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知道为什么垃圾抗日剧多吗?
因为观众特别喜欢看啊,
我爸妈也好歹算是知识分子,看这种电视看的津津有味的。
我在家看个1942他们就强迫着换台,说那太残忍了看了不舒服。
我在家打开3遍1942,硬是没有让我给看完。
北平无战事他们也不看,觉得略微严肃并且还得用脑子。
我大胆的猜测,好多中老年人都是这样的喜好。
这你能有什么办法?
市场就是这么低端,
用心还原历史的片子都能赔个底朝天。
广电和宣传部坚决不背这个锅。
2 ) 地雷战、一部只剩情怀的抗日剧
地雷战,顾名思义,主要以地雷的手法进行游击作战的。我国曾与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过地雷战。可谓是一票六、七甚至八零后的童年。而这部剧则是山东卫视于2015年对其“翻拍”的一部剧。山东卫视势要做一部不同于裤裆藏雷的抗日剧。然而还是拍成了一部很标准抗日神剧,这部剧中你不仅能看到经典的‘鬼子永远打不到人’、‘己方无双妥妥一干三’‘己方永远炸不死,炸死还能留全尸(各国排爆手已哭晕在厕所)’‘抗日谈恋爱两不误’。还能看见迷之正义眼神和已经炒烂了的情怀,编剧难道不觉得这情怀用的让人很反感甚至恶心么?投资额度更是不敢窥测,说是好莱坞特效但我只看到了1分钱特效。说好的不与裤裆藏雷,手枪打飞机(咳咳)等神剧“同流合污”但我看到的是一部不亚于以上几部的神剧。(还有为啥鬼子掂的枪全是软胶橡皮棍子。不给道具枪去工厂买一批模型枪也行啊,说好的巨额投资呢喂!即使都买炸药了好歹留点给道具组吧)(PS:你说我为什么不去吐槽一下他的剧情呢?因为我TM的就没看完啊,有那闲工夫劲我还能再去看些美剧呢)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打着当年地雷战旗号的去不如当年观赏度一半情怀抗日神剧,与其看这部不如去重温当年的红色经典呢。
3 ) 《地雷战》:传奇“鲁剧”再现经典“战术”
文/ 鱼为
作为在胶东战场上发挥了巨大效应的“地雷战”,有着强烈的经典之作魅力,和同样经典的“地道战”“南征北战”一起并列“老三战”,成为几代人关于青春的记忆。尽管资料显示,当时在山东境内海阳民兵并非最早发明和使用地雷,但海阳民兵却在实践中发明和制造了数十种地雷,在抗战期间大显神威,成为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这一战术不仅在胶东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剧版《地雷战》正在山东卫视热播,该剧由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山东卫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不难发现,山东卫视近年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电视剧战略,从之前的《大刀记》、《红高粱》等热门剧集开始,着力表现发生在齐鲁大地上的风云往事。现在热播《地雷战》与即将接档的《飞虎队》、《渔岛怒潮》,三部自制大剧共同构成了山东卫视的“经典英雄季”,透过山东卫视,为泛娱乐电视节目霸屏的当下,带来关于抗战剧经典与品质的艺术考量。
《地雷战》根据抗战时期极具经典战术意义的“地雷战”历史创作改编而成,讲述了赵化龙等爱国人士运用地雷战术抵制日本侵略者的传奇历史故事——剧中主人公赵化龙、汪缜等人物原型,也都取自海阳地雷战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剧集秉承山东卫视“鲁剧”传统,记录和再现了发生在山东土地上的这一经典战争。
当然,真实的地雷战与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呈现存在一些区别,但是剧集故事信息量巨大,表现这一观众耳熟能详的战术同时,也在力求扎根历史,还原历史,因而其反映出来的人民智慧以及抗战勇气,是一脉相承的,深刻体现着民间抗战力量在战略战术上的勇敢与创新。并且,因为取材真实人物,剧中角色形象有着鲜明生动的色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此为契机,《地雷战》成为抗战胜利70周年的献礼作品,导演焦晓雨对自己这部“献礼”作品,依然保持鲜明的态度,在他的创作理念中,《地雷战》最大的特点是真实,接地气,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这是剧集品质优势的最后一道防线,需要创作者与观众一起真实面对历史。
随着《地雷战》剧情的全面展开,该剧意图诠释的抗战年代热血青年用生命维护的理想和信仰也越发清晰明朗。“鲁剧“的传奇之处在于对传奇历史更丰富的描述和扩充,这种作法不仅是单方面缅怀革命先烈,更是对优秀文化的一种相对传承,让年轻人追溯故事,体味抗战的艰辛,感受民间智慧的重量,也是山东卫视的一次经典“战术”。
4 ) 抗战经典全新演绎,山东卫视正剧为王
精品抗战大剧《地雷战》目前正在山东卫视热播,凭着鲜活的人物塑造,热血激扬又不乏趣味元素的手法,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赢得了全国观众的青睐,收视率节节攀升,口碑反响也是一片热烈。该剧的成功,亦是山东卫视本土特色战略的又一场胜利,继《红高粱》《大刀记》等精品剧之后,再度立足地域文艺根基,对经典题材进行的一次成功开发,给神雷当道的不良风气带来积极正名的影响,彰显了正剧的力量,印证了品质和高硬才是正道。
拒绝最低消费
山东打造抗战影视里程碑
