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人间世第二季

    记录片大陆2019

    主演:内详

    导演:秦博  范士广  谢抒豪  

    猜你喜欢

     剧照

    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1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2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3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4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5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6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13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14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15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16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17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18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19人间世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8-04 04:22

    详细剧情

    两年的时间,9个摄制组,50个人,陪着200多个拍摄对象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了他们生命当中的重大时刻……东方卫视大型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即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每周二晚21:30震撼回归!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让我们放下浮躁,再次认真聆听这些生命中的爱与痛。

     长篇影评

     1 ) 做个什么样子的医生

    从学校毕业到退休安享晚年,中间这段时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被职业所占据,这也是人社会属性的体现,个人天赋的差异,所掌握知识的不同,获取知识的不对等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不同的分工职能,于是,我们对于自己职业的选择,也就是对于自己人生的选择。

    我一直困扰做一个什么水平的医生,是永攀医学高峰的医学科学家,还是地方医院的快乐小医生,无数个日日夜夜,我在脑子里比较二者的优劣,我得出的结论没有变过——“看人!”。

    但无论如何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永远都不会变,特鲁多的传世名言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呼喊出了对于医学局限性的无奈,也对于医生的职责做出来相当简略和具体的规定。

    无论今后变成了什么医生,请记得对患者微笑!

     2 ) 2019年的《人间世》,会不会依旧红你的眼眶?

    2018年3月,有一个叫秦博的人去参加了奇葩大会,他说他和团队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做《人间世》,是一些发生在医院的故事。

    那个时候知道这部纪录片的人不是很多,秦博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张丽君。

    她是一个喜欢旅行的姑娘,她觉得世界真的很大,值得她用尽余生去行走,去丈量,去探索。

    后来,她结婚了,有爱她的丈夫,肚子里的孩子也已经五个月了,就在马上就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的时候,她生病了。

    胰腺癌。

    癌症是很残忍的两个字,因为它可能会宣判着死亡,它可能会使得一个人所有的希望和憧憬,都顿时间灰飞烟灭。

    生病之后的张丽君,她觉得世界真的很小,小到只有家庭和家人。

    这是一个很勇敢的姑娘,冒着危险把孩子生了下来,自然,她知道自己今后的无力陪伴,所以她为女儿录了直到十八岁的生日祝福。

    她调侃的说,当女儿八岁的时候她是二十八,当女人十八岁的时候,她还是二十八,这样虽然妈妈没有办法一直陪伴着她,可是妈妈却总是很年轻的。

    秦博在台上说的时候,底下的观众,都已然泣不成声。

    突如其来的一场病,可以改变的东西,真的好多,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没有人想要,可偏偏,疾病这种东西,无可选择,所以,发生的一切都无可奈何。

    生老病死是个人意志所不能决定的事情,所以它极易引起人内心的悲悯,医院这个地方,太多绝望的家庭,也有太多感觉撑不下去的人。

    不可控的绝望,会引起旁观者的悲悯。

    这亦是一部有所悲悯的纪录片,他们拍的克制,观众也要克制着来看,爱可以昭告天下,痛不可以,那只能是独自站起来时的忍耐和呐喊。

    如果生命以痛吻你,你是否会报之以歌?

    我想,如果有一天死亡逼近我的面前的话,我希望自己可以死的体面一些,不愿意浑身赤条条的插满管子,透明的塑料管里甚至会将淡黄色的尿液展现在旁观者的面前。

    自然的死去,比工业化的死去,会稍微体面一些吧。

    秦博的一个故事,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人间世》,豆瓣上两万五千多人打出了9.6的高分,每条评论,大家都写的极认真,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恐惧。

    2019年1月1日,时隔两年之后,第二季再次回归,第一集叫烟花,主角是孩子,他们得了一种病,叫恶性骨肿瘤,百万分之三的概率,多发生在孩子身上

    没有什么比看孩子走向死亡更戳心的了。

    他们被迫失去了感知悲欢的资格,也错过了接下来关于生命的未知。

    “我要呼吸,什么杀人医疗方法。”是以这句话开始的,一个躺在病床上挣扎的孩子,他叫王松茗,太紧张,也太痛了。

    他的左腔静脉会埋上一根管子,这里是他的静脉输液港。总是会有一个医生来告诉他要挂盐水了,妈妈给他解释说盐水就是感冒的时候打的点滴,打了点滴,生的病才会好啊。

    大人们只会告诉他挂盐水,但是没有人告诉他挂的盐水是顺铂,合乐生,盐酸阿霉素,泽菲,立幸,它们会让你吃不下饭,恶心,呕吐,掉头发。

    挂盐水是没有办法把病治好的,还是要做手术,骨肿瘤,癌细胞在骨头上,手术室里的工具是锯子,刀子,剪子,医生要把他的腿锯开,拿出骨头,切除上面的肿瘤,把没有癌细胞的骨头再放回他的体内。

