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三十二

    记录片大陆2014

    主演:韦绍兰  罗善学  

    导演:郭柯

    猜你喜欢

     剧照

    三十二 剧照 NO.1三十二 剧照 NO.2三十二 剧照 NO.3三十二 剧照 NO.4三十二 剧照 NO.5三十二 剧照 NO.6三十二 剧照 NO.13三十二 剧照 NO.14三十二 剧照 NO.15三十二 剧照 NO.16三十二 剧照 NO.17三十二 剧照 NO.18三十二 剧照 NO.19三十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2-02 04:22

    详细剧情

      《三十二》试图走进一个“慰安妇”的内心世界,是一部纪录片。“慰安妇”这三个字,曾经在多少中国人心里被披上“中国耻辱”的外衣。曾几何时,又是多么敏感的一个词。多少人想揭,却不敢活生生揭开;多少人想拍,又怕打扰到她们的生活。这是一段疼痛的历史,每个中国人心知肚明。
      尘埃无足 轻重,所以无人留意,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飘落的尘埃,足足三十二秒,隐喻着我们的视角和态度,讲述这一段真实却“随风飘落”的故事……
      荣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永久馆藏
      2013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蔡涛)
      2014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短片
      2014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4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5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 展-特别奖
      2015美国里士满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展映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
      马尼亚人权国际电影节
      英国梅德韦视野电影节
      美国纪录片电影节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长篇影评

