面具人,本来还指望着女主反杀,结果都是抓马昆,好无趣
怀念八九十年代那一波把人吓得一愣一愣的恐怖连环杀手电影,并不是现在的恐怖片不好看了,而是我们失去了对死亡和恐惧的敬畏之心
只能说一句,老外真会玩!
识破了第一场吓人节目的套路;识破了全剧组玩女主的套路;识破了面具怪胎的套路;识破了艾比的套路……然后再细细一想,原来这tm是《伊甸湖》《恐怖系统》和《趣味游戏》的套路,建议拍续集《狙击:干死那些熊孩子》
表示那个拿劣质切割机的真可怜……表示为了最后的反转强行让女主选小女孩有点醉,正常人都会选男票的好吗!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是一部较优的惊悚片,音效和场面俱佳,反转再反转,套中套,女主那次反转我还真没想到,讽刺了那些为搏眼球不惜一切的媒体组织。不过演员演技都欠佳,小女孩一看就知道有问题。
挺特别的电影,这个创意就值满分。比较有讽刺味道,观众越来越重口,普通的已经满足不了看客,越来越暴力和直接,让人喘不过气。一直从头看到尾,还是挺吸引人,至于剧情只能忽略不计,整体很满意,喜欢里面来回跑的感觉。女主最终选择女的而没选前男友。没杀女主可能她杀了他们的一个人。
full of套路,演员演技太差,以至于是到了真的时候我还觉得是假的。
死到最后的肯定是内奸,内奸的态度开始就不正常。本片最精彩的地方不是剧情的多次反转,也不是不同于一般三流恐怖片冗长乏味的背景介绍,切入简短直接有趣,而是对电视节目的制作进行了一次思辨:电视被移动媒体分流了受众,应该如何吸引观众,节目内容应该如何选择。隐晦的设计了青少年犯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