    看到被打开的大腿和医生手里的骨头时,我打了一个寒颤,然后下意识的摸了一下自己的腿。

    把骨头拿出来,这得多疼啊。

    痛的时候该怎么办?痛的时候就咬牙坚持着,或者吃一颗糖。

    输盐水会让嘴里苦苦的,但糖是甜的。

    十三岁的杜可萌,光头,笑着说她的病房是美少女病房,她以旁观者的姿态讲述了这一集的故事,但当她得知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肺里之后,她说自己这个乐观使者也累了。

    病房里的世界和童话里不一样,他们的童话世界在梦里,梦里的他们成为了战士,共同对抗着他们的敌人,癌细胞,他们拿着锤子,狠狠的打了下去,如果骨头上的癌细胞可以这么轻易的就离开自己的身体,那该多好啊。

    王思蓉总是会埋怨妈妈为什么不能经常陪在自己的身边,妈妈告诉她,因为妈妈要赚钱啊,但妈妈不知道女儿经常腿疼不是因为长的太快,而是因为长了骨肿瘤。

    生病的女孩子,依旧爱美,她说如果截肢,就申请安乐死,话语间的决绝,却让大人莫名的揪心,生病的人,不敢奢望很多,连想要继续追求美丽都不可以,更何况,腿一旦锯了,就再也不能找出来了,如果她好了,就是一辈子的残疾人。

    一个孩子,不能接受自己没有腿的样子。

    做了手术之后想做美容线,妈妈说话的时候不想她太小声,医生和妈妈说话的时候她也会倚在门边偷听,她不希望自己被瞒着,无论结果再坏,她都希望知道自己真实的病情。

    手术那天,跟女儿打赌的妈妈说她今天一定不会哭,她自豪的对着镜头说她今天都没有哭,但手术完成回到病房的时候,她仍旧无法忍住,为了不让女儿看到自己在哭,捂着嘴身体忍不住的战栗发抖。

    宁愿断腿,宁愿伤痕累累,只要命还在,一切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从鼓浪屿回来的王思蓉,还是没能活下去。

    安仔是个小胖子,为了阻止癌细胞的扩散,左边的手被截肢了,他喜欢吃油炸的食物,和妈妈关于吃的是鸡排,是猪排,还是鸡腿的争论,才是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所应该经历的天真。

    安仔生病之前最喜欢打篮球,玩滑板,可生病之后他就不愿意出门了,每次出门之前都会磨蹭好久,把左手空荡荡的袖管捏出形状,走在妈妈的右边。

    如果不生病,安仔一定是个学习很好的学生,去安装假肢的时候,他说自己不想安装机械手,想要装好看一些的假肢,问医生是不是装了假肢自己就可以继续背书包了。过年病情恶化躺在病床上,却是害怕自己会留级。

    他想和自己的朋友待在一起。

    安仔说,游戏里的人都有很多条命,死了一条,还有很多,不像他,只有一条生命,左手再也长不回来了,他原本以为没有了左手他就好了,可他不知道他的癌细胞已经到了肺部。

    “如果还有家伙没有闹够的话,来吧,让我们来奉陪吧。”生病的人是软弱的,但安仔这次扮演了一个英雄人物

    他没能回复杜可萌新年祝福的消息,但他的眼角膜让一个三岁时失明的男孩重见光明,一个家庭失去了希望,一个家庭又看到了希望。

    这一集叫做烟花,美是真的,短暂也是真的,这偏偏是多发在孩子身上的一种病,生命才刚刚开始,就要在疼痛当中逝去。

     3 ) 没有后代并不可耻

    比保障生育选择权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女性不生育之后的社会选择

    《人间世》第二季第二集讲述了三位高危母亲生产的故事:第一位母亲,连续两次剖腹产下女儿后,高龄怀孕第三胎,出血近一万毫升,以切除子宫的代价终于生出了儿子;第二位母亲,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她带着“我认为人生要是圆满,就是有个孩子”的信念,带着丈夫、父母、公婆一家子人的侥幸,产子后因为肺部感染离开了人世;第三位母亲,这位英雄消防员的母亲在失去家中独子后,前后尝试五次试管婴儿,最终诞下一个女儿。

    旁白里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在这里(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冒险生子的母亲,很难去说她们是母性的伟大,还是生命的赌博。”我想更多的还是赌博,并且把她们推向赌桌的,正是此刻阅读的你我。

    第一位妈妈在顺利产下儿子后感慨,“我们那边有一个重男轻女的意识在那里面,我们也是有希望能生男孩子最好就这样子,但是我们也是希望,比如说已经有两个女儿了,也想要再有一个儿子。……其实我觉得还是做男的好,就至少不用遭那么多的罪”

