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丹尼·科林斯

    喜剧片美国2015

    主演:阿尔·帕西诺  安妮特·贝宁  詹妮弗·加纳  鲍比·坎纳瓦尔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梅莉莎·班诺伊  乔希·佩克  阿尔蒂·曼  卡塔莉娜·凯斯  安妮·麦克代尼尔斯  吉塞尔·艾森伯格  迈克尔·帕特里克·麦克吉尔  埃里克·兰格  布莱恩·史密斯  卡桑德拉·斯塔尔  

    导演:丹·福格尔曼

    猜你喜欢

     剧照

    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2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3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4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5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6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3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4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5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6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7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8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9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3:01

    详细剧情

      1970年代传奇摇滚乐手丹尼柯林斯(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在经历人生低潮时,经纪人(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发现了一封40年来从未送达的信,这封信居然来自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在40年前写给当时19岁的他,这让他再度受到启发,毅然决然地离开现在奢华的生活,踏上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而他也在这段旅程中收获了真爱和消失已久的创作灵感……

     长篇影评

     1 ) 这次,他带着的是希望

    老套的电影,曾经红极一时的老歌手,如今靠着唱无聊的口水歌过着生活,当然,生活无忧,但却毫无意义,一天,他收到了迟到多年的新,约翰列侬的信,他决定要振作一下,离开外遇的年轻妻子,搬到酒店,想作一首新的曲子,去找自己的私生子,和家人团聚,但儿子癌症、媳妇临盆、孙女多动症,他只好又回到唱口水歌的境地去,但这次,他带着的是希望...
    大概如此,不算难看的片子,至少结尾那里两父子等待癌症治疗结果那里,挺好看的。

     2 ) 魅力

    上次这部片子我只看了前1/3电脑就挂了。
    今晚看完了《丹尼·科林斯》。很好看。
    有魅力的电影。
    阿尔帕西诺的魅力。这个无需多言。多么有魅力的男人。
    音乐的魅力。约翰列侬的魅力。这部片子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听众把约翰列侬这些歌曲在明媚的光线中全部听一遍。
    安妮特·贝宁的魅力。这个女人很有魅力啊,笑起来很有魅力。出演一个有魅力的酒店经理。
    看阿尔帕西诺把妹学不到任何东西,因为知道都在于他的魅力。
    詹尼弗·加纳。这个女人很有魅力,笑起来很有魅力。出演一个妈妈。
    抚着肚子,照顾多动症女儿的温柔妈妈,多么魅力。
    梅丽莎·贝努瓦。这个女人很有魅力,笑起来很有魅力。出演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酒店前台,跟门童互有好感的单纯姑娘,有魅力。
    几个主要男演员也很有魅力,就不说他们了。
    电影里这首歌也很好。
    阿尔帕西诺唱的也很好。
    电影结尾收的很棒。
    这部片子作为文艺型的电影,居然有悬念可以两次吊起我的心。
    称赞。
    好像我看电影就是在找这样的片子,让人觉得生活有一层魅力。
    让人回味文艺和魅力。
    这也是电影的魅力。
    今天上午躺床上刷微博的时候,竟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可以看看《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看看那些有魅力的女人。
    不错。

     3 ) 选择 (轻度剧透向

      像我一样见p滚也好,pacino撑场才给高分也好,黑转粉粉转黑精分了也好。这部电影某些方面确实在套路狗片中金鸡独立。但pacino总能让人想起Don Corleone,这印象挥之不去。即便是《热天午后》《闻香识女人》这样的作品也无法让我一个脑残粉忘怀那个庞然的办公桌隔着的威严身姿。一些人总说pacino戏路窄,这样的温情套路片即便他是的方法派表演法的巅峰,大家也是看不上的。我也看不上,所以老是出戏。还没看到pacino出场便总觉得隐约听到《The Godfather Waltz》。

      在我一心两用想着其他事情时,还是发现了影片里一些细节做的很好,如开头时烟雾缭绕和记者背后玻璃窗的反光营造出让年轻的danny无所适从的氛围,他不得不歪着头避开反光。记者桌上没来得及吃完的羊角面包,粗暴的打断danny以后重新录时间更让我猜想这嬉皮士绝对昨晚喝大了。然后突然跳到pacino“演出前的忧郁”,倒了一格酒,顿了一下,倒了大半杯。每次类似这样的桥段出现,我总会在停顿的这瞬间替他们说一句“fuck it”。然后我继续神游天外……

      但还是觉得不安,旋即又安慰自己,75岁高龄的老戏骨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剧本,一定有他的理由!他又不是凯奇叔!看这样的套路片不如再看一遍《遗愿清单》什么的吧?在各种思想怪圈里循环,一直到他儿子出现……

      妈 蛋 这 不 是 大 西 洋 帝 国 里 的 反 派 吗?!忘了叫什么名字但一样来自西西里还喜欢窒息PLAY的黑手党吗?!妈蛋我的纠结到底算什么!?导演你根本就只想拍黑帮题材吧?!

