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这部剧还有第四季,只看这一季的话还是很不错的。只是,里面有两个情节我不喜欢,第十集的暗杀和第十二集的政变。暗杀的剧情和色戒一样,我很不喜欢这样的设计;政变就更加可笑了,连枪都没有。 这部剧描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它告诉观者众为什么严谨、理性的德国人民会选择疯狂的希特勒?故事的发生地在柏林——德国的首都。一边是夜晚的舞池里灯红酒绿、五光十色;另一边在看不见的城市角落,各个势力浑水摸鱼、勾心斗角。底层的民众在浑浑噩噩中求生,一片混乱、毫无生机,所有人都在失望、不满,可无人有能力改变。 第四季的绝望和混乱感不如第三季强烈,虽然幽暗在滋长,可希望也在。男女主修成正果、男主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女主重拾警徽,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我本人更喜欢把第三季当做结尾;一个混乱、绝望的德国,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在绝望中走向毁灭或者赌上一切毁灭他人,而历史告诉了我们答案。
几乎是第一次一周周等活的剧的更新,况且它是巴比伦柏林啊啊啊啊,堆一些零零碎碎的奇思,有些还在日记本里所以不一定按顺序更新。(不常看强剧情的故事,凭感觉理解,完全不负责任✨
【E4】
是谁看到了E4才反应过来男主确实是在卧nz的底 而不是nz派到总局的双面间谍……之所以之前认为是nz派到局长那卧底的是因为vb被约谈那段实在泫然欲泣秀色可餐【不是】当时看觉得多少有点戏太过了,感觉不像真的,后来一捋发现人家刚刚跟夏姐闹掰,换谁谁不委屈,简直为了保密成了殉道圣人了 想了想,Gereon不是我们的父辈里的Wilhelm,他不会上头,出于信仰而作恶的Gereon也好看,但不如清醒的软弱的痛苦的Gereon好看。他自己就像开头那具泡在油彩里的干净的人体,与各种主义近身接触,各种势力爬在表面啃噬他的皮肤;爱人、友人和亲人方才同他连结,又被他从身上连根拔去;这部分被侮辱,那部分被损毁,每一次击打都伴随着清晰的痛感。他一刻不停地在行动,总是在帮助什么推进,加快什么毁灭,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他真正在做什么;不然,他早就为了什么目的向前冲锋,结果先于实现它便葬送了自己。可是现在,也许一切都结束之后他还会在,他是永恒、不朽,无数笨拙而清醒之躯的集合,世代长存的凡人性。 唯一的问题是:永恒在经历一切之后会变成什么呢?永恒是伤痕的累加,连因果都在其中隐去,新的痛感不会让旧的那些消失,而是一整个变成混沌一片,不辨首末,使逗留的人痛苦,往来的人战栗。
【E5 E6】
此前已是一整个被剧透的状态,于是分外激动,考完期中才敢看的,怕看了魂被勾走...感恩所有!!这辈子愿做哥哥姐姐永远的纯爱战士,喜欢看他俩尴尬,哎,比谁先直球,每次都能把我们的社牛夏姐弄得紧张得跟个什么似的,心一横,俩人开始瑟瑟发抖地聊天,最后一刻还在siezen,这是什么,哦,原来是我cp,不确定,磕一口,香香,这是什么,哦,原来是我cp,不确定,再磕一口,香香
本文原载于《南方周末》网站,也发在公号“咖啡香烟”了。顺便说一句——自愿广告——M的第三帝国三部曲非常值得阅读。这套书帮我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强烈推荐。通读下来你就知道恶魔是怎么产生的,多么诱人的秘密啊。
看完每季《巴比伦柏林》,我都难以抑制地回想很久。一些谜团、命数和大量基于人性的声气相投,再发现很多漏掉的细节。
巴比伦正因其危险而迷人,更何况一座在深渊边摇摇欲坠、真实存在的大都会。
《巴比伦柏林》同时带来焦虑和愉悦。世界就是那么矛盾,水火不容的事物必须兼容在一起。故事在善与恶、萧条与浮华、野心与虚无等众多矛盾的夹缝中顽强生长。秩序崩溃的环境中,人性的高贵一面幸运地保存下来。
在第四季,格里安与夏洛特注定会延续警局爱情,波波折折地更加亲密。我们早就知道,他是家境优渥的一战老兵,她是出身贫寒的飞来波女郎,最好的时光证明魏玛共和国残存着一点点凝聚力。
格里安几乎拔出了毒刺。毒刺源于自身,源于共和国、世界大战和第二帝国。他相信宽恕可以解决问题,解决长久纠缠自己的恐惧。但他发现自己拿到了大礼包,带着一根更可怕的毒刺。看吧,意义若隐若现。恐惧是没法轻易摆脱的。
第四季末尾突然接续到第一季令人胆寒的情节,像命中注定,也像垂死挣扎。丑陋的面孔究竟是战争的阴影,还是社会迅速汇聚的痛苦,没人知道。
我们只能等待。终结第四季的场景可能是令人胆寒的怪梦。它显示使命将一劳永逸地完成,历史就此步入永恒的黄金时代。但永远要记住,梦就是梦。
前三季的故事都发生在1929年,集中呈现“黄金的二十年代”“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终结,人们无处可逃,魏玛共和国离深渊更近了。格里安和夏洛特周围是一条条密不透风的故事线,人们遗忘彼此后突然重逢,或不再相见。他们或多或少地觉得不对劲,但根本无法确认真实情况。
《巴比伦柏林》像生命般无常,但爱、善良、诚实还在,哪怕很少。人好像应该有所眷恋。
焦虑也存在于歌舞升平中,透露在每一句歌词、每一下舞步里。
“尘归尘、土归土”言犹在耳,第四季一开始就带来了《这一天价值连城》。1930年最后一天,夏洛特买到了这首流行歌的唱片。
歌词开始那么欢快,像电流一样直接激发起舞的热情。毕竟新年来了,要翻过一页。情绪滑向深沉与悲伤时,画面上充满饥饿的失业者:
“一切都跟着节奏舞动,叛逆的人们啊,
我们是否都已疯狂?
