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欧美剧德国2017

    主演:沃尔克·布鲁赫  丽芙·丽莎·弗赖斯  

    导演:汤姆·提克威  亨德里克·汉德罗厄格滕  阿希姆·冯·博里斯  

    猜你喜欢

     剧照

    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1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2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3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4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5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6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13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14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15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16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17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18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19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31 16:43

    详细剧情

    犯罪年代剧《巴比伦柏林》由汤姆·提克威自编自导,背景设置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柏林,故事聚焦社会大环境下的生活百态。

     长篇影评

     1 ) 有点德国版长安十二时辰的感觉

    第一次看德剧,而且在一天内飞快追完第一季,实在太想分享这部剧了。 这部剧从剧名上来看,Babylon,巴比伦,乍一看很快就能联想到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关键词有奢侈繁荣黑暗糜乱等等;和Berlin并列,恰好可以暗示1929年柏林的情况。 说实话,囫囵吞枣看到最后一集,才慢慢品味出一部分剧情,但概括起来也很简单,主线故事是来自Köln的警官二代男主小泪沟(要是不抓住他的部分特征在一堆男演员里我真的辨认不出来)来到Berlin帮助他父亲寻找并销毁记载着德国正在参加选举的高级官员丑闻的录像带,副线是他正好也碰上了在Berlin活动的第四国际的地区领导人为支持在土耳其的领导人而运送一大笔黄金、各派产生了斗争。 1929年的柏林是什么情况,我看完剧以后狂补历史,豆瓣里有写的特别全特别好的,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了解了历史以后,我更感兴趣的是剧里对此进行的阐释,豆瓣里有一个概括非常恰当:满目疮痍的世界里的众生相。Jeder einmal in Berlin,每个人都该去一次柏林,但是这时的柏林是什么样子呢?我倒觉得,有点类似于中国晚唐时期的长安:繁华背后是满目萧然,有点长安十二时辰的意思了。 还有一点我个人印象较深的是,不细细看下去,你永远不知道每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是,反过来说,就算是看下去了,人,也不能定性或好或坏。这个剧,细细的线索太多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一眼看不完,我才看完第一季,还有第二季,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剧啊。

     2 ) 巴比伦,一束光

    看见本剧的标题很难不想到另一个城市的巴比伦(正好也是男男相爱相杀XD)。 如果我借用另一作品对巴比伦的解读,这里的标题应该是暗指本剧讲述的柏林,一个如同古巴比伦般耀眼的城市,从金碧辉煌逐渐跌落至混乱深渊的故事吧。
        可能是因为本剧讲德语,也可能因为不熟悉德国导演整体风格,我感觉本剧的节奏稍稍与众不同。大概三集以后本片到底在讲什么才渐渐浮出水面。
    ———————————————————严重剧透分割线——————————————————————
        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从科隆去柏林的探员Gereon Rath发展。作为侦探剧一共有三件案子在同时进行。第一件是Gereon替他当政客的老爸去销毁他爸玩SM的时候不小心留下的录影带。这些录影带被柏林本地的一个黑帮控制用来日后敲诈勒索政客。Gereon拿到片子后在销毁之前自己当然也看了看。然后他非常震惊地发现自己老爸原来还玩这么重口味的东西。
        第二件第三件案子都是围绕着同一列火车。一战后一群德国军官不满魏玛共和国对内对外的软弱手段,暗中利用钢铁大亨Nyssen家的运货火车从苏联走私军火,准备叛乱推翻民主政府。这一次他们从苏联运来了一火车的化学武器,结果在Gereon和女主Charlotte Ritter一帮人的搅和下被柏林警察局扣押了。
        而另一伙在德国的俄国革命组织, Red Fortress 恰好在那辆火车上暗中加了一个车厢,用以运输黄金去伊斯坦布尔来推翻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政权。不要问我为什么是伊斯坦布尔,我和剧中人物一样没搞懂这一点。结果革命党人被一个歌女 Svetlana Sorokina出卖,惨遭灭门,只有首领Alexej Kardakov逃出。他跑去本地黑帮那里说这辆火车有黄金,帮忙者有份。导致黑帮,军队还有Svetlana大姐都在抢火车。场面一度混乱。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对方在这里。