    这句话很平实,产妇在说这段话时也很平静,但却让听者细思极恐,母亲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一个儿子,现在终于如愿,那家中的两个女孩还能分享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吗?为了弟弟能上学,姐姐们会不会被迫辍学做出牺牲?现在的母亲是否就是她们将来的模样?我不敢往下想。

    手术中用过的纱带

    前面说到,这位母亲手术中大出血一万多毫升,要知道,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的血量也只有四千毫升左右,这相当于把体内的血换了两遍还多。最后,实在没办法制止大出血的医生迫不得已选择了摘除子宫,在签署同意书时,我看到产妇的丈夫犹豫了。即使医生用了“出血量就像喷泉一样的,可以用喷射来形容”、“几分钟内几千毫升血马上就没有了”、“再不拿子宫命都没有了”这样的句子来说明情况的危及,产妇的丈夫还是强调,“真的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切掉)”。我们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这位丈夫的行为告诉我他只想要结晶,爱情只是为了得到孩子出于无奈而干的一件麻烦事。昨天这集纪录片播出了,当产妇看到自己丈夫的举动会作何感想呢?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尚且因为母子平安的结局让人觉得产妇的行为可以理解,第二个故事不禁要让人哀其不幸了。

    一个明知道怀孕生子会严重危及自身生命的25岁妈妈,一个出生只有一千克的早产儿,这是一个以命换命的故事。是的,她的家人没有逼她生孩子,视频里也播着她的丈夫和公婆希望她不要产子的话语,但是,固执的她还是带着那句“人生要是圆满就是有个孩子”的信念逝去了。有孩子人生就真的圆满了吗?父母的责任就只是把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吗?当受精卵还只是一个细胞的时候,你强行带着没有思想的他,赋予他思想和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然后有一天他降生,叫你妈妈,这时你的人生就圆满了?人生虽然值得,但可是很苦的。他将来会经历摔倒、挫折、失败、创伤以及种种你脑海所能想到的负面词汇。你做好准备教给他面对它们的方法了吗?年轻的你自己知道如何面对它们吗?

    前面都是在从产妇自身和所在的家庭找寻她们对生产如此狂热的原因,现在是时候回头看看身为社会成员的你我了。

    视频里,有一个词出现了四五次,生育选择权。婚姻法里对生育选择权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生育选择权是指父母一方或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双方有生育或不生育子女的权利,包括是否生育先天性不健康的后代等。就连视频里的妇产科医生也无奈地说,“我们有的时候也很尴尬,人家说生育权在她手上,这么沟通,这么谈话,她认命了,她不肯终止,我们也不能强迫把她引掉。”

    但是医生,生育选择权的重点在于“选择”而非“生育”,什么是选择?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项才称得上选择啊!这个社会给这些“傻”到冒生命危险也要生产的妈妈们选择了吗?我们没给。如果不生儿子也可以体面地活,谁愿意舍弃生命?我们看似保障了女性的权利,做的,却是给一条通往产房的单行道刷“生育选择权”路牌的勾当。

    在讲述第一个母亲的故事的时候,有一条弹幕让我记忆犹新,“在我们老家,假若她生的是女儿而且还被摘掉了子宫,她只会更抬不起头”。医生,您从来不是在和危重病做斗争,您是在和延续了千百年的封建陋习做斗争,您是在和娘家人在婆家人面前抬头说话的砝码作斗争,您也是在和电影里、广告中“儿孙满堂”的幸福场景作斗争。打败它的办法不是更先进的医疗技术,科学水平,而只能是对女性个体的尊重。

    这位妈妈的镜头只有五秒,但只要看过一次,闭上眼也忘不掉她被生育支配的恐惧。我们哪里给这个女性选择的机会了,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有性教育,那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有对丁克的介绍吗?鼓励他人做真实的自己没错,可我们有想过她们做真实自己的后果吗?我们可曾有过“一对夫妇为何结婚多年却没有孩子”的疑惑?

    《生日》这集纪录片最后是以母爱伟大作为主旋律结尾的,但是这两个故事看完,我只觉得母爱是被生育挟裹的工具。要想赋予女性真正的生育选择权,或许还是要从树立女性独立的思想和推广更加包容的生育观做起。前者是为了阻止怀孕的高危女性不再去冒险生产,后者则是让大家都明白,没有后代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并不可耻。

     4 ) 看了《笼中鸟》你还会不会觉得人间不值得?

    世间上的人。形态不同,样貌不同,性格不同,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唯一相同的一点就是,我们都苟活于人世间。

    精神病院是社会上一种特殊的存在,他的特殊在于神秘且魔幻,在于你不知道里面住的到底是天才还是疯癫。

    生活不易,人间不值得,值得的人间是什么样子?或许精神病院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人世间第二季》第六集《笼中鸟》豆瓣9.6

    纪录片开头,一个精神病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笼中鸟,这是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却失足被猎人捉住,从此与天空无缘,猎人日复一日地去逗弄小鸟,直到有一天,猎人发现小鸟浑身鲜血淋漓,猎人终于明白,小鸟只能属于天空,只会属于天空,他叹息一声,捧着奄奄一息的小鸟,想要帮助它,不多时,小鸟竟挣扎着翅膀飞了起来,但它知道,天堂将是它唯一的归宿。

    “小鸟是谁?”

