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李立宏

    导演:刘鸿彦  沙洛  骆永红  黄鹤  张木  陈硕仪  王申  

    猜你喜欢

     剧照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2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3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4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5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6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3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4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5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6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7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8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9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6 20:42

    详细剧情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让中国饮食依时而变,智慧灵动,中医营养摄生学说创造了食材运用的新天地,儒家人伦道德则把心意和家的味道端上我们的餐桌。淘洗历史,糅合时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天地间升起烟火,用至精至诚的心意烹制食物,一餐一食之间,中国人展示个性,确认归属,构建文明,理解和把握着世界的奥妙。中国饮食生长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宽广的时空中,以感恩之心去领悟食物给予我们珍贵的滋养,《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继续近观饮食之美,远眺中华文化的魂魄。

     长篇影评

     1 ) 如此剪接注定无法达到第一季的高度

    也许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其实第一集的切入点还是挺好的,用传统烹饪器具作为抓手,探讨人、美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本来是个不错的开始,可是这剪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主线杂乱,故事过多一件事还没说清楚,就跑到另一个故事线上,而最后又互相串不起来,无法完成对主题的支撑。而至于拍摄的手法就两个字:粗糙,完全没有第一季的灵性,感觉就是小成本业余玩家的拍摄。最后还有那个恶心的法国葡萄酒冠名广告,一看就是中国人跑法国开个酒庄包装下再卖回中给中国,虽然这不是正片的内容,可是就是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总而言之,这第一集实在是愧对舌尖上的中国这块招牌。

     2 ) 【已降星更新】不知道这一季拍摄团队是干什么吃的了

    本人从事摄影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与中国各类官方合作也不止一两次了。这句话是想要告诉各位看官老爷我不是无的放矢。说“你行你上”的sb可以出门左转了。

    点评一下片子,先更新【第三季第一集】

    过曝,欠曝,暗部死黑等技术问题竟然随处可见,对是随处可见。四川泡菜部分买个菜一两分钟的时间居然可以过曝n次。白茫茫的一片让我怀疑这真的是官方水平?构图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举例一处陕西菜的颠勺,颠着颠着锅居然不在画面里了。我:???调色似乎没有和原片有太大区别,基本也就是个机内优化上下的水平。剪辑缺乏线索,内容是一块一块的,并不像前两季那么连贯完整。

    如果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纪录片,那ok,我甚至会为了动听的配乐打个高分。但这是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纪录片,让我禁不住怀疑是不是摄影走了关系进的团队。没有第一二季那种惊艳,没有看完后那种由心深处涌出来的民族自豪感,有的只有一堆莫名其妙的感觉和疑问。

    两星一颗配音,一颗“舌尖”情怀。

    【第三季第二集更新】

    题为香的第二集点题次数屈指可数,漫无目的的空景插入和毫无联系的剪辑使我真的想再降一颗星。空景还大片大片的过曝画面,国家拨款那么多的大IP经费到底是花在哪里了?看完真的没有觉得和“香”这个题目关系在哪里。(PS:可能是我不太懂这些潮流文案了,标题后面怎么还跟着一大串字?然而依然是有的没的废话)

    顺便配图一下惊为天人的画面大家感受一下。

    长达一分多钟的画面几乎看不到人在哪,最后几十秒竟然连周边景物都消失了。可以,很强。不由感叹这个团队拿着那么多经费,带着那么多人民的期许,良心真的不会疼吗?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观众真的不是有几个航拍镜头,有几个升格(俗称慢动作)镜头就能打发的。

    【第三季第三集】更新

    看完第三集我决定不可能再加星了。先来说说比较惊喜的地方,前一段内容缺失已久的调色终于上线了,起码脸不是死黑的,景不是白茫茫了。可是还没有让我惊喜多久马上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可能这归功于看官老爷们的点评越来越不能被水军压住终于惊动了官方吧。