     1 ) 这个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命来看

    大概,在中国拍电影已经成了相当高危的产业

    你可不得时刻照应着各类观众的审美口味?比

    方你拍得有点过悲了,人家就觉得你是在犬儒

    式卖惨;可你若拍得过于文艺,人家又拿脱离

    现实来解脱你。这不“慰安妇“也成了一个不可

    启齿的话题,抗议者还美其名曰地将此当作是

    在为当事人考虑,你可少在这里散发同情心了

    如果老人们不愿意出镜,主创们强迫了,你倒

    可这般说。但显然,她们也意识到了自己这样

    出来讲述可能具有的价值,事先做了应允,不

    然断不可能出现《三十二》中的画面——其所

    具有的记录价值,怎么讲都不为过。纪录影像

    比文字叙事来得更为有力,它应该被拍下来的

    时刻告诉后人历史真相,这种档案价值超越了

    一切。《二十二》,我是肯定会去电影院看的

     2 ) 這個最需要安慰的人卻安慰了整個世界!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那一则名叫“中国慰安妇生下日本‘鬼子’后人:孩子阴影70年”的新闻,在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对“慰安妇”这三个字的看法仅仅停留在同情的层面。而这部名叫《三十二》的纪录片,不仅揭开了近80年国内电影不敢触碰的事实、试图走近其中一人的内心,而且在“慰安妇”题材电影层出不穷的现在,也能让观影者不论看过多少遍,再看一次都能热泪盈眶,如鲠在喉。
    日头出来点点红 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 只愁命短不愁穷
    天上下雨路又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 自流眼泪自抹干
    日本著名词典《广辞苑》对“慰安妇”一词的解释为“随军到战地部队,安慰过官兵的女人。”。“安慰”这个词语用在这里未免显得有些牵强。在当时慰安妇与日本官兵比例为1:89的情况下,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只能称得上是日本军官的性奴隶甚至是玩具!究竟谁才是最需要安慰的人?这部纪录片给了你一个想要的答案。
    对于涉及历史的纪录片,让人不禁忘了所谓的批判的眼光。抛去所有其他热门影评里曾经提到的电影技法、艺术手法、豪华的团队和繁多的奖项,我想只是针对这部影片本身。就像我们去听一个故事,并不在乎是谁讲的,在哪里讲的一样。
    影片的开头,是长达三十秒的黑暗,一片死寂之中,尘埃飘落,纪录片的主角----90岁的韦绍兰用浓重的乡音缓缓道来:“那苦处难处,难到这一步止了。自己忧愁自己解,一点都没错。”于是,我们开始倾听,老人全程的第一人称讲述,没有旁白,或许才显得更加真切。这是开头,也预示着结尾,一句“自己忧愁自己解”,道出了活下来的她们所面对的种种辛酸。这时,屏幕上打出一行字幕:“她们,正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至今已有71年了。她们,这个特殊的群体,确切的来说从没有进入过我们的生活。直到近两年,慰安妇题材的电影被大众所熟知,我们才意识到这个群体正在慢慢的消失。
    或许,你跟我一样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部纪录片的名字----《三十二》,或许开始猜测,是这位老人独自生活三十二年,或者是生下来的中日混血儿子在三十二岁时发生了何种变故,可是这些猜测都错了。当我们发现,那是拍摄当年,一个当时多达200000人的慰安妇群体现如今仅有32人存活世。《三十二》用倒数的形式将这个巨大的数差放在片尾,让观者触目惊心。后来我们在某搜素引擎上查到,直到2015年,留下的幸存者仅剩20人。那现在呢?人数便不得而知了。
    韦绍兰坐在床边,平静地述说着当年的记忆,记录者也成为倾听者,等老人把来不及说的话说完。对于灾难的叙述以及老人现在的生活被轮番播放着,做饭的背影,在河边洗衣服的倒影还有去河边挑水仅仅是弯下身子都用了三十秒的动作,平静生活中和了灾难的痛苦,可能是导演害怕太沉重的气氛没有人能承受的起。
    时间的轮盘在她的述说中回到了1944年10月,日军第一次包围桂林的时候,村里的人都躲在山洞里,偶然一次带着一岁女儿下山的韦绍兰被鬼子掳走了,回忆起细节,她说到了鬼子的刺刀,眼神中好像有第一次看见的恐惧,刺刀刺穿了她的背带 ,被问到是否害怕时,老人有些哽咽:“怎么没怕?你怕得来吗?”。载着妇女的车驶向叫马岭的地方,被关在马岭慰安所过了三个月不见天日的生活。有日本军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一处慰安所刚修建时,外面排队的日本官兵的队伍足足有三千米长,而所内的妇人仅有十个人。很难想象,一名女性要如何的坚强才能在那种情况下活过来。而她做到了。
    历经两天两夜,母女俩终于到了家,丈夫先是惊愕,而后又开始责骂:“你还知道回来?我以为你不知道回来了。”谈到这里,两行浊泪漫过老人满是皱纹的脸。对于她来说,慰安所的黑暗也好,日本人的压迫也罢,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家人的不理解,再加上出逃一个月后,一岁的女儿便夭折了。这时候,韦绍兰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是日本人的孩子。连自杀都没有成功的她开始学着自己默默地承受这一切。“苦得苦,没人比我苦,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再也想不到比这更悲伤的句子了。一如影片开头的念白所说:“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没有人能比自己体会你的伤痛,说得再多,痛的只有自己。或许她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也或许我还是不能体会。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当年7月13日,罗善学出生。影片的另一主角便是那个日本军人的孩子。对于从小到大“日本人”这个名号,他说:“背了这一辈子,坏了这一辈子。”因为他是“日本人”,他不能去上学,娶不了妻,看了一辈子牛。而弹幕里一句句对他说的“你是中国人。”给了我心上重重的一击,温暖的国人总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有一段对话是罗善学与韦绍兰一起回答的,谈到没人照顾,罗善学想着生病了就吃农药,这辈子就完了。而韦绍兰说:“这世界这么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只愁命短不愁穷。”“如果日本人想着照顾我们,有那个心思,我们就快乐一点。”
    被冠上慰安的名头近八十年之久,自己忧愁自己解的过完了大半生。到头来,这个最需要安慰的人却安慰了整个世界。
    “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这條命來看。”—韋紹蘭

     3 ) 我不够格同情她,她比我强大

    这么多年桥段锤炼下来,泪点很高了,看到后来哭得泣不成声。没有一句旁白,春秋笔法,穿插比对,想说的都说了,而未着一言。人伦惨剧、度日艰辛,不必铺陈,自己想得到。想得到,才哭得伤。

    这是真实版的《活着》——“这世界红红火火的...吃野东西也要留着这条命看”,她比我强大,这是真正的张扬女权。我好爱她。

    结尾200000开始的倒数,红字刺目,无声处,有惊雷。

     4 ) 被遗忘的

    韦绍兰为什么会觉得世界真好呢?她说,有那个心思来对我们,我就欢乐一点。

    人的同情心一旦被触碰,想要做些什么的渴望就异常强烈。韦绍兰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物质的资助,还是情感的慰藉?可以捐款,让她生活得更加舒适。但对于一个早已在摸爬滚打的生活里学会“多就多用点没得就少用点”的人来说,物质的宽裕能带来的安慰太有限了。捐款这件事,带给旁观者的满足感反而更多一些。

    她也确实需要陪伴。但她需要的是儿女绕膝行的天伦之乐,而不是带着食品衣物和钱忽然出现的陌生人匆匆实践的戏剧表演般的陪伴。“你倒得一回给我吃,难道你倒得一辈子给我吃吗?”与其说安慰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不如说是在自我安慰。我们无法真正地介入她的命运。我们能不能真正介入自己的命运,都是未知的。对于她,我们始终是过客。更悲伤的是,她对于我们也是同样。