这一天价值连城,就像十万伏高压穿透心神,
天鹅绒般的夜晚轻抚我身。
生活如同幻梦,现实却如此残酷,
人们太容易忘却,
今昔已非昨日。”
(歌词皆采用“昆仑德语字幕组”的译法。)
大萧条中,失业的德国男人往往挂着一块牌子:“找工作,什么工种都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令社会更加失衡,中下层周围满眼饥饿和冰冷。
只有时间是公平的,一分一秒前行不息。既与死亡越来越近,又隐约预示涅槃。第二季第七集接近结束时本达议员遇害,冲锋队终于穿上了褐色制服。那似乎是纳粹势力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出现,第四季里他们已经是不可小觑的角色,占据一整条故事线。
主创们强调,《巴比伦柏林》要在纳粹上台的1933年终结。无论可怕的历史事件,还是令人感伤的剧集终结之日,1933年都是悲伤的。
《巴比伦柏林》是迄今为止最昂贵的德剧,改编自弗尔克·库彻(Volker Kutscher)的系列小说,主创包括拍出了《罗拉快跑》的汤姆·提克威导演。两位主角是虚构人物,很多角色及事件都具有原型。他们生活着、笑着、哭着,行正义或邪恶之事,心中的不安始终无法消失。他们的生活将灰飞烟灭。
精于算计的温特继承了本达在警局的职务,希望利用纳粹——那群乌合之众——恢复第二帝国的荣光。毫无疑问他失算了,那样的自信多么可笑,像现实中踌躇满志地与希特勒共事的弗朗茨·冯·帕彭。帕彭很快就被架空,但还是能逃离毁灭,活过了残暴的“二战”。
这就是事实,权贵没有想到自己将埋葬帝国。归根到底,第三帝国是一场具有相当大偶然性的灾难,充分反映了人之愚蠢和自大。
人当然很复杂,温特可以瞬间温情脉脉,还因自己的性取向而异常脆弱。《帝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成年男性之间“有伤风化的行为”是非法的。动荡无序的社会中,人们狂妄地幻想自己是主宰者,为所欲为。丛林中充斥着蠢蠢欲动的魂灵,短暂出现的私刑法庭“白手套”(这段故事致敬了弗里茨·朗1931年的电影《M就是凶手》),还有老朋友比如富家子弟阿尔弗雷德·尼森与妻子黑尔嘉、四分五裂的柏林黑帮、神秘莫测的施密特医生、黑色国防军。
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狂妄地临渊而立。
德国拍摄了太多影视作品,讲述短命的魏玛共和国及两次世界大战,时间大概涵盖三十年。《西线无战事》的最新一版电影就首次由德国人制作。
《巴比伦柏林》是魏玛共和国的天鹅之歌,这个政权留下太多纷争和糜烂。它先天不足、为众人嫌恶,始终背着《凡尔赛条约》的重负。它有很多机会变得更好,生活更美好、文化更璀璨,但终于功亏一篑、坠入深渊。人类在世界大战中见证了最为恐怖的相残:毒气、会战、集中营、屠杀、无差别轰炸、原子弹。
魏玛共和国倒有迷人之处,有时让人忘记世间的险恶。每一季片头都像万花筒,图像随着不详、隐秘的旋律出现。随着乐声强劲起来,万花筒越来越眼花缭乱。分分秒秒都好像危在旦夕,但显然有欲望难以释放。最后是无法控制的爆炸,所有力量都释放了,归于尘土。新一集的故事这就展开。
纳粹的卐字标志在第四季片头阴森地出现,到时候了。片头还有冲锋队狂热的欢呼,精疲力竭的舞蹈,玛琳·黛德丽式向观众们展开双臂。对了,这是明星埃斯特尔,她要像黛德丽那样进军好莱坞了。总之,危难与生机在万花筒中飞快地闪现着。
犹太社区得到了更多描绘。长期的仇恨还在,敌视与日俱增,犹太人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只有团聚能提供一些慰藉,守安息日的歌声格外哀伤:
“看天空,燕子每年都来,
带来春天和好运。
它们不知,
屋檐下的巢是否还在,
但它们还是会回来。
……
命运对你意味着什么,
我亲爱的。”
是的,没几个人认真地想到深渊就在身边。
符合《巴比伦柏林》的惯例,很重要的角色骤然死去了。还记得与听障父母住在一起的小伙子耶尼克吗?就是那么令人震惊,主创们向来不手软。我们也要记住另一条惯例:没见到尸体,就不要确定人死。
剧情过去一年有余,格里安似乎老了许多,年轻的托妮成长得飞快。相隔越久,过去三季就越像无法释然的梦境。巴比伦混乱、奢靡、虚无,遍地玩世不恭,往往无拘无束、生机勃勃。但令人难忘的瞬间只是片刻喘息。巴比伦和魏玛共和国都无可挽回地远去。它们在时间的冲刷下模糊了,因失去而受到怀念。
问“世界怎么变成这样了”的时候,我们应当清楚世界本身就是这样的。回想悲欢交加的柏林和魏玛共和国远远超出“以史为鉴”的简单论调。它感叹消失的社会,也提示恶魔如何产生。人们真实地生活,投入并不安定的画卷。生活被毁损、失去珍爱的一切时,他们与我们没什么区别。这是《巴比伦柏林》敏锐的洞察力,也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牵挂格里安与夏洛特。
本集是第一集的延续和补充,重点专注于“罪案线”的同时,“时政线”和“黑帮线”也有所推进,新的信息与爆点不多,但已打下了整个第四季的故事基础。
这集的重头戏,无疑是格里安的真实身份曝光,以及夏洛特徇私枉法后付出的代价,他们既是执法人员,又有普通人的一面,“法与情”之间的抉择和纠葛,在他们身上有着更为的特殊意义。
托妮拥有起码的安危意识,目击警察杀人后,她知道自己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搜捕,于是清晨在公共厕所剪去了长发,并把身上的赃物都藏了起来。
失去了穿到发臭的旧外套和偷来的新大衣,加上变成了短发女孩,不熟悉托妮的人确实不太能认出她来了。
托妮随后看到了死在公园长椅上的大佬……她现在自身难保,当然更不会管闲事了。
这位跨年夜里还在饮酒作欢的大佬,没过半天就死于非命,很难不把他的死与那些黑帮联系起来。
而《巴比伦柏林》前三季中最具代表性的黑帮头目埃德加,此时却已去世半年多时间了——
新年首日一大早,埃斯特尔和瓦尔特就带着两孩子去祭奠了埃德加。
值得注意的是,瓦尔特始终保持着与埃斯特尔的距离感,悼念大哥时站在妇孺身后,被埃斯特尔叫进来后,也没有牵起对方主动伸过来的手。
上季结束时,埃德加、埃斯特尔、瓦尔特三人已经冰释前嫌,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两人的关系本该很好,瓦尔特如此反常表现,不知是否会和埃德加去世的原因有关。
温特也赶早来询问斯坦尼斯,他想知道冲锋队发起这场暴动的真实目的,可斯坦尼斯只是用官方口号搪塞了一番。
斯坦尼斯不会给温特什么好脸色看,之前双方秘密合作时,对方坑过自己一次,还灭口了理查德与凯斯勒两个好手,以其表现,自然也是要“推翻”的人之一。
斯坦尼斯还是忍不住,开始反向朝温特施压,建议他尽快辞职。
如此看来,跨年夜的暴乱确实不是一场简单的暴动,他们可能是冲着温特去的(或者是附带伤害),也可能所图更大……温特肯定不会把这种猜想说出来,见到格里安出狱后,他决定拿此做由头去警局施压。
格里安回家看到了正在做饭的莫里茨,叔侄俩如今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明面上也有“共同语言”。
两个人就着报纸聊起了昨晚的事,有趣的是,他们俩都有所保留:莫里茨没细说遇到了两个小贼(涉嫌不可名状的情窦初开),格里安也没说自己被捕了(不想刺激侄子变得更狂热)。
不过,年少的莫里茨还是有些藏不住心思,开始关心起百货大厦的偷窃案来,结果自然一无所有。
考虑到几位当事人的关系变化,格里安-莫里茨-托妮-夏洛特四人间的纠葛会愈加复杂。
库什克四处都找不到托妮的案底,变得更心急了,他暗示其余昨晚一起出警的同事:找不到这个小女贼,我们趁火打劫的事就可能曝光。
这招拉人下水果然有用,为了解决隐患,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否则谁愿意大清早就跑去臭烘烘的街头巷尾抓贼呢?