抗战剧经久不衰,凭的不是怪力乱神,胡编乱造,确实有一些劣制的抗战剧,用手撕鬼子、手枪打飞机,裤里藏手雷等恶俗桥段吸引眼球,成为腥汤之鱼、害群之马,一度令国产荧屏剧蒙羞,但这样的现象必然不会长久,作为拥有优良创作传统的山东卫视,领先拒绝最低消费,专注于本土特色的改良与开发,一部又一部具有艺术特色又不失娱乐价值的作品相继推出,成为业内公认的正剧梦工厂。
就以《地雷战》来说,无论选题,还是创作,精益求精的制作,都在今年的抗战题材热潮中位列翘楚。作为当年抗战重要基地,山东是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的故乡,这一方水土诞生过无数英雄儿女,以青春、热血与智慧,为抗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地雷战,是当年山东民兵的重要作战方式,海阳民兵在实战过程中发明并制造了数十种地雷,将地雷的军事作用发挥到极致,令敌人闻风丧胆,在中国抗战史上书写了永不褪色的光辉一页。
1962年,八一厂把地雷战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塑造了区季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等鲜活的角色,成为建国初期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时隔半个世纪之久,山东卫视对经典进行了重新开发,以更接近当下年轻观众的全新影视风格推出,让地雷战的故事再度走进千家万户,把地雷战的精神发扬光大,堪称抗战剧的又一座里程碑式作品。
角色深入人心
全新塑造发扬“雷神”精神
和当年的电影版相比,剧版《地雷战》在故事的改编并未追求高大上,而是做足功课,力求接地气。剧情一如既往的精益求精,对故事内容进行细致的考证与扩充,对人物形象进行人格化、人性化的塑造,更加具有立体感。
吴樾饰演的男一号赵化龙,从一个朴实善良的羊倌,成为骁勇无畏的抗战英雄,这个成长的过程演绎得真实自然,能让观众感同身受。这一人物有情有义,有担当,对兄弟讲义气,对父母尽孝道,为爱情初心无悔,亲情、爱情、战友情与家国重任交织在一起,激荡人心,但他又不是那种完美的符号化角色,他也有粗心、冲动,意气先行的一面,但是在国难危亡之际,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军,他变得精练、隐忍,有了大局观。
赵化龙和文晓棠、汪缜之间的感情戏码,也是本剧的亮点之一,这些性格饱满、爱憎分明的角色,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演绎着不一样的战火情缘,感人至深而又深情满满,特别文晓棠牺牲的一幕,让无数观众嗟叹泪奔,深受打动。
真材实料打造
视听效果刷新国产荧屏新境界
老版《地雷战》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那些品类繁多的地雷,从简单实用的土雷、石雷,研发改造的蝎子雷、风火雷、磁电雷,到威力巨大的轰天雷、彻地雷,每一颗地雷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在新版《地雷战》中,这些雷种一个都少,而且增加了很多新式用法,并且以最新的特效技术,消耗九百多斤专业炸药,营造出好莱坞大片的视听冲击力,堪称上史上最真雷实弹的抗剧。
实力派明星吴樾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不惜博命出演,所有炸点都亲自上阵,在高速引爆的炸点之间穿梭,付出的代价则是胸椎、腰椎的多处骨裂,这样的效果是一方面让画面更加真实刺激,同时也体现了当年抗战英雄的大无畏精神。除了爆破戏,本剧还加了全新动作元素,资深动作明星于海带来了螳螂拳,将胶东地区的尚武精神融入其中,还原了历史,也发扬了传统。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70多前,前辈们凭一腔热血,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击溃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其中,山东人民更是在抗战的第一线上演绎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地雷战重现荧屏,其意义已不仅是影视产生的发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在和平年代里,《地雷战》正在以全新的面貌,演绎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抗战智慧,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代代相传,才能不负先辈的热血。
没有地雷战电影好看。
土炮炸鬼子,鬼子都吓尿了😰
再拍这些片日本人也变不成鬼,到是中国人先变鬼了
电影看着紧张
很能激起人们的爱国意识
呵呵,八路的武器比日本鬼子还好了,简直笑死我了,还有日本人是不是来到中国全都要学中文啊,一个个都是一口子中国话。最令我无语的是,炸弹炸到日本人,身上1分钱特效的火,衣服都没烧烂,你鬼叫什么啊,还是全身冒火。。。哈哈。
吐过
又是神剧
神奇的片子
和张子健的《飞虎队》属于一个水平
拍的很好 看出很用心
我们观众是傻子嘛?
我觉得还可以 至少在片中我看出来了用心
浑身吐槽细胞爆发!
看了糟心啊。
吴樾很适合演这种角色。
山东海阳地区人民用地雷战抗击日本的侵略
好热闹,感觉剧中的大家都兴冲冲的是什么鬼?
各种抗日剧展播跟着老妈看的,简直能够跪碎膝盖骨,之前觉得《顺溜》不太好,跟这种对比之下《顺溜》简直是神作!剧情真是懒得说,不少的演员演得那个夸张用力过度,不知如何形容了,白瞎了有那么还不错的演员
不要拦我,我要打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