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柏基、张永发、林国辉三个年轻的学生共同就读于男子学校D班,相处甚好,平时经常与A班的高材生们针锋相对。凌柏基对电视台的戚美珍单恋失败后,和在洗手间偶然邂逅的蚊蚊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但蚊蚊的女性好友简慧也对凌柏基芳心暗许,只能将这段感情默默地藏在心里。不久后蚊蚊要离开香港出国读书,不料在离开前一夜坠崖而死,令凌柏基悲痛欲绝。与此同时,凌爸爸公然在外与情妇同居,家庭失和,阿基该如何在人生和家庭的困境中寻求自我的“突破”?
解体前的南斯拉夫作为二战影片大国,给我们贡献了《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许多部经典二战影片,解体后的南斯拉夫各国虽然也还在零零散散地拍二战片,却鲜有为中国观众所了解的,今天就来介绍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斯洛文尼亚二战电影《突破》(Preboj,2019)。
先来介绍影片的主角弗朗科·西弗·弗兰塔(Franc Sever Franta)上校,他是南斯拉夫人民军的一位老战士,1941年南斯拉夫抗德战争爆发后,年仅18岁的他就加入了南斯拉夫人民军,从一名普通战士和通信员一直成长为军区司令员和野战军旅长。弗兰塔在抗战期间参与了多次战斗,最出名的就是1945年3月指挥部下解救了在梅纳山被德军包围的500多名战友(也就是本片所讲述的内容)。战后弗兰塔进入苏联军校深造,毕业后他被调往贝尔格莱德的巴塔吉尼卡机场任守备司令,后又任驻萨格勒布的南斯拉夫人民军空军司令,被授予上校军衔。退役后弗兰塔于1967年成为布尔尼克机场的主管,布尔尼克机场在他的领导下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客货机场。
影片剧本改编自战后弗兰塔撰写的纪实文学《梅纳山的陷阱》(Past na Menini planini),他时任南斯拉夫人民军北方军区司令员,由于德军事先破译了人民军的无线电密码,使得两个旅的500多名游击队战士在转移途中被12000名党卫军(其中大部分是乌克兰人)包围。德军对游击队的防线进攻了五个小时,得益于部队中的斯洛文尼亚伪军逃兵的军事技能,游击队战士守住了防线。在得知电码被破译后,弗兰塔和他的手下们没有按计划前往沃尔沃(Volvo)和科罗什卡(Koroshka),并得以出其不意得在在第三次突围中,一枪未发得从德军包围圈的薄弱环节上突围而出。这次作战的代价是,游击队共有8人死亡、18人受伤和20人失踪,其中包括一名12岁的小通信兵,据说他在被德军俘虏后,被强迫吞下他的勋章,然后被丧心病狂的乌克兰人丢进火堆。此战后弗兰塔的那个旅被授予“梅纳山之盾”的称号。
到如今当年突围的500多名战士如今只剩四人在世,他们分别是通信员弗朗克·贝拉、无线电电报员鲁迪·法伊弗、密码专家瓦莱丽亚·斯克里尼亚尔·特沃兹和机枪手何塞·斯特尼什。现年96岁高龄的弗兰塔也依然健在,他很高兴这次经历能被拍成电影。他同时评论道,他对今天的世界没有什么好的看法,我们现在的处境是没有人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法西斯主义,准军事组织正在出现,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出现了混乱,这是不可思议的。类似的事情同样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没有人知道谁在和谁合作,谁在和谁联系。
影片由 Kzd Triglav, Narayan Production和Studio Ritem三家公司联合制作,预计投资25万欧元,预计今年10月17日在斯洛文尼亚上映,似乎目前也无在其他国家上映的讯息。为了还原当年的人物形象,导演德扬·巴博塞克启用了很多16-22岁的年轻演员,这正是当年游击队战士们的年龄。他评论道:我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是未知的,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人道和鼓舞人心的战争故事,我们都应该了解当时我们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解放。