    但是!我竟然!在一个那么大的IP里看到了我最不能容忍的错误——虚焦!如果说把光线问题洗地洗为光比过大/拍摄无暇调整参数等倒还有迹可循,但虚焦这个事让我感觉摄影压根就不在线。纪实画面里要记录的内容一定要是实的吧?你给我们看糊片到底是意图表达什么意境?这种实力虚焦一般常用在某些特定的艺术表达里,一个写实纪录片在这类文案下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虚焦。

    (下图为虚焦节选,我已经忽略很多对焦对在边缘上的镜头了)

    再来说说吐槽最多的剧情问题,仍然是感觉素材不太够的样子,莫名其妙的慢动作播放,并不美的空景穿插。美食节目镜头居然三分之二都是人,还是一堆无关紧要的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流动也没有感觉出来,可能这就是尬拍和尬演的最终结果。

    如果第四集还是这样真的马上一分了…呼声那么高官方好歹要给好好回回锅吧。

    【第三季第四季】更新

    看完决定暂时不降星,全程调色比以前好了一些,看在眼里稍微舒服了一点。但是并不是说它拍的好了,之前讲过的三个摄影问题依然存在,剧情仍然是特别大的问题,食物一闪而过,更多的笔墨用来描写人物和各类草药化妆品,还疑似有帮自媒体打广告的?!本集不太能接受的问题前三期同样出现,并且问题很大,就是构图。

    【以下构图问题节选】

    这2p的问题相信前几期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摄影里有一个词叫前景,本人理解的前景是用来丰富画面,增加层次感,承托主体的,结果一大根横在了画面中间,在前几集里都有出现,我觉得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对此我只能理解为摄影在拍摄的时候心思根本不在画面上,拍完以后甚至不知道有没有回看检查一下。不要和我说很多摄影也没有这个习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何况是体制内的纪录片。

    以上这张节选问题在于要拍摄的主体位置偏上严重,还有无意义的偏左。这么做的最大问题是导致要拍摄的东西根本拍不全,文案配的是液体加入液体,然而添加进去的液体部分根本看不到

    特写问题,尴尬的虚焦特写,一边虚,一边让我忍不住想往后缩缩脖子。这么大个特写毫无美感不说,甚至不清楚想要展示什么部分。

    还有其他比较小的构图问题我就懒得提了,省的说我们要求比天高,故意挑刺。以上问题均在基础摄影包含范围内,忽略审美问题也不该出现此类问题。

    评论里有看官老爷说这位摄影师从父亲,学习只用一个镜头拍摄。不说对错,连起码的美感都没有,真的就够不到其余高一些的境界了。(央视纪录片是绝对不会让你缺钱买镜头的)真心建议回去学好基础再来拍。

    本季这位“摄影大师”到底是哪里请来的高人,不得而知咯。

    【第三季第四五六集】更新

    合并更新一下。原因是我是跳着看完的,看官老爷可以批评我看的不认真,原因是没有什么内容吸引我去看了。到这一期了,陈导因某些原因已被移除第三季导演团队(豆瓣上也可看到)。摄影已经表现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一点我不需要举例说明了,各位看官老爷心中也是有自己的评价的。今天就来谈谈个人觉得另一个还在摄影之上的问题,就是拍摄的想法。

    这个问题不止针对摄影,同样针对导演。不热爱美食,不愿意屈尊了解民生。今天降星的最大原因,是导演在给自己疯狂洗地,团队删差评,怼差评,一点意见都听不进去,还有微博长条为自己洗地。闲来无事和做公关的朋友聊了聊,听到了些不太好的东西,顺便拜读了一下这位导演为数不多的作品,高分无一不是雇人来刷的,水没水评分点进去就明白了。1000个人给你打的豆瓣8分+和10000个人给你打的豆瓣8分+,分别是凭什么无需多说。甚至舌尖3初期评分请了多少人来刷大家也都看到了。可惜今时不同往日,这一期观众并不好打发。