收拾妥当的托妮回到了“孤儿帮”据点,得知本尼丧命、托妮身上又没有战利品后,剩下的大男孩很自觉地做起了老大。
这番变故,更令托妮觉得自己与这里“缘分”已尽,她便顺势逃离了这个“不算家的家”。
警局外的街道上,挤满了求职、乞讨和发传单的人,夏洛特从老相识多丽丝手上接过了“舞蹈马拉松”的传单,赢的人能拿1000马克,自己也许可以请个假挑战一下呢。
当前环境下,一位女性在柏林警局有一份稳定、体面的正式工作,这已经胜过了多数人,夏洛特发自心底的春风得意不难理解。
当她记录昨晚的案件信息时,蒂茨百货大厦把托妮留在案发现场的旧大衣送来了,夏洛特几乎没什么犹豫,就从亨宁和柴温斯基手中接过了送证物的活儿,趁着办公室里没人,她赶忙把衣服放进了自己办公桌,以便随后偷梁换柱。
然而,这一幕却正好让博姆看到了……随后他顺走了金表,又看到了口袋里遗留的信息——昨晚博姆就察觉到了夏洛特不对劲,这下他算是知道为什么了。
格里安上班后,从佛陀那里得到了局长召见的消息,以及要接手的新年第一件谋杀案:开头的死者名叫弗里德海姆•厄尔施莱格,是一位59岁的柏林市政府公务员。
从弗里德海姆遗孀的表现来看,她根本不在乎混账老公的死活,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醉酒暴食后被割喉的弗里德海姆不是什么“好人”……
碰巧夏洛特也来停尸房看本尼的尸体,负责验尸的鲁迪说了一堆流浪孤儿的特征后,还根据本尼右手上伤痕,猜测他死前收到了额外的暴力——这话刚一出口,施瓦茨法医就过来发话,劝他别太武断。
这就是老前辈的职场“智慧”了——鲁迪的猜测貌似正确,但潜台词会指向警察执法有问题,若是猜错了,那是祸从口出得罪人,万一猜对了,那就更不能随便说了……
出了停尸房后,格里安挑破了与夏洛特之间的尴尬气氛,两人把话说开了:夏洛特接受不了格里安加入冲锋队胡乱使用暴力,格里安则用纳粹的口号作为回应,什么犹太人偷走了机会,要从外部倾轧和内部腐败中拯救德国,还把小偷本尼称为“社会渣滓”。
其实看到这里,就已经能感觉到不对劲了,格里安这个人对政治缺乏兴趣,面对心上人的责问,他的“感性”却用在了照本宣科上,着实古怪。
可惜,气头上的夏洛特却认为格里安彻底变了,不想再与他为伍,当他这人死了。
可见,对夏洛特来说,她对格里安的私人感情是要让步于大是大非原则的——这与她刚刚以权谋私为托妮掩盖罪证的行为,形成了很有趣的对比。
格里安心里那个苦啊,去厕所吐完来到警察局长办公室时,看到了温特正在向格兰兹辛斯基局长发难,质疑昨晚警察行动太慢了。
搞了半天,温特还是对局长位子念念不忘,哪怕没坐上去,他也没放弃越权指挥的努力,相比起名义上的职权,抓在自己手上的实权才是最放心的。
接着,温特享受了一番格里安吃批评的好戏,并适时问起了格里安对斯坦尼斯的看法以及关系。
格里安要掩饰自己的目标,温特也不想透露自己的想法,结果就是两个人明明都对斯坦尼斯很有兴趣,表面上却都装出了满不在乎的样子。
局长认为冲锋队只是小问题,慕尼黑那边才是根本源头,作为警察,他们也不愿过分与冲锋队作对,而温特寸步不让,坚持警察应该照章办事。
话讲到这个层面上,两人所争的早已不是“警察秉公执法”的问题了,而是警方的政治倾向与态度,格兰兹辛斯基要的是明面上的平衡(这也为上集警察慢半小时执法补充了一个理由),温特要的则是偏保守的站队。
等这一回合斗法结束、温特离开后,局长开始关心起格里安为了“秘密行动”牺牲良多否是否值得,格里安则表示这样他才可以取信于斯坦尼斯——果然,格里安是为了卧底任务才加入冲锋队的。
上集剧评就有人回复说格里安不会加入纳粹,现实的确如此,之前我只想到了格里安的身不由己和随波逐流,却忽略了他恪尽职守、缺乏激情的一面,第三季他还说过“警察不该参与政治”……这样的格里安,自然不会成为一个政治活动者。
付出了那么大代价后,相信格里安可以进一步接近任务目标了。
人心惶惶的音速编辑部里,向来都很护短的主编海曼这回也顶不住压力了,他沉重地告诉大家,出版社要大规模缩减开支,裁员一半。
格雷夫的爱人、评论作者雅各比也在裁员名单中——仅仅一年多前,他还想挖格雷夫去新闻媒体界赚钱呢,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今天他都被“优化”掉了。
托妮换了备用衣服,拿着留下来的赃物去找黑市掮客,对方一看到她手上的珠宝就明白不好脱手,他还是希望托妮去偷更保险东西,比如寡妇的首饰……就在这时,14分局的警察找到了托妮。
掮客趁机抢走了珠宝——这对托妮来说不全是坏事,至少她身上没赃物了。
这位警察不像库什克做事那么绝,他抓到托妮后,选择老老实实把人押送到凶案组,正在做笔录的库什克看到托妮被送了进来,不自觉地开始紧张了。
眼下这种环境里,他可没法杀人灭口,如果托妮乱说话,他就要被动了。
不过托妮对所有警察的偏见都很深,无论如何都不开口,这才让负责此案的女助理夏洛特得到了与她独处的机会。面对夏洛特的拥抱寒暄,托妮丝毫不买账,她这一身刺,让夏洛特的姐姐脾性上来了,告诉托妮“我为了你承担了隐藏罪证的风险”。
可惜,精神高度紧张的托妮根本没把话听进去,而后两人以打架收场……但在此过程中,夏洛特还是从托妮口中听到了“本尼被杀”的只言片语。
无论如何,夏洛特都不想让托妮被捕,情急之下,她做事也毛躁了起来,偷偷把钥匙塞给了妹妹,一直到确定托妮已经逃走之后才彻底放心。
从警察的角度来说,夏洛特如此徇私枉法绝对是错了,但从一个想保护妹妹的姐姐身份出发,她的做法又能够让人理解(托妮继续在警局待下去也不见得安全)。
1931年凶案组第一次部门会议开始了,格里安先介绍了“弗里德海姆案”,这人负责评审城市协会,算是“县官不如现管”的实权人物,难怪黑帮们都争着讨好他。
弗里德海姆丧命时,身上放着7份新年的非营利组织申请表,全都来自城里的知名黑帮,由于此案目前没有更多线索,警方只能先把这些人监视起来再说。
这时候夏洛特也到了,佛陀正准备询问百货大楼盗窃案,还没消气的夏洛特,便在介绍案情之前,先把格里安的小秘密给爆了出来,让他收了一堆白眼。
看这两人的样子,真是又苦又甜……而从其他人的反应来看,格里安的卧底任务应该只有局长知道,保密级别很高。
这起盗窃死亡案看上去并不复杂,可随着姗姗来迟的博姆带回了夏洛特藏起来的大衣,气氛变得焦灼起来,博姆当众揭穿了夏洛特的作为:这件衣服(证物)是你给妹妹的,她也是红头发,现在嫌犯在你帮助下又跑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事实胜于雄辩,夏洛特哑口无言——一直以来都看不惯夏洛特、觉得她对自己不敬的博姆,这回终于得偿所愿了。
夏洛特的刑警助理是做不下去了,佛陀直言对她很失望,当即炒了她鱿鱼,让她交出警徽走人。
佛陀此举无可厚非,警局正式雇佣夏洛特本就是一件颇有争议的事,她必须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才行,近一年多来,她确实有着出色的工作表现,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夏洛特不能犯任何错误,她没有改过自新的第二次机会。
早上还是自信满满的优质单位正式工,下班前就成了无业游民,夏洛特恍惚着收拾东西,满脸悲戚。
看得出来,凶案组里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夏洛特这个聪明、机灵、漂亮、能干的女同事,格里安、格雷夫、亨宁和柴温斯基等人尤其不舍,但规矩摆在面前,谁都不能为了“情面”逾越。
