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我们追寻归真返璞——略观《灰熊人》
整部片子始终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悲伤之下。纵使崔德威尔在丛林中冲着镜头对灰熊深情地说’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对灰熊痴迷的爱,但是却不能抑制住心中暗暗溢出的旁观者的无奈和同情,抑或是讥讽甚至鄙夷。
导演赫尔佐格在关于影片的访谈中如是说:“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和谐可言,如果注目夜空,那里全部是难以置信的敌意、混乱;如果看到太阳,我感到的是冷淡、危险和不友好,自然母亲对于人类来说是冷漠的。”我不知道赫尔佐格在影片中想要传达的意向是不是对所谓的“抵抗文明”者的否认和批判,但是,文明是以何为基?自然孕育了生命,若是没有自然所赐予的恩惠,谈何文明?然而人类在地球上着实是统治了太长时间,那种占有欲从空间上的侵占向自然本身侵袭。如此,自然母亲难道还能保持原先对人类的偏爱吗?于是人类在自己的世界与自然界中划割了深深的沟壑,独立于自然,敌视人类世界之外的一切,甚至以可怜鄙夷的眼光看待试图打破这界限的人。
依我看,这并不是所谓的高等文明,这反而是一种自我封闭,我们所恐惧的,我们所忌讳的就尽量少接触,或是划分界限,彼此互不相扰。我并不认为单纯依靠封闭能使人类对自身、对整个世界了解多少。况且,这真的就能万无一失的保护人类自身吗?常言道“知己知彼”,人类无论多么高等,也终究是自然孕化而成的生物,本与万物源自一系,以自然为根,不论将自我再怎么封闭,与万物也终有交集;只有互相了解,才能和谐地解决问题。若是断了自然之根,又如何立足?这就算是自然的冷淡吗,当你用冷淡的态度对待她?
影片主人公崔德威尔最终还是最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崔德威尔是一个浪漫主义疯子,更多人说他是个“在社会文明中疯癫的失败者”,是“妄想症患者”,“神经有问题”,“不适合做人”……为什么人们会以如此贬低的眼光看待一个将自己生命奉献于保护灰熊事业的人?我只能猜测:是他对灰熊热爱至痴狂的感情?是他在镜头面前自编自导以至于如此注重小节,而让人认为那是自娱自乐,让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想要出名之人的丧心病狂的偏执?是他不顾一切地接近常人看来危险之极的生物却陶醉其间?或者说,是他对于熊、对于自然那种强烈的向往和热爱,是他内心最原始的野性所给予他身心的安宁,被多数人所不理解?公园管理人Egli说,崔德威尔的死完全是他自找的。的确,这点是千真万确的,是崔德威尔自己选择了长居荒野这条路,既然他下定决心走这条路,那死亡就早早被安排好,在前方等着他,这命运是他自己的选择,无法回避。也许就是死亡才给他引来了这么多骂名,若他不死,他或许就是个英雄;但他却凄凄惨惨地长眠于荒无人烟的丛林了,讽刺的是,死在他痴狂地热爱的灰熊掌下。
我并不觉得崔德威尔十三年长居荒野是纯粹的英勇或是妄想疯癫的举动。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无数不同的、大大小小的选择,做出的选择往往该是令他最满意的(至于后果如何,那就是后记了,往往是无法改变的)。崔德威尔的选择令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使他感觉充实,这就是对他这个选择最高的评价,这个选择属于他自己,与外界的看法无关。对于他来说,这个选择就是完美的。他的人生注定是孤独的:酗酒、贫穷、没有长久的爱人、没有多少人理解他;然而他在灰熊的世界中找到了自我。或许他对于人类社会是软弱庸碌的这种认知过于自我,但是他并没有在追寻自由的途中对别人造成危害。另一方面,阿鲁提克博物馆馆长Sven Haakanson认为接触灰熊这种亲近举动对于灰熊来说这是伤害而非保护,它会使偷猎者有机可乘。但是不能用这种观点单单审视“灰熊人”,他和所有环保组织行动的意图都是一样的。毕竟崔德威尔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灰熊人”的号召力太微不足道了,这很难引起普遍的关注。同时,崔德威尔这个自由个体的想法过于单纯,他不希望政府和媒体介入,他不希望任何利益天平来权衡或阻碍他的行动。一切都起源于这个男人单纯美好的希望和不懈追求的执着。
崔德威尔的不平凡的一生注定是一个悲剧,但是它同时又是有力的、无憾的,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永恒的自由,他把一生献给了灰熊,熊的世界正是他心中渴慕的归宿,或许熊与人在疆土上之间的确有着无形的界限,但是崔德威尔的心是自由的,灰熊便是他的守护者、救赎者,使他无惧于死亡。崔德威尔是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很难说,他的一生不是一个追寻和谐自然的新纪元的开始。也正如导演赫尔佐格无不感慨地评价:“他生命充盈,追寻和谐和救赎,是个伟大的人……他是人类的精华,具备所有人类的缺点,就像我们一样。”
2 ) 人类的通病是什么?