    总结这一季的舌尖,文不对题,题不对片。舌尖12拍摄的人物对白就像日常唠嗑,聊的是柴米油盐,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爱是调料这种废话。更令人暖心的是每个片段结束时拍摄的那些笑脸,有岁月流逝留下的喜悦,也有时间沉淀过后的满足。总结为两个字,真实。舌尖3就像是提前安排了剧本,安排了所有要说的话,甚至为了一个镜头把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全弄过来,而出现的人呢,某些又想借着这个节目给自己或多或少打点广告。抛开其余的,镜头里有几个人是真心,为了一家子团聚吃饭抑或是做出一到美食而开心的笑容?是没有开心快乐的时候吗?并不是,是团队里缺少了一双发现这些的眼睛。

    (以上是舌尖3总导演刘鸿彦发言)

    舌尖三的画面里少了那些走进田野,大山的片段,多得是走进一些不高不低的地方去拍摄(不高不低指拍摄一个城市为了方便就拍街上随便可以见到的)。说白了就两字,省事。更深远的田野、大山费事,更辉煌的酒楼、会所费钱。今天还看了下舌尖3的拨款及赞助,简直震惊,以及里面出现的某些人物可是事先预定好的,这也是片子为什么无故多出来那么多所谓的艺术家。拿着那么多人力和钱财,却为了省力省钱拍这种东西,还拍不好。阴谋论一点,可以想一下这些东西的去向了。

    中国自古民以食为天,中华上下五千年各个不同阶层吃出的千百万种花样,可大俗也可大雅,但每一样传承多年的食物都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坚定的说一句,它绝不该是这个片子所呈现的样子。

    (以下我放一些三季人物镜头节选,都是随缘选集截图5分钟内的镜头)

    以上为舌尖一二季

    以上为舌尖第三季

    看官老爷们自行感受吧。

     3 ) 论为什么第八集搞科研腌酸菜那么让人反感!

    目前为止只看了前两集和最后一集。前两集是看的回看,可以跳过广告。后来为了跟上广大网友的吐槽进度,就直接看了第八集的直播,看完一半终于相信,这确实不是舌尖3,只是一个电视购物节目。

    说正题。你说你搞科研腌酸菜,分离乳酸菌分离的都哭了。但是搞科研用得着你成吨成吨的腌酸菜吗?这不是批量生产是什么?你当观众都是傻子瞎子吗,这么好忽悠?都批量生产了还搞什么科研?不会是在骗国家的科研经费呢吧!把酸菜拿回自己家去吃用得着装俩礼盒吗?合着您每次去菜市场买菜都提着俩蔬菜礼盒啊!

    再说说卫生问题!您一个劲强调老百姓们自己腌的酸菜不卫生,有腐败菌,您的有多卫生,有多科学。还给了一个镜头,几个穿白大衣的人在洗白菜,往地窖里码白菜,说什么这一切都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您穿个白大衣就无菌了?我们这养猪的也穿白大衣!帽子口罩也不戴,无菌手套也不戴,隔离服也不穿,还有那地窖,怎么达到无菌标准的?是拿消毒水都清洗了吗?还有那洗白菜的水,是拿消毒水洗的吗?那你让乳酸菌怎么活?说好的美食呢?擦亮了眼睛,准备好了口水,你就让我看这个?

    说我们自己腌的酸菜不卫生,你那第二集里摊煎饼就卫生了?又是拿鸡蛋,又是收钱的,天津没有禽流感肝炎吗?有卫生许可证吗?反正我们这像那种摊煎饼的小摊见了城管都是要跑的!

     4 ) 本来想写短评,结果太长了

    失望。

    《舌尖上的中国》之《器》没审准题,偏了。

    很多人说落脚点是“中国”。是没错,是要讲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化。但是中国之大,从何讲起?所以这里的定语“舌尖上的”很重要。舌尖舌尖,就是食物,就是美食,就是用嘴巴收货,升华一点,就是讲川粤鲁淮阳闽浙湘本帮,就是讲中华饮食文化。

    而很多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锅碗瓢盆刀法火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说锅碗瓢盆的制造工艺,就连锅碗瓢盆本身,连刀法火候本身,都属于食物的附属品。没有了食物,它们的存在毫无意义。

    所以这一集,讲得太偏了,甚至有点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意味。

    不过还是有点希望的,希望第二集《香》,能带给我惊喜。加油!