夏洛特回到酒吧后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一口闷了酒保小哥倒的烈酒,接着告诉多丽丝,现在她有充足的时间去跳舞了。
“失业/无业”是本集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时代环境的重压会不断压到每个人头上去,正所谓穷则思变,有人选择违法犯罪,有人选择多打零工……夏洛特的这个下场与她客观拥有的人际关系,也会让后续剧情发展变得更为繁复。
10.14 E1
开头鬼片一样,光记着炫彩的画面了,男主出来了,男主他医生哥也出来了,叨叨叨一大堆,我一个字也没记住
男主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开头开幕雷击,他加入冲锋队了
尼森乃本集主角,高调出场,事业爱情双丰收,扯证,还要登月,好家伙,超人一步是天才,超人十步是疯子,怪不得人人都觉得尼森疯疯癫癫的
黑尔嘉和老太太互喷
少年雌雄大盗闪亮登场,从月球模型里钻出来,一开始我真没认出托妮是女主她妹,警察抓小偷也不忘顺手牵羊,最后直接把男生扔下高楼了
三个熊孩子登楼放海报,好家伙,我又没认出来男主大侄子,小演员真是一季一个样儿,三熊孩子和雌雄大盗在楼顶撞见的剧情安排的挺好,估计大侄子莫里茨和托妮互报姓名后肯定还会再遇见
商场自动报警系统挺先进
全集最惨的是女主夏洛特,半夜出人命案子,现场发现叛逆妹妹疑似同伙,追人发现格里安拉特居然加入冲锋队了,真是好惨的新年夜
将军女儿居然和议员搞上了,姐姐,你看上他啥了啊,我艹
项链果然有重要剧情,其实它一出来我就幻视海洋之心
10.22 E2
大胡子亚美尼亚人噶了(虽然我忘了上一季他死没死)
胖子噶了(虽然我好像已经忘了这个胖子是谁了)
原来拉特是卧底
托妮被抓,丽塔偷摸倒换证据还把人放走了,不过立即被博姆拆穿
丽塔工作无了
10.22 E3
开头女主做噩梦那个浮夸的大喊给我整笑了
女主到底有几个好小伙😳
去跳舞马拉松比赛
摄影师小哥鸡汤输出
冲锋队内讧中,你们冲锋队怎么这么多男同
医生哥哥闪亮登场,动物实验中
10.23 E4
将军妹妹居然和那个老哈利波特是一对儿,是故意接近温特上校的
拳击打假赛
莫里茨和托妮这俩小年轻又出事了,莫里茨想放托妮逃跑,结果噶了个警察
格里安赶紧去找丽塔,靠,我要是丽塔肯定恨死格里安了,马上就能赢下比赛拿到一千马克了,给我整这么一出
不过格里安还不知道犯事的是自己家大侄子
10.29 E5
尼森惨遭打劫 拳击馆杀人案 眼镜编辑惨遭甲方改稿 男女主解释清楚误会咯 大侄子舔狗加一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为了爱~” 法庭审判,法官突发恶疾给人家判了18个月,律师据理力争(帅啊!),悲言法治将颓,老头一出来竟向房东求婚(房东阿姨一抬头我第一反应居然是隔壁从海底出击的布赫纳他妈…) 房东家被偷了,证据无了 黑尔嘉因不想和婆婆住一起跑了,反被绑架 法医助手向格里安揭露实情,半路被灭口了 大侄子回家
【本文由 “昆仑德语字幕组” 和 “有爱评论区” 联合首发】
女士们先生们!时隔2年半之后,当红德剧《巴比伦柏林》终于回归了!第四季的剧评,我将会继续和“昆仑德语字幕组”同步推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我知道,许多观众已经快把前面的剧情忘光了——其实我也一样,不过没关系,我会尽量帮大家一起慢慢回想起来的。
首集开幕,依然是哥哥施密特调教弟弟格里安的场面。
鉴于前几季的表现,我们可以认为施密特已经完全控制了格里安,看着实验室里有些“穿越感”的布置,以及格里安幻真幻灭的幻觉,我觉得弟弟都快被他玩坏了……就不晓得这条隐藏支线在本季会不会有新的解释了。
正片的第一场戏,是可爱的夏洛特在唱片店选购,凭借记忆,她终于找到了心中的舞曲:埃米尔•安格斯的《这一天价值连城》。
这是近期流行的热门歌曲,也是夏洛特和格里安很喜欢的曲子,今晚他们打算听着这首歌共度良宵。
离开唱片店后,伴随着夏洛特在柏林街头的舞步,我们也得知时间来到了1930年12月31日。
此时距离第三季结尾的1929年10月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剧中人的生活与魏玛共和国的历史都进入了新篇章。
岁末的晴空万里,盖不住现实世界的阴霾:伴随着世界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德国是美国之外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国家,仅在剧中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整个魏玛共和国的失业人数就增长了近200万。
经济衰退,民不聊生,在衰颓的环境中也孕育着巨大的变革……本季《巴比伦柏林》的故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夏洛特来到警局遇到了格里安,两人又核对起了一起过跨年夜的安排,夏洛特把唱片交给了格里安,她今晚要值夜班到凌晨,格里安要回来得更晚……看样子,他们的庆祝,将会持续至天明。
两人在上一季捅破窗户纸后,已经处理好了彼此间的关系,既是好伴侣也是好同事,拥有对方,但不完全占有对方。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夏洛特显然不知道格里安的一个秘密——下楼之后,格里安立刻换了张脸,他今晚将要参与纳粹党冲锋队的街头暴动。
与警局同僚通气后,格里安得知冲锋队最多可以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今晚的跨年活动一定会很热闹。
在一片祥和的“凶杀组”办公室里,格雷夫教会了夏洛特使用照相机,虽说是为工作以备不时之需,但这不妨碍她给同事们先拍张照练练手。
跨年夜将至,佛陀警长也要回去休息,整个办公室只留下了夏洛特和博姆两人值班,大家都希望能安稳度过。
入夜时,格里安一边听歌起舞,一边换上了褐色制服和“卐”字袖标,如今他已是一名冲锋队员了。
随着经济危机影响范围的日益扩大,纳粹党在地方上的凯旋趋势和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号召力越来越明显,格里安这样容易随波逐流的男人加入其中似乎并不奇怪(就不知道哥哥有没有起作用了)。
等格里安来到营地时,这支冲锋队的领导层正进行着一场争吵——斯坦尼斯不顾慕尼黑指挥部“紧急叫停”的指示,坚持要在跨年夜搞街头突袭行动。
在纳粹党发展早期,冲锋队是扩张最猛的一支队伍,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人员急剧增加、地方队伍繁多等原因,冲锋队与纳粹中央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斯坦尼斯不听调遣就是这种矛盾的一个缩影。
传令官很无奈,纳粹党想走上正轨,现在就要减少参与街头斗争这种“跌份”还容易吃处罚的事,冲锋队的积极变成了帮倒忙。
说白了,街头暴动对纳粹高层来说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可在许多冲锋队员眼里,暴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斯坦尼斯心意已决,传令官多说无益,哪怕搬出冲锋队头目罗姆的名字来都不好使,希特勒又算老几?