      吓得我开了瓶啤酒压惊。danny寻找自我的道路那么轻而易举,抛开奢侈的生活,转到,唔……不那么奢侈但是依然开着跑车虽住希尔顿标间但买了架钢琴暂用的生活。虽说按下冲水开关冲掉可卡因,转身继续喝威士忌,只消遣,不沉迷。顺便泡泡虽已中年依然傲娇的酒店经理啦,送孙女上高大上的私人学校啦,给她买一房车的玩具啦。虽然儿子被检查出遗传性白血病,并不影响他在家人和新欢的陪伴下写出自己三十年以来第一首歌,他似乎已经成功重新找回了那个不会抽烟,没有酗酒,不靠嗑药的自己。

      他向挚友兼经纪人frank宣布这个好消息,然并卵,frank开始絮絮叨叨的说哎呀一个酒店经理说好听就真的好听吗,还有我跟你说啊,你其实也没那么有钱啦嗯,不继续巡演的话大概你的奔驰SLS AMG最后会换成丰田普锐斯什么的啦,不想喝西北风就给我滚去巡演啦。

      danny头大如斗,我他妈就是不想巡演才跑来新泽西的好吗?你这是逼老子靠吸收日月精华果腹吗? 老子这几十年酗酒嗑药,全因列侬后摇滚已死好吗?老子一把年纪做个小曲儿很艰难好吗,老子这么出名,唱新歌也不行啊?!frank再次表示然并卵,danny表示老子搞个gig试水总行了吧?frank表示好吧老子一样得抽10%的水嗯。

      他拉开酒吧后台小小的帷幕出场,听众如他儿子所说清一色老弱病残。角落里不知道谁在叫嚷着"唱baby doll!",他没有理会,自顾自开始弹前奏,琴声萧萧,mary的眼神里满是鼓励和憧憬,她早就暗暗决定,等他唱完新歌,就答应他一直以来的邀请共进晚餐开始正式约会。

      可惜除了他儿子和mary以外,这首新歌无人欣赏。突然呼声开始此起彼伏“baby doll”,“paly baby doll,danny”。他茫然,诧异的目光扫过全场,手却没有停下来。孙女hope也高呼“弹baby doll!”他的目光停在hope身上,琴声戛然而止。

      mary继续用鼓励的眼神期待着他继续,但此时他对精神攻击免疫。他用暗淡眼神望了一眼mary。因为这一刻,他决定屈从。他转过身,让冷板凳乐手phil替他弹奏,起身走到钢琴前,咧着嘴对听众们说,我知道你们想听什么。于是射灯配合的照在他身上 ,前奏开始,放弃了新歌试水,他又要唱起一度决定抛弃的陈词滥调。mary不解和责怪的眼神被他轻轻避开,儿子轻蔑一笑转过脸他视而不见。这两个陪伴他写歌,也是仅有的两个听众,对他剩下的只有失望。

      不但有“演出前的忧郁”,还有“谢幕后的失落”,他茫然的走回后台,碰到年轻的未婚妻和她的姘头。他们给他带来了一贯消遣用品,可卡因。未婚妻在裱好的信框玻璃上倒上两道。他凝视片刻,拿起吸管……这一刻摇滚死没死倒无所谓,他几乎也死了。

      死在屈从。

      所以即便是儿子发现他在后台嗑药后的责怪,还是mary在电梯里的质问。他都只能含糊其辞。他知道,他的听众都太老了,他们没有也不想发现,也不会接受他突然的改变。他知道也许再没机会唱起那首歌,接下来的巡演里,要唱多少次《baby doll》,这些陈词滥调的每个词都在痛殴他。如果坚持唱自己的新歌,那可能巡演会失败。巡演失败的结果是,他失去经济来源,那么孙女治疗多动症的私人学校学费他儿子负担不起,更别提他儿子的白血病治疗,虽然tom前期没有接受他的资助,甚至在发现他嗑药以后对他再次厌恶,但他依然要资助孙女,他不会放弃“家庭”这个终极目标。他依然在儿子出结果那天提前到医院陪同。所以他的屈从有了意义,他的放弃升华为牺牲。