    “是 我 啊。”

    随着进度条的推进,精神病院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的揭开。

    里面有一个每天外星人叫他干活的老爷爷,

    他最好的朋友是外星人,他觉得整个星球要一起向着外星人进化。

    有一个喜欢画画的小姑娘,

    小女孩说:「在这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聪明过头的,一种是笨过头的,就是跟世人不合,所以才被关在这里,但其实我觉得世人有些人也是有问题的,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吧。」

    还有一位得了双相情感障碍的小姐姐,她是上海某大学的一名大二的法学生,她来自遥远的贵州,站在走廊的她,手里还捧着一本教材。她只担心一件事情,就是她的考试,希望这个学期不会挂科。

    在这部影片中比起许多老年人来说,她对出去的渴望也是尤为强烈。

    在每次父亲来看望她时她会哭会闹,甚至用头猛烈的撞墙,强烈地表达着想要出去的愿望。

    因为女儿的病,父亲非常自责,他说:都是因为他和妻子关系不好,从女儿两岁开始他们就争争吵吵甚至打架,影响到女儿的情绪,导致女儿生的这个病。

    后来,女孩学校的领导来病房和女孩爸爸面谈,也向女孩的医生了解些情况,医生说:「从他们的话外,可以感觉到,你们应该也能感觉得到,他们是非常担心这个学生在学校里会出事的,所以,他们很尽力地想劝女孩退学。」

    但医生一直坚持,关于退不退学,她本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

    学校领导提到:女孩将来去学校上学会对抗不了学习压力。医生说:「压力这个东西,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到处都有挫折,即使她不在这边上学了,都是不能完全避免压力」

    学校领导最终被说服,同意她病好了回去。

    很高兴,片子最后,小姐姐出院了,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属于她的深潭里,休养生息。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愿她能最真正驾驭住生活这条巨鱼,无所畏惧,无所后悔。

    她在出院前,拿着玩偶和病房里的病友们告别,医生鼓励她说:争点气,证明给他们看。

    女孩说:我会加油的。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又是何其幸运,我们伴随着这个世界成长,符合这个世界的共有认知,可以不像异类一样的生活。我们要珍惜这份看似平淡的正常,因为这可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END<<<

    ©本文版权归作者Wechat:一个滚筒洗衣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5 ) 生死大事,容不得一点点侥幸!

    昨晚,捏着拳头,喘着粗气,连续看了四集《人间世》。

    看完,再也没有心力多看一集。

    然后,晚上也失眠了。

    这种真人真事,真比看 5 个《药神》还要难受。

    看完最放不下的就是《人间世》第二集,关于吴莹冒险生育这一期。

    因为年龄相仿,又同样是一个女性,所以代入感更强,不免对她的选择又生气又叹息。

    才 25 岁的姑娘,因为有先天性心脏病,再加上动脉高血压,不适合生育。所以在她怀孕两次,家人都让她流产了。但是第三次她怀孕了,却坚持要生下来,她说「怀孕 28 周,也跟家人吵了 28 周。」

    记者问她「有没有想过后果?」她说,「想过,只是感觉一个女人,有了孩子,人生才是圆满的。」

    我发给闺密丽丽看,她叹了口气,说:「一个人太想要一个东西时,在做选择的时候,总会有侥幸心理。」真是一语中的。

    吴莹也知道,这种情况下生育,活着的概率只有 50%。而吴莹相信自己是那幸运的 50%。

    可是结果遗憾的是,幸运之神并没有降临到吴莹身上。孩子是保住了,但是体重只有 1005g,出生后就被送去了小儿重症监护室,而吴莹,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两个监护室相差不过 100 米,而她最终没能下得了床,看一眼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个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却真实发生了。之后主治医生们也跟团队成员,做了很深刻地反省,对于这种高危孕妇,一定要往死里劝啊!往死里劝啊!