看斯坦尼斯那一副不惧代价的“我们才能代表纳粹前进方向”的样子,难怪冲锋队会在若干年后遭到清洗了……
格里安此时有些忐忑,因为他之前一直隐藏着自己加入冲锋队的事实,今晚是他第一次公开亮明这层身份的时候。
格里安是兴奋?是紧张?还是害怕?也许都有吧。
与此同时,另一场高级跨年晚宴正在尼森集团的庄园里举行,晚宴的东道主正在做亮相前的最后准备:阿尔弗雷德为黑尔嘉戴上了一件稀世珍宝——蓝色罗斯柴尔德宝石。
如此场合,如此重礼,即便黑尔嘉已经接受了自己“女主人”的身份,这样的示爱还是让她受宠若惊。
在一年多前的股灾中,阿尔弗雷德靠着孤注一掷的极限豪赌赚得盆满钵满,如今他是真正富可敌国的大人物,柏林乃至德国所有权贵名流都想与他攀交情,这场跨年宴会自然是热闹非凡。
黑尔嘉很清楚阿尔弗雷德的志向高远,一年多来,他们俩在意志上也达成统一了,她应该是位相当称职的贤内助。
时任德国总理布吕宁同样是尼森家的座上宾,他入场时还与“老掌门人”安娜玛丽简单讨论了时局。
在1930年时,布吕宁解散了国会,推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措施,促使德国进入了一种“又破又立”的状态,不少上层人士还颇为喜欢这种“诡异宁静”的状态。
当看到黑尔嘉脖子上的项链后,安娜玛丽气坏了,两人立刻互不相让地毒舌起来,看来过去一年里她们没少斗嘴。
安娜玛丽看不起出身普通的“野女人”很正常,黑尔嘉毫不退缩的姿态也无愧阿尔弗雷德对她的喜爱。
这会儿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了:斯坦尼斯正向冲锋队员们发表动员讲话,莫里茨等几位“希特勒青年团”的大孩子登上了蒂茨百货大厦的楼顶放大幕布,而躲在大厦商场里的小偷情侣托妮和本尼也冒出来开始了“零元购”,接着无声警报又引来了值班警察。
听警察们的话,托妮他们已经是惯犯了,早就上了警方的黑名单。
温特议员正在听阿尔弗雷德吹嘘尼森集团研制的火箭,还没说几句,就被安娜玛丽“赶走”——老太太总算逮到机会来教训儿子了:你脑子发昏了吗?为什么要把那颗蓝宝石拿出来给那个野女人戴?
事后看来,安娜玛丽如此生气和在意,不光是因为觉得黑尔嘉不配,还因为这颗蓝宝石“来路不正”,有可能带来风险,只是早已得意忘形的阿尔弗雷德没当回事。
此外,身着男装、一头短发的玛丽•泽格斯也来到了晚宴现场,她与温特的针锋相对延续到了现在,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资本主义走狗”和一个“社会主义进步青年”,在柏林最高规格的跨年晚宴上不断擦出着火花。
9点到了,冲锋队的大暴走正式开始。
与冲锋队在街头打砸抢烧的热闹截然相反的是,警察部队对此完全保持了沉默,就看着他们闹腾,双方已达成了某种默契。
这可不是一句“警局有纳粹”就能解释的,事实是,警察队伍对于如今的现状同样有怨气(待遇降低、工作量增长),他们此刻有限度的消极对应,不仅是与冲锋队的一次协议,也是一次依靠“不作为”实现的发泄。
此时,另一批警察冲进了不远处的蒂茨百货大厦抓贼。
为了逃避抓捕,本尼拉着托妮铤而走险翻外立面,如此不要命的做法,也刺激了警察们的心脏。
警员库什克一回到商厦,就发现瑙曼队长正在趁火打劫,对方还非常理所当然地与同事们一起分赃,换谁都很难拒绝。
兄弟啊,这年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活多钱少累死累活,咱们那点死工资够干点啥的,反正东西都是小毛贼们偷的,这点金器就当是我们出警的加班补贴吧。
跑上屋顶的两个小偷,与青年团的三人偶遇了,结果就是心怀鬼胎的5个人一起被警察当贼抓……
出于慌乱之中的一次掩护,“格里安的侄子”莫里茨和“夏洛特的便宜妹妹”托妮就这样结识了……这个世界可真小。
最后,只有本尼被抓住,然而警察库什克盯上了本尼身上一袋价值不菲的宝贝,贪欲促使他实施了一次谋财害命。
放不下本尼的托妮目击了这起凶杀,库什纳没追上她,这也让他“死无对证”的如意算盘留下了风险。
接着,值班的夏洛特叫上了博姆一起出警(上季结尾炒股票亏到倾家荡产后的博姆看上去恢复了许多,可见日子还得过啊~),案发现场与冲锋队暴动地址很近,给凶杀组办案增添了不少麻烦。
瑙曼队长和库什克简单交代了预先准备好的说辞,正好此时警方准备开始收拾冲锋队了,他们也乐得借此理由结束与凶案组的对话。
夏洛特在拍照时见到了前来围观的托妮,看着一脸悲戚的妹妹穿着扎眼的漂亮衣服,再结合刚听到的线索,夏洛特瞬间明白了托妮就是小偷女孩,很可能还是重要的目击者。
于公,夏洛特必须找托妮问个明白,于私,夏洛特也想知道妹妹现在过得如何,所以她需要和托妮说上话;可对托妮来说,她早已不认夏洛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再加上对方还是警察,所以她选择转身跑进了冲锋队的人流里。
然后,夏洛特追丢了托妮,又被狼狈逃窜的格里安撞到了。
一年多没见的妹妹成了贼,心上人又成了街头暴徒,夏洛特一时间有点消化不了这些突如其来的信息,这个跨年夜注定要睡不着了。
温特之前虽然没有当上警察局长,但作为有实权的人物,他依然负有一定的管辖权,于是他提前从宴会退场来到了街头。冲锋队这一晚闹得有些蹊跷,除了怀疑反对社工党外,警察部队反应缓慢也显得古怪,所幸事态现已平息。
看着沉醉于街头闹事的斯坦尼斯,温特没有多说什么,两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今后就更不可能了,倒是格里安也成了被捕的冲锋队成员,让他多留意了一眼。
视线再转回晚宴,阿尔弗雷德当众宣称自己和黑尔嘉结婚了,引来了阵阵掌声与祝福,七窍生烟的安娜玛丽嘱咐韦格纳,他们要采取紧急措施了。
尽管阿尔弗雷德现在是炙手可热的红人,但鉴于老太太之前有过“架空贬谪”儿子的经历,说不定她还有其他拿捏阿尔弗雷德的手段。
午夜临近前,得意忘形的阿尔弗雷德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他穿着“太空服”发表了一番豪言壮语,说要让麾下团队研发的德国火箭率先登月,自己还将成为第一个登月宇航员。
风头无两的有钱人说什么都是对的,无论吹什么牛也都有人信,甭管阿尔弗雷德画了多大的饼,至少宴会的气氛效果满格了——不过考虑到历史上德国火箭独步天下的黑科技水平,阿尔弗雷德的无限乐观,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零点倒计时过后,伴随着阿尔弗雷德在柏林上空刷了一个大火(烟)箭(花),众人开始了1931年的新生活。
瓦尔特与一群黑帮头目先后来向一位大人物“上贡”拜年,一片其乐融融,看来现在黑帮的生意蒸蒸日上啊。
想想也是,越是形势不佳的困难时期,黑道的生意就越好做。
酒吧中、宴会上、监狱里,几乎所有地方的人都在载歌载舞、举杯庆祝,只是有两个人有些心不在焉:谎称已有安排但明白自己会被放鸽子的夏洛特,还有与同僚们庆祝后陷入沉默的格里安。
工作、亲情与时代之潮又一次将他们俩裹挟进了风暴之中,他们的感情关系与性命安危,能够再次幸免下来吗?