      昨晚正好看完冰与火之歌第五季最后两集,不小心记下史坦尼斯说的话,关于选择

    "sometimes a person has to choose sometimes the world forces his hand.

    if a man knows what he is and remains true to himself the choice is no choice at all.

    he must fulfill his destiny and become who he is meant to be.however much he may hate it"


      看漫也好剧或电影也罢,只要让我窥见哪怕一点雷同之处,都能让我把情绪投射上去。按佛洛依德的说法,这是一种防御机制。我知道除了字面上“屈从”以外,你和danny大概就没有相同的地方。我只是想找些例子,替你安慰我自己。或许你也不是受到影响,只是借他人之实,来辅证自己的决定。

      所以,这其实不是什么影评。

      所以我绕那么大一个弯子到底是干什么……

     4 ) 物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看完了丹尼科林斯,在touch bar的Mac pro上,用森海的耳机屏蔽了外部世界,就着三得利威士忌。

    失意的摇滚巨星,因为收到自己偶像40年前的信,决定洗心革面重头来过,虽然温情种种,然而一切的一切,没有名利,无法解决。

    想起闺蜜的至理名言,至少失意的时候可以泡着温泉看着富士山用面膜挡住泪水而不是蹲在马路边就着瓶啤饮泣。势利么,世界本就这么残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另一个闺蜜说,到了这把年纪,在路边摊儿看见啤酒烤串花毛一体上桌那一刻,就会停止抽泣了。

    现实么?残酷么?

    人类世界本就是建构在虚构故事里,只要活着,再怎么愤世嫉俗反社会也难逃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其拧巴在现实的残酷与幻想的完美,不如面对现实,先能呼风唤雨,再任意妄为吧。

    没有了乔老爷的Mac Pro键盘的打字声都很难听,但是,又如何呢?!

     5 ) 《丹尼科林斯》中John Lennnon音乐盘点

    1. Working Class Hero “...A working class hero is something to be When they've tortured and scared you for twenty years Then they expect you to pick a career When you can't really function you're so full of fear A working class hero is something to be.....” 出现在Danny Collins开着豪车回到自己那被小女友用于和情人幽会的别墅的路上。用“working class hero”给一个功成名就,过着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生活的老年摇滚歌手做背景音乐实属讽刺。 2. Whatever Gets You thru the Night “ Whatever gets you through the night 'salright 'salright It's your money or your life 'salright 'salright....” Collins生日派对上的配乐。写于Lennon与Yoko分居时期,后收录于Walls and Bridges。复古夜店风衬托出豪宅派对内的纸醉金迷。 3. Imagine “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 No hell below us Above us only sky..." 恐怕是Lennon独唱生涯里最负盛名的一首单曲,“imagine”一词从此与John Lennon的名字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出现在Colins在派对的喧闹结束后,第一次阅读到Lennon给他的回信后。从那一刻开始Collins迷失自我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Collins迷离的眼神,醉倒在草地上不省人事的女友,远处清洁残局的服务生,随着悠扬的琴声一一映入镜头 4. Hold on "Hold on John John hold on It's gonna be alright you're gonna win the fight..." 在Lennon逝世三十周年后,被滚石杂志列为其最被低估的二十首歌曲之一。Collins告别过去,拥抱新生活的背景音乐。 5. Beautiful Boy "...Before you go to sleep Say a little prayer Every day in every way It'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Beautiful beautiful beautiful Beautiful boy...." 用于Collins与分别多年的亲生儿子的失败会面后。个人最喜欢的Lennon歌曲之一。原本是Lennon写给自己儿子Sean Lennon的,歌曲中淡雅婉转的东方元素恐怕也是受了Yoko的影响。 6. Cold Turkey “...Can't see no future Can't see no sky My feet are so heavy So is my head I wish I were a baby I wish I were dead..." 出现在Collins在演出失败后嗑药买醉,留下房间里的一片狼藉时。Cold turkey原指一个人短时间内很快戒除了某个习惯或者成瘾的嗜好,而不是通过逐渐减量或使用替代药物等手段逐渐戒除。 有时特指瘾君子突然完全戒毒的行为。音乐迷幻的曲风配上Lennon飘忽不定的嗓音,全曲本身就如同一个瘾君子嗑药后迷醉癫狂的真实写照。不得不提的是该曲强大的录制阵容:主奏电吉他手为Eric Clapton,Klaus Voormann担任低音贝斯的演奏,古典配乐则由小虫鼓手Ringo Starr完成。 7. Love “Love is real real is now love is feeling feeling love love is wanting to be loved..." 在Collins离开酒店,离开自己爱慕的Mary,离开好不容易失而复得的家人,踏上巡演的道路上时响起。在钢琴声里Mary,儿子的画面一幕幕闪过,没有了他,他们的生活依然照旧,而这首Love似乎是在为Collins这段日子里所有的的爱做上一个令人心碎的总结。 8. Instant Karma! (We all Shine on) "...Well we all shine on, Like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nd the sun, Well we all shine on, come on and on on on..." 片尾曲。全片最终以意料之中的皆大欢喜结局落幕。 *Help! Help! 是Lennon在The Beatles时期创作的歌曲,描述了成名后面对生活的巨变时不知所措的苦恼情绪。虽然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影片中,但歌词和影片主题却有一定相似之处。不论是Danny Collins,还是他的儿子,此刻都急切地需要彼此的帮助,“like I've never done before"。 “When I was younger so much younger than today I never needed anybody's help in any way But now that these days are gone I'm not so self assured Now I find I've changed my mind and opened up the doors .... Won't you please please help me..."