    倾听也许是我们能付出的最大的善意了。听一个老人诉说自己的命运,知道这世上有人这样用尽全力地活着。

    从韦绍兰身上,我看到了尊严的自持性。它可以不依附于外界的评判,不需要被任何人事赋予或证明,而成为一个人真实流动的血液。她被日本人掠走凌辱,她的丈夫骂她学坏,她承受街坊四邻异样的眼光,甚至吃药自杀。但“尊严”二字并未因为这些而消失。这个字眼,似乎在往后平淡稀薄的年月中,愈发清晰。

    最动容的是她洗衣做饭。山色,土屋,肩上的担子和碗里的米。这些无声的生活细节,是她和孤独搏斗的方式。

    影片中有一段,镜头在韦绍兰和她的混血儿子罗善学之间切换。韦绍兰说,有四两吃四两,有半斤吃半斤。人生只愁命短不愁穷。这世界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没想的。罗善学担忧老去后不能自理的生活。他说,有病吃农药死了就完啦。

    他们带着不同的枷锁,承受各自的苦难。无法用“积极”和“消极”粗暴地评价他们的生活态度,只能以最中性的、不含同情与怜悯的心去理解。我们太自以为是了。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想去帮助和给予。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作为生活的弱者,才是需要被怜悯的一方。

    日头出来点点红
    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
    只愁命短不愁穷

    天上落雨天上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
    自流眼泪自抹干

    昨天得知前同事投海自杀的消息,问另一个相熟的同事,有什么我能做的。过了一会儿他回,好好活着。

     5 ) 战争的反思

    身处国外无法去影院看《二十二》,在B站上看了这部《三十二》。这部作品是纪录片,但所谓的历史的纪实,纪实本身也是再创作。历史的记忆有些的无法还原的,我们对于历史、战争的反思是要站在更多元的角度的。

    为什么弹幕评论有那么多人想看慰安妇的纪录片中日本人是多么的残忍和不人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评论少年强则国强?对战争的反思,中国和日本都不够,日本一提到反战作品,就一直在宣传民众的无辜和受苦,特别是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惨剧。前几年晨间剧《ごちそうさん》,还有nino主演的《母と暮らせば》,但可喜的是,终于NHK最近的还原731部队的纪录片重新反思的历史。

    中国方面,我反倒觉得目前这种被害者的形象已经宣扬的够多了,重新对于历史的反思,不是一味站在被害者角度谴责“加害者”。这导致一种正当性,就是中国人对日本人做出再不人道的事情都是正当的。而战争本身所带来的加害是多重的。《三十二》里,慰安妇的不幸源自日本的侵略,但留下更多不幸的是,她从日本人手里虎口脱险,丈夫和村里的人对她指指点点。严歌苓的《小姨多鹤》描写了与这部影片相反的剧情,日本战败后,日本女孩多鹤逃跑失败,被中国人抓到市场上,她被卖到了一个没有后代的中国人家,小说里面写满了这个日本女人的苦难,她被关在小屋里,被男人强暴,怀孕,生子。讽刺的是,大陆拍的电视剧中美化了剧中中国人一家的形象,他们买到多鹤,当亲闺女养着她。片面对战争的反思,导致有许多人更希望再战日本,以报中国百年之前深仇大恨,这不是反思战争,这和战争侵略者有什么差别呢?在这种意义上,这部纪录片反倒很真实,真实在于不宣扬深仇大恨,而是多面反映战争之苦,受苦的慰安妇,被强奸而剩下的“混血儿”,这些都让我们多更多角度重新看待战争和历史。

     6 ) 吃野东西也要活下去

           前几天,鬼乡上了微博热搜。在热搜里,看到了好多人推荐三十二,我便立即搜索了这部纪录片。看完,感触颇深,不仅仅是同情这位可怜的老人,更被她乐观的心态所感动。
           老奶奶很可怜,20出头的年纪就被日军掳去当了慰安妇,同她一起被抓走的,还有她几个月大的女儿。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慰安妇岁月后,她终于逃了出来。在好心农妇的帮助下,她终于回到了家。老人回忆起这段岁月时,眼里满是泪水。因为家里太穷,回家后不久,女儿便死去了,而她却怀上了鬼子的孩子。虽然丈夫不赞同,但在婆婆的支持下,她还是生下了这个孩子。丈夫虽然不乐意,但也还是没有亏待这个孩子,夫妻俩尽可能把好的留给孩子。好景不长,丈夫也离开了人世,只留下她和这个年幼的孩子。如今老人已经90高龄,儿子也有70了,守着破旧的房子,拿着每月30的低保,拖着年迈的身体挑水做饭。采访者问她为什么吃白菜,她说白菜便宜。在我想为她悲惨的命运哭泣时,她却能笑着唱着山歌,说吃野东西也要活下去,只因这世界太美好,她还没活够!是啊,她是个如此坚强的人,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同情她,可怜她!世界对她如此不公,但她还是那么骄傲,那么勇敢!相反,我更同情那些愚昧的人,那些嘲笑她儿子是日本人的人!当在B站看到她儿子叙述着那段被排挤的日子,被骂做日本人,因为自己是强奸的产物而单身时,看到一群人发着相同的弹幕“你是中国人”,我忍不住哭了,也许一句“你是中国人”便是最好的安慰!
          只愁命短不愁穷。一个悲惨的老奶奶却活得比谁都透彻!