意料之外的是,玛丽和温特居然早搞在了一起,不过仔细一想,这又是情理之中的结果:温特久居上位思维却不僵化,他总在观察周围的环境,并愿意从年轻人身上汲取灵气(所以会被安娜玛丽批评“不正经、没正形”),玛丽思想进步还是个行动派,她有条件比其他空有一腔热血的同龄人接触到更多上层资源,自然不会放过聊得来的有用男人。
温特和玛丽都是明白道理的聪明人,而且都知道自己和对方想要什么,这种心有灵犀的默契,会燃烧起不可估量的欲望。
而在尼森庄园的宴会上,一位名叫雅各布的拉比认出了蓝宝石的来历,他偷偷打了个越洋电话,通知了远在美国的沙俄王族后裔亚伯拉鲁姆:你家的宝石找到了。
难怪安娜玛丽对蓝宝石面世那么紧张,原来有这番来头,就不知道是之前阿尔弗雷德和索罗金娜在一起时得到的,还是尼森家族通过其他灰色渠道搞到的了……
目前来看,《巴比伦柏林》第四季将会有多条故事线同步发展,除了与主角直接相关的“罪案线”和“时政线”外,“黑帮线”和“宝石线”等也会有不少篇幅,许多新老角色都会参与其中(前两季里的索罗金娜和卡达克夫会不会再次登场呢?),这出好戏太值得期待了!
本集虽是过渡集,但几场戏的表现力都不输于正常的高潮戏,无论是开头偷天换日的行动,还是安息日夜晚埃伯的复杂状态,亦或是片尾的夜总会群架,都是非常好看且耐看的章节。
看这集我会产生一种错觉,即“人们就算知道所作所为会造成不愿看到的结果,最后还是会进行到底”……而这种飞速驶向悬崖的无力与刺激,也是《巴比伦柏林》的主要看点之一。
在即将进行的国防部总部会议上,军方将会调整防御政策,到时候新版WH808号文件也会被拿上去——玛丽在家已经偷看过这份文件了,国防军除了增加军备外,还会加入一种新型武器“火箭”。
被玛丽和伊丽莎白叫来的汉斯越听越着急:知道真相咱也无可奈何啊,就法院现在那副德行,哪怕拍了照片过去也不会认,除非拿出原件……
没想到,伊丽莎白和玛丽真的策划出了一个在火车站偷梁换柱的Plan C:直接偷走原件,然后做份一样的顶替。
伊丽莎白果然是打算重新找证据,该计划由伊丽莎白、玛丽、格里安、汉斯、夏洛特5人参与(每个人都有合理的动机),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
具体的突破口在会议记录员格雷戈里乌斯•安塞姆身上,10年前他曾是伊丽莎白的追求者,伊丽莎白料定他对自己余情未了,便在车站假装偶遇,来创造调包的机会。
伊丽莎白牵制住安塞姆,让伪装成服务生的格里安拿走文件夹,递给玛丽后再转交给汉斯和夏洛特拷贝一份。
再优秀的打字员也会忙中出错,夏洛特一不留神就把国防军拼错了。
现在已经来不及重打了,汉斯只能硬着头皮表示继续下去——不过这不全是坏事,万一将来真假文件对照就有“勾子”可使了…如果拼写错误不被提前发现的话。
由于安塞姆抵达车站比较晚,所以两人只能一起喝10分钟的咖啡,这点功夫还是太过仓促了些。
为了拖延时间,“演员组”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格里安特意一个一个硬币地找钱,伊丽莎白更是豁出去了,直接亲了安塞姆,还佯装动情地跟着他上车私奔……
可惜两人的随机应变仍然不够,不得已之下,换回常服的格里安做了一回自己很讨厌的“坏警察”,诬陷身边的男孩、大喊“抓小偷”,这才让玛丽有机会把调包后的文件夹放回去。
这场短暂又刺激的行动相当精彩……可怜被骗的安塞姆,当他再次看见伊丽莎白的时候,估计对方已经是卡特尔巴赫的未婚妻/妻子了。
第二天早上,格里安醒来发现夏洛特已起床后都有点不习惯了,可见他已经习惯了两人的同居生活——小两口整天腻歪在一起,正是最浓情蜜意的时候,这不,刚一说上话,就又忍不住来了一次“晨跑”。
你们真是够了啊,甜度这么高,齁死我了……在愉快的晨间热身后,格里安与夏洛特开启了新一天的忙碌。
煤船上,安娜玛丽用手帕沾了露水为自己解渴——埃伯把两个女人关进来后没留下什么食物和饮用水,监禁条件很差。
黑尔嘉和安娜玛丽被关在这里已经两天了,再不出去或得到补给,她们就要撑不下去了。
不过这会儿两个女人都还很有精神——或者说都不愿在对方面前示弱——安娜玛丽讽刺黑尔嘉用煤块搭的台阶搞错了,派不上用场,黑尔嘉就质问安娜玛丽把蓝宝石藏哪儿了,婆婆反过来又怪儿媳妇自找苦吃……
这两人根本没法好好交流,整天就想着压对方一头,这倒为她们保持旺盛精力助力良多。
安娜玛丽指出“阿尔弗雷德最爱的人是自己”,随后又说自己没拿走蓝宝石,可黑尔嘉还是不相信对方,两人又陷入了互相较劲、诅咒对方的状态。
不过,把心里话说出来后,双方都好受些了,婆婆甚至还被儿媳妇恶毒的咒骂逗笑了……两人总算开始合作搭台阶了。
埃伯打电话来向阿尔弗雷德下最后通牒,威胁称再不给宝石就撕票,韦格纳听后忙说宝石找到了,并约好晚上九点在舍恩韦特尔见面。
看来韦格纳不想把事闹大,至少不愿看到形势彻底失控。
今天是安息日,犹太社区里洋溢着过节的气氛,终于要得偿所愿的埃伯心情大好,打完电话后识破了一个装瞎子说吉祥话的乞丐也没生气,还很大方地给了钱。
通过从这个细节也可以发现,尽管埃伯一直试图与犹太社区保持距离,但他的身心却在不知不觉中离这片“家园”越来越近了。
这一天的格里安格外忙碌,他致电走访了各路黑道头目,表达了自己代表柏林警方组织“戒指团和平聚会”的意愿。
这群帮派分子一个个都是“口嫌体正直”,表面上对“集体讲和”表示不屑或不看好,心里却都渴望停战休养,接着摆出了“谁谁谁去了我也去”的态度——那事情就好办了。
傍晚时,格里安来到了舍恩韦特尔,他要来说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瓦尔特。
没错,瓦尔特也是这个犹太社区的一份子,看他熟练地给装瞎乞丐及周围商人分钱的样子,这一片区平时都是他罩的(就不知瓦尔特本是犹太人,还是皈依了犹太教)。
格里安告诉瓦尔特,“讲和聚会”将在一个对所有人都中立的区域召开,即柏林警察总局,这下瓦尔特也不得不同意了。
敲定聚会的时间和地点后,格里安把消息告诉了埃德加,这也是他履行交易的一部分……且看埃德加届时会不会作妖了。