     6 ) 致《新知》读者书:看《巨星的回信》后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见信安!
      《新知》的文字,我读过些旧刊,有好感。因此我总盼望得与诸位读者——当然也包括编者和作者们——认识认识、聊聊天。我书此信,给诸位还在坚持阅读书与信的朋友,因为我也爱好阅读,阅读常使我内心平安。可我并不总是平安,因为我感到当今有太多碎片化的文字,充斥我日渐琐碎消逝的时间,如万花筒日新月异,更像玻璃渣硌手扎心。或许就好比当年使徒保罗,信实坚定地站在亚略巴古当中,却难免内心着急:他身边围绕着雅典满城偶像,但见各人胡言乱语宣扬各种零落意识形态,见其甚至祭起坛来崇拜根本就不认识的“未识之神”——如今在地上残垣断壁字里行间,还可见这些尚未风化的荒谬碎识,譬如前人尼采后作的献词(钱春绮译):“再一次,在我继续漂流、/纵目向前方观看之前,/我要遁逃到你的身边,/孤独地高举我的双手,/在我最深的内心里面/为你庄严地建立祭坛,/让任何时间/你的声音再将我呼唤。/坛上印着深深的红字,/写道:奉献给未识之神。/我属于他,尽管我至今/还在亵神者的队伍里,/我属于他——我感到绳套,/在战斗之中把我拖倒,/尽管我想逃,/还要强迫我为他服劳。……”因此,我感谢神,感谢上帝在永恒的信实中,使我得以与你们自由书信沟通,虽然我们彼此尚且不太认识;希望我们可以展开一段全新的真诚交流,不至沦落疯狂。希望读者读到这些文字,就如同对镜观看人心,切身体谅镜中所反映出的,作者难掩的心急。
      我急切想要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好“新知”,那英文中常大写强调的 Good News,那从古希腊人口中传颂至今的 ΕΥΑΓΓΕΛΙΟΝ,也就是神的福音;然而我竟不知如何起头,总不得法告诉你们,这一也许显得新鲜甚至新奇的旧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舍命而死,代赎我们的罪,然后复活升天,坐在天父上帝的右边……就如使徒约翰在《约翰福音》中所记,当犹太高官、著名“公知”尼哥底母,夜里求问耶稣有关重生之道时,耶稣回复他:“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懵了,完全摸不着头脑,诧异追问:“怎能有这事呢?”
      神奇的是,日前,《新知》编辑王星找到我,提醒我英国音乐人约翰•列侬七十五周年诞辰刚过、三十五周年祭日将至,希望我写一篇有关列侬的文章,并且尽量写得“低调奢华”——这让我热情高涨,终于找着话头了!——可这也让我狠狠挠了几下头皮:
      一、我并不了解约翰•列侬其人,听过但不认识他,也不太关心他的音乐,虽就他的基督信仰和文化影响做过些细碎研究,可即使收集再多资料,分析他幼年受洗、少年叛道、中年逆转又偏离又反复无常的诸多信仰经历与其创作灵感联系,甚至引述些有趣评论,如当年甲壳虫乐队成员保罗,多年后对老友约翰被杀一事的酸爽评价:“呵呵,现在约翰成了个殉道的烈士,成了个约翰•肯尼迪。”——我所写的,仍然全都谈不上什么“新知”,无非是诸位自己翻翻书、翻翻墙也能搜索到的二手信息。
      二、我大多数时候浮躁不安,总喜欢高谈阔论,尤其一旦讲到我专业领域,如翻译学、语言学、语言哲学,恐怕陷入夸夸其谈,反而做出“飘渺僻陋”的不好见证了。
      于是我向王星提议:“不如我写写《丹尼•柯林斯》吧!”感谢主,这似乎唐突而奇怪的要求,得到了认可与鼓励。以下,我便尽量平实地与诸位谈谈丹尼•柯林斯。希望这些文字,在不知什么时候、以不知什么方式,竟然就对你们产生了神奇的帮助——因为我相信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丹尼•柯林斯》是一部新近电影的名字,也是片中男主角的角色名。这男主角,是虚构的当代音乐巨星,但这部电影的故事,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而约翰•列侬,恰是此真实事件中重要一环。
      上世纪七〇年代初,一位初出茅庐的音乐人接受某音乐杂志采访,向记者和读者坦诚,他害怕名利可能会给自己的音乐创作带来负面影响。而包括他在内的几乎所有人,彼时都没有想到:当下如日中天的“全民偶像”约翰•列侬,不仅读到了这篇采访,并且还立即提笔写信,与新婚妻子小野洋子一道,安慰、鼓励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新人,恳切劝勉他坚持真诚。可这封信,不知何故,没有寄出,辗转流落到收藏家手里,直到三十多年后,才重见天日……
      在真实世界中,收信人名叫史蒂夫•提尔斯顿,于二〇〇五年首次读到约翰•列侬来信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音乐人,且因这封信的缘故,愈加有名。他坚信:当时那个采访他的记者,收到了寄往出版社的读者信,发现竟是大腕儿手书,顿起贼心,转手卖给收藏家。