    很多网友看完,都说吴莹自私,其实并不是这样。自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但吴莹未必是在乎自己的得失。

    澎湃新闻有跟进写了一篇长文章,里面有个细节,是说,在术后第二天下午,吴莹醒了。她无法说话,只能睁眼看看家人,偶尔用手指或者手机写几个字。公公拍了孩子的照片,拿到她床前。吴莹点点头。

    她妹妹记得「她说过最蠢的一句话。」吴莹问,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母亲说是男孩。吴莹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妹妹至今也没搞懂她的「任务感」从何而来,她丈夫家并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娘家更没有。从吴莹被推进手术室,她老公满心忧虑的不是孩子,都是她。

    我猜想,这种「任务感」可能是来自吴莹长期生病被照顾,一直没为家庭做出什么「贡献」来,所以她希望用这种方式,来为家庭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因为吴莹没怀孕之前,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我查了一下资料,像吴莹这种患有艾森曼格综合症的,平均寿命在 32.5±16 岁,绝大多数能活到 30、40 岁。也许她想在自己死之前,留一个和她老公爱的结晶存活人间,延续她的生命,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猜测,但如果吴莹真的是像上面说的,更多的是「侥幸心理」呢,而且从各个报道来看,「无知无畏的侥幸」可能性更大一点。

    一方面,她从小生病,三姐妹中,父母对她宠爱最甚。脾气一直也很犟,「我决定的事别人改变不了。」

    另一方面,母亲和医生的心软,让她更是「有恃无恐」。再加上同样病症的朋友的成功生育案例,让她更是乐观估计了情况,幻想高于了事实。所以才把事关生死的严肃事情,轻之淡之。直到被推进手可术室前一刻,她才跟自己的父亲说「我害怕」。

    手术前的吴莹,给父亲打的最后一次电话

    「医生的话要听」,「危险系数太高不能生」,这些常识性道理,吴莹一直没放在心头,才造成的悲剧。

    吴莹这个事,看着是结束了。但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对这个事情的反思程度不够,可能还有更多孕妇依然在冒这个风险。所以只发这些「事后诸葛亮」的感叹可能还不够,我们还要重新反思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劝吴莹,都没有用呢?

    ——除了她自己的执念,是否我们劝的方式,也有提升的空间呢?

    一个人有执念时,会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以这里面还有很多幻想的泡沫,留给我们去帮她们去掉。

    针对这种侥幸的行为,为了让对方能感受到这种后果,以及事情的严重性,我能想到的办法是:

    1. 医院层面

    一定要搜集同等病症的失败案例,详细地描述给患者听,描绘得越具体越好。最好是能让她们有更深的代入感,让她们感受到这件事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结局竟然如此悲惨。

    对于后来人,这个纪录片就是一个很好的警醒作用。吴莹的丈夫,愿意把这个案例放在纪录片里,就是一件造福于人的事。对于每个看的人,都是一次提醒,有些事就是生死大事,不能有一点点侥幸心理。

    2. 家人层面

    家人们其实可以准备两手方案。50% 活着是皆大欢喜,可 50% 死亡,该怎么应对呢?

  • 孩子成为孤儿,怎么办?
  • 丈夫一个人孤苦伶仃,整天活在悔恨里,怎么办?
  • 一家人此后几十年,都活在「悲伤」之中,怎么办?
  • 这些都跟吴莹有关,可吴莹又不在了,谁来给个解释,给些安慰?

    所以,那时想劝住吴莹,真的应该认真地跟她谈谈这些后果。最好让她写一份遗书,认真思考一下这些严肃的问题。这才能帮她挤掉幻想的泡沫,认清后果。如果她也真的能接受后果,那么在临死前能和家人达成共识,她走得也安心一点,活着的人也更安心一些。哪怕吴莹只是说:

  • 如果我手术失败了,活不了了,小申你不要想我,要继续找个能陪你过一生的伴儿;
  • 等孩子长大了,你就告诉他,她的母亲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她在那个地方生活得很好,她一直在替你祈祷祝福;
  • 家人们也不要惦记,我会在天堂保佑每一个人的。
  • 这样一番交待下来,生者的日子也会更好过点吧。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怕生死,只怕生死来得太匆匆,来不及好好告别,就匆忙离去,所以人生尽是遗憾。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告别。

    我有这么深的感触,也是因为早年时,我也有一位亲人去世,我没有好好告别。这么多年,心里多少有些愧疚感,悔恨当初。年少不懂事,不知道怎么做;长大了有能力有办法了,也追悔莫及了。或许,当初一个好好的拥抱,都能给今天的心灵不少慰籍吧。

    不管怎样,希望她们在天堂一切都过得好吧。我们也要更加好好活着。

     6 ) 金丝鸟啊金丝鸟,在精神病院里鸣叫歌唱

    全文共2878字

    阅读约需 8 分钟

    Be kind, for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hard battle. 待他人吧,因为你遇到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叫作生活的硬仗。

    从17年冬天开机,等了一年多,终于在这个多雨的冬季等到了这集人间世。

    而等待,也许正构成了这一集特别故事的一个注脚。

    等待康复,

    等待儿女来看望自己,

    等待重返学校,

    等待社会能接纳自己,

    等待亲人明天送来的两个苹果,

    等待出院,

    等待下周的两碗红豆粥,

    等待醒来,

    等待可以像鸟儿一样飞出这个笼子,

    等待不需要再等待的那一天,

    等待

    那叫做希望的东西,

    等待

    那叫做明天的东西。

    精神病院向来是社会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精神病院所在地(像宛平南路、青山)也往往被大家下意识里赋予了一些象征性的意味,那里是神秘的,是带有魔幻色彩的,是关人的地方,是有外星人,或是是有好几个上帝的地方,那里有天才,他们毁于疯癫,那里有一切用来拍惊悚片、鬼怪片,用来写猎奇小说、都市传奇的绝佳素材。