距离碰面还有几个小时,埃伯准备出门溜溜,却被叫去参加了晚宴——他终究“拗不过”雅各布一家人,在安息日的夜晚,又一次变成了亚伯拉罕•戈尔登斯坦。
在外流浪的犹太人,没能逃过对家庭和族人的留恋。
这场“现代游子”与“传统家庭”之间的交流碰撞非常有嚼头,面对远房犹太亲戚的各种询问,埃伯显得有些局促,但还是尽量照实说了,比如离婚等等,唯独对自己做什么生意始终含糊其辞(看来不是纽约黑帮就是江洋大盗),最后随口说是做口香糖生意的。
埃伯一边嚼口香糖一边让大卫传递口香糖的画面,产生了些许“新旧相接”的温馨感,餐桌上的这份淳朴,也进一步“软化”了埃伯。
回头,雅各布又开始劝埃伯尽快把两个女人放了,埃伯却表示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回报,今晚他就能拿到蓝宝石了,这下轮到雅各布显摆了:阿尔弗雷德前两天还无助地求我呢,手上怎么会有宝石,这一定是个圈套,你别上当。
埃伯不是没考虑过阿尔弗雷德狗急跳墙的情况,但艺高人胆大的他愿意赌一把,现在雅各布这样一说,他心中的天秤又一次摆动了起来。
埃伯在祝酒后本想离开,但被族人们的“热情”挽留了下来,看着来到楼下想息事宁人的韦格纳,听着雅各布不停在自己耳边吹风,埃伯最终还是爽约了。
与其说埃伯选择了“迟疑和谨慎”,不如说他让步于了“家族和归属感”——犹太人的团结和坚韧、保守和狡黠,在这场戏里有了一体两面的展现。
两个女人质可能自救成功,蓝宝石彻底“失踪”,而埃伯这个绑匪必须有所交代……接下去,事态真要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温特在公园骑马时再度“偶遇”了阿恩特,小伙儿上回的得体表现令他印象深刻……面对阿恩特赤裸裸的勾引,这次温特忍不住了,附近这一大片树林,不就是方便同性恋们办事的吗?
可惜温特还是上套了——格雷夫早就接受了格里安的指令,在附近守株待兔,尽管这个秘密行动让他很不好受,可他还是完成了偷拍任务。
一发现有相机伺候,温特立刻意识到中计了,无奈裤子还没提起来,身体跟不上脑子的反应,实在是追之不及。
天大的把柄落到了别人手里,温特就此陷入了无限被动。
始终放心不下鲁迪的夏洛特,再次使用化名打电话给施瓦茨找人,对方却说鲁迪几天前出城了,可能晚上会来上夜班,这让夏洛特的疑心更重了。
夏洛特在警局工作过多年,十分清楚好友鲁迪的上班安排,施瓦茨这话,怎么听都很古怪。
于是,夏洛特大白天就跑来警局和格里安腻歪了,两人先肆意啃了一会儿,夏洛特才说了刚刚的发现,这和格里安得到的“鲁迪去跳舞了”的搪塞明显对不上。
施瓦茨要么撒了一个慌,要么对两人说的都是谎话,大家已经好几天没见到鲁迪了,必须多加留意。
格里安回到办公室后,从格雷夫手中拿到了新洗的照片,这下可以拿捏温特了……格里安同时注意到了格雷夫的失落,后者若有所指地说了自己的苦衷后,却不愿对“上司兼朋友”的格里安细说。
社会大众可以因为一个人的性取向而给人定罪,这就是现实,这个人可以是位高权重的温特,也可以是任何一个无名小卒,格雷夫同样可能是下一位受害者……所以他只能封闭起来保护自己。
温特非常识相,当天就释放了斯坦尼斯,而这一切全有赖于办事得力的格里安。
现在,立下大功的格里安已经成了斯坦尼斯最信任的小队长,志得意满的斯坦尼斯当即拉着他,准备去把属于他的冲锋队夺回来。
今晚雅各比的心情有些郁闷:首先,前不久还是高档娱乐会所、自己曾担任过司仪的艾弗提夜总会,在被租出去之后成变成了一个三俗剧场;其次,今夜纳粹党半包了场地,自己不得不强颜欢笑着陪酒,还得忍受上司赫尔曼的骚扰。
看赫尔曼毛手毛脚的小动作以及瞟雅各比的眼神,摆明了又是一个老玻璃——本剧“黑”纳粹党的力度真是不露痕迹又恰到好处。
酒宴正酣时,走钢丝的杂技女终于掉了下来,观众们看人出丑的心态满足了,主持人又顺势按大家的愿望,让侏儒海盗把杂技女拍下了台,杂技女得到了遭受更多羞辱以及捡赏钱的机会。
看台上的埃斯特尔看着心痛,却又无可奈何,任何时代都逃不过类似的困境:俗客永远比雅客更容易掏出现钱来。
到了下一个节目时,斯坦尼斯和格里安进场了——斯坦尼斯毫不废话,上来直接两拳头开冲,格里安也跳上舞台,大声号召冲锋队员们打倒赫尔多夫等伪头目,以及赫尔曼等慕尼黑来的党卫队(不得不承认,纳粹这一套的煽动性太强了)。
我算是看出来了,警方卧底计划的宗旨是“不怕冲锋队作乱,就怕冲锋队不乱”,只有喜欢闹事的斯坦尼斯这类人在位,他们才好找罪证搞垮冲锋队乃至纳粹党。
接着全集最好玩的一场戏出现了:伴随着舞台上“约德尔之王”声情并茂的歌声、裸胖舞女的艳俗扭动以及乐队的卖力演奏,舞台下一群纳粹党上演了全武行,真不愧是编舞比编剧多的《巴比伦柏林》,在我的笑声中,斯坦尼斯夺权成功。
单论打架斗殴,逐渐官僚化的党卫队还真不是冲锋队的对手……这次下克上的小暴动,使我更理解希特勒将来为何要清洗冲锋队了,就不知道斯坦尼斯还能不能活到三年后的长刀之夜了。
夜幕降临,福斯等人来到了索诺邦少管所,又一场白手套的审判要开始了,托妮渐渐意识到了这里的水很深。
PS:蕾娜特收拾干净后颜值提升了一个档次,可见孤儿们平时真的是不会打理自己啊。
下班时间,本该空无一人的博姆办公室里走出来一个人,像是拿了什么东西,没想到亨宁和柴温斯基还在加班,这人便用修灯师傅的身份做了掩护。
对于这人我有三种猜测:一,他是温特的人,来找对自己不利的底片证据;二,他是埃德加的人,准备提前在警局布置,到时候搞波大动静;三,他是白手套的人,偷偷来拿不利于白手套或者白手套需要的证据。
夏洛特又打电话给格里安,大概是想让他去确认一下鲁迪在不在,可这会儿格里安在打群架呢,夏洛特便忍不住亲自去了警局,对熟悉的门卫大哥杰拉德谎称工伤混了进去。
看来夏洛特被解雇一事处理得非常低调,佛陀等人也不想声张这件凶案组内部的丑闻,这倒是给了她蒙混过关的机会。
夏洛特来到停尸房外时,注意到了里面异常的动静,她小心翼翼进去后,只发现了打碎的玻璃瓶、没关的水龙头,以及鲁迪的尸体……
鲁迪的尸体迟早要处理,施瓦茨估计是想做点手脚后再抛尸,反正周五晚上的警局停尸房也不会有什么人来,应该很安全才对,没想到自己会突然被带走。