        三线共进的形式的确挺有野心,能吊起悬疑剧爱好者的胃口。不过本剧还在三线进行的描写了众多剧中人物的小故事,所以在开场的时候一度让我不知道打的发生了什么,感觉导演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这样的结构导致分到每一条线上的精力也相对较少。所以对侦探剧观众来讲,本剧侦探水平其实不怎么高。Gereon扫黄片那条线基本靠殴打小混混解决。至于俄国黄金的谜团,Gereon去找Svetlana,自己还没有开口,Svetlana什么都全招了。相比之下,还是德军叛变的故事着墨较多。毕竟前两条线更是关于个人的命运而军队叛变关乎到时代和国家的走向,更有空间阐述剧作者的看法。中间穿插的各种人物的小故事,除了男女主以外其他个人都是短小精干的描写。故事虽然精彩,但总令我觉得有些散乱。不过倘若我对巴比伦的解读正确的话,这应该是个描写城市兴衰,而不只是一个描写孤胆英雄的剧集。由此来讲,对芸芸众生稍有着墨又点到为止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对于剧情主线的印象也就到此,若说起剧中人物,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不是铁面男主或者他亦敌亦友的搭档,而是小女生Charlotte。当今在国产剧中,各种苦命贫贱女性发现人生最终的救赎就是嫁个好男人,人生最终的失败也不外乎嫁错了个男人。相比之下Charlotte确实非常不同。她过得苦不苦逼?看着她脏兮兮,衣不遮体的全家和没日没夜工作的生活状态,不需要女主流自怨自艾的眼泪我也知道她活的挺苦逼。然而,她有哭天抢地吗?她有觉得自己低贱这也不配那也不配嘛?人家照样潇洒的夜夜跳着舞,人家照样同时可以和三个男生来电,人家照样抽时间学着怎么去做法医,人家照样为了自己要当柏林第一个女警察不弃不舍地奋斗。当看到她拿到警察徽章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若说一个社会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的话,她真的就是这样思想的体现。贫穷小妓女依旧可以在满是男人和家庭主妇的世界里面,理所以当挺胸抬头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职业。换成国产剧,估计有个娘娘或者嬷嬷一巴掌就甩过来,附带一句:“贱人,你不配。” 巴比伦的阴暗处的确是丑恶不堪,但起码这个城市依旧给下水道的老鼠机会做那里的一束光。

    标题太难想了,凑合一下吧……

    PS:感谢楼下诸位指教,原来运黄金去伊斯坦布尔的原因是帮助流亡土耳其的苏俄党内反对派托洛茨基打倒斯大林。

     3 ) 巴比伦一样的柏林及其身后的魏玛共和国

    ——《魏玛文化》摘录(我或许也会将此评论的内容同样放在这本书的书评里)

    “...,难怪有许多“好的德国人”,比如像海德格尔,会把柏林看成是现代的巴比伦而不愿去住在那里。”

    1.关于柏林

    1)作者说:

    哈斯出生在布拉格,最后却完全认同柏林,他在那里以写电影评论成名,同时编辑《文学世界》(Die literarische Welt)杂志,然后“我发现我所认识的柏林人很少是真正在柏林出生的”。不过,“只要好好用力呼吸柏林的空气,很快就可以成为柏林人”。哈斯深爱柏林,这个城市让他变得多愁善感:“我特别喜爱柏林女人机灵快速的说话样子,也喜欢剧场、酒馆、街上以及咖啡馆里人们那种敏捷反应的样子——那种凡事无所谓却又认真专注的姿态,整个气氛是那么可爱迷人,冷静却不冷淡,一种说不出的机动性感觉,他们热爱工作,随时准备接受重大打击——然后再继续生活”

    2)茨威格记载了通货膨胀时期的柏林:

    “柏林,”他写道,“已经转变成为全世界混乱离谱的中心,酒馆和许多游乐场全都在一夕之间关门大吉,我们在奥地利所见和这里相较,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这说明德国人是如何爱搞怪和多么变态,许多弄成柳腰细身的男孩子,乔装成女人在大街上招摇过市。每一位高中学生都想在外面赚外快,在阴暗的酒吧里,我们可以看见高级公务员及高级财务官员和一些喝醉酒的税收肆无忌惮地打情骂俏。及时古罗马时代秀多尼奥斯(Suetonius)时期的众酒徒狂欢清洁,都比不上这里化妆舞台的嚣张淫乱,许多男人穿着女人的衣服,女人穿着男人的衣服,在警察的仁慈目光下,若无其事般滑着舞步。这真是价值崩溃的时代,连许多想来号称秩序最稳固的中产阶级亦难幸免,一样跟着一起疯狂。许多年轻女子都骄傲选成自己是性倒错,在柏林的学校里,一个16岁的姑娘如果被怀疑仍保有童贞,会觉得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2.关于青年及传媒

    青年(右翼青年),......,结果都会是他们牺牲自己的青春并把自己束缚在政治冒险和狂乱的意识形态上面,或是伪装成新形势的老式工业和军事官僚机器上面。

    “年轻人导出乱闯,追随错误的神和领导者,但还是坚持像追寻清明和精神的律则。”

    “然而,这些年轻人身处杂音、冲突的诉求方针、纳粹的血腥集会以及共和的病态环境当中,他们如何寻找到清明和精神的律则呢?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电影,只是徒然引发混乱。”

    作者接着举出《大都会》的例子,并认为其只能算是一部“缺乏想象力的狂想影片”,“只讲究画面构图,内容却十分贫乏空洞”。“父亲的复仇和全能的母亲,可以说是魏玛共和时代最常见的两大重要主题,而此两者对年轻人而言都是深具破坏性的”

    作者提到著名的宣传家和出版家苏尔坎普(Peter Suhrkamp)描绘并指出了父亲复仇的必然结果:

    “这些年轻人的思想都是一些经过伪装的本能冲动,在他们的讨论之中,把个人的观念引申成为世界观”。然后,他们努力攀附于英雄崇拜,“没有英雄他们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所适从,但是他们从来不了解什么是困难,什么是危险,以及什么是现实的冷酷法则”。总之,他们根本还未真正长大,现在,由于精神和经济的需要,他们就投向反知性的行列,把思想看成是无能的象征,所以对自由主义的党派不屑一顾,然后聚集在平凡而可靠的保护伞地下,他们喜欢“被训练、然后随时准备为命令他们的人效命”。他们欠缺的是一种“真正的革命观念”。

    然后作者写道:“这是1932年魏玛共和的真实处境:清明的视野和政治的无能、恐惧、怀疑以及非理性希望的时刻。表面看来中产阶级的政治人物仍在运作他们的政治,但对其他人而言,危机实在已经迫在眉睫”

    3.最后一章的最后一段章最后一段

    几个月之后,希特勒成为德国的总理,魏玛人开始四处逃窜,身上带着魏玛精神,逃向伊索寓言式的放逐,逃向死亡的终结阵地,有的自杀——在柏林的公寓里听到敲门声后的自我了结,或是在西班牙的边境上,或是在巴黎租来的公寓里,或是在瑞典小村庄里,或是在巴西的某个镇上,或是在纽约的旅馆房间里。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人带着魏玛精神继续活着,活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有的在实验室,有的在医院,有的投向新闻事业,有的在剧场上,有的走入大学的学术园地,在各自放逐的他乡异国,让魏玛精神真正开花结果。

    本书遗憾的是:

    目录对应章节处有一段文字那段没在正文中找到。那是:

    创伤需要时间去治愈,并不是摇旗呐喊就能治疗创伤。真正的进步依赖“木匠按部就班地工作,铁匠拿着铁锤不停敲打,还有商人仔细算计等等”。

    这一段写的亲切朴实,又谦卑。

    书后附录有魏玛共和的政治简史。

    如果想了解相关时期一些内容,此书可略作浏览用。

     4 ) 一份指南向的五星推荐

    我个人是很喜欢看质感的历史剧的,然而这部剧的优缺点几乎同样明显。其实在看到导演的时候我大概就有预感了,就像《云图》一样,这位导演痴迷于多线叙事,容易让人看得摸不着头脑。所幸这次是电视剧,给了导演足够空间铺线。饶是如此,我也差不多在第一季的结尾部分才基本搞清楚整个布局。所以这次就不搞直抒胸臆那套了,写一篇指南向的推荐,顺便自己也理理思路,准备开始追第二季。

    1.魏玛共和国
           首先,这部剧的历史背景对我来说挺陌生的,讲述的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故事。魏玛共和国是指1918年至1933年期间采用共和宪政政体的德国,也就是一战与二战之间的德国。而《巴比伦柏林》的故事开始于1929年,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时间,毕竟差不多两年以后元首就上台了。
           1929年柏林的局势其实已经岌岌可危,阶级分化严重、各色政党林立。失业问题的空前严重,动摇了当时的社会根基,数量巨大的失业人群极易被操纵从而颠覆当前格局。此时,各方势力暗地里的制衡勉强维系住了柏林表面的平静,然而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都会牵动各方的神经。男主格里安因为调查一卷胶卷,从科隆来到柏林警局,但却最终深陷其中,与各方势力纠缠在一起,难以抽身。

    2.社会民主党、第四国际、黑色国防军与地头蛇黑帮
           其次,整理一下第一季里围绕在男主身边的各方势力,大致有四个。
           一是以犹太裔警局长官本达与男主父亲为代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也就是当前执政的那个党派。男主来到柏林,正是受父亲委托处理掉那份对他们不利的胶卷,而他此行的目的也得到了长官本达的支持。目前来看,男主应该是社民党那一派的。


           二是由男主住处的前房客卡达可夫领导的,潜伏在在柏林的第四国际势力,旨在推翻苏联斯大林政权。虽然第四国际的人在前几集就被灭的只剩下一个人,但他凭借一车厢黄金的诱饵,成功地搅乱了柏林的局势。而男主因为追查误入他房间那个苏联司机的死因,陷入这个由第四国际制造的漩涡。


           三是男主在警局的搭档沃尔特背后的势力——主要由军队成员组成的“黑色国防军”。其实这方势力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似乎只是利用钢铁商人Nyssen偷运了毒气,然而这群人在最后几集的出场却让人细思极恐。他们多数是一战的老兵,打着怀念战友的名号聚会,却试图再次发动战争收复失地。而且在喜爱给小男孩灌输战争思想这方面,与元首真是极其相似。这派势力也向男主抛出了橄榄枝,而男主因为录像带的冲击似乎也有些动摇。


           四是拥有胶卷试图勒索政客的本地黑帮,这群人还因为黄金的诱惑加入了火车的争夺。还有那个研究PTSD的医生,似乎试图利用男主心理创伤控制他,不知道是不是和他们一伙的,这里我看的不是很清楚。

    3.胶卷和火车
           再次,整理一下第一季的案件,主要都是围绕胶卷和火车这两样事物展开的。
           胶卷是男主格里安来到柏林的最初原因,而在最后一集男主也成功将胶卷从黑帮手里夺走并销毁。这条线看似很简单,但是不排除后续影响深远。比如,胶卷内容对男主冲击巨大,可能会对他的立场有所动摇;而黑帮也不可能就此放过,很有可能继续追究。
           火车则卷入了更多的势力,军队方面是为了争夺偷运来的毒气,而第四国际及黑帮则觊觎其中一车厢的黄金。因为第四国际的关系,这辆火车还吸引了苏联使馆方面势力。最终却因为女主的调查,成功被警局控制。可以说这趟列车牵动着军队与社民党当局之间的矛盾,也因为苏联使馆的卷入可能引发外交问题。