     短评

    也许她们一辈子都等不来一句对不起了。

    2分钟前
  • 夏微
  • 力荐
  • 导演郭柯自己把视频上传到B站给大家看。如果你能抽出45分钟时间,就去看看吧。拍得并不煽情,但把我哭惨了。是的,历史书上的一句话,背后却是那么多、那么多人苦难的一生。而某国的历史书上,连一句话都没有。

    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 震撼。历史书上的一句话,有时就是别人的一生。

    12分钟前
  • 阿怪
  • 推荐
  • 国家为什么每月一千元的低保都不能提供。

    15分钟前
  • 都市隐者
  • 力荐
  •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着命来看。

    20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 平淡如水的纪录片。只愁命短不愁穷,精准概括

    24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 明明是顶顶命苦的人 却唱只愁命短不愁穷 却说这世界真好 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29分钟前
  • Collapsar。
  • 力荐
  • 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守则的日本人,曾经做出了最最侵犯他人的事,长达十四年。人生遭遇了如此的苦难,方能对这个世界满怀希望,觉得世界红红火火的,吃野东西也要活下去。桂林的青山绿水,愿您健康矍铄,再多看看。

    34分钟前
  • 特首小姐你早
  • 推荐
  • “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这世界真好,现在我都没想死。这世界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没想的,没有吃的慢慢来。”从来没看过这么压抑又心疼的纪录片。从头到尾哭了整整四十分钟,最后忍不住嚎啕大哭,哭得觉得自己的眼泪很廉价。

    38分钟前
  • 英恩
  • 力荐
  • 放《二十二》的现场应该有捐款项目。

    41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 《在这世界的角落》里说,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些中国女性,在人生最悲惨的时候,她们的位置在哪里?她们甚至没有世界上的一个角落。你难你有平屋住,我难住在苦瓜棚。

    44分钟前
  • 鲁镇周可儿
  • 力荐
  • 战争留下坏的种子,多年之后长出畸形的果实,苦了人整整一辈子。最令人唏嘘的是苦了一辈子,仍恋恋不舍这人世的好。只希望历史的阵痛不会随着32这个数字的缩减而深埋土里。

    48分钟前
  • 樹一
  • 还行
  • 部分男性國人反倒說不該提起「慰安婦」?!不光彩?恥感?敏感詞?喵喵喵?WTF?!二十萬婦女同胞!她們是戰爭受害者,終其一生都擺脫不了,卻仍然樂觀努力地活下去!日本必須道歉!給電影「二十二」捐了錢,希望更多人關注!勇敢正直地活下去!願世界和平!

    50分钟前
  • 宿命论
  • 力荐
  • 真想叫每个人都去看看啊,不是因为苦难,而是因为伟大。阿婆佝偻着身躯前行,就像背负着整个时代的苦难,当她说自己这辈子多苦多苦的时候没哭。当阿婆说这个世界红红火火真好的时候,眼泪和鼻涕就一起流下来了,还没等来哪怕一句“对不起”,阿婆便和这个世界和解了,但你可知道,他们和我们都不配啊。

    54分钟前
  • 小城
  • 力荐
  • 希望数字变0之前,我们可以等到对不起。

    56分钟前
  • 🐰
  • 力荐
  •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1小时前
  • 荏苒
  • 力荐
  • 世界给我痛苦 我却报之以歌

    1小时前
  • .瑪 德 琳.
  • 力荐
  • 我捐过钱。说实话,我很佩服郭导演,没人干的一件事,他坚持了那么久,不惜自己的人力 物力 钱,如果不是他实在撑不下去来众筹,恐怕都不会有太多人知道这件事。

    1小时前
  • 。。
  • 力荐
  • 不煽情,很客观,不能忘却的耻辱。虽然故事人物略显单薄

    1小时前
  • 神神叨叨二百五
  • 力荐
  • 不知道说什么。总是见过更大的悲剧才能知道自己的幸运。

    1小时前
  • 旗帜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