夏洛特只伤心、失神了一会儿,现在可没时间哭哭啼啼,她看到施瓦茨被架走了,动手的依然是库什克等14分局的老熟人。
照理说,施瓦茨是替白手套做事的,他们不该如此粗暴对待……只有“暴露后灭口”“当场去给罪犯上刑”等施瓦茨不情愿离开的原因,才会让他们用强了。
一身疲惫、伤痕累累的格里安回家后,没有看到企盼中的夏洛特,显得格外失望,今天他们俩的经历都太多了,注定碰不到一起。
不过,最近几集的糖已经发够了,随着后续的剧情推进,两人估计也没多少温存的时候了。
要说夏洛特的胆子真是大,发现施瓦茨被押上车后,就这么扒车一路跟去了索诺邦少管所,也不怕前方会有什么危险存在。
鲁迪手上的证据铁定是拿不到了,但夏洛特接下去可以得到更新鲜的一手材料,还可能会与托妮再次碰面……只是她必须面临极大的风险,毕竟白手套可是一群心狠手辣之辈。
这季颇拖沓,希望继续拍下去,但是要是再瞎糊弄,姆们顶多看到第五季了。毕竟大时代昭然若揭,小人物叽叽歪歪放哪儿都一样。
当人们想着保皇时他们总能整出辣脆,右派就是这样善于创造那些终将毁灭自己的怪物。这个共和国会何去何从。
魏玛德国浮世绘,法兰克福学派视角下社会的每一份子都被时代造就得如此混沌:纳粹,马列,黑帮,警察。边缘群体的故事线给剧情的完整宏大程度提升了一个档次:流浪汉,犹太人,lgbt。剧中人物各异,但所有人都脆弱彷徨,在时代的浪潮里挣扎,即使前一秒高光时刻火箭上天下一秒马上就妻离子散钻石被盗,连男女主都经历了四季才终于在了一起又分分合合。对德国电影、文学、哲学、社会思潮的tribute,带着放大镜看剧能找到很多导演的小彩蛋,第四集审判场景简直是1930年上映的fritz lang的M的重现,管家背叛少爷的时候独白也是歌德剧作götz von berlichingen的台词。感觉男女主结局大概是个悲剧,祈求我的预感是错的。
平平无奇过于拖沓,那么多支线都是为了水时长硬造出来的几乎没什么联系看得人昏昏欲睡。大富豪家里只有一个管家没有一个保安,绑票的三进三出如入无人之境。这剧再也回不到第二季那种质量了
如果必须迎来1933,那我们所做的一切还有意义吗?
剧本比第三季略好,支线还是过于分散(财阀绑架案彻底写废了),已很难回到前两季的水平。除了大量魏玛历史事件外,还还原了《M就是凶手》里的地下法庭。本季戏份颇多的冲锋队二五仔Walter Stennes,33年纳粹上台后辗转逃到上海,做了蒋的军事顾问,直到49年才重回德国。
还行吧。比第一季是差了很多。
正对应了肯叔的那句话: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的生长
第500季欧美剧、第4000集必须留给五星的巴比伦柏林。也许第一季你觉得本剧表面上是一部多线叙事为特点的犯罪剧,其实是表现为魏玛浮世绘为主题。当你深入了解剧中细节,剖开角色分析不同党派不同立场时,编剧早已把魏玛向纳粹过渡期的真实历史以虚实结合的表现出来,处处是细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魏玛共和国,正如前两季结尾总结:前两季黄金火车皮的讽刺与下水道巨轮的隐喻。
各种机缘巧合中孕育着必然,历史呈现与叙事艺术的完美结合,我对这部剧的感情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
天呐 这季怎么这么多cp!男女主甜蜜同居,男主侄儿和女主妹妹私奔,嫂子和尼森结婚继承家产,大小姐温特是德国色戒,男主下属和报社员工也是温馨老同志,富婆的三人行快乐关系破裂后又和犹太富商看对眼,房东和犹太老头黄昏恋
Lebe ist es nur ein Traum。BB的歌都洗脑,四季不变。本来觉得有点晚节不保,但后半段比前半段靠谱不少。黑帮大乱斗,一些转折莫名其妙,许多有血有肉的角色沦为工具人,可惜。编剧累了。|| 剪影动画可爱 || 什么色戒情节啦 || 好好练核心,能救命。|| 我已经被气死。你就不能等她跳完再说吗!
怀着后见之明去审美这场群体性噩梦,可是谁能知道今时今日不是另一场梦的开始
这部剧的主题是倒计时,离毁灭的零点时刻越来越近了:我们不仅要一头栽到沟里,还要在悬崖底部翩翩起舞。
魏玛虽乱,但当时科技发展真是奇迹 他德那会儿有太多太多伟大的科学家了,结果小胡子上来搞一通很多人都走了 多少间接促成了阿美莉卡后来的崛起。真是“文明曾经如此辉煌,为何重新坠入黑暗?” (啃了一下第一集的生肉,哦米嘎第四季好像还是如此好看,我感动,我涕泗横流。
第二集,工作来得如此困难失去的这样容易,社畜心碎了😭😭😭史书里一句战前大量失业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落到个人头上简直承受不起。第七集,太甜了,警惕,按这个剧的尿性,糖后必定有刀。
妹妹太惹人厌了,姐姐一路既往的忍辱负重,我特别喜欢她。
虽然很欣慰男女主在艰险时代终于确定了关系,但恋爱情节太多有点美剧化。让男主当卧底破绽太多,还是没敢太深入触及纳粹对德国社会的思想影响,我宁可他真的变反派,结局他的精神“康复”象征着德国告别了一战战败羞耻分裂感,加速走向二战。还是更喜欢头两季压成十集的精炼感。下一季又不知道啥时候了,煎熬。
按照历史的进程,这群人得成功活过nazi、二战、柏林沦陷、柏林墙等等事件后才能看到曙光,他们还要再等60年。我总是联想到同时期的上海或香港,同样疯狂,同样虚妄。就像《对倒》中所说,当一切结束后,有人向北走,有人向南走,我很好奇那一辈人老去之后将如何自处,是追忆,还是幻想与遗忘。再补充一个有趣的事实:当年魏玛很多年轻人开始读《道德经》,并且魏玛国内出现了很多研究道家的文章著作。
可能是篇幅有限吧,每一条故事线、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厚度都不够,最后变成了大乱炖,《这一天价值连城》以及表演的那位艺术家给魏玛时代镶上了一层铂金.7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