2023.02.13
南斯拉夫作为二战影片大国,给我们贡献了《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许多部经典二战影片,这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二战电影《突破》是南斯拉夫解体后斯洛文尼亚拍摄的电影,故事的主角是弗朗科·西弗·弗兰塔上校。2019年电影上映时当年突围的500多名战士只剩4人在世,他们分别是通信员弗兰奇·贝拉、无线电电报员鲁迪·法伊弗、密码专家瓦莱丽亚·斯克里尼亚尔·特沃兹和机枪手何塞·斯特尼什。现年96岁高龄的弗兰塔也依然健在,他很高兴这次经历能被拍成电影。
1945年3月,梅纳高原漫天大雪,狂风大作,南斯拉夫一只400多人的游击队在这恶劣的天气中艰难的突围,他们中有通讯员贝拉和约泽,密码员瓦尔齐,报务员鲁道夫,还有最年轻的战士桑尼,22岁的指挥官弗兰塔负责这次突围行动。而参加围剿游击队的德军有卢布尔雅那一般党卫队成员厄文·罗森纳,勒尔将军命令必须摧毁施蒂里亚的游击队,匈牙利的党卫军加利西亚师派遣12000名士兵。游击队本想趁夜色从梅纳高原转移出去,不想途中遇到德军阻击,只好原路退了回去。严寒和饥饿,缺少弹药,饥寒交迫的游击队被困在刺骨寒冬的高原中,何去何从摆在了指挥官弗兰塔面前,他决定改变策略,放弃突围,转为撤退,恰好一只战斗力极强的警戒营经过附近,弗兰塔说服营指挥官卡尔科夫放弃分别突围的想法,加入到他们的突围行动中,一起突出包围圈。
一个农场的老妇人把仅身后下一头牛给了游击队,解决了一部分的的饥饿问题,警戒营又拿出了一部分罐头食品。战斗开始了,不断有游击队员牺牲和负伤,德军人数太多,游击队顶不住了,只能撤退,弗兰塔命令医生把剩下的咖啡都注射给重伤员让他们睡觉,然后用树枝遮盖他们,等到突围出去以后在回头来找他们。电影表现这个时候的指挥官弗兰塔有点多愁善感,患得患失,激烈的战斗中,他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六神无主,不知所措。纳粹够残忍,把还是孩子的桑尼身上浇上酒后扔进火堆里活活烧死。
夜幕终于降临了,弗兰塔派出三个当地的游击队员去侦察,找到了德军防线的缺口,有一条伐木的原木滑道无人设防。于是游击队开始了突围,顺着滑道顺利到达山谷,但是前哨侦察报告,山谷里满是德军把守,此时的游击队弹药不足,战士们精疲力尽,无力再战,这个时候考验指挥官智力的时候到了,再次派出抵进侦察,证实德军的战壕里是空的,大部分德军都在山上。德军指挥官获知游击队溜了,拍着桌子再怎么大发雷霆,也无济于事了。
爆无聊
是完全从指挥官本人视角出发的片子,真实感足够,戏剧性欠缺,不够抓人,甚至有些…尴尬?比如结尾德国军官在哪儿大吼。但是烧人那一幕还是让我不寒而栗。
于平静处起波澜。好的故事并不需要一波三折的戏剧性,能人所不能,即为英雄。
本来影片质量已经趋向于国产抗日神剧了,再加上别无选择的国语配音,太完美了,内味儿十足!
尽管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游击队员抵抗纳粹进攻的钢铁意志,使人敬佩。幸存老兵风烛残年,那种岁月从指间划过,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何在!
把德军刻画的个个像笨蛋,跟当年抗日剧中的日军一样……
-
太多类似自传性质的内容了。可以理解这可能是真实战场的常态,但实在对观众很不友好呢。。。说白了就是没太多让人提得起精神的内容。。。
有人说德军像傻瓜,笑话,几个德军就敢对战,已经很强了。说明游击队的技术还是被看轻。
低预算佳作 但心理反应较少感觉就是个军迷电影
还不错,优秀的指挥员斯洛文尼亚游击队突破德军包围圈
平铺直叙,既缺少指挥官决策的过程,也没有很好的群像,莫名其妙就突围结束了。
好看
飞机上看完的,只觉得并没有把这段历史拍好
在回家的高速路上 看完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就是拍的不咋地 浪费好题材
根据弗朗.西弗-弗朗塔 小说《梅尼纳山上的陷阱》一书改编。作者1945 年 3 月,他作为第 6 旅和第 11 旅作战参谋长 22 岁。
节奏很慢,两倍速度看都嫌慢,一直在刻画指挥官的内心世界。#20230927
还行
写实,指挥官的心理刻画很成功。
2023-151 小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