    而住在那里的人,则被当作异类,当作不正常,或者当作我们越轨冲动的投射,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当作我们对于自己无聊而空洞的人生的反抗。

    有时,他们因为人们如星火般短暂的好奇而被记起,而更多时候,则被这个世界给忘却了。

    在新一集《人间世》里,在这集叫作《笼中鸟》的故事里,剧组带我们走进了位于上海近郊的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沪闽路上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

    但在这部影片里,没有外星人大战奥特曼,没有三个耶稣间的唇枪舌战,没有汉尼拔,它给我们呈现的只是归于沉寂的,甚至琐碎的精神病院里的点点日常。

    在这一集里,甚至没有以往《人间世》剧集里生离死别的悲恸,没有无影灯下的冷峻、紧张,没有病房走廊上的焦虑、奔忙。这一集里,导演换了种讲述的方式,静水流深一样的,只是在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个平凡日子的片段,一段段对于生活的朴质感悟,还有一个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的故事。

    散文诗一般的叙事手法,甚至于让你不敢相信这居然都发生在精神病院,难道故事不应该更戏剧化一点?更峰回路转一点?更离奇一点?

    我才不想看什么精神病人吃饭、做操、看电视的镜头,扫地、叠被子的镜头,更不要看什么精神病人给家里人打电话问自己社保卡的镜头,跟家人吐诉自己穷得连草纸都买不起的镜头,削苹果、剥橘子的镜头,还有念诗的镜头,给病友画肖像画的镜头,跳舞的镜头,唱歌的镜头,什么两个病人为了一罐饮料竟发生口角的镜头,病人眼巴巴看着其他病人吃饭的镜头……

    然而,精神病院里的日子,也终究只是如精神病院外的日子一样。

    漫长,琐碎,无聊,而又庸常。

    周智玲,18岁的时候就住进了精神病院,因为双相情感障碍,一住就住了38年。周美玲虽然已经病愈,但因为他的哥哥也是视障人群,无法照料出院后的周智玲,因此,周智玲不得不继续住在精神病院里。

    在住院前,她没有谈过恋爱,但在这里,她却谈了三次恋爱。给其中的一个男友,她买了一块男士手帕,用红线在手帕上绣了「友谊」二字,还写了一张纸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燃尽泪始干,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天高地阔,比翼齐飞,人面不知何处去,余心依旧爱斯兴」。而那也许叫做「斯兴」的男友,则回了一张纸条给她,上面写着:「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巾帕诉友谊,礼轻心意重,人面不知何处去,余心依旧爱智玲。」

    病友过生日,周智玲给病友写了张祝福的纸条,她对着纸条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病友听:「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明华好友,在您72岁生日之际,我衷心地祝福您老人家,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只要活着,就要努力,让我们共勉之。」

    小姑娘喜欢画画,她给这里的许多病友都画了肖像素描,夹在她的活页本子里。

    在镜头前,她给我们一一介绍她画下的她的病友们:

    「这就是那个物理学博士,她前段时间跟我聊了很多,我们还聊诗歌方面的东西呢。」

    「这是这里的一个病人,他没有工作,就是一直啃老,他年纪已经很大很大了,还能啃。」

    「这是大年初六的时候,大家排队剃胡须,大家都排着队,前面有个人给他们剃。」

    「这里的人没有其他事情干,就只有打牌,他们的牌都磨红了,正面反面都是红的。」

    「这是医院里另一个一起住院的小姐姐。」

    「这是那个小女孩的爸爸,为了女儿的病,就为她在烦恼,她的爸爸同时也是我的爸爸,也在为我烦恼。」

    最后,她讲到自己。

    「这个是我,是一只青鸟,我是一只有梦想的鸟,然后我的爸爸妈妈用爱的牢笼把我给关在这,我想回学校去,我想做我的事情去,但是不行。」

    小女孩说:「在这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聪明过头的,一种是笨过头的,就是跟世人不合,所以才被关在这里,但其实我觉得世人有些人也是有问题的,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吧。」

    在康复课上,她为病友画油画,她说:「太久没画了,太失败了,浪费纸,浪费颜料,没有信心画他了。」

    他19岁考入杂技团,但因病入院后,就告别了舞台。

    在镜头前,他特地翻出他藏在铁皮盒子的老照片,给我们看,介绍她的舞伴,说他们参加跳舞比赛,跳得齐得不得了。

    而现在,他只能在病房走廊里继续他那没有做完的舞台梦。

    「十年了,明年就是十年了,」操着一口四川口音的老病人肖云生在镜头前吐诉,「儿子也不来了,女儿也不来了,原来来,一年来一次,儿子也是一次,一次只有几个小时,十年了,不是一天两天。」