这是2008年我看过的最让我悲伤的一部记录片,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那两天,我脑海中会不停闪回男主人公崔德威尔的形象,那个已经40多岁的男人,当他戴上墨镜并扎上漂亮的头巾之后,他看上去是那么年轻、那么性感,而他的死让他得以永远年轻、永远性感。
现在,请允许我用第一人称复述灰熊人崔德威尔的故事,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某一瞬间,我真的觉得我就是灰熊人崔德威尔。
好了,现在我就是灰熊人崔德威尔,我要给你讲的是我的故事。
在我小时候,我是一个看上去很乖的好孩子。我的父母是那种最典型的中产阶级,虽然他们不会像德国的某些中产阶级那样在周末一寸一寸地擦自己的奥迪轿车,但他们的生活的确很无聊。
当我步入青春期之后,通过努力我变成了一个跳水高手,虽然我跳得没有中国的那个长得很奶油的田亮那么厉害,但我还是凭借跳水这一特长获得了一份大学奖学金。
进入大学之后,我身体里叛逆的、黑暗的那一面被释放了出来,我结交了很多朋友,我父亲认为我的那些朋友都是“坏朋友”,接下来我开始酗酒,我开始吸大麻。
后来我弄伤了自己的背,并因此失去了奖学金,不得不终止学业步入社会。
我曾梦想成为一个演员,但我失败了。之后无论我做什么,结果都是一败涂地。虽然我的床上功夫很棒,但我喜欢的女孩们都不愿意和我上床。总之在人的世界里,我就是一坨狗屎,也许连狗屎都不如。我开始疯狂酗酒,并吃医生给我开的抗抑郁药,我想也许某天我会醉死在街头,但我什么办法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我在阿拉斯加第一次见到野生的灰熊,我忽然找到了我来这个世界的使命,那就是保护那些灰熊,让它们不至于成为人类文明的牺牲品。
那一年我已经33岁了,接下来的每年夏天,我都会去灰熊聚居的地方。在熊的世界里,我重新找回了在人的世界里彻底迷失的我自己。也许你会说,我目的不纯,我做这些是为了重新获得人的世界的认可。也许我的确有这样的目的,但那绝对不是全部,我真的爱那些灰熊,它们是我的朋友,为了它们无论做什么我都愿意,我甚至愿意为它们而死。我不是说着玩的,我生命的结局也证明了我不是说着玩的——当我看到那头老灰熊在冬眠之前因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而绝望的时候,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就已经有了以身饲熊的念头。我唯一遗憾的就是,在灰熊撕扯着我的身体的时候,我让我的女朋友赶快离开。她是有机会逃命的,可她不愿意走,她徒劳地用铁锅击打着那头老灰熊,结果她和我一起命丧熊腹之中……
故事讲完了,现在我不再是灰熊人崔德威尔,我又变回丁小云了。很抱歉我并没有将崔德威尔的故事讲得足够精彩。不过还好,如果你没有看过《灰熊人》,那你可以通过看这部电影去了解灰熊人崔德威尔的故事。
虽然这部电影的导演赫尔佐格对崔德威尔的故事很着迷,但他还是将自己看上去很阴冷的世界观融入其中。
崔德威尔把灰熊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但赫尔佐格认为那些灰熊从未把崔德威尔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他说:“我始终难忘的是,在崔德威尔拍过的每头熊的脸上,我没有看见过亲密、理解和宽容,我只看见自然界莫大的冷漠。所谓熊的神秘世界根本不存在,这眼神只是懒洋洋地看着食物,但崔德威尔却视灰熊为朋友、为救星。”
另外崔德威尔说这个世界应该是和谐的,但赫尔佐格却说这个世界根本不是一个和谐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混乱、敌意和杀戮的世界。