      在电影虚构中,收信人名叫丹尼•柯林斯,在时隔四十年后才收到来信并得以卒读,老泪纵横的他早已成为名利丰收的超级巨星,腕儿大不亚于当年偶像。这角色由老戏骨艾尔•帕西诺扮演,真是非常合宜。
      正因此堪称奇迹的信的故事,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时,被译作《巨星的回信》——这也是非常合宜且有意思的意译。片中的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丹尼•柯林斯:
        洋子和我读了你的访谈。
      名利并不能改变你思想的方
      式。它不会腐化你的艺术;只
      有你才能这么干。所以,你怎
      么想呢,丹尼•柯林斯?对你的
      音乐保持真诚。对你自己保持
      真诚。余下的接下来就顺理成
      章。我的电话留在下面。打给
      我吧。我们能就此讨论。我们
      能帮忙。
              爱你的
                约翰
      雅士谷23022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没有听过史蒂夫•提尔斯顿的音乐,也没有正经读过他的个人经历与见证。幸而这部音乐喜剧片似乎也不那么正经,竟然在开场声明调皮地写道:“接下来的内容差不多就是有那么一点儿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意思吧。”
      然而,观看这部大概有不少虚构的电影,着实使我感动并思考许多正经问题。比如,电影第一幕,一位看起来太过年轻、太过简单的青年,坐在烟雾缭绕的杂志办公室里,接受吊儿郎当却一副“长者教你做人道理”态度的记者采访。青年丹尼,腼腆温柔,有时甚至看来天真,就像中国九〇年代集体回忆中的毛宁;而那位记者荒唐又略显癫狂的大笑,却暗示着他手中燃烧的香烟,卷了大麻。——我要向你们坦诚,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猜测,不仅基于美国七〇年代历史文化背景,也基于我个人经验,这令我感到羞愧。感谢主,感谢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舍命,代赎我的罪,并且明明白白使我懂得:最严重的问题不在于酗酒或吸毒种种罪,而在于无法摆脱诱惑的捆绑,以至于拒绝救赎的恩典。正如片中那位记者亵神的口头禅:“Jesus H”。这大概可以翻译为:“耶稣•呵呵”。——我要向你们坦诚,我之所以能想出这个神奇的译法,是因为我自己何尝不曾拒绝耶稣呢?呵呵……
      当我还没有从自己的回忆中缓过劲儿来,电影第二幕,中年丹尼亮相了:他即将上台表演,脖子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十字架项链,特写,十分滑稽地抢镜。他从容不迫地拧开十字架的暗盖,大特写,往桌上砌了一道可卡因,娴熟地吸食一空,怡然自得。——这无需观众任何猜测,而是赤裸裸地宣告:那位曾经对音乐充满天真圣洁理想的年轻人,已经在污秽败坏中,像顺服了魔鬼与罪恶的奴隶般,闲庭信步遁入死亡。
      毒品,不是丹尼•柯林斯最严重的的问题,不是艾尔•帕西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好莱坞、美国,以至于这个世界最严重的的问题。至少,在影片中,我看到这样一种几乎“正能量”的叙事,那就是丹尼因为收到约翰来信,竟然立时洗心革面,立志重新做人,拧开十字架的暗盖,倒掉白色粉末,说戒就戒。并且,几乎如法炮制般,依靠一封迟来的“巨星回信”,片中丹尼在各方面都浪子回头:不整日以酒为伴了,不在两性关系上荒唐放任了,慢慢平易近人了,诚实坦然了,热爱生活与大自然了,开始重新创作了,甚至勇于直面自己一个巨大心理障碍:他有一个三十多年未曾见面的儿子汤姆,他一直想要去见,却总不得法——因为丹尼不是个好丈夫、好前夫,也不是个好父亲,以至于儿子将他视为世界上最讨厌的人,甚至干脆改随母姓叫汤姆•多纳力……
      美国影评人马特•佐勒•塞茨评价说,这部电影,令他想起一九八六年奥利弗•史东导演的《萨尔瓦多》——后者有一幕非常感人的告解独白,而前者就好像是其加长完整版。
      这部电影,则令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我以为这部电影险些沦为了《约翰回信的救赎》。我想起,我可爱的女友乔伊斯曾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聊《肖申克的救赎》,并作如此评价:
      “(该片)讲人类的‘自由’,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逃出监狱。我们不满足于这个世界给我们的一切,却又享受这个世界的法则。我们一边要求自己的自由,却又像一个独裁者一样活着。正是出于对自生渺小的一些认识,许多人选择相信了‘人定胜天’这一说法。我们总是习惯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保护我们所接触到的世界,我们骗人、骗世界,更多还是骗了自己。这类电影之所以能如此火热正是因为所有的‘创造者’们小心的维护着我们共同的沉默,甚至他们就是权威的粉刷匠。让人们通过观看此类电影感动自己之余还能感叹道‘这个世界果然如此’。”
      我观看《丹尼•柯林斯》,果然一直为丹尼的习惯与依赖,捏一把冷汗。回头想想这观影体验,真让我为自己捏一把冷汗。片中的丹尼,遇到许多问题,但似乎总试图从约翰的信里寻求慰藉与救赎——而那又显然不够。因为虽然丹尼口称主名,把“感谢上帝”挂在嘴边,甚至把暗藏毒品的旧十字架,换成了干净单纯的新十字架,可当这个世界的魔鬼对他的诱惑,超出他个人所能抵御或认知时,他重蹈覆辙、变本加厉,谁也帮不了他的忙。在所有人几乎都为他的新生欢呼雀跃时,他随着影片跌宕的叙事,堕入更深的深渊。约翰的信,也在叙事的反高潮中,跌落地上,摔碎了裱框玻璃,还沾污着未吸完的白色粉末……不敬畏耶和华,试图以自己为神,总是盼望亲自以人手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悖逆上帝的骄傲,深深植根在罪里。而魔鬼就总是利用人的这种叛离上帝的骄傲。
      丹尼又吸毒了,又酗酒了,生活简直比收到约翰回信以前更加不堪,脖子上挂个十字架有什么用呢?他新认识的女友,目睹这起起伏伏,对他失望至极。他们二人在虚构的叙事中多么般配,几乎就要共浴爱河了,然而他却只能无奈离去,给女友留下一样试图挽回感情的礼物。此时此刻,镜头、音乐,都在缓慢调动我这观者的胃口:到底是什么礼物?
      我忍不住祷告,是的,我竟为电影中的人祷告:
      “主啊,怜悯他们!求你让丹尼把约翰的信留给她吧!因为这是我能想到的,丹尼所能给出的最好礼物。求你让这世界上,再多一部能给人增添些许信心的电影吧!那信纸上写着的文字,也许价值千金,但在你长阔高深的爱面前,算得了什么呢?难道她就只是在意一封巨星的回信吗?不!她想爱他,他也想爱她,而他能给她最好的爱的礼物,就是他自己的生命,就是他甘愿放弃在这世界上自己所习以为常、赖以为生的一切名利、诱惑、罪恶、虚空、自义、偶像、滥情、假意……”
      至于二人结局如何,留给诸位自己观看,否则我就剧透太多。我的祷告,并不能改变故事结局,因为这部电影早已按剧本拍好。我只是相信,无论在电影中或电影外,上帝自有其宏大计划,总是提前为我们准备好、安排好,我们所需用且当受的一切。我相信,天父上帝美好旨意总是成就;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各人,可能被预定成为败坏污秽的亵神狂人,只配反衬那美好救赎。
      影片最后一幕,是丹尼与儿子汤姆的和好:两人并肩坐在医院病床上,等待医生推门而入并当场宣告一个关于汤姆生命的好消息,或坏消息。汤姆患有重症,正在接受治疗,面对可能的死亡宣告,仿佛面对一种全新的未知,仿佛周围的空气也都充满着令人窒息的危险。他像小孩一样啜泣,坦言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一切,甚至开始向父亲交代后事。而这时丹尼却对汤姆说:一路走来,在陪你看病的过程中,我写了很多笔记,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那个医生进门来,如果叫你的姓,非常严肃地称呼你“多纳力先生”,那往往是要告诉你一个沉重的坏消息;然而,如果他轻松地直呼你名,叫你“汤姆”,那肯定是好消息。影片即将落幕,丹尼没有告诉汤姆的是,他也许曾非常介意儿子一度称呼他为“柯林斯先生”。
      他们凝望着观众看不见的门,那是镜头的位置,也就是幕前你我与幕后他们超越时空视线正对的交汇处,画面几乎尴尬地静止着,感官沉默着:这令人坐立不安的张力啊!门……
      医生有时带给我们好消息,有时带给我们坏消息,这便是市场制造悬念的基础。我相信几乎所有观众都与我一样,盼望听到画外音传来一声“汤姆”,而虚构叙事者往往就是扮演着先知角色的“创造者”,操控读者、观者、消费者的盼望。可实际生活中,谁能预先知道,别人给你带来的,终究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更何况,这消息万一还事关你的生死,谁人又敢妄自预言呢?我不愿拿这样的事说笑,或不负责任的瞎猜;我选择向我的神祷告。在任何事上,我都如此信靠。因为耶稣,在永恒中,带给我一个永恒的好消息,也带给你。我相信,这信实的盼望永远不至落空。