    希望季末时候我能很愉快地调回五星。 2.20更新

    舌尖回来啦!!《香》有原来的感觉!!

    (但是它咋香了呢?)

    除了汕头那里神转折,其他的都还好还好

    加油加油!!!!

    2.21更新

    承蒙厚爱,各位看官慢走,让这篇小字沉底吧。

    《舌尖》3已经很一言难尽,不知如何评价了。

    可惜可惜。

    但还是要心存希望。

    2.22更新

    不如改名叫《中药上的中国》吧。

    2.23更新

    …………………………

    哎呀真的忍不住吐槽,真的阵阵恶心。

    被那个美食博主恶心到了。

    为啥她一家就可以代表整个天津?你到底想说什么?甘?天津?妈妈?亲情?美食博客?人生?这里跟“食”,跟“舌尖上的中国”有啥关系?!

    然后镜头就突然变成了“妈妈爱你么么哒”“我有一种治不好的病”

    好吧好吧,就算你卖惨吧,哦不,真惨。那你有会弹钢琴的美丽女儿、有房子院子车子和狗,外加每年出去旅游……

    我一个连去旅游的机票钱都买不起的穷鬼表示很心塞啊!!

    嗯对对对,我就这股看着人“何不食肉糜”的穷酸劲儿。我知道富有富过穷有穷过的道理,但你是个家境优渥能环游世界的主儿,却在镜头面前掉眼泪,说生活多艰难、人生多苦辛,真的让我觉得……哎呀你这富人在我面前卖惨,你拿我开心?

    这个,好吧,我真的觉得很恶心。

    在这一集的衬托下,貌似第一集《器》很精彩的哎( ̄∇ ̄)

     5 ) 看了《舌尖3》,我十分想念陈晓卿!!!

    三张图看懂舌尖的进化


    正月初四,恭迎灶神的日子,央视隆重端出了观众期盼3年多时间的《舌尖3》。

    与《舌尖1》开播时打枪的不要、放炮的不要、悄悄的干活不同,《舌尖3》开播前这宣传声势,我的个乖乖,又是新闻发布会、又是开播仪式、又是倒计时,一看就是正宫娘娘生的,都快赶上《月子》出版时的壮观场面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此处宜配宋丹丹老师的纯正东北腔)

    虽然知道陈晓卿去年10月已经离开央视,《舌尖3》跟他毫无关系。但心理上多少还是有点预期,毕竟正宗央视血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新台长刚上任,纪录片频道总要献礼嘛!万一拍好了呢?

    一大帮吃货早早守在荧屏前,自备纸巾、手帕,等着看美食、流哈喇子。没想到哈喇子没流出来,反倒被种草到淘宝上去买章丘铁锅、银杏砧板、淮阳菜刀……

    看了第一集《器》,我想说:《舌尖3》和《舌尖1》之间,差了100个《二更》……

    但是……等等……且慢定论,后面还有7集,万一有改观呢?

    看了第二集《香》,我想说:陈晓卿转身之后,《舌尖3》跳崖式滑坡……

    算了……等等……万一峰回路转了呢?

    看了第三集《宴》,我开始爆粗口了:这特么拍的什么玩意儿啊???陈晓卿老司机辛苦养大的孩子,被你们糟蹋成这模样,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看了第四集《养》,我哭了:这帮人心里有数,《舌尖3》明明就是按照质量从高到低播出的,起点本来就矮,后面几集你更不可能指望了。

    豆瓣对《舌尖3》的评分从最初的8.0,下降到目前的6.0。估计到8集播完,能保住5.0就算谢天谢地谢陈晓卿了。

    央视有个辞职的记者张景,自己找了2个外行摄像师、录音师,拍了部《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是8.8。

    最冤大头的应该是花1.18亿重金冠名《舌尖3》的所谓正宗法兰西血统某阁葡萄酒了。2014年就拍下冠名权,一切宣传营销行动暂缓,期待《舌尖3》问世,然后一夜之间引爆中国餐桌。