的确,在熊的世界里发生的很多事情会证明赫尔佐格是对的。例如有些公灰熊有时会杀死小灰熊,这样母灰熊就会停止分泌乳汁,而公灰熊就能继续和母灰熊交配了。又例如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成年灰熊会一起分食小灰熊,好让自己能继续活下去。
即使如此,赫尔佐格对熊的世界同样也很迷恋,这大概是因为他一贯都认为现代文明让人变得软弱,人的心灵在安逸和享乐中不断堕落,也许只有充满野蛮色彩的苦难才能让现代人获得救赎。
某种意义上,崔德威尔就获得了这种救赎,他重新点燃了自己一度软弱无能的血液,他重新成为了女人们最爱的野兽派情人,正如他的一位红粉知己所回忆的那样,崔德威尔在每次告别这位红粉知己的时候,都会对她说:“我爱你,今年会是最棒的一年,要是我没回来,我也心甘情愿,这是我要的死法。”
如果一个男人能像崔德威尔这样,以赴死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出发,那他的生与死自然也就有了意义。而这也让我想起尼采曾说过的一段话:“有个旅行者,他周游列国,足迹遍天下。有人问他:什么是人类的通病?他答曰:好安逸、怕远游。”
至于我们为什么远游,尼采在100多年前已经给出答案:“一种隐蔽的许诺驱使我们去干比我们所有的否定更有力的事。我们的强力本身,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发了霉的原地,因为我们敢于奔于远方,我们敢干。因为,世界依旧是富庶的和未经发现的,即使毁灭,也比变得不伦不类、变得有毒要好的多。我们的强大迫使我们飘洋过海,驶向过去众日西沉的地方。我们知道有一个崭新的世界……”
3 ) 灰熊人
他和人在一起时不舒服,和熊在才舒服。他本来可以不死,因为冬季要来,他认识的那些熊都已经去冬眠了。但是因为机票事情又和人不开心,所以他和女友重回那里。此时的镜头是飞机上拍下来的一大片树,大风吹着,空旷而美丽。我仿佛感觉到了他回家时吐出的深深一口气。
这已经是片子的结尾。我们知道他死了,然后看他死前几小时拍的影像,预言般的话仿佛他早已料到这结局。或者他真的已对天地间的规律了然于胸?
片子本身有种奇妙的平衡感。他对人的感情很轻,但是临死前女友的举动却颠覆了前面的轻;他对很多东西放手,心灵纯净如天,但他从小到大却一直有缠绕不清的心灵纠结;他对熊和小狐狸那么爱,但它们的眼神那么空洞;镜头前他说了这么多,而与导演的片言只语在一起才形成了巨大的张力。
一个人与一个世界对抗,居然可以拍得那么简单而深沉。
4 ) 在阿拉斯加半岛,半个嬉皮士死了,半壁天堂塌了
1989年夏天之前,崔德维尔兼是瘾君子和酗酒狂人。生于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崔,自小被称作“一个普通的孩子”,直至进入大学,他才突然地不平常起来。“他交上了坏朋友,吸毒、逃课,”如其母所言,此类零零种种,使得他终被学校劝退。
大学时代是否可以被当做是崔对人生的第一次强力反抗?这是他未完成的愤怒青春期的延后篇。生于主流家庭接受传统文化行走于既定生命轨道,崔的自由天性被步步逼入犄角,压抑到了极致,而大学自由的氛围提供给他的那一处喘息之地,令天性骤然释放,自由扭曲扩张,变异成滥交、暴动和放任自流。
这次补偿性的爆发,将是永久的。
正是在那个夏天,当崔德威尔意识到自己已无法从单纯的表面自由中获得精神慰藉时,灰熊以受难者的角色出现在他的生命中。这根硕果仅存的救命稻草,令崔德威尔从垮塌中重新站起来。此后他给熊以生命支撑的救助在最开始,或许只是巧合。
如何说是硕果仅存,我想说当时的崔德威尔已成了个地道的嬉皮士,像嬉皮士们常做的那样,他滥用酒精和毒品进入自己神秘的内心,崇尚个人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管理,敌视社会制度。他与第一个女友珠儿可说是一对戏谑伉俪。珠儿在描述相识当晚她造成的一起餐厅意外事故时甚至用了吹捧的口吻:
“我有一桌客人,他们想拥有最美好的用餐经验。有老有小…….好吧,我想说,我会给你们的,盛大到你们永生难忘…但计算错误,汤爆炸了,人们尖叫,火烧开来。”她手舞足蹈,随后讲到与崔德威尔的心心相惜,崔因在店内耍宝与珠儿一同被叫到经理室谈话,两人都对事故表现出异常的戏谑神气。是的,他们对什么都不在乎。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崔德威尔已经被耗干了,他痛恨资本世界却不能摆脱对产品的依赖,他的自由也因此又陷入了这个思想性的泥潭,心行不一令他痛苦难堪。内在的焦灼正被艰难地克制着,珠儿隐约察觉崔产生了严重的反社会倾向。幸而崔德威尔找到了许多其他嬉皮士们追寻的终点——超然于资本世界外的野性乐土。灰熊点燃了他自由的酒精灯,一触即发的暴怒被另一种激情替代了。
“我爱你们,我爱你,我爱你。”崔德威尔无数次地对动物们献出他炽热的表白。熊、狐狸,甚至蜜蜂。他无数次对着镜头宣誓,我会为他们献出生命。相比对动物们的慷慨激情,他对同类——人,则反常地排斥。崔曾抱怨女人们瞬息的阴晴变化使他颇为难堪,无所适从;还曾说绝不可能为了女人丢弃生命。令据熟识之人称,他会对进入自己“领地”的陌生人作出熊受惊时的低吼反应。
如果只是个嬉皮士,这样的崔德威尔已经是个终点,然而出了例外,当崔内心的自由呼啸着喷薄而出时,对情感的需求不减反增,由于太惧怕现实社会利益驱动下的人际关系以及一直以来的失败经历,我想他确实是被迫地,由需要人变成了需要熊。实际上,崔一直在保护区内生活,宣传保护灰熊,而保护区内的灰熊一直都被管理者正确地保护着的,每年百分之六的适当捕杀,也在控制范围之内。或许崔比熊更需要保护,他要将自己放置在自然的保护伞下,不被现实利益所杀戮。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崔德威尔有意将自己塑造成保护动物的战士。他夸大自己在野外的经验,故意制造独自一人的假象,乃至捏造自己的出身。在他的思想中,社会是虚幻的,只有野外血性的自然才是真实存在的。他所有的努力意在为自己制造一个双向屏障。一面阻挡外界现实的入侵,一面维持自己“纯洁”的心性,极力阻止自己的身心再次返回人类社会,再次返回受伤的状态。
在西藏,僧侣们有时为了潜心修学,会独自前往深山洞穴,仅青稞几株,禅座一个,便是几年。此深山青稞禅座构成的小室一所,于僧而言,既是天堂。但崔德威尔更多的还是诉求,在屏障背后他并不平静,他需要充盈的爱。这也成为他悲剧的源点。他不再是嬉皮士,或许只是半个,另外个,由求爱转求控制,他企图为自己造一个天堂。
不难发现,崔把自己装点成阿拉斯加半岛的神。他企图扮演人与动物间唯一的沟通者,他执着地想与灰熊建立情感联系,对狐狸呼来喝去甚至幻想着赏罚这些自然的生命。他超出了一个人能做的,渴望做到上帝的地步。尼采认为只要有超人的意志,超越自身,超越现实的人,就是超人。在这个意义上,崔德威尔已经是个超人。影片中,无人为崔德威尔难过,所有人都认为他死得其所或者自寻死路理所当然。而我却为他难过,因为他最终看见了自己的陨落,即便他信誓旦旦说自己一定会为熊所死,我相信他一定不曾料到这个结局。因为他说过,我不会死,我足够强壮。
他的半壁天堂最终崩塌的时候,他呼喊着让女友快点逃命。超人可悲在拥有的还是人类之躯,他的头颅被撕裂鲜血四溅时,又变回了最初的那个嬉皮士。
5 ) 本无资格论是非
十三年来的每个夏天,叫Timothy Treadwell的年轻人都在野外渡过,他和灰熊住在一起,观察它们,拍摄它们,成立了民间组织来保护他们,最后和女友一起葬身于一只冬眠之前寻找食物的老熊之腹。
Timothy Treadwell曾是不入流的演员,大学期间因酗酒过度缀学,即使投身保护灰熊之后,他仍受困于抑郁(或焦虑)的病苦中,严重时需要药物治疗。