    4. Charlotte Ritter
           最后还是要私心说一下女主。虽然近几年不乏优秀的大女主电视剧,但是这部剧里的夏洛特是我近期最喜欢的女性角色。外表苍白纤弱,内心却是超乎常人的坚定。她的身体里似乎蕴含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以致浓重的黑眼圈都掩盖不住她眼睛里的光芒。我特别喜欢看她走路的样子,低跟敲在地上的声音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感觉,似乎她一直坚定有力地在朝一个明确的目的地行进。
           私心非常希望夏洛特能如愿以偿进入警察局,不单单因为她在第一季表现出的(个人觉得远胜于男主的)查案天分,还有她身上带着的那股劲儿,是这部压抑阴暗的电视剧唯一充满生机和美好的部分。个人非常喜欢女主与朋友在周日游泳那段剧情,几个阳光灿烂的镜头一扫之前剧情带来的压抑,对于调和整部电视剧的基调非常有益。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随便总结一下就可以开始舒服地追第二季了。

     5 ) 魏玛时代与看似大人物的小人物

    只是观后感,长度和深度都不足以作为“评论”。本来想发到讨论中的,但是不喜欢小组的形式,姑且先借用一下影评的地方吧。

    魏玛时代是我最喜欢的德国历史阶段。诚然,这个时代的矛盾被颓废青年的锋芒溶解在酒精、性爱与舞蹈里,但是那的确是一个表面上开放、包容的时代。我仅说表面上。剧中Greta便是与主角团格格不入般蜷缩在时代的角落,在经历欺骗与创伤后,一份朴实的恋爱就足够令她幸福不已,这也是魏玛共和国千千万万人们的命运。 Gereon的隐藏任务,寻找电影胶片,其内容也是很有那个年代的特征。大人物们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的私人生活却复杂无比。父亲对他说这是关于阿登纳的胶片,最后Gereon却发现电影中的不是阿登纳,而是父亲。想必观看电影时的Gereon心中五味杂陈吧,首先是父亲的威权形象崩塌,其次在完成任务之后却对努力的目的产生迷茫感。

    想说几句关于Wolter。这个人物在我看来是第一季中最为复杂的人物,也是最为真实的人物。他作为警长,手中有些小权(却不足以叱咤风云);他利用职权敲诈妓女,以此牟取金钱——看起来是个自私无比的市民角色。而且从他如何对待König和Krajewski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在权力范围内几乎为所欲为的人。然而他在真实的悲剧面前又表现出悲悯的模样:两名妇女被警察射杀时,还有女房东在丈夫忌日上流泪时。Wolter对于女性的悲剧似乎有一些同情,但他本身同时也榨取着女性(尤其是弱势女性)的价值。总结的话应该是看似大人物的小人物。这个人物刻画得太真实了……

     6 ) S1(二)夏洛特格里安CP线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必有剧透 按季更新 第一季共三篇

    第一季夜总会这场戏算是两人发展的重点。胖警察在广场上看到两人买烟的场景就看出来两人之间互生好感,那么夜总会这样一次借工作之名的非正式约会则是关系的发展,尤其男方明显被夜店里充满活力的夏洛特深深吸引了。荷兰人夜总会这个异装癖Club的场景也选择的好,有几个方面都表现了对格里安来说打开了新世界了,一是夏洛特笑他约9点那地方要半夜1-2点才去呢,二是摄影师小哥的出现格里安其实很震惊吧但是大家都安之若素,不能显得自己像个科隆来的土包子吧,几方面都让人感觉柏林是很自由的地方(所以他给嫂子打电话就开始有了想让她来柏林的想法,因为这里自由啊没人会说我们啊,看得出来他已经向往柏林了)。从演技爆棚的异装癖歌手这里获得重要情报后两人放肆跳舞的场面也太欢乐了,之前格里安去那个小酒吧跳舞就看的出来他很喜欢跳舞舞技出众还能翻跟斗(想说那时候跳个舞真不容易啊运动量太大技巧要求太高比郑多燕要累多了吧)。这个铺垫就是想说两人兴趣爱好很一致啊,先是相互有好感现在发现两人还能玩得到一块去多好啊。(夏洛特那么喜欢玩如果发现格里安去了酒吧是个很无聊的人该多无趣)之后就有点俗套的互问有没有结婚啊有没有对象啊这类问题,没事问这干嘛呢,说明互相好感都增进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发展的前提。这里格里安说的是我的事情没那么容易(想起来就沉重啊),但那晚的夏洛特应该给了他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离开俱乐部后的戏是个要仔细推敲的地方,尤其是对话部分。男主提出要送她回家,家,对女主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那个贫民窟的家,那个一地鸡毛的家,她可不想露怯,于是就委婉的拒绝了,说自己还不回家还要去别的地方。格里安应该很难get她是因为这个原因回绝了他,所以有点困惑,那么晚了你还要去干嘛?因此好像还问了一嘴。刚要走她突然好像想起来什么,问做你的助理谁会给我钱吗?格里安不知怎么回答说了句我们(的工作关系)不是才刚开始吗?