    肖云生的女儿把他的户口本、身份证全都拿在手上,但是就是不来结账。医生多次拨打女儿的电话,始终是盲音,而医生也只能无奈地说,现在病人在医院里,有的吃,有的喝,有的穿,家属觉得蛮好的,就搞失踪,不来接病人出院。

    最后,肖云生说,他就是在这里养老送终。

    一边听着《月亮代表我的心》,一边在作业治疗课上画着他妈妈的写真,他因为住院没法照顾自己生病的妈妈,一直心里有愧,只能写好备忘录,把照顾他妈妈饮食起居的点点滴滴(包括三餐吃多少,量血压,记录大便等等)都写在纸上,托付给他哥哥,他说: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一点。

    但其实,他的妈妈已经在他住院期间过世了,只是他的哥哥一直瞒着他,怕他听到消息,再发病,他哥哥说,他的妈妈就是他现在全部的寄托。

    女孩是法学院大二的学生,也是双相情感障碍,在病房走廊上还捧着教科书,她说,她不想这个学期挂科。一次次的,在镜头前,她求她爸爸接她出院,而她爸爸只是很无奈地低着头。

    他问女儿,要看什么书,他给她带过来。而女儿只是说,你怎么找得到我要看的书。

    因为女儿的病,父亲非常自责,他说:都是因为他和妻子关系不好,在女儿小时候经常吵架,才让女儿生的这个病。

    后来,女孩学校的领导来病房和女孩、女孩爸爸面谈,也向女孩的医生了解些情况,医生说:「从他们的话外,可以感觉到,你们应该也能感觉得到,他们是非常担心这个学生在学校里会出事的,所以,他们很尽力地想劝女孩退学。」

    在片尾,女孩终于可以回家了,这也是整部片子里唯一一个以出院为结局的故事。

    她在出院前,拿着玩偶和病房里的病友们告别,

    医生鼓励她说:争点气,证明给他们看。

    女孩说:我会加油的。

    最后女孩说:如果十年以后再来看这个视频,她希望,十年以后的她可以像现在这样,无所畏惧,也无所后悔。

    就让我们一起为她祝福吧!

    也祝福所有暂时为精神疾病所困的人们,

    祝愿你们一生都幸福平安!

    祝愿世界待你们就像你们待世界一样的善良!

     7 ) 健康便能喜乐

    有时候在命运与疾病面前,医学真的无能为力。 第一集:感叹命运,在这些孩子生命还没真正开始的时候就如此残忍,也感叹那些付出那么多的父母。第二集:如果有选择权我宁愿没有后代,也不想带给他们一点风险不能享受这个世界,孩子是感情的维系是生命的持续,但有时间若过于较真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第三集:女博士是最科学不信命的吧?但在命运面前却不得不低头。因为灿烂的生命刚刚开始,幸福的人生也刚刚起步,在医院角落颤抖着哭泣的背影真是令人难受,感叹命运的不公,也害怕命运的一点点捉弄…第四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风险和困难,人生在世应该多一点互相理解,毕竟谁都不容易。第五集:并不是每矽肺病患者都有机会换肺,也不是每个换肺的病人都有机会活下去。第六集:精神病患者第七集:阿尔兹海默症病人。

    总的来讲看完此片不仅让我再次直面命运的不公,害怕之余还是得回归生活,警戒自己多加锻炼,提高免疫力。有孩子了做好产检,优生优育,有问题了要态度坚决果断。当然,结婚前也应该了解好对方的家族史,毕竟影响到生活质量。但面对噩耗和挑战的仍然是家人的陪伴爱人的支持与付出。我信命,但噩耗降临后要怎么办?不还是得积极面对吗?人生苦短,什么工作学习遇见的小挫折在生命疾病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想起了《少年派的漂流奇遇》突然觉得人信奉神还是有所帮助的吧……

    希望身边的人、父母亲人和自己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我不想太贪心,这样就够了!

     短评

    说MV和COS不好的...可以去搜下第一集配音杜可萌小朋友的微博和微信看看,看看她说那次他们玩得有多开心。只有你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孩子们没有喜欢的想表达的心情?