      《圣经》所记载着,耶稣的好消息,常常是低调的。他若愿意,可以行神迹把石头变成食物,可他却谦卑地骑着驴进入耶路撒冷。他若愿意,可以走出十字架,可以高飞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可以调遣天使千军万马,可以瞬间铲平一切行不义的人;但他却甘愿降尊,放低神子高贵身份,忍受世人百般羞辱,直到临死还总以爱为世人请罪,体谅罪人的无知,为杀害他的凶手和围观的沉默帮凶深情祷告。正如经上记着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基督徒所坚信的,耶稣的好消息,永远是奢华的,因为神的独生爱子竟然为你我舍命!还有什么比这更奢侈、华丽的事呢?
      这就是我想要分享给你们众人的一点新知,一点好消息。这在我而言,是新的:我刚受洗归主不久,宛如从圣灵重新出生;这是我新看的电影,新得的心得,新作的文,新颂的歌,并满有试图结交新朋友的盼望。然而我不愿你们不知道,以至于不相信,《传道书》却是这样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我盼望你们来信。如今诸位可以在新浪微博直接发给我私信,或公开信;我的联系名留在下面。无论是讨论电影、翻译、语言、真理、灵魂、魔鬼、上帝,我都欢迎,也并没有什么人禁止。我恐怕自己能力有限,信心薄弱,帮不上忙,甚至多说多错;但我会勇于尽力,并且恳切求主保守我们的交流与沟通,看护你们身心平安。愿上帝的慈爱、恩惠,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愿荣耀归于我主耶稣基督。再见!
      提前祝你们每一个人:圣诞快乐!
      阿门。