在生命最后的八年中,他留下了大约一百个小时的胶片。除了女友的三个短暂镜头,多数时候他一个人和灰熊在一起,远远观望或近距离交流。最后的镜头摄制于死前数小时,飓风将至,灰云狂风中他仍然徘徊于镜前不愿离去。之后灰熊冒着暴雨袭击了营地,摄像带录下了人和灰熊搏斗的声音。人们只找到他们的残肢和一块尚在走动的手表。
影片由数个部分组成,Timothy Treadwell本人留下的大量影像,亲友,验尸官和工作伙伴的回忆,社会各界的评价。角度各有不同,包括生活、心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影片最眩目的地方是灰熊的生活状态,多数时候庞然大物们似乎习惯了Timothy Treadwell的存在,他们在镜头面前尽情表现自己。摄影者本人大胆近于偏执,幻觉化身灰熊才能换回这些镜头。
Timothy Treadwell带给我们一个迷人的世界,他反复提及这个世界最终会要了人的命,一语成真。有人说他跨越了某种界限,是自食苦果。其实在界限面前,跨过去自食苦果或放手回头安享天年,两种选择都是人生的智慧。
而永远到不了那个界限上的你和我,本无资格评论是与非。
错别字改了,谢谢楼下的QIUSHIFEI。
6 ) 灰熊人
Tim热爱灰熊胜过生命,这份事业给了他信仰,他视之为使命。有多少人不理解他,有人质疑他的行为,有人分析他的性格,有人视他为理想主义的悲剧而站在局外怜悯而理性地审视他,但我一点也不想做出任何这种judgement。的确,他太特别,很情绪化,不完美,但是当你看到那些神奇的场景: 他小心翼翼又兴奋难捱地接近灰熊,手指放在熊的嘴边,跳进水里和熊游泳,摸着温热的熊粪;他和玩具小熊呆在被大雨冲垮内帐的帐篷里为了干旱的解除而感谢各路神仙、孩子般地笑;还有那群神奇的狐狸朋友,他打招呼说“Hi,Spirit~!”“Hi,baby~!”,狐狸让他骚着脑袋,狐狸跟在他身后,和他赛跑......我不由觉得各种分析都带有太多来自Tim所讨厌的人类世界的影子。Tim说过,他感激这份工作,这是他唯一想从事的,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活过,他常常在拍摄视频的最后说愿意为了这项事业而死。他狂喜、哭泣、愤怒、忧虑、痴迷,像战士更像孩子,他游荡在“灰熊迷宫”里,他是个传奇。我非常非常喜欢他,他和我心中许多至高的东西相重合,我理解他,或者说我希望理解他以显得和他更相像一点,所以我不敢开始任何“逃避现实”“无谓的努力”“过于理想主义”“如果怎么样会不会就怎么样”这种自作聪明的深层分析,只是看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在神圣的自然中固执地热爱,生命在此生灭,被深深打动。他所见到的所感受的是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想象的,我只希望我的生命里会有幸出现这样的场景。
另外也很崇拜赫尔佐格这个人,由他拍这部片子再合适不过了。
一定很多人都爱的片尾曲:
Coyotes—Don Edwards
Was a cowboy I knew in south Texas
His face was burnt deep by the sun
Part history, part sage, part mesquit
He was there when Poncho Villa was young
And he'd tell you a tale of the old days
When the country was wild all around
Sit out under the stars of the Milky Way
And listen while the coyotes howl
And they go...
