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原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惜当她母后逝去,父王娶了她继母后,这一切都改变了。恶毒的继母处处为难白雪公主,当她父王也死后,白雪公主过得更艰难了。这天,皇后从魔镜中得知世上最美的人不是自己而是白雪公主后,气急败坏的她下令武士将她带到森林处决了,好心的武士放走了白雪公主。夜晚,森林里的七个小矮人收留了无家可归的白雪公主。当皇后得知白雪公主还没死时,气急败坏的她决定亲自出马将白雪公主害死。第二天,她化妆成了一个老婆婆,带着毒苹果往森林深处走去。
重新看了遍白雪公主,有些想法想记录一下。
大多数女孩从小都会被尊为公主 ,包括我。也会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有公主的样子。很多人觉得白雪公主仅凭美貌可以获得一切特赦权,并不尽然。
这部影片拍摄于1937年,站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一个女孩优雅,从容,遇到恐惧仍然乐观,知道用歌唱去缓解困境带来的伤害,勤劳,可爱,这是一个公主必备的条件,也是猎人和小矮人们都爱她的条件,仅有美貌肯定是不够的。片子里的白雪公主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下可能会觉得做作,绿茶婊,举手投足的优雅美丽也会被认定形式主义或表演主义,但在37年时这样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荧幕上何尝不是一种正能量。
或许现在更标榜的是勇敢做自己?女汉子?还是说该嫉妒时嫉妒,该自私时自私,好像只有一个有各种缺点不完美的人才是真实的可亲的形象,我突然想到绝望主妇里的bree,从90年代开始大家似乎很乐意去塑造一个完美的女性总会有某种致命的缺陷或终将会陷入崩溃,从而让大家相信自己的糟糕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因为你看所有完美的人都是变态的,都会露出马脚总会出丑,大家就放心大胆的做那个丑陋懒惰的自己好了。
bree大部分形象如同一个公主,优雅,从容,善良,热心公益,做得一手好菜,一头金发,肤白貌美,但似乎每当她陷入窘境露出人性丑恶的时候就好像击中观影者的尿点。人性当然有不好的,但我觉得舆论和传媒也是时候该导向在更正能量的地方了,尤其是对于人生观初初建立的孩童的影视作品上。
那就是不要放任人性的缺陷,不要光明化人性的恶和各种小缺点,虽然它是固有存在且不能逃避必须要接受的,但绝不是值得被颂扬的。
我更希望能出现舆论导向是让更多的女孩从初生或成年后也能依然以温柔,平和,从容,乐观为正确的向往,以此为标准去要求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觉得我自私我真实,我腹黑我才坦率,你们这些优雅从容的都是假仁假义。
当开始放任自己人性之恶的时候,常会陷入到一种更痛苦更深层的歇斯底里之中,大多数孩子是不懂得去平衡这种状态给自己的实际生活带来的伤害的。但如果从小有舆论导向能教导她,接受自己的小缺点没有错,但还是要努力像个公主,不仅是公主的美丽,更要有每个公主该有的勇气,善良,乐观,从容。即使做不到完全,但会有一根绳子去勒住那条底线,人便不会变得更糟糕,同时也能收获更多人的喜欢和自己心境的和谐。
当然收获他人的喜欢绝不是最主要的事情,这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加成果,并且我始终相信在我们肉眼所见的世界是有无形的磁场,真诚善良美好永远是正循环,你偶尔的反磁场无伤大雅,一直或是带有强烈影响力的反磁场运转会让你在这个世界不知所措痛苦不堪。
从孩童时就能懂得这种磁场是很珍贵的。所以也要感谢童话里的每一个公主,她们是每个女孩的生命启蒙。
不要去自以为是的诋毁最真的美好,那并不会让你显得很酷。
真正的童年回忆,也是迪士尼公主的启蒙。
小时候不知道看了多少次DVD,还常常奇怪为什么白雪公主唱歌听不懂,说话反而能听懂。后来上学渐渐学了英文,突然能听懂一两句歌词,特别自豪。
小时候的喜好总是很单纯,最羡慕的并非白雪公主的美貌或者被王子拯救,而是她能和小动物们对话。前段时间重温英文原版,白雪公主在森林里被小动物们围着唱歌的那一幕仍然深深地打动我,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童年的美好永远在心底。
童年的回忆了属实,小时候还挺喜欢看的,现在看来有很多情节确实不符合常理,但若用大人的视角去看待和分析这些童话情节,就失去了童话的意义了。这部电影本就是童话改编,受众人群也不是成年人,我们看到的众多不合理所有的不合适之处,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眼光看待,我想小孩子看这些应该不会想这么多吧。至少在我小时候看的时候,不会考虑为什么王子会对死去的白雪公主动心,为什么白雪公主最后会把吃进肚子里的毒苹果吐出来。在孩子看来,王子和公主就应该在一起,坏皇后就应该收到惩罚,没人会考虑是否残忍暴力不合理。怎么小时候看没人说这些,现在全都上纲上线,批判童话以及电影不合理不适合孩子观看?