    9分钟前
  • 彤彤
  • 力荐
  • 这些纪录片不能靠技术来打分的,大家的眼泪是最真实的。

    10分钟前
  • iieao
  • 力荐
  • 那些指责拍摄方式花里胡哨的,你可曾想过,纪录片记录的是孩子们的人生啊!他们那一刻是开心的,不好吗?我们窥探的是他们及家人的痛苦~怎就不允许纪录片里多一些希冀和笑声呢

    13分钟前
  • 如果鱿鱼会飞
  • 力荐
  • 我以为王思蓉会好的,最后看到结尾名字出来有白框的时候,才知道她也去了。生命对他们来说,可能就像一场烟花吧,那么短暂……

    14分钟前
  • Jzz
  • 力荐
  • 你们的苛刻是对孩子们的残忍

    18分钟前
  • 豆友1779157
  • 力荐
  • 已经不像第一部一样朴素了。一个纪录片,后期搞得花里胡哨,用患者本人独白,中间还用患者拍梦境mv,不知道后面的几集还会有什么样的花里胡哨后期,已经把原本的第一季的色彩丢失掉了。 看完回来改评分,上面那些是看了20分钟的打分跟想说的。第一集全部看完之后、只想说,去他的后期跟配音问题,如果我要是导演,我也会这样实现孩子们的小愿望,管他的收视率跟观众怎么看待,因为这些摄像团队跟导演们和孩子相处了那么长时间,我理解这些后期设计是导演的一点点小心思,回来改分。

    23分钟前
  • 本加菲猫不吃鱼
  • 力荐
  • 请中国导演多拍一些这样子的反婚反育并真实反应一些地区重男轻女以繁育为婚姻目的的纪录片。

    24分钟前
  • dddddddddd
  • 力荐
  • 吹爆,第一集MV的视角并不违和,反而很有心。

    29分钟前
  • PandaPandaGo
  • 力荐
  • 你们总说纪录片不该加入MV,不该让小朋友配音,可是你们没看见他们当时拍MV砸东西的时候笑的有多开心,纪录片记录真实,而那些笑容就是最真实的反馈

    34分钟前
  • 夏了天
  • 力荐
  • 虽然哭成煞笔。。还是很保守地认为纪录片的悲悯都藏在克制背后,这种克制本身营造的留白,更能使人体味人生的复杂。不知道读白、剪辑跟这种邀请患者拍mv的方式是不是实验性玩法,跟第一季比,这集观感上明显失真。手松加一星,继续看看再说吧。。

    36分钟前
  • Naund
  • 推荐
  • 念独白还好。只是拍mv的艺术处理手法,也许放在有些纪录片或电影里能增加感官上的冲击。但本身作为一个严肃题材的纪录片,反倒会破坏气氛。四星观望。

    41分钟前
  • 地球人
  • 力荐
  • 先五星预留。也许对观众来说,mv与旁边是令人出戏的;然而对那些孩子而言,这些实现了他们心中小小的梦,即便逝去了,也为人世间留下了一些些自己的印记。

    44分钟前
  • 阿凯Alex
  • 力荐
  • 现在最讨厌的话之一:女子本弱 为母则刚。。。

    45分钟前
  • lena
  • 推荐
  • 很多人说用mv的方式拍摄不好,观影体验差,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小朋友们在拍摄的时候,心里该会有多么的开心,换个角度想想吧

    46分钟前
  • 霍灵轩
  • 力荐
  • 医院的墙比教堂听到了更多的祈祷

    50分钟前
  • 一步
  • 力荐
  • 第二集真的很难对这些妈妈说伟大,拿自己的命来赌博,换取别人口中的“一个女人没生过孩子就是不完整的”完整女人。好像完整了,命没了,真的又愚又蠢。病房里的婆婆永远只关心生的是不是儿子,难以想象在2019年的今天,仍然有无数女人为了生一个男孩所作出的妥协和代价。真是神经病。

    52分钟前
  • Ayo_whale
  • 推荐
  • 从医学生的角度来看,我喜欢这样的人间世,他不再以医生为切入点,而是以“人”为述说对象。如果说你想看医学的伟大与惊心动魄,请出门右转。如果你想看到导演对生死的理解。第一集已经奠定了史诗的地位。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下去为了那个不知道会不会实现的梦想从不后悔——《人间世》

    57分钟前
  • 1234546打老虎
  • 力荐
  • 你们不觉得cosplay的拍摄很暖心吗~他们都还只是孩子~没有比看到他们的笑更让人开心的事了。也没有比看到他们对医生说:“我已经是极限了”,对妈妈说:“顶不住怎么办”,更难过的事了....

    1小时前
  • 力荐
  • 重男轻女的观念什么时候能够解放?高龄产妇、瘢痕子宫、凶险性前置胎盘,输血6000ml…不知道现在血库有多紧张吗?现在申请200ml的血都要排队排很久。为了一个守旧的观念“浪费”那么多血…可悲

    1小时前
  • Kepler
  • 还行
  • 9012了为了生孩子甚至生儿子命都不要的女人我真的一点都不理解,甚至毫不同情,做人先爱自己先尊重自己,命豁出去生个孩子不是伟大,是自我感动是不负责任。

    1小时前
  • 沈意意要多读书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