    正常情况,《舌尖》系列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偏偏《舌尖3》是哪吒转世,殷夫人怀孕三年多,最终生下一个肉球。

    更滑稽的是,孩子问世后,意料中国人品着红酒吃美食的场面没有出现,大家都去淘宝抢3万6千锤的章丘铁锅,就没有几个关心葡萄酒的。

    当然,大家彼此彼此,山寨货牵手李鬼哥。你以为是唐伯虎笑点秋香姐,盖头一掀开,其实是对穿肠扑倒石榴姐。

    让我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身份,来浅度分析一下,《舌尖3》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从《舌尖3》各集的取名就可以看出,总导演心中一直没有清晰而明白的主线,最初宣传出来8集片名为《器具》、《小吃》、《宴席》、《食养》、《厨人》、《点心》、《时节》、《融合》,确实又土又直白。临到播出了,突然又改成《器》、《香》、《宴》、《养》……少个字就能显出雅吗?一个“香”来概括“小吃”,长脑壳没有?四川泡菜、河南胡辣汤,如何可以用香来形容?推而广之,长沙臭豆腐怎么办?是不是要被你们从小吃界开除。

    《香》中的西安水盆羊肉,是被网友诟病最多的一道美食,主创团队的各种不专业、不敬业,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陕西最正宗的水盆羊肉,非片中的做法。地道的水盆羊肉需配两饼,讲究一盆两吃;一碗羊肉也并非仅仅三片,而是随客人的喜好多多益善;吃时还要搭配小菜、生蒜、油泼辣子等,回味无穷。片中的水盆羊肉店,在西安人看来,不过是忽悠外地人的游客店,只是不知为何把央视专业美食导演忽悠过去了。

    其次,片中说西安回坊于唐朝时成形,是重大的史实错误。唐朝时回族尚未成形,何来的回族聚居区?

    最后,大合影中居然出现了极端宗教服饰。这难道不是国家级电视台应该回避的低级错误吗?

    类似的专业常识错误比比皆是。李立宏老师说麻辣烫的时候,镜头给的是钵钵鸡。外地人弄不懂火锅、串串、麻辣烫、钵钵鸡、冒菜倒也罢了,你是美食专业纪录片,你都弄错了,今后谁来还我大四川麻辣烫业界千古不白之冤?

    李立宏老师说河南胡辣汤的时候,画面出现的是四川乐山嘉阳转圈圈的蒸汽小火车,观众今后岂不是到了嘉阳,要问农家乐老板来两碗胡辣汤?

    用8分30秒的超长篇幅来讲诉煎饼果子的故事,讲清楚了的是一个下岗再就业的励志故事,没有讲清楚的却是美食煎饼果子,摊煎饼的镜头不超过10个,天津人都看不下去了。红姐成名之后,天津城管、工商、食药监、税务的问题来了,你说这样的路边游摊是取缔还是不取缔呢?

    镜头、画面、剪辑大失水准。虽说聘请的荷兰摄像大师,但画面却并不高明。用光质感差,暗处噪点高,老是弄掉帧的慢动作,素材重复率高,剪辑超级乱各种跳……后期调色严重偏差,以至于包子褶都看不到,你究竟拍的是包子还是元宵?总之,教影视拍摄、剪辑的专业老师,可以从中挑一大堆镜头,用于教学中的错误范例。

    炫技、摆拍、装逼现象在《舌尖3》中犹为严重。《器》中的“瓷器大师”,从装扮到谈吐,浑身透露出一股子“XX大师紫砂壶”电视导购的铜臭;玩花打四门的大厨,炫技炫得太过,剧组特效经费估计都花在那个画面上了,结果端出来一碗莫名其妙、味道都不知道的炒白菜;《宴》中玩文化宴的那帮子所谓文人,隔着屏幕都能闻出一股子酸味、腐味、馊味。

    《香》中,学医学、拿手术刀的女婿,入赘至乐山干起了麻辣烫炒料手艺,镜头中满满的都是他不乐意、不愉快的郁闷表情。导演们千挑万选,就选出了这么一个麻辣烫文化的传承者?你确定不是来黑我们大四川的吧?另外,那个叫黄鹤的导演,你必须给我们解释清楚,什么叫无色无味的竹签?透明的,还是闪亮的?……你确定不是那个江南皮革厂倒闭后,带着小姨子跑了的黄鹤吧?

