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chim是家中老三,常遭两位哥哥作弄,往往情绪失控,幸好父亲是精神病院的院长,对他照顾有加。这所院舍专门照料青少年病人,以康服而非囚禁作为目标,是当时德国最先进的有关设施。Joachim在这环境长大,让他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他一家视病人如家人,使他体会到所谓「正常」与否只是一线之差。视频透视主角从小孩至成年的印记,描绘他经历初恋、父母离异和出国等,各种人生片段有喜有悲,但黑色幽默的风格贯彻始终,一众专业和业余演员,包括精神障碍人士的演出尤其出色。
【第十一届德国电影展·忆梦记·2023】德国影展梅开二度,观众有幸看到两个2023,其实3月期的影展是去年被疫情耽搁的延期,此刻这期才是正出,恢复纪年,记为十一届。
开幕电影《忆梦记》,也是柏林电影节“14plus一代”单元的开幕影片,片名When will it be again like it never was before,直译当是“回到从前”。浓浓的古早味,一个男孩从1974年开始的30年成长史,生活在精神病院里的一家,父亲是事业心勃勃和心有旁骛的霸道院长,母亲是心系意大利暖阳的傻白甜太太,两个死对头兼有爱的哥哥,一屋子怪奇物语的病人,构成小男主黑色幽默、奇幻神道的酷世界。电影摒除了正常与否的两分法,用童言无忌映照出庸常社会的反常,座上频繁失笑,少见的德式喜剧。另一个突出印象是孩子的成长历程竟然会那么频密地与死亡遭遇,路遇的剪篱人,撞断脊柱实施土葬的燕子,家里的老狗,父母行将就木的婚姻,直至初恋与手足和暮年的父亲……生命就在这一次次的擦伤中结痂愈合长大成人。少年期的男主表现奇佳,令人信服地弥合了过于天使的童年和过于冷静青年之间的落差。
导演说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童年时期,主角在精神病院“玩”,最有趣。但整体就是一个普通家庭故事。
十分怀疑是新导演……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主题+典型青少年电影元素的堆砌(一头金发雀斑脸,兄友弟恭戴牙箍,发疯脆弱要游学,父母离婚亲朋好友死亡等等等等)。根据三个章节来看整体主题还是偏向成长,只不过用了很悲观的死亡这个线索来串——从少年时第一次见识死亡到最后知晓初恋和哥哥的死亡再到最后坦然生活在还算完整的家庭中,即使面对患癌的父亲也感受不到多少死亡的气息了……(还是十分牵强,表达十分艰涩)
人生难
11/23Goethe InstitutIch muss ein Psycho sein. Josse的妈妈咆哮的时候我哭了不发疯这日子可怎么过得下去appropos好冷啊好冷啊好冷啊啊11/24Ich muss dauernd darüber nachdenken. 然后爆发的脑洞 德语电影名好像我用了不知道多久的哪个个性签名啊!“得未曾有”!
进入到釜山BIKY竞赛单元的影片
#2023 EFM# 新生代少年单元入围。其实是个蛮有意思的设定“住在精神病院里的敏感少年”,很有喜感,1970-80年代的时代气氛也不错,不过后面跑偏了……变成一个没啥亮点的家庭情节剧了。
旁观一个德国娃的独特成长经历,最后父母的相拥和主动同床让他心里格外暖,嗯
更有趣和更聪明的呢喃核,在精神病院里完成社会性化的小孩,如何理解亲情、死亡、爱情和他人。最终父子在狂风里和解,然后如常上车离开,孤独是最后一项课题。
好喜欢最后爸爸上车的镜头…
平淡 浪漫。生活 死亡
美术摄影还行,问题是buff叠得太多,死到最后都已经麻木了…柏林的G14p好像就爱选一堆折腾各国孩子的片
2.5
生活有快乐也有悲伤,幸福从来也是无法定义的。善与恶,好与坏似乎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唯有内心永远向往阳光,才可以开心过完这一生。感谢歌德学院。
没想到德国人的coming of age拍得这么好(原来他们不只会造汽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