                        在爱中为你祷告的
                             @江烈农

    (三联《新知》专题约稿,未得刊行。求主恩赐每个人自由,哪怕是在中国出版业。我给5颗星,满分10吧。)

     短评

    拍得一般,但这部把老帕打扮得比较好,特别选的一些年轻时候照片深得我心就加个分呗。他笑起来还是这么甜,在酒店里的片段我觉得比和儿子那里都要温馨,或许是因为家庭救赎还是太过老套吧。还有在演奏会还是随大流改歌,可惜又可以理解吧。不过老帕现在的嗓子不太适合唱歌啊。

    4分钟前
  • Stranger
  • 推荐
  • 如果有机会和某位以某个作品而出名的人交流,尽量还是不要提那个人尽皆知的作品吧。就像不要每次看到李克勤都要提及红日那样,觉得或多或少都是对他有所伤害。

    5分钟前
  • jiade
  • 还行
  • 那封信是真的有+1星

    9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 6.16 @ 香港UA时代广场

    14分钟前
  • Jerry
  • 推荐
  • 人就是不断做减法,然后某天忽然发现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18分钟前
  • 欲圣
  • 推荐
  • 每年,美国都会有很多这样的剧本,这样的故事。简单,平实,但也感人。

    20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推荐
  • 近期我能静下心真正好好去享受的一部电影,并不是说它有多么的完美,反而它很“套路”化,在真实事件基础上过度拔高主人公,使得整个片子很平淡。但这些我心水的演员们之前的化学反应太好太自然,让我看的非常享受。喜欢残缺中带着小圆满的结尾,即使生活一团糟,还是有亮点等着你的。

    21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 75岁的帕西诺这些年做了一个“神”级演员该做的事情,当然86岁仍旧矍铄的普卢默同样令人心生敬意。

    22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 2015.10.7.902 肯定是AP从影至今演过最喜剧的角色,真是难得。影片就是很积极风格,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脸的那种,台词也很有趣轻松,故事虽然是讲人生改变,但是那些多动症儿童,那些疾病,那些后悔的人生,竟然演着完全不像是问题,反而是被这种正面迎击毫不懈怠的处理手法给弄得节奏剧情欢乐有趣。

    24分钟前
  • xixi嘻嘻
  • 推荐
  • 不一样的视角,过气明星的B面。7

    29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 如春天阳光般温情,如夏日凉风般美好,像冬天的雪,但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像是秋天的落叶,虽是迟暮,但依旧在风中优雅。温暖如流水一般,故事缓缓到来,配着美好的旋律,家庭与责任,亲情与爱,在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帕西诺,饰演起这样的角色真的是游刃有余。老来却帅气依旧,听沙哑歌声也醉。

    3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 轻松温暖的小片儿,阿尔·帕西诺演技爆表,毫不费力地把一个外表颓废但内心充满善意的摇滚巨星形象诠释出来;配戏的演员也丝毫未显逊色,演儿子的最近接了这么多片子估计快红了。讲述最俗套的父子和解故事,但是既不狗血也不鸡汤,甚至连大团圆结局都懒得拍给观众,最真实地截选呈现了一段生活。

    34分钟前
  • 我是一只小小李
  • 推荐
  • 近年来看过AL最好的电影,剧本尤其出色,不给观众喝鸡汤。帕仙奴与所有演员的互动都很来电,值得推荐!贝宁风韵犹存,且越来越像达斯汀霍夫曼~

    39分钟前
  • 发条J
  • 推荐
  • 浪子回头老梗不过好歹承认七十岁开始转型科恩基本不可行。给魅力四射的Al十颗星,很少演不要脸的万人迷,演起来真可爱!吃一贴高龄rom-com狗粮。跟保姆/经纪人Plummer大爷也萌得很,旅馆开门那里一口就亲上去了卧槽

    41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 间接想到石黑一雄的小夜曲。所谓自由,其实没什么自由,不过是些放纵,放纵也无非因为要对抗没有自由,恶性循环。不是摇滚明星或“艺术家”的人们是在另一种恶性循环中而已。大家互相张望。现实中残酷的事情看似平淡无奇却疼得撕心裂肺,须臾间擦身而过就消失了,疼痛也变得恍惚。帕爷爷太可爱。

    45分钟前
  • smalldie
  • 推荐
  • 一部以民谣歌手Steve Tilston的真实经历改编,关于老浪子自我救赎的温情小品。题材屡见不鲜,平白直叙的剧本也并不算出彩,阿尔帕西诺唱歌是个看点,电影结尾让我动容,大晚上在温情片里找到我想要的感动这就足够了,四星半。

    50分钟前
  • Lost丶Key
  • 力荐
  • 艾尔·帕西诺又演了一个在迷茫中自省和重振的artist,所以电影特像《低入尘埃》,但和《低入尘埃》比,本片通俗易懂,叙事单一不复杂,哲学味少了很多,鸡汤成份多了些,有点俗套,却没那么矫情。喜欢电影的音乐,即便没完全支撑画面,至少好听的旋律加强它的节奏感。好久不见安妮特·贝宁。三星半。

    53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 这个温情故事中金钱是关键

    54分钟前
  • #烧光光#
  • 还行
  • 一个比较温馨的歌星故事

    55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 老套路。

    59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