hoodi hoo di yip hoo di yip hoo
hoo yip hoo yip hoo
Now the long horns are gone
And the drovers are gone
The Comanches are gone
And the outlaws are gone
Geronimo is gone
And Sam Bass is gone
And the lion is gone
And the red wolf is gone
Well he cursed all the roads and the oil men
And he cursed the automobile
Said this is no place for an hombre like I am
In this new world of asphalt and steel
Then he'd look off some place in the distance
At something only he could see
He'd say all that's left now of the old days
Those damned old coyotes and me
And they go
hoo yip hoo yip hoo
hoodi hoo di yip hoo di yip hoo
Now the long horns are gone
And the drovers are gone
The Comanches are gone
And the outlaws are gone
Now Quantro is gone
Stan Watie is gone
And lion is gone
And the red rolf is gone
One morning they searched his adobe
He disappeared without even a word
But that night as the moon crossed the mountain
One more coyote was heard
7 ) 空虚的最后是什么
第一次看此类的纪录片,很特别.Tim更特别.感兴趣的是导演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试着看一下Tim的经历:奖学金-上大学-损友-吸毒酗酒-辍学-失败-失败-失败-阿拉斯加-灰熊-死亡.人生的前半部是不断重复的失败者轨迹.灵长类的灵性催促他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与力量.终于在阿拉斯加,在灰熊的旁边,也许他找到了.
自认为是灰熊的保护者讽刺的死于灰熊掌下.他想要什么?社会给了他一个标签是动物保护者或者是环保主义者,也可能是基金会的需要,谁知道呢.阿拉斯加的灰熊更不会知道,眼神里全是自然的冷漠与饥饿的绿光.
Tim想把文明带给灰熊,或者说以文明的名义来保护它们,在人类文明设置的保护区呢,自始自终没有看到过他所担心的盗猎.他在保护灰熊还是灰熊在保护他?
Tim想知道自己是谁,想知道自己究竟也要什么.他或许成功了,找到了自己.蛮荒世界自有的法则在他眼里是不存在的,他是浪漫的.用对付狗的方式来对待灰熊,可那里不是自家后院啊.
值得尊敬吗?我觉得没有,只有可怜!用妄想症的表现来干预自然必定会遭受反噬,那头冬眠前的老熊用血告诉他:其他的熊们之所以没有吃你不是因为爱你,而是他们不够饿!
灰熊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场关注野生灰熊而导致殉难的纪录。阿拉斯加的森林对他来说是一个乌托邦,是对人类文明与丑陋的逃离。但乌托邦的存在何尝不是一场盲目片面的一厢情愿。他爱了一辈子的灰熊吃掉了他,而他鄙视的人类却用生命来维护了他。理想与现实一样的美好一样的黑暗,只是你到底选择看什么。
开场没多久我就看哭了。。。这和我在外滩上看过的一个故事好像,说的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法国男人,和一个中国女人(是音乐编辑来着),长期在云南山区里搜集快要失传的民族音乐,遇到了很多困难。。。人类社会太残酷,不如去熊群中找救赎,龌龊的人理解不了这种追求
没办法接受自己的人
厌弃文明世界的小崔同志把自己放逐到grizzly sanctuary/maze,但他又不理解自然法则,他自己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死路,但仍没有什么能阻挡他,这也许是向死而生。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的境界可能比一般人还低,但从形而上角度来看可能比常人高太多太多,有圣徒色彩,我被他打动,不忍心骂他是个傻孩子罢了