    《宴》中,一个大人骑摩托,带两个孩子在农村山路的镜头,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央视播出,该段落还美其名曰教孩子们学习传统中华饮食文化美德。最基本的交规都没有学好,谈何美德?你确定交警蜀黍没有意见吗?

    质量下去了,广告倒还上来了,短短40多分钟的纪录片,硬生生插进来四段广告。怪不得电视台现在重视拍纪录片了,电视剧中不准插广告,纪录片中无所谓。

    《舌尖3》总体来说,形式大于内容,包装强于美食,乏味多于真情。想学陈晓卿老师,借美食而煽情,可惜煽得不真挚、煽得不专业,未煽动他人,自己反倒被骟。

    没有一颗热爱美食的心,没有对中华美食文化的深度研究,没有追求极致尽善尽美的专业精神,再多的努力都是白搭。一群不热爱、不钻研、不品味、不传承美食文化的导演们,哪怕绞尽乳汁,又如何能够将观众的味觉和食欲真正撩拨起来呢?

    《舌尖1、2》系列美食纪录片,多年来在观众心目中积攒下来的金字招牌,靠的不是炒作包装、不是买热搜、不是请水军、不是刷豆瓣,靠的是真诚热爱,靠的是业界良心,靠的是工匠精神,靠的是一腔热血。

    陈晓卿团队也许不是中国拍纪录片最好的团队,但是拍美食文化,他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就这样一个打着陈晓卿深刻烙印的纪录片,一旦离开了陈晓卿,无论谁来接盘,《舌尖》又如何拍得出那散发着浓郁乡愁、饱含着亲情温暖、浸润着传统习俗、滋养着厚重文化的,舌尖上的中国味道呢?

    大师远去,请勿画蛇添足;观众明白,切莫狗尾续貂。

    但愿今后不要再有《舌尖4》了。

     6 ) 披着纪录片皮的伪科学宣传片

    看完5000米接力换台看舌尖瞎说,发现第三季养这集真的是瞎说八道阿!所以必须要来长评打低分了。

    首先,说中国人生病了,要改变膳食,ok这个我认,但你切一盘蓑衣黄瓜跟观众说黄瓜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你在搞笑?黄瓜除了水分就是纤维素还有不算出众的剂量的vc,而且这货含抗坏血酸氧化酶,破坏vc的,这就是为啥前两年有声音黄瓜不能和西红柿同吃阿。

    第二,那个什么冰糖黄酒蒸蛋,是放在普通锅的屉上的,说水蒸气保持60°C,请文案走点心好么?60°C给我出个可见的水蒸气试试。另外珠穆朗玛峰顶峰8848米水的沸点是72°C,文案中所提的高度应该活不了人。

    第三,“煲汤”,这一部分做微商卖汤的那个主角姑娘她爹就痛风,广东地区是我国痛风高发区,喝汤多是病因之一,注意是之一。另外因为广东人煲汤用各种草药多,广东地区也是肾病高发区,微商卖汤姑娘之前的山东妈妈各种放草药祛湿这那,真是不怕把家人肾吃坏了。

    第四,山沟沟里开头就说常年缺少医疗资源,这些村民们各个药食同源,那么请你先把厨具收拾干净了再来说养生。另外找村民问些什么祖传的医书“我不告诉你”问个这是什么草药“我不能说,就指着这个做生意呢”充分凸显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敝帚自珍,自己一知半解不说还怕别人学去饿死师傅,多少祖先的智慧科技发明是这么丢的?当然这些草药鬼知道有没有毒、毒性物质含量多少。

    第五,中医药大学的美国华裔留学生,自己制作化妆品,化妆品最起码的上色好看的功能我就不说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但有没有考虑自制化妆品的细菌超标问题阿?自制化妆品保质期你是没办法掌握的,不能等性状变了再说“哦,应该不能用了”那会儿就晚了。我们可不可以宣扬一下工业化生产的好处,别净鼓吹小捯饬怡情的手工制作的功效?