    为什么突然问了这样一个略显突兀的问题?试着理解下。女主生命中大致三类男人:第一类是男客户,这里就别说什么道德问题了,饭都吃不饱家人都养不活,马斯洛需求理论了解一下,当然后期胖警察因为关键时刻帮她出钱葬妈,对他产生了一些依靠感,超越了客户和相互利用的关系,这另说;第二类是朋友,比如那个学解剖的逗比,可爱但早亡的小警察,他们都是朋友,都属于有好感床单可以滚一滚,但也别太认真的类型,(郊游游泳时格莱塔问夏洛特,你喜欢他(指逗比)吗?夏洛特说你怎么会这么想?可见夏洛特心里是很清楚的)这姑娘后期晚上不愿意回家去,都去这些朋友家留宿,也是个寄托,但注意只是朋友,不是男朋友,她当时回答男主的是我可连男朋友都没有呢。第三类就是认真的对象了,当这样的理想型出现的时候,她是想要争取的,但是她考虑的不是我如何千方百计接近你,而是我需要先把自己变得更好,不能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也解释了她为什么这时候问报酬的问题呢?有人付薪水给我=我可以慢慢放掉之前那份皮肉生意了=我可以考虑一场认真的爱情了?而为什么是男主?我觉得可能是在女主掩藏在机智敏锐表面下,那些她在小心掩饰的苦大仇深、千疮百孔,她在男主身上也找到了类似的东西吧。

    这就要回到男厕所那次偶遇了,男主最狼狈最不堪的样子,不过如此了。她无意中救了他,他表示有件事要拜托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抢答,我知道我懂的,做了一个保密的手势。男主想要掩饰自己的脆弱,她太感同身受了,这是一种从心底里的共鸣与理解。经历过此事的两人,再相见必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夏洛特,她看到了格里安身上别人都看不到的一层底色,并不是表面那样风光的官二代。两者之间彼此都产生了一种更深的联结。

    这每一次的交汇,都是庞大剧情中的一小点,但是每一点都如此连贯与合理,随着剧情徐徐展开,不紧不慢,简直是深谙点到为止的马老师。

     短评

    第一次看德语的剧,看了两集就很喜欢。毕竟被奶飞HBO养得口味很高的自己,找到一部对胃口的剧已经很不容易了。这部剧的优点是剧情紧凑,角色众多,各势力和利益方都值得去回味和深入解读,最重要的还是时代感的还原,真的非常入戏。继续追,希望不会烂尾~

    6分钟前
  • 乜個
  • 力荐
  • 片子的主线很明确,就是为了给科隆市议员销毁不雅录像带,但这一条主线放在纸醉金迷,暗藏危机的魏玛共和国的背景下就很有意思,各种真实历史事件构成的支线是本剧最大的亮点,托洛茨基的黄金,德国共产党在5月1的流血事件,军国主义的黑色国防军的复仇,对德国社民党的敌视,魏玛建制派对黑色国防军的提防和遏制,每一条支线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再加上本剧对于战后的ptsd的士兵,失业的工人,没有生活保障的底层人民,夜店里奢靡的德国人,种种魔幻场景的叠加描绘了一副魏玛共和国的浮世绘。不管是书还是影视作品,市面上都少有对魏玛共和国的详细研究,所以像巴比伦柏林这样的德剧与其说是娱乐作品,不如说是一个文献,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在希特勒上台前魏玛共和国的样子,也给希特勒为什么上台留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8分钟前
  • 含笑半步颠
  • 力荐
  • 可与《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对照,相同的社会背景——一战战后创伤对个体与民众心理的影响,各方势力与国内外诸政党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利益制掣关系;汤姆·提克威拿手的多线叙事倾力运用,描摹政治狂潮风雨欲来前夕的全景图,群像相当考验脑力与剧本,各条线索悬疑感并进,合力拼凑细节。配乐佳。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 怀旧神剧 细节大赞 有几场拍得很飞