8.5 灌饼老师说的很深入了,形式上是通过类似私影像与访谈录的对比,来论证自我与非我如何辩证存在并相互作用的。Timothy的内心里,非我(即灰熊)是自我(即人)的守护神,而自然界却是非我反将自我杀死。通过“外视”与“内观”的双向挖掘,来达成对人物最深层的理解:看待人应先于理解人(多少导演急于在人物与观众之间建立情感联系而忽视了这个基础的“认识问题”),毕竟理解人即是理解我们自己
开场独白听起来好像SPN里的trickster啊,些许狂妄、表演欲强烈、戏剧型人格,维基说他有躁郁症——WH说是迪士尼般的自然观害了丫。那个熊科生物学家长得好像熊。虽然纯悲剧,但主流认为他就是个神经病样loser、极端野生动物保护者,还拉了艾米做垫背。WH已经尽力帮忙洗白了
现代社会的最后一位浪漫主义疯子
我也会成为grizzlyman
极端人格,他也就是奔向大自然和动物了,试图建立自己的帝国,可大熊不理他。女人一定要远离这种男人,赫尔佐格如果拍个顾城纪录片,逻辑跟这个就相似。这里面那个采访者非要仪式性的给前女友一个遗孀的口号,还非要塞给人家他的遗物-一块手表。那个女的为了平衡不断的说,我是他的前雇员。法医呢,不停的在自己脑子里过小电影,意淫他死的时候是如何保护女朋友的,导演倒是清醒,说其实女人已经感受到了危险,却也还是步入死亡。男权社会特别需要女人的献祭,幸好他没有孩子,不然在此片中肯定占有不小的篇幅。
看到最后有流泪的冲动。“他最大的死敌是社会和文明”把爱投放给野兽本质上是对社会的失望,有时候一但对社会的丑恶痛恶至极选择消极避世是无法扭转的,无论是亲伦、宗教还是优渥的物质。他没伤害谁,一片赤诚的融入自然,称得上好人二字。致力保护野熊却丧命熊口,自然游戏法则总是欺负落寞无助的人
对人类文明绝望的崔德维尔意图与熊共舞甚至脱离「人」的动物性躯壳成为「熊」而融入野性的自然。只可惜一切都是无可救药的浪漫臆测。亲近自然却不对自然怀抱敬畏之心与自知之明,最终遭遇过犹不及的结果。「这不是在观察大自然,这是在观察我们自身与品质。这一点超越他自身的使命。」
赫尔佐格说,我终于找到个比我还疯的人了,所以我要黑他。
一颗不容于世的自由心灵,你企图拥抱自然,但自然是客观的冷静的,只讲生存法则。
留下了百小时影像的狂人的日记,狂人才懂狂人,哪怕明白其中的讽刺也是百感交集。赫尔佐格最终感叹的或许是自己终究在自然的界限面前不是那么狂的。配乐是richard Thompson
为熊生,为熊死,为熊辛苦一辈子;吃熊亏,上熊当,最后死在熊身上;熊尽人亡。
这可能是我打出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了。一般人要是拍这个片子,肯定会拍成一部环境和动物保护题材的,但赫尔佐格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而从灰熊人本身入手,去探讨他进入自然远离人类社会的原因,不断挖掘这个人的生平,甚至毫不避讳他的表演欲和阴暗面,从而达到了他想要的真相。
那个解剖医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什么是Timothy Treadwell对抗的Civilization。
“我始终难忘的是,在Timothy Treadwell拍过的每一头熊的脸上,我没看见亲密,理解与仁慈,只看见自然界莫大的冷漠。对我来说,所谓的熊的神秘世界是不存在的,这眼神只是在懒洋洋地看着食物,但Timothy Treadwell却视其为朋友,救星” “这不是在观察自然,而是在审视我们的内心与本质”
表演欲得不到发泄的妄想症患者在丛林里自我膨胀并自取灭亡
赫尔佐格匠心独运,不谈动物保护,来说说人自己。Timothy在第13个夏天突破了和灰熊territory的界限(双重的时间和空间),在片头传授和灰熊的相处之道:不能示弱,要让它们believe that you’re more powerful to survive in this land…灰熊的世界和人类世界是不一样的吗?It’s not their nature, it’s ourselves, our nature…房间里的白色大象对后人来说是录音,对Tim来说呢?赫尔佐格说自己只看到自然的冷漠,宇宙的分母不是和谐,而是混乱,敌意和谋杀…一些感慨:人真得很爱演一个状态,演员在电影里取代导演,人的误解是轻易的常态,只能往艺术&精神里找安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