    第六,中医药大学的本硕博连读研究生期待自己的药膳能使化疗的母亲痊愈,可不可以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有点正确的引导了!你靠羊肉汤、蛋黄山药粥敢期待癌症的妈妈痊愈?小伙子你真的不是坑妈的么?这条我刚才在知乎看到有朋友的答案里说后来片子里说小伙子是期待他的药膳可以减轻症状,但我没留意到这句话,大概其就是因为一直沉浸在震惊当中吧…

    这一条吐槽原本有一段关于对蛋黄的名字吐槽,后来有朋友指正鸡子黄是蛋黄的中药名。我把原文和昨晚睡前修改的部分放到文末,免得有人觉得我和第一位留言的朋友莫名其妙。再次重申,现在已经不吐槽鸡子黄的说法了。感谢看了这篇长文的朋友,也感谢提出建议的朋友们。

    太心疼电视机前没有医学常识/生活常识的观众了!(尤其久病缠身病急乱投医的老观众),央视纪录片如果是走这种不去伪不存真的路线,可真是不敢让家里的父母看电视了。

    以上内容顺序及文案内容可能记忆有所偏差,诸公海涵。

    *关于鸡子黄的原本吐槽:““还有文案能不能好好说话不故弄玄虚,“鸡子黄”不就是“蛋黄”么?!你说鸡子黄就高级了么?(原文)”——“这个后来有朋友跟我说鸡子黄是蛋黄的中药名,大概我觉得别扭就是在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并不严谨的纪录片里突然出现了中药名有点跳戏。(昨晚睡前修改补充部分)””

    感谢点赞、“喜欢”的朋友们,第一次在朋友圈以外的地方得这么多点赞,感恩!

     短评

    大失水准,灵性全无。。文案节奏摄像,个个一塌糊涂。。充斥着广告植入和隐性营销。用爱调味的“大师”,泡菜撕下一块又扔回坛子;一块红烧肉配上高逼格盘子的可能菜价。还有电商的昂贵手工铁锅。。篡改历史,杜撰饮食文化,全株有毒的南天竹大量误导性镜头,给痛风患者饮用高嘌呤的肉汤,三无口红etc

    4分钟前
  • 乌龙茶
  • 很差
  • 靠,开场几分钟就想哭,刚吃完饭又饿了麻辣烫 石花膏 水盆羊肉 我的口水!!!看了后面几集真得来改下分数了但画面之精美,色泽之诱人,是没法儿回避的,所以都客观点下分数,好吗

    8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 真的难看 ,花打四门讲的这么牛逼,结果就是个炒白菜?陶瓷讲了半天,一点吃的都没有?要不叫舌尖上的炊具?就是难看,你讲烹具也要有个度啊,讲完连吃的也不放一点?还有,淘宝已经出现官方卖锅的了。你要说没利益我是不信的动不动就是大师大师的,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看不懂了

    12分钟前
  • 嫌疑犯K的献身
  • 很差
  • 严重怀疑是“8848钛合金手机”、“小罐茶”的导演拍的

    14分钟前
  • 很差
  • 第一集看完了,文案水平忽高忽低;第一集主题是“器”,偏题严重,吃已经沦为配角;最重要的舌尖标签性bgm居然被舍弃了。不知道这期质量水平是这一季的平均水平还是最低水平,亦或是最好水平?四集弃。本以为看在这个ip的份上舌尖3还能守住最后的底线,那我还何必勉强给及格分呢

    16分钟前
  • uhioubj
  • 很差
  • 啥也别说了,你说导演是毕志飞我都信。

    19分钟前
  • 蔡小马
  • 很差
  • 长安长回区,清真宴…广告私货,钵钵鸡串串麻辣烫不分,陕西的起源安去西安…北京“名吃”长这么大没听说过,哪个版本里都没听过,然后炒肝一个个尼玛全举着个勺儿…第三集您找一炒出来长得跟泔水可以论亲戚的茄鲞说好…穷奢极欲的大户原来好“色香味”里的这色…纪录片要写【实】,已经犯了大讳了