居然还有糊涂蛋捡肥皂的桥段,呵呵,这7个老基友真是太逗了。1937!那一年,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那一年,我奶奶9岁!8.2
长得好看又一脸无辜的样子。换谁都得变成恶毒的皇后,除非蕾丝情节=V=
这部影片充满了戏谑又富含神情,其中美丽的画面的持久和有感染力的歌曲:【Whistle while you work】【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
水井许愿一幕是否灵感过黑泽明的红胡子?王后派出的刺客与陈世美派出的杀手有着相似的行为轨迹而且都姓“韩”(韩琪与huntsman);注意片中最生动的一组角色关系:白雪公主与爱生气,会让人想起康熙来了。小S(Snow)与赵正平(Grumpy)——撇嘴歪眉抱肩膀口头语Hah=哼;爱森斯坦赞其为最伟大的电影。令人诧异的不是评价本身,而是评论者的身份;另位对迪士尼的评价不高的大师却不那么令人意外,“儿童电影不该只交给迪斯尼,我不认为他们拍出过真正优秀的儿童影片,迪斯尼的卡通电影总会包含一些在我看来让小朋友感觉不安的惊吓和残忍的元素。”——斯坦利·库布里克
要是用21世纪10年代的价值标准去衡量这些经典,简直是又蠢又无聊的行为
题外话:那句"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深入人心.以至于高一时,班上某男生,对着镜子一边挤痘一边说:"Mirrormirror,谁是世界上最帅的男人?"这时,那面小镜子它裂了...
又名雪姑七友什么鬼hhhhhhhhhh
我滴妈,1937年。。。小矮人的矿洞很迷人,喝肥皂水那段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去上海迪士尼的时候,坐在《雪姑七友》主题的矿洞过山车上就开始哭,自己把自己感动得要死
绝对的经典 看白雪公主逃进森林那块儿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音乐也起了挺大作用
1937年拍的,毫不过时,融喜剧、歌舞、动作于一炉,每一秒钟都叫人目不转睛。
9.0/10。罗杰伊伯特说的很对,这部电影描绘的重点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所处的世界。视听上:①是动画史上第一次运用成熟的多平面摄像机。这种技术使得动画第一次真正地具有了视差感和景深感,从而革新了动画的视觉体验;②很多段落都充满了动画独有的表现力和借助动画超脱物理法则的独特视觉体验,如公主打井水时的鸽子、逃进森林时的那些怪物(置景明显受德国表现主义影响)、和动物一起打扫房子、矮人们检查房子、矮人们集体去清洗身体、矮人们乘着动物赶回去救即将吃苹果的白雪公主;③一如既往地高水准的按照性格设计的夸张化肢体语言,如七个小矮人、各种动物、白雪公主、那两只鹰、等;④局限性是很明显的。电影作为一部传统情节剧,节奏实在过慢,高潮部分也拍的不够戏剧化。
迪士尼的第一部长篇动画,也是历史上第一部有声长篇彩色动画片,历史地位非比寻常作为迪士尼公主系列的第一部,尽管拿现在的眼光看待白雪公主,会觉得人设很不讨喜,但白雪公主依旧是国民度top级放在那个年代,这部动画电影真的很神,就算现在看,原稿画风也不会觉得过时。不过剧情上有些拖沓,主线剧情其实就半小时,大段没有很好融入的音乐歌舞片段,7个小矮人不愧是片名占一半的角色,篇幅也占了一大半,尽管有几个是边缘位,但糊涂蛋、爱生气、万事通、喷嚏精这几个刻画得都很好作为动画片,还是有许多寓教于乐的地方,诸如饭前勤洗手、不要轻信陌生人白马王子出场好少也好突兀,面孔有点像小孩子or女生迪士尼牛逼的地方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刻画得绘声绘色,小乌龟好可爱最经典的结尾,童话的最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得生活在了一起
动作表现上有着不羁的夸张却又有着不苟的真实,加以歌舞完美地呈现出只属于童话的梦幻般美感。对迪士尼对动画业界甚至对全世界而言都称得上意义非凡的作品,以长片形式商业加艺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其成功也为之后的动画电影发展奠定了坚实路基。
原来卑鄙的我里小黄人排队索吻是致敬本片!细节很棒,颜色艳丽,音乐调有点高(做公主女高音得过硬)。果然叫“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就没啥王子爱情戏了吗,生气鬼真傲娇,嘴上说着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糊涂蛋对公主是真爱,每次撅起的嘴被按下好心疼。
现在看白雪公主简直是太不要脸了,随便入人家家大部分家务都让小动物来做还要一个人占着人家七张床让主人睡地板梦想就是王子哪一天来接她去他城堡……不过在1937年看这动画很厉害吧,小矮人和跟动物方面制造得很有趣
长得漂亮就是待遇好啊,不仅侍从不忍心刺杀,小动物帮着做家务,还有七个任劳任怨的小矮人和英俊潇洒的王子保驾护航。即使是貌美如白雪公主也是洗衣做饭唱跳礼仪样样精通的,80多年迪士尼就有如此精湛的动画技术实在令人佩服,放到如今来看也一点不过时。以及看动画一定要配合弹幕,网友的各种神吐槽笑skr人。
1937-2017,80周年。在场的小孩儿看到Snow White吃了毒苹果还会哭出声,让我知道天真这件事还存在。7个小人儿里偏爱Dopey。听说还有live action版本了,竟然有些小期待。
。。这个,有些地方太黑色了
看着长大,电视上不断重播...但30年代的动画,到现在,没的说了!
“雪姑七友”……我倒