    15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 铁路迷就问一个问题,火车是怎么从用宽轨的苏联开到用标准轨的德国的🤔?

    16分钟前
  • 水田英松
  • 力荐
  • (9/10)魏玛共和国末期百态。第一集街上几百人全是群众演员,并非电脑特效。和以往魏玛题材只能和纳粹挂勾不同,这部的主角是共产党、保皇派、黑帮、还有维护即将倒塌大厦的魏玛官员。德国曾距离全面赤化如此之近,也受到复辟的威胁,而议员则为保护来之不易的共和成果不择手段。珍惜共和成果的人很多,但执意倒退搞领袖崇拜的亦不少,在一系列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最后却是纳粹的上台。(这是第一季,准备撸第二季去了。)

    17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 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犯罪+悬疑+时代。多线叙事,精致场景,迷幻配乐。一切还只是开始。

    21分钟前
  • 终结者
  • 推荐
  • 山雨欲来,时代变革前,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会是例外,殊不知早已是历史的齿轮。官商勾结,黑色交易,政治权力,错综复杂的多线叙事描绘出一幅当时德国社会的全景图。色情场所的奢华迷离拼凑仅有的华丽,剧中的打光和摄影极为精致。第二集最后枪战的太棒,就像用《歌厅》的手法剪辑了《无耻混蛋》。

    22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 史上最贵德剧,烧钱烧出了一幅华丽丽的魏玛德国浮世绘,格局大(试图描绘纳粹上台前的德国社会众生相),着眼小(由一列火车引发的系列案件),画面养眼,摄影音乐奇佳,各国的电视剧都奔着电影的制作水准去了。目前已预定三季,这样的剧集请多拍几季好嘛!

    2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 我这人完全没法抗拒Raymond Chandler-esque风格的东西

    28分钟前
  • Madeoan_
  • 力荐
  • 第三季结束后,男主角又上了战场无缝续接《我们的父辈》……

    29分钟前
  • 叶孤城
  • 力荐
  • 儿子给爸爸找性爱录像带的故事?

    34分钟前
  • RayLee
  • 推荐
  • 神剧,尺度堪比HBO,但又带着德剧制造的严肃正剧范儿,一桩桃色丑闻背后的政治角力,非常引人入胜的设定,尤其是光影和构图非常惊艳, 暗黑又复古,刺激又香艳。

    36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 那个年代蹦迪还有套路的啊。。。。。。。。动作统一得像广播体操,还有人在台上领操。。。。。。

    37分钟前
  • 铁人拿大梨
  • 推荐
  • 看了两集以后,竟然在柏林街头遇到了男主,于是继续看了下去。

    41分钟前
  • 最后的12码
  • 推荐
  • 神剧先mark下。谢谢鱼哥推荐

    43分钟前
  • lisnooker
  • 力荐
  • 汤姆大叔转剧之后真惊艳。有生之年能不能等到一部巴比伦上海呢。

    44分钟前
  • 库库尔坎
  • 力荐
  • 史上投资最大的德剧,被称为“十年来全球最佳剧集”,果然牛逼的一塌糊涂,即便是最好的国产剧,跟人家也差着好几条长安街。

    47分钟前
  • 白脸
  • 力荐
  • Christopher Isherwood鬼混过的柏林就是这样吧

    49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 女猪是妥妥的斜杠青年,白天警局文员,晚上pub不可描述 咳咳咳。。

    51分钟前
  • Wongwongwong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