    24分钟前
  • 哓迟
  • 很差
  • 不好意思,不及格,乱,没重点,没审美,没灵魂

    25分钟前
  • 林中散步
  • 较差
  • 网友:希望《舌尖上的中国》明白一件事: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既跟血浓于水的亲情没啥关系,也跟五千年来老百姓的勤劳勇敢没啥关系,真正的驱动力只是我们中国人管不住嘴,爱吃而已!不要上纲上线乱套故事了,请诚实一点,我们只是爱吃。

    29分钟前
  • valian
  • 很差
  • 第三集恶心到我了?那种破菜需要什么礼仪?奉行程朱理学是不是还要裹小脚啊!我呵呵!

    30分钟前
  • 萱然半夏
  • 很差
  • 盼了好久,终于在狗年春节大年初四迎来了舌尖三。看了第一集,满满的失望。前半段想拍出匠人精神,拍得那叫一个糙,没出效果。后半段终于回到菜上,却没有了以往的娓娓道来,清晰的主题和以食物带世情的动人,剪辑、配乐和文案也远不如前两季。满屏的着急,或许此次兵分太多路取材,反而弄杂了。哎……

    35分钟前
  • 浇花滴银
  • 很差
  • 太不严谨了!各种张冠李戴错误百出!昨晚的第二集把钵钵鸡和麻辣烫混为一谈不说,还把双河井凉糕说成乐山的;西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形成的回民坊一杆子戳到唐朝就有了,这是篡改历史啊亲!明明起源于渭南的水盆羊肉也成了白帽子的。做纪录片是靠百度的嘛!这样的严谨度还敢做美食人文的纪录片!

    38分钟前
  • anlygissing
  • 很差
  • 千年回坊?没有回坊的西安是没有灵魂的?汉唐两千年文化、黄土五千年生息没有回回就没有灵魂了?广告不要太多,主题不要偏移,趣味不要太低阿!5.5

    43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 哈哈,居然有我家的美食,这种节目把各地美食介绍给全国观众,很有意义!

    45分钟前
  • Bless_U
  • 推荐
  • 预告片里解说配音是老狼就是唱同桌的你的老狼不是林更新不是潘粤明看过正片之后发现还是李老师一头雾水......

    47分钟前
  • 知不足斋
  • 较差
  • 最大的问题在于想要在一集中塞太多东西,以致于什么都讲得浅,有点流水账;中国厨师菜刀这一部分第一季就有,第二季变成大刀小刀,现在又变回一把菜刀,来回炒冷饭就是没好好拍点人文气息的东西。想念第一季的开头,新雨过后的云南,李立宏清新不造作的温柔口白下,藏族女孩真挚又诚实的面孔。

    50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 水盆羊肉成回坊的了?唐朝居然就形成回坊了,还建在了城中心?纪录片这么不考实还叫什么纪录片,好歹是讲美食的,制作纪录片的人真的实地考察美食了吗?随便百度一下都能知道渭南水盆羊肉吧……对于第二集中的内容感到失望。

    52分钟前
  • 请叫我小仙女
  • 很差
  • 照这样子就不要叫“舌尖上的中国”了,叫“锅子上的中国”好了

    56分钟前
  • 列克星敦的亡灵
  • 较差
  • 并不难看啊,不懂在骂什么。本来器皿就是饮食的一部分,拿一集来讲有什么问题?有时候真是觉得人们太容易热爱,也太容易厌倦和失望了。另外可能还有品味的攀比吧,只要有几个人开始吐槽某作品不好,立刻跟风者众,生怕欣赏了别人看不上的东西,就显得自己low了,真正客观不带情绪的评论者太稀有。

    60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 啥玩意儿?还没花生油广告好看

    1小时前
  • 许之行
  • 较差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